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合集下载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

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三大名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每个人都会被这些古诗所吸引,不过最美的还是那一抹《琵琶行》。

琵琶行唐朝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的《琵琶行》描述了他听到琵琶声后的心理变化,读了以后,我就深深地沉醉在里面,回味无穷。

这首诗通过叙事写景,用人物独白的方式叙写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使诗中主角--琵琶女的形象鲜明突出。

我还清楚地记得:夕阳西下,云霞满天,在皎洁的月光下,琵琶女拨动琴弦,似在向天地倾诉她的衷肠。

凄凉的夜色衬托着悲伤的情调,烘托了音乐的效果。

全诗从白居易的感受写起,一直到叙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构成一幅凄婉的音乐图画。

尤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首诗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

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他原来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曾为祖国建功立业。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却让他经受了人间冷暖的考验,所以诗人不再有少年时的朝气蓬勃,也不再幻想什么,只求能保住小命就行。

这种心境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中可以看出。

最后四句中,诗人感慨:像我这样贬斥在外的人,即使有幸与朋友重逢,又何必要说那些感伤的话呢?然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位主人公之间是有感情基础的,诗人将琵琶女的形象描绘得如此鲜明突出,正是由于她弹奏时技艺精湛的缘故。

再者,诗人所用的语言很富于表现力。

全诗无论是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塑造琵琶女这个形象服务的。

虽然其中没有出现“我”字,但读者从字里行间却分明感到,这是作者自身在抒情。

第二、三句中“夕阳西下”的描写,暗示了时间推移,为“千呼万唤始出来”准备了环境;结尾一句中,“犹抱琵琶半遮面”,又以景物描写突出人物的感情活动。

一位擅弹琵琶的美丽女子,在艺术享受中融进自己满腔的激情,尽情尽致地弹奏,直到曲终情竭。

可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与封建社会中的达官贵人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生活恰成鲜明的对照。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范本模板】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范本模板】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琵琶行等,诗比较好,有想象的空间.嘈嘈切切错杂弹--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序曲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

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琵琶声中的出怨——白香山的江上琵琶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

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

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

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曲千古绝唱.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

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是如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了四种手法: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

“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

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

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

浅谈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浅谈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浅谈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我国的音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不仅古代乐师给我们记录一些美妙的音乐,诗人们也用文字记载了当时乐师们高超的演奏技艺。

唐诗的音乐描写在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三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些诗皆是摹写声音的至文。

做为历代传送的名篇《琵琶行》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音乐摹写相当真切动人,诗人是这样记述这次音乐演奏的:先写转轴、拨弦、调音,在这两三声中,虽然未成曲调,却已脉脉含情了。

在一弦一音中,都倾述着自己的情思。

她先弹一首《霓裳羽衣曲》,接着又弹了一首《绿腰》,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柔和而细促,恰似一阵私语,嘈嘈切切错杂着,就好像大珠小珠落入玉盘一样。

一会又像花下的莺语,婉转流去;一会儿又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化啊!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弦被折断了一样,声音凝住了。

但那是断若断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忽然,声音如银瓶咋破,水流喷泻,似铁骑突出,刀枪齐鸣。

音乐又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进入高潮。

这时她忽然用拨子一划,四根弦一奇发出声响,好似猛烈撕开丝帛一样,乐曲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了。

琵琶的演奏,抒发了艺人的复杂的感情。

诗人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述平生不得意”等诗句,就把诗中人物感情和乐曲联系起来,琵琶女年轻时曾风流一时,后来年长色衰,被人遗忘。

她一生饱经世间冷暖,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社会的黑暗。

她怨恨那种强欢卖笑的说话,对侮辱、摧残了自己身心的社会强烈不满,因此她把这种感情传于琴弦,使乐曲由婉转流畅到低沉难通,“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水冰下难。

”又由低下难通到异常缓慢,“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种感情由悠悠的怨恨到压抑的激情,又到无声的抗议。

这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是无声的控诉,是苦涩的眼泪,她集聚了无穷的力量,压抑的“幽怨”一下子像破银瓶,突出重围,画作当心以画。

