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支持辛亥革命原因的多维透视
浅析槟城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浅析槟城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民主共和思想随着革命的发展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革命的开展离不开华侨的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盛赞“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外华侨尤其是新马华侨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槟城作为当时同盟会的机关总部,它在地理和经济上的优势为华侨有财力和人力支持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革命思想在槟城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从上层到中下层革命热情高涨,为革命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持;同时,槟城阅书报社也为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华侨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体现了“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
标签:辛亥革命;槟城;华侨华人;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
革命的成功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其中华侨为革命的顺利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917年孙中山为赵公壁著《同盟演义》作序中说:“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
及满清既覆,人人皆以为有不世之功,而华侨类不自伐。
惟吾深知同盟会非有华侨一部分者,清室无由而覆,民国无由而建也”。
他甚至盛赞“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外华侨尤其是新马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而槟城作为当时同盟会的机关总部,对革命的贡献也非常大。
“一九一○年南洋支部之自新加坡移往槟城,则代表新加坡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地位的衰落;此后,马来亚即崛起成为中国革命的神经中枢了。
一九一一广州三二九(一九一一年的“黄花岗之役”)的起义即是在槟城筹备的;而在同年武昌起义后所有指导革命同盟会的行动指示,也是来自槟城;可见槟城在当时革命活动中的重要性”[1]339。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学界已经有许多相关的著作和文章,前辈们都从不同的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诠释和分析。
关于辛亥革命与华侨相关的研究著作也非常多。
其中以颜清湟先生的《星马华侨与辛亥革命》最为著名。
学界关于华侨与辛亥革命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大的区域性的华侨对革命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持。
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作者:韩培培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年第03期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人们开始以各种方式纪念这场伟大的民主革命。
众所周知,革命期间,华侨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华侨为什么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呢?近代中国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迫害和奴役,衰弱、腐朽的清政府无力保护这些浪迹天涯的子民。
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弱国小民的切肤之痛,使海外华侨深深领悟到:祖国的强弱和海外华侨的命运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华侨们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思想。
当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时,华侨们积极支持、踊跃参与。
本文拟从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这一视角缅怀先辈们的英雄事迹。
一、支持和参加孙中山在海外创立的革命组织华侨是革命组织的发起者,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本人就是华侨。
根据相关记载: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首批加入兴中会的20余人都是华侨,他们有孙眉、邓荫南、何宽等。
数月之内,兴中会发展至百余人。
1895年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得到了不少港澳同胞的热烈支持。
不久,日本、越南、美国和南非等地的华侨相继建立了兴中会分会。
据统计,后来兴中会的会员增加到300多人,其中华侨就有219人,占78%。
二、创办报刊,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呐喊助威华侨是舆论宣传的鼓动者。
为了发动广大华侨参加革命,把他们的爱国思想引上正确的轨道,孙中山一方面亲自到各地宣传,另一方面也依靠和发动华侨知识分子积极办报宣传革命,与保皇派展开斗争。
如福建华侨陈楚楠、张永福等人,于1904年合资创办《图南日报》。
该报对在南洋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南洋华侨革命党机关报之鼻祖”。
自1904年起,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共创办了《图南日报》、《中兴日报》、《星洲晨报》、《南侨日报》等八种革命报刊。
大量革命报刊的创办,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最初是在华侨中开始的,在他整个革命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华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许多革命组织的首批成员和最早的赞助人多为华侨,华侨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当时,华侨寄人篱下,长期受到异国统治者种种压迫和歧视,极其渴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作为自己的靠山,他们深感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因此寄极大希望于中国革命的成功。
1916年孙中山在《致海外革命同志书》中,提出了“华侨是革命之母”的观点,海外华人为了革命能够成功,不惜自己倾家荡产,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踊跃参加革命组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最初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他们有孙眉、邓荫南、何宽等。
数月之内,兴中会开展至百余人。
1895年春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得到了不少港澳同胞的热烈支持。
不久,日本、越南、美国和南非等地的华侨相继建立了兴中会分会。
据统计,后来兴中会的会员增加到300多人,其中华侨就有219人,占总数的78%。
1907年,南洋怡保、庇能、芙蓉等埠相继成立同盟会分会,多为华侨参加。
1908年4月1日,同盟会在缅甸仰光的分会建立,侨居缅甸的华侨,听到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时,喜形于色,纷纷报名参加,七日之内,就有500多人参加组织。
从1908年至1911年,缅甸参加同盟会的华侨有2343人。
1908年11月20日,孙中山与胡汉民等赴泰国,在曼谷建立同盟会分会。
曼谷至今有一条叫“演说街”的街道,就是当年孙中山宣传革命的地方。
为了统一领导南洋一带华侨革命,1908年秋,在新加坡成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以胡汉民为支部长。
同年冬天,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也成立同盟会分会。
1909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同盟会纽约分会。
1910年1月21日成立同盟会芝加哥分会。
2月16日成立旧金山同盟会分会;并在温哥华成立同盟会分会。
继旧金山之后,美国西部一些城市亦相继建立同盟会分会达数十处。
浅析槟城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浅析槟城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作者:苏哲来源:《学理论·下》2018年第08期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民主共和思想随着革命的发展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革命的开展离不开华侨的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盛赞“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外华侨尤其是新马华侨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槟城作为当时同盟会的机关总部,它在地理和经济上的优势为华侨有财力和人力支持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革命思想在槟城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从上层到中下层革命热情高涨,为革命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持;同时,槟城阅书报社也为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华侨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体现了“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
