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院内感染的防控 (NXPowerLite)

合集下载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布局流程合理,明确分为治疗区和监护区、医护生活办公区、污物处理区,以保证病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3.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4.设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等设施,操作、护理不同患儿或不同部位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

无菌操作前要加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5.空气消毒:每日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6.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托每日2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柜一次;每日室内彻底清扫一次,各种装备、仪器的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清洁。

7.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用后均消毒。

治疗包每周灭菌一次。

8.使用呼吸机时间较长的病人应标明启用时间,定时更换管道,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呼吸机管道每次使用后,及使用水冲洗干净并迅速晾干,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将其导管清洗干净,晾干后注明消毒时间。

9.每月对环境、物表及手进行微生物检测一次,对不合格的指标或接近标准的指标,必须做分析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10.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11.建立感染患者登记上报制度。

12.婴儿的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13.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4.患者转出监护室后,必须进行床单元、温箱清洁消毒或终末消毒。

NICU医院感染控制的故事分享

NICU医院感染控制的故事分享

NICU医院感染控制的故事分享作为一名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了多年的护士,我有很多关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故事可以分享。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述一个我所亲身经历的感染控制故事,以及我们是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和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最终成功防止了可能的感染爆发。

在我们接收这个早产儿后的第二天,病房里另一名婴儿出现了发热症状。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立即对该婴儿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以确定发热的原因。

同时,我们立即启动了感染控制程序,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其他婴儿的安全。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这名婴儿的症状,同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幸运的是,这名婴儿的发热症状很快得到了控制,病毒和细菌检测结果也显示他没有感染。

但这件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在此之后,我们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更加严格。

我们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之前,必须彻底清洁双手,并穿戴完整的防护用品。

我们对病房内的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和消毒,确保所有婴儿的安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在我们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后的第三天,另一名早产儿突然出现了发热症状。

这一次,我们没有慌乱,而是迅速按照感染控制程序进行应对。

我们立即对该婴儿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同时,我们再次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其他婴儿的安全。

这次,我们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严格限制了病房内的人员流动,避免病毒或细菌传播。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这名婴儿的症状,同时给予他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最终,这名婴儿的发热症状得到了控制,检测结果显示他没有感染。

我们再次成功避免了可能的感染爆发。

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NICU这样的高风险病房,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一步进行补充和说明。

当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婴儿时,我们需要迅速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患儿多为病情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危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易发生院内感染,重症患儿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NICU 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新生儿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虽然引起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但可通过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改善NICU的条件,加强环境消毒,提高各种护理质量等,可以减少或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干预对策危重新生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集中治疗护理危重新生儿的病室,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反复吸痰、使用呼吸机或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等极大地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所以,了解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 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1.1 自身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细嫩,角质层发育不全,局部防御机制差,易擦伤而致皮肤病原菌感染,且皮肤中水分含量多,pH值较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1]。

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低,一般需入暖箱保暖,箱内温度更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

一些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等使呼吸道黏膜受损,防御机能下降,增加感染机会。

1.2 医源性感染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的。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洗手不严格,尤其是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时更为突出。

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探视制度不严格,不正确触摸增加了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无菌观念淡薄,未能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进室不换拖鞋,不能按要求穿隔离衣,洗手,戴口罩及帽子。

1.3 环境因素 NICU密闭性强,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NICU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_(NXPowerLite)

NICU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_(NXPowerLite)

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 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
安全意识不强 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 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 尽感染防控职责 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 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 报医院感染事件
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 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 多环节存在隐患。 多环节存在隐患。据对部分医务 人员的手 病房物体表面、 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 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 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 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 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 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 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 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 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 小时内上报 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四)临床科室感染监测护士职责 四 临床科室感染监测护士职责
1、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专 、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展工作, 职人员与病区医、 患者之间关系。 职人员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2、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 、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 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3、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 、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 不弄虚作假。 ,不弄虚作假。 4、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护工工作。 、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护工工作。 5、配合感染监控医师工作,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 、配合感染监控医师工作, 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6、配合专职人员进行有关宣传教育,接受科内人员咨 、配合专职人员进行有关宣传教育, 询。 7、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

