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2),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知识点,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教材。

它涵盖了许多关于生物的重要知识和概念,从细胞结构到人类基因组,从生态系统到进化理论,全面覆盖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所有内容。

以下是关于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细胞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必修三
课本中讲述了细胞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膜、细胞内器官、线粒体、核糖体等。

2.生物分子:生物体内存在大量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

课本中详细说明了这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遗传和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人教版
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基因、表现型、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重要概念。

4.人类生殖和发育:人类生殖和发育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
领域之一。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人类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胚胎发育和生殖技术等方面。

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是生物学的
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人教版必修三课本中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仔细阅读课本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实验和做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人教版必修三生物课本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教材,它包含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概念。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实践和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a.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c.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推荐文档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 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 约占1/3)淋巴等脑脊液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水, 无机盐(Na+, Cl- ), 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 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等a.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维生素b. 5.消化道, 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 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 尿液, 泪液, 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 它们不属于内环境, 也不是体液。

c.组织液, 淋巴, 血浆成分相近,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 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 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 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a. 4.理化性质(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b.渗透压:一般来, 溶质微粒越多, 溶液浓度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说功能: 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 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 7.35--7.45缓冲对: 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2PO4/Na2HPO4CO2+H2O H2CO3H+ + HCO3-❖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 腋下, 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 温度主要影响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主要包括生物基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三个大模块。

下面就这三个大模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生物基因1.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特点DNA是遗传物质。

DNA分子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2. 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包括解旋、模板、合成等步骤。

转录是指DNA信息被复制到RNA上的过程,分为启动、链合成和终止三个步骤。

翻译是指mRNA的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抗密码、合成等步骤。

3. 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基因是指DNA上的一个功能区域,编码着特定的蛋白质。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4. 遗传的基本模式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规律。

显性遗传是指一种基因表达的现象在个体中可以显示出来的,而隐性遗传是指一种基因表达的现象在个体中不可以显示出来的。

5.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人类常见的遗传病有血红蛋白病、先天愚型、无铁性贫血等。

性(染色体)遗传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其中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

二、生物进化1. 进化论的形成及其证据进化论是指一种生物进化的学说。

它包括了种的起源、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变化等。

科学家通过化石、层序学、生态因素和生物地理分布等证据来证明进化论的存在。

2. 进化的基本模式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在繁殖中的优势。

突变是指遗传信息的突然发生的永久改变。

3. 适应与有机体多样性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有机体多样性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类别的有机体通过进化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种类。

4. 从基因到物种的进化从基因到物种的进化是指在进化中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动是进化中两种重要的机制。

三、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多样的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的统一。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1.体液包括: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2.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毛细血管壁血浆组织液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壁淋巴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①反射与反射弧①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 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②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类型: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功能: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 电位(外负内正)2.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及特点①传递结构: 突触(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1.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位于: 下丘脑。

呼吸中枢位于: 脑干。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小脑。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脊髓。

2. 人的语言中枢位置:大脑皮层。

涉及人的听、说、读、写。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的产生: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化学本质: 蛋白质(如: 胰岛素)类固醇(性激素)2.①血糖的正常范围: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1必修(必修(3)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第第一一章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内环境.内环境体液包括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细胞内液(占2/32/3))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由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淋巴三部分组成。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温度温度等相对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中性,PH 为7.357.35-萘乙酸,2.4-D)2.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激素种类合成部位作用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第四章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和生物群落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1)种群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生物。

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

龄组成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衰退型。

可以预测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1)样方法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昆虫卵密度,蚯蚓等6要求随机取样随机取样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2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1)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和““SS””型曲线“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生物是高中学习中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它涉及到生命的本质和各种生物现象的理解。

必修三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核心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1.1 遗传的基本概念在进入遗传与进化的具体讨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

遗传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遗传物质主要由DNA分子组成,DNA分子携带了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1.2 遗传的基本规律在进行遗传研究时,我们需要了解遗传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分离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表现比隐性性状表现更为明显。

而分离规律则是指在杂合状态下,两种不同性状的基因能够独立地分离遗传到子代。

1.3 遗传的机制与过程遗传的机制有两种,分别是单体遗传和等位基因遗传。

单体遗传是指通过一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而等位基因遗传则是指一个基因可能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决定着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遗传的过程主要包括基因的表达和变异,其中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而基因的变异则是指基因中的突变导致基因的序列发生变化。

