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蒹葭》PPT优质课件
蒹 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整体感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芦苇
茂盛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子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艰险
顺流而下
好像,好像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12《诗经》二首
蒹 葭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熟记“窈窕”“蒹葭”“跻”“寤寐”等字的字音;熟记“溯”“晞”等字的字形;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素养)
wù mèi
méi
zhǎn zhuǎn
hǎo qiú
字词学习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整体感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芦苇
茂盛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子
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艰险
顺流而下
好像,好像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12《诗经》二首
蒹 葭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熟记“窈窕”“蒹葭”“跻”“寤寐”等字的字音;熟记“溯”“晞”等字的字形;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重点)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难点)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素养)
wù mèi
méi
zhǎn zhuǎn
hǎo qiú
字词学习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12课《蒹葭》课件
诗中的“伊人”实际上具有多义性,除了是一位爱而不得的女子之外,还可能是 在柳永的《蝶恋花》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人” 象征美丽的女子;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提到“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中的“伊人”象征隐 居的贤士。 孔子追求的伊人是“仁”; 邓稼先追求的伊人是“振兴”...... 此诗中“伊人”的解释是心上人,但他也可以象征美丽的女子、隐居的贤士、追 求的理想以及所以一切美好的心中所念...... 无论“伊人”为何意,所爱之人也好,人生理想也罢,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对于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 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 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 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 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 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 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 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 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初读,体会韵律美
教师示范:深情朗诵第一章 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读的过程中注意两点:
一、注意生字,争取读的准确 二、注意节奏,争取读通顺。
初读,体会韵律美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 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 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 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 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 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 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 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 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初读,体会韵律美
教师示范:深情朗诵第一章 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读的过程中注意两点:
一、注意生字,争取读的准确 二、注意节奏,争取读通顺。
初读,体会韵律美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ppt课件完美版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生于水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 且 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 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 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 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 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 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 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 都已经具备了。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蒹 葭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蒹葭》ppt课件完美版
译文(三章)
岸边芦苇茂又盛,露水珠儿没晒干。我思 慕的那个人,正是在那水涯边,逆流而上 去寻她,水路迂回曲又弯 ,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就在水中沙滩上。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
内容赏析
(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怎样的?
(忧郁,惆怅,迷 茫)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坻:水中高地
译文(二章)
河畔芦苇茂密密,露水珠儿还没干。我思 慕的那个人,正在那边水草滩。逆流而上 去寻她,水路升高舟行难。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又在水中沙洲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
中,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
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
所 谓 “伊 人 ”指的 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 子吗?
“在水一方百度文库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 长途。
“伊人” 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 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
《蒹葭》ppt课件
茂盛鲜明的样子。
水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非常繁茂,清晨的白露还没有干。我所怀念 的心上人,就站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迂回难走。顺 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说一说,每一章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第一章 第二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水中的高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路又险又高。阻,艰险。跻,(路)高而陡。
【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魂牵梦绕的 人,就站在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顺流而 下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12 《诗经》二首
《蒹葭》优秀课件
创意写作的过程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作一 首现代诗歌。教师可提供一些关 键词或意象,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
创意写作的分享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朗诵和分 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 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
THANKS
感谢观看
审美观念
中国诗歌追求意境深远、 言简意赅,西方诗歌则强 调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观念异同探讨
爱情定义
不同文化对爱情的定义和认知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强调责任与 奉献,西方文化更注重自由与激情。
婚姻观念
东方文化倾向于将婚姻视为家庭和社会责任,西方文化则更看重个 人幸福和自由选择。
性别角色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艺术手法
介绍《蒹葭》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重章叠句等,并分析其作用和 效果。
表现技巧
分析诗人在表现情感、塑造形象、营造意境等方面所运用的技巧,如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等。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爱情主题及其普遍性意义
爱情作为人类普遍情感
《蒹葭》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 追求,这种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具有广泛的共鸣。
《蒹葭》优秀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跨文化对比与国际化视野拓展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蒹葭》PPT优质课件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
阻,险。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
跻,高。
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
坻:水中的高地。
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秦风· 蒹葭
此时东边的云彩已被染上些颜色,诗人看着浓密的芦苇丛,几颗晶 莹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环。远方的伊人,还是在河对岸与诗人遥遥 相望,似乎还伸出了雪白的衣袖,召唤着诗人那颗炙热的心。诗人又 上路了。滔滔的河水侵湿了诗人的鞋袜,可他还是不顾道路的险阻逆 流而上。走到大汗淋漓之时,遥望河对岸的伊人,感觉又近了些,诗 人喜不自胜。赶忙往回跑两步,以求找到一个最好的角度来看伊人。 此时,伊人仿佛在水中高地里,似乎能看清她脸上因等待过长而渐渐 焦急的脸庞。
不管如何说法,伊人都是诗人心中美好事物的象征。 她使诗人苦苦追求却又追求不到,就是这种若即若离的 朦胧美感,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清冷超脱的意境。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芦苇。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 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苍苍:茂盛的 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 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所蒹 谓葭 伊采 人采 ,, 在白 水露 之未 涘已 。。
秦风 ·蒹葭
《蒹葭》获奖PPT课件
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你看见
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
任风激扬。
我读到了你寂寞中的美丽,读到了你心底
的惆怅。那白雾中笼罩着你的悲伤,浅浅淡淡,
真真切切。
在水一方的,不.是缘,是梦。
36
.
