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而人工生态系统则包括农田、城市公园等。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能流:生态能流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越高,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越强。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 营养循环:营养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营养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介质之间不断转化,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
4. 群落结构:群落是指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了解群落结构可以揭示群落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常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这些因子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体代谢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不同物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于植物的水分供应和蒸腾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昆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光线的强弱程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环境生态学——精选推荐
环境⽣态学摘要:环境⽣态学,是指以⽣态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摘要:究成果,研究⽣物与受⼈⼲预的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门科学。
从学科发展上看,环境⽣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态学,它由⽣态学分⽀⽽来,但同时⼜不同于⽣态学。
关键词:环境⽣态学、进展、环境保护关键词:正⽂: 环境⽣态学是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态学理论,阐明⼈与环境间的相互作⽤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态途径。
1.1环境⽣态学的定义从学科体系上看,环境⽣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按现代⽣态学的学科划分,它⼜是应⽤⽣态学的⼀个分⽀,⽬前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
环境⽣态学是个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门运⽤⽣态学理论,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2环境⽣态学的研究范围环境⽣态学研究重点是环境污染的⽣态学原理和规律、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然资源的保护和利⽤、废弃物的能源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的是改善不断恶化的⽣态环境,达到资源的永续利⽤,促进经济、环境和⼈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污染的环境对整个⽣态系统的影响。
它是研究⽣态系统中的⽣物与污染的环境两者之间作⽤与反作⽤、对⽴与统⼀、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物质的循环与代谢等⼀系列相互作⽤的规律,以及⽀配这些规律的内在机理。
⽣命系统与⼈为⼲预的环境系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可以表现为各级⽔平,所以,环境⽣态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从宏观上研究环境中污染物和⼈为⼲预的环境对⽣物的个体、种群、群落和⽣态系统产⽣影响的基本规律,也包括从微观上研究污染物和⼈为⼲预的环境对⽣物的分⼦、细胞和组织器官产⽣的毒害作⽤及其机理。
1.3环境⽣态学的研究意义环境问题和⽣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可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和⽣态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们对⽣态学、环境学、环境⽣物学和环境⽣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它们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关⼼。
环境生态学
1.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6.生境:一个生物体或生物体组成的群落所栖居的地方称为生境,包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或条件7.生态环境:它是指生物个体或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落生存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8.黄化现象:即植物在黑暗中生长时呈现黄色和其他变态特征的现象9.光补偿点:当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其他生态因子都保持恒定时,植物的光和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10.有效积温法则: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K=N(t-t0),K代表有效积温,是个常数;t是平均温度;t0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N为天数11.贝格曼定律: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12.动植物适应水分的机制:①.植物:陆生植物可通过形态、生理适应来维持根系吸收水和叶蒸腾之间的平衡;水生植物可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退化的机械组织以及带状、线状的叶片来适应水环境②动物:渗透压调节是水生动物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途径;陆生动物通过特定的形态结构、躲避及迁徙行为、生理调节等方式来适应旱环境13.生态因子的一般作用规律: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13.种群: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14.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遗传特征15.年龄椎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制而成,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
分为增长型(三角形)、稳定型和下降型(桃子形)16.逻辑斯蒂方程:dN/dt =rN(1-N/K)=rN((K-N)K)r表示潜在增值能力,K表示环境容纳量逻辑斯蒂曲线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和饱和期17.逻辑斯蒂方程的重要意义:①.它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②.它是渔业捕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用来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③.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K,已经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18.种群暴发:可发生在种群数量的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内,常见为害虫、害鼠的暴发以及赤潮现象19.生态入侵:某种外来生物进入新分布区成功定居,并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的现象20.种内关系:包括集群和种内竞争21.集群效应:同一种动物在一起生活所产生的有利作用。
环境生态学
一、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1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2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3 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4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3、搜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技术研究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预测三、环境因子的定义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它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四、生命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五、生物多样性:1、遗传(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六、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性七、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八、环境的类型按主体分: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按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大小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九、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十、光饱和点的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速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此点成为光饱和点。
十一、光合作用补偿点:光合作用(实线)和呼吸作用(虚线)两条线的交叉点,在此处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强度。
十二、光质(波长的组成状况)的变化规律随纬度增加,短波长减少,随海拔升高,短波光增加。
十三、有效积温法则K=N(t-t零)K代表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个常数。
谈谈对环境生态学的认识
谈谈对环境生态学的认识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与背景1.1 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以及环境对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的影响。
通过研究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生态学旨在提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
1.2 环境生态学的背景与重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严重威胁,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
环境生态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恢复我们的生态环境。
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1 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通过对人类活动、工业生产、建设项目等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同时,环境监测则是对环境中各种因子进行长期、系统、定点的观测和测量,以便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
2.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环境生态学还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因此,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恢复和保护很重要。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也是环境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环境生态学研究如何保护和恢复受威胁物种、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过程,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三、环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3.1 研究方法环境生态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
其中包括野外观察和实验、模型建立与模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环境生态学课件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强废水处理
建设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提 高废水处理率,保护水体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维护生物多样性。
