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行政法律制度(精品)
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一系列用于管理和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度。
它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首先,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是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
行政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的行为具有强制力,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行政管理,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
同时,行政法律制度对公民和法人行为也具有约束力,规范和限制了其行为的范围和方式。
其次,行政法律制度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行政行为的原则和程序、行政法律责任等。
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组织结构、职权划分等,旨在确保行政机关的有效运行和权责明确。
行政行为的原则和程序包括合法性、公正性、程序正当性等,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律责任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承担的法律责任,以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再次,行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需要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共同参与。
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律制度的执行者,负责制定行政法规、处理行政案件等。
而司法机关则负责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律制度实施中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保证了行政机关的公正和行政活动的合法性。
最后,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法律制度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例如,针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关的行政法律制度,以保障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权益。
综上所述,行政法律制度是国家用于管理和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制度。
它在行政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行政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
首先,官制是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的核心。
中国古代的官制是一种
行政管理体制,它将行政、司法、军事等职能统一在一个机构中进行管理。
官制由封建王朝建立,其核心是皇帝。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掌握了行政权力,并委任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官员按照官职的划分,分为九品官吏,从
顶级的皇帝到一般的士人。
官职根据其能力和功绩而增加,也可以因为失
职而降级或罢免。
再次,刑罚法是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
刑罚法主要包括律治和刑法两部分。
律治是指对违法犯罪者进行治罪和惩
罚的具体规定,比如申辩制度、刑罚适用原则等。
刑法是指刑罚类型、犯
罪行为以及刑罚量刑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国古代的刑罚法主要以律治为主,以法律为基础进行治罪。
刑罚种类有重者如死刑、杖刑,轻者如罚金、劳役。
最后,法律宣传和教育是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
了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中国古代设立了官方机构来负责法律宣传和教育。
古代官方会设立法律宣传机构,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意识。
官方还会
通过教育制度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以确保行政法律制度的实施和维护。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官制、制度法、刑罚法以及法
律宣传和教育等方面。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
秩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后世的法律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行政法律制度
羁
束内Leabharlann 外部自由裁量行政法规 行政立法 行政规章 行政规则制定
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命令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执行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 行政征收和征用 行政奖励和行政救济 行政裁决
简易程序
行政处罚程序
一般程序 听证程序
四、行政违法与救济
行政违法 (一)主体违法 主体违法包括主体构成违法、主体职权违法和主体主 观违法三种 (二)内容违法 (三)程序违法 (四)依据违法 依据违法包括事实根据违法和法律根据违法
行政责任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有两个特点: 一是引起承担责任的行政行为实际上由行政人 作为或不作为; 二是承担责任的名义主体虽为行政主体,实质 后果却最终归于国家。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 响,履行职务,返还权益,恢复原状,撤销违 法,宣告行政行为无效,被通报批评,行政赔 偿等。
行政人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有四种,即被通报 批评,被行政处分 (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 定有六种行政处分,即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 撤职、开除),被求偿(指行政人在行政活动中违法行 使职权导致相对人受损,行政主体在对相对人赔偿 损失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人承担 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违法所得收入被没收、 被追缴或退赔。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 行政合法原则 2 行政合理原则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 主体上:不 对等性 2 内容上:权利义务的相对性 权利义务的法定性
二、行政法主体
(一) 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 (二) 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 (三) 行政人 公务员
三、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
抽象 行政行为 具体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行政法规的制定依据法律。
第二条本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描述适用范围。
第三条定义及解释描述相关定义及解释。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一节行政机关第四条行政机关的设置描述行政机关的设置及职责。
第五条行政机关的职权描述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
第六条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描述行政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
第二节行政许可第七条行政许可的范围描述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
第八条行政许可的程序描述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审查程序。
第九条行政许可的条件描述行政许可的条件和要求。
第三节行政处罚第十条行政处罚的范围描述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
第十一条行政处罚的程序描述行政处罚的程序和权利保障。
第十二条行政处罚的类型描述行政处罚的不同类型及其标准。
第四节行政裁决第十三条行政裁决的申请描述行政裁决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第十四条行政裁决的审查描述行政裁决的审查程序和结果。
第五节行政复议第十五条行政复议的申请描述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第十六条行政复议的审查描述行政复议的审查程序和结果。
第六节行政诉讼第十七条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描述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
第十八条行政诉讼的程序描述行政诉讼的程序和权利保障。
第十九条行政诉讼的结果描述行政诉讼的结果和执行。
附件:附件一:相关表格附件二:法律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机关:指依法设立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
2. 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特定法律规定,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赋予一定权力或优惠待遇的行为。
3. 行政处罚: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的惩罚行为。
4. 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对涉及行政管理的争议进行的具有决定性的裁断行为。
5. 行政复议:指行政行为直接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出异议或要求的程序。
6. 行政诉讼: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一种司法救济形式。
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是指为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活动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规则。
行政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章程、行政法规例和行政规章的具体规定。
