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意境注重积累

合集下载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美丽的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

通过品味意境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深入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词的意境美,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古诗词以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让读者在朗朗咏诵中,仿佛看到了诗人笔下的风景、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壮美的山河景色,同时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深含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意境美,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和共鸣。

古诗词的意境美也体现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中。

古诗词往往融合了诗人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意境美的艺术表现,将思想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和命运的苦闷和迷茫,通过写意的描绘和抒发,表达出了对于生死和时光流逝的哲理思考。

这种意境美,让人在品读时不仅仅享受到了美好的语言和音韵,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品味意境美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和思维。

通过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美,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山水、花鸟、人生的独特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辨的能力。

品味意境美,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品味意境美呢?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语言和形象入手,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美。

通过注重诗词语言的音韵、节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加深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人生百态和情感世界。

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和美感,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以下就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探讨品味古诗词意境美的方法和效果。

首先,品味古诗词意境美要注重把握其“天人合一”的审美特点,即古人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将其与人文情感相融合。

在苏轼这首词中,他望着夜空,感叹月亮的美丽,却又不禁想起离愁别恨,从而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融汇于自然景观之中,使诗词更加生动有情。

在品味时,可以从多个层面理解词中表现的人文情感,比如思乡之情、离愁别恨、忧国忧民等,与夜空的月色、江水的清澈相互对照,领悟其中的情感共鸣和生命力量。

其次,品味古诗词意境美要注重把握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古人运用诗歌的音韵、形式和意象,创造出别具一格、富有韵味的意境美。

苏轼这首词在语言艺术上独树一帜,如“霜月照江头,江水清如许”“两岸崇兰曲水转,天净无人,镜里月如钩”等,都是词中的佳句,能够引发学生的语言感受和审美共鸣。

在品味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音韵和格式,如何体现词的韵律美和艺术价值,如何对比和衬托情感和自然景观,都需要多角度思考和理解。

最后,品味古诗词意境美要注重交流和欣赏体验,即通过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比较,促进追求真正美感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朗诵、背诵、分析和演绎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而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影视等多种资源,扩大自己的文学视野和创造力,在品味意境美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生命力。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意境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美感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语文品味古代诗词的优雅之美初二语文重要知识总结

语文品味古代诗词的优雅之美初二语文重要知识总结

语文品味古代诗词的优雅之美初二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古代诗词的优雅之美,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审美素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古代诗词的优雅之美进行总结。

一、古代诗词的音韵美古代诗词追求音韵的和谐,崇尚音律的美感。

诗句中运用平仄格律的对仗,使得诗词的音调谐调悦耳。

例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以平仄相间的韵脚,使整首诗充满了音韵美。

二、古代诗词的意境美古代诗词渲染意境的能力非常强大,能够通过简练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将美好的景象和深刻的感悟传达给读者。

例如,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样写意的描绘,给人以宁静、悠然的感受,让读者在阅读中沉醉其中。

三、古代诗词的情感美古代诗词常常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对理想和追求的向往之情,使读者在情感上得到了深深的触动。

四、古代诗词的文化美古代诗词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智慧。

每一首诗词都是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修养和追求。

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忧虑,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期许和希冀。

总之,古代诗词的优雅之美体现在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和文化美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优雅的艺术,培养语文修养,提高审美素养。

在初二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读好诗词,用心去品味、欣赏,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提升自己的语文品味,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诗词作品,但要真正领略其中的韵味和情感,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之美。

一、了解背景知识在进行诗词鉴赏时,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诗词作为文学作品,往往会受到时代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只有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了解杜甫的贫困潦倒经历,再读其《登高》一诗,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其豁达和坚韧的性格。

二、把握诗词的意境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表达方式往往比较抽象和含蓄。

在鉴赏诗词时,要善于捕捉诗词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通过品味诗句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揣摩诗人的情感表达。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三、品味诗词的音韵诗词的音韵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感所在。

在鉴赏诗词时,要留心诗句的节奏、韵律和音调,感受其中的音乐之美。

可以通过朗诵或吟诵诗句,来体会诗词的声音之美。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通过对水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气势。

四、注重诗词的结构诗词的结构是其表达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鉴赏诗词时,要注意诗句的排列顺序、句式结构和段落组织,理解其中的脉络和逻辑。