05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生物在环境 中的适应、进化和保护等问题。
任务
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预测 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 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生态学的关系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它继承了生 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同时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维护生态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文明理念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 安全,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及其实现途径
绿色发展理念
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城市环境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1.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调控3.城市人口的结构、密度、变化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4.城市物流与能留的特征和速率5.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关系6.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社会环境对居民的影响7.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8.城市的景观和美学环境9.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城市各环境质量与标准1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从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机泵物质组分。
环江要素的基本属性:1.最小因子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环境的功能:1.空间功能2.营养功能3.调节功能环境的特性:1.环境自身的特性:a.环境平衡b.复杂性导致稳定性c.子系统的协同作用2.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性:a.整体性b.有限性c.自净性d.不可逆性e.隐显性f.持续性g.灾害放大性第一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态学
温室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产生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
水污染水本身具有自净能力,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体会丧失其使用价值,称为水污染。
环境生态学;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学;也不同于只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或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和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⒈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⒉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⒊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⒋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⒈干扰和受害生态系统特征的判断⒉受害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途径⒊重视生态规划⒋积极参与区域污染治理⒌量化工程成功与否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生物入侵的危害(1)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2)摧毁生态系统(3)危害生物多样性(4)影响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其可大可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它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作用,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其突出优点是: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投入;收获多种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生态工程的意义1.解决人类面临环境恶化的状况,提高现有生产空间的效率;2.避免生态资源的巨大浪费,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策略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场地因素材料的无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维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方法手段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所有的生物、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生态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包括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它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性。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演替等方面的内容。
2.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气候变化、能源消耗等方面。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3.生态修复和重建生态修复和重建是指通过调整、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恢复或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并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
三、环境生态学的方法手段环境生态学使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包括野外调查、实验、模拟、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特征和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2.实验:环境生态学的实验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通过实验可以研究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
3.模拟: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性,从而研究环境生态系统的演变。
环境生态学
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鸟类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岛屿生态学、河口生态学按研究性质划分: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3、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生境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特点:(1)在组成成分方面,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的、化学的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
(2)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一定的地理空间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
(3)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具有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4)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
(5)在外部关系方面,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维系着系统的有序状态。
类型:(1)以环境性质为依据来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2)根据人类干扰程度为依据划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3、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有哪些?海洋生态系统:(1)影响全球物质循环;(2)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产品;(3)对人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调节大气水热运动、调节气候、调节大气co2、o2平衡等)。
环境生态学
复习题一、术语解释1、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
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主导因子作用在各种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也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3、指示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过程中,各物种都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
因此,可根据生物的表现,指示环境的变化。
用于指示环境状况或环境变化的生物称为指示生物。
4、食物链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传递,各种生物按食物关系排列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顺序。
5、生物种形态相似、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
6、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有阶段性的。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8、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9、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
10、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11、生物内稳态即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环境生态学
现有的区划方法有经验法、指标法、类型法、 叠置法、聚类分析法等,根据分区的 原则与 指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生态分区,并画出生态分区图。
6、环境生态工程 、
1)环境生态工程定义和原则 2)环境生态工程特点 3)环境生态工程规划与评价
课程目的: 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有四个目的:1)介绍处理环境问题 所需之基本生态观念念及原则;2)了解当前 全球与中国的重要的环境生态问题;3)熟悉 环境生态学相关文献及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 力;4)培养同学critical thinking 能力分析环境 生态问题。
2)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内 容和体系尚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其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B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C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D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E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 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 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 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 . 了解我国现行的环境生态质量评价体系。 2. 调查吉安市农村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危 害。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1. 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工程的系统调控? 2. 我国在西北地区所进行的环境生态工程所 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人类能承受的污染压力到底有多大?
