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常见的一种处理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过程。
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首先,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水解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质。
在水解过程中,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被分解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淀粉等被水解成氨基酸和糖类物质。
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质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提高了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
其次,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酸化作用将小分子有机物质转化成有机酸。
在酸化过程中,微生物将水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质氧化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
有机酸的产生降低了污水的pH值,改善了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环境,促进了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此外,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还通过产生一些辅助酶类物质,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
这些酶类物质可以加速有机物质的水解和酸化过程,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水解酸化池还可以减少有机物质的负荷,降低后续处理设备的负担,是污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同时,对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和管理也需要严格控制,保证其稳定的运行和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水解和酸化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有机酸,提高污水的生物可降解性,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运行计划一.水解酸化池运行道理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响.微生物经由过程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衔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响.酸化是一类典范的发酵进程,微生物的代谢产品主如果各类有机酸.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合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标不合.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标主如果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消融性有机物改变成消融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重要将个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改变成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步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斟酌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重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进程1.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前提下经由过程厌氧微生物(包含兼氧微生物)的感化,将废水中各类庞杂有机物分化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资的进程.厌氧生化处理进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进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1)水解阶段水解可界说为庞杂的非消融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略的消融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进程.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界说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进程,在此进程中消融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尾产品,是以这一进程也称为酸化.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感化下,上一阶段的产品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资.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资.2.水解酸化剖析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伟大,不克不及透细致胞膜,是以不成能为细菌直接应用.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化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化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品可以或许消融于水并透细致胞膜为细菌所应用.水解进程平日较迟缓,多种身分如温度.有机物的构成.水解产品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略的化合物并排泄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半是严厉厌氧菌,但平日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消失于厌氧情形中,这些兼性厌氧菌可以或许起到呵护严厉厌氧菌免受氧的伤害与克制.这一阶段的重要产品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品的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前提.底物种类和介入酸化的微生物种群.三.水解酸化池污泥的造就酸化水解池污泥造就比较慢,重要包管养分物平衡;水解酸化池污泥斟酌接种其他相似造纸厂的生化污泥,或是逐渐的将好氧池内的残剩污泥按期的排入水解酸化池,采取此办法接种的污泥所含的微生物能较快的顺应情形,缩短驯化周期.四.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形请求及影响身分1.pH值—6.5之间.2、温度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对工作温度无特别请求,平日在常温下运行,也可获得较为知足的水解(酸化)后果.3、消融氧为包管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前提,水解区消融氧掌握在0.2mg/l以下.五、我厂水解酸化池工艺掌握(一).污泥驯化鉴于我厂今朝现实情形,我厂污泥驯化重要分为两大类:.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本身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1、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因为我厂生化池活性污泥活性受进水影响较大,浓度不必定可以或许知足生化池须要,仅靠生化池回流污泥不克不及知足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须要.为此,需在水解酸化池刚开端运行时代从外厂引入活性污泥进行接种,晋升污泥浓度至10000mg/l,污泥驯化时光为25天.2、本身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依据生化池污泥龄及污泥负荷情形,盘算天天残剩污泥排放量,该残剩污泥排入水解酸化池,进行驯化包管水解酸化池厌氧菌污泥活性.浓度.(二).