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创伤救治中心AIS2005(第二版)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 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 高 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 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 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 (指 标体系):
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 BP:正常, 尿量:80-100ml/h Hb:<=150g/L, Hct:<=0.5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 足,应达三个目的:
●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 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 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 正常。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 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 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汶川地震大批伤员分类的组织及方法
汶川地震大批伤员分类的组织及方法卢 敏,王红梅23,罗跃辉1,张 扬1(11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成都610083;21成都军区总医院护理部)摘要:通过对3103例地震伤员的现场分类,认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建立分类组织、明确分类人员职责、选择合理分类场所和佩带分类标志是使大批伤员能得到及时、合理救治的前提。
现场将伤员分为3类:一类是紧急救治组,二类是延期治疗组,三类是期待治疗组。
采取收容分类、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3种基本形式,可避免伤员多所致工作忙乱、救治效率低的问题,为地震灾害中大批伤员分类急救提供一种程序、规范、高效的分类方法。
关键词:地震灾害;伤员;分类中图分类号:R1971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08)7B-0003-02 伤员分类是根据伤情需要和医疗、后送条件的可能将伤员区分为不同处置类型的活动,是做好伤员收容、治疗和后送工作的前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院仅12日当晚就收治地震伤员450余名,实施大小手术181台次。
截止到5月27日,我院共接诊地震伤员3103人,成为地震地区收治伤员最多的医院。
如何合理区分轻重缓急,有效使用医疗资源,使医疗救援力量发挥最大效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现就我院收治3103名地震伤员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截至5月27日,我院共接诊地震伤员3103人,收治住院1139人,转运伤员300余人。
完成手术1147台次,其中大手术534台次。
收治被埋100h以上的伤员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伤病员303例。
仅12日当晚我院就收治地震伤员450余名,实施大小手术181台次。
2 建立地震伤员分类的组织2.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10级大地震,死伤几十万人。
地震发生后5min,医院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全院进入战备状态,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
野战医疗装备迅速展开,迅速搭建野战救护帐篷,将住院伤病员迅速转移至帐篷内并安置;在足球场建立地震伤员紧急救治区,搭建手术、医疗帐篷73顶,并在门急诊停车场成立野战救护分类区,迅速展开了野战手术车、野战X光车、野战采血车,做好了救治伤员的准备。
观察在烧伤护理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实际应用效果
观察在烧伤护理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实际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12-15T01:57:52.16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4期作者:徐倩倩[导读] 对烧伤护理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徐倩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6医院温州院区(温州医疗区) 325000【摘要】目的:对烧伤护理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通过随机双盲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00例作为探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
参照组接受常规烧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在烧伤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可切实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推广优势显著。
关键词:烧伤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临床疗效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in burn nursing. Methods: 100 burn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y random double blind metho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reference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burn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on this basi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while receiving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for burn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promote their early recovery, and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burn nursing;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Clinical efficacy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引流方式,可获得非常显著的引流效果,可以切实预防病菌侵入,降低感染情况的出现,对临床治疗皮肤大面积缺损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
灾难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灾难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病学研究进展2019-07-02摘要: “5·12”地震发⽣后,地震救援⼈员这⼀特殊群体的⼼理健康状况受到⼼理学学者的⼴泛关注。
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灾难事件所导致的较为严重的⼼理障碍,是灾后⼼理⼲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章总结了近年来灾难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率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地震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及⼲预提供借鉴。
关键词:灾难事件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综述1.引⾔2008年5⽉12⽇,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及波及范围最⼤的地震使四川遭受了重创。
突发灾难性事件所带来的⼼理伤害再次成为政府及⼼理学⼯作者关注的焦点。
已有研究表明,不仅是地震灾难幸存者和⽬击者,那些⾯对残缺的⼫体、巨⼤的损毁和⽣命受到威胁的救援⼈员也可能成为隐藏的灾难受害者。
