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1三角形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长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按角度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为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画三角形,用剪刀、彩纸制作三角形。

4. 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相关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为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特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2. 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为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三角形特性。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等。

4. 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是否掌握牢固。

2.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熟练运用三角形的特性。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

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1. 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2.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包括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2. 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3. 彩色笔、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

2. 展示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二、探究三角形的特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包括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三角形图形,让学生判断其类型并说明理由。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如计算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等。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几何作图等。

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形状物体,拍摄照片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的特性是指三角形在几何形状、角度和边长等方面的基本性质。

具体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内角和、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

2.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3. 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2.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用于绘制三角形。

3. 实物模型,如三角形板、三角形拼图等,用于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结构等,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性吗?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三角形知识。

2.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定义,讲解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三条边、三个角。

- 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按边长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按角度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定理-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 讲解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定理的证明方法。

4. 讲解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 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 引导学生通过绘图和实物模型,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5. 应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三角形的角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和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特性和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性(2)教材第62页例3、例4及练习十五第6~8题。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根据三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探索和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一、情境导入1.投影出示:教材第62页例3情境图。

师: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

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学生讨论:师: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师: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讨论……师: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二、实验探究1.剪一剪:剪出4组纸条(单位:cm)。

(1)6、7、8(2)4、5、9(3)3、6、10 (4)8、11、112.摆一摆: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请同学们用剪好的每组3张纸条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第(2)组和第(3)组不能摆成三角形。

第(1)组和第(4)组能摆成三角形。

3.想一想:探究三张纸条在什么情况下能摆成三角形。

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应用深化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请学生独立完成66页练习十五的第7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

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7cm的木棒。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第【1】篇〗背景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应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根据这一理念,在“三角形的特性”教学时,首先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的观察、比较,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三角形的特性外部特征的初步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抽象出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从中感悟,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过程逐步朝着具体到抽象、感悟到理性的方面发展。

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是知识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师生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

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课件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生1:建筑物上有三角形。

(课件动态闪烁三角形)生2;吊重机的架子上。

生3:吊重机的铁线上。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生1:自行车上三角形。

生2:电线杆上有三角形。

生3:班里的流动红旗有三角形。

师:天坛、金字塔、铁塔、天安门、铁架、自行车上都有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3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课件,钟表模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听口令,做动作。

师抽几位同学出列,要求学生“”齐步走“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等,你观察到哪些现象?抽生交流,学生可能说在运动,有平移,有旋转。

2、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是怎么转动的呢?抽生交流,老师可以结合教室里电风扇,开门,关门等。

让学生明白旋转就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这过程就是旋转。

3出示指针旋转,水车旋转,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顺时针和逆时针,生回答后板书,在动手操作一下。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旋转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出示钟面模型,回忆钟面知识,指针在旋转,可以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圆心用字母O表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指针转动一圈是360度,转动一大格是30度。

2、小组合作学习指针的旋转和车杆的旋转,出示学习要求:四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察。

交流完了收好钟面模型。

在班级大声交流。

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3、汇报指针的转动,最后一问可以多抽几个人交流4、交流汽车进出小区,左侧右侧有车通过,车杆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学生操作,交流,记录并汇报。

3、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物体旋转前后有什么变化?讨论后交流。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3.你还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物体?它们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系列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测量其内角和。
2.给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求其底角的度数。
3.计算一个一般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以及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以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区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继续探索三角形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3.分类: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后,我会引入三角形的分类。重点讲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等于180°?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设想情境:设计一个关于土地分割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三角形来最大化土地的利用面积。
5.对于教学难点,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设想步骤:首先,通过具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其次,通过绘制和测量活动,让学生验证内角和的恒定性;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注意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具体见教材P59、60页例1、例2,练习十五1、2、3题。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1)》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9、60页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

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三角形的高。

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方法: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然后自主探究,教师引导讲解,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找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的高。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讲解与例题演示,联系总结。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

学习方法实验观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操作完成。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在充分操作、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三角性的唯一确定性,从而明确的指向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本质。

教学活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一、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一)三角形的唯一性1.我们用若干根长度相同的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

摆一个三角形,再摆一个三角形,再摆一个三角形;摆一个四边形,再摆一个四边形,再摆一个四边形。

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摆出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猜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可能相同)那我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就需要我们进行验证。

