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老师的手

合集下载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细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老师的手。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与老师的手有关的事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展示挂图,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3. 讨论: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

4. 实践:让幼儿观察身边老师的手,用彩笔画下老师的手,并剪下来。

5.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老师的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老师的手,并写下一句感谢老师的话。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像温暖的阳光,谢谢您陪伴我们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观察其他人的手,了解不同职业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本节课以《老师的手》为主题,通过故事、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故事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以增强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补充说明:1.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幼儿园里的故事》,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不仅能教书育人,还能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老师的手。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老师的手。

重点: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教育幼儿尊敬老师,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老师的手印,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讲述《老师的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老师的手,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让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位老师的手,用画纸和彩笔描绘下来,并描述老师的手。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师的手》2. 重点词语:温暖、关爱、教导、尊敬3. 故事简笔画:老师的手、幼儿的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位你喜欢的老师的手,并描述这位老师的手。

答案示例:我喜欢李老师的手,因为她的手很温暖,每次拉我的手时,我都感到很安心。

2.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并学会表达对家长的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述、描绘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老师的手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表达对家长的爱。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更多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教育幼儿学会尊敬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老师的手》说课

《老师的手》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版教材第四册《老师的手》一课。

翻开第四册教材,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39课,除此之外还有5课综合实践活动,5课表达,教材不仅教学内容多,而且每一课的识字量写字量都很大,《老师的手》一课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文章。

它隶属于第十二版块“爱在我们中间”,讲述了母亲节这天,从小失去母爱的小道格拉斯在献给母亲的画中画上了老师的手,赞美了师爱的伟大和孩子心灵的质朴,因为真情的流露,文章感人至深,可以说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结合文章特点,我将此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处理读文与字的识写,第二课时着重处理巩固识字与阅读训练。

识字是我们低年级学习的重点,下面我就谈一下对本课会认的字的认识:课文中会认的字有13个,其中“表、腰、课”三个字学生在学文之前就已大量地接触过,应该会认;“庭、猜、讶”这三个字简单易记,相信通过预习、读文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自行掌握,像这样的两部分,我的定位就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而“勃、握、赐、测、怯”的读音容易读错,“肴”和“恒”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太常见,那么这样七个难读难记的字则是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本班学情,坚持以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本着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四个教学目标:1、在课文及其它的语境里能够正确认读13个会认的字和8个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给会写的8个生字正确扩词,并进行词语积累。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生字,书写时做到姿势正确、结构合理、干净整洁。

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能够简单地复述。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反馈预习,强调难读字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

于是在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通过预习中的“三读一查”学生自己就完成了对会认、会写字的初步认识,熟悉了课文,带着问题进课堂,有备而来。

《老师的手》幼儿园教学PPT课件

《老师的手》幼儿园教学PPT课件
情感表达与鼓励
成功点:教师成功激发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改进点:鼓励幼儿更自信地表达感受和想法,引导幼儿学会 有效沟通个人观点和情感。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 》
汇报人:某某 某某
目录
• 引言 • 活动导入 • 学习朗诵 • 仿编诗歌 • 总结
PART 01
引言
教案背景
诗歌内容结构
诗歌以“老师的手真巧”为框架,每段描述不同手 工技能,结构清晰,便于幼儿理解。
幼儿经验准备
学习前需具备手工技能经验,如折纸、捏泥、绘画 和搭积木,为理解和仿编诗歌奠定基础。
PAR,幼儿 倾听。
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 诗歌。
老师分段朗诵诗歌, 让幼儿了解每一段的 句式。
分段学习诗歌
01
幼儿分组或分角色朗诵诗歌,提 高朗诵的兴趣和效果。
02
教师评价幼儿的朗诵表现,鼓励 幼儿大胆表达。
幼儿完整朗诵诗歌
幼儿集体完整朗诵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要素的运 用。
教师作品展示
教师在美工角展示各种手工技能作品,以激发幼儿 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教案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幼儿需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知道诗歌中描述了老师的 哪些手工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特点。
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幼儿需要学习如何朗诵诗歌,包括语调、语速和表情等。 在朗诵过程中,幼儿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目的
通过展示老师作品,引导幼儿发现老 师的手很巧,很能干,激发幼儿热爱 自己的老师。
过程
老师引导幼儿欣赏美工角展示的老师 作品,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作品 ,并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 法。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优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优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我的老师》,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不仅能教书育人,还能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的重要性,了解老师用手做的事情。

2. 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老师用手做的事情,并学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尊敬老师的情感,提高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故事书《老师的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用手做的事情(如教书、画画、照顾幼儿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看到老师用手做的事情。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用手做的事情。

邀请幼儿分享故事中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图片中的老师用手在做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老师用手在教我们画画。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手。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画中的老师用手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谢谢老师用手教我们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老师的手》2. 关键词:老师、手、关爱、温暖、感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感激的老师用手做的事情,并写一段感谢的话。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老师用手在给我们讲故事。

