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篇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喜欢的东西。
欲,想要,喜欢。
(3)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
可得,同义词复用,能。
兼,同时得到。
(5)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
亦,这里同“固”,本来。
(7)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8)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义。
而,连词,并列关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语,“有”是谓语,“甚于生者”是宾语。
于,介词,比。
(10)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恶:死本来是我厌恶的。
恶,讨厌,不喜欢。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祸害中有我不该躲避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有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牺牲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ã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ãi)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能保全生命却不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却不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那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有胜过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生存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â)也。
全国卷高考语文默写篇目
全国卷高考语文默写篇目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曹刿论战》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6. 《出师表》
7. 《桃花源记》
8. 《三峡》
9. 《马说》
10. 《陋室铭》
11. 《小石潭记》
12. 《岳阳楼记》
13. 《醉翁亭记》
14. 《爱莲说》
15. 《记承天寺夜游》
16. 《送东阳马生序》
这些篇目涵盖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文言文等。
背诵这些篇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默写篇目可能会因地区、学校或考试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提供的相关信息,以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默写篇目要求。
2019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4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煜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初中新增必背篇目十篇)1、卖炭翁白居易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3、伯牙善鼓琴《列子》4、答谢中书书陶弘景5、木兰诗6、湖心亭看雪张岱7、河中石兽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9、满江红秋瑾1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一)初中部分60篇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师表 醉翁亭记 捕蛇者说 完整版解析
九(下)第15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手段不做呢?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做。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然而。
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践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感谢。
)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中考《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复习(一)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故(一词多义)天将降大任于是(古今异义)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4)所以(古今异义)动(使动用法)心忍(使动用法)性,曾 (通假字)益其所不能。
返回
(三)重点句子默写
富贵不能淫
1.在《富贵不能淫》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自己 的原则,所以大丈夫应该:得志,与民由之;不 得志,独行其道。
二.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三)重点句子默写
(三)重点句子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磨练目的)。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 3.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反面提示国家灭亡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一)重点字词梳理归纳: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今义:有一定地位的 人。)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 饿。) ②所以动心忍性(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 动;使……坚强。) ③空乏其身(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 ④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 乱。)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论语》《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重”表现在_____________ ,“远”表现在___________。
答案: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则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下是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白话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及译文
《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④,管夷吾举于士⑤,孙叔敖举于海⑥,百里奚举于市⑦。
故天将降大任⑧于是人也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⑩,空乏(11)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2),所以(13)动心忍性(14),曾益(15)其所不能。
人恒(16)过(17),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18),而后作(19);征于色(20),发于声(21),而后喻(22)。
入(23)则无法家拂士(24),出(25)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告子下》。
②〔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从田亩中被发现起用。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
发,起,被任用。
畎,田地,田间。
③〔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选拔他为相,殷国大治。
举,举用,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④〔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渔民、盐民中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
西伯(周文王)把他推荐给商纣王,得到重用,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鱼盐,鱼、盐贩子或渔民、盐民。
⑤〔管夷吾举于士〕管仲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的。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
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齐国因此称霸于诸侯。
士,狱官。
⑥〔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海滨隐居当中被选拔出来的。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国相)。
⑦〔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是从市井之间被选拔出来的。
百里奚,姓百里,名奚,春秋时虞国大夫。
虞亡后,为晋所虏,后由晋逃至秦,又逃入楚,为楚人所捕获。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二、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下》。
(2) 发,起,指被任用。
(3) 举,被举用,被选拔。
筑,捣土用的杵。
(4) 士,狱官。
(5)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6)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7)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8)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9) 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
(10)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为,所行。
(11)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3) 曾,通“增”,增加。
所,助词, (14) 恒:常常。
(15)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16) 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
于,介词,在。
(17) 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8)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9)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阅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15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蹴尔而与之()(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所以动心忍性()(4)困于心,衡于虑()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①②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的道理。