可以通过分析诗词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走向。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通过对山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比较鉴赏不同诗词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诗词作品,来发现其异同之处,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特点。

可以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从而拓展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复习语文课程在高三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高考成绩的影响都非常大。

为了帮助同学们对高三语文知识点进行总复习,本文将从考试大纲出发,系统地梳理并总结高三语文的重要知识点,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高三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就是阅读理解题型。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高考常见的几种阅读理解题型:1.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用精炼的语言进行准确而简洁的概括。

2.细节理解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文章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细节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3.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判断作者对待某一问题的态度,并能够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相关细节。

4.文段表达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的提示,完成对文段的合理补充,使之符合文章的整体逻辑和语言风格。

在备考阶段,同学们应该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二部分:写作技巧高考语文写作是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高考语文写作的必备技巧:1.选题要准:在写作时,要选取与自己熟悉的话题进行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做到有话可说,有料可撰。

2.结构要清:写作时应该注意整体结构的安排,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力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3.论点要明:在文章中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论述和举例等方式进行支持,增强说服力。

4.用词要准确:写作时应该注意用词准确、得体,力求用简洁、精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5.修辞要巧妙: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掌握好写作技巧,同学们就能在高考语文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部分:古诗文鉴赏高考语文考试中,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古诗词年终总结范文(3篇)

古诗词年终总结范文(3篇)

第1篇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岁末。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沉浸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感悟着生活的美好,体会着创作的乐趣。

现将我过去一年的古诗词创作进行总结,以诗韵记录这一年的心路历程。

一、创作背景与灵感来源过去的一年,我始终坚持学习与创作相结合,以古诗词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风光: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总是激发我的创作热情。

我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登高》、《望岳》等。

2. 人生感悟:人生百态,世间万象,我以诗词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如《江城子·密州出猎》、《青玉案·元夕》等。

3. 历史文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我以诗词赞颂历史名人,如《沁园春·雪》、《将进酒》等。

4. 亲情友情:亲情与友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情感,我以诗词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深情,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临江仙·夜归临皋》等。

二、创作风格与特点在过去一年的创作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1. 意境深远:我的诗词追求意境的深远,力求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感,如《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2. 语言凝练:我注重语言的凝练,力求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如《临江仙·夜归临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 韵律和谐:我的诗词注重韵律的和谐,力求在音韵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三、创作成果与反思过去的一年,我在古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 创作成果:我共创作诗词作品五十余首,其中部分作品在诗词比赛中获奖,如《夜泊牛渚怀古》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 不足之处: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题材选择和情感表达上还有待提高。

欣赏中国画的基本原则

欣赏中国画的基本原则

欣赏中国画的基本原则中国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欣赏中国画,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原则。

中国画注重意境和笔墨表现,追求意境的抽象、气韵的含蓄和笔墨的韵律。

以下是欣赏中国画的基本原则:一、审美追求:欣赏中国画时,要注重审美追求。

中国画着重表现自然之美,追求以简约、含蓄、意境深远的方式展现美感。

欣赏时要留心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二、审视构图:构图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构图能够给人以美感。

在欣赏中国画时,我们可以从构图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平衡,并理解画家的用意。

三、品味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元素,它能够表现画家的个性和技巧。

欣赏中国画时,需要仔细品味画家的笔墨运用,包括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墨迹的含蓄等。

四、感受意境: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它能够给人以深远的感受和思考。

欣赏中国画时,要用心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画家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五、寻找细节:中国画作品通常注重细节的表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欣赏中国画时,要仔细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发现画家的用心和技巧。

六、了解历史背景: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在欣赏中国画时,可以通过了解画家的时代背景、艺术流派和技法传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七、参观展览:参观中国画展览是欣赏中国画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身感受作品的真实尺寸和细节,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在展览中,可以与其他观众交流,分享欣赏心得,拓宽自己的视野。

八、学习基本知识:欣赏中国画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画家的背景、技法和艺术特点等。

通过学习基本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理解画家的用意和创作过程。

九、感受情感共鸣:中国画常常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考,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欣赏中国画时,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作品,与画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十、持续学习:欣赏中国画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

古诗三首之《山行》教案《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三首之《山行》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山行》教案一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首好诗都是“诗情”洋溢,溢于纸上。

诗人凭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抓住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饱满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或融情入景。

