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3种不同环境中4方面能力维度
下30项微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混合学习环境
三.智慧环境
3种环境下4个维度:
i・学情分析: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B1-技术支持下的测验与练习ii・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M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学生信息安全培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B&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学习与表达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学业评价:
A12-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2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微能力点对应技术平台分类整理表。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系统培训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系统培训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需要上传教学设计(WORD或PDF文档,小于2M),填写情境作品简介。 上传情境作品(FLV格式,小于100M)点击 在弹出页面,如右图。
点击“选择文件上传”按钮选择要上传的情境作品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教师上传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获得测评等级后,在测评实施页面中选择是否需要申请免测,选择否则是 需要上传情境作品;
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情境作品上传页面;
/sunda
九、提交情境作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 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有关说明
注:若不完成弹出的个人信息则不能进入系统进行测评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完善
进入系统后个人信息维护
进入系统后点击左侧菜单栏中的“个人中心”
进入“个人中心”若需修改密码两次密码 需输入一致; 若只修改个人信息,不修改密码则填写 密码处留空; 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完善
申请修改所属学校
若用户需要更改所属学校,请点击“个人中心”页面最下方的“点击此处申请所属学校 变动”,填写所属学校变更申请信息。
进入申请页面后选择调整目标学校、申请原因。填写完成后点击下方的“申请”按钮。
此处申请信息由目标学校进行初审;跨县由市复审,区内由区管员复审; /sunda
六、测评系统教师用户个人信息维护完善
进入系统后若个人信息不完善系 统则会弹出完善个人信息页面 完善个人信息后点击页面中的 “提交”按钮提交所填信息。提 交后弹出状态信息
在选择所属学校时可以先选择所属区划来筛选学校信息。便于所属学校的选择。 选择我校时先选择“地市:马鞍山市”,再选择“县区:雨山区”,然后再选择“所属 学校:红星中学”

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评分方案(试行)_3

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评分方案(试行)_3

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评分方案(试行)
一、选题范围
评选课题的选取限于省编教材范围之内, 本学期教学内容。

小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初中: 科学出版社
高中: 和平出版社
二、评奖办法
各市选派最好的一名教师参加上课比赛, 结果是获得一、二等奖;另外一名参加说课, 结果是获得二、三等奖。

三、说课
1.说课形式
参赛教师现场抽取课题并在组织者提供的网络环境备课3小时, 然后分组说课。

每人说课15分钟, 答辩5分钟。

1.赛课形式
参赛教师现场抽取班次, 并根据组织者提供的课题现场授课。

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引言本文旨在介绍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中的30项微能力。

这些微能力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技能。

通过测评这些微能力,可以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和发展潜力。

30项微能力列表1. 软件基本操作能力2. 文件管理和组织能力3. 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4. 网络资源检索和利用能力5.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6. 多媒体内容创作和编辑能力7.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8. 信息传递和沟通能力9. 信息评估和筛选能力10. 数字化研究和在线教育能力11. 信息素养和知识检索能力12.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3. 编程和编码能力14. 数据可视化和图表设计能力15. 数据保护和备份能力16. 信息伦理和版权意识能力17. 社交媒体管理和分析能力18. 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能力19. 协作与团队合作能力20. 数字艺术和创意设计能力21. 信息技术项目管理能力22. 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能力23. 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能力24. 信息可视化和交互设计能力25. 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26.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能力27. 人工智能和机器研究能力28.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能力29. 网络营销和在线广告能力30. 信息系统规划和架构设计能力结论通过对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中的30项微能力的掌握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具体能力和潜力,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评文件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评文件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评文件2012-4-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可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以及考核认定的方式进行评价。

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省、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员,省、市、县级以及学校电教机构电化教育教学人员。

第四条少年宫、工读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第三章基本条件第五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六条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第七条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团结协作、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八条任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或延期申报:1、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处理或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2、受到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能申报;3、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挟私报复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四章申报条件第九条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十条学历及专业经历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硕士学位,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4年。

2、大学本科毕业后,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3、大学专科毕业满20年,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满15年,在农村中学(不含县城,下同)任教,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5、大学专科毕业后, 现已取得本科学历,受聘中学一级教师职务满5年。

6、小学教师申请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除适用上述各款外,中师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满25 年,且大学专科毕业后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满5年。

发展测评工作培训手册

发展测评工作培训手册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蜀山区管理者培训2016年4月22日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的精神,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全员培训能力测评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

——长期工作全员培训能力测评技术应用参加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多以网络学习、作业为主),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网上自测+案例情境测评,获得不同等级发展测评证书(初级、中级和高级)通过行政推动(资格证、职称、绩效等),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一、区教体局接上级通知后,分配培训名额到学校。

二、学校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三、教师到指定网站,按要求进行网络远程学习或者短期面授,并按要求提交课后的作业、评论等。

四、培训合格的老师通过网络,下载打印培训结业证书。

五、部分教师已经进行过诊断性测评,获得个人等级。

已完成——培训工作(2014-2015年)国培计划(2014、2015)——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2014年度省电教馆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要完成——能力测评(2016年4月-5月)培训合格的老师必须全部参加发展测评。

