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5、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分组读课文。
3、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二、读文解疑
1.自由读课文,讲讲自己读不懂的内容。
A、镜子是怎样聚光的?
①教师出示镜子、蜡烛。
②动手做试验:点燃烛火,几面镜子对着蜡烛。
③学生观察,发现后汇报;
每面镜子中都J}H现一根烛光,霎时教室里明亮了许多。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
观察图片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指导
学生小组朗读
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设疑
学生理解展示
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5)镜子把光聚在一起,医生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
2、.组词。
3、讲识字方法。
(l)形近字识记法:必一心术一木线一戏周一同
(2)相加法:
又+又:双出十吊:常
4、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双”字注意左边第二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捺;“常”中间的“口”要写
得紧凑些:“周”第一笔是竖撇,里面上面是“土”.)
课题名称:《借镜子》
姓名:
工作单位:
西张庄小学
学科年级:
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西师大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借镜子》讲述了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汤姆的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提供教学资源和工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学科和教学环境中的具体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教师可以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互动平台等,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1. 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辅助学习课文和写作。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籍、电子课本等资源,将课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通过使用写作软件、互联网上的写作平台等,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写作练习,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反馈。

2. 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进行数学建模和解题。

教师可以使用数学建模软件,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通过模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使用数学软件、在线题库等,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学在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进行实验模拟和科学研究。

教师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科学现象。

同时,通过使用科学研究数据库、科学论文等资源,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不同教学环境中的应用1. 传统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支持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全班学生。

同时,可以使用在线互动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引言: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个人业务和个人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应用个人信息技术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如电子邮件、云存储、社交媒体等;3. 能够有效地利用个人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程内容:(1)个人信息技术概述:介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及其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2)基本技能培训:介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基本技能,如电子邮件的使用、云存储的应用、社交媒体的运用等。

(3)实际应用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合作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

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授课向学生介绍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让学生对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完成电子邮件的发送、云存储的使用和社交媒体的运营等,并提供实际案例供学生练习。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个人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1. 课堂表现: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与个人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发送邮件、创建云存储账号、设计社交媒体推广计划等。

3. 项目展示: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在实践项目中的成果和收获,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能力上的表现。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材:使用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实践场地和设备:师生共同利用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和网络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p〔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知识构造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时机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兴趣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兴趣。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保护文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的〔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的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各种文具的用处,懂得保护学惯用品。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学惯用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p 〔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

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4.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五、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

同时,该教学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环境该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空间、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

信息教学设计方案(最新3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篇一《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三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

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成果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方案:散步设计者(黄建维、仙游县书峰中学)一、概述《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

是一篇自读课文,安排一节课完成。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的课文以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内容,《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优美散文,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长的意味。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质疑、讨论探究,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朗读、讨论,感受浓浓的亲情。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课本、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文优化设计(七年级上册)》、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母爱、亲情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我请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有关母爱、亲情的资料,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方案)——化学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方案)——化学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作业题目: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 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2.成果模板模板详见附件。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我们周围的空气姓名:汪民婷工作单位:清水五中学科年级: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1)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起始阶段。

(2)本单元是继入门篇“走进化学世界”后具体地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角度系统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的开始。

其三个课题的研究对象: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包含了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物质的性质、反应、制取等知识。

由宏观用途到微观反应;由反应原理到实际操作,难度和要求逐渐提高和具体化,为今后学习单质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三个台阶。

( 3)本单元是学生第一学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学生感性认识丰富、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其中贯穿了最粗线条的物质分类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能直接观察的实验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界限,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可获取经验的途径多,不会形成太大的分化。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掌握信息技术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 常用软件操作:Microsoft Office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

3.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组成、通信原理、常见网络应用等。

4.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重要性。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个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问题。

2. 概念讲解: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软件操作练习:分别针对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软件,设置一系列的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软件操作和常见功能。

