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初三化学上《离子》知识点归纳及其典例导析
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一、离子的基本概念1.1 离子的定义离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它的电荷为正;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阴离子),它的电荷为负。
1.2 离子的分类离子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由于原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荷的离子。
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的过程被称为离子化。
1.3 离子的特点离子的特点主要包括电荷、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离子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而且具有吸引、排斥和导电等物理性质。
二、离子的产生2.1 离子的产生方式离子可以通过离子化过程生成。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就会形成带电离子。
例如,当氯原子接受一个电子时,就会形成氯离子Cl-;当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就会形成钠离子Na+。
2.2 离子的产生条件离子的产生条件主要包括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电离、共价键断裂、金属原子的失去电子等。
在这些条件下,原子或分子可以发生电子的失去或获得,从而形成离子。
2.3 离子的化学反应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发生反应。
例如,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会因为电荷的吸引而结合形成化合物;同时在化学反应中,一些离子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
三、离子的性质3.1 离子的电荷离子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
正离子因为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因为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负电荷。
电荷的存在使得离子具有吸引和排斥其他粒子的性质。
3.2 离子的化学性质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
例如,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因为电荷的吸引而结合形成化合物;同时在化学反应中,离子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改变物质的性质。
3.3 离子的物理性质离子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例如,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会因为电荷的吸引而结合形成盐晶;同时,在电场中,离子会受到电荷的作用而发生运动,从而表现出导电、极化等性质。
初中的化学离子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化学离子知识点梳理化学离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离子可以是正电荷的阳离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阴离子。
初中化学中的离子知识点梳理如下:一、离子的概念及特点: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通过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荷的物质。
离子有正负之分,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的电量等于其所得或失去电子的个数。
二、离子的命名及公式:1. 阳离子通常按照元素名称命名,如钠离子Na+、铵离子NH4+等。
2. 阴离子通常以元素名称末尾加上“-ide”表示,如氯离子Cl-、氧离子O2-等。
3. 多原子阴离子需要记忆其特殊名称和公式,如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等。
三、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用途:1. 钠离子(Na+)是一种常见的阳离子,在食盐中起重要作用。
它具有导电性、可溶于水等特性,可以在冶金、玻璃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氧离子(O2-)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对于生物体呼吸和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
氧气中的氧离子也可以用于刺激和灭菌。
3. 氢离子(H+)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酸性溶液中的主要离子。
它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在酸碱中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
4. 硝酸根离子(NO3-)广泛用于肥料和火药的制造,同时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5. 硫酸根离子(SO42-)可以用于制造肥料、制酸和脱色剂等。
四、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1. 离子之间的化学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是由离子构成的晶体,在固体状态下往往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离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离子之间通过交换离子而改变组成。
例如,硝酸铜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硝酸钠。
3.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是离子之间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离子之间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就越高。
五、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离子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盐在食品中用作调味剂;肥料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水处理领域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杂质等。
初三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三化学课程中,离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化学反应中离解出来的带电粒子。
离子的形成、性质、离子方程式等都是初三化学的核心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离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原子或分子中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粒子。
离子根据带电的正负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通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
而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通常是通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的。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通常发生在化学反应中。
化学反应中,某些原子或分子因接受或者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从而形成离子。
例如,钠(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
氯(Cl)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这样,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NaCl)。
三、离子的性质离子具有以下一些性质:1. 离子在溶液中电离:离子在溶液中可以解离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溶解时,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2. 离子容易与其他离子或分子相互吸引或排斥: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互相吸引,形成离子晶体;带相同电荷的离子互相排斥;3. 离子可以在电场中导电:因为离子带有电荷,它们在电场中运动,导致物质具有导电性;4. 离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离子可以通过合成反应合成新的物质,也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分解为原始的离子。
四、离子的命名离子的命名有一套规则,主要是根据原子或分子的化学式进行命名。
通常,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使用原子的元素名加“离子”来表示。
例如,氯离子(Cl-)是氯元素(Cl)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