四根琴弦发出强烈的声音,这是从琵琶女心中迸发出的不平之声。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词1.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秦观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4. 《琵琶行 / 琵琶引》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5. 《湘水吟》李涉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6.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8.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浅谈唐代音乐诗

浅谈唐代音乐诗

浅谈唐代音乐诗摘要:古代的诗、乐、舞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后来随着发展逐渐分开了。

诗可以表达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音乐、舞蹈也同样,只不过各自借助的形式不同而已。

而到了唐代,随着各自的不断完善,出现了一些专门描写音乐的诗歌,它将音乐和诗词的特性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创造出迷人的魅力,他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唐代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描写音乐远远超越古人,别出新意,是一种以诗的音乐性本身和多种手法来显示音乐效果的新写法。

关键字:音乐诗歌韩愈白居易李颀李贺《李凭箜篌引》、《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是三首唐代著名音乐诗。

它们细腻、绝妙的笔法把音乐描绘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在中国,音乐和诗歌自古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唐代,更是让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其中——“音乐诗”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唐代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描写音乐远远超越古人,别出新意,是一种以诗的音乐性本身和多种手法来显示音乐效果的新写法。

音乐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1、以声拟声我们知道,音乐是很抽象的,是靠听觉来感受的,而要用诗来描写音乐就比较困难,诗人们在这里用各种声响来拟音乐声,就化抽象为具体,使我们能有较深刻的感受。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开始“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一般的轻柔细屑的声音,中间还夹杂些嗔怪之声,当我们正沉浸在这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时,“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轩昂。

蓦地,“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景所代替。

在这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琴声由柔转刚又转柔,由安谧转为喧闹,一张一弛起伏回荡,响于耳际。

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以10种声音来模拟。

嘈嘈急雨声、切切私语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冰下泉流幽咽声、幽咽梗塞以至“凝绝”,至此,我们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又发出了银瓶炸破般的声音,水浆奔迸声,铁骑突出声以及刀枪轰鸣声。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作品赏析)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作品赏析)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作品赏析)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

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

有唐一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例如,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姣姣者,曾被清人方扶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这些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概括起来,其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以下几种:一、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例如: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2、铿铿锵锵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

(牛殳《方响歌》)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例2用“铿铿锵锵”这个拟声词来表现方响深沉而凝重的声音。

二、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例如:3、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张祜《王家五弦》)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例3 用耳边鸣响小金铃声来比拟五弦琵琶声的清脆悠扬。

例4用银瓶乍破声和刀枪轰鸣声来比附琵琶声的陡然兴起和激昂飞越。

三、以形写声法,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例如:5、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李欣《听安万善吹筚篥歌》)6、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

(白居易《五弦弹》)例5用视觉形象“黄云萧条白日暗”来比喻筚篥声低沉急促,用“上林繁花照眼新”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筚篥声的轻松明快。

例6用视觉形象“陇水冻咽流不得”来比喻五弦琵琶声掩抑凝滞。

四、侧面烘托法,即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唐代和音乐有关的诗

唐代和音乐有关的诗

唐代和音乐有关的诗《旧唐书.音乐志》载:“连骞(qian)势出鱼龙变,、、、、、、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

奋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描写一种舞马的表演节目。

P254 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钵头,昔有人父为虎所伤,遂上山寻父尸。

山有八折,故曲八叠。

戏者披头、素衣、面作蹄,盖遭丧之状也。

”“钵头”是一种歌舞形式。

P258《旧唐书.音乐志》载:“代面出于北齐。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貌美,常着假面以对敌。

尝击周师金庸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以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代面”是一种戴面具表演的歌舞形式。

P258《乐府杂录.鼓架部》载:“每有歌场,辄入独舞。

今为戏者,著绯,戴帽,面正赤,盖状其醉也。

”这是一出有代表性的歌舞戏。

P259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引《诏书》曰:“石勒参军周雅,为馆陶令,盗官绢数百匹,下狱后,每设大会,使与俳儿着介帻(ze),绢单衣。

、、、“参军戏”的起源不会早于魏晋,当时是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

P259《旧唐书.音乐志》载:“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

”说明唐初完全继承了隋代“九部乐”。

P281《旧唐书.音乐志》载:“(贞观)十四年,有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

”这是一部宣扬帝王功绩、歌颂太平盛世的歌舞。

P282《新唐书.礼乐志》在“高丽伎”中载有“胡旋舞,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的节目。