美国精神医学会(APA,1994)DSM-IV将创伤后应激障碍定义为:对亲⾝经历的或⽬击的导致或可能导致⾃⼰或他⼈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的⼀种强烈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创伤事件分别为⽬击他⼈严重受损、亲⾝经历威胁⽣命安全的事件。
据世界卫⽣组织统计,从美国“9·11”事件、印尼海啸、伊拉克战争等重⼤事件来看,灾难过后,长时间暴露在灾难现场的⼈员中,有8%―12%的⼈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灾难场景会“侵⼊性”引起他们的回忆,使得患者在创伤事件后仍反复体验到该事件,并有避免引起相关刺激的回避⾏为和⾼度的警觉状态,病情持续以⾄引起主观上的痛苦和社会功能障碍。
本⽂旨在对近年来灾难事件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作⼀较为全⾯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灾难救援⼈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趋势和⼼理危机⼲预提供借鉴。
2.灾难救援⼈员PTSD的发⽣率研究显⽰,与普通⼈群4%的患病率相⽐,灾难救援⼈员发⽣PTSD的危险性更⾼。
已有研究表明,因从事救援⼯作的不同,PTSD的患病率从11%到32%不等。
Richard等在对空难事件医疗救援⼈员PTSD的测查中发现,第6、12、18个⽉时PTSD的患病率分别为7.5%、12.1%和7.3%。
AIS—ISS评分结合VICPO急救程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
AIS—ISS评分结合VICPO急救程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AIS-ISS评分结合VICPO急救程序进行干预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6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抢救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AIS-ISS 评分结合VICPO急救程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IS-ISS评分结合VICPO急救程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applying AIS-ISS score combined with VICPO emergency proced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Methods A total of160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rescue intervention, whil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AIS-ISS score combined with VICPO first aid program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t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AIS-ISS score combined with VICPO first aid progra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is significan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AIS-ISS score;VICPO first aid procedure;Severe trauma;Combination; Nursing effect近年來各类意外事故频发,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该类患者若早期未给予有效的抢救,其死亡率会升高[1]。
创伤评估急救
注意二:当颈椎固定器需要暂时被移除时, 必须有专责医护人员用双手来固定头颈部;只有 当颈椎伤害完全被排除时,才可以移除颈圈。
注意三:任何多发伤患者都必须先假设有颈 椎伤害而给予颈椎保护,尤其对于意识不清或有 锁骨以上钝伤的患者特别重要。
可挽救 创伤的抢救-- 白金时间:10-20min
黄金时间:60min 白银时间:360min 白布单时间:》6小时
Company Logo
创伤的评估与急救
1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2
评估
Company Logo
评估策略
1. ABC法则 2. 有针对性的重点评估 3. 反复、连续进行全身检查
Company Logo
初次评估
在初级评估中,致命性的问题应立即被检 测出来并加以处理,创伤初次评估主要是 快速评估危及生命的伤情(ABC法则)。
Airway气道 Breathing呼吸 Circulation循环
Disability神志 Exposure暴露
Company Logo
初级评估
A、维持呼吸道通畅及保护颈椎
Company Logo
陷阱
初级评估
1. 呼吸道有异物。
2. 下颚或颜面骨折。
3. 气管或喉部断裂。
4. 颈椎伤害。
Company Logo
初级评估
B: 维持呼吸及换气功能
评估:呼吸频率、深度及局部有无创伤(视 诊胸廓是否正常起伏,听诊两肺音有无减弱,敲 诊肺部是否有气体或血液贮留)。
E:之前发生何事或处于何环境 (Events/Environments related to the injury) ,完整病史评估要包含创伤机转,可 向病患、家属、或到院前救护人员询问。
高渗盐水在创伤低容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ppt课件
26
高渗盐水&休克液体复苏
HS相关临床工作(三):
3. 高渗盐水抢救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入选标准:明确颅脑损伤史;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损伤;伤 后6h内入院;头颅CT存在中线偏移;颅内血肿量<30ml。
排除标准:严重的多发伤;需急诊开颅手术;既往严重的慢性病史合 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短期 难以纠正。
34
结 语:
人类从“海水”中来,应该在危急中回到“海水”中去。 高渗盐水无毒、无免疫性、复苏效果显著,是较理想的休克复苏 液体,特别适用于战争、灾难等突发紧急事件时使用,广泛应用 必能带来巨大的军事、社会效益。
35
3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4
高渗盐水的生理作用(免疫调节):
HS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白蛋白泄漏,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的计数
J Immumol 1998;161:6288-6296
15
高渗盐水的生理作用(免疫调节):
HS液体复苏能明显减轻休克所致的肺组织损伤程度。
J Immumol 1998;161:6288-6296
任何原因导致PMNs的异常激活,是脓毒症、烧伤、多发伤和复苏后失血性休 克患者恶化为SIRS、MODS 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PMNs和上皮细胞的异常 粘附,将导致蛋白酶、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加重微血管损伤和组织水肿。
13
高渗盐水的生理作用(免疫调节):
创伤低容性休克早所致外周灌注不足,微循环瘀滞,及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均 可导致微循环血管内膜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 子-1(VCAM-1)表达上调,是加重休克后组织损伤的因素之一。HS复苏能显著 降低休克所致的VCAM-1、 ICAM-1表达水平。
县级区域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
县级区域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实践与体会摘要:为了提升县域医院创伤救治能力,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6月2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作为最基本的县域医院,还没有标准化的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模式。
就我院于2020年10月成为区域性的创伤救治单位后在组织架构、创伤救治团队,救治流程、规范化的培训及创伤信息系统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层县域医院创建创伤中心提供借鉴。
关键词:县域医院;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预计,到2020年创伤所致每年致死增至840万人[1]。
全球约10%的死亡和16%的致残病例因创伤所致,同时创伤也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2]。
