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用版【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论文-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用版素质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界耳熟能详的词汇,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目标的设定,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极大挑战,而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的语文也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总结自身的教育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近年来,探究式学习模式日渐被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推崇,而如何把探究式学习模式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自愿主动地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实践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依然在探究的问题。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小学语文中的探究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的方式逐步推进学习。
作为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扮演被动的接受者角色,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引路人,课堂真正的主体及中心是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并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并结合他们的学习程度、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其抛砖引玉,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并自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锻炼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它与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极为契合,因为探究式学习模式完全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有意或无意识地向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多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而正是这种呆板的教育模式及沉闷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扼杀,语文课堂慢慢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却一改传统教育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真正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通过探究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吸取知识;另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教育方法的全面升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
浅析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型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推崇和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反思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中,学习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浅析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支撑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支撑是构建主体关系、人本关怀和情感教育等。
语文识字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
在学习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识字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活动、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二、实践探索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应用来体现:1.课前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预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新学字词的形状、音节和意义,并设计一些游戏、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通过分享和讨论来激发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
2.知识串联,提升识字能力学习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归纳总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字词与新学的字词进行串联,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探究和归纳新字词的形状、音节和意义,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来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助,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识字任务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和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小组演讲、展示等形式向全班呈现自己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一、引言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体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动力,体验式学习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本文将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可行性和效果。
二、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式学习,即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指导者。
体验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追求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理解。
三、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利用实物和场景创设语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和场景创设语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授诗歌鉴赏时,可以引导学生到自然或文化背景浓郁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表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有自主表达和创新的机会。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阅读体验文学作品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通过亲身感受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4.进行实践性的写作活动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写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或文化景点进行写生,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来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和表达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体验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议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究式学习已经得到了很多教育者的关注。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第二部分分析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运用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紧跟发展的步伐,做出了适应时代的改变。
其中,在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中,倡导学生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来。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研究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为了解答问题而进行相关的信息搜索、调查、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最终获得学科知识、技能以及态度、情感的发展与升华。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1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自主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科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方式。
第二,实践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往往只是学得口头、笔尖知识,在实践方面,能力较低,因此,探究式学习注重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实践求真知。
第三,开放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学习资源日新月异,语文的学习资源空前丰富,因此,探究性学习结合实际,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技术和方式去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帮助学习。
第四,合作性。
在探究式学习中,不仅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存在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通过在学习上的互相协调合作,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良好地学习效果。
2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1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由于小学生的所处的年龄阶段,无论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还不成熟,认知水平比较低,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完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感性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浅谈研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式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语文课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自主积极性兴趣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
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方面的探索中,也略微总结了些许经验,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善于引导,强化探究的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渊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情感,更要求教师能在平凡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
教师应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角度,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引导,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价值,有目的的强化学生参与、探究、创新的意识。
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啥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二、巧妙设疑,激发探究的兴趣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
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论文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革新教学方法。
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还可以提升学生在问题探究、知识创新方面的能力,拓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特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作用;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46-01将探究性学习方法与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不仅符合学生需要,也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探究性学习法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一、探究性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1、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认识和接触的事物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向师性使得学生充分信任教师,需要教师给与系统的、有条理的讲授;在身心上,小学生又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探究兴趣浓厚等特点。
这些都表明探究性学习适合运用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
2、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接受性学习,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中学会分析研究,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语言素养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养成的,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接受性学习进行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避免课堂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1、做好课前预习课前的预习工作包括课文背景资料的查询、生字词的查阅、内容大意的初步探究以及疑难问题的初步形成等。
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论文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性;自主性【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效果。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
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
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