1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 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
2
《蒹葭》选自十五《国
风》
《秦风》 ,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
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
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
皆生于水边。
★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 是愿望。
.
19
2、从抒情主人公身上 你领悟到了什么?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 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
本身!!!
.
20
描写艺术形象
特点
写法
一、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 情景交融 渲染气氛
二、在水中央的伊人 ——可望不可及 虚实相生
❖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
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12 《诗经》二首——《蒹葭》 课件(共26张PPT)
通过本课学 习,你收获 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蒹葭反复咏叹在水一方伊人难求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结构梳理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名言欣赏: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 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导入新课
结构梳理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在水一方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 葭
伊 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反伊 复人 咏难 叹求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细节探究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时间的内容? 秋季(深秋)的清晨(拂晓),从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以看出。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牛郎织女一年一见反而越益美好; (2)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要像诗中的主人公 一样,不畏艰险,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相 信,只要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12 《诗经》二首 ——关雎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6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外阅读
邶风·静女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 ( tóng )管:一说红管的 笔,一说和荑(tí) 。 ⑺炜(wěi):盛明貌。 ⑻说怿(yuè yì):喜悦。 “女”通“汝”
娴静的姑娘 长得俏,送 我一把红管 草。我爱你 红草颜色鲜, 我爱你红草 颜色好。
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伊人”,多数人想象成一位女性,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中,她遥
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
解读《蒹葭》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怎样的抒情主人公 形象?
不懈追求心 上人的执著 的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
描写艺术形象
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言为主,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赋比兴手法
课外阅读
邶:bèi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课外阅读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理解大意 芦苇一片凄清清,
清晨露珠尚未干。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 她就站在河那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顺流而下去找她,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蒹葭》ppt课件完美版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译文(二章)
河畔芦苇茂密密,露水珠儿还没干。我思 慕的那个人,正在那边水草滩。逆流而上 去寻她,水路升高舟行难。顺流而下去寻 她,仿佛又在水中沙洲上。
蒹 所 溯 溯
葭 谓 洄 游
采 伊 从 从
采 人 之 之
, , , ,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历 来 对 “ 伊 人
清代叶燮 [xiè] 在其《原诗》中指 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 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 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 青年。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的如痴如醉 以及追求不获的失望惆怅是和谐统一的。
“伊人”,多数人想象成一位女性,
她长裙飘飘,款款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之 中,她遥远而美丽,可望而不可即,构 成心中一个令人惆怅的情结。
所 谓 “伊 人 ”指的 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 子吗?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 长途。 “伊人” 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 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蒹葭》ppt课件(20页)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三读:品味诗意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的美 1.朦胧美 2.含蓄美
3.音乐美
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艺术形象,意境是由此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 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白朴《秋思》) 列了十二个意象,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 但缺乏“情与景”的自然融合,无法构成引发想象的“审美 空间”,缺乏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一组意象构成了优美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 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 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一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三读:品味诗意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的美 1.朦胧美 2.含蓄美
3.音乐美
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艺术形象,意境是由此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 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白朴《秋思》) 列了十二个意象,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 但缺乏“情与景”的自然融合,无法构成引发想象的“审美 空间”,缺乏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一组意象构成了优美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 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 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一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PPT【优秀课件】36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蒹葭》PPT【优秀课件】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wk.baidu.com❖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大学语文 《蒹葭》共20页PPT
片段所构成的经验整体得到了完整的传达。 这里有感觉经验:苍茫芦苇; 有时间经验:深秋; 有空间经验:水道漫长; 有心理表象经验:美丽伊人。 在这诸多的经验瞬间聚合中,传达出核心经验:
无尽的思念和惆怅。
艺术赏析
一、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蒹葭》的作者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都虚化 了,正因为如此,《蒹葭》的意境也就呈现为一种不粘不滞、似花 非花、空灵蕴藉、含蓄多藏的朦胧美。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谢谢!