但是目前我国县域地区存在着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脱节、救治技术水平低、技术落后,救治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等问题。
因此县域级医院成立创伤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为县域三甲医院,床位1500张,医院于2020年10月成为创伤中心建设单位,笔者就创伤中心组织架构、创伤救治团队,救治流程、规范化的培训及创伤信息系统管理进行总结,为县域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1 创建背景1.1.创建目的1.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477号)的要求。
1.1.2 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建立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提升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确保创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2 严重创伤的危害创伤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病死率已跃居疾病死亡谱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3]。
我国每年有70万~75万人因创伤死亡,约占年度死亡总人数的9%。
创伤也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4]。
严重创伤导致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造成社会家庭沉重的负担[5]。
《创伤急救》PPT课件
创伤评分
1.昏迷评分
GSC评分 14~15为5分 11~13为4分 8~10为3分 5~7为2分 3~4为1分
上述5项相加为 创伤评分,低于12 分者生存率很低
2.呼吸频率
20~24为4分 25~35为3分 >35为2分 <10为1分 无为0分
3.呼吸困难
无为1分 有为0分
5.毛细血管充盈
正常为2分 延迟2秒以上为1分 无为0分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这些应激反应在短时间内对机体有利,但如失血量
大,持续时间长,失血得不到及时纠正,上述保护性措
施减弱和血管收缩延长,组织在低灌注状态下所形成的
毒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氨、血栓素、前列腺素等,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循环体液进一步丢失。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2.机体应激反应剧烈 由于缺氧,ATP减少, 钠泵衰竭,又使细胞内
意识状态 正常
模糊或烦躁 言语不能理解
CRMAS评分法
分值
指标
2
1
0
循环(C) 盈
毛细血管充盈正常 SBP>100mmHg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 无毛细血管充 SBP 85~99mmHg SBP<85mmHg
呼吸(R) 胸腹(A)
运动(M)
正常 无压痛
正常
费力,浅或>35次/分 无自主呼吸
有压痛
连枷胸、板状 腹或 有穿通伤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循环阻力下降,血中白
细胞增加,静息能耗增加,氧耗量增加,糖类、脂类和
氨基酸的利用增加;糖代谢紊乱,糖原分解、脂肪动员,
血糖升高;肌肉蛋白严重分解,尿氮丢失,血尿素氮升
高,负氮平衡显著。因此,高代谢状态若不控制,将发
急诊创伤PPT课件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开放性气胸
• 纵隔扑动 • 影响呼吸、循环 • 尽早关闭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大量血胸
• 指>1500ml。 • 影响循环、呼吸,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 需行闭式引流。 • 一次1200~1500ml——剖胸探查 • 随后100~200ml/h——剖胸探查
体液相比并无明显优势(2B) • R14.6: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躯干穿透伤患者,推荐使用高渗液体(2C)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39
补液目标
• R13.1:对于没有脑损伤的患者,在严重出血控制之前应将收缩压 维持在80-90mmHg(1C)
• R13.2: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GCS≤8)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 维持平均动脉压≥80mmHg(1C)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多发伤急救
林晨 2017-2-6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占疾病死亡率 及死因构成第五位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多发伤急救
多发伤概念
Trauma
急诊急救
院前急救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多发伤救护
多发伤概念
A
多发伤
B
多处伤
C
复合伤
多发伤
是指同一机械致伤因素引 起2个或2个以上解剖的损 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 致命的。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死亡三联征
务实 高效 融合 创新
Cales RH, Trunkey DD. Preventable trauma deaths. A review of trauma care systems development. JAMA 254:1059,20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08.00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吴国新1,关紫云1,吴智鑫2,冯垣波11.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200;2.佛山市中医院ICU,广东佛山5282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
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佛山市中医院ICU 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两组均应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流程模式,研究组应用团队工作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模式对患者就诊至报告出具、就诊至静脉溶栓的时间影响,同时对比致残率及临床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就诊至CT 报告出具时间(10.58±2.08)min、就诊至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16.03±3.21)min、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51.16±10.56)min 均短于对照组就诊至CT 报告出具时间(37.64±5.11)min、就诊至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36.85±6.74)min、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80.84±21.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7、19.114、19.856,P<0.05);研究组60min 内静脉溶栓率72.9%高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2,P<0.05),研究组致残率37.5%低于对照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5);研究组满意率95.8%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5)。
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团队工作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能够降低就诊至各项报告出具、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进而保证患者足够的溶栓时间,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创伤--急危重症护理PPT课件
❖ 警方:夫妻纠纷引发人为 爆炸
45
.
湖北沙河矿难2004.11.20死65人
46
.
陕西铜川煤矿特大瓦斯爆炸166人
❖ 2004.11.28陕西铜川陈家 山煤矿特大瓦斯爆炸。
❖ 井下作业239名矿工,127 人安全出井,166人被困井 下。
47
.
