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念的构成体系研究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一.《体育概论》的课程建设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坚持广泛应用于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的。
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体育的整体,是一门从宏观上,总体上概括。
研究和揭示体育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三.《体育概论》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从宏观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体育的本质,并按照客观规律,科学的指导和实施体育实践,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体育概论》的历史演变1760体育一词首次出现1902从日本传来了~体育~名词。
1923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纲要草案》中,正式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体育概念的构成体系一.体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目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媒介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1.学校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2.竞技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体的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3.社会体育的概念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二.以上三点的共同点1.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2.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
3.都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同的。
三.体育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三者的区别1.学校体育主要目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手段:体育教学实施场所:各类学校主要性质:教育性2.社会体育主要目的: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主要手段:身体娱乐,身体锻炼实施场所:较广泛,灵活主要性质:业余性3.竞技体育主要目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培养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
简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
简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
体育概论是研究体育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
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包括体育的定义、特征、分类、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教学方法、竞赛规则、体育产业、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等。
体育概论首先研究体育的定义和特征。
体育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运动形式,具有规则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康性等特点。
体育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如从运动的性质、目的、方式等方面。
体育概论还研究体育的分类,如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
体育概论还研究体育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育概论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体育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了解体育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
体育学是体育概论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它以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体育的规律和原理。
体育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保健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体育概论还研究体育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
体育理论体系是体育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体育概论通过对体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可以系统地了解体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体育教学是体育概论的重要应用领域,它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运动技能。
体育概论还研究竞赛规则和体育产业。
竞赛规则是体育比赛的基础,它规定了比赛的规则和程序,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体育产业是体育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媒体传播等多个方面。
体育概论通过对竞赛规则和体育产业的研究,可以促进体育比赛的规范化和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体育概论还研究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保健学等相关领域。
体育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探讨运动的生理机制和训练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概论
第一章体育科学研究导论目的要求: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意义、任务和特点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重点难点:1、科学与体育科学的概念。
2.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讲授内容:一、科学与体育科学1.科学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现存各类知识体系的总称,涵盖了人类认识进步的一球成果。
科学分广义与狭义:广义的科学概念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等所有科学的总称;狭义的科学则专指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包含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两个方面。
2.体育科学:(1)概念:是整个人类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研究体育现象与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
(2)特点:综合性二、科学研究与体育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的概念(1)概念:是探索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2)领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技术科学等(3)实质:探索知识、创造新知识。
2.体育科学研究的概念:(1)定义: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对体育科学体系中尚未掌握的知识和规律,也是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学说和原理进行的检验的一种思维活动。
(2)基本内容: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客观存在的各种体育现象的事实和确凿地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以找出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与变化的对立统一规律,创造出新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科学技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体育科学体系。
(3)基本范围:第一:谈随体育领域中尚未掌握的知识规律第二:对现今体育实践所依据的已有学说和理论进行检验。
第三:探索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和规律应用于体育实践。
第二节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重点难点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一、体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二、体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促进现代科技越来越多的引入体育领域2.提高体育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促进体育人才的成长。
第三节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重点难点:体育科研所独有的特点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讲授内容一、体育科研的特点1.科学研究所共有的一些特点(1)研究工作的继承性(2)研究工作的创造性(3)研究工作的探索性(4)研究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5)研究工作的集体性(6)研究工作的一次性和连续性。
体育概论——精选推荐