由此可知古诗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下厚实的底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和古人握手谈心。

【教材简析】《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如何用意境来提高文章的艺术感

如何用意境来提高文章的艺术感

如何用意境来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是每个写作人的追求。

我们要让文章不仅仅是道平淡无味的文字,而是一篇能够唤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这就需要用意境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通过运用语言、形象等直观元素,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特定的情感联想,在读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并产生一定的美学效果。

在文章中,意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的表达手法非常多样,比如象征、比喻、对比、反讽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意境的表现手法。

二、为何要运用意境用意境来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有以下几个优点:1.增加读者美感体验。

意境是一个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它能够让读者沉浸其中,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2.丰富文章的表现形式。

通过运用意境的丰富表现手法,可以让文章呈现出更多元的面貌,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提高文章的文化内涵。

意境大多运用到一些比较高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运用来提高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三、如何运用意境为了让文章更有灵魂、更富有感染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运用意境:1.通过寓言和象征手法表达主题。

比如使用“木兰从军”来表达中华民族勇敢坚韧的精神,使用“刻舟求剑”来表达人们对于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失落。

2.通过对比和反讽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比如“白首方枕”与“龙盘虎踞”的对比,突显出中年女性主人公的波折经历与她的内心平静之间的反差。

3.通过细节的处理来丰富意境。

比如对于一朵花,我们可以点题而来进行简略的描述,并且变幻多样,比如在一个角度上强调它的美丽,而在另一个角度则突现它的脆弱与生命力。

4.通过音韵、词境的运用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比如在写夏天炎热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带有“热”字在内的词汇,并且使用如火如荼的描述来强化文章的氛围。

四、意境的效果与应用注意事项意境的效果有很多,包括交代线情路线、凸显品味性的细节、引导读者代入等等,有利于文章的艺术性提高。

但是,在运用意境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不要过于生硬。

怎样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怎样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怎样品味古诗词的意境诗是一种古老、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而且讲究理趣、情趣、意趣,太直白不叫诗,过分含蓄又不易读懂。

诗的难能可贵处,就是有诗味,古人把它叫做“意境”,也就是诗的艺术境界。

中小学生是古典诗词的初学者,他们年龄偏小,往往只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或将老师的直译一抄了事,在诗的意境品味方面,往往做得不够,甚至无从做起。

怎样帮助他们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呢(1)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诗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无不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这种色彩体现,有的鲜明,有的淡薄,时代不同,作品的风貌也就不相同。

群雄纷起的汉末,战争连绵,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白骨横于野,千里无人烟”,诗人们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于是就有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政治清明的盛唐,刚健向上,诗人们思想活跃,大都胸怀大志,豪情满怀,故而有了一代诗仙李白的存在;六朝诗风,华靡骄奢,工于辞藻,形式优美;及至南宋,国破家败,还我河山,“亡国之音哀以思”。

品味不同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就应当和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时异则诗异,古今一也。

有时候,一个诗人生活在一个时代,其前半期处于王朝盛期,后半期处于王朝衰败或开始衰落时期,这使得同一个诗人的作品风格和意境,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形,这种例子也很多,如李清照、李煜等。

诗歌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同的时代便具有不同的生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时代特征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那些与历史事实有一定关联的诗,这有助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2)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相对于朝代更迭而言,自然环境是一个比较静止不变的因素,从古到今,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年年如此,高山巍峨,大河奔流,树木茁壮,芳草萋萋,名胜古迹,一如往昔,如果变了,后人还要维持原貌,加以保护。

有道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但是,在诗人笔下,自然环境却又是变化多端的一个因素。

不同的自然环境便具有不同的特征,被诗人写进诗中就有了不同的意境。

《浣溪沙》教学反思4篇

《浣溪沙》教学反思4篇

《浣溪沙》教学反思《浣溪沙》教学反思4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教学反思篇1诗词教学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

“意象”包抱“意”和“象”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因此诗词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诗词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读诗词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词做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

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

诗词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

诗词想像的思维方式以及诗词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创性思维,它的“暗示性”原则,对艺术、通感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不时刺激学生在心灵迸发审美创造的火花。

《浣溪沙》教学反思篇2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喜欢古诗文,或者说根本就不喜欢古典阅读,这样下去,便会导致浅薄和轻浮,另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真正进入文化层面探究,也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动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诗词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也是教学的关键。

