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知识:李林甫没文化闹笑话、老子因何成第一人称

合集下载

老子有什么传说

老子有什么传说

老子有什么传说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之所以成为老子是因为他一生下来眉毛和胡须就是白的。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老子的传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子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是在湖边洗衣服的时候,上游有一个李子漂了过来,当时她正好渴了,所以就捞起来吃掉,之后就怀了孕。

据传是怀孕了几十年才将他生出来,并且一生出来救会讲话,指着自己家院子的李子树说这个是自己的姓氏,后来又由于他的耳朵非常大,他的家人就给他取名为李耳。

老子在看到周王朝衰败后,决定离开故土,想要去四处游历。

函谷关总兵尹喜的见紫气东来,再一看是老子骑着青牛来到了这里,他就不舍老子离开,便为难他要他留下一篇著作,老子果然拿了出来,这就是后来的《道德经》。

而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著名的意象,更是神仙道士的坐骑,老子也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

而老子离开函谷关之后,据说是直接成了神仙,后面便没有他在世上活动的记载了。

老子是什么样的人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卒于公元前471年,本名李耳,字伯阳,也有人称他老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县人。

相传,老子一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眉毛和胡须就是白的,所以被称作老子。

从他的生平来看,老子是一个无为而清净的人,他诲人不倦,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关爱,智慧无比的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

这些性格都可以从他的生平和著作中看出来。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他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无为”,他最理想的生活是虽然和邻近的国家能相互看到,甚至连鸡鸣声也能听到,但是最好老死不相往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中庸,并且提倡消极应对事情的人。

在《道德经》中,老子着重强调了朴素的辩证法,意思是要顺其自然,对一些事物不能强求,用无为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主张对任何事物都持有辩证的态度,持独立的批判能力。

也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有好也有不好,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老子主张的“无为”和《道德经》的精华朴素的辩证法,这些学说对中国的哲学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子历史故事,欢迎阅读分享。

老子的历史故事1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

天地万物莫不如此。

简短成语故事及详解

简短成语故事及详解

简短成语故事及详解口蜜腹剑唐玄宗时,李林甫是个有名的奸臣。

他无德无才,却是个拍马溜须的老手。

昏庸的皇上竟让他当上了宰相。

中书侍郎严挺之性格耿直,对李林甫十分要风得风。

李林甫便在皇上面前说道严挺之的坏话。

唐玄宗信以为真,当即把他贬谪至洛阳。

过了许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严挺之。

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于是,他托人转告严挺之,说皇上问起他的病。

严挺之便上书皇上请求上京治病。

玄宗得知严挺之有病,从此打消重用他的念头。

民间表示李林甫“口有蜜,腹存有剑”。

形容巨鼻心毒,狡诈阴险,表示“口蜜腹剑”。

半途而废东汉时,乐羊子出外念书。

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去了。

他的妻子一看见丈夫就用刀断织机上的绢帛。

乐羊子真的十分怪异,他妻子说道:“书没读就停下,如同断织丝一样。

”乐羊子颇受震动,又再次回来读书。

七年后,顺利完成了学业才返回家中。

[注释]废:停止。

[提示信息]比喻处事中途暂停,无法坚持到底。

春风得意唐代小诗人孟郊,生前遗留下了许多首流传千古的佳篇,但是他的一生却十分曲折。

孟郊年轻时在河南丽质ào山归隐。

暴躁、耿直的他很少与人般配,但与大文学家韩愈却一见如故。

韩愈很尊崇孟郊的诗文,尽力扶植他,盼他能够考上功名,踏上仕途。

但是孟郊的运气总是很腰,屡试不中,一向处在贫穷之中。

孟郊四十一岁那年,曾两度前往京城考进士,但都名落孙山。

最后在第三次应考时,他考中了进士。

为了表达自己的愉快情绪,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wò龊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这则成语的原意就是所指在春风飘然中洋洋自得,后用以比喻抵达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心态。

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回去仙岛,指着巨浪滚滚。

吕洞宾同意各自投一样东西至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转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锣、玉版、竹罩转到海里,东站在上面怱浪而过。