4. 网络基础知识教学:通过实例和图表,讲解网络的组成、通信原理和常见网络应用。

可以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如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等,让学生对网络应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5. 数据库基础知识讲解: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结构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据库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6. 综合应用案例训练:设计一些综合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制作一个专题展示PPT等。

7. 提问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际应用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综合应用案例进行评价,包括设计的完整性、效果展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测试评价:设置知识点测试,测试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软件操作的掌握情况。

202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

202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教学内容丰富:教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多样:教案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5.教学评价合理:教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步骤1.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为教案编写提供依据。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选择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4.制定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5.编写教案: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6.实施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案实施教学,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应用实例以高中数学课程《函数》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1.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工作总结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

教师工作总结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

教师工作总结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教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分享我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我的教师工作总结。

一、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我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我通过研究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以语文教学为例,我结合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互动式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我探索了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主动学习。

2. 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重要素质的评价。

基于此,我研究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全面评价的方法。

通过设计在线作业、电子档案等评价方式,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 教育信息技术在家校互动中的应用研究家校合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家校互动。

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了在线家长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借助云端服务和移动终端,实现了及时沟通、学情反馈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促进了家校紧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工作总结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对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更多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中。

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成果案例《王戎不取道旁李》

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成果案例《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信息技术应用优质成果案例(教学设计)
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课时
备课人
吴蓓蓓
学校
赵伊东校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4)出示第四句。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关键是将其融入到教案中,使其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来支持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进行练习和演示。

对于语言教学,可以使用录音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设计互动性活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性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计在线讨论、协作制作和虚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书、教育视频和在线测验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4.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中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管理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效果的例子:1.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加有趣和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合作制作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促进学生创造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学习工具和资源,例如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工具等。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创造出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方案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方案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PPT、多媒体教具、互动白板等工具对知识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线互动,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作业布置上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布置作业,例如通过在线平台发布作业任务,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

这样不仅方便了作业的管理,也使得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信息技术在资源获取上的应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各类教育应用程序获得大量优质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文献、教学设计等等。

这些资源可以辅助教师进行备课,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广阔的知识渠道。

五、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上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线测试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洞察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作业的在线批改和评价,提供详细的评语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反馈。

六、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估上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给教学评估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验和网络调查等工具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评估结果,帮助教师制定更科学的教学改进方案。

七、信息技术在教学反思中的应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记录、教学回放等工具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寻找改进的办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

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

(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观察物体》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PPT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模拟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从而引入课题
PPT图片展示物体,多角度演示,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
运用PPT展示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回答提问
最后总结。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1、观察例1情境图后,先同组同学交流小明、小红、小芳和小亮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再全部进行交流。
2、观察“做一做”汽车情境图后,根据四个小朋友的位置,帮助他们找的所看到的图形,并连起来,然后进行反馈。
通过让学生看图并进行情境模拟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图中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了把学生的认知从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换,进而激活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的表象,作出相应的判断。最后通过游戏活动,再次让学生实现从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PPT展示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了熊猫、汽车,你的收获是什么?
交流、反馈。
在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物体的活动后,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对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培计划(2016)”—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与监测平台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学习阵地;以远程培训、网上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为手段;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来实施我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2016)”—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要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技术应用有改变,专业发展有环境。

引导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日常教学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形成一批精品资源,能够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形成模式。

力争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学校,确保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在30%以上。

三、参训对象
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均必须参加。

四、培训方式和计划
培训主要采用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以网络研修、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网络研修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阶段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研修课

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
研修成果任务主题线上网络研修线下活动安排
训前诊断测评,并以此为依据,选学网络课程
第一阶段
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任务1,时间2
周)课程导学
师德
技术素养
平台操作指南
任务1:制
定信息技术
助力解决学
习难点研修
计划
请根据诊断测评结果,结合
本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条
件、教学进度和项目安排,
选择将执教的一节课的重难
点,制定研修计划
工作坊研修(推选作
品):请各校(园)坊
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对
本坊教师在本阶段完
成的线上作业进行研
讨点评,推选拟重点研
磨的“种子作品”
作业1:我
的计划单
第二阶段
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任务2选1,时间2周)信息技术助力教
学准备课程
(资源检索、课
件制作等)
任务2-1:撰
写信息技术
应用教学设