(2分)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阅读答案:6.(1)用脚踢(2)为了(3)用这些来……(4)通横,阻塞,不顺畅7.D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9.人的尊严(骨气)逆境造就人才10.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舜①发②于畎亩之中③,傅说④举⑤于版筑⑥之间,胶鬲⑦举⑧于鱼盐⑨之中,管夷吾⑩举于士(11),孙叔敖(12)举于海(13),百里奚(14)举于市(15)。
故天将降大任(16)于(17)是(18)人也(19),必先苦(20)其心志,劳(21)其筋骨(22),饿(23)其体肤(24),空乏(25)其身,行(26)拂乱(27)其所为(28),所以(29)动心(30)忍性(31),曾(32)益(33)其所不能。
人恒(35)过(35),然后能改;困(37)于心,衡(38)于虑(39),而后(40)作(41);征(42)于色(43),发(44)于声,而后喻(45)。
入(46)则(47)无法家(48)拂士(49),出(50)则无敌国外患者(52),国恒(53)亡。
然后(54)知生于(55)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姓姚,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曾在历山耕种,三十岁时被尧启用。
②发:奋发,兴起。
③于畎(quǎn)亩之中:于,从。
畎亩,泛指田野。
畎,田间水沟;亩,田垄,这里借部分代全体。
“于……之中”状语后置,译时要提到动词前翻译,后几句译法与此同。
④傅说(yuè):殷帝武丁的相。
相传他曾在傅岩那个地方服刑筑墙,后来被武丁发现,任他为相,并让他姓“傅”。
⑤举:选拔。
⑥版筑:指筑墙。
版,筑墙的夹板。
筑,在版中夯土的杵。
这里借工具代事物。
⑦胶鬲(gé):胶鬲原先是贩卖鱼盐的,被周文王(当时是西伯)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⑧举:这里指被举荐。
⑨鱼盐:借指贩卖鱼盐的场所。
⑩管夷吾:管仲,齐桓公的相。
桓公曾与公子纠争王位,杀了公子纠。
管仲曾辅助公子纠,因而被囚,后来由于好友(桓公的相鲍叔牙)的举荐,终于被释放而成为相,辅佐桓公建立了霸业。
(11)士:执法官,狱官之长。
(12)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在海滨隐居,被楚王起用为令尹(相)。
生于忧患 死于了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
这是孔子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述,强调了在逆境和困苦中坚韧不拔的品质。
以下是这句话的文言文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言出自《论语·卫灵公》,夫子在其中说:“病无能改者友医。
不治自道,不治自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之中,求其生;安乐之间,求其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表达了在逆境中求生存,而在安逸中寻找终结的思想。
这段文言文通过对生死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启示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追求生存的机会,而在安逸中也不忘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完整版)《孟子二章》复习资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结1.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告子下》)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大师,“亚圣”“孔孟”。
3.《孟子》四书之一:《论语》《大学》《中庸》内容:4.解词:发:起,被任用。
筑:捣土用的杵。
士:狱官,狱卒。
举于市:从狱官那里释放。
市:集市。
任:责任,使命。
是:此,这。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停顿。
苦:使……受苦。
劳:使……劳累。
饿:使……挨饿。
拂:违背。
乱:使……扰乱。
忍性:使性格坚忍。
衡于虑:思虑堵塞。
征于色:他的思想表现在脸色上。
喻:明白,了解。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忧患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而灭亡。
5.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拂:通“弼”,辅弼。
6.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理解记忆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承上文例证,得出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承上启下作用)。
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所以动心忍性,曾以其所不能。
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论断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鱼我所欲也》总结1.本文先自《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告子上》)。
2.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篇目
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7.关雎——《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秋思——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51.劝学(节选)——荀子52.逍遥游(节选)——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节选)——屈原58.蜀道难——李白。
高考语文复习:语境式默写之《论语》《孟子》专题
语境式默写之论语孟子专题《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4.在《论语》中,曾参用“,”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更要有恒心。
5.《论语》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辩证论述的句子是“,”。
6.《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7.《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9.在《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向善论”的句子是“,”。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1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1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初中写作文必背古诗词
初中写作文必背古诗词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讥笑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道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诗经》18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19蒹葭(蒹葭苍苍)诗经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置福塞上(单车欲反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盼(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八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悲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递北(君问归期未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楼记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由林峰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47过零丁洋(艰辛接踵而来起至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例如共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化石吟繁星望岳春盼石壕吏雪雷电颂海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沁园春·雪雨说道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外国诗两首帆萤火虫汉江临眺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诗赋青词以递之陌上桑《诗经》三首关雎蒹葭君子于役1、子曰:"研习而时习之,不亦GBPJPY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皈,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矣,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挑熊掌者也。
语文九年级翻译《鱼我所欲也》《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够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有的人见了高官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
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
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
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
《公输》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准备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知道这件事后,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您有什么见教吗?”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杀了他。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鱼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鱼我所欲也》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鱼我所欲也》一.文章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二.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__8226;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解题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三.语音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四.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七.一词多义1.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如本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往往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如(1)之代词他呼尔而与之助词的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4)为a.今为(为了)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八.