常用十个为什么

常用十个为什么

十个为什么1. 李耳为什么叫老子不叫李子?第一种说法,李耳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所以叫老子。

显然这种说法不够真实。

第二种说法是,李耳本来就姓老,李姓源于老姓。

李姓图腾为老虎,在苦县又称“狸儿”。

所以又叫老子。

2.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十二生肖在汉之前一千多年就出现了。

而猫是在汉代才进入中国的,所以没赶上好时候。

3. 百家姓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百家姓》是宋朝代一位吴越地区的儒家学者最先编辑的。

“赵”是当朝皇帝的姓氏;“钱”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后唐皇帝李后主的姓氏。

4. 孺子牛从何而来?齐景公有一次和庶子荼在一起嬉戏,口里衔根绳子,让荼牵着走。

儿子跌倒把他的牙齿拉折了。

齐景公临死前遗命立荼为国君。

景公死后,陈僖子要立公子阳生。

齐景公的大臣鲍牧对陈僖子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5. 为什么富家子弟叫纨绔子弟?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

所谓裳就是大裙子。

走路两腿易进风。

有钱人为保暖,两条小腿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

更有钱的人,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纨”。

这也是“纨绔子弟”一词的由来。

6. 为什么有钱有势的女婿要叫金龟婿?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

鱼符材质“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

”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能佩戴金龟(或金龟袋)均是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

后世遂以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

7.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

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所以说上厕所、下厨房。

8. “扯皮”原意是什么?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

在钉鼓皮时需要将皮扯紧,故称扯皮。

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9. 拍马屁是怎么来的?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唐朝宰相李林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宰相李林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宰相李林甫的生平简介李林甫,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宰相李林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林甫的生平简介李林甫,是唐代玄宗皇帝时期的宰相。

是唐朝由胜转衰的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之一。

李林甫这人,有几个很显著的特征。

一、文化程度不高。

根据记载,李林甫从小精通音律,也就是很会填词作赋。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文化水平不低。

李林甫的文化水平确实比普通百姓好一点,但和他之前的几任宰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有一次,他看到“杕杜”两个,其中他不认识杕字,就问吏部侍郎韦陟说:“‘杖杜”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韦陟不好意思指明,只能低头不语,因此后人就以“杖杜宰相”嘲笑他。

还有一次,李林甫的表兄弟姜度生了个儿子。

李林甫去表示庆贺,在贺词上写道“闻有弄獐之喜”。

“弄獐”原因为“弄璋”。

意思是将来这个孩子持玉做官。

结果李林甫写了“弄獐”的错别字,别人知道后,后人又称他为“弄獐宰相”。

二、比赛言路。

一次,李林甫对谏官们说:你们没看到那些立仗马吗?他们不乱叫,就能吃到上好的饲料,如果他敢乱叫,就会被赶出去。

之后他们要是再也不乱叫了,也不可能再被重新任用了。

所以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有人在皇帝面前进言了。

三、忌妒贤能、李林甫对于那些才能和名望比自己高的人,都会用尽一切手段将他们铲除。

比如李林甫被拜相时,张九龄不同意。

所以李林甫一直对他记恨在心。

一次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没成功,被流放了。

因为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李林甫就对皇帝趁机进馋。

结果张九龄因此被罢免了。

李林甫为相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在和张九龄的政治斗争中胜出,接替过他的位置成了中书令,开启了大唐王朝“安史之乱”前风雨飘摇的日子。

李林甫在任19年,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是开元、天宝年间在任期间最长的一个宰相。

李林甫独掌大权后,对于名望和才能高于自己的人,都设法弹压排斥。

他表面上对人甜言蜜语,暗地里却阴谋设计陷害他们。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被尊称为“老子”或“道德真君”。