我们可以把摆出的三角形移动,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也就是无论怎么摆,摆出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2.我们把摆出的四边形移动,发现它们不能重合,也就是摆出的四边形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

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角度发生了改变,形状会随之发生改变。

3.看来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我们用手拉三角形,使劲拉也拉不动,我们用手拉四边形,四边形一拉就变形了。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已经确定下来,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会完全确定了,不会再发生变化。

而四边形由于角度会发生改变,所以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会随之改变。

因此我们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2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2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三角形的特性2 人教新课标
小学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2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2.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修订栏
预习
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现在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教学过程
小结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作业
布置
练习十四第四题师再自己设计一题
教学
后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第2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

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2)◎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59例2,完成P59“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2.在观察、实验中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中间加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

(课件出示图片)【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课件中相应显示学生找到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找出事物中的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为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积累经验。

师: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东西都被设计成三角形,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做能使物体更加牢固……师: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2)]二、动手操作,理解感知1.从唯一性的角度初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9例2。

(1)学生拿出小棒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

(3)推选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只能摆出一种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却能摆出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

师:我们摆出的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拿出形状相同的教具三角尺和学具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角度确定形状,边长确定大小。

师:都是同样长的小棒,为什么四边形就能摆出那么多种呢?【学情预设】结合刚才观察三角尺的经验,学生能得出:角度发生了改变,使得形状会随之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观察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3条边确定了,其相应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无论怎么围,所围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而围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P81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学具准备:长方形框架、、课件、自制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1、展示课本80页情景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瞧,这是正在建设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建成,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你比较熟悉的图形了吗?请你描述几个三角形。

2.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

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的确切含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1. 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2.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识别和描述三角形。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2. 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的特性,如矩形、圆形等。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图形,你们猜猜是什么?3. 揭晓答案:三角形。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2. 讲解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案例,如: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可以剪成一个三角形、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特性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2.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拍照或画图,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如何?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包括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为180度等。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为180度。

2.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架、房屋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特性。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新课讲解1.讲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1)利用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在受到外力时是否容易变形。

(2)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3.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1)利用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内角和。

(2)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三)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想用三根木棍搭一个三角形框架,请问他应该如何选择木棍的长度?”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2.强调三角形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三角形框架,并说明设计原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精神。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2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与学情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课时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并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是典型的几何概念课。

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高及其画法。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第一学段的认识图形以及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为了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特设计以下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学习的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和含义,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明确课题。

1.生活实物引入概念。

欣赏生活中的,金字塔、跨河大桥、自行车、篮球架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板书揭题),相信三角形你们都已经很熟悉了。

你能从中找出了隐藏的三角形吗?先在脑子里描一描。

2.提出问题。

这些都是三角形,三角形都有怎样的特征?生: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板书)【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找三角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受数学的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2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经过入手操作和观察比拟,使先生知道三角形恣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中有普遍的运用。
2.积聚看法图形的阅历和方法。
3.培育先生观察、操作、自学的才干和运用数学知识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教学重点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动摇性、恣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权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先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上去,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聚的成语、名言警句等,活期反省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诵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资料,又锻炼了先生的写作才干,同时还培育了先生的观察才干、思想才干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1、入手试一试,每完成一个实验就把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及结论填在实验记载单上要求:小组长担任组织本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填在报告单上:〔什么样的3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本组得不出结论的,也可以与其他小组共同商量。
哪两个三角形呢?〔生指〕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可以抵达?
对上路中路围成的三角形来说,走上路就是走?
走中路就是走三角形的什么?〔第三条边〕
明天小明正巧要做卫生,想快点到学校,他走哪条路最近?〔中路〕
师:为什么?〔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
师板书: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窗们都以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A、师:经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规律,你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的缘由吗?
B、看来同窗们曾经能判别三条线段在什么状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比比谁反响快。同窗们有没有决计?规那么是:我请五位同窗来演小棒,这五位同窗当中的三位同窗恣意组合,看能不能拼成三角形以为能拼成三角形的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响快。〔你能判别的这么快,是怎样做的?两条短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拟来判别〕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条边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三条边的关系。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4.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2.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稳定性,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探究欲望。

2. 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三角形的特性,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条边的关系。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 作业:布置与三角形特性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分类、内角和。