P283《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已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

”P284《通典》载:“若寻常享会,先一日具坐、立部乐名上太常。

太常封上请所奏,御注而下。

及会,先奏坐部伎(ji),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

”二部伎的演出,规模极其盛大。

P286《新唐书.礼乐志》云:“太常阅做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可见在唐代音乐中,雅乐的地位最为低微。

唐代三首《琵琶曲》比较

唐代三首《琵琶曲》比较

唐代三首《琵琶曲》比较唐代有三首表现音乐非常出色的诗: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它们分别描绘琴、箜篌、琵琶这三种乐器,都各自攀上了该领域最高艺术境界,给诗人的生前身后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声誉。

尤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但咏歌于“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而且流传到少数民族地区,乃至远播海外,所谓“童子解咏《长恨曲》,胡儿能吟《琵琶》篇”。

甚至这种诗歌体裁,也被尊为“元和体”,成为当时人们争相模拟的典范。

有意思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不是当时唯一的一首描绘琵琶艺术的诗,至少他的诗友元稹和前辈李绅就写过同题材的诗,他们也并非等闲之辈: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开创者,元稹则和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元和体”又称“元白体”。

但为什么白居易的《琵琶行》声名远播?而李绅、元稹的琵琶曲除了文学史家和文学爱好者之外,则很少有人知晓?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得失,这对于探讨文学创作规律和加深对白诗《琵琶行》的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一元稹所作的叫《琵琶歌》,是写给一个叫管儿的琵琶艺人的。

诗中对琵琶女出色的弹奏技艺和美妙的音乐境界都有很精到的描绘,例如:用“霜刀破竹无残节”来形容音乐上流畅的境界,用“冰泉呜咽流莺涩”来形容冷涩的境界,用“月寒一声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来描写重弹和快弹,把本来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音乐语汇表现得具体可感这;另外,作者又用“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来烘托弹奏时的气氛,用“低回慢弄关山思,坐对燕然秋月寒”来描绘弹奏情态,用“百万金铃旋玉盘,醉客满船皆暂醒”来夸张弹奏的效果;以上这些,比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类似的描写并不逊色,甚至还给后来的白居易《琵琶行》直接的启发和影响。

但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给人心灵的震撼上,二者就无法相提并论了。

元稹诗的最后一段说:“我为含凄叹奇绝,许作长歌始终说。

艺奇思寡尘事多,许来寒暑又经过。

如今左降在闲处,始为管儿歌此歌。

描写音乐的古代诗文

描写音乐的古代诗文

描写音乐的古代诗文声震林木阳关三叠繁弦急管曲高和寡靡靡之音绕梁三日珠落玉盘出谷黄莺一唱三叹五音不全天籁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梁若即若离虚无飘渺铿锵有力荡气回肠震耳欲聋不绝如缕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这些意象中,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

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细细品味,逐渐清晰: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弹奏,可以想见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正是人意气风发之时;由于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

接下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

我们形容一个人美,说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

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生的感染力:弹到清脆之处,似听到昆仑山玉石破碎和凤凰的鸣声;弹到婉转之处,仿佛莲花上的露珠滴落,幽兰也发出笑声;弹到凄清之处,长安十二个城门的气温都变冷,宫中的皇帝也为之动情,整个长安笼罩在寒光之中;弹到悲伤之处,致使女娲补的天也再度破漏,秋雨也怆然而下,似乎看到李凭在教善于弹箜篌的成夫人,技艺精湛的神仙也要向他学习,那音乐感动得老鱼也跃出波涛,渊中的瘦蛟也舞动起来;月宫里的吴刚也听得难以入眠,依着树发呆,就连玉兔也不知寒露已打湿了皮毛。

这一连串的描写,从动物写到植物,从人间写到仙界,从水中写到天上,大胆夸张,浪漫新奇。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1、《琵琶行》白居易2、《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

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

3、《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是唐代优秀的伶人,善奏箜篌,出神入化。

诗人李贺用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比喻,引经据典,使演奏的场景跃然纸上。

这首诗与《琵琶行》(白居易)和《听颖师弹琴》(韩愈)齐名,均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还有《夕阳箫鼓》一说)。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

