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大作业题目
马原大题整理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绝对的否定与绝对的肯定:(1)是形而上学的否定,把否定与肯定分隔开,不是否定一切就是肯定一切。(2)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怎样看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不成熟的条件下,产生了不成熟的理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空想,缺少使用价值,但随着历史发展,当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空想社会主义逐渐展示出它的价值。(如按劳分配,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但如果达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它的实现就变得理所当然)
4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人的思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即思维的无限性。绝对性和至上性,但每个人都受客观事物、历史条件、实践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的行为有事有限的相对的非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是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5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胜利是否是历史的反常现象:错。现有的社会主义都是在多个落后国家基础上建设来取得胜利的。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已经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基础。这些国家在根据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的规律进行历史的选择,这选择是把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所以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的胜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不能仅仅归咎与偶然性而否定其必然性。
6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整个世界是通过运动实现了一般的本质和具体形态的统一,呈现为包含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包括人的意识也是依赖于物质存在的。
马原大题
1.如何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指客观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⑵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是因为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经济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⑶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和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两个方面。
首先,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是由经济现象、经济条件的客观性决定的。在一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一定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价值规律。其次,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是指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经济规律,只能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但是人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⑷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在于经济规律的历史性、社会性和认识经济规律的阶级背景。
⑸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因为经济条件、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是历史的;而有思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的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方式和经济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他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解释。
10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在二战后为什么迅速发展?
⑴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就已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得到发展,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衰退下去。二战后,为了集中力量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之现代化,以加强本国实力,也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危机重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获得新的发展。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飞跃发展,从而使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引起一系列需要由国家直接或间接干预解决的问题。例如,市场问题日趋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扩大国内外市场;一些高新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需要协调和巨额风险投资,需要国家出面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本身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这些问题迫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更多地、经常地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经济,以缓和矛盾,从而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题的题目与答案(试题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题的题目与答案(试题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面大题的题目与答案
论述题: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答案要点:
(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科学总结,体现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过程,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有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得到解决,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生动体现。
材料分析:
甲乙二人逛商场,看到两件颜色各异(分别为蓝色和绿色)、款式和质地相同的衣服。甲认为:蓝色的好,因为蓝色的贵!乙认为:绿色的好,因为绿色买的人多!
运用马克思政治学中的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材料甲乙二人观点错误的实质。
答案:甲乙二人所指“好”、“贵”、“买的人多”分别相当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不难看出甲乙二人错误的实质所在了:首先,甲认为“贵”的“好”,即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就应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商品
马原大题精华版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意义。P21(22)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什么是矛盾?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P37(40)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3、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反映与创造的关系。P63(64)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不仅具有反映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的特征。
反映与创造的关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反映特性与能动的创造特性是不可分割的。反映和创造是同一种本质的两种不同功能。其一,创造离不开反映,创造存在于反映之中,创造过程是在相互联系的多个方面的反映基础上实现的。其二,反映也离不开创造,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所以,人的认识是反映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马原大题整理
马原大题整理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会决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所以,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居于主导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次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次要矛盾。中国社会的其他矛盾都是次要矛盾,比如三大产业的矛盾,产业内部的矛盾,边疆与内地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如果解决不好也会影响现代化的进程。
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4.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应到基本不相适应,再到新的基础上的
相适应;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的阶段。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必然规律。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神
B. 物质
C. 意识
D. 能量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
A. 劳动价值论
B. 剩余价值论
C. 资本积累论
D. 商品交换论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
A. 人们的思想活动
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
D. 人们的精神创造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科技进步
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D. 文化传承
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A. 必要劳动
B. 剩余劳动
C. 资本家的投资
D. 政府的税收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同富裕
B. 建立无阶级社会
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
D. 全面发展经济
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A. 以公有制为主体
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
A. 物质极大丰富
马原大题(必考)
马原大题(必考)
重点:题型:选择题(80道80分),客观题20分(我们老师说的是其中包括三个简答题12分,一个论述题8分,但有别的老师说是两道大题共20分)这100分最后折合为70分,其他三十分为作业和平时成绩得分。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到第五章,具体为:绪论部分,只出选择题。第一章,除了三十二页的时间和空间不考,其他均可能考到。重点,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第二章,七十五页的“真理与谬误”第二节的第三小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和第二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考。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第一节中第四小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但需留意社会形态的概念)”第三节中第二小节“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不考,第二节“社会历史发现的动力”只出选择题。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第四章,第一节中第三小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第二节中第二小节“资本主义所有制”一百六十五页“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形态意识”不考。重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只需简单看看,不作为重点,只出选择题。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以上就是我们老师给画的范围与重点,仅供复习参考。ps.课本是王道,其他供参考。答案:
马原大题
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原理复习题
一简答(科社5题,马哲5题,马经5题)
1,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练习册2页第1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练习册2页第2题)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从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精选五篇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
论述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隙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广大的劳动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及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繁重体力劳动的逐浙减少,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在生产活动中将变得更为重要。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国大2023春《马原》(试卷B)大作业: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2篇
国家开放大学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395》(试卷B)大作业终考任务: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2篇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能提供劳动,从而能创造价值,但这并不触犯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答题要求:
1、本门课程共有三套题,请选择其中的一套试卷且只能选择一套试卷作答。
2、考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
3、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4、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1:(1153字)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绞尽脑汁,发明了多种方法,但最基本的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
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家主要靠增加劳动量实现产量增加,因此延长工作日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在英国,从14世纪末开始,政府就曾经颁布过各种劳工法令,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马克思对过度延长劳动时间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损害作出这样的抨击:“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马原大题(必考)
重点:题型:选择题(80道80分),客观题20分(我们老师说的是其中包括三个简答题12分,一个论述题8分,但有别的老师说是两道大题共20分)这100分最后折合为70分,其他三十分为作业和平时成绩得分。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章到第五章,具体为:绪论部分,只出选择题。第一章,除了三十二页的时间和空间不考,其他均可能考到。重点,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第二章,七十五页的“真理与谬误”第二节的第三小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和第二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不考。重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第一节中第四小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但需留意社会形态的概念)”第三节中第二小节“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不考,第二节“社会历史发现的动力”只出选择题。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第四章,第一节中第三小节“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第二节中第二小节“资本主义所有制”一百六十五页“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形态意识”不考。重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第五章,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只需简单看看,不作为重点,只出选择题。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以上就是我们老师给画的范围与重点,仅供复习参考。ps.课本是王道,其他供参考。答案:
马原大作业参考题目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要求
一、大作业题目:
1、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意识的关系。
2、运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原理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3、如何理解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及其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如何理解当代人类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
6、结合2008年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7、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
8、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9、什么是共产主义及其实现的必然性?