行政法律规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明确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规范行政行为的范围和方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行政法律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行政行为中,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得滥用职权、超越权限或者变相行使权力。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活动也有具体规定。
行政法律规范明确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规范了行政机关内部的权力运行和依法决策程序。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组织决策、行政裁量和行政执法,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行政法律规范还规定了行政许可、行政奖励和行政处罚等具体事项的程序和标准。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特定行为给予许可的行为。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特定行为给予奖励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给予处罚的行为。
行政法律规范明确了行政许可、行政奖励和行政处罚的条件、程序和效力,保证了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进行精确、公正和有效的管理。
总之,行政法律规范在行政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则,规范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和行政行为,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促进了行政管理的合法、公正和高效。
行政法律规范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保障。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章制度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章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指政府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第三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工作人员应当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法定权限、程序和期限,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依法行政基本原则第四条合法性原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效。
第五条公开透明原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公开行政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第六条公平公正原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当平等对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确保行政行为公平公正。
第七条高效便民原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第八条责任追究原则。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追究。
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第九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文明执法,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第十条加强行政决策程序。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应当充分调查研究,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论证,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决策。
第十一条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裁量权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明确的裁量标准,确保裁量公正合理。
第十二条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依法予以问责。
四、依法办事具体措施第十三条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减少审批环节,确保行政审批合法、合规、高效。
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及其机关、组织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为。
为了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行政管理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管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行政管理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法是指国家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需遵循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合法性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越法律的授权范围和限制。
2. 公正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该公正无私,对所有公民和组织一视同仁,不得歧视任何一方。
3.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并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4. 便民利民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便利和服务于公民和组织,更加注重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
以上原则在行政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由宪法、行政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多个层级构成。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行政管理行为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约束力。
它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 行政法律:行政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律主要对行政管理的组织、职权、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规定。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对行政管理行为进行具体规定的法规性文件。
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部门规章主要用于对特定领域的行政管理进行具体规范。
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一种垂直结构,各个层级之间存在着相应的上下位关系。
宪法是最高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则是在宪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细化和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行政法全文[最终版]
行政法全文[最终版]第一篇:行政法全文[最终版]行政法全文行政法全文行政法渊源涵义行政法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产生与存在形式。
其应包括实质渊源与形式渊源,就法律的适用而言,通常讲行政法渊源是指形式渊源,即行政法律规范的载体。
凡载有行政法规范的各种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为行政法的法源。
就整个行政法的法源结构而言,包括成文法源与不成文法源两大部分。
成文法,也称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规定。
一般说来,在成文法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占据其法体系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在行政法领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
中国行政法的渊源是指各种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渊源通常还包括判例、行政惯例和行政法理。
行政法渊源中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
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国家机关日常活动的根据行政法实施与基矗宪法作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规范主要有:(1)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
(2)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
(3)有关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以及保护外国人合法权益和关于外国人义务的规范。
(4)有关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更集中地规定和表现了行政法规范的内容,例如国务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就是对具体行政管理活动的直接规范。
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只限于民族自治地方适用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是指我国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的制度。
行政法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和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从行政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法的实施和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行政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行政法律制度是指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进行约束、规范和监督的制度。