我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不错,其中我觉得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学习。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色与欣赏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色与欣赏

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色与欣赏古代诗词鉴赏:宋词的艺术特色与欣赏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含蓄的语言、唯美的音韵等艺术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宋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如何欣赏宋词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宋词的艺术特色1. 抒情表达与意境独特宋词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创作目的,情感真挚,表达细腻。

宋代文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心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宋词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同时,宋词注重意境的营造,往往运用婉约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很强的情感共鸣。

2. 运用音韵与语言之美宋词注重音韵的和谐与语言的美感。

词作者常常追求字字入韵、章章相扣的效果,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宋词言简意赅,语言精炼,所用词汇多具有音韵美,使整个作品在错综复杂的音韵结构中展现出一种优美的旋律。

3. 描写自然与社会生活宋词既描写自然景物,又描绘社会生活。

作者通过对花草鸟兽、山水景色等自然物象的描写,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美的意境。

同时,宋词也反映了时代社会的风云变幻、生活百态。

它不仅具有唯美的审美性,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

二、欣赏宋词的方法与技巧1. 熟悉背景知识在欣赏宋词之前,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

了解宋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学流派等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宋词的内涵。

2. 注重意境的感受宋词通常带有一种深邃的意境,因此,在欣赏时要注重感受作品所营造的情感氛围。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含蓄的抒发,带着感悟去体味作品所展现出的情感和意境。

3. 品味音韵之美宋词注重音韵的表达,因此,在欣赏时应该细细品味其中的音韵之美。

可以用心去感受整首词所带来的音乐感,欣赏其韵律和字句间的呼应。

4. 了解梗概与内涵读一首宋词,除了欣赏其美感之外,还要尽量了解其梗概与内涵。

通过了解词作者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以及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词的意义。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

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2、教学目标说明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二、学生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语文教案)《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山行》小学语文教案

山行小学语文教案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一起看看山行小学语文教案!欢送查阅!山行小学语文教案1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首好诗都是“诗情〞洋溢,溢于纸上。

诗人凭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抓住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饱满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或融情入景。

由此可知古诗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生命开展打下厚实的底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和古人握手谈心。

【教材简析】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让我们在欣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根底。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浅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浅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浅析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并非易事。

因此,探索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激发兴趣,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古诗词教学的初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诗人的趣闻轶事、诗词背后的故事,或者展示与诗词相关的精美图片、动画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李白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心境,让他们理解诗人为何会在深夜写下这样一首充满思念的诗。

或者在教学时,展示春天柳树婀娜多姿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柳树的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诗词游戏,如诗词接龙、诗词猜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感知,体会韵律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词的大意。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包括读音、节奏和语调。

在读音方面,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古音的读法。

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读音为“xiá”,而不是“xié”。

在节奏方面,要根据诗词的格律和意义来划分。

一般来说,五言诗多为“二三”节奏,如“床前/明月光”;七言诗多为“四三”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在语调方面,要根据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来调整,欢快的诗词语调高昂,悲伤的诗词语调低沉。

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模仿,然后让学生分组诵读、个别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可以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自主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然后串联起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

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关于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5篇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下面给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天净沙秋思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这首诗歌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和、VCD、碟片。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学生凝神静听,乐曲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解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

【即学即练1】(一)、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参考示例: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也属于乐府诗,即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次北固山下》的四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领联)潮平两岸间,风正一祝悬。

(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前”“基”“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目标导航《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

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天净沙·秋思》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曲中仄声常区分上、去二声)△平△仄平平,△平Δ反平平,仄仄平平去上Δ平平去,△平△仄平平。

(二)、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参考示例:(1)四言诗歌,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

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古诗《所见》的教学反思篇一《所见》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这一课的重点及难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诗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捕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

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

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

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

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是这样做的: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

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1、利用课文插图,把学生带到绿色的树林中,林荫小道上,牧童和黄牛是那样的充满田园的气息,感受着初夏的新绿和泥土的芬芳,学生的情绪瞬间萌动起来。

2、借助录音带,播放《快乐的小牧童》,在悠扬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缓缓走来,一下子让学生融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3、与此同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走在这林荫小道,你仿佛听见什么?很多学生一下子就说,听到了牧童的歌声,还有的说听到知了的叫声。