20
晒干,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边。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上冲;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中的小岛上碰
到了。
参考答案:
第三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露水还没有干净。
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边边上。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迂回;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中的高地碰到了。
百度文库
参考答案:
《蒹葭》诗歌第一章: 诗人对美丽伊人的无限思念,通过诸种经验的
二、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 《蒹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的辞格或手法,而是意 境的整体象征。
无尽的思念和惆怅。
艺术赏析
一、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蒹葭》的作者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都虚化 了,正因为如此,《蒹葭》的意境也就呈现为一种不粘不滞、似花 非花、空灵蕴藉、含蓄多藏的朦胧美。
二、以《蒹葭》为例,请谈谈你对诗歌中 存在的“朦胧美”有何看法。
三、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蒹葭》一诗的内容、 情调、情感。
扩展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谢谢!
20
晒干,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一边。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上冲;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中的小岛上碰
到了。
参考答案:
第三章: 苍茫茫的一片芦苇,露水还没有干净。
所说的那个人儿,在水的边边上。 逆流而追呢,路途艰险而迂回; 顺流而追呢,也就在水中的高地碰到了。
百度文库
参考答案:
《蒹葭》诗歌第一章: 诗人对美丽伊人的无限思念,通过诸种经验的
二、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 《蒹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的辞格或手法,而是意 境的整体象征。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方面因为民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单纯而深挚的, 只有重要的反复咏唱才能充分抒情达意;另一方面 是因为民歌是口头传唱的,这种形式便于记忆和传 诵。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 葭
朗读课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疏通文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二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 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 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 举例分析。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 所谓:所说的。 结成了霜。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 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这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什么感情?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 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 时间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抒发 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 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 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 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朦胧”和“距 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拓展延伸
钱钟书和杨绛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 杨绛,一见钟情。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 订婚仪式。据说这个书生气十足的清华才子,在家 里对杨绛关怀备至。钱钟书每天早起做早餐,这个 习惯一直保持到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钱钟书和 杨绛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赞叹:“钱钟书、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从,跟随、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仿佛、好像。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主人公 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写法借鉴
1.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
望而不可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 化,感情也有发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 弊。诗篇语言质朴,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于质朴中 又有蕴味,使人深感其朴素之美。
源自文库
2.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诗中实写蒹葭、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
晞:干。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萋萋:茂盛的样子。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岸边。
这四句表现了伊人难寻。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阻,险。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 如英气流动的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 绛则如青光含藏的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 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钱钟书和杨绛晚年 时期,爱女去世,钱钟书重病在床,杨绛悉心照顾
在旁,一个人默默撑起这个残缺的家。钱钟书去 世后,杨绛悉心整理着他的书稿,依然坚守着他 们的爱情,直至2016年5月25日离开人世。这对 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 浪漫,更有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 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 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涘:水边。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 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造成回环往 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诗经》章法形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章叠句、反 复咏唱,也就是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 句基本相同,只对应的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重 章复唱的形式,又称为叠咏体,是民歌中常用的样式。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 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重章叠句: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显韵味绵 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 险阻,可谓情真意切。
结构梳理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在水一方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 葭
伊 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反伊 复人 咏难 叹求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旨概括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 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 的苦恼和惆怅。
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路远难寻心上人, 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前面,用 想象描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
深入探究
《关雎》和《蒹葭》二者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有何不同?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从 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 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 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凸显 追寻的艰险和主人公的执著。《蒹葭》比《关雎》情 感韵味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