而阴离子则在原子或分子名字后面加上“-ide”。
例如,氧化物离子(O2-)是氧原子(O)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的。
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描述离子反应的一种化学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只包含参与反应的离子及其状态变化。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变化的科学,而离子则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离子可以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常见的有正离子和负离子。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离子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对九年级化学离子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离子的概念与命名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正离子是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离子,带有正电荷;而负离子则是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离子,带有负电荷。
离子的命名通常遵循规则:正离子直接用其元素名称,负离子则在末尾加上-ide。
二、离子价数与化合价离子价数指离子中阳离子或阴离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用来表示离子的电荷数目。
而化合价则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组成所显示的相对原子价。
离子价数和化合价的知识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离子键与共价键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之间会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通常具有离子特性,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而共价键则是指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对共享而形成的键,通常具有共性,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四、离子性化合物与共价性化合物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性化合物和共价性化合物。
离子性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例如NaCl;共价性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例如H2O。
离子性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和电导度,而共价性化合物的溶解度和电导度往往较低。
五、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是指发生在溶液中的带电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表示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包含了离子的详细信息。
通过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六、离子反应的平衡与溶解度积离子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向前反应和向后反应,当前后反应速率相等时,称为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为K,用来表示平衡状态下的浓度比例。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归纳及其典例导析.doc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归纳及其典例导析初中化学《离子》知识点归纳及其典例导析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能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
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离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离子离子是物质中具有电荷的粒子,可以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或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在九年级化学中,离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九年级化学中关于离子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离子的定义离子是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原子失去或获得电荷而产生的带电粒子。
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后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二、离子的命名离子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
正离子的名称通常是由元素名称加上“离子”二字构成,例如氢离子(H+),钠离子(Na+)。
负离子的名称以元素名称去掉末尾的原子后缀然后添加“化物”构成,例如氯化物(Cl-),氧化物(O2-)。
三、常见的单原子离子1. 金属离子: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常见的金属离子有钠离子(Na+),铁离子(Fe2+,Fe3+),铜离子(Cu+,Cu2+)等。
2. 非金属离子:非金属元素通常会获得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常见的非金属离子有氧离子(O2-),氯离子(Cl-),硫离子(S2-)等。
四、离子化合物的组成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平衡组成。
化合物的配平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电荷的互补。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Na+和Cl-离子组成的。
五、离子的化学反应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离子之间发生反应时,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通常涉及离子的交换与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酸碱反应中,氢离子(H+)与氧化物离子(OH-)结合生成水分子。
六、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离子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当盐溶解在水中时,阳离子和阴离子被水分子包围,形成水合离子。
水合离子的形成使得溶液具有导电性。
七、离子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离子可以以离子形式表示,例如:2NaCl(aq)+ Pb(NO3)2(aq)→ 2NaNO3(aq)+ PbCl2(s)方程式中的(aq)表示溶液中的离子状态,(s)表示沉淀状态。
综上所述,离子是九年级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离子知识点总结图一、离子的定义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失去电子的为正离子,获得电子的为负离子。
二、离子的形成1. 正离子当原子或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正离子。
正离子的生成过程称为离子化。
例如,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Cl+,成为氯离子,表示为Cl-。
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Cl+,带有正电荷。
2. 负离子当原子或分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成为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负离子。
负离子的生成过程称为电离。
例如,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后变成Cl-,成为氯离子,表示为Cl-。
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Cl-,带有负电荷。
三、离子化合物离子可以形成化合物,这样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通常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例如,氢氧化钠(NaOH)是由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组成的,其中Na+是正离子,OH-是负离子。
四、离子的化学式1. 正离子的化学式正离子的化学式一般为原子符号,表示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例如,钠离子的化学式是Na+,铜离子的化学式是Cu2+。
2. 负离子的化学式负离子的化学式一般为原子符号后加上一个负号,表示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例如,氯离子的化学式是Cl-,氧气的化学式是O2-。
五、离子的属性1. 离子的电荷离子带有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由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决定。