水解酸化池掌握参数1、PH值PH值最佳掌握规模在—.2、DO为包管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状况,DO值掌握在0.2mg/l 以下.3、温度温度无特别请求,水温在常温即可.4.水力负荷依据设计请求水解酸化池上升流速掌握在0.5m/h-1.8m/h.今朝在1750m3/d处理水量情形下,上升流速为0.49m/h(按1750m3/d盘算).根本与设计请求相当.4、污泥浓度包管污泥浓度在10000mg/l以上,在运行时代,如污泥浓度在运行时代有降低趋向,持续从外部引入菌种进行接种.直至污泥浓度稳固.在运行时代,如污泥浓度在10000mg/l邻近时水解酸化后果不睬想,持续晋升污泥浓度(最高可达20000mg/l),并按请求测量水解酸化指标,直至水解酸化后果达到幻想想过5、泥位掌握泥层厚度一般在2m-4m.(三).运行方法1、为包管水解酸化池布水平均,按期不雅察布水孔液位,实时调剂布水阀门.2、为包管能有足够的水力冲击,包管污泥可以或许悬浮,开启2台水解池轮回泵.3、依据污泥浓度.泥位情形在包管污泥浓度的情形下排泥,包管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泥位恒定.排泥时分阶段排泥,因为我厂水解酸化池底部无漏斗,排一准时光后会产生污泥真空,此时停滞排泥,待污泥从新填满真旷地带后再行排泥4、污泥排泥从底部排泥,水解池底部可能会积聚渺小沙粒,按期排泥,以防止沙粒在底部积聚.5.取样:取样时光天天上午7:00;取样地点:两组水解酸化池池中心.取样深度:可以或许平均取到泥样;取样方法:用取样器取样(或水泵抽取).(四).检测指标及检测频次1、检测指标DO.MLSS.VFA.SV30.SVI.MLVSS.PH.进水B/C.出水B/C.镜检2、检测频次SV30:天天现场取样,并测量SV30.DO:天天测进水DO.水解池DO.出水DO.MLSS:天天测MLSS.SVI.MLVSS:每周测MLVSSPH:天天测进水PH.水解池PH.出水PH进水B/C:每周测2次出水B/C:每周测2此VFA:下礼拜持续一向测VFA,今后每周测2次VFA泥位:天天测泥位.用水泵取MLSS时测量(五).其他事宜1、包管配水及内心正常2、冬季做好布水器清通和保温,防止进水管道.水封装配冻结3、按期消除浮泥.浮渣及沉砂.。
污水处理技术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控制与影响因素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和其它工艺组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水解酸化工艺根据产甲烷菌与水解产酸菌生长速度不同,将厌氧处理控制在反应时间较短的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该工艺已在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设计简述本工程水解酸化池分为两组,单组设计水量为2万m3/d,设计平均停留时间为5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54h,平面尺寸为48.85m×12.73m,由于施工设计等原因,有效容积为7327m3,实际平均停留时间为4.4h,最大流量下停留时间为3.12h,每池采用31套布水器,每池设计14套排泥管。
2、目前运行情况目前运行效果良好,COD去除率为57.62%,BOD5去除率为51.64%,SS去除率为85.9%,氨氮去除率为32.13%,总磷去除率为62.01%。
3、控制参数与影响因素结合某水务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与相关的理论研究,水解酸化池的主要控制参数和影响因素包括污泥浓度、水力负荷、泥位控制等。
3.1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是水解酸化池的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
水解池功能得以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维持反应器内高浓度的厌氧微生物(污泥)。
由于污泥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即其本身在重力场下的沉淀作用,及污水从下而上运动造成的污泥上升运动,因此污泥与污水可充分接触,达到良好的截留和水解酸化效果,目前污泥浓度控制在14g/l,污泥层厚度在3.7m—4.5m 之间。
一般建议污泥浓度控制在10-20g/l可达到良好效果。
3.2水力负荷水力负荷主要体现在上升流速和配水方式的设计上,上升流速是设计水解酸化池的主要参数,一般建议上升流速设计在0.5m/h-1.8m/h,目前运行上升流速在1.34m/h;配水方式采用小阻力配水,穿孔布水管每池31套,主管为DN200,长为11m,在管子两侧45°方向开孔,每管14个孔口,具体见图1。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案一、水解酸化池运行原理水解就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得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得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就是一类典型得发酵过程,微生物得代谢产物主要就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与酸化就是厌氧消化过程得两个阶段,但不同得工艺水解酸化得处理目得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得水解目得主要就是将原有废水中得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就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得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得有机物,提高废水得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得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得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得预处理。
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过程1、厌氧生化处理得概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就是指在无分子氧得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得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与二氧化碳等物质得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得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与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得非溶解性得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得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得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就是电子供体得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得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得作用下,上一阶段得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得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与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与新得细胞物质。
2、水解酸化分析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与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得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提高后续处理过程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包括其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指南等内容。
一、定义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指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降解的设备。
它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降低有机物的浓度,减少有机物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提高整体处理效果。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反应: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细菌的作用,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酸、醇和氨等物质。