3、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
1)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土壤污染及防治 3)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化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污染
土壤污染
水污染
吉安某造纸厂---污水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环境生态学
1.光照影响 1.) 光照强度 2.) 光照波长 3.) 光照周期的影响 2.温度影响 1.)温度与生长 2.)温度与生物发育 3.)低温对生物的影响 4.)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5.)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6.)变温对生物的影响
3.水的影响
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4.)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5.)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五.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重金属
类似于汞。
大气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含量 远远超过正常底含量,对人体和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 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气态污染物(85~90%)和颗粒污染物 (10~15%)。它们占大气的0.001%。
农药的影响
有机氯农药:神经和实质器官毒物,对神经系统和肝脏、肾脏有严重危 害。 有机磷农药:经由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 神经性紊乱中毒。这种农药代谢分解快,没有明显的积蓄作用。 有机氮农药:对哺乳动物毒性为中等或低毒,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不长, 半衰期仅为1~4周左右。
OH+O->H+O2 H+O3->OH+O2 净反应: 2O3->3O2 OH+O3->OH+O2 HO2+O->OH+O2 净反应: 2O3->3O2
正常情况下,上述反应是同步的,臭氧 总量并不减少,总效果是将太阳光中的 短波长的光转化为热能,这也是平流层 逆温形成的重要原意。
美国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 死于肺癌的城市居民中,有多达1/5的人是受 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所害,而这些微粒主要 来源于汽车废气。 科学家主要研究了空气中直 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 这些细小的微粒能够深入肺部并沉积下来,导 致疾病。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微粒 的含量上升10微克,长期肺癌死亡率就上升 8%,效果与长期被动吸烟相似。颗粒污染物 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形式之一。
谈谈对环境生态学的认识
谈谈对环境生态学的认识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策略。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
2. 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通过研究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方案。
4. 促进人类健康:良好的自然环境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
三、环境生态学研究内容1. 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和数量变化等。
2. 生态系统: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3. 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探索应对策略。
4. 污染与环境质量:研究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5. 可持续发展: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方案。
四、环境生态学的应用1. 生态保护:通过了解不同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特征,制定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2. 环境监测:通过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环境质量,并制定污染防治措施。
3. 自然资源管理:通过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废弃物处理:通过了解废弃物产生量和性质,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平衡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总结环境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策略。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
在实际应用中,环境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然资源、预测和应对环境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健康等。
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在生态学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个生物体所处的周围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环境对生物体的发展和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环境在生态学中的概念以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生物体所构成的总和。
它包括了生物居住的地理区域,以及其中所含的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个体等。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之前就存在的环境条件,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个体等。
这些自然环境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 人为环境:人为环境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环境条件。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工业活动所带来的工业环境等。
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对生物体的影响也与自然环境不同。
二、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生物体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等多个层面。
1. 生物体的适应性:环境对生物体的要求不同,生物体需要通过适应性来适应环境的要求。
例如,一些动物有特殊的适应性,可以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如企鹅在极寒的南极洲。
2. 生物多样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生物种类,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并且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3. 环境污染和破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逐渐加剧。
例如,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环境对生物体的负面影响。
1. 减少污染:人们需要控制和减少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2. 生态恢复: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人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不仅关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着重于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而环境保护则是为了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旨在探究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1.2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2)食物链与食物网原理:食物链是生物相互关系的基础,而食物网则能更全面地描述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的营养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3)生态位与资源利用原理:物种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决定了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竞争关系。
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与物质循环原理:能量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而物质循环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态平衡。
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1 生态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以科学的手段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生态学评价,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在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恢复其功能和结构,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生态工程手段恢复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平衡,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2.3 生态规划生态规划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措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可以引入绿地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的完整性,提供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
2.4 生态教育生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对生态系统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自古有之。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类与山水相依,与大自然共生,过着天然纯朴的聚居生活。
然而,近代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
也加速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当人们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技术、设备、材料等)大规模、大范围地建设现代化聚居环境,为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导致沙漠化等各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而,研究人居环境的生态化问题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营造绿色家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试就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城市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任务城市人居环境是由英文HumanSetdements转译而来的一个专业术语。
它是指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声音、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
人工环境是人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交通、城镇、风景等物体、景观或空间。
社会环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适应群体生活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即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
