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课件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并能理解文言文中的主旨和意图。
学习文言文的修辞 手法和表达技巧
培养对文言文的审 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提高文学素养
THANK YOU
汇报人:XX
掌握基本阅读技巧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式:通过关键词判断句子的句式,如“者”、“也”等 省略句式:注意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倒装句式:识别句子中的全倒装和半倒装,如“何之有”、“不亦乎”等
疑问句式:通过疑问词和句末语气词判断句子的句式,如“何”、“乎”等
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
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和意图,需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文言文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上,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理解。
文言文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上,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 手法来理解。
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和意图,还需要注意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和 艺术特色。
3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理 解能力
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浏览全文,了 解大意
抓住关键词, 理解句意
结合上下文, 推断词义
反复阅读,加 深理解
培养文言文语感
多读多背:通过阅读和背诵文言文,培养对文言文的熟悉感和语感 理解词义: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的含义和用法,提高阅读速度
掌握语法: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句型、词性等,有助于理解句子结构
等断句 标点的使用:根据 文言文的特点和语
境使用标点
2
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和意图
分析文言文的篇章结构
段落划分: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将文章划分为若干段落 段落大意: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以便于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关键词句: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以便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逻辑关系: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于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一、(2015· 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
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①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
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②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 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 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③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 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 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
应为动词“恭敬地引进、引导”之意。
解析 答案
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
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
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A项均为介词,和,跟。
C项均为“所”字结构。
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
解析 B项连词,如果/副词,好像。
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
解析 答案
√
解析
错在对“嬴氏焚书史”的分析上。结合前后文,议及“嬴氏焚书史”,
整体阅读·(8~10分钟)
答案
第一段:叙述晋代文学家张华偶遇一神秘老人,参观“琅嬛福地”
的藏书之事。
第二段:用韵文的形式揭示故事主旨。
答案
答案
作者假托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阐明了学海无涯、山外有山、
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
答案
真题训练·(约10分钟)
√
解析
“肃”解释为“恭敬的样子”,不能与之后的“(张)茂先”搭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
核心突破二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性情神态善体悟,实实在在学虚词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X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一、18个虚词《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
因为这18个虚词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必须逐个掌握。
掌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依据位置处理好用法和意义的关系。
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
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用法〞。
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那么“意义〞也不同。
而决定“用法〞和“意义〞的往往是该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例如“焉〞“与〞两词,放在句首、句中、句尾,其用法和意义是不某某的。
因此,位置是判断虚词词性和用法的最重要的依据。
2.重点掌握6个高频虚词。
所谓高频虚词,就是指在高考试卷中反复考到的虚词。
根据近五年的统计,高频虚词主要指:以、而、其、之、于、为。
1.说出以下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因为〞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以便〞“用来〞③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可译为“按照〞④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可译为“用(凭)……身份〞⑤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⑦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介词,表示“在……时候〞⑧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跟〞⑨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而〞⑩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至〞⑪晋侯、秦伯围X,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由于〞⑫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同“已〞,副词,“已经〞2.说出以下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第六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一、(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
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
当涂①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②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
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筑。
赤白囊③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
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
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
’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 夏四月既望,历阳张某记。
注 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
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
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和赏析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介绍当涂学校破败情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6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简答题)pptx课件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六 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简答
题)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导图指引
考向分析 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 概括。与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选择题)的步骤一样,在整体阅读文 本,了解文本主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从而对问题进行正 确解读。 考向(一) 梳理归纳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 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五)
【我的分析】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筛选围攻太原的相关段 落,然后进行概括。
(1)帝曰:“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 也。我宁不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