2. 酸化反应:可溶性有机酸进一步被细菌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三、设计要求1. 容积和尺寸: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尺寸应根据处理规模和水质特征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充分的混合。
2. 进出水口:水解酸化池应设置进出水口,方便污水的投入和处理后的排放。
3. 搅拌设备: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适当的搅拌设备,以保证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均匀分布,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4.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设置通气系统,以提供适宜的氧气供给,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5.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应根据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以提高反应效率。
四、操作指南1. 污水投入:将污水通过进水口投入水解酸化池,保持污水的稳定流量和质量。
2. 搅拌操作:启动搅拌设备,确保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均匀分布,促进反应的进行。
3. 通气操作:开启通气系统,提供适宜的氧气供给,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4. 温度控制:根据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提高反应效率。
5. 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状况,如pH值、温度、有机物质浓度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用于降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设备,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作用、操作方法和优化措施。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水解作用:水解酸化池是通过细菌的水解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和其他溶解性有机物。
1.2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大量的氢离子。
1.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氢离子会降低pH值,从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好氧处理的进行。
二、水解酸化池的作用2.1 有机物质降解:水解酸化池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2.2 氨氮去除:水解酸化池中的细菌可以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为后续的硝化作用提供底物。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调节作用可以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促进后续处理过程的进行。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方法3.1 进水控制: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浓度,保证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3.2 搅拌措施:通过搅拌设备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状态,促进细菌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3.3 通气方式:提供适量的氧气或者气体替代物,保持水解酸化池中的适宜氧气浓度,促进细菌的活性。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4.1pH控制:通过添加碱性物质或者酸性物质来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提高处理效果。
4.2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提高细菌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4.3 有机负荷控制: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避免过载运行,保证处理效果稳定。
总结: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能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进水、搅拌和通气等因素,同时通过pH、温度和有机负荷的控制来优化处理效果。
通过对水解酸化池的合理管理和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用于降低污水的酸度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运行参数以及监测指标。
二、设计要求1. 处理能力: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负荷量确定处理能力,确保能够满足污水处理系统的需求。
2. 原水水质:根据原水水质特点确定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包括COD浓度、pH值等。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反应对温度敏感,应根据原水温度确定适宜的运行温度范围,并采取措施保持稳定的温度。
4. 混合方式:水解酸化池可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气体搅拌等方式进行混合,以确保有机物质均匀分布。
5. 污泥回流:适量的污泥回流可提高水解酸化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回流比例。
三、运行参数1. 水解酸化反应时间: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水解酸化反应时间,普通为4-8小时。
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温度应控制在35-40摄氏度之间,可通过加热或者降温设备实现。
3. pH值控制:水解酸化反应对pH值敏感,应控制在6.5-7.5之间,可通过加碱或者加酸进行调节。
4. 混合方式: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气体搅拌等方式进行混合,确保有机物质均匀分布。
5. 污泥回流比例:适量的污泥回流可提高水解酸化效果,普通回流比例为20-30%。
四、监测指标1. COD浓度:监测水解酸化池进出水的COD浓度,以评估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2. pH值:监测水解酸化池的pH值,以确保反应环境的稳定性。
3. 温度:监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
4. 溶解氧:监测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浓度,以评估反应环境的好氧或者厌氧状态。
5. 污泥浓度:监测水解酸化池内污泥的浓度,以控制污泥回流比例。
五、结论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污水的酸度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污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化反应器,通过维持一定的温度和pH 值,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温和体产物。
水解酸化池通常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前段,其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生物处理过程。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来降解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