体育概论课题:引论体育概念的演变体育的基本概念教学⽬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了解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了解体育概念演变的脉络并掌握体育的基本概念和体育分类。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以及体育的基本概念。
难点是对体育概念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教学⽅法:讲授,对个别问题学⽣讨论发⾔教学内容与步骤:Ⅰ第⼀次上课,⾃我介绍,认识学⽣。
Ⅱ提出课堂要求。
Ⅲ简略介绍本门学科。
Ⅳ学习新内容。
引论⼀、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引进与移植阶段:新中国成⽴前 “锦标主义体育”“选⼿体育”新中国成⽴后沿⽤苏联体育理论体系概念误解(⼆)探索与总结阶段1961年出版了《体育理论讲义》内容贫乏、肤浅结合我国实际摆脱了苏联教材的模式(三)挫折与总结阶段“⽂化⼤⾰命” 停滞状态,拉⼤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四)发展与丰富阶段1981年《体育理论》分化为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群众体育学和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中论述了体育的概念,把体育运动分为狭义体育、竞技运动、⾝体锻炼和⾝体娱乐三个⽅⾯。
⼆、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与学科定位(⼀)研究对象: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般规律的学科。
(⼆)范畴:①体育的概念与本质;②体育的价值与体育⽬的;③体育过程与规律;④体育途径;⑤体育⼿段与⽅法;⑥体育科学;⑦体育⽂化;⑧体育体制;⑨体育发展趋势(三)学科定位:体育概论是在体育⼈⽂社学中处于较⾼层次并带有指导性学科。
1、体育概论与体育学2、体育概论与体育哲学3、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三、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的⽬的与意义(简略介绍)四、体育概论课程教学的⽅法与要求(简略介绍)第⼀章体育概念第⼀节体育概念的演变⼀、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简略介绍)⼆、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法国 1762年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尔》中最早⽤“体育”(education physique)德国 “⾝体的教育”,“属于教育的⾝体活动”⽇本 1876年第⼀次使⽤“体育”这个词,到1887年固定下来中国 “体育”这个词19世纪末从⽇本引进洋务运动中引进“体操”⼀词,同“体育”并⽤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中⼩学课程纲要》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体育概念体育:体育是伴随着人类起源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有关人类身体实践的文化活动体育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体育概论: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全面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
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体育形态:体育形态是指体育实践中人们最常见到的体育外部表现形式。
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健身休闲: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第二章体育功能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作为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体育功能的变化性:虽然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但是人类对这一事物的需求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体育的功能也随者改变。
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是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第三章体育目的体育目的:我国体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加健康,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方法来锻炼身体,参加各种竞赛和游戏,观赏各种表演或竞赛等。
体育途径:体育途径是从区域和时空的角度概括体育的路径。
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求与爱好,利用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活动。
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
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体育概论是研究体育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研究范畴。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体育概论研究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概论研究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定义、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体育的定义是体育学研究的基础,体育的特征包括身体运动、竞争性、规则性和普遍性等,而体育的历史发展则是研究体育发展的演进过程与规律。
其次,体育概论研究的范畴是体育学的学科体系。
体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体育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实践应用。
体育学主要分为体育理论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对各个学科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概括和系统阐述是体育概论研究的范畴之一再次,体育概论研究的范畴包括运动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人体运动的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包括肌肉运动、能量代谢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则研究运动对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而运动社会学研究运动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运动的社会化过程、运动结构和体育组织等。
最后,运动生态学是研究运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研究体育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此外,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还包括运动与健康、体育教学和体育产业等相关领域。
从运动与健康的角度来看,体育概论研究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健康规律。
体育教学是研究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
而体育产业是指体育经济学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运营,包括体育竞赛、体育休闲和体育媒体等。
综上所述,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体育学科的定义、特征与历史发展、学科体系、运动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影响以及运动与健康、体育教学和体育产业等相关领域。
以上只是对体育概论研究范畴的概括,实际研究中可能还会有更多不同方向和领域的深入探讨。
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管理第三章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2.国内学者对体育概念的界定(广义与狭义) (1)狭义的体育——体育即身体教育
①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体育者,人类自养其 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可言者也。”
主题:竞技体育转型发展与制度创新 1.以你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管理体制为研究重点,以运动 项目的发展方式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用PPT的形式分组 展示,每组展示时间为20-30分钟,题目自拟。 2.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8-9人。 3.PPT内容主要包括题目: (1)题目 (2)小组成员名单和具体分工; (3)研究内容 (4)小结 4.每个运动项目派出一个代表在下一次课上进行现场展示。 展示时间不超过25分钟。
②吴蕴瑞、袁敦礼《体育原理》:“体育二字本为 身体教育之简称。即教育之一方面,乃以身体活动为 方式之教育也。”
③林笑峰认为:“体育是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过程。 此教育过程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人类的身体,配合德育 和智育三育的总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广义的体育——体育是社会文化活动 ①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
3.现代竞技运动的作用
(1)人类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当是现代竞技运 动所追求的目标
(2)现代竞技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 统一
(3)现代竞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4)人道主义是现代竞技的最高原则 (5)现代竞技优化民族心理,振奋民族精神 (6)现代竞技运动加速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概念 1.体制