共同关注:走近铜川遇难矿工家属
48
.
2004年中国的警钟
❖2005/01/17 16:42 新华北京电: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数据: ❖ 2004年,全国共发生 ❖ 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 一次死亡30人以上14起,死亡860人。 ❖ 全国平均每天370多人死于事故 ❖ 370÷24=15(每4分钟1人死于事故)
49
.
国外创伤急救
4
.
创伤分类
❖按伤口是否开放 ❖按受伤部位 ❖按致伤因子 ❖按受伤器官的多少分单发伤、多发伤
5
.
6
.
7
.
创伤严重程度分类
❖危重伤
▪ 创伤严重,有生命危险,需紧急手术救命或治疗。
❖重伤
▪ 生命体征稳定,伤后12小时内手术急救
❖轻伤
▪ 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手 术可伤后12小时处理
❖60余户村民房屋受损。
35
.
任重而道远
❖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5.1 ▪ “撞了白撞”原则被否定 ▪ 拖车不得向车主收取费用 ▪ 司机肇事逃逸将终生禁止开车
❖ 加强创伤急救网络建设
▪ 最大限度降低事故致死率、致残率
36
.
广西南丹矿井透水事故2001.7.17死80人
准备上传演示文稿ppt创伤评分
分值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是生理指标和外伤部位相结合的评分 方法
9~10分为轻伤,7~8分为重伤,≤6分 为极重伤
AIS3
脾段破裂,组织丢失
AIS4
脾门破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快毁损
AIS5
脑干伤、头颈离断、躯 AIS6 干横断、肝撕脱
损伤严重度分级AIS-ISS
1971年美国医学会提出 简化损伤分级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 AIS编码以解剖为基础,用数字表示. AIS-90版,九区法.创伤诊断2000多条.穿通伤与钝性伤
合并.脑伤细化. AIS-90诊断编码 AIS-90由诊断编码和损伤评分两部分组成,记为小数
级别
>100 85~100 75~85 0~75
分值
0 1 2 5
神志
正常 混乱或好动 无可理解语言
0
≥120
3
3 脉率
51~119
0
5 次/分
<50
5
胸或腹部有穿通伤再加4分,PHI灵敏度94.4%
0~3分轻伤死亡0手术2%;4~20分重伤死亡16.4%手术 49.1%
CRAMS法
▪ C:Circulation;循环 ▪ R:Respiration;呼吸 ▪ A:Abdomen;腹部包括胸部 ▪ M:Motor;运动 ▪ S:Speech;言语
时代的要求
临床医学以处在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描 述医学演变为客观、理性、量化的解释医 学的过程之中.在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 后,在疾病的诊断,判别病情和疗效评定等方 面更加注意应用量化的临床医学指标,并建 立了以相互关联的,多项指标为内容的量化 方案.
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1-01-20 [修回日期]2023-03-21[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20201451)[作者简介]刘丽颖(1979-),女,护师.[文章编号]1000⁃2200(2024)02⁃0273⁃04㊃护理学㊃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疗效的影响刘丽颖,杨伟欣,王爱平,华霖娇,赵国艳(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063000)[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㊂方法:选取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观察组模式实施前行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㊂统计分析2组病人24h 内胶体液㊁晶体液㊁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及死亡率㊂结果:观察组无胶体液补充㊂观察组病人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1);研究组DIC 发生率为3.33%,死亡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和16.67%,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 >0.05)㊂结论: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快速㊁有效地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㊂[关键词]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早期损害控制复苏[中图法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4.02.029Effect of early injury control resuscitation combined with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ode on 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LIU Liying,YANG Weixin,WANG Aiping,HUA Linjiao,ZHAO Guoya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Tangshan ,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ode combined with early injury control resusc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 30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who implemente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ode combined with early injury control resuscit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30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who implemented traditional a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befo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mod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infusion volume of colloidal solution,crystal solution,plasma,and concentrated red blood cells within 24hours,recovery of body temperature,coagulationfunction,and lactate clearance time,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There was no colloidal solution supplemen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fusion volume of crystal fluid and concentrated red blood ce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plasma infusion volum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covery time of body temperature,coagulation function,and lactate clearanc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The incidence of DI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3%,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6.67%,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10.00%and 16.67%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s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ode combined with early injury control resuscitation applied to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 can quickly andeffectively restore the patient′s hemodynamically stable state.