________(赵匡胤审时度势,善于保存实力,爱护将士)。 (2)太常博士李光赞向皇帝进言,“帝览奏,甚喜,复问赵普,普亦 以为然,因使普召光赞慰抚之”。 ________(赵匡胤察纳雅言,广纳良策)。
时大军顿甘草地中,会暑雨,多被腹病。会辽遣北院太王乌珍,自 白马率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北汉赖以自固。太 常博士李光赞言于帝曰:“陛下战无不胜,谋无不臧,四方恃险之邦、 僭窃帝王之号者,昔与中国为邻,今与陛下为臣矣。蕞尔晋阳,岂须亲 讨!重劳飞挽,取怨黔黎,得之未足为多,失之未足为辱。国家贵静, 天道恶盈,所虑向来恃险之邦,闻是役也,竭府库之财,尽生民之力, 忠心踊跃,各有窥觎。传曰:‘邻之厚,君之薄也。’岂若回銮复都, 屯兵上党?使夏取其麦,秋取其禾,既宽力役之征,便是荡平之策。惟 陛下裁之!”帝览奏,甚喜,复问赵普,普亦以为然,因使普召光赞慰 抚之。
(3)太常博士李光赞向皇帝直言进谏,“闻是役也,竭府库之财,尽 生民之力,忠心踊跃,各有窥觎”“帝览奏,甚喜”,帝并不恼怒。
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技巧一、要具备三种语言知识1、常见实词。
具体说,就是“120个实词”和“通假字”。
2、常见虚词。
具体说,就是“18个虚词”。
3、特殊句式。
具体说,就是“固定格式”。
二、要掌握五种阅读技巧1、中心突破法。
就是通过理解全文大意来进行突破。
2、词性突破法。
就是通过借助实词的词性来进行突破。
3、结构对应法。
就是通过对应句式来进行突破。
4、语法分析法。
就是通过借助语法知识来进行突破。
5、语境推断法。
就是通过借助上下文语境来进行突破。
三、要具备三种答题技巧1、先看赋分,后看考点。
就是先看试题的赋分值,然后看考查的考点。
2、先看考点,后对答案。
就是先看考查的考点是什么,然后进行答题。
3、先全文阅读,后据语境答题。
就是先进行全文的阅读,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进行答题。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第一,要反复阅读选文至少读两遍。
第一遍最好快速阅读全文,了解大意。
这是为了回答“文章写的什么”这一关键问题。
第二遍慢读,读的同时标出段落的序号,并注意一些显眼的词、句式等。
这是为了回答“文章是怎么写的”这一关键问题。
例如,《曹刿论战》一文开头写到:“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文章一开始就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和乡人的短视。
对于这样的词、句,作为勾画点睛的阅读批文,自然要特别注意。
在读过两遍之后,可以细读题目涉及到的段落,深入理解其意思和作用。
如第一题四个选项涉及到的“再”、“故”、“患”、“使”,有的学生在翻译时根本不经过大脑思考,一见就看出来了,根本不用翻译就知道是对的,因为在上文“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中已经交代了时间是“十年春”,而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涉及到了时间,所以“再”是指第二次;“故”是指所以;“患”是指担心;“使”是指假如。
这样一想就发现A项中“再”指第二次与上文时间不符,“故”指所以与上文不符,“患”指担心与上文不符,“使”假如与上文也不符。
全国近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的全部内容。
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6文言文信息分析与概括简答题课件
【参考译文】 太原城许久攻打不下,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率领军队攻城,战事 都不顺利,被流箭射中,几乎死去。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赵廷翰,率领各 个禁卫卫士叩头,请求用尽兵力冒死先登城快速击杀敌人。皇帝说: “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出来的精锐将士,全能以一当百,是我用来当亲 信的,共担患难,共享幸福。我宁可得不到太原,哪能忍心驱使你们冒 刀枪之险,走向必死之地呢!”将士们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鹤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 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 (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 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科举考试,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 分发到一位老教谕房内。老教谕拿自己选取的文章,呈给大主考官李九 我,李九我责骂文章不够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够优 秀,又一次呈上,到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 了,教谕恼怒地哭泣起来。李公挑选他呈上的文章(发现)少了七卷,询
(4)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 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 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 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推断
________(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②可捐纳 财货进入太学;③考题出自经书;④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人各怀心思,伺机图谋。《左传》有言:‘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 力就相对削弱了。’哪如起驾回都,在上党屯兵?让老百姓夏天收取麦 粮,秋天按时收获,这样能使老百姓在徭役上得以宽松,是扫除平定敌 人的好计策,希望您裁夺!”皇帝看了奏章之后非常高兴,又问赵普, 赵普也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就让赵普召见李光赞并抚慰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六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一 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
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文后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文后注释及试题,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几乎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
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
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
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对其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2.阅读步骤第一步:粗读——浏览全文,看看注释,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明事知人辨理。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技巧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在学习语文的课程中,文言文的阅读是学生们需要面对的一道重要的难题。
阅读文言文,需要相当高的文学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
因此,本文将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解读文学意象和领会语言情感等方面介绍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规律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都有较大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句型。
文言文有自己的固定的句型和结构,这些句型和结构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来掌握。
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用词特点。
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大多数都是古代的专门词汇,而且很多词语的含义也有着比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需要在了解词义的同时,理解文化背景。
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文言文是一种比较严谨、正式、雄浑的语言,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二、解读文学意象文言文文学意象,是指通过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创造出来的一种形象形态。
文言文常常使用的意象有典故、比喻、拟人等等。
其中,典故是文言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意象,它不仅仅是某种文学法则的实施,更体现了文言文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对于文学意象的理解,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更多的文言文经典,不断丰富我们的文学史和文化修养。
三、领会语言情感文言文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中的情感成分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理解文言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的。
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把握情感变化,以便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主要情感。
当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情感时,我们就可以融入其中,领略文言文的深邃和诗意。
文言文阅读不仅需要我们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句式等基本规律,更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学意象和情感内涵。
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_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
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 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 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 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 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 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 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 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 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