体育
体育是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
(2)客体的属性 体育是改造身体以外的客体?还是把人自身当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一、概述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体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培养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
内涵界定方面,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被理解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体育知识、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等多个方面。
培养策略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融合,以及体育课堂的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
评价体系方面,学者们倡导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以客观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总结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和评价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体育精神、健康体魄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关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状况、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全球教育理念的更新,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不仅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的关键参照。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进而深入到体育领域,分析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及其与体育核心素养的关联。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体育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其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的能力培养。
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
发展性则指核心素养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教育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时代性则强调了核心素养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需要不断适应和回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体育教育中,核心素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其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构成,对于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核心素养的探讨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体育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研究——以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构成为例的开题报告
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研究——以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构成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体育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和品德等多方面的素养,而健美操作为一种优秀的体育项目,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重复、难度过低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效果。
因此,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旨在通过重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的体系,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提高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教育价值和实用性。
二、研究的目的和重点本研究旨在重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探究其构成要素和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提高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多样性和质量。
具体研究重点如下:1、探究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构成要素和教学模式,明确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2、分析当前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通过设计多元化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4、研究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理论及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阐述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态度和反馈,分析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多元化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中小学健美操教学的目标和构成要素,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2、分析和解决中小学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设计多元化的中小学健美操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和品德的全面发展。
体育概论总结
体育概论总结引论1.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体育的整体。
2.体育概论的范畴: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过程、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
3.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4.体育概论的学科定位: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发展一般规律以及其中的认识和方法论问题的科学。
体育概论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科学。
5.在学习和研讨体育概论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坚持百花争鸣,百家齐放的学术方针;(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第一章体育概念1.体育概念的定义(什么是体育):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其中“文化活动”是适合的临近属概念;“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是合适的种差。
2.为什么要学习体育概念?(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3.18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耳》中用“体育”一词论述了爱弥耳的身体教育过程。
1923年,中国正式启用体育一词。
4.5.试述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健身体育是通过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休闲体育是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趣味身体活动实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竞技体育是借助竞争机制、挑战高峰来实现身心发展的目的。
联系: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之间只是形式、手段和方法上的差别,其共同的特有本质属性依然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依然遵循了划分的规则。
6.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7.体育本质具有的特性:决定性、单一性、稳定性、隐蔽性。
现代体育的构成
现代体育的构成?
答:现代体育是一个包含了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构成整体。
以下是前三个部分的详细介绍:
1.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基础。
它面向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以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体育能力和素养为目标。
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意识和习惯的基本任务。
2.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是以普通民众为主体的体育活动。
