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1. 环境:环境指的是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气候、土壤、水、动植物、微生物等要素。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性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它们所存在的地理区域。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总和,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污染:污染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对生物体、物体或者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能量、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情况下,不会威胁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发展方式。
二、环境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4. 损害生态环境和生物环境调控: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对生物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环境调控措施。
5. 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6. 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对环境的影响。
7.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退化,寻找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方式。
三、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理论是环境生态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种群都在特定生态位上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章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是研究认为干扰下,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
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而人工生态系统则包括农田、城市公园等。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能流:生态能流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能量通过食物链的层层传递,最终转化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越高,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越强。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 营养循环:营养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营养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介质之间不断转化,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
4. 群落结构:群落是指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由一群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了解群落结构可以揭示群落内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
二、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
常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强度和土壤pH值等。
这些因子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体代谢和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
不同物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于植物的水分供应和蒸腾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昆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光线的强弱程度。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其他生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环境生态学导论1、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34、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
(选择)44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大一环境生态学知识点
大一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环境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大一的学习中,环境生态学通常是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始于20世纪初的欧洲。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的理论逐渐形成,如生态位理论、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个功能性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群落)、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和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3. 近代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一些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4.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它包括生物圈中的物质流动、循环和储存。
主要有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物质循环对维持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5.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能量在生物体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传递。
能量流动遵循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其中植物具有最高的能量捕获能力。
6. 种群与生态位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的集合。
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环境因素对物种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生态位是一种描述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的概念。
7. 群落生态学群落是一组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的总体。
群落生态学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位分割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8.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是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森林砍伐、工厂污染和城市化过程等,都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9.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在解决环境问题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态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 ⽣态学。
(1)⽣态学定义:研究⽣物与周围环境(⽣物、⾮⽣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态系统(Ecosystem)、⽣物圈(Biosphere)。
2.环境⽣态学定义: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①⼈类与其⽣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⑤⾃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
⑥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⑦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环境规划。
⑨环境管理。
第⼆章⽣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1)概念: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
(2)内在因素:⽣殖、遗传、⽣理、⽣态、⾏为。
2.⽣物协同进化(1)概念:⼀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于其他⽣物的选择压⼒,引起其他⽣物也发⽣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步变化。
(捕⾷者和猎物之间)3.环境科学和⽣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1)环境科学的“环境”:以⼈为主体,其他的⽣命物质和⾮⽣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
(2)⽣态学的“环境”:以⽣物为主体,⽣物体以外的所有⾃然条件称为环境。
4.环境因⼦与⽣态因⼦的区别点(1)环境因⼦:指⼈之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环境因⼦=环境要素,如⽔、⼤⽓、⼟壤、声)(2)⽣态因⼦:对⽣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起作⽤的环境因⼦。
5.⽣态因⼦空间分布特征。
(1)纬度地带性(2)垂直地带性(海拔)(3)经度地带性6.相关概念(1)⽣境:⽣物⽣活地段上的⽣态环境。
(2)⽣态幅:每种⽣物对⼀种⽣态因⼦都有耐受的最低点和最⾼点,其范围即⽣态幅或⽣态价。
(3)光补偿点:光合作⽤强度和呼吸作⽤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生态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知识点总结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和无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组群、种群、群落和它们的环境。
在生态环境中,生物与阳光、大气、水和土壤等无机物质进行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与我们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了解生态环境的知识对于我们保护环境、预防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1. 生物要素:生态环境的生物要素是指各类生物群落和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壤要素:土壤是生态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不仅是植物的生长基质,而且是生物的家园。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水源、维持大气环境的稳定等起着重要作用。
3. 气候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要素对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的稳定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日照等。
4. 水资源要素:水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对于维持生物的生存、维持土壤水分、维持大气环境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5. 地貌要素: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地形的特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貌要素对于生态环境的气候变化、土壤侵蚀、水资源分布等有着重要影响。
二、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包括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稳定、生物的分布和繁殖、水资源的分布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生物多样性丧失: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很多生物种群受到威胁,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3. 水资源短缺: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的水资源面临短缺的问题。
4. 土壤侵蚀: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土壤侵蚀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5. 污染问题: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帮助大家复习和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它包括了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物种,以及它们与土壤、水体、大气等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它可以通过调整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维持自身的平衡。