NICU院内感染控制NXPowerLite教学课件

NICU院内感染控制NXPowerLite教学课件

NICU院内感染控制NxPowerLite教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NICU感染控制概述•NxPowerLite在NICU感染控制中的应用•NICU感染控制中NxPowerLite的运用案例分析•NICU感染控制NxPowerLite使用注意事项01NICU感染控制概述感染率较高由于NICU收治对象的特殊性,如早产儿、低体重儿、严重疾病等,导致NICU感染率较高。

耐药菌株增加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

防控形势严峻由于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和病种的多样性,NICU感染防控形势严峻。

NICU感染现状NICU感染的影响影响患儿病情感染会加重患儿的病情,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增加医疗费用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手段,增加了医疗费用。

影响医院声誉感染事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声誉。

NICU感染的防控措施医护人员的手是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加强手卫生建立NICU感染监测系统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病房管理建立NICU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抗生素使用不当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病房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NxPowerLite在NICU感染控制中的应用NxPowerLite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感染控制管理系统NxPowerLite通过实时监控、预测预警、数据分析等功能,全面提高NICU感染控制水平NxPowerLite简介NxPowerLite在NICU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提高感染控制管理效率NxPowerLite通过智能化管理,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效率要点一要点二实时监控和预警NxPowerLite实时监控NICU内的感染数据,及时预警异常情况,预防感染暴发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NxPowerLite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要点三确定实施目标明确NICU感染控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NxPowerLite实施的主要目标收集NICU相关感染数据,调试相关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安装NxPowerLite系统,进行相关调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对NICU医护人员进行使用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NxPowerLite系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NxPowerLite系统,提高NICU感染控制水平。

N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N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手术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须达到灭菌标准。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不得重复使用。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每日更换清
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蓝光箱和暖箱应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
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 应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延迟喂养对胃肠粘膜屏障的损害造成细菌移位。 胃肠外营养时间越短,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或恢复至
出生体重越早,发生败血症的可能性越小。
12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可使气道黏膜受损,吸痰可将外界环境中 的病原菌带入。
美国St Louis 儿童医院:229 个出生体重<2000克、 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VAP发生率28.3%,VAP 与死亡率明显相关(RR=8.0)。
23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 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应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 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应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 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隔离制度。
31
病区布局合理,分区细致
新生儿科病区布局应合理,设施到位,符合消 毒隔离要求。设有早产儿病室、重症监护室、感染 病室、非感染病室、隔离病室等,并设有独立的配 奶间、沐浴室、治疗室、清洗消毒间,还设有医患 沟通区域等。
32
病区布局合理,分区细致
新生儿科为全封闭、无陪护监护室,谢绝入病室探 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监护室内医护人员设 置相对固定,减少人员流动。
30

NICU医院感染与控制

NICU医院感染与控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NICU医院感染与控制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NICU医院感染概述 • 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NICU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NICU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 NICU医院感染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01
NICU医院感染概述
感染定义及分类
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新 发的感染和潜伏期已久的感染。
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案例分析
感染部位
01
内镜诊疗室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内镜及其附件、诊疗床等部位。
感染原因
02
内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同时内镜
清洗消毒不彻底易导致感染。
防控措施
03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制度,规范内镜检查操作流程,加强患者病
情评估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
做好呼吸道的隔离工作
NICU应设立隔离室 ,用于隔离患有呼吸 道疾病的患儿。
患儿家长应减少进入 隔离室的次数,如有 需要,应先进行消毒 处理。
患儿吸痰器、雾化吸 入器等医疗器械应专 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感染源 ,合理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早期、联合 、足量、足程的原则。
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细菌培养和 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并放置 在指定的容器中。
感染性医疗废物应进行消毒和 灭菌处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应严格遵守相 关法律法规。
03
NICU医院感染的监测与 报告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内预防感染及护理管理对策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内预防感染及护理管理对策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内预防感染及护理管理对策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病区,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新生儿来说,各种侵入性操作、呼吸机的使用、反复吸痰、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全胃肠外营养都会增加感染的机率,医院内感染是新生儿期主要发病和死亡原因。

我院新生儿病房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感染预防与控制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护理对策体会汇报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90-021 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1)新生儿本身的因素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主要是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引起;(2)医护人员因素通过医务人员污染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均是发生感染的主要途径;(3)环境因素建筑布局不合理,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4)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为微生物侵入机体提供了途径,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 护理管理对策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我院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专门的控制和预防计划,科室制定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