[Key words ]pelvic fracture;hemodynamics;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ode;early injury control resuscitation 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左右,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约占骨盆骨折的10%左右[1-2]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因高能量损伤致骨盆骨折并伴低血压或显著碱缺乏,或者二者共存,往往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失血性休克,死亡率可达50%~60%[1,3]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院前急救主要方案为扩容和骨盆兜外固定等初步急救处理,院内急救的主要方案为止血㊁液体复苏为确定性手术治疗奠定基础㊂传统积极液体复苏如乳酸钠林格液㊁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等虽对尽早维持血压及尿量有积极意义,但不合理输液㊁输血极易导致病人机体内环境紊乱,增加低体温持续时间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凝血机制异常,极不适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这类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处理[4-5]㊂关于严重创伤救治的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联合急救模式在我国尚无规范和标准可以借鉴㊂本研究对60例分别接受传统积极液体复苏和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及早期损伤控制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现作报道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实施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及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后收治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此前我院收治的行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㊂病例纳入标准:(1)经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或CT 诊断确诊为闭合性骨盆骨折;(2)收缩压最低值≤90mmHg;(3)碱剩余最低值≤-6mmol/L;(4)浓缩红细胞输注量≥4U;(5)血红蛋白<90g/L;(6)胶体液输注量≥3000mL或晶体液输注量>2000 mL;(7)复苏后心率≥110次/分㊂病例排除标准: (1)开放性骨盆骨折;(2)存在骨盆以外出血源;(3)合并严重胸㊁腹部脏器损伤或重型颅脑损伤;(4)其他医院转入且受伤时间>24h;(5)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而无法耐受手术㊂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44.38±1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8例㊁坠落伤13例㊁挤压伤9例;Yong⁃Burgess分型:前后挤压(APC)型31例,侧方挤压(LC)型11例,纵向剪切(VS)型11例,复合应力(CM)型7例;Tile分型:旋转不稳定(Tile B)型43例,旋转+垂直不稳定(Tile C)型17例㊂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㊂2组病人的性别㊁年龄㊁致伤原因㊁Yong⁃Burgess分型㊁Tile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㊂表1 2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分组n男女年龄(x±s)/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坠落伤 挤压伤 Yong⁃Burgess分型APC型 LC型 VS型 CM型 Tile分型Tile B型 Tile C型 观察组30201045.55±14.522064175442010对照组30171344.15±14.30187514673237χ2 0.640.38*0.37 1.420.74 P >0.05>0.05>0.05>0.05>0.05 *示t值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㊂(1)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流程㊂①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构建㊂由创伤中心医生主导,将院前急救㊁院内急诊㊁急诊手术㊁EICU㊁急诊骨科㊁急诊胸外科㊁急诊多发伤科等急诊通道结合口腔㊁耳鼻喉㊁介入医学㊁泌尿外科等共同协作,构建由现场急救及转运㊁院前急救到创伤中心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㊂②操作流程㊂首先,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先初次评估伤情,包括简要病史调查㊁查体㊁呼吸道护理㊁包扎止血㊁骨盆兜外固定㊁心肺复苏等急救处理,返院途中监测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至创伤中心由医生评估伤情,判定是否启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㊂其次,创伤中心快速评估伤情,除病史㊁查体等操作外,重点关注病人是否有烦躁㊁口干㊁淡漠㊁肢端湿冷㊁口唇苍白发绀等休克表现;病人盆腔㊁会阴区是否存在进行性或广泛增大的血肿㊁瘀斑;经过直肠指检病人是否前列腺漂移和指套带血等表现㊂一旦确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即可启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将病人送入急诊复苏室进行复苏治疗㊂第三,动态监测生命体征㊁根据腹腔穿刺㊁X线和FAST等床旁检查,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尿量,同时对合并伤行胸腔闭式引流㊁外固定㊁骨牵引和止血包扎等初步治疗㊂第四,由创伤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召集相关科室会诊并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㊂③经导管血管造影栓塞介入治疗术㊂(2)早期损伤控制复苏㊂病人送入急诊复苏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复苏液体采用血浆,以恢复血管内容量;对血压极低的病人,使用去甲肾上腺素(0.01~1.00μg㊃kg-1㊃min-1)或多巴胺(5~20μg㊃kg-1㊃min-1)进行微量泵注,将收缩压控制在≤90mmHg;24h内根据病人贫血情况选择输注新鲜冻血浆和浓缩红细胞,并根据凝血功能酌情补充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及纤维蛋白原或血小板,静脉推注给药,推荐起始剂量为90mg/kg㊂用药间隔最初间隔2~3h,随疗程进展,可增至每隔4㊁6㊁8㊁12h 给药㊂损伤控制复苏后,室温控制在30℃,然后将病人身上湿冷衣物除去,注意保暖,将目标体温设定为37℃㊂病人体温恢复后,即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止血处理后行感染控制,术毕后送至ICU继续行复苏和生命器官支持,待病情稳定后行确定性外科手术㊂对照组:行传统专业化㊁专科化㊁一体化急救模式,由首诊科室救治,生命体征稳定后召集相关科室医生会诊,然后由相关科室进行专科治疗㊂复苏方法采用传统积极液体复苏,具体方法为:快速㊁大量进行胶体液和晶体液输注,比例为1∶3,单一胶体液最初24h内最大输注量为500~1500mL,同时使用血浆和浓缩红细胞输注㊂病人初步复苏后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外科手术㊂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24h内胶体液㊁晶体液㊁血浆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2)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3)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DIC及死亡发生情况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和χ2检验㊂2 结果2.1 胶体液㊁晶体液㊁血浆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 观察组病人无胶体液补充㊂观察组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见表2)㊂2.2 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 观察组病人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 (见表3)㊂2.3 DIC及死亡发生情况 观察组DIC发生率为3.33%(1/30),死亡率为6.67%(2/30),与对照组的10.00%(3/30)和16.67%(5/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1.07,1.46,P>0.05)㊂ 表2 2组病人胶体液㊁晶体液㊁血浆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比较(x±s;mL)分组n胶体液晶体液血浆浓缩红细胞观察组3001891.85±297.451843.76±405.811629.27±363.53对照组301863.53±821.584126.15±826.52683.79±226.712746.47±548.37 t 13.93*13.679.30 P <0.01<0.01<0.01 *示t′值 表3 2组病人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比较(x±s;h)分组n体温恢复凝血功能恢复乳酸清除观察组30 4.91±1.13 3.43±1.2211.61±4.34对照组309.67±2.3531.26±13.6226.49±5.24t 10.0011.1511.98P <0.01<0.01<0.013 讨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因高能量暴力伤所致,常累及其他系统损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早期(24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血性休克导致的 死亡三联征(低体温㊁凝血功能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故临床提高病人早期生存率的关键是快速明确出血源并对出血进行干预控制[6-7]㊂早期损伤控制复苏是破除 死亡三联征”之间恶性循环的有效手段,对改善病人体内酸碱平衡㊁纠正机体内生理环境紊乱具有重要作用[8-11]㊂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能够减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胶体液㊁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缩短病人体温恢复㊁凝血功能恢复及乳酸清除的时间,病人DIC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幅较大,但与对照组比较,DIC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不足,仍需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㊂本研究结果与徐敏等[12]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㊂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从院前急救㊁急诊室㊁介入室㊁手术室到ICU整个急救过程的转运效率㊂这其中包括创伤骨科㊁介入科室㊁急诊科㊁普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协作,核心成员必须由年资高㊁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而且所有核心组员均受到严格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等流程培训㊂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可有效避免传统急救液体复苏所可能导致的凝血块脱落㊁持续性出血㊁体温过低㊁凝血功能障碍㊁腹腔间隙综合征㊁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并发症[10]㊂有研究[13-14]认为,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局限性容易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创伤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会提高病人死亡率㊂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时,其血压升高会加速出血,而且血压升高本身也会破坏已经形成的凝血块而继发出血㊂为避免大量液体输注稀释凝血因子而加重出血,调节控制液体输注速度,将血压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㊂临床研究[9]表明,在完全控制出血之前,将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直至彻底止血才能进行充分复苏㊂损伤控制复苏承 损伤控制外科(DCS)”和 损伤控制骨科(DCO)”的理念发展而来,这种急救处理方案,相较于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疗法,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的纠正与处理更有利,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早期生存率[15]㊂传统积极液体复苏的晶体液输注量大㊁速度过快,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病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致使血小板功能异常,加重凝血功能障碍㊂相反,早期损伤控制复苏输注液体主要为血浆,不仅有利于恢复病人血管内容量㊁维持血压和尿量㊁纠正代谢异常,还有助于调节凝血机制异常㊁恢复病人凝血功能,进而破解了低体温㊁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这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病人机体内酸碱平衡和生理环境紊乱得以恢复,为最终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奠定良好基础㊂综上,多学科协作急救模式联合早期损伤控制复苏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能够快速㊁有效地恢复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 张晴,孙维忆,董士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2022,6(1):28.[2] LIN SS,ZHOU SG,HE LS,et al.The effect of preperitonealpelvic packing for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atients with pelvicfractures[J].Chin J Traumatol,2021,24(2):100. [3] MCDONOGH JM,LEWIS DP,TARRANT SM,,et al.Preperitoneal packing versus angioembolization for the initialmanagement of 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2022,92(5):931.[4] 周东生.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急救的进展[J].中国骨伤,2022,35(4):305.[5] 张晶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6):54. [6] HEETVELD MJ,HARRIS I,SCHLAPHOFF G,et al.Hemodynamically unstable pelvic fractures:recent care and newguidelines[J].World J Surg,2004,28(9):904.[7] 方加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致病因素和早期处理措施[J].创伤外科杂志,2021,23(5):321.[8] 黄志全,谭仁斌,黎勇.损伤控制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5):50.[9] 付常国.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复苏[J].中国骨伤,2015,28(5):399.[10] 师林帅.损伤控制理念在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中初步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21.[11] 魏丽丽,刘秉宇,王雪莉,等.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优化方案在脓毒性休克复苏中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2):134.[12] 徐敏,张维娜,韩蕾,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在肝破裂患者急救手术中的护理应用及预防腹腔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1):107. [13] 陈郑金,陆叶,李楚,等.早期目标导向复苏治疗达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损伤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22,20(7):133.[14] 马雨,尹云翔,周艺蕉,等.脓毒性休克初始液体复苏的争议与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3,43(1):70. [15] 李广.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4):20495.(本文编辑 周洋)。
93例车祸伤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93例车祸伤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李信平;林勇
【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6)006
【摘要】@@ 2002年底医院在急诊科的基础上成立急救中心与110联网开通院前急救专线和交通事故一级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 病房三维一体的急救医疗体系,担负起全市医疗急救任务.1~6月共出诊245人次,其中车祸伤93人次,占39%左右.