它确保了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了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作。
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性:行政法律制度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规范来确立行政机关的权力和义务,规范其行为。
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
2. 程序性:行政法律制度注重行政决策的公开、公平、公正,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听证、公示、复议等程序,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3. 监督性:行政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则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
二、相关法律法规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同时还涉及大量的法律法规。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范了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审理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保障了公民和组织的诉讼权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程序、条件、撤销等问题进行了规定,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确保公民和组织对行政行为的不满可以通过复议途径予以解决,维护了合法权益。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程序和原则,维护了社会秩序。
三、行政法的实施与发展我国行政法的实施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理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简述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简述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律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以下将对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进行简要描述。
一、行政法律体系的组成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由宪法、行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组成。
宪法是最高法律,确立了国家政权的机关、职权和对公民的基本权利。
行政法是宪法的补充,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成、职权、程序和责任等方面的规范。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二、行政法律体系的原则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遵循了一系列的原则,这些原则是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本准则。
其中,平等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保证公民之间的平等地位,不得进行任何歧视。
法定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不得任意滥用职权。
公开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当对公众透明,公民有权了解行政机关的工作情况、行政决策依据等。
公正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事务时要公正、无私、权责统一,不得违反公平正义。
三、行政法律体系的特点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法律面向全体公民,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的基本原则。
其次,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公民对行政行为的救济权利。
再次,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确保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公正性。
此外,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还注重与国际法、环境法、社会法等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四、行政法律体系的监督机制为了确保行政法律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
首先,法院是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机构,可以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判。
其次,行政监察机关是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机构,可以对不当行为进行检查、调查和追责。
此外,还有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等方式,以提高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总之,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是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法律体系,它的建立旨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在当今社会中,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行政机关的运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和规范,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探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背景、原则和重要性,并分析其在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公正行政中的作用。
一、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背景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在过去,行政机关行为往往缺乏透明度和程序性,容易导致滥用职权、不公正和腐败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以确保行政机关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原则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公正行政和保护公民权益。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1. 公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以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进行行政决策,不能偏袒某一方,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断。
2. 透明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告重大行政决策,并提供相关信息,确保公众对行政决策有足够的了解和参与。
3. 合法原则: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制。
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行政决策。
4. 保护权益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有权诉诸法律来维护其权益。
三、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公正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行为标准和程序,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确保了公民的诉求能够得到合理和公正的处理。
公民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其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促进了公正行政。
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透明、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通过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减少了滥用职权和腐败的可能性,保障了公民享有公正的行政服务。
最后,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增强了行政机关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依法进行,否则其决策和行为将被视为非法和无效。
中国古代行政法律制度
二 商朝的行政法律制度
商
商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将所辖势力范围 划分为两个部分:内服由商王及其卿大夫直 接控制;外服由各地受封诸侯独立统治。
商代实行宗族国家性质,由王族,子族, 卿族,臣族等各级宗族组织构成。商王及其 王族地位最高,由王室分离出去者即为子族。 商王是王族的宗主,王族是天下同姓宗族的 大宗,“内服”卿大夫和“外服”诸侯则是 各支卿族,子族的宗主,身份世袭。
和为控制民众思想为主,愚民政国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时期。它 集历代行政法之大成,对行政 法典法规的制定更为系统化、 规范化。明清仿《唐六典》制 定了《明会典》与《清会典》。 “会典”之名始于明代,即典 章会要之意。
二 明清时期
《明会典》体例以六部官制为 纲,分述各行政机构的职掌和 事例。其记载有关章典制度, 凡明史所未载者,会典均有交 待。万历《御制重修明会典序》 中说:“辑累朝之法令,定一 代之章程,鸿纲细目,灿然具 备。”
夏
在夏启建立夏王朝之前,氏族首领职位的继 承总是通过“传贤”的禅让制解决的。夏启成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国王之后,废弃了禅让制度, 实行了王位世袭的传子制度。夏朝从启到桀共16 王,其中14王为王权子继。王权世袭制的确立, 是中国古代行政法产生的重要标志。夏朝确立了 王权世袭制。夏代适应奴隶制的需要,随着权力 机构的建立,产生了最初形态的行政法制。夏时 期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基本是以习惯法为主,“以 言代法”,以吏代法。
一秦
行政立法 a.关于普通行政事务的法规,如<<内史杂律>>,<<司空律>>,<< 效律>> b.关于户籍与赋税的法规,如<<傅律>>,<<徭律>>,<<戍律>> c.关于经济行政事务的法律,包括<<工律>>,<<均工律>> d.关于军事行政的法律,包括<<军爵律>>,<<中劳律>> e.关于司法行政的法律,包括<<捕盗律>>,<<封诊律>>,<<尉杂 律>>
行政法最新版全文