关键词:辛亥革命;槟城;华侨华人;贡献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165-03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节点。
革命的成功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其中华侨为革命的顺利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917年孙中山为赵公壁著《同盟演义》作序中说:“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
及满清既覆,人人皆以为有不世之功,而华侨类不自伐。
惟吾深知同盟会非有华侨一部分者,清室无由而覆,民国无由而建也”。
他甚至盛赞“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外华侨尤其是新马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而槟城作为当时同盟会的机关总部,对革命的贡献也非常大。
“一九一○年南洋支部之自新加坡移往槟城,则代表新加坡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地位的衰落;此后,马来亚即崛起成为中国革命的神经中枢了。
一九一一广州三二九(一九一一年的“黄花岗之役”)的起义即是在槟城筹备的;而在同年武昌起义后所有指导革命同盟会的行动指示,也是来自槟城;可见槟城在当时革命活动中的重要性”[1]339。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学界已经有许多相关的著作和文章,前辈们都从不同的视角对辛亥革命进行诠释和分析。
第八章 华侨与辛亥
1910年同盟会在旧金山正式成立美洲支 部,不久美国西部就组织了十五个分会。 在欧洲、澳洲、非洲亦有同盟会组织。 同盟会的著名人物冯自由在所著的《中华 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所说:“凡有华侨所到 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
有些华侨特地回国发展同盟会组织 厦门:同盟会在厦门的机构就是由华侨发起的, 新加坡华侨施铭和荷属东印度华侨王振邦就是厦门 同盟会的主盟人。 泉州:从泗水回国的同盟会会员蒋以麟,“他 回泉州后,就和当地党人许卓然……等人,和由南 洋各地归国的吴文楚……等华侨同志,陆续取得联 系,共同秘密工作,发展同盟会员及争取革命群众, 辛亥九月初(1911年10月)成立泉州地区同盟会组 织,设机关于泉州小开元西隅学堂,蒋被举为会 长”。 广东:在广东大浦,华侨张蔚然、郭守毅等“负 责奔走于南洋和内地之间,发展组织。 各地同盟会成为宣传革命,准备武装起义和筹集 革命经费的基地,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华侨参加辛亥革命活动 1、建立革命组织
同盟会在国外华侨中轰轰烈烈的开展工作,特别 在华侨最多的南洋。它的南洋支部,最初设在新加 坡“晚晴园”,后来迁移到槟榔屿。在西贡、马来 西亚、荷属东印度、缅甸、越南、柬埔寨 、暹罗 (泰国)和菲律宾等地都有同盟会的组织。 到 1908 年,在南洋英荷两属的殖民地就有同盟 会分会和通讯处共100多个。 从 1908年 3月 1911年,缅甸加入同盟会的华侨 就有2343人。 在新加坡,华侨前后加入同盟会的约有 500人左 右。
二、华侨参加辛亥革命活动
华侨在经济上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具有如下几方 面特点: 第一、华侨捐款范围广泛。 华侨中小资产阶级为革命捐资助饷作出了很大贡 献,有的不借顿家荡产。(邓荫南、李卓锋、张永 福) 经济困难的工人、小商小贩,也积极捐助。表现 出了较高的革命热情。(黄景南、关唐) 为数不多的大资本家有的也捐款支持革命(张榕 轩、张耀轩,孙中山亲笔题赠“博爱”)二、华侨Biblioteka 加辛亥革命活动1、建立革命组织
华侨与辛亥革命
作者: 丘少伟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61-66页
主题词: 腐败无能;革命斗争;历史背景;革命组织;武装起义;革命团体;资产阶级政党;革命形势;爱国统一战线;上思起义
摘要:辛亥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首先从海外华侨中组织发动起来的,广大华侨积极地参加和大力地支援了这次革命斗争。
正如孙中山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华侨有功革命”。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这次革命的特点,高度地评价了华侨对辛亥革命的伟大贡献。
(一)华侨参加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人数众多,遍及五洲,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在海外谋生有着悠久的历史。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从奉
行“闭关锁国”到“宁赠友邦,毋予家奴”的卖国投降政策。
对海外华侨悲惨的处。
华侨支持辛亥革命原因的多维透视
華僑支持辛亥革命原因的多維透視──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陳雲云∗“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僑居海外的炎黃子孫人數之多、分佈之廣。
縱觀中國近現代革命史,華僑作為一支特殊的愛國力量,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海外僑胞是中國民族民主革命不可忽視的動力之一。
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都佔有顯要地位。
歷史表明,華僑是這場革命強有力的支持者和參與者,不管是建立革命組織、傳播革命思想、資助革命經費,還是直接回國參戰、鞏固新政權,他們都付出了巨大犧牲、作了卓越貢獻。
孫中山曾多次讚揚說:“華僑有功於革命”、“華僑是革命之母”。
近年來,華僑與辛亥革命關係一直是近現代史研究的熱點。
2010年10月24日,據對中國知網(包含中國學術期刊總庫、中國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等)的檢索,題名為“華僑”+“辛亥革命”的記錄有69條;據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檢索,題名為“華僑”+“辛亥革命”的專著則有6部。
可見,學界對華僑與辛亥革命的相關問題,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而關於華僑熱情投身辛亥革命原因的研究尚不多見,通過以上方法,未檢索到專文、專著研究該問題,只是零星涉及並散見已有成果之中。
本文擬以近代華僑愛國主義為主線,從文化淵源、國情驟變、思想發展、主體覺醒等維度對這一問題展開論析,以期有所裨益。
一、文化視點:投身革命的思想文化淵源歷經千百年積澱的中華民族精神是近代華僑心向祖國、支持辛亥革命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近代華僑有着強烈的反清意識,並且最早接觸、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他們雖身處異邦,卻蘊含着包含愛國主義在內的中華民族一切精神特質。
(一) 華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內在要求華僑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海外支脈,民族屬性為中華民族。
《詩經》曰:“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千古垂訓化作海外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愛國主義(簡稱“華僑愛國主義”)。
列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
辛亥革命和中国的海外侨民
辛亥革命和中国的海外侨民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中国的海外侨民在这个历史时期也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辛亥革命和海外侨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贡献。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体制逐渐崩溃,民主思想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时期的政治变革离不开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现代化的方法。
而这些思想和方法大多是通过海外侨民的传播和推广而得到推动的。
中国的海外侨民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有大量的中国人移民到北美和东南亚地区。
这些移民很快就被当地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所影响,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对本国的关注。
这些移民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并开始在海外积极宣传各种民主化的思想和方法。
这些宣传活动有助于中国内部的政治变革,包括辛亥革命的发生。
这个时期的海外侨民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境内兴赞运动的宣传,一个是海外护国运动的宣传。
境内兴赞运动是当时的一种反对清朝政府的民间运动。
这个运动在境内秘密地发展,而在海外侨民圈子里,境内的兴赞运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宣传。
海外的兴赞思想家和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内地传播兴赞思想,积极推动革命浪潮的到来。
而海外护国运动则是一种关注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运动,它一开始是由一些声称保护中国人权的组织发起的。
之后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护国运动逐渐被联合起来,成为了一种推动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力量。
许多知名的中国历史人物也和海外侨民有关联。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辛亥革命前,他常常到海外宣传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方法。
在海外,孙中山接触到了很多海外华人,他们成为了孙中山的支持者,并在革命时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渠道。
孙中山的革命路线和思想也得到了海外侨民的支持和传播,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人物也与海外侨民有关。
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
五 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u n l fW u iUnv riy ( o ilS in e i o ) o r a y ie st S ca ce c sEdt n o i
Vo. 2 No 1 11 .