这一过程主要由厌氧菌和厌氧发酵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氨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菌和酸化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
这一过程主要由酸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酸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并产生乙醇、氢气和二氧化碳。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尺寸和容积: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容积应根据进水量、有机负荷、停留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占总处理系统容积的10%-30%。
2. 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30-40摄氏度,这是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3. pH值的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应保持在4-6之间,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
4. 混合方式: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温和提混合两种,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1. 进水水质的监测:定期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包括COD、BOD、SS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 温度和pH值的控制:定期检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和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加热、通风等方式进行调节。
3. 混合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合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阻塞和故障。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其中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有机物质会受到水解和酸化的作用。
水解是指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而酸化则是指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质在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酸。
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微生物和酸菌的共同作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逐渐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质。
其次,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和酸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是水解酸化池中的主要生物群落,它们能够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并产生一些中间产物。
而酸菌则能够将这些中间产物氧化成酸,进一步降低废水的有机物质含量。
这些微生物和酸菌的作用是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处理废水的关键,因此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与其中微生物和酸菌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最后,经过水解酸化池处理的废水会进入下一道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好氧池或厌氧池等。
在水解酸化池的作用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水质得到了净化。
同时,水解酸化池还能够降解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因此,水解酸化池在废水处理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水解和酸菌的酸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是废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为废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对于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水解酸化池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
首先,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它们能够在缺氧或微氧的环境下生存并进行代谢活动。
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
其次,水解酸化池中的温度和pH值也对其工作原理起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为25-35摄氏度,适宜pH值为6.5-7.5。
在这样的温度和pH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有机物质的分解效果也会更好。
此外,水解酸化池中的混合和通气也是其工作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池内废水进行混合,可以使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更好地接触,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
同时,通气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速度。
最后,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和澄清也是其工作原理的关键环节。
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以使池内的悬浮物质得到有效沉淀,从而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同时,通过澄清作用,可以使池内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只有合理控制好微生物、温度、pH值、混合通气和沉淀澄清等关键环节,才能够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达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确保水解酸化池的有效运行。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是一个关键的处理单元。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原理、运行方式以及优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1.1 水解酸化池的概念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1.2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一个密封的容器组成,容器内部设置了搅拌装置和进出水口,以便控制反应的速率和流量。
1.3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机物的源头。
二、水解酸化池的原理2.1 水解反应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水解反应将复杂的有机废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2.2 酸化反应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将水解生成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如乙酸和丙酸等。
2.3 pH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通常保持在中性或者微酸性,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三、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方式3.1 进水方式水解酸化池可以采用间歇进水或者连续进水的方式。