【总页数】1页(P536)
【作者】李信平;林勇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急诊科,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急诊科,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408例车祸伤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J], 马燕
2.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J], 谢正燕;石正娟
3.170例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 [J], 郭明清
4.180例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J], 康显容
5.180例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J], 康显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县创伤救治中心多发伤
损伤严重程度简化评估表﹙AIS-ISS2005﹚
注:本评分表是荣县创伤救治中心根据常见多发伤而制作的简化表,并没有覆盖所有的创伤,评分时最好参照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编译的“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重庆:重庆出版社,如果出现没有覆盖的病种,请根据实际严重度评分。
一、头颈AIS值
1 A. 头痛或眩晕,体检和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B. 头皮裂伤,面部裂伤
C. 头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
2 A. 意识丧失<1小时 B. 颅骨骨折无移位
C. 骨膜下血肿
D. 颈椎轻度骨折(≤20%)无颈髓损伤
3 A. 意识丧失<1小时,伴神经功能异常
B. 闭合性颅骨骨折有移位,凹陷骨折,粉碎骨折
C. 颈椎椎体重度压缩>20%
D. 颈部皮下气肿,吞咽困难
E. 颅底骨折(伴或不伴脑脊液漏)
4 A. 意识丧失1~6小时,伴a. 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b. 脑膜刺激症
c. 共济失调
d. 病理反射阳性
B. 复杂性颅骨骨折
C. 开放性颅骨骨折伴脑组织外露或丢失
D. 颅神经损伤(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E. 呕血、咯血、呼吸困难
F. 颈部血肿
5 A. 意识丧失>24小时 B. 意识丧失,呈现异常活动
C. 颅内高压:a. 进行性血压升高 b. 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消失
c. 脑疝:小脑幕切迹疝扣带回疝枕骨大孔疝
D. 颈髓C4或C4以下损伤:四肢瘫痪
E. 气道阻塞
6 A. (挤压伤)颅骨和脑的广泛破坏 B. 脑干撕裂伤 C. 脑干大片毁损伤(挤压伤)
D. 脑干穿通伤
E. 头部离断F颈髓挫伤C3或C3以上,有/无骨折或/和脱位
G. 颈髓撕裂伤C3或C3以上, 有/无骨折或/和脱位
二、面部AIS值
1 A. 眼部(眼睑、结合膜、角膜、色素层)擦伤或挫伤(左、右)
B. 牙齿咬合错位、牙齿松动、牙齿脱落(任意数目)
C. 鼻骨骨折无移位(开放性、闭合性)
D. 鼻衄,鼻肿胀
E. 下颌骨骨折无移位
F. 颧骨骨折
2 A.上颌骨骨折无移位 B. 下颌骨骨折伴移位(开放性或者粉碎性)
C. 眼眶骨折(开放性、闭合性)
D. 眼及巩膜裂伤(左、右)
E. 眼球丧失(左、右)
3 A. 眼球丧失(双侧) B. 上颌骨骨折伴颅面功能障碍
4 A. 上颌骨骨折,失血量>20℅
三、胸部AIS值
1 A. 轻度胸壁挫伤或擦伤
2 A. 单发肋骨骨折 B. 锁骨骨折
C. 严重胸壁挫伤,开放性胸壁软组织伤,无血气胸,无呼吸窘迫
D. 胸椎骨折(≤20%)无脊髓损伤
3 A. 多发肋骨骨折,无呼吸窘迫 B. 一侧闭合性气胸(左、右)
C. 一侧血胸<1500ml(左,右)
D. 膈肌破裂
E. 皮下气肿
F. 胸椎骨折无脊髓损伤
G. 轻度肺挫伤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单侧肺挫伤
F. 胸椎椎体重度压缩>20%
4 A. 开放性胸壁损伤 B. 反常呼吸,连枷胸
C. 开放性气胸或两侧闭合性气胸
D. 两侧血胸或进行性血胸>1500ml
E. 纵隔气肿
F. 心包损伤无心包填塞征