传说中,老子被认为是出生于今天的洹水镇(今河南省安阳市)。

“老聃”原是他取名字之一,意为“长聚于闲”。

据传他出生时牙已长满,在学问上聪慧过人。

老子传说中与孔子曾有一次相遇,据说老子骑着他的水牛犯愁地游荡于道家玄坛,穿过东华山进入洛阳,正巧碰到孔子出巡。

孔子对老子的学问十分敬重,他停下车问名,老子告诉他自己姓李叫聃。

孔子请求请教道德的事,老子会转回牛头解答,“玄牛之口,道之门”。

他把道教的奥秘藏在了普通农耕的牛里。

两人在交谈中意气相投,聊得很开心。

据说老子在他的驾驶员下凡人世前曾在长沙麓山水云楼取得了长生不老药,当时这个地方是仙人聚集的地方,老子在那里发表了《金丹阳液》、《封明浴出丹》等重要著作。

《封明浴出丹》是指老子在水云楼上即为他所居的地方。

这个水云楼离着善于药草的老子并无遥远距离,所以这个地方挖掘出和制造珍贵药物将近50个。

在当时的灵丹妙药中,分别具备了能够饮用的“金丹神真剂”,能够涂在伤口中的“金丹神真药剂”,能够食用的“金丹神真丹”,这个灵丹妙药现在可以买到,但是能够做出来的人却寥若晨星。

以上是老子的一些传说故事,虽然其中细节有所争议,但老子在中国哲学历史上
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老子函谷关的故事

老子函谷关的故事

老子本姓李,字聃,是东周末年人,担任皇家图书馆管理员一职,然而他无心官场名利,潜心研究古人留下的典籍,终于感悟大道,成为一代圣人。

当时周室势微,各地诸侯云起争霸,天下大乱,老子辞去了官职,决定一路西行远遁世外,相忘于江湖。

当时往西走,必然经过函谷关。

而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也是个有学问的人,但他自认为还没有得悟大道,苦苦寻找高人请教宇宙真理。

这一天,尹喜登上函谷关望气台,心头一惊,只见东方紫气腾腾(紫气东来的典故),知道有不世圣人即将来临。

掐指一算,连忙吩咐部下关吏说:“十天之内,有个白胡白眉白发,大耳朵的老人经过,你们千万要拦住他,带他来见我!”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个白胡白眉白发,大耳的老人来到了函谷关下请求过关,此人正是李耳,老子。

关吏立刻拦住去路,说:“关令有话,专门让拦你这个白发大耳朵的人。

”然后带着老子见尹喜。

尹喜见到老子,连忙作揖,拉着老子的手说:“老聃先生,上面有规定,不许你这样的大学者过关,实在抱歉。

”老子无奈说:“函谷关是西行出周的唯一通道,我出周隐居,只为避乱,为何不让我过关呢?”尹喜双手一摊,“我也很为难呀,不如先生施展神通,飞出关去吧?”这话摆明了搪塞,老子只好告辞,在城外找了个客栈另做打算。

过了几日,老子又一次来到关下,这次他把胡子、眉毛、白发都染黑了,捂严双耳,谎称自己是关外老农,企图蒙混过关,但口音不对,还是被关吏挡了回来。

老子只好又找尹喜求教,尹喜趁机提出让老子写书的要求。

老子摇摇头说:“君子可说不可写,可以写的古人都写了,只要好好去读古人的书籍,你就能得到大道。

书不可轻易写,稍有不慎就会误导后人,引火烧身。

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这个道理呀!”尹喜见难以说服老子,只好摆出了自己关令的架子说:“你若不写,休想过关!”然而老子是何人,岂能被尹喜所屈服,两眼一瞪,拂袖就要离去。

无奈之下,尹喜只好又赔着笑脸道:“圣人莫怪,也莫多想,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道的真谛,这样才能结束这个混乱的时代,让社会重回正常的秩序。

“别字宰相”李林甫

“别字宰相”李林甫

“别字宰相”李林甫师竹【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年(卷),期】1999(000)001【摘要】李林甫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宰相,他之所以在历史上出名,除了为人阴险毒辣因而留下了“口蜜腹剑”的成语之外,还有一条,就是经常因读别字、写别字而闹笑话。

下面的两个故事,都是记录在《旧唐书·李林甫传》里的。

《杕杜》是《诗经·唐风》篇名。

这个“杕”字与“杖”十分近似,它的读音为出,解释为树木孤立的样子,是个冷僻字,《新华字典》没有收,今天的读者十有九不识,这不奇怪。

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在封建科举的年代,做官的人和想做官的人哪有不把《诗经》读得滚瓜烂熟的,哪有不识“杕”字的!可李林甫就是不识。