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导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而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剖析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一、体验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实际体验和操作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相比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方式,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认识事物,并且可以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体验式学习还强调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制定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小蝌蚪,让他们亲身感受小蝌蚪追寻妈妈的心情和困惑,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2. 实践操作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操作,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进行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装秀,让学生从身体的感受中理解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3. 课外拓展体验式学习注重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里养一只小动物,让学生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感受责任和关爱,进而加深对课文中的情感理解。
三、体验式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分析了小学语文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特点,分别从挖掘课本寓教于乐、设计适合孩子的教学情境、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等多方面阐述了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习型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国内外学习型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师生互动学习型”“自主互助学习型”“小组合作学习型”等多种形式,旨在打破课堂局限,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挖掘潜能。
学习型教学模式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它在明确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要求。
诸多学习型教学模式中,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让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融洽、和谐、团结活泼的课堂交流氛围的教学方式,也是近年来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特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型教学模式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互动教学模式。
其意义及特点如下:1.意义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一个实现教学相互统一、相互影响、传意互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往、沟通的过程中既是主体,又互为客体地进行教科书内外深层次探讨。
它所形成的师生之间别开生面的链状、循环的交互式学习共同体,消除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状态,孩子可在此过程中发现乐趣,由此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7岁~9岁之间,好奇又好动,不受框架约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天真活泼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互动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特点互动教学摒弃传统教学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师讲和问,学生听和答,或学生之间不交流的单向、线性的模式,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互动教学模式表现为形式的多种多样和内容的丰富多彩。
教师可通过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进行互动等形式,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不断改善孩子心智模式,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层层递进,逐步提高。
教学运用下的小学语文论文3篇
教学运用下的小学语文论文3篇第一篇一、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材,达到读写迁移(一)从仿写入手,学习文本的表达方式,学会迁移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学习一些表达方式。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段落的时期,学习句式表达上,《荷花》一文是个好范例。
《荷花》一课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的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
特别是描写荷花生长美丽姿态的句子,特别适合仿写,正值春季,各种鲜花盛开,是学生观察的好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观察家中或公园中的各种花卉的不同形态,有的同学观察迎春花,有的同学观察桃花,学生观察到有的花还是花骨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完全展开了。
通过对句式和花的形态的分析,结合学生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
(二)发展思维,展开联想,进行扩写和改写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扩写和改写。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要有根据,符合当时的情景,顺应情理。
文本里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对话或故事的情节以及场面,在阅读教学中都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并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写或改写。
如对古诗进行改写。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诗人用清丽的笔调,把我们带到了明媚的江南小乡村,通过让学生改写《村居》,想象春天里儿童在乡野自由自在放风筝的情景的同时,也勾起了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时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融入到了改写之中,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与那里的孩子们一起感受着在美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欢乐。
(三)从故事的结尾入手,进行续写有的故事的结尾能够引发人想象的空间,以结尾为切入点,进行创造性地续写,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练习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教材的结尾给学生提供了续写的空间,学生沿着原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
例如《狮子和鹿》主要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优点和缺点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是可以转化的。
有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论文
有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研究摘要:作者针对在小学语文中体验式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并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基础上,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得知识,增长能力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学校在小学各年级段,按课程改革的要求,应用语文新教材,实行老师指引下的学生体验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官(眼、身、口、手等)去主动探究知识,在体验中认识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组织、交际等方面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体验式学习”,由体验和学习两概念构成。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的模式特点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以及知识结构特点都十分吻合,这更增强了挖掘小学体验式学习更多优势与潜力并结合实施的动力与要求,体现了研究体验式学习的价值[1]。
1、体验式学习的特点1.1体验式学习的内在性学习主体排除外界干扰,遵循内心体验,只关心自身内心活动,这是一种封闭式的自我体验。
这种封闭式使体验范围狭窄专一,所以学习者可以达到一种直达心灵与精神深处的境界。
艺术作品中所展示的生命的时间与空间正是艺术创造者运用这样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来创作的。
因此学习主体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内在的境界,直入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与韵味。
人的内在生命活动与言语的体验息息相关,而表现形式则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学习者学习言语类作品常常运用体悟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同于理性思考与探索的逻辑性,它与学习者本身的个性特质也是相呼应的,带有着丰富的感性特征。
体验式学习的内在性也决定了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亲历亲为,而不能被教师的指导与教授完全代替。
1.2体验式学习的个性化与差异性所有的学习者在进入情境之前都是带着一个“完整的自我”,这个“自我”包含着他们自己的此时此地的心理状况、生活知识背景、对情境的预想、学习的需要、价值观等等个人特质,学生带着这些个人特质参与到情境体验中。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技巧。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式学习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积极影响。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情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主动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问题的提出者,而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信息搜集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信息获取能力。
3.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分享观点和解决困难。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促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例如,在完成一次探究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分享,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积极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做到自己角色的完美定位,应该是整个教学中的引导者、所需情境的创设者以及整个探究过程的协助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积极的思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思考质疑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让学生敢于去质疑,敢于去思考,乐于去质疑,乐于去思考,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散性。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而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开发思维,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让他们自觉的去探索语文知识。
而在这过程中老师扮演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以及探究过程的把控者这样的一个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内涵探究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形式的一种教学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倡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整个教学的引导者,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要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解决问题,找出适合自己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从而让思维得到训练,让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以及自主性,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积累语文知识,也需要不断的培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很多都是关于一些词句的练习背诵等的学习,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浅析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交互式学习的概念交互式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各种方式共同构建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交互式学习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交互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交互式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交互式学习注重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合作性。
交互式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以问题为导向。
交互式学习注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如动画、音频、视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制定情景化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4. 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表达、综合评价等,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
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信庄小学张永俊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客体,同时又是自身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虽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能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听——记——练”的传统模式,提倡“自学——质疑——研讨——运用——创新”紧密联系、逐步深入、相互促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学是基础自学是小语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最基础的一环。
以往的“听——记——练”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老师的讲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而自主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独立地获得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自学环节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出示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以自学提纲为依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读课文,查阅字典认字识词,圈点画记,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汇报通过自学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读课文,提倡以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范围学习交流的形式展开自读,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自读中解决一些问题。