描写音乐的经典唐诗1、《琵琶行》白居易2、《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

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

3、《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是唐代优秀的伶人,善奏箜篌,出神入化。

诗人李贺用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比喻,引经据典,使演奏的场景跃然纸上。

这首诗与《琵琶行》(白居易)和《听颖师弹琴》(韩愈)齐名,均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还有《夕阳箫鼓》一说)。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摹写声音至文”——浅谈唐诗中几首描写音乐的作品

“摹写声音至文”——浅谈唐诗中几首描写音乐的作品

“摹写声音至文”——浅谈唐诗中几首描写音乐的作品音乐,这美妙的王国,充满着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

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

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

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正因为音乐具有这样大的艺术力量和美感作用,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珍存起来。

今天,我们通过录音机能够把音乐准确地记录在磁带上,并随时可以把它再现出来:古代,虽然缺少录音技术,但古人运用文字,同样可以把它生动地记录在自己的诗文里,日后打开书卷,乐声就如同在耳边回响。

因此,我们阅读这些作品,就会觉得好像听到了千年古乐的现场实况,观赏到了古代音苑的美丽风光,从而分享到了当年听众的无穷乐趣。

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喜爱的题材,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艺术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

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精品中的精品,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以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音乐形象,说它时而像互吐情爱的儿女昵昵细语,时而像策励勇士冲锋战场一样豪迈雄壮,时而轻逸得像空中的白云柳絮,时而又喧腾得像林中的百鸟朝见凤凰,时而有上翻像攀登千仞陡峰,时而有下跌像落进深潭万丈——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更为突出的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态,不仅“绘声”,而且“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景一一描摹出来。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琵琶演奏的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以骤然而至的急雨来比喻大弦的声势,以款款而谈的私语来比喻小弦的音韵,以珠落玉盘来比喻两弦齐奏的和谐,以莺语花底来比喻乐声的明快,以冰下泉流来比喻乐声的冷涩,以银瓶乍破来比喻乐声的突发,以刀枪齐鸣来比喻乐声的激越,这些出神入化的刻画,音乐形象丰富多彩,惟妙惟肖,使人觉得犹如亲耳所闻,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

有关音乐的诗句

有关音乐的诗句

有关音乐的诗句1.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 "音乐之声久已绝,曲终人散泪满巾。

" ——杜甫《赠花卿》3.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4.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 ——杜甫《春夜喜雨》5.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 ——常建《江上琴兴》6. "胡琴琵琶与羌笛,葡萄美酒夜光杯。

" ——王翰《凉州词》7.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李白《塞下曲》9.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10.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 ——王昌龄《采莲曲》11. "琴声销魂魄,笛韵转参差。

" ——杜甫《琴台》12. "弹琴峡幽绝,移舟过芦洲。

" ——王之涣《弹琴峡》13.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李贺《李凭箜篌引》14.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5.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16. "寒山一带伤心碧,三十年前梦绕魂飞。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17.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李贺《李凭箜篌引》18. "柳下瑶琴声,梅边玉笛声。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19. "琴清月近人,笛怨风摇柳。

" ——杜甫《月夜忆舍弟》20. "玉笛何人醉倚楼,夜深吹笛到天明。

李白 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

李白 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

李白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迥异,其中不乏描写歌曲的佳作。

本文将为您精选李白诗词中关于描写歌曲的内容,共同领略他那独特的音乐韵味。

一、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清平调》是李白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的宫廷歌曲。

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歌曲的美妙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宫廷音乐的华美与典雅。

二、李白的《阳春白雪》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阳春白雪》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爱人的歌曲。

李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景色、情感等元素,将歌曲的旋律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如怨如慕的动人歌声。

三、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在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以夜泊牛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诗中的歌曲元素,通过“余亦能高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四、李白的《听蜀僧溶溶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听蜀僧溶溶弹琴的情景。

诗中以琴声比喻歌曲,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通过“如听万壑松”等句子,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之中,感受那悠扬动听的旋律。

总结:李白的诗词中,描写歌曲的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音乐与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