重点词语解释1.一豆羹 (古代盛食品的器具)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4.一箪食, 箪:竹筐5.一豆羹豆:碗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践踏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好处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够同时得到.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14.妻妾之奉奉:侍奉.15.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 :给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17.有是心也心:本性九.特殊句式十.朗读节奏十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_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10.《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个关键词没落实就扣半分,扣完为止.比如〝恶.患.甚.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3.是亦不可以已乎?_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_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_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十三.课文内容理解整体感知: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文章脉络:第一部分: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是人所固有的〞.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3.〝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5.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_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_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义)对举向与今比较等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_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_文中指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孟子学说中是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_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1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_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1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_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14.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_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1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_(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1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_〝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17.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那句?_〝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8.〝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_〝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1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_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十四.开放性试题1.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3分_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要求:举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给分)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_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_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_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_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_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_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_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_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10.《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_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辩礼义〞之财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的个人目的.11.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_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_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1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_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14.结合材料思考.相关内容链接: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_ 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污巨额财产被枪决;某大学学生马加爵为泄私愤杀死自己同学而遭通缉;某明星参加义演假唱……15.《谈骨气》一文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请举一例证明这一观点.(课内外均可)(3分)_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帝国注意的救济粮.16.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17.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18.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_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19.你能说说文中的〝舍生取义〞的〝义〞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_〝舍生取义〞的〝义〞指的是正义.大义,涉及到国家利益,民族气节等;而哥们义气中的〝义〞则是涉及个人利益或某些团体利益,是小义,并不一定代表正义.。
中学必背的古诗词
中学必背的古诗词中学必背的古诗词导语:古诗词背诵默写是中考必考题型,古诗词学习应该是轻松加愉快的,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古诗词的考试,所以我们就要掌握一些古诗词应试技巧。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中学必背的古诗词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鱼我所欲也》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语》中阐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赞赏学生善于从旧的知识里汲取新的认识的句子是: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论语》中借树木之本性,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句子是:
5.《论语》中与“见贤思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6.《论语》中孔子阐述可以终身践行的“恕”之道的句子
是:
7.《论语》中曾子阐述“士”的精神和责任的句子是: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的追求与摒弃可以高于生死的一句是:
9.《鱼我所欲也》中表现了孟子的人生价值取舍,也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10.《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批评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舍生取义之心的人的句子是:
1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面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种思想,贤人与一般人的区别是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必然遭受困苦、焦虑、激愤才能有所作为被人理解的句子是:
1.《论语》中阐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孔子赞赏学生善于从旧的知识里汲取新的认识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借树木之本性,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论语》中与“见贤思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阐述可以终身践行的“恕”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论语》中曾子阐述“士”的精神和责任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的追求与摒弃可以高于生死的的一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表现了孟子的人生价值取舍,也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10.《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批评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舍生取义之心
1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
义而受之。
1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面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种思想,贤人与一般人的区别是:贤者能勿丧.耳。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必然遭受困苦、焦虑、激愤才
能有所作为被人理解的句子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