其目标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大众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3.竞技体育:是指以运动员为主体的,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目标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具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等特点。
在国际上,竞技体育往往以奥运会为核心,各国都会选派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各种国际比赛,争夺荣誉和奖牌。
体育的体制
体育的体制
7我国体育体制的构成 7.2体育组织职能及权力划分
国家体育总局、各级体育局 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行业体协
体育的体制
7我国体育体制的构成 7.2体育组织职能及权力划分 国家体育总局的主要职责: 各项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 体育外事工作管理、交流; 体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推动,协调区域发展; 统筹竞技体育发展; 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国民体质监测; 体育领域的科研公关、成果推广; 拟定体育产业政策,发展体育市场; 审查全国性体育社团的资格。
体育的体制
3.体育体制与社会体制的关系 3.2政治体制对体育体制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不同的体育运行权力结构和体育 运行机制
体育的体制
3.体育体制与社会体制的关系 3.3文化体制对体育体制的影响 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决定 体育发展的方向、任务和途径。
体育的体制
6.我国现代体育体制的演进
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体制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体委提出了五化 五改变: 生活化:活动费用向消费型转化(福利性); 普遍化:体育活动向大家办转变(体委办); 社会化:组织活动形式向社会型转化(行政性) 科学化:向法治转化(人治); 产业化:向经营型转化(事业型);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调整) 60年代,部门和单位体育管理组织系统被调整,形成 了体委一家办的局面。 群众体育 单位管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 、农村 运动训练三级训练网
体育的体制
6.我国现代体育体制的演进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强化) 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强化,重新恢复国家办 、部门办、单位办三结合的体育发展体制。 群众体育转向社会办,竞技体育国家投资直接 管理,坚持“举国体制”。
《体育概论》考研整理资料
体育概论目录第一章体育概念与本质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第二节体育的基本概念第三节体育的本质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第二节体育的自然质功能第三节体育的结构质功能第四节体育的系统质功能第三章体育目的第一节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第三节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第四章体育手段第一节体育手段概述第二节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第三节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第五章体育科学第一节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体育科学地三维视角第三节体育科学体系第六章体育过程第一节体育过程概述第二节体育过程要素第三节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第四节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第七章体育文化第一节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第二节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第三节奥林匹克文化第四节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八章体育体制第一节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第二节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第三节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第四节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第一节从人文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第二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体育概念与本质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一、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①学习和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②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③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三、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理解各不一样。
这一点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川峰雄所著的《体育原理》中反映出来。
欧美学者认为体育是一种“活动”且不将体育与“sport”严格区分开来。
第二节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这是一种从广义上理解的体育,体育应该包括: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从体育手段的角度上来看,也就是在达到体育目的的前提下,各种身体运动(包含竞技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舞蹈等都可以是体育的范畴)体育概念的内涵: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基本理论所谓体育基本理论是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
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只能是体育的整体实践,更确切地说是体育整体实践的宏观层面。
体育基本概论可以分为两类:1、体育的本体概念2、体育的相关概念体育的总概念: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的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华体育精神:为国争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科学求实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
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1、竞争观念2、规则观念3、民主观念4、开放观念5、民族观念6、协同观念7、主体精神科学体育观:就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总称。
在80年代的体育改革中,国家体委还提出“以革命化为灵魂,以社会化和生活化为两翼,实现体育横飞”科学体育观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科学体育观的目标导向——体育科学化体育运动的科学基础:1、体育生物科学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3、体育技术科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学校体育5个主要部分:1、体育教学2、课外体育活动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4、早操和课间操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学校体育的特征:1、普及性2、基础性3、学科性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意义: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2、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学校体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4、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5、学校体育对于美育也有积极作用。
6.学校体育还有一种高尚的娱乐休闲活动。
学校体育的目的: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学校体育应完成的基本任务: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形成健美的体格和良好的姿势;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育概论——精选推荐
体育概论引论1.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研究对象: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范畴:(1)体育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的价值与体育目的(3)体育过程与规律(4)体育途径(5)体育手段与方法(6)体育科学(7)体育文化(8)体育体制(9)体育发展趋势2.体育概论的学科定位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定位: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发展一般规律以及其中的认识和方法论问题的学科。
体育概论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学科。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体育概论与体育学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对体育基本理论及其规律的研究,体育概论不等同于体育学。
体育学对体育的总体认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育概论对体育的概念、本质、目的、要素、结构、过程等具体问题展开分析。
与体育学相比,体育概论研究的问题具体些,研究层次在体育学之下。