科室每月自查1次,感染科专职人员每月对其进行检查测评,不达标准的科室要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2.2病区硬件建设到位在建筑布局上,分区合理,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保持1米的间距,设置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病房、普通新生儿病房、隔离病房、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出入院处置室、存储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抗真菌
• 目前较常用的药物为氟康唑,Healy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 预防性应用氟康唑和降低侵入性真菌感染是相关的,使超 低出生体重儿的真菌感染率由7%下降到2%。
• 另有研究报道,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可以降低真菌感染的发 生率,但在死亡率上却无明显下降。提出在预防性应用氟 康唑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时,应关注氟康唑使用的副作用。 • 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普遍应用大扶康进行预防性治疗时还 应极其谨慎。
院内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
• • • • • • • 反复呼吸暂停 喂养不耐受、腹胀 对呼吸支持的要求增加 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 体温不稳定,皮肤发花 高血糖、无法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白细胞计数、分类异常;CRP增高
病原菌
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与足月儿NICU
• 2006.7~2008.5共出院新生儿3104例。 • 入院72h后血培养阳性者105例,占出院新生儿的 3.4%。
院内感染的危害
• 病死率: Gram negative 和真菌败血症~25%; Gram positive 败血症9%。
– – – – 慢性肺部疾病(~100%) PVL(26%) 严重ROP(22%) 神经系统后遗症(60%)
• 和同期住院新生儿比较,平均住院时间约延长3040%。 • 和同期住院新生儿比较,平均住院费用约增加2035%。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益生菌
• 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营养因素、免 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研究证实应用益生菌可以减少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 险,能改善新生儿肠道免疫系统。 • 加强肠道稳定性,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可以明显减少败血 症的发生率 。
• 仍需要进更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对益生菌菌种的安全性做 出合理评估。
• 高感染率
• 穿刺针过粗 • 消毒之后再次接触穿刺 部位
• C)环境管理
• 接触患儿前洗手 • 用戴手套代替洗手 • 用清洁的毯子包裹患儿。 • 处臵时患儿接触工作人 员衣服。
• 低感染率
• D)静脉通路管理
• 尽量集中操作。 • 深静脉臵管小于7天 • 尽量减少静脉穿刺
• 高感染率
• 接触次数过多 • 过久使用深静脉通道 • 过多静脉穿刺,习惯性备 用 • 接触TPN通道时仅使用酒精 消毒。 • 在一般房间配制TPN。 • 仅在必须更换时才更换敷 料。
NICU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 与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相关因素
–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是因为医务人员的手。许多研究 表明,严格的洗手措施能够防止院内感染爆发。
–洗手要遵照标准的洗手程序,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消 毒剂来替代洗手达到手部的清洁卫生。
–洗手的时间过短往往达不到有效的清洁目的。
–Pittet等发现在一所教学医院里,医生、护理员以及
– 中华儿科杂志 2010,48(1):4-8
病毒感染
• 占住院新生儿感染的1%。 最普遍的病毒感染由肠道病毒 引起。导致高死亡率,并引起一系列后遗症。 •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在住院新生儿病毒感染原中居 第二位(占14-37%)。37%的新生儿出现医源性的RSV感 染,53%可诱发其他疾病,13%的死亡。 • 人类的副流感3型是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的原因。 • 轮状病毒的医源性传染也有报道。研究显示51%的医源性 胃肠炎住院病人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其中26%是早产儿。
新生儿易感原因
• 环境
– – – – – – 父母或家属的探视 NICU空间狭小,清洁、消毒、管理 手卫生 皮肤护理 仪器、设备 玩具
新生儿正常定植菌群
• 胎儿处于子宫内无菌环境中,假如没有进行侵入 性操作,那胎膜将是完整的,直到产程开始。在 产程过程中,胎儿将接触到数个来源的微生物。 如产道的细菌,周围环境空气的细菌、医护人员 所携带的细菌及复苏仪器所携带细菌。
诊疗护理操作
• 减少气管插管天数 • 加强呼吸机管道的维护
• 吸痰特别是气管插管内吸痰的规范
• 重视基础护理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抗生素
• 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抗生素和免疫预防对于防止NICU院内 感染是合理和容易的。 • 但是谨慎的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更重要的措施 之一。 • 抗生素只应在那些已经证实或者高度怀疑的病人中使用, 治疗疗程应该完全。 • 在感染已经被控制或者确认病情并不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的时候,应该及时撤除。
• Rotimi和Duerde研究: • 而脐带分离出来的细菌中优势细菌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生后第一天约21.7%的新生儿分离到该菌, 而到生后第6天此比例上升至87%。 • 草绿色链球菌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细菌,从生后第8 小时起开始定植于该处。