Fe ., 0 0 b 2 1
五 邑华侨 与辛 亥革命
19 8 5年 初 ,台 山 籍 港 商 “ 昌 银 号 ” 老 板 余 日
育 之 在 香 港 与 孙 中 山 邂 逅 ,毅 然 加 入 兴 中会 ,协 助
孙 开展工作 。同年 1 1月 ,孙 在 横 滨 组 织 兴 中会 日
本 分 会 ,会 员 约 2 0人 ,新 会 旅 横 华 侨 赵 明 乐 、赵 峰琴 分 别 被 推 举 为 司 库 和 书 记 。 1 0 9 0年 3月 ,新 会旅 港富商李 纪 堂经 兴 中会会 员 谢 缵泰介 绍 入会 ,
旧金山保皇会成员同清廷驻1906年台山归侨李是男在港加入同盟会后来该市领事串通一气向美移民局诬告孙中山是中国又和同乡温雄飞黄伯耀黄芸苏黄杰亭许炯乱党美以非法人境罪扣留孙中山将他关在天使黎等于1909年成为旧金山同盟会会员旧金山同岛候审所里后又判令他候原始离境返回原盟会也成了美国同盟会的总部
第 1 卷第 1 2 期
人 ,另 有 2 人 、教 师 、 记 者 等 。 1 9 1 2 8 5年 初 ,孙 中
中 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 为 革 命 宗 旨 。 10 9 4年 , 孙 中 山 亲 赴 美 国 本 土 宣 传 革 命 。然
在 当 时 保 皇 会 势 力 的 控 制 下 ,华 侨 担 心 在 中 国 国 内
伯 克 利 加 州 大 学 教 授 、 台 山 籍 华 侨 邝 汰 华 在 旧金 山
【doc】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
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第12卷第1期2010年2月五邑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Wuy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 o1.12No.1Feb.,2010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张运华(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东江门529020)摘要:五邑华侨在辛亥革命中,对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筹建革命组织,提供革命保障;开展宣传活动,为革命呐喊助威;"慷慨助饷",支持革命斗争;积极参加武装起义,不惜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建立革命政权.关键词:孙中山;辛亥革命;五邑华侨中图分类号:K2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9—1513(2010)O1一OO1一O6 1911年lO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华侨为这场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参加者.孙中山为此高度赞扬华侨为"革命之母".由于地域等关系,五邑华侨更是对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一,筹建革命组织,提供革命保障孙中山早在中法战争(1884~1885)之后,就萌发了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想法,1894年lO月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遭拒后,他便坚定地走上了推翻满清的革命之路.他远赴海外宣传革命主张,建立革命团体.经奔走策划,1894年11月24日,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正式成立,该组织最初的成员约2O多人,有向宽, 李昌,陈孟濂,黄保,黎显祥,冯永明等.五邑台山华侨刘祥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开平华侨邓荫南任该会值理.该组织陆续发展到130多人,都为夏威夷华侨,其中商人73人,公务员及农业家等17 人,另有212人,教师,记者等.1895年初,孙中山在香港与陈少白(江门外海人)等建立兴中会总部,制订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凡加入兴中会者,都须按此誓词宣誓.此誓词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1895年初,台山籍港商"日昌银号"老板余育之在香港与孙中山邂逅,毅然加入兴中会,协助孙开展工作.同年11月,孙在横滨组织兴中会日本分会,会员约20人,新会旅横华侨赵明乐,赵峰琴分别被推举为司库和书记.1900年3月,新会旅港富商李纪堂经兴中会会员谢缵泰介绍入会, 孙大为高兴,认为得一生力军.此后,李纪堂为支持孙的革命事业而成为倾家纾难富商中的第一人. 1901年春,旅日台山青年李自重从外文报刊上看到清政府欲将广东割让给列强为商业之地,遂组织广东留日学会集会声讨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在横滨组织"广东独立协会".此举深受孙中山赏识,支持.1903年8月,孙从泰国抵横滨,李自重登门拜访,要求帮助自费留日学生进入军事学校学习,孙也认为培养军事人才极为重要,二人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孙中山就在东京青山练兵场附近创办了一所军事学校,聘请日本军事专家教授.李白重等14名学员入学,宣誓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宗旨.1904年,孙中山亲赴美国本土宣传革命.然在当时保皇会势力的控制下,华侨担心在中国国内的亲属遭受清廷迫害,大都不愿加入兴中会.唯有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台山籍华侨邝汰华在旧金山与孙中山结识后赞同其革命主张,不惧保皇派而加入兴中会,成为孙1904年在美吸收的唯一会员.收稿日期:2009—09—30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五邑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张运华(1964一),男,湖南安乡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2?五邑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正同年,孙中山对改组美国致公堂提出了具体意见,并受委托起草了《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和新章程8O条,加入推翻清朝,实行民主革命的主张,将洪门致公堂"反清复明"宗旨改造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还明确了致公堂与国内革命党的关系:"本堂以协力助成祖国同志施行宗旨为目的."孙中山的改组活动得到总堂大佬台山华侨黄三德和总堂英文书记,"杰出革命之母"恩平华侨唐琼昌的大力支持.随后,孙在黄三德陪同下赴各地争取分堂成员注册.每到一地,黄便召集会员听孙宣传革命道理.当孙到达波士顿时,时任洪门安良堂总理的开平籍华侨司徒美堂约同洪门兄弟一起来拜见,请孙住进旅馆热情款待.孙中山既感激又不安,过了两天便对司徒等说:"让我们节省一点,留下钱来打满清吧!"于是,孙搬回司徒处住了5个月.孙对司徒美堂的组织能力颇为赏识,给其讲推翻满清的革命道理,指导其整顿洪门组织.司徒美堂接受了孙的主张,保证从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革命,他说:"我们深知祖国不强之可耻,可痛,要雪耻就需要捐钱."这次美国之行,孙中山虽未完成总注册及改组致公堂的任务,却在华侨中播下革命种子,为以后建立革命组织打下了基础. 1905年,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李自重被委派回广州和港澳等地发展组织. 其父李煜堂,叔父李启文主动加入同盟会.]905~ 1906年,台山归侨李是男在港加入同盟会,后来又和同乡温雄飞,黄伯耀,黄芸苏,黄杰亭,许炯黎等于1909年成为旧金山同盟会会员,旧金山同盟会也成了美国同盟会的总部.1910年1月18日,孙中山在芝加哥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了芝加哥同盟会分会,当时入会的仅台山华侨就有梅乔林,梅友伙,梅就,梅斌,谭赞,伍颂唐,梅光培,曹汤三,梅天宇,李雄,梅赐壁,梅寿等数十人,其他地方的华侨也纷纷加入同盟会.几年间,仅新会籍华侨入会的就有4O多人. 各地同盟会成为宣传革命主张,准备武装起义,筹集革命经费的基地,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五邑华侨人会后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在办报宣传,募筹军饷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开展宣传活动,为革命呐喊助威要革命首先要进行宣传.五邑华侨对辛亥革命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与保皇派的论争而进行的.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二人流亡海外打起"保皇即革命"的旗号,开始进行与历史潮流不相适应的活动.美国当时是保皇会的主要活动地之一.面对保皇派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得到了大多数华侨的理解和支持.五邑华侨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早在1899年台山旅港商人便以"联安"名义在德辅道购置一幢四层楼房,由李煜堂主管,后革命党人陈少白在此组建"中国日报社"作为宣传革命的机关.《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不遗余力,"为革命机关报之元祖","自己亥(公元1899年)以迄辛亥(1911年),此十三年中,凡兴中会及同盟会所经历之党务,军务,皆籍此报为惟一之喉舌.中间遭遇无数之风潮及莫大之阻力,均能独立不挠,奋斗不懈.清英二国政府均无如之何!"[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已亥十二月二十五日)创刊,陈少白兼任社长,总编辑及发行人.20世纪初,正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出现,形成的时期,其间1900年,1903年,1905年,1907年和1908年,都是"很重要的,或者说是关键性的"[2]. 陈主编《中国日报》时期,就经历了前三个关键性年份,对宣传革命陈少白可说是居功至伟.1904年4月,孙中山二次赴美,准备在华侨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旧金山保皇会成员同清廷驻该市领事串通一气,向美移民局诬告孙中山是中国乱党,美以非法人境罪扣留孙中山,将他关在天使岛"候审所"里,后又判令他候原始离境返回原处.