古人听到歌曲的诗句

古人听到歌曲的诗句

古人听到歌曲的诗句
1.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赠花卿》
这句诗描绘了歌曲的美妙,仿佛只有天上才能有此曲,人间难得几回闻。

2.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白居易《长恨歌》
这里白居易描绘了宫殿高耸入云,仙乐随风飘荡,处处可闻的盛景。

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这句诗展现了夜晚洛阳城中,不知谁家玉笛暗飞,其声融入春风,弥漫整个城市的美好景象。

4.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诗描绘了军队中设宴饯别归客的场景,胡琴、琵琶与羌笛的乐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离别的情感色彩。

这些诗句都展现了古人听到歌曲后的不同感受,有的赞美歌曲的美妙,有的描绘音乐与场景的交融,都体现了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

浅谈唐代几首描写音乐的诗

浅谈唐代几首描写音乐的诗
[ %] (JB") 品。 ”
被称作 “ 千古第一音 乐诗” 的白 居易的 《 琵琶 行》 从一开始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就衬托出琵 琶声之美, 吸引着主 人、 客人 “不 发” , 接而又以 “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 弦掩抑声声思, 倾诉平生不得意。 ” 状其妙, 感其人, G&
[ #] ( 卷 $)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 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
[’ ] ( 卷 !) 湿寒兔。
起首便成高格, 无须交代背景, 已入高潮。当音乐 由艰涩凝重变得愁苦郁闷时, 我们仿佛听到了娥皇 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苦不已, 泪尽继之以血, 将 湘江之竹尽染绯红, 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 弦瑟, 令人悲不自禁。这都显示出作者描写音乐的 出神入化和美妙绝伦来。 此外, 盛唐李颀的 《听 董大弹胡笳弄》 也 通过 描写悲凉的音乐来表现美, 且看 “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 客。 ” “ 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 ” 明代周 敬、 周珽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卷 !( 曰: “ 翻笳调以 入琴自文姬始, 故先状其曲之悲, 而后叙董音律之 妙, 迟素应手, 往旋有情。如下诸语无非摹写其神 明之处, 盖酸楚 哀恋之声 逐飞鸟、 遏行云, 灵感 鬼 神, 悲动夷国所奏真足绝古今。 ” 胡人悲切、 汉使断 肠, 反衬曲调的感人魅力; 嘶哑的琴声, 仿佛是失群 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悲凄的哀鸣, 诗写到此宕开一 笔, 联想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 呼应了第 一段蔡女琴声, 而且以雏雁喻胡儿, 更使人感觉到 琴声的凄恻动人。 人世间的悲苦莫过于离别, 更何况这是诀别, 以这诀别的悲来描绘、 比喻乐声, 可观以悲为美的 特点了。

描写音乐的古诗

描写音乐的古诗

描写⾳乐的古诗: 1、船夜援琴 作者:⽩居易 鸟栖鱼不动,⽉照夜江深。

⾝外都⽆事,⾈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是知⾳。

⼼静即声淡,其间⽆古今。

2、夜琴 作者:⽩居易 蜀桐⽊性实,楚丝⾳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数声。

⼊⽿澹⽆味,惬⼼潜有情。

⾃弄还⾃罢,亦不要⼈听。

3、⽉夜听卢⼦顺弹琴 作者:李⽩ 闲坐夜明⽉,幽⼈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雪乱纤⼿,绿⽔清虚⼼。

钟期久已没,世上⽆知⾳。

4、⼭夜调琴 作者:王绩 促轸乘明⽉,抽弦对⽩云。

从来⼭⽔韵,不使俗⼈闻。

5、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赴敌场。

浮云柳絮⽆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不可上,失势⼀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未省听丝篁。

⾃闻颖师弹,起坐在⼀旁。

推⼿遽⽌之,湿⾐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以冰炭置我肠! 6、张⼭⼈弹琴 作者: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琴。