一次李林甫主持吏部官员考核,见有人在公文中写有“杕杜”字,李林甫便对在旁的韦陟说:“此云杖杜,何也?”吓得韦陟低头装聋不敢回答。

从此李林甫便得了一个“杖杜宰相”的绰号。

又有一次,李林甫的舅表兄弟姜度生了个男孩,他亲笔写了一封信表示庆贺,里面有“闻有弄獐之庆”的话,在场的客人见了都掩口暗笑。

古人把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这是一般文人都知道的常识;璋是玉器名,獐是动物名,把“弄璋”错写为“弄獐”,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难怪后代一直有人把“弄獐”当作写别字的典故来使用,如大文豪苏轼就曾在贺人生子诗中,写有“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獐书”的句子。

此外还有戏称【总页数】1页(P14-14)【作者】师竹【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2【相关文献】1.唐人宰相观念转变与宰相政务官化 [J], 王孙盈政2.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J], 李子龙3.“宰相”、“述略”及其他——《洛阳历代宰相述略》编后 [J], 乐志4.天台何来九宰相——就《南宋天台九宰相》一文与丁式贤先生商榷 [J], 郑钦南5.“别字宰相”李林甫 [J], 师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小知识
李林甫没文化闹笑话
□ 水木
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不学无术,虽然主持过《唐六典》的编写工作,但这也挽救不了他在文化上的无知。

有一回,李林甫的舅子,太常卿姜度,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去祝贺,贺信中有这么一句:“弄麞之庆”。

这封贺信一公开,宾客们都掩嘴而笑,笑话李大人没文化,闹笑话。

为什么呢?原来,这糗事出在“麞”字上。

在古代,家里生男孩,名为“弄璋之喜”。

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斯干》,说的是周朝的贵族在建好宫室之后,生了男孩,就拿珍贵的玉璋给新生的男孩玩耍,后来就将生男孩称为“弄璋之喜”。

李林甫误将“璋”写成“麞”,前者是玉石的一种,后者是一种动物,也就是獐子,差之千里,笑话闹大了。

古代又叫生女孩为“弄瓦之喜”,也出自于《诗经·小雅·斯干》,千万别误以为是将瓦片给女孩玩,“瓦”是指一种纺织工具,也就是陶纺轮,古人认为女孩是要学纺织的,所以从小就拿陶纺轮熏陶她。

(来源:沈阳日报)
老子因何成了第一人称
□ 古生
老子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位,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尊他为太上老君。

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夫子、先生。

诸子百家里多以姓氏加子来命名,像孔子、孟子、孙子、庄子等。

老子姓李名耳,也有人说他叫老聃,因而人称老子。

还有说法认为,老子刚出生时就须发皆白,或说其母怀孕八十一载才生下老子,这都是神话传说,不足为信。

老子作为称谓,一开始则是老年人的自称,相当于老夫。

其出处有:1.《后汉书·逸民传·韩康》:“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2.《晋书·庾亮传》:“老子於此处兴复不浅。

”在这两本史书里,韩康和庾亮分别自称老子。

宋词里,苏轼《青玉案》词云“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辛弃疾《水调歌头》词云“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苏辛写词时年纪都很大,故自称老子。

古典小说里这种用法也屡见不鲜。

从老年人自称,老子又有了泛指老年人的意思。

《江表传》里
有:“足以惊骇老子(指曹操)否?”白居易也有《晚起闲行》诗
曰:“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老子的第四层意思,则是父亲的俗称,见于《宋书》和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老子的这四层含义互相影响,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人称称谓。

道家和道教在民间底蕴深厚,人们崇敬老子,故以其为称呼。

此其一。

其二,中国人好倚老卖老,即使年轻人有时也喜欢故意装成熟,这就使得老子这个老年人自称和泛称有了更适合的语言土壤。

其三,在国人心目里,冒充别人的长辈是十足的占便宜,这种心态也让老子这个称谓使用更加广泛了。

(来源:沈阳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