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秒表系统设计
多功能秒表的设计

多功能秒表系统设计摘要根据相关的单片机材料,利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编写能够实现该项目的软件程序,最后将软、硬件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调试,达到完成该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本设计的多功能秒表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电源电路、LED数码管以及键盘电路来设计计时器。
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实现两位LED显示,显示时间为00~99秒,每秒自动加1,能正确地进行加1,快加,可以同时记录4个相对独立的时间,通过翻页来查看这4个不同的计时值,可谓功能强大。
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程序,加1,计数程序,快加程序,中断,延时程序等,并在WA VE中调试运行,硬件系统利用PROTEUS 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切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该系统具有显示直观﹑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性价比,选用性价比低﹑性能确定的元器件。
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该系统具有显示直观﹑使用方便﹑可靠等优点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性价比,选用性价比低﹑性能确定的元器件。
目录1概述..................................................... - 2 -1.1 课程设计的要求................................................ - 2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 2 -2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3 -2.1设计思路及描述................................................. - 3 -2.2 硬件构成...................................................... - 3 -2.3 显示模块...................................................... - 5 -2.4 开关控制电路模块.............................................. - 6 -3 软件设计................................................. - 7 -3.1主程序......................................................... - 7 -3.2显示程序....................................................... - 8 -3.3开关控制程序................................................... - 8 -3.4记录翻页子程序................................................. - 9 -3.5暂停复位快加子程序............................................. - 9 -3.6中断和加1子程序.............................................. - 10 -4 Proteus软件仿真........................................ - 11 -4.1 单片机加载程序启动仿真后,按下开始键加1计数仿真.............. - 11 -4.2 单片机加载程序启动仿真后,按下暂停键时仿真图.................. - 11 -4.3 单片机加载程序启动仿真后,按下复位键时的仿真图................ - 12 -4.4 单片机加载程序启动仿真后,按下快加键时的仿真图................ - 12 -5 心得体会................................................ - 13 -参考文献.................................................. - 13 -附录...................................................... - 14 -1概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的走向深入,同时带动着传统控制检测技术的更新。
多功能电子秒表设计毕业论文

多功能电子秒表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I)1 引言 (1)1.1 单片机的发展 (1)1.2 单片机的应用 (1)2 总体方案设计 (3)2.1 系统框图 (3)2.2 计时控制方案 (3)2.3 显示控制方案 (3)2.4 键盘控制方案 (4)3 硬件设计 (5)3.1 89C51单片机的简介 (5)3.2 89C51的引脚 (6)3.3 89C51单片机复位方式 (8)3.4 键盘接口工作原理 (9)3.4.1 按键开关的去除抖动功能 (9)3.4.2 独立式键盘的接口电路 (9)3.5 七段LED显示工作原理 (10)3.6 74LS245的功能 (11)3.7 电路原理 (12)4 软件设计 (14)4.1 定时1秒的方法 (14)4.2 定时器初值计算 (14)4.3 主程序模块 (14)4.4 中断服务程序模块 (16)4.5 按键扫描程序模块 (18)4.6 显示程序模块 (20)5 系统调试 (23)6 总结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致谢 (31)1 引言1.1 单片机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一种非常活跃和颇具有生命力的机种。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特别适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因此又称为微控器。
1971年微处理器研制成功不久,就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但最早的单片机是1位的,处理能力有限。
单片机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4—76年):单片机初级阶段。
因为受工艺限制,单片机采用单片的形式而且功能比较简单。
例如美国仙童公司生产的F8单片机,实际上只包括了8位CPU,64个字节的RAM和2个并行接口第二阶段(1976—78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多功能秒表设计课程设计