(2)体育概论与体育哲学体育哲学是体育概论的理论基础,又是体育概论的具体的、直接的研究指南。
体育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与体育概论有相似之处,研究内容有交叉之处,如体育概念、体育目的等,但两者研究的视角不同。
体育哲学主要从观念层面研究问题,而体育概论除了从观念层面探讨问题外,还要从制度、管理层面研究问题,因此体育概论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3)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有明显的区别。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用了苏联的体育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群众体育这四大块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科学的不断进步,体育理论的研究对象逐渐变得模糊,研究范畴非常宽泛,体育界从80年代中期开始便不把体育理论当学科名称使用了。
(4)体育概论与体育社会学体育概论与体育社会学都是从总体上研究体育的学科,研究对象都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应用性,但双方都具有自己的特定概念(如体育概论的体育结构,体育社会学的体育社会结构),形成了对同样作为整体的体育的不同研究视角。
体育原理_精品文档
《体育原理》必背知识点第一、二、三章体育原理的概念: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体育的本质:1、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探究体育的本质, 一方面要归纳体育过程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另一方面又要综合这些内在联系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
体育的本质反映了体育过程内部的特殊矛盾, 构成了体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体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通过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
2、体育的多种特性与体育本质(1)健身性。
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 进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
(2)教育性。
并不是体育的本质。
(3)文化性。
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4)竞赛性。
竞赛无疑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体育和运动, 既有竞赛方式也有非竞赛方式, 所以把竞赛说成是体育的本质, 是不妥当的。
(5)技能性。
(6)娱乐性。
(7)社会性。
第四章体育目的一、从健康与体质的关系看体育目的在确定体育目的时, 我们一方面要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们的体质, 另一方面, 要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要从身心内在统一的体育观来分析体育目的。
反对体育实践中的机械、枯燥的身体训练, 提倡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 体育要让人们有美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给人们带来全身心的放松, 从而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 树立终身体育、终身健身的理念,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进而改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使人们产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幸福感。
二、从体育价值取向看体育目的1.体育价值, 就是体育满足人们需要的这种关系属性。
2.体育价值取向, 是指体育价值主体在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 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体育需要对体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
3、在体育目的确立的过程中, 起作用的体育价值取向有三种:(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工具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以社会为核心, 强调体育必须为社会需要服务, 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要。
体育的体制
体育的体制
7我国体育体制的构成 7.2体育组织职能及权力划分
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所管项目的发展; 行业体协负责本行业的体育事业发展。
体育的体制
7我国体育体制的构成 7.3体育的相关制度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20(为了更广泛地开 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5 《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 1993年12月4日由 国家体委公布,自1994年6月10日施行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调整) 60年代,部门和单位体育管理组织系统被调整,形成 了体委一家办的局面。 群众体育 单位管理、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 、农村 运动训练三级训练网
体育的体制
6.我国现代体育体制的演进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强化) 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强化,重新恢复国家办 、部门办、单位办三结合的体育发展体制。 群众体育转向社会办,竞技体育国家投资直接 管理,坚持“举国体制”。
体育的体制
3.4体育体制对社会体制的影响
体育体制通过政策制度需求对社会体制产生影响。 例:我国进行职业体育试点中,对运动员流动办法进 行了改革,实行有偿交流。这就打破了原有单位制人 才流动模式,确立了人才流动的新原则。
体育的体制
4体育体制对体育发展的意义 对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体育运行权力做出了制度安排; 对体育资源的分配确定了基本原则; 对体育事业发展路径做出了选择。
体育的体制
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
国\=:/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论文集3.2竞技体育的体能内涵包括以下三点:以人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基础;以各种运动素质为表现形式的能动、综合和特异地呈现出的运动能力;受到遗传、环境等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外延涵盖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3.3体能概念内涵于外延离不开具体的语境,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实践中的张力使专项体能的探讨显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体育运动名词辞典>编委会,体育运动名词辞典(台湾)【M〕.台北:名山出版社,1984〔3〕林正常.体能商〔N〕.运动生理通讯电子报(第86期).2001.16.(2)〔4〕<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运动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3(1)〔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1)〔9〕孙学川.现代军事体能探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6(1)〔10〕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
2002〔11〕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王兴等.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8一lO〔t3〕何雪德等,体能概念的发展演绎着新时期训练思维的整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19作者简介刘浩(1979~)男,湖北襄樊人,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Tel:136****0271E—mail:liuhaobsu@yahoo.com.CEl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杨小永1,2王健1(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前言科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性之光”,“文理交叉、多学科综合”是人性全面发展的高度体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体育 概念 ; 竞技体 育 ; 会体 育 ; 社 学校体 育 中图分 类号 : 8 G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2 O 2 0 ) 8 0 0 — 2 17 — 6 X(o 9 0 — 1 8 0
认识上打破竞技一元论的统治局而 ,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和 社会体育 为增强 l 亿人 民的身体素质的重大作用 , 3 也就是 必须 以充分发展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通过两者的发展来 实现增强 1 亿人民体 质的战略任务 . 3 在工作上把重 点放在
为人 民服务 , 增强人民体质上. 在政策上要鼓励 、 引导人们 正 确 的参 与体育活动、 养成锻炼 的习惯. 在资金上要侧重社会 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投入.
1 学 校 体 育
到底是什么?目前专家和学者对这~问题的争论较大 , 主要 存在三种分歧 , 分别是教 育、 文化和社会活动而 体育的构成 就是研究体育的外延 , 就是体育包含些什么?也就是体育的 三元论 ( 是西方七十年代左右的分法 ,受实用主义影响很 深 ) 看体育 的三元论 : 来 是从功能性( 可操作性) 的角度 出发 , 把体育化分为竞技体育 、 大众体育和体育教育.