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还,出岭闻清⾳。

了然云霞⽓,照见天地⼼。

⽞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商声,⼜听飞龙吟。

稍觉此⾝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永矣投吾簪。

7、匣中琴 作者:于邺 世⼈⽆正⼼,⾍⽹匣中琴。

何以经时废,⾮为娱⽿⾳。

独令⾼韵在,谁感隙尘深。

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8、弹琴⾕ 作者:顾况 ⾕中谁弹琴,琴响⾕冥寂。

因君扣商调,草⾍惊暗壁。

形容音乐的诗词

形容音乐的诗词

形容音乐的诗词形容音乐的诗词古代形容音乐的诗词很多,比较我们熟悉的《琵琶行》,那么,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诗词是形容音乐的'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形容音乐的诗词,欢迎阅读!《听颖师弹琴》——唐·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听蜀僧浚弹琴》——唐·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郑女弹筝歌》——唐·顾况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

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唐·刘长卿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听筝》——元·汤式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

与音律有关的诗句

与音律有关的诗句

与音律有关的诗句
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出处:《赠花卿》唐·杜甫
翻译: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出处:《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三、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出处:《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
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四、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出处:《听蜀僧濬弹琴》唐·李白
翻译: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风。

五、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出处:《江上琴兴》唐·常建
翻译: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周边的森林越发的幽静阴凉。

唐代 乐曲的诗词

唐代 乐曲的诗词

唐代乐曲的诗词唐代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与当时的文化景观以及社会氛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些音乐中,唐朝的乐曲诗词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来介绍几首著名的乐曲诗词。

一、《长清》长清汴水流水静澜澜,上有菱花无数眼。

入去见底千尺雪,来时随波万里泉。

此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而乐曲则是被誉为千古一绝的《长清》。

这首词描绘了长清的美景,长清是古代一个文化盛名之地,据说在当时就已经有灵泉之名。

乐曲《长清》则是巧妙地运用了九管箫的音色,让人感受到了清凉、幽静的气息。

二、《太师曲》太师曲夜泊牛渚怀古,余亦趋庭赋诗。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瑟万国如长夜。

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所作的诗,而乐曲则是《太师曲》。

这首诗表达了王勃对历史的感慨和不胜唏嘘之情,乐曲则是以雍州乐的传统曲调为蓝本,旋律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三、《凉州词》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被誉为“千古绝唱”。

乐曲则是采用了凉州乐的旋律,演奏时悠扬清幽,将王之涣的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梦回唐朝》梦回唐朝梦里黄粱一盏香,幽香缥缈醉人间。

回首烽火俯天地,黄河空阔白广阔。

《梦回唐朝》是一首由洛阳古乐团演绎的乐曲,其旋律鲜明、情感饱满,极富古韵和时代气息。

这首乐曲通过栩栩如生的乐器所表现的音乐表情,将人带回了唐朝时期的文化景观中,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历史韵味。

以上是唐代乐曲中的几首著名的诗词,它们通过美妙的音乐和语言,让人们在感受到历史巨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唐代音乐所包含的浓郁文化和精神内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琵琶行等,诗比较好,有想象的空间。

嘈嘈切切错杂弹——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序曲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

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琵琶声中的出怨——白香山的江上琵琶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

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

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

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

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曲千古绝唱。

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

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

作者是如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了四种手法: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

“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

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

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

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

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

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

构成曲调中有情、“倾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情”、“满座重闻皆掩泣”。

却让人感到乐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

象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不仅使所描写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

三是虚中见实。

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都是无声衬托有声,用休止来强调乐曲的效果。

如果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的运用。

这种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点,和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日来相照”有异曲同功之妙。

四是巧用动词。

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演奏者纯熟的指法中的“拨、拢、捻、抹、挑“的动词,准确的表现了琵琶女演奏动作的变化有度,把多变指法化为视觉形象,加深了读者对琵琶女娴望的弹奏技艺的印象,更使音乐形象具体化。

白居易是位大诗人,平生写了三千多首诗,精于乐理,对演奏技巧有独特的体会。

他通晓琵琶、笙、筝、筚篥、琴、箜篌等乐器,对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都有研究。

他特别喜欢演奏七弦琴。

他说过“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自弄还自罢,亦不爱人听”。

颇有点乐此不疲。

在写《琵琶行》之前,就多次描写过弦索乐的弹奏。

如“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冷冷,夜鹤忆子笼中鸣。

”(《五弦弹》)。

这种描写使人想起《琵琶行》那段最精彩的文字。

此外如《听李士良琵琶》、《琵琶》、《听琵琶伎弹略略》等,都说明他接触过琵琶演奏。

佳句传神,绝非偶然。

因而写出了极品《琵琶行》,这种对音乐形象的描写,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不只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十分杰出的。