多功能秒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功能秒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秒表的时间计算方法,包括计时、计次和间隔等功能的使用。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秒表中涉及的时间单位换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功能秒表的模型,展示其计时功能。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秒表的制作和调试。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优化秒表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的兴趣,增强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与表达,形成良好的交流与合作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多功能秒表原理介绍:讲解秒表的工作原理,时间计算方法,涉及教材中“时间与运动”章节。
2. 秒表功能与应用:分析秒表计时、计次、间隔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参考教材“测量工具的使用”章节。
3. 制作多功能秒表模型:依据教材“动手制作”章节,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多功能秒表模型,包括电路设计、编程和调试等步骤。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学习教材“数据处理”章节,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优化秒表设计。
5. 小组合作与交流:参照教材“团队合作”章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秒表制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秒表原理学习,了解秒表的各个功能。
2. 第二周:秒表功能应用分析,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第三周:动手制作多功能秒表模型,进行电路设计和编程。
4. 第四周:数据收集与分析,优化秒表设计。
5. 第五周: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多功能秒表的原理、功能及应用等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多功能电子秒表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1绪论 (2)1.1课题背景 (2)1.2秒表的发展趋势 (2)1.3本课题研究内容 (3)2研究方案与预期成果 (3)2.1研究方案 (3)2.1.1时钟电路方案 (3)2.1.2显示电路方案 (3)2.1.3系统主控制电路 (4)2.2预期成果 (4)3各芯片引脚图 (4)3.174LS192芯片 (4)3.274LS47芯片 (5)3.3七段数码管显示器 (6)4系统电路图 (8)5仿真软件介绍 (10)5.1EW B软件介绍 (10)5.2EW B32软件主界面窗口 (11)5.3菜单栏 (11)6电路仿真 (14)6.1分析仿真 (14)6.2分析 (14)6.3误差分析 (15)7系统硬件焊接与调试 (15)7.1焊接步骤 (15)7.2元件清单 (15)7.3实物图 (16)7.4硬件电路测试 (18)多功能电子秒表的设计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与深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作为一个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不断地了解更多的新产品信息,就更加要求我们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更强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设计的多功能电子秒表系统以74ls192芯片为中心器件,利用其既能正计时又能倒计时的原理,结合74ls47译码器、显示管来设计多功能电子秒表。
这就需要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了解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了解各种计数、译码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了解数字钟的原理。
本次设计是基于100进制电子数字钟的原理,实现具有100进制正计时与倒计时的电子钟,它主要由脉冲、100进制加减法器74LS192、译码器74LS47各功能模块在Ewb软件中将其仿真模拟出来,然后将其打包成可调用的元件,这时,再进行时序仿真、引脚锁定和嵌入逻辑分析仪之后,就编译下载至硬件中,选择正确的模式和各种设置后即可实现这次设计所要求的功能。
关键词:多功能电子秒表;100进制加减法计数;74ls192芯片;74ls47芯片。
多功能秒表实施方案

多功能秒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多功能秒表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秒表的功能需求也逐渐增加。
传统的秒表只能简单地计时,而现在人们对秒表的功能需求更加多样化,希望秒表能够具备更多的功能,如计算平均速度、心率监测、数据存储等。
因此,设计一款多功能的秒表,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种需求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技术方案1.硬件设计方案(1)选择适当的硬件平台:考虑到多功能秒表的需求,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硬件平台。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微控制器开发板或者单片机可以选择,如Arduino、ESP8266等,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设计秒表外观:多功能秒表需要具备较好的携带性和便携性,因此可以采用小巧的外观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3)传感器选择:根据多功能秒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软件设计方案(1)界面设计:多功能秒表需要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方便用户操作和功能选择。
可以采用图形界面设计,以实现直观、简洁的操作界面。
(2)功能实现:根据需求分析中列出的功能,编写相应的功能代码。
例如,计算平均速度的功能可以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来实现,心率监测功能可以通过心率传感器来实现,数据存储功能可以通过内置储存器来实现。
(3)数据处理:多功能秒表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提供相应的数据输出和分析。
可以通过算法设计,对数据进行滤波、平均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施步骤1.项目准备阶段(1)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明确多功能秒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准确定义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2)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人员分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确定硬件和软件平台: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环境搭建和配置。