第2 5卷 第 8 期
20 0 9年 8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o h eg nvr t N trl c ne dtn or lf in i sy( a a Si c io ) n C f U ei u e E i
V0. . 125 No 8 Aug 20 9 . 0
体育概念 的构成体 系研 究
王彦飞 ,尹
(. 学院 1赤峰 体 育 系,内蒙古 赤峰
伊
700) 100
040 ;2西安 财经 学院 ,陕西 西安 200 .
摘
要 : 体育法》 依《 确定 : 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部分构成 , 即体育的三元结构.
三者各有其特殊的形成、 存在和发展条件 , 各有其独特的结构、 功能、 运作机制、 运行规律和管理体制. 它们 在 特 定的社会 历 史条件 下组合 成一 个 系统或 者分 离运行 . 国体 育正在 突破 竞技 一 元 突 出的格 局 向三元 分 我 行的方向发展 , 这是我国体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特征. 重视这个问题对提 高体育精英 很少 获得荣誉 为 国争光
大 众 很 多 增 进 健 康 全 民健 身
打下身心健康的基础 , 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 国学校体育 的目标 : 是增强学生体质 , 促进学生 身心
协调 发展 ,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 良好的思想品质 , 使
其成 为德 、 、 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这一
在《 中华人民共和 国体育法 》 , 中 明确 提出体育 由社 会 体育 、 学校体育和竞技 体育三 大部分组成 , 这是我们对体育
结构的法律认识 , 也就是我 国体育 的三元结构 , 这是 我国体 育运行 、 发展和管理的社会现 实 , 也是我国休育决策的客观 依据. 体育概念 的体 系包括 内涵和外延 , 体育 的内涵 即体育
身体教育
青少年 很多 培养人才 健康第一
据 曹湘 君三 元 论 功 能 划 分整 理 而 得
体育 目标 , 体现 了学 校体育的本质特征 , 反应 了我 国社 会 、 教育体育发展的要求 ,它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的全过
程.
进 入 2 世纪我们不 断在强调解放 “ 、 以人为本 ” 1 人” “
表 1 体育 的三元论的功 能划分 体育的组成 相关对象 人数 竞技体育
身体 锻 炼
学校体育就是在以学校教育为 主的环境 中,运用身体 运动 、 卫生保健等手段 , 对受教育者施加 影响 , 促进 其身心 健康 发展 的有 目的 、 有计划 、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 育 日
是我 国教育方针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培养青年少年、 儿童在 品德 、 智力 、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中华 民族 的所有成 员 为
“ 健康第一 ” 以及人 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 和谐发 展也 可以理
解 为科学发展或是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是人 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 发展” 的最终 目的是一切发展都是 为了人本 身I因此 目前党和政府 体育工作的重心是把增强 l I . 人 民体 质 , 增强 1 亿人 民的体 质 , 为最根本 的宗 旨. 的 3 作 党
体育的组成相关对象人数功能口号竞技体育体育精英很少获得荣誉为国争光身体锻炼大众很多增进健康全民健身身体教育青少年很多培养人才健康第一因此我们应该改正过去的不合理做法加强学校体育的建设和工作改善学生体质力争把他们培养成终身体育社会体育及其地位21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一
学校体育是学 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国民体育 的 基础 , 是把我们建成世界体育强 国的战略重点 . 校体育对 D 学 学生的身体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对学生养成体育的习惯和 培养 终身体育 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以前我 国的教育过于注 重“ 育” 智 而忽视 了“ 体育” 对学生的教育 功能 , 片面追求 升 学率而进行 “ 填鸭式” 的教 育 , 放松 了学校体育. 育系统 而体 主要抓竞技体育 、 抓金牌 , 也放松 了学生的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基本任务是 :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 增强学生体 质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习 惯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 材,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增强组织纪律性 , 培养勇敢 、
顽强 、 进取精神.
十六 大还把 “ 全民族 的健康素质 明显提高 , 形成 比较完善 的 全 民健 身体 系”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 目标 . 这就要求体 育 工作者 , 正视当前形式 , 重新确立 工作重 点 , 以往我们 的 体 育工作重心在竞技体育上 , 也就是竞技一元论 , 当然与 这 我们建 国后所处 的特定时期有关 .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来增 ( 强新 中国的 国际影响 )随着我们竞技体育 的崛起 以及人们 对体育锻炼需求的不断增加 ,还有就是几次全 国范 围的体 质调研 , 学生体质不断下降这一客观事实。 我们 在体育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