NICU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 胎龄(OR:5.89; 95% CI 2.96-11.58; p<0.05) • 早产(<32周),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约26~60% 为早产儿。 • 出生体重:院内感染新生儿中低体重儿(1.5~ 2.5kg)及极低体重儿(1.0~1.5kg)比例分别为 55.5%和28.2~29.6% • 住院时间:无论胎龄如何,住院的时间与发生院内 感染危险系数成正比(r=0.6,p<0.05)。 • 外科手术:特别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等复杂操作 情况下,发生院内感染危险率上升(OR: 4.03; 95% CI: 1.87~8.43; P < 0.05)。
NICU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与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相关因素
• TPN
– 肠外营养及脂肪乳是早产儿晚期败血症的非常显著的 危险因素之一 。 – 研究报道,脂肪乳会增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 菌以及马拉色菌属等菌败血症的发生。 – 在体外脂肪乳可抑制IL-2活化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 胞的吞噬功能。 – TPN导致晚期败血症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延迟 了肠内喂养,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
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乳铁蛋白
•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母乳 中,初乳含量丰富。是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可以杀死 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具有抗生素样活性。
NHMRC CLINICAL TRIALS CENTRE
Dear Colleague, Does lactoferrin reduce sepsis, death and antibiotic use in preterm infants? Invitation to join LIFT – Lactoferrin Infant Feeding Trial We invite you to join an application to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Council for funds to conduct LIFT. This is a randomised trial of bovine lactoferrin, a low-cost milk protein added to feeds, to reduce infection, death …
• 能遵从手的清洁卫生规定的人很少。真正按照手 的清洁卫生规定执行的不到总人数的一半。
NICU环境管理—手
• 使用手套并不建议在医护工作者和探访者中常 规施行。
• 增加洗手或者减少护理流动可能更有效。
• 但是在为隔离目的或者处理污物时则是必须戴 手套的。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
• • • • • 检查病人前 操作前 检查病人后 操作后 接触病人物品前后
其他医疗人员洗手的顺应性较护士还要差一些。
NICU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 与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相关因素
–在医疗材料中,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院内感染比率为最 高,达48.9%,是一个显著的危险因素。
–气管插管及经消毒的吸痰管都与院内感染有关。
–机械通气病人也易发生院内感染。
–重复使用一次性材料,这种不健康但在许多医疗单位 确实存在的行为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爆发的一个因素。
• 低感染率
• A)呼吸道管理
• 气管插管内吸痰采 用闭合式方式或2人 操作(其中一人带 无菌手套)。 • 有吸痰适应症 • 每个患儿有专用的 气道保养液。
• 高感染率
• 1人操作开放式吸痰
• 常规时间间隔吸痰 • 多人共用保养液。
• 低感染率
• B)抽取化验标本
• 使用细穿刺针。 • 消毒之后不再接触穿刺 部位
新生儿生后第一周的细菌菌群发展规律
• Rotimi和Duerde研究: • 生后第一周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为厌氧菌。 • 所有新生儿都分离出了双歧杆菌,约78.3%的新 生儿分离出了双歧杆菌及梭状杆菌。 • 所有新生儿均分离到肠球菌,其中82.6%分离到 肠道杆菌,52.2%分离到厌氧球菌。
新生儿生后第一周的细菌菌群发展规律
NICU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与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相关因素
•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研究报道新生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耐药菌感染 导致院内感染发病率会增加。64.8%~100%出现院内 感染的新生儿发病前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 – 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晚期败血 症的另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会增加发生真菌性败血 症的危险。
NICU环境管理——探视
• 研究发现,探视前、后其婴儿室内的空气培养 合格率分别为76.67%、16.67%,提示,探视 后空气污染严重,可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 险。 • 本着保护性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的原则,允许 家属在规定时间内探视。 • 加强患儿家属健康教育。
NICU环境管理—手
• 正确的手的清洁卫生包括手的消毒,保持皮肤的 完好以及指甲的情况,禁忌穿戴人工指甲和珠宝 首饰。
• 接触TPN通道尽量无菌 操作 • TPN液的配制使用超净 工作台 • 注意更换深静脉臵管的 敷料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