得知孙被拘消息后,《中西日报》总经理台山籍华侨伍盘照立即与致公堂首领台山籍华侨黄三德,恩平籍华侨唐琼昌联系,积极组织营救,使孙获得自由.伍盘照还在《中西日报》上刊登亲笔所写《非禁说》一文,作为历史佐证.鉴于邹容《革命军》一书的巨大宣传作用,孙中山同伍盘照,黄三德商议在美洲发行此书,伍,黄非常支持,决定由《中西日报》社排印,订价500美元.书印成后,伍盘照慨然允诺免收排印费,黄三德决定由致公堂负责寄书邮费.该书共印发11000册,在美洲和南洋华侨中广为散发,发挥了革命启蒙作用,"全美华侨得此有力宣传品之启导不及半载,知识为之大进,此书之力多焉"[3]. 与此同时,保皇党人欧榘甲(康有为的门徒)利用自己把持的《大同日报》,发表文章诬蔑孙中第12卷第1期张运华: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3? 山.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唐琼昌极力劝告欧同孙合作,欧不但不从反而变本加厉地在报上攻击孙中山,激起了致公堂职员的无比愤慨.黄三德怒不可遏,便迫使欧榘甲辞职,并请孙中山荐人主持《大同日报》,这便是华文报刊史上着名的《大同日报》易帜事件".之后,美国旧金山《大同日报》被孙中山改组为美洲洪门机关报,成为热情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为了宣传,支持革命,致公堂进行了全美总注册.1904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孙中山在黄三德陪同下从旧金山出发,先后到弗雷斯诺,贝克斯菲尔德,洛杉矶,新奥尔良,匹兹堡,圣路易斯,亚特兰大,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芝加哥等数十城市进行讲演宣传,使爱国华侨深受鼓舞.在纽约期间,孙还同留美青年学生讨论革命问题,并出版用英文写的告欧美人士书《中国问题之真解决》, 分赠各国人士,介绍中国革命的必然性,正义性及其国际意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支持.这本书很快译成中文,香港《中国日报》等革命派报纸全文刊载,成为一部流传甚广的革命文献.1909年春,李是男和温雄飞,黄伯耀,黄芸苏,黄杰亭,许炯黎等台山华侨青年成立少年学社,出版油印《少年周刊》宣传革命.1910年2月,孙中山改组学社为旧金山同盟会分会,并将《少年周刊》扩大为《少年中国晨报》,作为美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黄伯耀任经理,黄超伍为总编,李是男为副刊新闻编辑.8月18日,《晨报》在发刊词中鲜明地提出:"革命事业可分两时期,一日宣言鼓吹时期;二日武力实行时期",今日的口诛笔划,是"使革命思潮,为之澎湃而不可抑",最后达到倾覆清朝,建立民主共和的目的.《晨报》高举起反清,共和旗帜,与保皇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1911年,孙中山第四次赴美,建议同盟会员一律加人致公堂,把致公堂改造为革命组织.这个建议得到李是男等同盟会员的拥护及致公堂黄三德,唐琼昌等领导人的赞同.《少年中国晨报》为了配合孙的宣传活动,特别发表了双方的联合布告.联合布告的发表,标志着致公堂与革命党人的成功联合,这为辛亥革命的发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台山籍华侨黄伯耀曾任新加坡《图南日报》记者,编辑,该报主张"革命之目的,以保国而存种",是南洋第一份鼓吹革命的侨报;恩平旅加华侨郑振秀曾任温哥华同盟会机关报《大汉公报》总理;台山籍旅美华侨梁朝杰任旧金山《世界日报》(由《文兴报》而来)主笔;台山籍华侨蔡鹤明,黄浩然曾分别任加拿大《白话旬报》编辑和撰稿人;鹤山籍马来西亚华侨陆佑资助革命党人在新加坡开办《星洲晨报》.据不完全统计,1898~ 1922年间,五邑华侨创办了26种报刊①,大力鼓吹革命,发挥了"文字收功之日,还我山河;英雄应运之秋,荡平丑虏"的作用(檀香山《自由新报》). 辛亥革命时期,五邑华侨还建立了一些书报社,既宣传革命,又联络了广大爱国侨胞.三,"慷慨助饷".支持革命斗争经济上支持辛亥革命是华侨最为突出的功绩.孙中山回顾他领导起义史时曾说:"慷慨助饷,多为华侨."华侨"助饷"主要用于历次起义的枪枝弹药购置,起义士兵伙食,革命组织活动,创办报刊等经费.从兴中会成立到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曾直接发动领导了1O次武装起义,共耗资约62万元(大多为港币),80为华侨资助,其中美洲华侨捐资12万元,约占总数的2O.l4兴中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为筹划广州起义经费而"异常焦灼",开平籍华侨邓荫南即变卖全部资产回国参加起义.在以后的斗争中,这位华侨资本家用尽了所有钱财,身陷贫困而革命决心毫不动摇.其精神不但受到革命党人的尊敬,连政敌也为之折服.梁启超曾对康有为说:"此人倾家数万以助中山,至今不名一钱,而心终不悔.日日死心为彼办事,阖埠皆推其才,勿谓他人无人也."[5] 1895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到香港筹建兴中会总部,台山余育之奉献万金作为活动经费.1904 年,孙中山访美,伍盘照,伍于衍认购了孙从夏威夷带去的军需券.后来,孙又在旧金山华侨中发行军需债者,规定每券实收美金1o元,俟革命成功后凭券归还本息i00元.台山籍华侨邝汰华教授募得美金1800美元,为孙此行所筹经费的半数.新会旅港富商李纪堂为香港"益隆银号"店东,拥资百万,加入兴中会后,被孙中山委任为驻港财政主任.之后至惠州三洲田义师解散,党人的给养,抚恤,遣散等费,大部由其解囊供给;其后7年时间,《中国日报》及党务经费,都赖李纪堂提供.1902年,革命党人与洪全福(洪秀全堂侄)计划夺取广州时,"纪堂允担任发动费五十万元",4?五邑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血"经是役后,家业耗费过半",最终李为支持革命而至倾家荡产,被称为毁家纾难的富商第一人. 1907~1908年,孙中山在粤,桂,滇边境领导了潮洲黄冈,惠州七女湖,廉州防城,镇南关,钦州,河口六次武装起义,"其费用所出,多赖南洋各埠筹集",其中新会华侨邓泽如"鼓励策动者为多".孙称赞他"热心革命,力任筹饷以济军需","足见苦心劳力,为国奔驰,钦佩无极也".⑦华侨黄启祥(字景南,新会棠下人)在堤岸开豆芽菜店.是当地第一个参加同盟会的人.曾创办"萃武精庐"书报社,黄捐助开办费1000元.后孙中山到河内筹款,常在"黄祥记"逗留,俨如店伴.黄启祥支持镇南关起义,孙曾在自传写道:"其出资勇而挚者,安南堤岸之黄景南也,倾其一生之积蓄数千元,尽献之军用,诚难能可贵也.,,C63 印尼坤甸华侨邓祝三(新会双水人)由药材店佣工而成店主,自参加同盟会后,将月入捐献给南洋同盟会.为此,孙中山曾发给他"旌义状".1904年孙中山到美筹集新军起义军费,李是男义演粤剧"黄萧养","唤国魂"等,将门票收入悉数归公.当时,适逢年关,时间又紧,会员多不富裕,虽经多方筹措,所得仍然有限,李遂将其父在美经营的"和隆鞋店"会银1000多元悉数捐出,孙十分感激,说"款项虽少,但救命力甚大".华侨对历次武装起义的捐助,以1911年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为最.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国内外同盟会骨干秘密会议,策划第10次武装起义——"三?二九"黄花岗起义.会议决定成立以黄兴,赵声为首的统筹部,组织数百人的先锋队一举攻下广州,然后北伐以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清王朝做最后的搏斗.当时万事俱备,唯缺军械粮饷.会后,赵声往香港联络广州新军,黄兴,胡汉民等分赴南洋各埠筹款,孙中山则经欧洲赴美洲大陆募捐.孙中山到美洲的筹饷,得到了加拿大,美国华侨的热烈响应.美国三藩市设立了"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孙指派李是男为局长兼会计,黄伯耀,郑占南,李旺,黄晋三,刘汉华,刘达朝,余森等为委员,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华侨踊跃购买"孙文银纸",加拿大得70000余元,美国得15000余元,两处共9O 000元,占辛亥"三?二九"一役海外捐款157000余元的一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之役失败,国内同盟会电告孙中山,急需经费15万美元.孙一时难以筹措,司徒美堂提议将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三地四所致公堂大楼典押出去,募集革命经费.致公堂会所为侨胞捐资建造,是他们在海外聚会的场所,为了光复华夏而不惜变卖,这在海外华侨爱国史上是第一次.1911年6月美国致公堂筹饷局成立,在台山华侨黄三德,开平华侨司徒美堂等领导下,华侨支持革命的热情更加高涨,尤其是广大华工,虽自身贫困仍慷慨解囊,甚至借债捐款.孙中山曾回忆道:"有许多人,将他们的全部财产交给我.费城的一个洗衣工人,在一次集会后来到我住的旅馆, 塞给我一个麻袋,一声没吭就走了,袋里装着他二十年的全部积蓄."_7其余各界华侨也争先捐赠,有捐几百,几千元者,更有捐几万元者.至当年年底,美国华侨捐款总计达40余万美元,这些捐款源源不断地汇回国内,有力地支持了革命.古巴华侨蒋道日(新会梅阁人)自办《民声报》,热心宣传,资助革命,"孙中山屡次革命,讨逆,而蒋在外接济军饷不下四万元之多,'@;香港"远同源"总汇庄经理李海云,为了援助起义,毅然将店中2万多元资金悉数奉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国库空虚,台山华侨黄三德率领旧金山洪门筹饷局,三个月筹得美金1 444130元,缓解了革命政府财政困难的燃眉之急, 对稳定初生的革命政权起到巨大作用.辛亥革命前后华侨的捐款,至今没有精确统计,但华侨捐助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强力支撑却毋庸置疑.其中,美洲华侨的捐助更显重要,而这种"慷慨助饷"许多都与五邑华侨关系密切.四,参加武装起义,不惜流血牺牲综观辛亥革命史,可以发现,华侨革命志士始终是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他们舍身赴义,慷慨捐躯,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这是孙领导的首次武装起义,起义的主要参加者皆为华侨.起义前夕,孙在寻真书室的校外操场,聘请丹麦教官为华侨青年讲授军事常识,开平华侨邓萌南参加了华侨兵操队,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支民主革命军队. 邓萌南等随孙中山"遂即束装就道回国".后来由于叛徒告密,起义未及发动就被清军镇压,但爱国华侨回国参战的义举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00年,孙中山策动第二次武装起义——惠第12卷第1期张运华: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5? 