2.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知识点总结2.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生物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体系。

生物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大类。

传统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育种技术,而现代生物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前沿领域。

2.2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应用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来实现对其性状的改良。

基因工程的原理包括DNA重组技术和基因转移技术。

DNA重组技术是指将两个不同来源的DNA片段进行拼接,从而形成具有新功能的DNA分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免疫调节(二)特异性免疫【学习目标】1、理解抗原、抗体的概念。

2、弄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及相互关系(重点、难点)。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注意如何有效预防该病。

【要点梳理】 要点一:抗原与抗体要点诠释: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他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

科学家们给这些血清成分起了不同的名称,如把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把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称为凝集素等。

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才把这些成分统一称为抗体。

后来,科学家们又通过实验证实,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也就是说,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注意:球蛋白是一类只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但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

要点二: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的关键:①产生高效而寿命短的效应B 细胞。

有效应B 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②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的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消灭之,即二次应答。

(2)体液免疫过程(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过程),如下图: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变的细胞等 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性质 抗原 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 分布: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也存在抗体。

抗体要点诠释:体液免疫过程:一、感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助T细胞,助T细胞在增殖的同时,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的作用于B细胞。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必修三第三章主要讲的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内容,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三第三章其他植物激素知识点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长高;解除种子休眠。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

主要分布在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

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和芽和植株生长)。

使棉叶在棉铃成熟前脱落。

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

各器官中都存在。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

增加瓜类雌花形成率;催熟。

生长素IAA: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子房壁发育及不定根和侧根的形成;顶端优势;抑制花、果实和幼叶的脱落(具有两重性)。

除草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培育无子果实;棉花保铃。

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达尔文胚芽鞘分布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功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种子萌发时,胚芽鞘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结构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产生生长素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弯曲生长的部位讨论问题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对比组:自然状态下的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组1:去除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实验组2:用锡箔罩子把尖端罩上,胚芽鞘直立生长不弯曲实验组3:用锡箔罩子罩上尖端下面一段,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分析1、2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3、4与1对比,说明植物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对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2篇(一)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遗传与进化:- 基因的分离定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形成。

- 染色体遗传: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遗传物质DNA的复制、重组和变异等。

- 人类遗传病:介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 进化与适应:介绍进化的基本理论,包括自然选择、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等。

2.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DNA技术的应用:包括限制性酶切、DNA电泳、PCR扩增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基因工程:介绍基因克隆、基因转导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等的原理和应用。

- 生物安全:介绍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范措施。

3. 生物资源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原因和保护措施等。

- 自然保护区:介绍自然保护区的分类、建立和管理等。

- 生态系统的演替:介绍生态系统演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生态系统的恢复:介绍生态系统的恢复原则、方法和作用。

4. 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 水环境污染:介绍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方法。

- 大气环境污染:介绍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控制措施。

- 土壤污染与治理:介绍土壤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修复方法。

-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上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2篇(二)以下是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整合:1. 生物基础知识:- 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 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生物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和分离定律、基因的互作和合作-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RNA、蛋白质合成等- 遗传变异和突变- 进化的基本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遗传变异和适应理论- 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化石等3. 生物学方法:- 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 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物种的多样性:分类、分布和进化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等- 生态因素和生态位的相互作用:气候、光照、温度、湿度、海拔、食物链等-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5. 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 生命科学的应用和前沿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等-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教师教学的时候都是分章节的讲的,而有的学问点也是比拟杂的,我们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归纳,把相关的学问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记忆与理解。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必修三学问点人教版,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协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三学问点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整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缘由: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状况: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胚芽鞘弯曲方向与生长素少的方向相同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整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整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响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局部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实力不同:茎芽根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状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种群和群落1、种群特征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3、种群:必须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称群落:必须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生态系统:必须区域内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4、种群的数量改变曲线:①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

②“ 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必须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7、种间关系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8、群落的空间构造: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根本保存,甚至还保存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遵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展生物蛋白质学问点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根本单位(或单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包括细胞分裂、遗传与变异、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生物必修三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知识。

一、细胞的有性生殖方式细胞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有性细胞生殖是生物繁殖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性生殖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