发展测评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未通过发展测评的教师还要补测。

保证名单内的教师顺利通过测评,并取得发展测评证书。

一、确认名单,组织培训1、各校下载蜀山区培训人员信息表。

2、从中筛选本校参训教师名单,通知本人。

3、组织培训(系统登陆、资料修改、诊断自测、情境作品上传等)。

二、完善资料,获取等级(4月30日前完成)1、教师使用个人账号登陆:http://36.7.69.142/。

2、完善个人资料(姓名、身份证号、学段、学科、所属区划、单位、手机、邮箱等)。

要求:信息准确、不缺项。

可能遇到的问题:(1)完善资料时找不到学校信息,由管理员统一上报。

(2)两年内有调动的教师,要按原学校进入,再申请调动。

(3)辞职的教师,学校要有备注。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评分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评分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评分标准一、微课制作微课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

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

制作要求1、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

2、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AVI、MO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中建议出现教师本人讲课的同步画面。

3、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评分标准二、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

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

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视频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视频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

使用mp4、AVI、MOV等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评分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标准全文编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一、总则(一)为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引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类似培训时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二)《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旨在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起点教师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确保按需施训。

(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主题式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地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四)《课程标准》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五)《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实践任务和学习成果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协同开展教师应用成效评价,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二、课程目标(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3种不同环境中4方面能力维度下30项微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混合学习环境
三.智慧环境
3种环境下4个维度:
i.学情分析: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B1-技术支持下的测验与练习
ii.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iii.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学生信息安全培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B8-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学习与表达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iv.学业评价: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指南(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教师司函〔2014〕5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皖教师〔2014〕9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任务诊断测评的目的是利用测评工具帮助参训教师找准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确定后续主题学习与能力发展目标,为教师有效选学提供依据。

教师可依据诊断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菜单式选学,以保证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省所有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在参训前均须进行诊断测评。

教师参加诊断测评,须认真阅读测评工具中问卷题目的描述和要求,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客观评价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确保诊断测评结果客观有效。

二、测评内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涵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各项指标。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有关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状态。

三、测评方式诊断测评是利用测评工具进行,以教师自测为主。

工具中的问卷无需填写教师个人姓名,各题答案无对错之分。

教师在认真阅读问卷题目的描述和要求后,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选择填写。

教师根据测评结果,进行自主选学。

培训机构利用测评工具,采集测评数据,根据测评结果,向参训教师推荐课程资源,引导参训教师合理选学。

四、测评要求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宣传与监督工作。

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参训教师诊断测评结果真实有效,以便帮助教师合理选学,确保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成效。

各培训机构采用全省统一开发的诊断测评工具(系统),要切实做好测评工具与培训平台的对接工作,科学合理配置课程资源,以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引导教师依据诊断测评结果有- 2 -针对性地进行菜单式选学。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稿)安徽省教育厅 二〇一七年九月说 明1.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精神,,为保障“三通两平台”深入推进,结合我省实际修订本基本标准。

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征求意见稿︶感谢你的观看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及长效机制,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

如学校已配备“选配”项中与“基本”项功能相近的设备,则对应“基本”项的设备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

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

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

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5.本标准是评价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目录一、基础设备设施 41.校园网络 42.多媒体教室 5感谢你的观看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64.教师计算机75.电子备课室86.其他信息化设备设施8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101.应用软件 102.教学资源 11三、应用能力16四、长效机制16感谢你的观看一、基础设备设施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包含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应用软件资源等。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简介本评估标准旨在衡量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水平。

通过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确定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

评估标准评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如下:1. 基础知识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

2. 教学应用技能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教具、编制教学课件、利用互联网资源等。

3. 研究与创新能力教师是否具备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积极研究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并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4. 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包括管理学生信息、制定在线作业和考试等。

5. 教育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是否具备教育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防范网络安全问题和不良信息。

评估流程确定评估标准后,学校或教育机构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估:1. 设定评估目标和评估时间。

2. 选择评估方法和工具,例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3. 对教师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4. 分析评估结果,确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5.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措施。

6. 实施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总结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标准是一项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工具。

通过评估教师的能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

这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这包括熟练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常用操作系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操作。

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包括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当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为教学提供支持。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仅仅是指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设计出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生动、有趣、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评价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作业批改、利用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学生成绩管理和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应当能够对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评价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育的挑战,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能力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校级监测指标及考核规范》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校级监测指标及考核规范》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校级监测指标及考核规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现拟定金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对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各30学时),并在校本应用考核中获得不少于20学分。

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建强两支队伍1.建优培训团队。

切实提升由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进行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

2.建强管理团队。

切实提升校长领衔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制订并落实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结合线下实践,通过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三)推动校本应用考核。

指导教师通过 30 个微能力培训课程的选学,熟悉校本应用考核的设计思路、特点及评估方式,推动校本应用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