州起义,邓萌南又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行列.在后来孙中山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中,五邑华侨都积极参加,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1907年,孙中山策划了镇南关起义,革命军黄明堂等联络清军作内应,占领右辅山镇南,镇中,镇北三个炮台,孙中山和黄兴亲到炮台督战.当时,担任敢死队队长的是越南华侨张云田,他参加同盟会后在海防以开设"云田书塾"为掩护,这次战役中张率其书塾弟子林焕廷等2O余人参战. 1910年庚戌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又准备策划更大规模的起义.纽约同盟会员陈永惠(原籍新会)带资金到香港,开设"德日新"洋货店作为活动机关,后又在广州高第街开设"德日新"洋服店,作为孙中山筹备黄花岗起义的联络点之一. 1911年初,新会旅日本留学生聂益之(同盟会员)与黄兴等图谋起义.聂益之在广州通过友人李田的关系,往谒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李准委其为省河新装鱼雷艇管带.后聂的身份为李准查悉.2 月6日,聂应李准之宴,宴后回到西关新胜街广隆昌新衣店寓所即暴毙身亡,时年仅27岁.这期间,越南堤岸的黄启祥,奉命向各地办事处传达起事和筹款.堤岸同志组成一支30余人的敢死队回穗参战.黄启祥还派其子黄桓押运第二批武器去广州支援起义.3月29日(公历4月27号)广州起义爆发.参与起义的新会华侨有在新加坡入盟的胡少翰,在日本入盟的容少兰.胡任民军东路副统领,率队攻入清总督衙门,又攻打督练公所,作战十分勇敢.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缅甸开平籍华侨李雁南,在战斗中受伤被捕.清吏严加审问,李慷慨陈词: "可恨我现在身中两枪,不能复战.虽然,从今以后不数年,中国必亡国,百年必亡种,虽生何益?!"他痛斥审问的满清官员:"此尔辈甘为奴隶之言,讵足挠吾辈心."说毕即求速死.清吏命兵警枪杀,李跃起走至空地,对警兵说:"请用枪从口击下!"说毕,张口饮弹死,后被葬于广州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开平籍华侨劳培,18岁时父母准备为他成亲,他以"匈奴未死,何以为家"拒绝.2O岁到新加坡,任《星洲晨报》记者并加入同盟会,他宣传革命报道及时,文笔犀利.后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黄花岗起义虽被镇压,其意义却永不磨灭.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还为黄花岗72烈士墓书写"浩气长存"四字横额以志纪念.五邑华侨为黄花岗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华侨还用暗杀手段惩治清朝大臣,其中,一些着名的暗杀事件几乎都是五邑华侨所为.譬如,1910年,旅港革命党人赵冰(新会人),利用摄政王载澧主持资政院开幕典礼之机行刺载澧,未能成功反遭清军搜捕;同盟会会员,鹤山古劳镇的刘铿暗杀清廷镇压广州革命党人的将军凤山,获得成功;1911年3月,曾获万国飞机制造大会比赛冠军奖的旅美飞行家谭根(祖籍开平长沙)奉孙中山之命回广州,参与谋杀清将军孚崎,谭加入"美洲幻术马戏杂技团"表演施放乘人汽球节目,吸引孚崎前来观看,孚琦往观表演途中被革命党人温生才杀死;清朝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询贝勒赴美考察海军时,同盟会会员台山籍华侨邝佐治等密谋行刺,行动失败后邝被美国警察逮捕入狱,受审时邝慷慨陈词:"我欲救国,虽死亦所不辞,。
辛亥革命中广东华侨所发挥作用的探究
辛亥革命中广东华侨所发挥作用的探究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作为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回顾辛亥革命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广东在辛亥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
广东是辛亥革命运动的酝酿地和策源地,广东是最早揭开辛亥革命序幕的地区。
在保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反对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广东自始至终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甚至大本营。
具体说来,无论是在辛亥革命的前期,还是在辛亥革命中期包括在辛亥革命的后期,广东一直扮演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次运动中,广东华侨华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次推翻帝制, 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 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 赴踵相接, 其坚忍勇往之忱, 诚不可多得者也。
’,由于华侨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特殊贡献, 孙中山在评价中国民主革命中华侨的地位和作用时曾说: “华侨是革命之母, 没有华侨, 就没有中国革命。
”而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 全世界华侨广东籍占2/3以上。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华侨大力支持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的支持尤其巨大。
为数众多的广东华侨参加了兴中会、同盟会, 不少成为革命的先锋和骨干, 在国内的多次武装起义中亲临战阵, 血洒疆场, 涌现出了一大批为辛亥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在辛亥革命发生前,广东华人华侨的斗争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一、参与组织发起革命团体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 孙中山委托会员冯自由、李自重等赴港, 筹备组织同盟会香港分会。
首次加盟者有百人之众, 其中粤商李纪堂、郑贯公、林直勉等是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1909年秋, 同盟会南方支部在香港成立, 最初的开办经费即由林直勉捐助。
李纪堂、邓荫南等在香港新界开办的农场, 也常被用作革命党人的招待所, 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李海峰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揭开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无论是革命组织的建立还是革命舆论的传播,无论是对革命事业的经济支援还是对革命武装斗争的参与,海外华侨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铸就了华侨革命史的灿烂辉煌。
海外华侨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始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孙中山先生为此赞誉“华侨为革命之母”,高度概括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勋。
华侨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海外华侨是革命思想的启蒙者、传播者。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奔走于海外,他始终站在为祖国求独立、为人民谋福祉的立场,在海外华侨中开展大量教育启蒙和宣传工作。
上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势力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为使海外华侨从保皇转向革命,华侨中的仁人志士逐渐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展开了大量有关革命先进思想的启蒙、宣传、教育工作。
他们创办报刊、印刷书籍、开设阅书报社、组织集会演讲、街头演出等,积极宣传革命主张。
通过各种努力,海外华侨在促进中国社会从改良走向革命、从保皇走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反帝救国的觉醒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为推进民主共和做了重要的思想舆论准备。
从辛亥革命开始,海外爱国华侨所秉承追求的自由进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先进思想,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重要精神脉源。
海外华侨是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海外华侨始终是革命组织的重要支柱。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批成员20多人都是华侨。
兴中会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在香港、日本、美国、南非、台湾、越南等地先后建立组织。
到1905年,兴中会会员中华侨占70%以上。
可以说,没有华侨的参与和支持就没有兴中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并陆续在香港、南洋、欧洲、美洲等地建立了分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经济援助的地域变迁及其原因_吴宏岐
2011年第5期No.5,201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年10月Oct.2011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经济援助的地域变迁及其原因吴宏岐,于亚娟(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摘要】辛亥革命的成功有赖于海外华侨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支持。