心理环境是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它更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随居民个体主观感觉而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复杂属性,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
城市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
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
其应具备以下特点:1.崇尚自然。
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小地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
2.经济高效。
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体现4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回收(Recover)、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用(Recycle)。
3.乡土特色。
体现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原料、地域气候和地形地貌特点。
4.生态安全。
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
便利与先进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便捷的服务方式。
6.环境舒适。
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等。
7.适应发展。
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8.人本关怀。
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
居住区环境的个性美能赋予居民亲切感、认同感、自豪感,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趣味。
将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人居环境建成理想的生态人居环境,这一追求和建设的过程本文称之为“人居环境生态化”过程。
“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任务是通过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生态建设,不断将人居环境改善为符合生态要求的安全、健康、舒适、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应秉持的理念与原则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生态位”和“发展位”共提升的原则。
传统发展观以强调经济增长为主,其虽然给经济带来极大的繁荣,但由于忽视对环境的生态保护,造成了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文化趋同、区域差距拉大、贫富严重两极分化等问题,阻碍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发展经济都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佳物质环境和精神家园,才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不变目标。
基于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近年来得到广泛的认同。
它要求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一方面应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应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2l。
因此,在人居环境生态化过程中,要做到不单纯为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也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
而将保护环境与快速发展作为一体化目标,谋求二者的高度统一和互动性的良性循环。
通过区域“生态位”的优化来支持区域“发展位”的升级,通过区域“发展位”的强化来促进区域“生态位”的优化,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生态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面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种种后果,人们最初的反应是保护环境,防止进一步的破坏,继而加强对污染源和危害区域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希望通过管制、处理和改善,纠正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给自然、人居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外部性,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
但是,防治仅仅是生态化的基础性活动,是初级层次的生态化。
生态创新则包括生态经济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生态化,以增加生态系统运转化效率,提高生态系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及其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生态创新是环境治理的更高级替代形式[3l。
实现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要求我们突破“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模式,由被动防治转向主动发展,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延伸,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推动生态建设,以生态创新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有效性,实行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建设和生态创新的有机结合。
3.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与生态学原理相结合.坚持生态文明、生态技术、生态景观、生态社区共同开发。
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人居环境是一个大系统,以各种不同视角来分析,该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
引入生态学的观念,则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符合生态学揭示的所有生态规律。
在人居环境生态化这个动态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质、动态代谢功能、物质能量转换等规律,尊重生态学所阐明的各种原则,包括:反作用原则、优势原则、易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原则、保证多方面安全的原则、边缘效应原则、功能上的一体化原则,等等。
落实到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不同层面,我们要坚持生态文明、生态技术、生态景观、生态社区共同开发。
培育一种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意识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孵化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技术,建造一片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快乐、健康、高尚的生态社区,使它们得到共同发展,整体优化。
三、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对策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同,人居环境可以有乡镇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本文认为,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对策如下:1.建设生态社区。
零点调查公司曾在全国做了一次市场调查,题目是“你最想拥有什么?”,结果超过7096的被访者首先选择了“健康”[4】。
可见社区(communivty)的功能不应停留在解决住的问题,还应为居民创造健康、清洁、舒适、自然的最佳生活环境。
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做出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范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将社区的生态化建设列为自己首当其冲的任职目标。
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态文明社区。
建设生态社区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设计方法,将自然因素融入社区环境中,在经济性的基础上构建人、社会与自然完整和谐的系统。
创造包括住区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居民活动空间多样性的居住空间环境。
2.发展绿色空间。
扩大绿色空间不但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使居民心理上产生舒适愉悦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区位竞争力、发展力。
近年来,我国上海市下大力气发展绿色空间的有益做法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应。
因此,要改变人们“寸土寸金”的传统思维方式,避免将所有可资利用的空间都用于建设经济用途的人工环境的短视做法;要认识到发展绿色空间直接有利于吸收外来投资和吸引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改善社会环境。
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公建庭园、住区外围防护隔离绿地、道路绿化等,它所起的作用不仅是利用其观赏特性进行美化装扮和创造丰富的文化、感情氛围,最为重要的还是它对人居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
J发展绿色空间应着重考虑绿化面积及绿化物种。
在确定绿地面积时。
应从碳平衡和氧平衡的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角度进行总量设计和规划布局。
在规划和开发绿色空间的过程中,应摆脱传统园林绿化观念的局限。
强调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绿色空间的功能进行全面强化,为此需遵守如下原则:(1)营造舒适环境的原则;(2)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原则;(3)选用适生物种的原则;(4)合理的群落组配原则;(5)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原则。
3.人居环境设计采用生态技术。
人居环境生态设计的目的是使生态学的竞争、共生、再生和自生原理得到充分体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生态设计是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等工程设计与生态学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设计,以满足居民的个体需求和生态保育的要求。
在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中。
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节约、绿化建设均应尽可能应用先进适宜的生态技术,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住宅产业化技术、建筑用钢技术、化学建材技术、新型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水工业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技术等。
4.发展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亦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按照生态平衡原理,使人工建筑环境及其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产生一个相对稳定的互为依存与循环的新型建筑。
生态建筑注重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自然植被、原生土壤等,不仅创造了舒适的小环境,也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
目前德国已建成了400多座生态建筑,均选用清一色的天然建筑材料,并经过反复检验处理,以确保无毒无害。
为加速生态住宅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生态住宅设计与建筑人才的高等学府——生态住宅建筑学院,已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建成招生[6]。
5.交通系统生态化。
加大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的力度,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化进程促进了道路交通系统的不断建设发展,为居民出行提供便捷;同时道路交通系统的扩展及汽车的普及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空气污染,并进而影响居民的健康、舒适。
这一矛盾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困扰着城市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