10、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1、每位同学在上述题目中任选一个,文章内容要紧扣题目,内容不得跑题和偏题。
2、A4纸打印,正文字体为宋体五号。第一页写明题目,班级,学号,姓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能低于2000字。
3、严禁网上抄袭,严禁互相抄袭。一经发现,按不及格处理。
4、提交时间:结课周(十六或十七周)课前,班级为单位,按学号排好,统一提交。
大学马原大题(典型大题)备考范围
马原大题备考范围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意义
1、物质与意识的概念:
(一)物质:物质就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存在并能为人的意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二)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三)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二)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前提。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的辩证统一。发展道路要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基本国情,这是社会历史趋向;发展道路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能脱离各国的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主体选择。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社会历史趋向的正确的主体选择。
二、辩证否定观(论述题)
2023春+国开《马原》(试卷A)大作业: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2篇
国家开放大学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大作业终考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2篇
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1710字)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顽强奋斗、辉煌功绩充分展现了创造智慧和磅礴伟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把自然资源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劳动群众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
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共同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从而使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任何人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一定的物质手段,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整理和加工或由此产生灵感并形成精神财富;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会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种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解:本大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
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是指()。
A.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形式
C.历史发展是一步一步翻越的逐步推进过程
D.历史只能是历史的个案
答案:A
2.()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各种思想,就是指()。
A.意识形态
B. 生态思维
C.知识经验
D.历史概念
答案:A
3.()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形态分析的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
B. 唯物史观
C.唯物论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
三、论述题(共150分)
1.阶级斗争是指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请回答以下问题:
(1)阶级斗争是什么?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
(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3)在当代中国,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答:(1)阶级斗争是指……
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哪些?
(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并阐述其内涵与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
马原大题(有答案)
马原大题(有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绪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对马克思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点及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
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新的发展,不断运用所创立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修改某些具体的设想和论断,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1. “三农”问题
2. 基层选举
3. 环境保护与发展
4. 教育消费与教育公平
5. 基层法律服务
6. 社区医疗服务
7. 食品安全
8. 玉树地震
9. 世博会
一、哲学类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
践 13.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14. 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15. 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16. 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
研究 17. 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18.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19. 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20.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典型调查 21.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查研究 22. 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案例分析23. 国企股份制改革典型调查 24.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5. 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6.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7. 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 2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 29. 有关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 3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 31. 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3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 3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 34. 农业产业化研究 35. 农村税费改革调研 3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查研究 37. 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8. 城乡就业形势和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 39. 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经营发展研究 40. 名牌战略案例分析41. 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42.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43.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分析
具体要求:
1、每组同学(人数可以在7-12人)在上述题目中任选一个,文章内容要紧扣题目,内容不得跑题和偏题。
2、A4纸打印,正文字体为宋体五号。第一页写明题目,班级,学号,姓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能低于2000字。
3、严禁网上抄袭,严禁互相抄袭。
4、提交时间:教学周第15周,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提交。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要求
一、大作业题目:
1、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意识的关系。
2、运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原理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3、如何理解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及其关系?
4、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如何理解当代人类发展要求与资源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
6、结合2008年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7、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
8、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9、什么是共产主义及其实现的必然性?
10、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
11、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12、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13、论经济与道德的协调性问题
14、论新世纪的劳动及劳动价值
15、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格式模板参看第二页):
1、每位同学在上述题目中任选一个,文章内容要紧扣题目,内容不得跑题和偏题。
2、A4纸打印,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第一页写明题目,班级,学号,姓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能低于2000字。
3、严禁网上抄袭,严禁互相抄袭。一经发现,按不及格处理。
4、提交时间:第十五周上课课前,班级为单位,按学号排好,统一提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业
题目
学号
姓名
分数专业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