G. 严重心肌挫伤无循环障碍H. 胸骨骨折
I. 重度肺挫伤PaO2<60 mmHg和(或)PaCO2>50mmHg,或两肺挫伤
J. 胸椎骨折合并截瘫K. 食管破裂L. 胸导管破裂
5 A. 气管破裂 B. 纵隔血肿 C. 创伤性窒息 D. 创伤性湿肺
E. 主动脉破裂
F. 心肌破裂,心包填塞
6 A. 胸主动脉重度撕裂伤,伴不局限于纵隔的出 B. 心脏(心肌)穿孔性撕裂伤(多发伤)
C. 高压电击伤,伴心脏停搏
D. 胸部碾压伤
四、腹部和盆腔AIS值
1 A. 腹壁擦伤 B. 肌肉挫伤
2 A. 腹壁严重挫伤,腹膜完好,无腹内损伤 B. 尾骶骨折,无神经损伤
C. 腰椎骨折(≤20%)无脊髓损伤
3 A. 脾挫伤,脾包膜下破裂或中央破裂
B. 肝包膜下血肿
C. 胃破裂
D. 小肠破裂
E. 肾挫伤(左、右)
F. 腹膜后血肿
G. 输尿管撕裂(左、右)
H. 尿道破裂I. 腹膜外膀胱破裂
J. 胸椎椎体重度压缩>20% K. 尾骶骨折伴神经损伤
4 A. 脾破裂 B. 肝实质破裂
C. 胰尾损伤 D . 肝外胆管损伤
E. 肾破裂(左、右)
F. 腹膜腔内膀胱破裂
G. 结肠破裂H. 直肠破裂
I. 生殖器损伤J. 腰椎骨折合并截瘫
5 A. 腹主动脉破裂 B. 十二指肠破裂
C. 胰头破裂
D. 肝破裂无法修补
E. 大出血迅速至休克,输血难以维持血压
F. 脾门断裂
6 A. 肝脏撕裂伤(肝的所有血管全部离断)
五、四肢和骨盆AIS值
1 A. 轻度小关节扭伤 B. 指(趾)简单骨折或脱位
C. 大关节扭伤
2 A. 指(趾)复杂性骨折 B. 骨盆骨折无移位
C. 肱骨骨折(左、右)
D. 尺桡骨骨折(左、右)
E. 骨盆孤立性骨折(未破坏完整性)
F. 锁骨骨折
G. 臂丛、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经、腓总神经、隐神经裂伤H.闭全性胫腓骨骨折(左、右)(包括复杂性)
I. 肘关节脱位(左,右)J. 腕关节脱位(左,右)
K. 髋关节脱位(左,右)L. 膝关节脱位(左,右)
M. 踝关节脱位(左,右)N. 肩关节脱位(左,右)
3 A. 肱骨开放性和复杂性骨折(左、右)
B. 尺桡骨开放性和复杂性骨折(左、右)
C. 股骨骨折(左、右)(闭合、开放)
D.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左、右)
E. 多发手部骨折
F. 多发足部骨折
G. 骨盆开放性骨折(开放性)H. 多发性断指(左,右)
I. 多发性断趾(左,右)J. 肢体大血管损伤破裂
K. 部分或整个上肢组织的广泛性毁损M. 失血量>20℅
N. 膝关节下踝以上骨骼、血管、神经和组织广泛毁损
4 A. 多发性长骨闭合性骨折 B. 上肢离断(左,右)
C. 下肢离断(左,右)
D. 骨盆严重变形
E. 髋部下膝关节以上骨骼、血管、神经和组织广泛毁损
六、体表AIS值
1 A. 一般性疼痛 B. 轻度擦伤、挫伤、血肿、裂伤
C. 一度烧伤
D. 小面积二度或三度烧伤<10%
2 A. 二度或三度烧伤10~20%
B. 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轻度或者浅表撕裂伤,伴或不伴轻度骨折
3 A. 二度或三度烧伤20~30%
4 A. 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重度撕裂伤,伴多处骨折或多处器官损伤
B. 30~50%二度或三度烧伤
5 A. 二度或三度烧伤>50%
6 A. 面部、手、生殖器II度~III度烧伤>90℅
ISS
NIS s
AIS1 AIS2 AIS3
注:
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ISS把身体分为6个区域,有多处伤时,计算3个最严
重损伤区的最高AIS值的平方和,即为ISS总分。
任何一个损伤为6时,ISS就自动确定为75分。
ISS<16分定为轻伤,ISS≥16分为重伤,ISS≥25分为严重伤。
新的损伤严重度评分法﹙NISS﹚:NISS不管损伤发生的区域,只记录患者3个最严重损伤部位的AIS分值,各分值平方和相加即为其总分。
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
多发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致人体两处以上严重损伤。
其中:损伤由同一致伤因素引起,
损伤必须是两处以上的部位、或者同一部位多个脏器、或者同一脏器多个部位,并且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命构成威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需要急诊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