感谢的话:谢谢老师用手给我们讲故事,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老师用手做的事情,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老师的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手,感受手的神奇与重要作用,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老师的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手的重要性。

2. 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老师的手,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PPT、实物手模型、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老师的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手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幼儿对老师手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结合PPT和实物手模型,讲解老师的手的功能,如教书、画画、帮助他人等,让幼儿认识到手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位老师现场演示手的不同动作,如拍手、挥手、竖起大拇指等,让幼儿模仿并感受手的不同功能。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老师的手和不同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手可以做什么事情。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用画笔、剪刀和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以“老师的手”为主题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老师的手2. 内容:手的形状:长方形、有五个手指手的颜色:肤色、粉色手的功能:教书、画画、帮助他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老师的手,并写一段感谢老师的话。

2. 答案示例:画作:手握教鞭,指向黑板,旁边有花朵和笑脸。

感谢语:谢谢老师,您的手像阳光一样温暖,陪伴我们成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幼儿对老师的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手的细节,提高课堂互动性。

2024年《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

2024年《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老师的手》的内容,感受故事中老师的温暖和关爱。

2.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师的关爱。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爱他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卡片、头饰等。

2.环境布置:营造温馨、舒适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本《老师的手》的图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老师。

(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在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回答问题。

3.讲述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三)活动环节1.情景模拟a.教师邀请几名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b.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中的情节。

c.模拟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感受,引导幼儿关爱他人。

2.图片展示a.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片中的内容。

b.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中的老师是如何关爱幼儿的。

c.引导幼儿从图片中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

3.语言表达a.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b.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提高自我修养。

(五)结束1.教师出示一首关于老师的歌曲,与幼儿一起演唱,营造温馨的氛围。

2.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影留念,结束本次活动。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老师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老师的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老师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内容涉及故事《老师的手》。

故事讲述了一位幼儿园老师用她灵巧的手,带领孩子们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故事通过描述老师的手所做的事情,引发孩子们对老师职业的认识和对手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倾听和表达能力;2.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 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老师的职业特点,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难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手工材料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在故事中的各种动作,引发幼儿对老师手的想象。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老师用手做游戏、画画、剪纸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图片中老师的手在做些什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 手工制作(10分钟)教师分发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体验手的功能。

六、板书设计故事《老师的手》1. 用手做游戏2. 用手画画3. 用手剪纸七、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并尝试用自己的手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明天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老师的职业特点,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制作,表现出对手的想象和功能的认识。

但在故事讲解环节,部分幼儿对故事细节的关注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以及老师用手做的事情。

同时,开展一次手工比赛,鼓励幼儿用手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师节教案《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教材《我的幼儿园》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描绘老师的手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和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感受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人物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人物特征,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感恩、尊重老师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老师的手》、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老师的手》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

教师示范描述,如:“老师的手很大,很温暖,可以牵着我们过马路。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老师的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用卡片上的词语描述老师的手,进行语言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5. 创作环节(10分钟)学生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绘制一幅关于老师的手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老师的手》2. 描述老师的手的特点:大温暖勤劳亲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出你心中老师的手,并写一段感谢老师的话。

2. 答案示例:老师的手,就像一片绿草地,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绘画技巧欠佳,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心中的老师”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

中班语言教师节精品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师节精品教案《老师的手》

中班语言教师节精品教案《老师的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老师的手》。

通过描述老师的手的特征和作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老师,学会感恩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尊重和关爱老师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描述,理解老师的手的特征和作用。

重点:培养幼儿尊重和关爱老师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手模型、卡片、贴纸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手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的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老师的手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老师的手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如写字、擦黑板、照顾幼儿等。

邀请幼儿举例说明老师的手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选择合适的图片贴在画纸上,组成一幅关于老师的手的场景。

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一幅关于老师的手的作品。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重和关爱老师的重要性。

邀请幼儿发表对老师的感谢之情,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老师的手》2. 内容:老师的手的特征:温暖、勤劳、灵巧老师的手的作用:照顾幼儿、传授知识、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达对老师敬意的画作,并写一段感谢老师的话。

2. 答案示例:画作:幼儿画一幅老师的手捧着一束花的画面,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感谢语:亲爱的老师,您的手就像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

谢谢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老师的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老师的手教案

老师的手教案

老师的手教案教案名称:老师的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2.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珍惜老师的努力;3. 触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老师的辛勤付出;2.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

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2. 引导学生认识和珍惜老师的努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老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的场景;2.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教案的步骤和内容;3. 纸和笔:学生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老师都做了哪些工作和付出了哪些努力。

2.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老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的情景。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鼓励他们用一句话来形容老师的辛勤付出。

二、课堂互动(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用手来模仿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辅导的情景,其他组员猜出老师正在辅导的科目或知识点。