(4)进行项目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
ARM秒表设计实训报告--多功能秒表课程设计

物理机电学院课程设计报告多功能秒表设计【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嵌入式的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电力、电子、智能楼宇等行业,微型计算机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的主体与核心,代替了传统的控制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
同时楼宇智能化的发展与成熟,也为基于嵌入式的控制系统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本次实训的目的在于利用ARM系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而在这次实训中,我利用ARM系统设计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基本步骤如下: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根据设计任务要求和给定的条件,分析所要设计电路应完成的功能,并将总体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单元功能,分清主次和相互的关系,形成若干单元功能然后再组成总体方案。
程序的编写:编写满足设计要求的程序并写入LPC2138芯片中,通过系统实现对电路的控制,从而达到设计的要求。
程序的调试:在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程序的调试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基础的阶段,也是将理论转换为实际的一个关键过程,因此调试时要谨慎小心的进行,从各方面考虑不能产生结果的原因。
本次实训我做的是秒表:这是一个在实验和实际应用中都很实用,也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ARM7、LPC2138、UART串口发送、定时器、GPIO、中断、按键、秒表、DOS字符窗口显示。
目录1、设计目的与要求 (3)1.1 设计目的 (3)1.2设计要求 (3)2、方案设计与论证 (3)2.1设计分析 (3)2.2方案论证 (4)2.3方案选择 (4)3、实训原理特性 (4)4、流程图 (10)5、实训程序 (13)6、实训总结 (17)7、参考文献 (17)1设计目的与要求1.1设计目的能够了解ARM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将各个部分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实现一些实际功能;将ARM第四章中任意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如UART串口,I2C,GPIO 串口等等,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实际效果,并能够灵活处理实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1)在学习了《深入浅出ARM7》课程后,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ARM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秒表系统设计

烟台南山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秒表系统设计姓名:所在学院:所学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电话:摘要本设计是一个由AT89C51单片机控制,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LED数码管以及按键计时的多功能秒表系统。
单片机目前已经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并渗透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单片机的特点是体积小,集成度高,其内部的结构是普通的计算机系统的简化。
在增加一些外围电路之后,就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主要器件利用它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dvcc实验箱上的集成电路芯片8032、LED数码管以及实验箱上的按键来设计计时器。
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时,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
其中本实验设计了四个开关按键:其中一个按键按下去时以1秒加一开始计时,即秒表开始键(本实验中当开关从1变为0时开始计时),另一个按键按下去时暂停计时,使秒表停留在原先的计时(本实验中当相应开关从1变为0时即停止计时),第三个按键按下去时清0(本实验中当相应开关从1变为0时即停止计时),第四按键按下去则是以每10ms 秒快速加一计时(本实验中当开关从1变为0时开始计时)。
本实验中开始时都要使各按键回到各初始位置,即都处于1状态。
目录第1章概述 (3)1.1 课程设计题目 (3)1.2实验要求 (3)1.3 课程设计的意义 (3)1.4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思路 (3)1.5 本人所做工作 (3)第2章硬件设计 (3)2.1 AT89S51芯片概述 (4)2.2管脚说明 (5)2.3 LED数码管显示器概述 (5)2.4 接口电路 (8)2.5硬件连线图 (9)第3章软件设计 (10)3.1数字秒表工作流程图 (10)3.2 工作源程序 (10)第4章心得体会 (14)第5章参考文献 (15)第1章概述1.1 课程设计的题目秒表系统设计——用AT89C51设计一个2位LED数码显示“秒表”,显示时间为00~99秒,每秒自动加一。
EDA多功能秒表课程设计

EDA多功能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EDA多功能秒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秒表的计时、计次和闹钟等功能操作。
3. 学生了解秒表在日常生活和运动竞赛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操作多功能秒表,进行计时和计次。
