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朝代】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
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本内容由小编跟大家分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课内阅读简答题: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及赏析
《⽣于忧患,死于安乐》原⽂、翻译及赏析⽣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及其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作:斯⼈)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衡于虑,⽽后作;征于⾊,发于声,⽽后喻。
⼊则⽆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译⽂ 舜从⽥野耕作之中被起⽤,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胶⿀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管夷吾被从狱官⼿⾥救出来并受到任⽤,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被起⽤,百⾥奚被从奴⾪市场⾥赎买回来并被起⽤。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的⾝上,⼀定先要使他⼼意苦恼,筋⾻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体空虚乏⼒,使他的每⼀⾏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
⼀个⼈,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在⾔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和⾜以辅佐君王的贤⼠,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以使⼈⽣存,安逸享乐⾜以使⼈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 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在今⼭东济南东南,⼀说在今⼭西永济东南),“⽗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林川泽,遇暴风雷⾬,舜⾏不迷,于是传以天⼦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
3、畎(quǎn)亩:⽥亩,此处意为耕⽥。
畎,⽥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种刑徒),筑于傅险(⼜作傅岩,在今⼭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名⽈说,视群⾂皆⾮,使⼈求于野,得傅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三、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四、课内阅读简答题: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亦有写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选自《孟子》(战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常用下列一段文字: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段文字书法本段通解: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事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解说与注释【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quan)亩之中,傅说(yue)举于版筑之间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管夷吾举于士③,孙叔敖举于海④,百里奚举于市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说】孟子说:“舜在田野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被阻塞,才能发愤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
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就能明白忧患中能获得生存、安乐中会遭致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①傅说(yuè):传说是商代一位贤人,因罪服刑,在傅险筑墙;后被商王武丁访求到而提拔为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叔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
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
此沈尹茎之力也。
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①:古代楚国都城。
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
③说义:陈说道理。
④方术:所持方策。
⑤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
⑥期期思:孙叔敖的故乡。
⑦舆:车。
⑧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称荆庄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赏析
古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赏析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注释、翻译、作者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译文、作者简介及赏析舜1发2于畎亩3之中,傅说4举5于版筑6之间,胶鬲7举于鱼盐8之中,管夷吾9举于士10,孙叔敖11举于海12,百里奚13举于市14。
故15天将降大任16于是17人也18,必19先苦20其心志21,劳22其筋骨,饿23其体肤24,空乏25其身,行拂乱26其所为27,所以28动29心忍30性,曾31益其所不能32。
人恒33过34,然后能改;困于心35,衡于虑36,而后作37;征于色38,发于声39,而后喻40。
入41则无法家42拂士43,出44则无敌国45外患46者,国恒47亡48。
然后知生于忧患49,而死于安乐50也。
[8]一、注释译文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兴起,被任用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9]人,家贫困。
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部编版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下注释】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④【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
【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⑤【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⑥【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集市。
⑦【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⑧【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⑨【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⑩【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⑪【曾益〕增加。
【曾】,同“增”。
⑫【恒过】常常犯错误。
⑬【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⑭【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⑮【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部编版语文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译文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在用杵(chǔ)夯(hāng)实。
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
初中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和注释
初中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和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及其*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水平。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亩】,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筑】,【筑】,3、【管夷吾举于士】【士】,【举于士】,4、【百里奚举于市】【市】,5、【饿其体肤】6、【空乏其身】【空乏】,7、【行拂乱其所为】【拂】,【乱】,8、【动心忍性】9、【曾益〕【曾】,10、【恒过】11、【衡于虑】【衡】,12、【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14、【入】15、【法家拂士】【拂】,16、【出】17、【敌国】【敌】,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全文的中心句是: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四、课内阅读简答题: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现象、创作背景及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现象创作背景及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及其弟子〔先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之中被任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被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中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被任用。
所以上天准备降重任在这个人身上,必定先使他的意志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有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国家常常灭亡。
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注释1.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任用。
畎亩:田地。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于:在。
3. 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4.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空乏:财资缺乏。
拂:违背,乱:扰乱。
5.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益:好处。
6. 人恒过,恒:常常7.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困苦,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作为。
8.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9.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名词作状语,。
拂:同弼,辅佐。
10.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名词作状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题目是后人所加。
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原文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见错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常被写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是人”的意思是:这样的人。
而“斯人”的意思是:此人。
原文中为“是人”。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
2.发:起,指被任用。
3.于:从。
4.畎亩:田间、田地。
畎:田间小沟。
5.举:被举用选拔。
6.版筑:古人筑墙时,在两块儿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7.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这里指主管狱囚的法官。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空乏:使他穷困缺乏。
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课内阅读简答题:
1、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排比。
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2、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答:这些人虽都出身贫贱,但他们都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3、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举例论证。
4、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答:由第(1)段的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结论。
并论证其事业上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发展中增长了才干。
5、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答:心理、身体、生活境遇。
(生活、思想、行为)是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格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答: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答: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8、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
些忧患常识?
答:不能。
结合“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等”谈自己的看法。
10、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答: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