所以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说其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第二乐章:琴声中的潜意识——韩愈《听颖师弹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有一首著名的描写音乐的诗“听教师弹琴”。

此篇最能反映韩诗的风格“奇崛险怪“。

这篇“摹写声音之至文”,曾引起过笔墨官司,文忠公(欧阳修)以为所非琴而为琵琶,宋人蔡攸、许彦周(《西清诗话》、《彦周诗话》)却以为是琴诗,并誉之曰:“退之深得其趣”,“善琴者此数声最难工”。

我们也认为此篇的确为听琴,而且听出了、也描绘出了琴声之妙。

这琴声中也传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共鸣潜意识。

我们不妨也来领略一番。

琴声响起来,卿卿我我,思思怨怨如少年男女情话,温馨、柔美,充满面柔情蜜意;继尔划然一响,变作男高音,成了战士进行曲;一队队勇士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战场;一会儿又变作廖阔天地间的柳絮;接着又百鸟争鸣,朝凤孤唱;最后又作攀登高峰,手足并用,步履维艰、分寸难上;忽然失势一落千丈,琴声戛然而止。

似断而非断,绵绵渺渺,余音绕梁。

显然,作者先用一连的比喻(十句、七个形象连喻)描绘琴声的美妙的旋律。

琴声的变化节奏,忽高忽底,忽缓忽急,忽滑忽涩、忽隐忽约尽在不言之中。

而其中更多的则是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过耳即逝的琴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这种连喻乃为韩愈的大开法门。

如他的《南山》一口气用了十一个新颖的比喻。

又如《寄崔二十六立之》中“连年收科第,若摘颔下髭”;《啄灯花同候十一》中“黄金排金粟,钗头缀玉虫”;《镜潭》“鱼虾不须避,只是照蛟龙”。

都是嘎嘎独造二新奇之喻,此篇亦然。

李白也写过《听蜀僧睿弹琴》。

全诗只用了三句,二个形象,“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相形之下,一个如工笔画,一个如山水画。

浓的极有极致,淡的也恰到好处,各有各的妙处,未可轩轾。

这种以形喻声的写法,在清末的《老残游记》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刘谔笔下的白妞唱歌的声调高到三四节后,人们仿佛看到攀登泰山的情景,真是“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段描绘可以看作“跻攀分寸不可上”的诱发,其艺术性、生命力,由此可突窥一班。

然而此仅一端,韩诗的高妙之处,不仅在于写出了琴声之妙,而且在于听出了琴声之妙。

作者感概万千、起坐世态、泪湿衣裳,“止之”不让再弹,以免“冰炭置我肠”,冷热交加,如何禁受。

这一方面,无疑是言过其实(有意夸张),言其琴声感人之深;另一方面,作者从具体感受中,烘托出性灵的共鸣。

琴曲的主题也似乎倾诉了韩愈的心声,韩愈的生平。

因为诗人结合到他那个时代和他半生身世,政潮起伏,宦海浮沉。

尤其是由琴声想起他的被斥、受贬、远谪、准备死……的过去的日子。

这不正是时代的投影在诗中的折射吗?我们分明可以从作者的弦外之音中,感到一种当时心灵颤动的潜意识存在。

这也许正是苏轼掂出他的分量,定其为琴诗中最好的原因吧。

第三乐章:箜篌声中的神奇王国——李贺《李凭箜篌引》诗鬼李贺不愧为苦吟诗人。

“暮衣断碎赵越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他的《李凭箜篌引》,以别一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斑澜的音乐王国。

其艺术性之高,远在他同时代的顾况的《李凭弹箜篌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之上,前人亦称之为“至文”并非过誉。

这首诗描绘音乐的出色成就,不在于状其内容的丰厚,旋律的优美,节奏的明快;而是以典喻乐,通过各种神话传说,来描绘音乐的效果;塑造了一个天上人间、神仙人物交织而成的艺术境界。