3. 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猜得最多、最快。

三、个人思考(15分钟)1. 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拿出纸和笔。

2.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思考和感受,可以包括老师在教学中的付出、鼓励和帮助等。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老师的问题或建议。

四、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用口头的方式或展示自己写的文字。

2.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

扩展活动:1. 让学生画一幅画,展现老师辅导学生的情景;2. 学生可以互相成为老师,演练课堂上的辅导;3. 邀请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自己喜欢和感激的老师。

教学反思:通过对老师的手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培养他们感恩的心态。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老师的手的用途,知道老师用手可以做很多事情。

2. 能够正确使用动词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

3. 喜欢参与语言活动,积极与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老师的手》2. 老师的手偶3. 贴纸、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提问:“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用手可以讲课、画画、拍手等。

2. 讲故事《老师的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做的事情。

3. 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手表现出故事情节,如“老师用手讲课”、“老师用手画画”等。

4.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手的动作,并贴上相应的贴纸。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并尝试用手做一些新的动作。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老师的手”主题墙,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3. 是否需要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六、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解故事《老师的手》,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景表演法:让幼儿参与情景表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绘画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内容1. 故事《老师的手》:讲述老师用手可以讲课、画画、拍手等,引导幼儿了解老师的手的用途。

2. 动词描述:教授幼儿使用动词描述老师的手的动作,如“老师用手讲课”、“老师用手画画”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提问:“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用手可以讲课、画画、拍手等。

2. 讲故事《老师的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师的手做的事情。

3. 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手表现出故事情节,如“老师用手讲课”、“老师用手画画”等。

4.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手的动作,并贴上相应的贴纸。

老师的手教案

老师的手教案

老师的手教案教案标题:老师的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的重要性;2. 提供一套详细的教案编写指南,以帮助教师在准备教学时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3. 培养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创新思维,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案步骤:第一步:教案准备1. 确定教学目标:简明扼要地列出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

3. 制定教学步骤: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步骤,并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到学习中。

第二步:教案实施1. 导入活动: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展示新知识: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的示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学生练习:设计一系列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 检查与反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通过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加强学习。

第三步:教案评估1.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学的整体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参与度和反馈等。

2. 教案修改:分析评估结果,评估教案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改进。

教案关键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过程。

2.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具准备: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 反馈机制: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案实施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师,可以根据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2. 教案编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尽量设计多元化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一、教学内容《老师的手》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人和事》。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老师的手,了解手的不同动作代表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培养幼儿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关注,提高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老师的手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能用手势表达基本的想法和需求。

2. 通过观察、模仿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老师的手势,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注手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视频、故事书《老师的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手的儿歌,引导幼儿关注手的作用,激发兴趣。

2. 讲解:展示PPT,讲述故事《老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手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并模仿老师的手势,学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4. 例题讲解:出示卡片,讲解如何用手势表示“喝水”、“饿了”、“累了”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两人一组,互相用手势表达需求和想法,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老师的手》2. 内容:a. 认识老师的手b. 学会用手势表达需求和想法c.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七、作业设计a. 我想喝水。

b. 我饿了。

c. 我累了。

d. 我很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让幼儿对老师的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方面,还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我的手最神奇”主题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分享手的作用和有趣的手势。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运用所学手势与他人交流,提高交往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分组讨论和模仿老师手势的部分。

《老师的手》教案

《老师的手》教案

《老师的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老师的手》。

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师的手的特点和作用,通过作者对老师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通过课文细节,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有关“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的主题《老师的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老师手的描绘,从中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纠正发音。

然后,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老师的手》生字词:温暖、鼓励、抚摸、鞭策作者的情感:感激、敬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按照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老师的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

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老师的手的故事,下节课分享,以此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和尊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PPT
老师的手
课文详解
课件PPT
母亲节那天,有一位二年级的老师, 叫班上的小朋友画一幅献给母亲的画。 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她猜想小 朋友一定会给妈妈画一桌丰盛的佳肴。 但当她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时,她惊讶 不已,上面只画了一只手!
勃赐腰测 怯
赐给 恩赐 山腰 腰带 猜测 胆怯 怯懦 测试
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课文详解
课件PPT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 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 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 孩子的手,但在道格拉斯的心里, 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家庭 猜想 佳肴 惊讶
生机勃勃 猜测 赐给
腰带 胆怯 握手 永恒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课件PPT母亲节那天,有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叫班上的小朋友 画一幅献给母亲的画。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她猜 想小朋友一定会给妈妈画一桌丰盛的佳肴。但当她看到道 格拉斯的作品时,她惊讶不已,上面只画了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开始猜测。 “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母亲的手。”一个小孩说道。 “是爸爸,是他用这手养育了我们。”另一个小孩也发表 了意见。猜测过后,小朋友们又跑回座位上继续画画。这 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那是谁的手。“那 是你的手,老师。”他怯生生地回答。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 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孩子的手,但在道 格拉斯的心里,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