人类细胞中,每个体细胞都包含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型,男性为XY型。

人类有性生殖的过程是由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成的,这个过程称为受精。

受精过程中,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会发生交换,这就是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结果是,每个后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组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体型、性状等。

二、DNA的复制DNA复制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DNA是遗传物质,包含了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它的复制是非常关键的。

DNA分子是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的,其中一条被称为模板链,另一条被称为新合成链。

DNA复制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解旋、复制、连接。

首先,酶会解旋双链DNA分子,使模板链暴露出来。

然后,酶会在模板链上寻找相应的碱基配对并在新合成链上加入相应的碱基,从而形成两条新的DNA分子。

最后,酶会使两条新分子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通过DNA的复制,生物能够在细胞分裂、有性生殖等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

三、基因的表达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突出体现,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发育过程等一系列特征。

基因的表达也是生物活动中的重要过程。

在细胞内,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表达出来。

转录是指将DNA中的信息转录为RNA分子的过程,翻译是指将RNA 分子中的信息翻译为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RNA 聚合酶沿着DNA分子模板链上的基因依次复制RNA链。

转录后的RNA链被称为信使RNA(mRNA),mRNA会进入细胞质中,在被核糖体扫描后翻译成蛋白质。

在翻译过程中,RNA中的信息被读取并解码为一个个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最终形成蛋白质分子。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前言生物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遗传、进化、生态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展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能力。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模型。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的表达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翻译:mRNA翻译成蛋白质。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一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组合定律: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分离的。

2. 连锁与交换定律连锁: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遗传时往往连锁在一起。

交换: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交换。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1. 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非整倍体。

第四章:人类遗传病1. 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

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2.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对遗传病风险的评估。

产前诊断:监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的历史。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间结构的相似性。

2. 进化理论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包括基因频率变化、群体遗传学等。

第六章: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2. 生态系统的平衡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第七章: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

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技术。

2. 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抗生素等。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篇一】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佈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

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

(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

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去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

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親代細胞的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週期。

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

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

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

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篇二】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低。

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細胞核控制範圍(核質比)大→cell小。

二、細胞增殖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202X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202X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以下是202X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遗传与变异
-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血型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等。

-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突变等。

- 突变与进化:染色体的变异与进化、基因的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与群体进化等。

2. 人体免疫系统
-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的器官、免疫细胞与分子的作用、免疫机制等。

- 免疫应答过程:体内防御反应、体外防御反应、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等。

-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缺陷与疾病、免疫调节与疾病、免疫过敏与疾病等。

3. 稳态与环境
- 生物体与环境: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生态位与个体生活等。

- 生物的供能与物质循环:生物的能量来源与转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物质循环等。

- 生物的调控与平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内分泌调节与体液平衡、生物节律与环境因素等。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生命起源的理论:生命起源的化学基础、原核生物起源的理论、真核生物起源的理论等。

- 进化与生物地理学:进化的证据与基本过程、物种形成与种群遗传学、生物地理分布与进化等。

- 进化与人类:人类的进化起源、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的进化与文化等。

以上是主要的知识点,但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版本的不同有所调整。

建议
根据实际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一、生物分类学
1、分类分层体系:将生物分为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2、分类标准: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特征(如外形结构、组织形态、形
态特征)和生物系统发育等相关特征进行分类。

3、分类系统史:古典期的“宇宙三分”;中古期的“自然界三大类”;近现代的“二十五界十七纲系统”;近代的“五分类体系”;现代
的“分类分层体系”。

二、进化论
1、进化的概念:指生物的种群由比较简单的形态,在不断地演变和
变异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更加复杂的形态。

2、进化的规律:自然选择;自然变异;应激性适应;生态压力。

3、自然选择:基于竞争、挑选原则,加以环境因素作用,生物个体
之间存在优劣的差异,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的个体更具有优势,最终被选择
并传播下去,从而改变种群的结构,使得进化发生。

3、变异的作用:异种杂交和进化分支等变异机理,使得种群中受环
境影响具有随机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可以使有利的变异保留下来,不利
的变异被抛弃,从而实现进化。

4、应激性适应:指生物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外界环
境刺激作出反应,而改变它们本身的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 H2CO3H+ + HCO3-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②营养不良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a.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c.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垂体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胰岛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卵巢雌激素等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因子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