如果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考察,不难发现,在辛亥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海外华侨的经济援助实际上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在革命开端时期,华侨经济援助主要以美国、日本、香港等地为中心地;在革命发展时期,南洋则成为华侨经济援助主要来源地;而至革命高潮时期,华侨经济援助又由南洋向美洲扩展;到了巩固革命成果时期,随着革命影响的扩大,呈现出世界各地华侨积极捐助的新局面。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是由于革命领导人个人海外经历与人脉、海外华侨居住地距离我国远近的地缘关系、各地华侨的数量及经济实力、改良派与革命派势力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华侨经济援助来源地才产生了明显的地域变迁。
【关键词】辛亥革命华侨经济援助地域变迁【作者简介】吴宏岐(1964—),男,陕西宝鸡人,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1-07-15【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55(2011)05-0062-09华侨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不言而喻。
孙中山曾说“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1]2。
他还进一步指出:“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
复踵相接,其坚忍勇往之忱,诚不可多得者也。
”[2]399目前学术界已有不少论著从宣传革命、成立组织、投身战场等诸多视角对华侨之于辛亥革命的贡献进行了研究,①有些学者则对华侨的经济援助在辛亥革命期间的作用问题更为关注。
②不过,这些既有成果多以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的华侨为考察对象,对海外华侨经济援助的地域变迁问题未能引起充分重视。
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经济援助的地域变迁及其原因
及其作用》 载《 , 史学 月刊》 9 3 第 1 ; 18 年 期 江满 情 : 论 孙 《 中山早期 的革命活动对华侨力量 的依靠——以筹款活动为 中心 (8 4 9 1 》 载《 19 —11 年)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 科学 版) 2 0 年第 2期。 )03 )
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兴 中会 , 提出了“ 驱除鞑虏 , 恢复 中华 , 创立合众政府 ” 的政 治 口号。19 85年 2月 , 在香港建立兴 中会总会 , 并 策动了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年 8 , 日本东京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月 在 命政党——中国同盟 会。中国同盟 会共有 9个支
难发现 , 在辛 亥革命 的不 同历史 阶段 , 海外华侨 的经济援 助实 际上呈现 出不 同的地 域特 点: 革命 开端 时期, 在 华侨 经济援助 主要以美 国、 日本 、 香港 等地 为中心地 ; 在革命发展 时期 , 南洋则成为华侨经 济援 助主要来 源地 ; 而至革命 高潮时期 , 华侨经济援助又 由南洋 向美洲扩展 ; 了巩固革命 成果 时期, 到 随着 革命影 响的扩大 , 呈现 出世界各地 华
华 侨经 济援 助 的地域 变迁 问题 未 能 引起 充 分 重 视 。 本 文拟 从历 史地 理学 的视 角 出发 , 辛亥 革 命 时 期 对
都得到了海外华侨 的经济援助 , 但却呈现出不 同的
地 域特点 。
1 革 命 开 端 时 期 ( 84 年 1 . 19 1月 一10 9 5年 8 月) 华侨 经 济援助 以美 国、 : 日本 、 港 等为 中心地 香 19 84年 1 1月 , 中 山在 美 国夏 威 夷 州 的檀 香 孙
2 1 年第 5期 01
孙中山与华侨:革命与支持
孙中山与华侨:革命与支持华侨是指离乡背井到他国他乡谋生的移民群体,他们通常面临着不同的文化、语言和生活环境。
在中国历史上,华侨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
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运动中,华侨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孙中山与华侨的关系以及华侨对革命的支持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疾病让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势力范围,殖民地与军事占领形势严峻。
这一时期,大批中国人移民海外,成为了海外华侨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孙中山与华侨的关系作为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积极倡导反对清朝统治,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中国。
他广泛宣传革命的思想和主张,树立起了共和的理想。
在这一过程中,华侨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力量。
首先,孙中山对华侨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为两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曾多次表示华侨是中国的骄傲和力量源泉,华侨在海外立下的功勋值得钦佩。
这一积极的态度极大地激发了华侨对中国革命的热情和支持。
其次,孙中山积极与华侨建立组织联系,为华侨提供一个共同行动的平台。
孙中山与华侨一起创办了许多机构和组织,如《民报》、同盟会等。
这些组织在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和筹集资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加强了华侨对革命的支持力度。
此外,孙中山还积极争取海外华侨的支持,使华侨认识到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孙中山的倡导和努力使大批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和建设,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三、华侨对革命的支持华侨作为中国的子民,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关注和热爱。
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华侨纷纷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投身于革命运动中。
首先,华侨在思想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华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革命思想和主张,帮助传播活动,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其次,华侨积极参与筹款和资金支持。
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华侨的援助成为了孙中山和革命组织的重要来源。
美国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原因
美国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原因作者:田丽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11期摘要:美国华侨是炎黄子孙的重要一部分,他们这一群体有其特殊性。
美国华侨阶层形成于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华侨在早期势力弱小,地位卑微,但处在美国这一新兴资本主义强国,这一群体成长非常迅速,在后期已经成为了能够影响革命进程的重要势力。
经过革命党人不懈的宣传、论辩,美国华侨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到革命救国的道路上来。
最终美国华侨牢牢地凝聚在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周围,积极地为中国即将到来的历史性巨变添砖加瓦关键词:美国华侨;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党一、文化内核: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传承华侨虽然侨居海外,但其民族属性仍是中华民族,其内在文化内核仍是中华文化。
而爱国主义是传统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使他们远在海外与祖国相隔万里,但是他们对祖国发生的事件仍旧相当关注。
美国华侨中的爱国主义情结相对来说更加深刻,这源于美国华侨所处的独特环境。
美国华侨除了物质上拮据,在精神上更加受到白人的歧视,所以他们对祖国的在国际上的地位有着更深刻的体验,对祖国的命运也更加关切。
孙中山本人作为革命思想的奠基人,在他革命思想形成过程中也深受这两种思想影响。
孙中山早年即来到檀香山,系统地受过西式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他深刻地体会到祖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所以萌生了强烈的改造祖国面貌,实现祖国富强的愿望。
加之受到洪门思想的熏陶,革命理论不断成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带有明显的反满色彩,而“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又是在西方思想的熏陶下结合中国实际总结出来的。
这种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内核,以西方现代思想为架构所形成的革命理论,受到广大侨胞的认同。
所以中华传统的爱国主义的文化内核是华侨支持革命的根本原因。