2. 学生能通过分析秒表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秒表进行简单的运动计时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产品的兴趣,激发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热情。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运用秒表进行运动计时,培养公平竞争和尊重规则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结合多功能秒表的实用功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运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多功能秒表的原理与结构:介绍秒表的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和整体结构,使学生了解秒表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实现方式。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2. 多功能秒表的操作与使用:详细讲解秒表的计时、计次、闹钟等功能操作,以及如何进行复位、设置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字电路与计时器3. 秒表在运动计时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秒表在运动竞赛中的实际应用,如田径、游泳等项目的计时。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时器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4. 秒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授学生如何分析秒表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处理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秒表进行计时、计次,分析数据等,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多功能秒表系统设计系别: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冀云建学号:121408128指导教师:王宪田巍河南城建学院2011年1 月 5 日成绩评定·一、指导教师评语(根据学生设计报告质量、答辩情况及其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二、评分评分项目设计报告评分答辩评分平时表现评分合计(100分)任务完成情况(20分)课程设计报告质量(40分)表达情况(10分)回答问题情况(10分)工作态度与纪律(10分)独立工作能力(10分)得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分(折合等级)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1 概述 (2)1.1单片机简介.. ............... .. (2)1.2设计任务 (2)1.3设计要求 (2)2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3)2.1、复位电路 (4)2.2、晶体振荡电路 (5)2.3、键盘电路 (5)2.4、显示电路 (6)3 软件设计 (6)3.1、设计思想 (6)3.2、系统流程图 (7)4 Proteus软件仿真 (14)5 课程设计体会 (15)附录1:源程清单 (17)附录2:系统原理图 (23)1 概述1.1单片机简介单片机是性能价格比高、体积小、对国民经济渗透力大、最有前途的微控制器。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发展至今,已进入第四代。
它主要是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电路,在工业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控制电路中。
从单片机的系列来看,国内外已超过50个系列、近500个品种,当前正处于更新换代、百花齐放的时期。
新的系列和专用系列正在不断涌现。
按位数分类有4位、8位、16位以及32位单片机等,4位单片机由于价格低和出现的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家电应用领域中其还有很大的优势,为了抵御8位机的竞争,4位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改进。
8位机的生产厂家以及品种都很多,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用也最为广泛,其中Intel公司的8051系列单片机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另外8位单片机也在其功能和内部结构上不断的进行改进,目前功能是越来越强大。
16位单片机在数据处理以及单片机的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32位单片机是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1.2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秒表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用两个LED数码管以及按键来设计00~99秒计时器。
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加计时,同时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
1.3设计要求:1、能同时记录四个相对独立的时间并分别显示。
2、两位LED动态显示,显示时间为00~99秒。
3、每秒自动加1。
XTAL218XTAL119ALE 30EA31PSEN 29RST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AT89C514、一个开始按键、一个复位按键、一个暂停按钮和一个计录按钮(附加功能)。
5、翻页按钮查看四个不同的计时值 。
2 系统总体方案本设计的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MCS -51单片机。
MCS -51单片机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CPU ,存储器RAM ,ROM 以及输入与输出接口电路,这种芯片习惯上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MCS-51单片机是INTEL 公司在1980年推出的高档8位单片机。
它的典型产品有:8051,8031,8751,80C51,80C31,87C51。
AT89C51(图1)单片机由CPU ,振荡器与时序电路, 4个8位的I/O 端口(P0,P1,P2,P3),串行口等组成。
P0口有三个功能: 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做数据总线(如图中的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
2、外部扩展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如图中的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
3、不扩展时,可做一般的I/O 使用,但内部无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只做I/O 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
P2口有两个功能: 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当作地址总线使用;2、做一般I/O 口使用,其内部有上拉电阻;P3口有两个功能:除了作为I/O 使用外(其内部有上拉电阻),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由寄存器来设置。
ALE :地址锁存控制信号PSEN :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 :访问和序存储器控制信号RST :复位信号XTAL1和XTAL2 外接晶振引脚VCC :电源+5V 输入VSS :GND 接地。