出 解了析减免“税他收向、皇革上除建弊议端…等…一制系度列”施错惠,百原姓文的为措“施贤。称善,即奏行之”, D是.彭彭时时心对怀李国贤说政,的,奉李公贤持上正奏。了他皇在上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解原析则,答不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 “真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 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 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 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 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 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 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 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 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 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 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精准翻
核心突破五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②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第一步:审题 ①审语境: 外部语境:_该__段__叙__述__鲍__先__生__的__品__行__,__尤__其__是__晚__年__所__做__的__善__举__。____ 内部语境:主__语__是__“__先__生__”__,__句__子__有__三__个__层__次__,__转__折__句__。___ ②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业__、__训__词__、__相__、__勖__、__毖_____ 特殊句式:_无___
②审出特殊句式:a.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 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b.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 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等,这时 就需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 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的句子。
第二步:切分。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切分的好处是能保证字字落实,最能发现句中的与现代汉语形似 实异的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以及与现代汉语形似意同的同义 复词。
边练边悟
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 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 _生__命__垂__危__,__随__时__都__可__能__死__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__析____“__日__薄__西__山__”__是__比__喻__,__需__要_ 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 虑夕”要意译其义。
解析 答案
(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_既__没__有__伯__伯__叔___叔__,__也__没__有__哥__哥__弟__弟__。___ 解析 “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 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五精
答案
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
“ 除”的本义是“台阶”,“除”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放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与“小土堆”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义实词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
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多
义实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
接的联系。识记多义实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
义项之间的关联。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
“ 除 ” 的本义是 “ 台阶 ”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 “ 拜官授职 ” 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修治、清理”“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逝去”了。 ________________
教材助解1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 间有什么联系。 边邑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_____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
②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
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
“
达
”
之
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
的宾语。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
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 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 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 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
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
答案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 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 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 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
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
解析
答案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_
解析 “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 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
解析
答案
(4) 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 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解析
答案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臣活着应当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像结草老
人那样报答您的大恩。
解析 “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翻译出来。
解析
答案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 文 :
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 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 答案 “ 达 ” 之 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
“推荐”后加“的”字。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 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解析 “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
“皇宫禁地”。
解析
答案
4. 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方法 ( 比喻、互文、
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 答案 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解析 “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须把本体翻译出来。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五 精准翻译句子(一)
——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
掌握关键能力
翻译基本能力要求
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 1. 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 不漏译,不随意增减。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 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
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文言文中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
句式,这是“达”的要求。
答案
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 二、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
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 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 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 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 或短语的翻译。
边练边悟
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 主持国事的人 _ 相见。 解析 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 处用意译。
答案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
译
、
误
译
之
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漏译了“督”字。“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
的意思。
②误译了“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
边练边悟1
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 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 怎么比不上汉王! 漏 译 、 误 译 之 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解析
答案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译 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 _ 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
解析 译。 “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