我继续追问,还有耳朵灵敏的同学还听到什么?学生们楞了一会儿,马上就有人回答说,听到了黄牛的叫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甚至还有的学生说听见山涧溪流的哗哗声。

他们在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来到了诗歌的情境中,和牧童一起骑牛,玩耍。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才能完成对它的全方位理解体会。

小学语文古诗《咏柳》的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古诗《咏柳》的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古诗《咏柳》的教案小学语文古诗《咏柳》的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咏柳》的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古诗《咏柳》的教案1教学目的: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板书课题柳树可喜欢春天了,它总是轻轻摇摆那长长的柳条,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柳树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过渡:在这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柳树垂下了姑娘长发似的柳条,一阵春风轻拂,那柳条随风摆动,碧玉似的叶子在春光中,仿佛一个个小生命在颤动,多么迷人的春天啊!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意境注重积累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4年第07期【考点梳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鉴赏诗歌的形象”,这是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三类:诗人的自我形象、山川草木自然景物、民风民俗社会风貌。

高考语文考查的诗歌形象,一般包括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叙述者以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自然风物形象、比喻性形象、音乐形象及特定形象等。

要求考生能够借助对形象的赏析,洞悉作者情感及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

【解题技巧】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简而言之可分为三个方面:一、通过了解背景,把握形象的理解方向作者抒情言志,怀古咏物,大多是因被现实生活中某种因素所触动,有感而发,其喜怒哀乐与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及自身的生活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考生要解答诗歌鉴赏题,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思想倾向及创作风格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情感;适当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其文学作品。

有时候命题者会利用注解的形式提供相关创作背景,这其中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认真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考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考生在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还要把握形象的言外之意,这是答题的关键所在。

古代诗歌经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

如:杜鹃多喻愁情,归雁多喻思归,老虎多喻霸气,红豆多喻相思,杨柳多喻惜别,松树多喻坚贞,竹子多喻劲健,梅花多喻孤傲,兰花多喻高洁,菊花多喻隐逸,牡丹多喻富贵,落叶多喻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大鹏、骏马、凤凰多喻志向远大的人才,台城、吴宫、黍离多喻昔盛今衰,长亭、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大漠、孤烟、长空多指边塞风光,夕阳、西风、残照多指个人身世沉浮和历史沧桑巨变等。

考生要善于对这些诗歌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形象的空白古代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考生鉴赏时要通过想象,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去丰富诗词所描述的形象,要在想象中看文字所构成的画面,多角度、多侧面地调动各种知识与经验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把作品中的留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四、把握意象的指向,领悟言外的诗情古代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形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构成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

如何从意象入手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感情,是考生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

考生在鉴赏诗歌时要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从意境洞察心胸“意”是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再现;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便有助于了解作者的风格及创作倾向。

【答题误区】1.从设题角度来看,高考试题有的是仅就形象、意境、情感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进行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考生在答该类题时有时会因为审题不清,将形象、意境和情感等混淆,或者是将要求回答的内容没有回答完整。

2.古代诗歌经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

考生在回答关于物象类题目时,由于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不了解相关物象所表达的意思,导致对诗歌思想感情或者主旨的误解。

【同步突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游曲王涯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③。

[注]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

②翠微:齐山上的翠微亭。

杜牧于唐会昌四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③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说“(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①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倚棹:停船。

②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书生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②谁肯重王孙③。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

②旅游:长期寄居他乡。

③王孙:这里指游子。

诗中用了“芙蓉”“薜荔”“橘柚”等几个意象,请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杨万里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歌是如何借“柳”这一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赠裴十四李白朝见裴叔则①,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②。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注]①裴叔则:即裴楷,晋人赞他“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②金高南山买君顾:传郑子瞀不贪贵乐利,千金难买一顾。

诗歌是如何塑造“裴十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少年行王维出身[注]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出身:出仕、出任。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诗歌塑造了荷花什么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诗歌前两联运用“夜”“月”“春山”“花”这几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作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玉楼春周邦彦桃溪[注]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注]桃溪: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逐相慕悦,留居半年。

后二人怀乡而归。

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

1.请分别简要分析“桃溪”“秋藕”和“赤阑桥”“黄叶路”这两对意象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见下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