二、现实状况:祖国腐朽孱弱、民族危亡落后的现实所激发近代中国屡次遭受列强侵略,中华民族一次次走向民族危亡的边缘,祖国的这种状况是激发侨胞们爱国热情的强有力的推手。
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
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目录一、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总体情况 (2)1.1 来华外国人的来源与背景 (3)1.2 来华外国人了解辛亥革命的途径 (3)1.3 来华外国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点 (5)二、来华外国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知程度 (6)2.1 对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认识 (7)2.2 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知 (8)2.3 对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的理解 (9)三、来华外国人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识 (10)3.1 对辛亥革命精神内涵的理解 (11)3.2 对辛亥革命精神在当代的价值认同 (12)3.3 对辛亥革命精神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 (13)四、来华外国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关注点分析 (14)4.1 对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关注 (16)4.2 对辛亥革命历史人物的关注 (17)4.3 对辛亥革命历史影响事件的关注 (18)五、来华外国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评价与建议 (19)5.1 对辛亥革命历史的评价 (20)5.2 对辛亥革命历史发展的建议 (21)5.3 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22)一、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总体情况革命爆发背景的认知:许多来华外国人注意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包括政治腐败、民族危机等。
他们普遍认为,这些社会问题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背景,并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革命进程的了解:随着辛亥革命的推进,来华外国人对革命进程保持了密切关注。
他们通过报道、观察以及与参与革命的中国人的交流,了解了革命的具体过程,包括起义、政权更迭等方面的情况。
对革命领导者的认识:许多来华外国人认识了孙中山等革命领导者,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表示赞赏。
他们认识到这些领导者是推动革命成功的关键人物,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革命意义的理解: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认识到,这次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还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革命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_周润东
收稿日期:2000-03-06;修回日期:2000-06-28作者简介:周润东(1963-),男,山东莱州市人,山东胜利油田管理局党校讲师.第14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14No .42000年12月JOURN AL O F HEFEI UN IV ERS ITY O F T ECHNO LO GY (Social Sciences)Dec .2000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周润东(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党校,山东东营 257007)摘 要:鸦片战争后,由于掠卖华工及逃避政治迫害等原因,出国人数大增。
海外华侨热爱祖国,希望祖国关心他们的疾苦,在中国人当中最早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辛亥革命有巨大贡献:积极组织革命团体,发展革命力量;创办报刊,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积极组织、参加武装起义;为革命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
总之,华侨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强有力的支持者”,“华侨是革命之母”。
关键词:华侨;辛亥革命;贡献中图分类号:K2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34(2000)04-0039-03 华侨是指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中国人侨居海外已有悠久的历史。
在鸦片战争前,海外华侨人数较少。
鸦片战争后,由于掠卖华工的“猪仔”贸易盛行以及一些在政治上受迫害的人逃出国外等原因,出国人数大大增加。
华侨的籍贯主要是福建、广东。
华侨的成分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商人,再次是中小资本家及学生、教师、医生等。
带买办性的大资本家人数很少。
辛亥革命时,华侨已遍布世界五大洲。
1902~1908年华侨人数达到700万至900万[1]。
清朝当权者把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天朝叛民,有的华侨回到国内,常常遭受敲诈勒索。
华侨对侨居地有很大贡献,却在许多地区遭到歧视、虐待,甚至屠杀。
清朝当权者认为华侨咎由自取,听任他们由人凌辱宰割。
鸦片战争后,清朝岌岌可危,不能自保,根本没有保护华侨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華僑支持辛亥革命原因的多維透視──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陳雲云∗“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僑居海外的炎黃子孫人數之多、分佈之廣。
縱觀中國近現代革命史,華僑作為一支特殊的愛國力量,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海外僑胞是中國民族民主革命不可忽視的動力之一。
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上都佔有顯要地位。
歷史表明,華僑是這場革命強有力的支持者和參與者,不管是建立革命組織、傳播革命思想、資助革命經費,還是直接回國參戰、鞏固新政權,他們都付出了巨大犧牲、作了卓越貢獻。
孫中山曾多次讚揚說:“華僑有功於革命”、“華僑是革命之母”。
近年來,華僑與辛亥革命關係一直是近現代史研究的熱點。
2010年10月24日,據對中國知網(包含中國學術期刊總庫、中國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等)的檢索,題名為“華僑”+“辛亥革命”的記錄有69條;據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檢索,題名為“華僑”+“辛亥革命”的專著則有6部。
可見,學界對華僑與辛亥革命的相關問題,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而關於華僑熱情投身辛亥革命原因的研究尚不多見,通過以上方法,未檢索到專文、專著研究該問題,只是零星涉及並散見已有成果之中。
本文擬以近代華僑愛國主義為主線,從文化淵源、國情驟變、思想發展、主體覺醒等維度對這一問題展開論析,以期有所裨益。
一、文化視點:投身革命的思想文化淵源歷經千百年積澱的中華民族精神是近代華僑心向祖國、支持辛亥革命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近代華僑有着強烈的反清意識,並且最早接觸、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他們雖身處異邦,卻蘊含着包含愛國主義在內的中華民族一切精神特質。
(一) 華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內在要求華僑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海外支脈,民族屬性為中華民族。
《詩經》曰:“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千古垂訓化作海外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愛國主義(簡稱“華僑愛國主義”)。
列寧曾經說過:“愛國主義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
”1這種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植根於一個國家或民族自身發展的堅實的歷史基礎之中,有着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核心要素的愛國主義,既是充當聚攏中華兒女心靈的“黏合劑”,也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深深地紮根於海外炎黃子孫心中。
“愛國主義是一面光輝旗幟”2,牽引着無數愛國志士不斷踐行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振興中華”的信念,鼓舞着包括海外華僑在內的世代炎黃子孫,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鬥爭。
華僑不論何時出國,寄居何處,愛國之心,拳拳可見。
特別是在近代中國,華僑愛國主義表現得尤為強烈,對於這一點,中外史書,眾口一致。
經過長期薰陶培養起來的愛國主義感情是真摯和雋永的。
華僑愛國主義不僅根源於“生吾育吾”的故土鄉情,同時又是在漫長的蘸滿血淚的浪跡生涯中,以及長期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惡劣環境中變得更豐厚、堅實和持久。