任务2-2:撰
写微课设计
方案
请参考上阶段制定的研修计
划,围绕即将执教的一节课,
撰写教学设计,重点说明将
如何应用PPT投影、交互电
子白板或网络移动等信息技
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或围绕
教学重难点,提交一份微课
设计方案
作业2-1:教
学设计
作业2-2:微
课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任务2选1,时间2周)简易环境下信息
技术助力教学实
施类课程
任务3-1:分
享应用信息
技术助力课
堂教与学的
案例
任务3-2:分
享应用信息
技术助力课
堂教与学的
助学微课
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
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
教与学的课例(鼓励提交视
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
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
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
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
件;或提交一份解决重难点
的助学微课
校(园)级坊研修(研
磨优品):请各校(园)
组织线下课例观摩活
动,对各坊推选的“种
子作品”课堂实施情况
进行观摩点评(鼓励有
条件有精力的学校对
本校(园)所有参训教
师的课堂实践情况进
行观摩点评),推选本
校(园)“优品”
作业3-1:课
堂教学课例
(完成课
例、精彩片
段或PPT)
作业3-2:助
学微课
交互环境下信息
技术助力教学实
施类课程
网络移动环境下
信息技术助力教
学实施类课程
第四阶段
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任务1,时间2
周)信息技术助
力教学评价类课

任务4:学
习网络课程
学习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
类课程,参与线上活动,打
磨并评选优秀成果
区域坊研修(展评精
品):研修网项目组联
合各项目区域工作坊,
组织精品展示活动,对
各校(园)推选的“优
品”案例进行展示点
评,推选本区域信息技
术应用“精品”成果资
源包(含教学设计、视
频课例、课后作业等)
生成性作业
资源包
第五阶段
借力混合研修优化个人教学(任务1,时间2
周)信息技术支持教
师专业发展类课

任务5:学
习网络课程
学习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
发展类课程,参与线上活动,
打磨并评选优秀成果
(二)线下活动
1.以各教研组为学习小组,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助力学习难点的研修计划制定、教学(微课)设计研讨以及课例(微课)研磨活动。

2.全校教师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班,按照教育技术室的时间安排,到微机室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该培训以具体操作方法为主,注重提升教师操作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

五、实施步骤
本项目从2016年8月开始至2016年11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8.22——9.5)
此阶段组织全体教师报名注册,组建微信群,开设订阅号。

第二阶段:网络研修与线下活动、线上测评阶段。

(9.5——11.7)
此阶段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修与线下活动。

教师在研修网平台成绩达60分以上可参加省平台在线测评,测评达90分以上(原定85分)可获得省平台结业证书。

(省平台测评务必于11.7日前完成,可多次测评,取最高成绩)
第三阶段:线下测评、总结阶段(11.8——11.31)
此阶段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线下测评,对培训进行总结。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结构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成立公安县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

1、公安县实验小学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危勇
副组长:陈红文
组员:皮春梅
王小柱
向礼卫
2、公安县实验小学提升工程管理团队:
管理员:谢小毛
技术指导:李昌安
活动指导:陈倩
小组管理:各教研组长
(二)环境保障
1.以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督促组员及时参与培训,并对作业进行打磨;
2.根据微机室空闲情况,每周一全天、周三和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向全体教师全放,方便学校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3.教育技术室要每周对班班通设备进行巡查,为全体教师提供实践环境。

4.确保全校网络畅通。

(三)实时监控
为了保障学习的正常运行,将通过校务公开栏、微信订阅号、培训简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将学情进行通报。

在线下培训中,将专门设置答疑时间,确保全体教师顺利参训。

(四)奖励机制
在绩效工资中,设立专门项目,对培训合格的教师进行奖励;
对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加、提升明显、成绩优异的学习小组和学员颁发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