间歇进水是指周期性地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而连续进水则是持续地将污水流入水解酸化池。
3.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对温度敏感,通常需要保持在35-40摄氏度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3.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通常是厌氧环境,因此需要控制氧气的供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四、水解酸化池的优点4.1 降解效果好水解酸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有机废物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4.2 能量回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被采集和利用,用作能源供应。
4.3 减少氮磷损失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将有机废物中的氮和磷转化为可溶性形式,减少氮磷的损失。
五、总结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以便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更加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要求。
一、水解酸化池的基本介绍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预处理设备,通常位于生化池之前。
其主要功能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为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进气装置、搅拌装置、反应池等组成。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反应池,出水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
进气装置用于提供氧气,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搅拌装置用于保持反应池内的污泥悬浮状态,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果。
2. 工作原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首先经过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使污泥均匀悬浮在水中。
同时,通过进气装置向反应池中供氧,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在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可以为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一般在30-40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水解酸化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对反应的进行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pH值应控制在4-6之间,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并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
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以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一般采用曝气方式进行氧气供应,通过进气装置向反应池中注入氧气。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氧气的供应量和均匀性,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工艺单元之一,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浓度,以及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一、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反应器,通过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代谢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温和体。
水解反应是有机物分解的第一步,通过水解作用,大份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份子有机酸。
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有机酸温和体。
二、设计要点1. 容积和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
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处理要求,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大小,通常以污水流量的一定比例进行设计。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停留的时间,普通为4-8小时,具体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和处理效果进行确定。
2.pH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过程需要维持适宜的pH值,通常在4-6之间。
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水解酸化池内微生物的活性,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因此,需要通过加碱或者加酸的方式进行pH值的调节和控制。
3.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温度在30-35摄氏度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处理效果最佳。
因此,在设计水解酸化池时,需要考虑温度控制措施,如加热或者冷却设备,以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4.通气方式:水解酸化池需要提供适量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
普通采用机械通气或者自然通气的方式,确保水解酸化池内的氧气含量符合微生物的需求。
三、操作注意事项1.进水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进水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过高或者过低的进水量都会影响处理效果。
需要定期检查进水管道和阀门的情况,及时清理和维护。
2.污泥处理: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排除。
通常采用污泥回流或者定期清污泥的方式,保持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适宜。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案一、水解酸化池运行原理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过程1、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水解酸化分析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水解和酸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模拟自然界中的水解和酸化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过程: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加热、搅拌和通气等方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有机物质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
2. 酸化过程:水解后的可溶性有机物进一步被酸化为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等。
酸化过程中,通过调节pH值和温度等参数,控制酸化反应的进行,使得有机物质得到进一步分解。