二、质疑是引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方法。
如“揭示矛盾法”,即把课文中看似有问题的地方揭示出来:《海底世界》一文中“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宁静”一句,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从而使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
此外,还有“辨别差异法”、“比较优劣法”、“找原因法”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上午训练,可以使学生渐渐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养成多思、善思、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对现有的答案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目的是培养他们多思、善思的良好思维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质疑”这一环节中,学生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和理解课文内容关系比较密切,有的则关系不大;有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有的问题只有个别学生不理解。
小学语文论文主体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运用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主体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运用通用版主体式教学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现在课堂教学的要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教学准备,还要具备不断创新、探索和求知的精神。
一名有思想的优秀教师必然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和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知,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主体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的好朋友,学生一旦对一件事物非常痴迷那一定能做好,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
例如,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节时,我们可以创设符合教学主题的情境模式,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五颜六色的鸟,有的嬉戏打闹,有的展翅飞翔。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同学们想不想见一见大榕树,想和鸟儿做朋友吗?那么我们一起去鸟的天堂去看看吧。
”然后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把自己看成作者尽情地去自由畅想。
主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课二、主体式课堂教学注重师生合作交流学生探求新知识时要勤思考、敢实践并主动探索、不断创新,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课堂上师生间要建立一种合作交流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通过交流后可以提一些浅显的知识点,在书本上可以很好地找到答案的,让他们起来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如“你真聪明”“回答得真棒”等等。
这样不仅仅能够保护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又能让他们的学习思维在课堂上大大的提高,进一步创建师生间合作的和谐课堂。
三、主体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性的培养要想建立高效课堂,必须使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实践部分,一些专家认为: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当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知、去总结,才能够给学生主动去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节时,先让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然后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入课本阅读去自己发现问题,课本上把重点内容进行划线、标记图示、解读问题,在主动探知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浅析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旨在浅析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将介绍交互式学习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将探讨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应用,以及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如何有效地实施交互式学习的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交互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 实践意义- 具体应用- 促进作用- 实施方法- 重要性- 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交互式学习的定义和意义交互式学习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的优化。
交互式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即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交互式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单向传授模式,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互式学习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定制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交互式学习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和运用,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活跃地参与课堂,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交互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法积极思考和参与,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小学语文教学过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议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关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的创新能力。
本文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185-0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发现问题的途径而激发起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从而达到督促学生并建立参与意识的教学目标。
而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在解题能力。
激发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对于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1、探索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又被称作是研究性学习。
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围绕着教学的主体创设出情境,以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2、探索式学习的特点
探索式学习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就探究式学习概念以及探究式学习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其在小
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的新局面。
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探究式学习概念
我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的,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即为“灌注”的教学模式。
而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去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处于指导地位,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途径,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这就说明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往、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学生而言,探究式学习意味着开放的心境,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激发。
对教师而言,探究式学习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进行分享理解,然后共同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二、探究式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仅获得基本的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养成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等;它同时也使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内在素质得到发挥。
语文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它可以给予我们大量的信息,同时它也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我们传统的语文学习多是接受式的、机械的,学生也觉得语文学习很枯燥,乏味,多是些字词句的练习,听写背诵为主;学生觉得语文空洞,没有生命活力,感受不到语文的美,体验不到语文的博大精深,感受不到那些文字对其情感的激发,和对其心灵的洗礼,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不愿看到的。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重视学生合作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掌握着话语权,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一直是命令和服从的模式,这样的教学就显得机械、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参与感,在
学习过程中就不会积极主动,一直是被动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听教师的教诲,反而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在探究学习语文课文中学生的个人观点、独特感受和体会,并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
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可以是各小组分别对某个问题进行重点攻关,然后选派代表在班上报告探究结果;也可以是全班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或学生间畅抒己见,相互辩论;由于讨论的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也都思考过,所以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积极投入。
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问题的设置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敢于实事求是地提出疑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就会产生疑问,而疑问的产生,教师的激发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选探究材料,尽可能的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探究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文章作者有意安排的,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地方并对其进行设计引导,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愿,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加的透彻。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拓展探究渠道
现今的教育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在社会这个大的语文环境中通过实践进行学习。
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教学可以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
在探索中,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书本上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了,学生就会喜欢并且愿意去学习。
学生作为探索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去学习新知识,进而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选探究材料,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问问题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发他们不断的创新。
语文学习的学习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这就需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没有必要拘泥于课堂,完全可以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关注生活现象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渠道;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敢于质疑文本,从疑问处进行探究
我们做教师习惯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在学生面前往往扮演知识渊博的师长角色。
这使质疑问难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学会质疑十分重要,学会质疑就是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从文学、文化的层面,对作者的思想水平创作成就有所了解,或对文章的写作目的,时代背景及文章的现实意义有所认识;还要从学以致用的层面,用
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文本的思想文化价值,在当代意识的指导下决定扬弃或继承。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必然充满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在认真而深入研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质疑,为了解决疑惑和疑问,又进一步拓展阅读,深入探究,钻研思考,这不仅可使自身的知识得以丰富,想象力、发现能力等思维品质也得以锤炼。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质疑,就是学会阅读;善于质疑,就是善于思考。
在阅读中只有对文章进行评价、怀疑和预测,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价值。
在新课改精神的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敢于对权威提出挑战,探究课本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任新宇: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 2007(6)
[3]唐如斌曾庆新:浅谈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江西教育科研. 2003(4)
[4]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