XTAL218XTAL119ALE 30EA31PSEN 29RST9P0.0/AD039P0.1/AD138P0.2/AD237P0.3/AD336P0.4/AD435P0.5/AD534P0.6/AD633P0.7/AD732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 10P3.1/TXD 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7/RD17P3.6/WR 16P3.5/T115P2.7/A1528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U1AT89C51C133pX1CRYSTALC233pR21k R31k R41k R51k R61kC322uR110k图2:整体设计电路图2.1 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加按钮复位。
这个系统中的复位电路是采用上电加按钮来实现的。
因为MCS-51单片机的复位是靠外部电路实现的。
MCS-51单片机工作之后,只要在他的RST 引线上加载10ms 以上的高点平,单片机就能有效地进行复位。
MCS-51单片机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按键复位、以及上电加按键复位等,我们采用的是上电加按键复位方式,这样做的优点是上电后可以直接进入复位状态,当程序出现错误时,可以随时使电路复位。
图3:复位电路2.2晶体振荡电路:通过XTAL1和XTAL2外接晶体振荡器构成内部振荡方式。
由于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当外接晶振后,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器并产生振荡时钟脉冲。
MCS--51单片机内部的振荡电路是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线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和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
图4:晶振震荡电路2.3键盘电路:用部分P1口做开始开关,P1.0停止,P1.1复位,P1.3暂停记录,P1.4上翻,P1.5下翻,用外中断INT0开始,用软件法消除抖动。
图5:键盘电路2.4显示电路:采用LED动态显示,用P2口驱动显示。
图6:显示电路3 软件设计3.1设计思想因为秒表设计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在软件设计中我们一般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模块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可以单独设计、调试与管理,模块可分为功能模块和控制模块两类。
我们通过模块化程序设计可按适当的原则把一个情况复杂、规模较大的程序系统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功能相关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
每个小的模块完成一个确定的功能,在这些小的模块之间建立必要的联开始初始化P1.0=0?P1.1=0? P1.3=0?P1.4=0?P1.5=0? 停止复位下翻上翻够4个?P1.0=0? NY暂停记录NNNNYYYYY YNNY系,互相协作完成整个程序要完成的功能。
它具有明显的优点,把一个多功能的复杂的程序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功能单一的程序模块,有利于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有利于程序的优化和分工,提高了程序的阅读性和可靠性,使程序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
其中的模块即为子程序,子程序是功能独立的程序段。
子程序的基本思想是编写一次,可以重复使用。
子程序的形式可以是一个程序文件,也可以是一个过程或函数。
子程序总被其他程序调用而不单独执行,这与主程序相对。
这个主程序也是由多个子程序模块组成,各程序模块都要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实现某个具体的功能,加计数、减计数、延时、快加、复位,计数和显示等,在具体需要时调用相应的模块即可。
1)、主程序流程图:定定时器流程图(1):主程序MAIN: MOV SP, #50H MOV TMOD, #11HMOV TH1,#0D8H ;定时10ms MOVTL1, #0F0H压栈保护赋定时初值到1秒?调用加1程序调用显示程序中断返回NYMOV TH0,#0CFH ;定时25ms MOV TL0, #02CHMOV 20H,#00H ;BIN SECOND MOV 30H,#00H ; SECOND MOV 31H, #00HMOV 40H, #40MOV 71H, #00HMOV 72H, #00HMOV 73H, #00HMOV 74H, #00HMOV R2, #04HMOV R3, #04HMOV R1, #71HSETB EASETB EX1CLR ET1SETB ET0CLR PT0CLR PT1SETB PX1SETB IT1MOV P2, #0FFHCLR TR0CLR TR1CLR 7FH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并确定是哪一个键,转移到相应的子程序的入口地址去执行子程序。
没有键按下则一直等待,直到有键按下。
ML1: ACALL DISP ;调用显示程序P1.0键按下时,计数停止START: JB P1.0, LOOP1ACALL DELAY10 ;延时JB P1.0, LOOP1 ;P1.0=1,跳转到LOOP1执行JNB P1.0, $LJMP STOP ;P1.0=0,跳转到停止子程序P1.1键按下时,数字清零复位LOOP1: JB P1.1, LOOP2ACALL DELAY10 ;延时JB P1.1, LOOP2 ;P1.1=1,跳转到LOOP2执行JNB P1.1, $LJMP RESET ;P1.1=0,跳转到复位子程序P1.3键按下,暂停记录LOOP2: JB P1.3,LOOP3ACALL DELAY10 ;延时JB P1.3, LOOP3 ;P1.3=1,跳转到LOOP3执行JNB P1.3, $LJMP JILU ;P1.3=0,跳转到暂停记录子程序P1.4键按下时,执行上翻功能LOOP3: JB P1.4,LOOP4 ;P1.4=0,SHANGFANACALL DELAY10 ;延时JB P1.4, LOOP4 ;P1.4=1,跳转到LOOP4执行JNB P1.4, $LJMP XIAFAN ;P1.4=0,跳转到上翻子程序P1.5 键按下时,执行下翻功能LOOP4: JB P1.5,LOOP ;P1.5=0,XIAFANACALL DELAY10 ;延时JB P1.5, LOOP ;P1.5=1,跳转到LOOP执行JNB P1.5, $LJMP SHANGFAN ;P1.5=0,跳转到下翻子程序LOOP: SJMP HERE(2)停止子程序软件对定时器0和定时器1的控制位清零,使定时器停止工作STOP: CLR TR0CLR TR1 ; 关闭定时器0,1ACALL DISPSJMP HERE(3)复位子程序软件对显示的各内存单元清零,并回到开始前的初始状态,具体程序如下所示:RESET: CLR TR0CLR TR1 ;关闭定时器0,1MOV 20H, #00HMOV 30H, #00HMOV 31H, #00HACALL DISP ;调用显示子程序SJMP HERE(4)按键消抖程序DELAY10: MOV R4,#14H延时10ms再次判断该位的状态,若仍是0则说明该键被按下,弹起后去执行该按键功能;若为1,则说明是抖动则继续向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