2.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条边的关系。

3.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填空、选择、判断。

2. 提高题: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四边形、五边形的特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程度,能否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6—8题。

教学目标:1、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2、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掌握判断三条线段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两点间距离的意义,明白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观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

他正从家里出发去学校。

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分别是怎么走的?生:从小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

第一条: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家→学校第三条:家→商店→学校师:哪条路最近?生:家→学校的路最近。

师:为什么家→学校的路最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板书)二、自主探究:1、体验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师:为什么大家认为中间这条路最近?生1: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线拐弯了,绕远路,所以中间这条最近。

生2:我生活中这样走过,中间的这条路线最短。

生3:我在课本的图中通过测量得出中间的这条路线最近。

师:家、邮局、学校,我们可以看作三个点,你能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生: 观察情境图我们可以发现家→邮局→学校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其中家到邮局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家→商店→学校呢?生:家→商店→学校也可以看成一个三角形,家到商店的距离+商店到学校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通过上面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

师:在数学上,把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2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2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利用三角形导入2.利用摸一摸活动初步了解三角形。

3. 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通过创设摸图形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摸三角形的过程,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初步建构三角形特征的过程。

让学生在三角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加深了对三角特征认识。

)二、新授㈠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1.画三角形⑴引导学生独立画三角形。

⑵教师选择学生画得不正确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或是把事先准备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⑶明确三角形定义。

⑷区分围成和组成。

什么叫围成?用手势表示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

本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并抓住学生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

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围成”含义的理解。

)2. 探究活动一: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①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②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请在你画的三角形的顶点处也标上大写字母。

(学生任意标上大写字母)标好的同学读一读你标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8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

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流程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神秘的金字塔,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用手比划一下。

雄伟壮观的斜拉桥,现代高科技的产物。

你发现三角形了吗?在哪里?精美的赛车上有吗?师:从古至今,三角形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奥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若干根、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三角形导入
2.利用摸一摸活动初步了解三角形。

3. 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
(通过创设摸图形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摸三角形的过程,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初步建构三角形特征的过程。

让学生在三角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加深了对三角特征认识。


二、新授
㈠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
1.画三角形
⑴引导学生独立画三角形。

⑵教师选择学生画得不正确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或是把事先准备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⑶明确三角形定义。

⑷区分围成和组成。

什么叫围成?用手势表示
能把围成说成组成吗?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

本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并抓住学生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使之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

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对“围成”含义的理解。


2. 探究活动一: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①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并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②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请在你画的三角形的顶点处也标上大写字母。

(学生任意标上大写字母)标好的同学读一读你标的三角形。

(鼓励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在同伴面前敢于发表意见,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认识底和高
①看,三角形家族的三个好朋友在争论谁矮谁高呢!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②请小组讨论,看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它们谁高。

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根据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探究活动二:画高的方法
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如何画三角形的高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试着画一画。

(先让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的高,再课件演示怎样画高。


②拿出你刚才画的三角形,你能任意画出它的一条高吗?
(学生汇报作品。


③刚才同学们都能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现在,如果以三角形的另一条边为底边,你还能画出其它的高吗?
5、出示下面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条高和它对应的底。

(以“三角形家族的三个好朋友在争论谁高”引出三角形的高和底,使用全新知融入到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

接下来教师引导性的提问:“如果以三角形的另一条边为底边,你还能画出其它的高吗?”,引发学生认知进一步加深,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

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每条高和对应的底,从而使学生对“对应”的理解更加深刻。

老师的问题设计把数学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㈡探究活动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1.观察。

仔细观察,发现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多,篮球架上的篮板支架、自行车上的车架……为什么那么多地方用到三角形,制成三角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实验。

引导学生动手拉动长方形和三角形看看有什么现象?
3.发现。

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不会改变,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它起到固定物体的作用,使物体不容易变形。

(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设计的,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解决问题
1、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三角形有3组对应的底和高。

()
自行车的车架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原理。

()
3、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4、我们班上的椅子坏了,怎样加固它呢?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体验智慧
师:人类是充满智慧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人类制造了很多东西。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人类智慧的结晶。

(播放课件)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人类的智慧。

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生活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在组内谈收获、评得失,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1、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高和底:过顶点作底边的垂线。

4、特性:稳定性、不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