艱苦的歲月、坎坷的人生,既磨礪了華僑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和堅韌不拔的品格和意志,同時也逐漸鑄就了他們那顆眷戀故土、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
華僑不僅身體力行地為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作積極貢獻,而且諄諄教誨子孫後代也要前仆後繼,使對祖國命運的關注成為薪火相傳的中華民族文化精髓。
所以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能夠得到廣∗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華僑支持辛亥革命原因的多維透視大華僑的積極支持,與華僑愛國主義有着深刻的聯繫。
(二) 華僑“反清復明”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前,海外洪門在華僑中擁有相當大的勢力。
3海外洪門原是天地會的一個支派,是一個具有濃厚封建會黨色彩的反清組織。
毫無疑問,加入洪門的廣大華僑會員具有反清意識。
不少華僑是在國內無以為生才被迫出洋“淘金”,出洋後,早期的清政府拒絕予以保護,隨後國力孱弱,又有心無力。
當識破滿清政府腐敗賣國的本質之後,他們的反清思想不斷滋長。
因此,以“反清”為宗旨的海外洪門受到僑眾的認同,不斷發展壯大。
據《東方雜誌》記載,辛亥革命時期世界各地約有630多萬華僑4,“華僑列籍堂(“致公堂”)內者,佔十分之八九”5,在東南亞華僑中,情況也大體相同。
洪門所宣揚的“反清復明”等主張,客觀上啟發了華僑的革命意識,為後來他們走上革命之路、支持辛亥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傑出僑領孫中山本人,長期僑居海外生活學習,系統接受了西方新式教育,這種人生經歷使其更易接受並形成反封建的思想。
一方面深受洪門反清思想的啟蒙與薰陶,他創立的興中會的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便帶有洪門“反清復明”思想的歷史烙印;另一方面孫中山曾加入洪門,並受封為“洪棍”(即元帥),致力於改造洪門。
例如在舊金山與洪門致公堂大佬黃三德合作,全體美洲同盟會會員入堂,重新修訂致公堂章程,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黨的宗旨,因為致公堂會員在美洲華僑中佔大多數,他們的加入,給革命黨增添了不小的有生力量,此外,美洲致公堂屬下的華僑雖不明革命宗旨,但經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數年的宣傳、發動,紛紛轉向革命。
孫中山通過洪門發動華僑會員支持革命,不但保護了革命黨人的海外組織及各種活動,而且還將僑眾樸素的反清意識引向關心熱愛祖國、支持祖國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
(三) 近代西方文化思潮為華僑支持革命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華僑熟悉西方事務”6,其中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理念和政治制度就是一個方面。
近代華僑由於生活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或這些國家的殖民地,是中國人中,最早接觸、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人,容易接受反封建主張。
特別是華僑中的知識分子、領袖人物,更能把握時代的發展脈搏,洞察清王朝的弊端,參政意識、民主觀念、革命性更強烈。
加上華僑精英的引領,僑眾更容易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全力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胡漢民在南洋動員華僑捐助和參加革命時就感歎道:“華僑對於革命是很熱誠的。
大概是受了外國人的壓迫,對於祖國的觀念比較深切一點。
華僑中有頭腦的人總是想把中國造成一個體面的國家,那麼他們對外交際的時候也是光輝一點。
”7因此,廣大愛國華僑在輿論及革命實踐中無條件地支持辛亥革命,並且對中國封建宗法倫理思想進行無情地批判,是與他們在國外受西方民主、革命等文化價值觀念的薰陶分不開的。
率先覺醒的華僑成為革命的主要動力,他們“或輸財以充軍實,或奮袂而殺國賊,其對革命之奮鬥,曆十餘年如一日。
”8廣大華僑對於西方文化思潮的接受與認同,使他們轉而支持並投身中國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二、國情視角:民族危亡局勢的激發江澤民曾經指出:“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9華僑愛國主義的內涵和外延隨着國情的發展不斷延展變化,並打上鮮明的時代印記。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救亡圖存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主旋律,這對華僑有着直接的關聯和影響,它是華僑愛國主義的核心內容,具體則表現為致力於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務,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革命前夜,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社會危機和高漲的革命形勢為華僑愛國主義加入了新的“催化劑”,促使無數華僑追隨孫中山,走上了救亡建國之路。
(一) 禦侮救亡成為喚起華僑愛國主義熱情的主要動力最能激發華僑愛國主義的,還是祖國因遭到西方入侵而面臨的危厄形勢。
華僑“無論貧富,都在中國發生對外戰爭時支持中國”。
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憑藉船堅炮利,狼攫虎揉,對中國發動了數次侵略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通過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逐漸控制了中國政治、經濟及其他方面,使中國墜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列強侵略是中華民族在近代歷史上蒙受一切屈辱、遭受一切災難的總根源,這決定着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革命首要解決的問題,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成為近代華僑愛國主義的《“一國兩制”研究》第7期主要表現。
事實上,華僑在中國近代史中煥發出的愛國主義精神,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史無前例的。
廣大華僑面對中華民族慘遭蹂躪,眼看祖國河山遭到瓜分,“位卑未敢忘憂國”,毅然舉起愛國主義大旗,懷着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責任感,毫無畏懼地挺身而出,擔負起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歷史重任,融入辛亥革命的滾滾洪流。
有學者認為,近代海外華僑社會的民族覺醒並大規模參加祖國反帝反封建的救國運動,是在19世紀末民族危機加深前提下開始的。
10為挽救瀕臨危亡的中華民族,華僑愛國主義精神在近代得到空前光大。
(二) 推翻腐朽的晚清政權成為華僑支持革命的又一現實要求鴉片戰爭開始,晚清王朝“體制內”的部分人,在西方列強的淫威面前,惶然無措。
為求苟安,惟有委曲求全。
雖然包括華僑在內的中國人民曾以各種形式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了激烈的反抗,並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囂張氣焰,但遺憾的是這些反抗並沒有真正改變中國不斷遭受侵略和蒙羞的現狀,相反,中國更加深陷外國的干涉和控制之下。
同時,封建統治者同華僑之間存有尖銳的階級矛盾,正如一些華僑埋怨道:“我們害怕中國官吏的檢查,他們手下員司的壓迫和自家族人和鄰居的虐待。
在我們回國時,我們會被誣控為夷人的暗探,為奴隸的購買者和拐騙者。
很多長年的積蓄被盜竊了。
另一些人,家裏房屋被拆毀,而且禁止他們重新建房;更有些人被迫要償還偽造的借據,我們孤立無援……,四面八方被賊人所包圍。
”11有親屬在國內的華僑,更是受到晚清腐敗政府的敲詐和勒索,就像一位華僑史專家所說的,“華僑的民族覺醒與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主旋律完全吻合,是合乎時代潮流的覺悟。
因此說,這是偉大的民族覺醒。
華僑之所以有這種覺醒,是因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他們關心祖國的命運,並將祖國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而這種覺醒只有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才能出現,沒有辛亥革命的蕩滌洗禮,華僑思想深處的這種覺醒也就無從談起,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兩者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12因此,包括華僑在內的中國人民逐漸認識到近代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後、屢遭列強侵凌,完全是由中國封建制度及其腐朽統治造成的,要徹底改變祖國貧困落後的現狀,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必須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三、思想視野:革命黨人的思想啟蒙華僑雖為“革命之母”,但並不是天然的革命者。
當時華僑社會普遍是“風氣未開,進行遲滯”。
華僑革命態度的轉變和對辛亥革命的支持,與孫中山等人對改良思潮的批判是分不開的。
此外,海外革命媒體對廣大華僑進行深入細緻的宣傳、動員和革命理論的啟迪,使其明白革命的宗旨和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思想啟蒙作用。
(一) 華僑中康梁改良思潮的肅清華僑向來是愛國的,但因受到以康梁為首的保皇黨改良思潮影響,起初對革命存有戒心,認為革命是大逆不道的,因為“保皇會此後在流亡狀態下繼續它的工作,大大地侵害了孫中山在海外華僑中所得到的支持”13,造成“大多數華僑傾向康梁的保皇會,不那麼贊助孫中山和其他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