二、设计要求1. 容量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容量应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处理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根据设计规范和经验,可按照每日进水量的1/3-1/2进行设计。
2. 水力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为4-8小时。
根据进水水量和池体容积,可计算得到具体的水力停留时间。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水解和酸化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控制在35-40摄氏度为宜。
可以通过加热设备和换热设备等方式进行温度的控制。
4.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酸化反应需要适宜的pH值条件。
一般情况下,pH值控制在4-6之间,可通过加碱或加酸等方式进行调节。
5. 搅拌与通气:水解酸化池中需要进行适度的搅拌和通气,以保证池内溶解氧的供应和有机物质的均匀分布。
可以采用机械搅拌和曝气等方式进行操作。
三、操作注意事项1. 进水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的水量和水质。
过大的进水量会导致水解酸化反应不完全,过小的进水量则会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正常运行。
水解酸化池原理
水解酸化池原理
首先,将有机废水引入水解酸化池中,池内的pH值保持在酸性范围(通常在4.0-6.0之间),这样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同时也能抑制一
些氨氮的生成。
随着有机物的降解,水解酸化池内温度逐渐升高,池内厌氧微生物开
始繁殖,并将有机物降解成一些小分子的有机酸,如乙酸、丙酸、酪酸等。
随后,这些有机酸被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个过程称为沼
气发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解酸化池是一个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处
理过程,因此生成的甲烷并不能完全被氧化,也就是说有的甲烷会被排放
到大气中,从而成为一种温室气体。
最后,经过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有机物大致被分解成了CO2和H2O,
并且排出的污水中也没有明显的浊度、颜色和气味,能够满足排放标准,
从而保护了水源和环境的安全。
总的来说,水解酸化池的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通常需要3-5
天的处理时间,同时为了避免污水中被排放出来大量的甲烷,也需要进行
一些控制措施,如在水解酸化池内添加一些高碳源材料,例如糠醇和麦芽等,以提高池内氧气含量,从而促进甲烷的完全氧化。
同时,由于水解酸
化池进行的是一种缺氧的处理过程,因此在下游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如添
加一些差异菌等,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水解酸化池原理及操作规程培训
产氢产乙酸阶阶段还有 H2S,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等 带有不良气味的副产物产生。
4.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前几阶段产生的乙酸、 CO2、H2及少量的甲酸、甲醇等物质转化为 CH4和 CO2。由甲烷菌把有机酸转化为沼气。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我公司水解酸化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水解池 1# 水解池 2# 水解池 3#
水解池的原理及操作
2018年4月
一 水解酸化池概述
二 水解酸化工艺的厌氧生化处理过程
三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 四 水解酸化池的优缺点 五 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
水解酸化池概述
基本原理及目的
通过控制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力停留时间的条件,把反 应控制在第二阶段之前,不进入第三、四阶段 (四个阶段:水解、酸化、 产氢产乙酸、产甲烷)。在大量污泥的吸附截留和兼性微生物为主的生 物降解作用下,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 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处理单元以较少的 能耗和池时,当班人员必须与 脱泥机房人员沟通好,防止污泥溢流到公司进水口。 6、注意观察初沉池上清液悬浮物含量,当发现水质 混浊时,及时检查行车吸泥泵运行情况并上报公司有 关人员进行处理。
谢谢
(VFA)、醇类、乳酸等代谢产物。 在厌氧条件下,水解和酸化无法截然分开,水解菌实际
有水解能力的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 是为了取得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底物,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 (先付出再收获)。
有机化合物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叫做水解反应。
水解:指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 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水解阶段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 的必经过程,大分子物质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 ,必须先水解为小 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被降解。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着调节污水pH值、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氨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处理设备,主要通过酸化和水解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和氨氮。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使污水在池内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使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触并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反应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
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反应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三、设计要求1. 尺寸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应根据进水量、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来确定,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进水方式:进水应均匀分布在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以避免死水区域的形成。
3.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通气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有氧降解反应。
4. 搅拌设备: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与有机物质的接触。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控制进水流量:进水流量应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6.5-7.5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35-40摄氏度之间,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 搅拌控制:适当的搅拌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但过强的搅拌会导致微生物的剧烈波动,影响水解反应的进行。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水解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进水量过大或者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解决。