行政法准备问题:行政与政府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一、行政:内涵丰富的行政权运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经济调控、市场规制、社会管理、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环境保护、风险防范(一)关于行政定义的尝试行政:执行、管理。
行政法讨论“行政”,为“公行政”或“公共行政”。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组织意义上的行政(行政主体)从事的各种活动,而不论是否具有管理执行性质。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处理行政事务的国家活动,不论是否由组织意义的行政为之。
反面、消极或扣除说:由权力分立理论出发,扣除立法、司法之外的国家作用。
行政扣除依照宪法规定,代表国家的进行的高度政治性行为——统治行为、国家行为、外交行为正面、积极说:有学者尝试,如日本学者田中:近代行政,是在法之下,受法规制的同时,现实中具体地为积极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整体上具有统一的、连续的形成性国家活动。
(批评,行政裁量性,其他国家活动也具有积极性和目的性和统一性,行政未必必然是统一的、具体性或连续的。
行政的形态和手段丰富多样,见教材5-6页。
)行政的范围几乎所有社会活动领域,从摇篮到坟墓,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未来,从琐碎之事到重大决策……积极的行政不可定义,只可描述。
(二)行政的特征1、对社会产生形成作用。
面向未来,不断持续形成的一系列有目的的社会形成。
行政涉及的是社会之共同生活,对社会产生产生各方面的形成作用。
与司法的区别。
2、以追求公益为指向的活动。
行政应代表国家,经过充分的利益衡量,维护公益,其中可能对私益有所限制。
3、行政具有积极性或和前瞻性。
执行抽象的立法,使抽象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
对于法律概括授权,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进行活动。
4、行政应受法的支配——合法性和合目的性兼顾5、行政的运作应注重沟通和配合6、行政活动的成果多表现为具体的执行措施比较:行政与立法和司法。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导言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主体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特定活动的批准行为。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
本文将从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程序要求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法定原则,即行政许可的设立、变更和撤销必须依法进行。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时,必须依据法律及其授权的规定,不得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主观决策。
法定原则确保了许可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行政机关在办理许可申请过程中,应当依法平等对待申请人,不得歧视或偏袒任何特定主体。
公平原则保障了申请人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避免了权力滥用和不公正行为的发生。
3. 便利原则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注重提供便利与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便利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许可申请的办理过程中,采取简化和规范的方式,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的服务。
便利原则有助于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二、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程序要求1. 申请与受理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受理申请,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受理申请后,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2. 审查与决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人的资格、条件等进行核实。
同时,行政机关还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的意见和陈述,并依法进行审查决定。
在审查决定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保持公正、透明和法定的原则。
3. 通知与公告行政机关对申请结果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具体的理由和依据。
如果行政机关决定不予许可,应当向申请人说明不予许可的原因,并告知申请人享有的救济途径。
另外,行政机关还应当依法进行信息公告,向社会公开已经许可的事项和相关信息。
三、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监督机制1. 内部监督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监察机构,对行政许可行为进行监督。
保护原创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原创性,鼓励创作和传播优秀作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原创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由作者独立创作,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表达性的智力成果。
第三条保护原创作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作者的创作权益;(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三)促进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合理利用;(四)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
第四条国家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对有突出贡献的作者给予奖励。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原创作品的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章著作权第六条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权利:(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五)复制权;(六)发行权;(七)出租权;(八)展览权;(九)表演权;(十)放映权;(十一)广播权;(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十三)翻译权;(十四)改编权;(十五)汇编权;(十六)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根据作品的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一)公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三)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享有。
第三章著作权人权益保护第八条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以下权益:(一)要求使用其作品前取得许可,并支付报酬;(二)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作品;(三)在作品上署名;(四)获得合理的报酬;(五)要求赔偿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中国行政法律制度是指中国国家在行政管理和法律实施方面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法律规定。
这些制度和规定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革和完善。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作为最高法律文件,宪法对其他法律有着指导作用。
中国现行的宪法于1982年颁布,历经多次修正,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中,还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行政法》,它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基础。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部门的权限和职责,规定了公务员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另外,中国行政法律制度中还涉及到《行政机关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机关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确保政府部门的决策公开透明、权力依法行使。
《行政诉讼法》则是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维护的法律。
它规定了公民对政府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程序、条件和权利,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除了以上的法律法规,中国行政法律制度还包括了一系列关于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
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它们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的利益和权益而制定的。
在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执行中,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机构。
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依法履行行政行为。
法律机构则负责司法审判和法律监督,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中国政府和法律机构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其他国家行政法律制度的优点,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制度。
同时,也根据国内 external conditions情况的变化和法律实施的需求,对行政法律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制度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
制度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制度制度是社会生活中一种有组织、有规则的安排和规范。
它由法律、规章、制度文件等构成,是一种约束和指导社会成员行为的规则体系。