这种调节和修复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定位。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独特的生态位,通过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生态位可以分为基本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本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是物种在与其他物种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
物种的生态位决定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
生态位的重叠也会导致物种分化和进化,使得物种能够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共存。
三、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分化是指在竞争中物种逐渐发展出不同的生态位,以避免资源的直接竞争。
这种分化可以通过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的资源或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出现来实现。
生态位分化是物种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分化生态位,物种可以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减少竞争压力,提高生存的机会。
生态位分化也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过程。
能量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每个能量转化的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损失,这是由于热量的散失和生物代谢的能量消耗所致。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盛连喜)重点总结终极版
绪论: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 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
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3.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
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第一章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环境生态学重点
1、你对生命进化和协同进化的认识答: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
生命的产生是地球上各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为环境中的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周围的环境。
生物在环境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进化中生存,在进化中发展,生物的这种进化主要不是通过自身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自然选择。
生物世代中产生遗传变异,出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生物体,自然选择决定哪个个体或种群能够生存,而其他的则被取代。
因此,生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
并由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作用向着更高级、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协同进化:相互作用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的过程。
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种协同进化的最好实例。
捕食对于捕食者和猎物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捕食者为了生存必须获得狩猎成功,而猎物生存则依赖逃避捕食的能力。
在捕食者的压力下,猎物必须通过增加隐蔽性、提高感官的敏锐性和逃避技能等方式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捕食者或猎物任何一方的进化,都会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压力而促进堆放的变化,这一过程就是协同进化。
2、Gaia假说:地球自我调节理论认为:地球是由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生物圈不仅改变了地球环境,而且也直接控制着这个复合系统,以维持地球活动使之更有活力,同时这个复合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强调:生命是全球尺度的现象。
地球生态系统没有鼓励的生命。
生活的生物有机体必须调节其生存的星球。
不能将物种的进化与他们的环境分割开来,这两个过程紧紧地耦合成一个不可分隔的过程,调节成功的与否依赖于生物的进化和物质环境进化的不断耦合。
3、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能。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1.定义(掌握)2.形成与发展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掌握)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1.生态学2.环境科学3.恢复生态学4.其它相关学科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2.学科任务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f.生态系统管理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3.发展趋势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4.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1、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
环境生态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知识点总结近年来,全球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关注逐渐增加。
环境生态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环境生态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食物链、能量流动等要素。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1.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非生物组成包括环境中的水、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它们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1.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各种不同物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物群体。
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相作用。
1.3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
一个具有高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通常更加稳定和健康。
物种多样性受到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1.4 食物链与能量流动食物链描述了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能量和物质传递关系。
食物链的基本结构包括植物光合作用、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多个层次。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的原则。
二、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生态学原理。
2.1 营养级构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可以根据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划分为不同的营养级。
一般而言,上层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下层物种的数量相对较多。
2.2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方式。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对资源的分配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物种的适应性。
2.3 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网络结构。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相关知识资料
生态环境相关知识资料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有机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生物、土地、水体和大气等多个方面。
了解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掌握生态平衡,以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一个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环境要素的复杂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和生态圈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一个特定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的集合体,它们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与环境因素相适应。
2.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生物学中指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它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繁衍生息,通过种群密度、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等特征描述。
3.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
它包括了该物种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和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等方面。
4. 生态圈生态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系统。
它由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等不同圈层组成,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平衡。
二、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当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稳定状态时,能够实现生态平衡。
1. 自然平衡自然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所达到的稳定状态。
它体现了生物种群的数量、分布和生态位等方面的均衡。
2. 人为干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是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开发和污染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平衡崩溃等问题。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政策。
1. 保护地建设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原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都是常见的保护地。
2.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方面。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循环利用和生态补偿等原则,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知识点
生态环境知识点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涉及到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了解生态环境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生态环境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沙漠等不同类型,水生生态系统则包括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要素。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和种类。
3.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物种可以减少竞争,实现共存。
生态位包括生活空间、食物来源、生活习性等方面。
4.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过程。
氮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参与到蛋白质合成和DNA合成等生物化学过程中。
氮循环包括氮的固定、氮的硝化和氮的反硝化等过程。
氮的固定是指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氮的硝化是指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氮的反硝化是指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