把读者带入五光十色的神奇的音乐王国。

他这样描写箜篌的声音:清脆如昆山玉碎,嘹亮如凤鸣九天,凄切如荷花泣露,喜悦如香兰含笑。

这声音使鱼跳蛟舞,连月宫里的吴质也被感动的不能成眠;仓穹被箜篌的声音震破;女娲补天的碎石竟化作秋雨。

虽然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化用了种种美丽动人的传说、故实来表现神奇的音乐境界。

其以典喻乐的艺术成就有三:一是暗用活用。

这首诗以典喻乐,灵活多样,明用、暗用连类不穷。

比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暗用《列子、汤问》所载,秦青“拊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故实;“素女愁”典出《汉书、郊祀志》为暗用;“梦入神山教老姬”暗用了《搜神记》载成夫人能弹箜篌的事;“老鱼跳波瘦蛟舞”,则有暗用了《列子、汤问》瓠巴鼓琴的典故。

至于“石破天惊”、“江娥啼竹”、“凤鸣”、“兰笑”化用故实,更是水乳交溶,几乎无迹可求。

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作者于史海中随意调遣,入于笔端,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为表达需要而精心推敲的。

本篇取典喻乐,多属音乐方面的故实。

作者浮想连篇,才思渺渺,由此可见。

甚至连请出女娲,专家也别有一翻见解。

以为李贺诗中的“逗秋雨”,不能不使人想到,师旷弹琴大雨随之的故事(《艺文类聚》)。

这里以“雨”作比,说明李凭弹箜篌,也能呼风唤雨,具有师旷的水平。

为了夸张雨之大,便想起了天破了,才是大雨倾盆而泻。

又由天破联想到《淮南子?晓冥训》所载女娲补天的事;反过来,石破天惊又大大地加强了雨的声势,这就是人感到,李凭的威力似乎还超过了师旷的大雨随之,弹艺之高由此可见。

但是赵翼却以为此句虽险而无意义,只觉“无理取闹”,笔者以为未免失之偏颇。

“石破天惊”已为成语,说明它的形象还是足以动人心愧的。

二是一事多义。

除一般的用意外,故实的作用都有多元的信息储存。

一般的用意是虚拟的,带比喻性的,表明不寻常的演奏效果。

说明李凭可以同秦青悲歌、江娥喜瑟、素女愁怨、师旷弹琴、成夫人弹箜篌、瓠巴鼓琴相比类,甚至超过他们。

由于活用,其作用就不仅限于此。

有时还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既像是李凭弹箜篌时,空寂凄清的真实环境;又象是乐曲的音乐效果。

这种“响遏行云”的虚与音乐效果的实交相晖映,含蕴丰富。

即使非直接产生音乐的典故,也都含有多种意义。

“二十三丝动紫皇”是写实的。

李凭弹箜篌的确感动了皇上,这有案可稽。

但我们也可以想象,李凭的箜侯感动了道家所说的太清宫中的紫皇,影响极于神仙世界,这也未尝不可。

前者不外以虚喻实、以神喻人,后者又化实为虚,以人喻神、韵味无穷。

其它如诗中的“秋雨”、“吴质”等典故也都有异曲同功之妙。

三是富于感情。

李贺是富于激情的浪漫诗人,他的诗感情炽烈,激情澎湃。

而诗中的许多典故也都染上了厚重的情感色彩。

愁云凝空,秋雨骤作,江娥啼哭,鱼龙起舞,仙人不寝,鬼神动情,玉碎凤叫,花泣兰笑都是感于心,而露于形。

正如姚文燮《幽谷诗注》说的“天地神人、山川灵物、无不感到鼓舞”,如“老鱼跳波瘦姣舞”,化用典故,内涵丰富,老的鱼和瘦的蛟,总使人感到无力飞跃,然而他们却跳波起舞,何也?音乐感人之深是也。

“凝云颓不流”变“响遏行云”的被动为主动,云成了有感情的东西,箜篌使他怀想恋恋,以致不想流动。

可见在这首诗里不管是人、是神、是鬼、是仙,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他们或颓、或愁、或啼、或泣、或笑、或惊、或舞、或跃,都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洋溢着诗人的激情。

李贺也是个精通音乐的诗人,“凉馆闻弦情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爱好音乐,竟至治病,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再加上神奇的想象,箜篌的音乐王国就不同凡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