2. pH值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进水pH值波动较大或者通气系统浮现问题导致的,可以通过稳定进水pH值和维修通气系统来解决。
水解酸化池工作原理
水解酸化池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作用是将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生物降解,产生气体、热能和水。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行参数等内容,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有机废水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使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产生简单的有机酸和气体等物质。
水解产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停留,其中部分有机酸通过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生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等气体。
在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是产生有机酸和气体的关键。
水解反应主要由厌氧微生物所完成,将复杂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醇和酮等。
厌氧微生物首先利用水解液中的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进行分解和代谢,分解出有机酸、碳酸和氨等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对后续水解反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解产物中的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它们是进一步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前体物质。
而在水解酸化池中,这些有机酸还会被细菌逐步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供应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
二、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特点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反应器结构、进水和出水方式、气体处理系统。
1. 反应器结构水解酸化池的反应器通常由一些槽或槽体组成,每个槽都有自己单独进入和流出的管道。
在槽内,有机物质将被水解分解为有机酸和气体等,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被收集和排放。
由于水解酸化池是缺氧处理,因此必须确保池内含氧量不超过1-2mg/L,以满足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谢需要。
常用的补氧方式包括增加水深度、加氧气、循环混合和增加池长度等。
2. 进水和出水方式水解酸化池的进水主要有两种方式:自然流入和机械设备强制进水。
自然流入一般适用于不用处理的水源,机械设备强制进水则适用于废水处理。
机械设备可以将废水预处理,如加入药剂、经过粗筛和中筛等,使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水质更为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案
一、水解酸化池运行原理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
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
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过程
1、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
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水解酸化分析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
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
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
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
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三、水解酸化池污泥的培养
酸化水解池污泥培养比较慢,主要保证营养物均衡;水解酸化池污泥考虑接种其他类似造纸厂的生化污泥,或是逐渐的将好氧池内的剩余污泥定期的排入水解酸化池,采用此方法接种的污泥所含的微生物能较快的适应环境,缩短驯化周期。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环境要求及影响因素
1、pH值
对于水解(酸化)一好氧处理系统来说,由于后续处理为好氧氧化,不存在丙酸的抑制问题,因此,控制的pH范围也较宽,从而可
获得较高的水解(酸化)速率,一般pH维持在5.5—6.5之间。
2、温度
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对工作温度无特殊要求,通常在常温下运行,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水解(酸化)效果。
3、溶解氧
为保证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条件,水解区溶解氧控制在
0.2mg/l以下。
五、我厂水解酸化池工艺控制
(一)、污泥驯化
鉴于我厂目前实际情况,我厂污泥驯化主要分为两大类:、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自己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
1、从外部引入活性污泥接种
由于我厂生化池活性污泥活性受进水影响较大,浓度不一定能够满足生化池需要,仅靠生化池回流污泥不能满足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需要。
为此,需在水解酸化池刚开始运行期间从外厂引入活性污泥进行接种,提升污泥浓度至10000mg/l,污泥驯化时间为25天。
2、自己厂区回流生化污泥接种
根据生化池污泥龄及污泥负荷情况,计算每天剩余污泥排放量,该剩余污泥排入水解酸化池,进行驯化保证水解酸化池厌氧菌污泥活性、浓度。
(二)、水解酸化池控制参数
1、PH值
PH值最佳控制范围在5.5—6.5之间。
2、DO
为保证水解酸化池处于绝对厌氧状态,DO值控制在0.2mg/l以下。
3、温度
温度无特殊要求,水温在常温即可。
4、水力负荷
根据设计要求水解酸化池上升流速控制在0.5m/h-1.8m/h。
目前在1750m3/d处理水量情况下,上升流速为0.49m/h(按1750m3/d 计算)。
基本与设计要求相当。
4、污泥浓度
保证污泥浓度在10000mg/l以上,在运行期间,如污泥浓度在运行期间有下降趋势,继续从外部引入菌种进行接种。
直至污泥浓度稳定。
在运行期间,如污泥浓度在10000mg/l附近时水解酸化效果不理想,继续提升污泥浓度(最高可达20000mg/l),并按要求测量水解酸化指标,直至水解酸化效果达到理想想过
5、泥位控制
泥层厚度一般在2m-4m。
(三)、运行方式
1、为保证水解酸化池布水均匀,定期观察布水孔液位,及时调整布水阀门。
2、为保证能有足够的水力冲击,保证污泥能够悬浮,开启2台水解池循环泵。
3、根据污泥浓度、泥位情况在保证污泥浓度的情况下排泥,保证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泥位恒定。
排泥时分阶段排泥,由于我厂水解酸化池底部无漏斗,排一定时间后会产生污泥真空,此时停止排泥,
待污泥重新填满真空地带后再行排泥
4、污泥排泥从底部排泥,水解池底部可能会积累细小沙粒,定期排泥,以避免沙粒在底部积累。
5、取样:取样时间每天上午7:00;取样地点:两组水解酸化池池中央。
取样深度:能够均匀取到泥样;取样方式:用取样器取样(或水泵抽取)。
(四)、检测指标及检测频次
1、检测指标
DO、MLSS、VFA、SV30、SVI、MLVSS、PH、进水B/C、出水B/C、镜检
2、检测频次
SV30:每天现场取样,并测量SV30。
DO:每天测进水DO、水解池DO、出水DO。
MLSS:每天测MLSS、SVI。
MLVSS:每周测MLVSS
PH:每天测进水PH、水解池PH、出水PH
进水B/C:每周测2次
出水B/C:每周测2此
VFA:下礼拜连续一直测VFA,以后每周测2次VFA
泥位:每天测泥位。
用水泵取MLSS时测量
(五)、其他事宜
1、保证配水及仪表正常
2、冬季做好布水器清通和保温,防止进水管道、水封装置冻结
3、定期清除浮泥、浮渣及沉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