5.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进而加剧了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6.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所需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容纳能力之间的差距。
生态足迹可以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学科学生态环境知识点汇总
小学科学生态环境知识点汇总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它是维系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生态环境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生态环境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1. 生态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场所。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外部因素。
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以及土壤等。
3.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同一地区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群落包括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
4. 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
它由食物的供给与需求联系起来,形成食物的能量流动。
5.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总体。
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6.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是指以水域为生活环境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江河、湖泊、池塘和海洋等。
7. 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指以陆地为生活环境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陆地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8.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森林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系统。
森林能供给我们的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保护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等。
9.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以水分湿润的环境为特征的生态系统。
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保持水源的平衡和稳定,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10.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也称为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涉及到蒸发、降水和地面径流等各个环节。
1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的变化或气候系统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悬浮物质和有害气体超过一定浓度,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煤污染等。
13. 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出现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对生物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分为:长日照、短日照、长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凤仙兰、紫菀短日照植物:苍耳、玉米、大豆动物的光周期鸟类的迁移和生殖时间是由日照长度决定的。
鱼类的生殖和迁移受光周期影响,特别是表层水中的鱼类。
昆虫的代谢和发育受光周期的影响。
哺乳动物的生殖和换毛受光周期的影响。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生物的三基点:参与生物生命活动中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酶的活性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相应的则是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高温使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低温将引起细胞膜渗透性改变、脱水、蛋白质沉淀等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的生长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春化作用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K = N(t - t0)式中,K——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N——天数,d t ——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0 ——生物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学零度),℃作用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温度(C)决定后,可以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计昆虫在地理上可能分布的界限,预测害虫的发生期等。
(二)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减少。
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称为阿伦规律。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一)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很好的溶剂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分对植物生长“三基点”:最高、最适和最低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处于最适点,是植物最优的生长条件对于动物,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滞育或休眠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降水在地球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动植物分布的不均匀,物种数量也有差异。
植物的分类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二)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1)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不同类群的水生动物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机制。
渗透压调节可以通过限制外表对盐类和水的通透性,改变所排出的尿和粪便的浓度与体积,逆浓度梯度地主动吸收或主动排出盐类和水等的方法里实现。
(2)陆生动物对环境湿度的适应影响陆生动物水平衡更多的是环境中的湿度,动物在形态结构上、行为上、生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
如两栖类体表分泌黏液以保持湿润,昆虫、爬行类、啮齿类等白天躲在洞内夜里出来活动,荒漠鸟兽具有可重新吸收水分功能的肾脏。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植物对于长期生活的土壤会产生一定的适应特性。
因此,形成了各种以土壤为主导因素的植物生态类型。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度的反应可划分为酸性土、中性土、碱性土植物根据植物对土壤中矿质盐类(如钙盐)的反应:可划分为钙质土植物和嫌钙植物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划分出盐土和碱土植物盐类对多数植物危害程度的大小,可按下列次序排列:MgCl2>Na2CO3>NaHCO3>NaCl>MgSO4>Na2SO4阳离子:Na+>Ca2+阴离子: CO32-> HCO3-> Cl->SO42-五、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生物起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作用。
2.主导因子及特点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很重要。
4.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导致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阶段性作用。
5.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种生态因子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主导因子的缺乏可影响生物生长甚至死亡,所以不可代替,但在综合作用过程中可局部补偿。
二者关系:环境因子包含了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1.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的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2.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19世纪,德国有机化学家Liebig认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基本思想是,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果环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种,植物就会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质处于最少量状态,植物的生长量就最少。
3. Shelford耐受性定律生态幅定义美国生态学家在最小因子定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耐受性定律,并试图用这个定律来解释生物的自然分布现象。
他认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态幅。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Shelford的耐受性定律可以形象地用一个钟形耐受曲线来表示。
第二讲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第一节生命系统的层次一、分子作为生态学中的研究对象,分子是指生物活性分子。
二、基因基因是所有生物表现生命活动的根本结构和用来维持其种属遗传性的关键。
组成基因或基因组的核酸中存在生物的所有遗传信息。
基因隶属于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但研究的是基因层次上生命体的基因结构组成。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层次划分三、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除了少数类型(病毒等)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单细胞有机体的个体就是一个细胞,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这个细胞来承担。
多细胞有机体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共同保证整个有机体正常生活的进行。
四、组织人们把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组织是具有功能分工的细胞的集合体,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组织构成了器官。
高等生物的个体是由各种组织和器官组成的。
五、个体生物存在的形式,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繁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
六、种群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中许多个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不同的种群相互有机的组合复合形成了群落。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的相互作用。
七、生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许多种群彼此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基因系统 细胞系统 器官系统 机体系统 群体系统 生态系统 分子生态学 微生态学 宏观生态学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生物系统 O d u m 向近敏等生物群落可以从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
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第二节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一、种群概念及特征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①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影响种群数量大小的基本参数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空间分布特征:它包括内分布格局和地理分布格局。
③遗传特征:种群的遗传特征是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种群的增长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群体特征①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