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一、制度的概念与作用制度是一种规则,它规定了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有良好的制度可以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公共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保护了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制度具有以下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
制度约束了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使得各种利益能够有序协调,防止了社会冲突和混乱。
2. 保障公平正义。
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避免了任意、专断和不公的行为。
3. 促进经济发展。
有良好的经济制度能够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秩序,鼓励创新和投资,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4. 保护个人权益。
制度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人权,并提供了救济机制。
5. 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制度规定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程序,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合法,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实施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为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框架和规则。
法律制度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
法律制度的特点:1. 法定性原则。
法律制度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依照法定的途径和程序。
2. 公正合理。
法律制度要求公正和合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各方行为,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3. 强制力。
法律制度是强制性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 补充性。
法律制度是对一些基本社会行为和关系的规范,它可以与其他制度相配合,补充相关规则和机制。
三、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行政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规则。
行政制度旨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学习 《行政行为》
第四节 行政处罚
观看学习 《行政处罚》
观看学习 《行政复议》
观看了解
《行政复议戏曲篇》
观看分析 《解码念斌案》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Qingh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该题针对“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 该题针对“地方行政机关”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按照行政法,下述关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表述正确的是 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各项中可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4 .下列各项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 .行政机关委托必须具有法律依据 .区、乡、所内设立的办事机构 A B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街道办事处 B A .文化部管理管理的国家文物总局 C. .税务所 C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行为,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B .国家税务总局 c .国务院法制办 D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可以将委托事务再委托其他组织行使 .设区的市和市管县的市级人民政府 D E.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的管理委员会 E 行政机关委托时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行使,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D .国家体育总局 E .教育部 【 正确答案】 ABDE 【 正确答案】 AE 〔正确答案‟BCDE 【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必须具有 „答案解析‟行政主体的特点:① 享有国家行政权,② 法律依据,没有法定依据的委托是不合法的,也是无效的,所以选项 【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行政主体资格的判断.选项 A 属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③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区、 A正确.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不是行政主体, 于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选项 B 乡、所内设立的办事机构无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选项B 错误.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在行使行政权时,是以委托机关名 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选项 C 属于国 义行使的,而不是自己的名义,选项C 错误.接受委托的组织不得再 也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行为,选项 D 错误。行政机关委托时 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选项 D 、E 属于国 【 该题针对“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必须履行书面委托手续,选项E 正确。故本题选AE. 务院组成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所以选项 ABDE 正确. 【 该题针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知识点进行考核】 【 该题针对“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你知道什么是行政法吗?
观看江苏银行违规泄露3.2万人信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息 将受行政处罚.flv
第八章 行政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的含义
调整行政权被形式过 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以及行政权
______ 、 ______
进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观看湖南幼女 为保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度合理行使, 政府在法律面前没有任何 法律为之设定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机 被逼卖淫案: 特权,他们只是法律所体 制。事前主要是授权控制,对自由裁量权 现和表达的国家意志的执 设定明确界限;事中主要是程序控制,设 其母劳教决定 定自由裁量权行为应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 行者。政府必须守法,坚 规则;事后主要是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 被撤销 .f4v 持依法行政。 及即接受相应的行政和司法监督。
【 B B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D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行政主体首先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只能是国家 【 行政主体必须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 答案解析】 地方政府派出机关是行政主体,地方政 行政机关和接受授权的组织. A 、B 、c 三项均是行政主体.行政相 国务院办事机构作为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机构,无权以自己的 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则不是, D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对方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行为所指向的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的 名义行使行政权,一般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主体而不是行政主体。注意区分不同的概念. 织可以是行政主体,规章则无此种权利. 【 该题针对“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行政合法性 (二)行政合理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及构成要素
自主学习
列出提纲
行政主体以 ͟ ͟ 的 独立 ͟ ͟ 承担 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 责任的组织。 观看学习
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 ̲ ͟ ͟ 《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 ͟ 机关和 ̲ ͟ ͟ ͟ 授权的组织。
练习题
3 .在行政法理论上,(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下列主体中,不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2 .行政主体包括( ) . A A .国务院各部委 .行政机关 .国家立法机关 B B .国务院办事机构 .税务机关 .地方政府派出机关 C C .国务院直属机构 c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 D D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行政相对方 .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