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正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负离子。
2. 离子的稳定性离子化合物通常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3. 离子的溶解性离子化合物在水中通常会解离成离子,形成溶液。
有些离子化合物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易溶解。
4. 离子的导电性由于离子带有电荷,它们可以在电场中移动,因此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当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导致溶液具有电导性。
六、离子的应用1.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涉及到离子,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知识点离子是物质中带电的粒子,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或者消失。
离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离子在各种物质中的生成、反应以及应用。
本文将从离子的定义、离子的形成方式到离子的命名规则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离子的定义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者化合物。
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当原子或者分子失去或者获得电子时,就形成了离子。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
常见的方式包括:1. 金属与非金属的离子化合物形成: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外层电子形成阴离子,二者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中的质子(H+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H2O),同时形成了离子。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可以接受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形成离子。
三、离子的命名规则离子的命名通常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电荷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离子的命名规则:1. 单一原子的离子:正电荷离子(阳离子)使用元素名称,再加上“离子”二字。
负电荷离子(阴离子)使用元素根据其元素名称的尾音加上“-ide”来表示,再加上“离子”二字。
例如:Na+ 离子称为钠离子,Cl- 离子称为氯离子。
2. 含有不同氧化态的离子:离子名称使用元素名称,再根据其氧化态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
例如:Fe2+ 离子称为亚铁离子,Fe3+ 离子称为三价铁离子。
四、离子的应用离子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离子在电池中的应用:电池通过离子流动产生电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2. 离子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金属离子可以作为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3. 离子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生物体内的离子通过维持正常的细胞工作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离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研究的是离子的生成、反应和应用。
通过了解离子的定义、形成方式以及命名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离子化学知识。
初三离子知识点总结
初三离子知识点总结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分子,它们通过失去或者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荷的粒子。
通常来说,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离子通常在固态中存在,比如盐分就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
由于离子带有电荷,因此它们在外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的影响。
二、离子的形成1. 正离子的形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比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离子。
通常来说,具有活泼性的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
这是因为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较少,失去一个或者几个外层电子可以使得原子变得稳定。
2. 负离子的形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比如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离子。
通常来说,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是因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具有较多的外层电子,获得一个或者几个外层电子可以使得原子变得稳定。
三、离子化合物离子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比如氯化钠(NaCl)。
在氯化钠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离子,氯原子获得这个电子形成Cl-离子。
这些带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水中能够解离为离子。
四、离子的特性1. 电荷性质:离子带有电荷,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2. 溶解性:离子化合物在水中能够解离为离子,因此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3. 导电性:由于离子带有电荷,它们在溶液中能够导电。
4. 晶体结构: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晶体结构,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以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在一起。
五、离子的应用1. 治疗疾病:离子在医学上被用于治疗疾病,比如利用钾离子来调节心脏功能。
2. 工业应用:离子在工业上被用于电解制备金属,以及用于生产化学品等。
3. 水处理:离子交换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利用具有特定电荷的树脂来去除水中的离子杂质。
4. 燃料电池:离子在燃料电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帮助实现能源的转化。
六、离子的研究1. 离子与生物学:离子在生物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调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可以影响细胞代谢。
中考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一、离子的概念离子(ion)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原子失去或者增加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就形成了带电的离子。
离子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溶液、固体和气体中都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二、离子的命名1. 阳离子的命名阳离子的命名通常采用元素的英文名加上“ion”来表示。
例如:氢离子(H+),钠离子(Na+),铝离子(Al3+)等。
2. 阴离子的命名阴离子的命名通常采用词尾“-ide”加上元素英文名称来表示。
例如氯离子(Cl-)、氧离子(O2-)、氮离子(N3-)等。
三、离子的生成1. 正离子的生成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正离子。
通常来说,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例如:Na → Na+ + e- (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氢离子)Al → Al3+ + 3e- (铝原子失去三个电子生成氢离子)2. 负离子的生成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负离子。
通常来说,非金属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负离子。
例如:Cl + e- → Cl- (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生成氯离子)O + 2e- → O2- (氧原子获得两个电子生成氧离子)四、离子的化合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互相作用,形成化合物。
在一般情况下,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NaCl)。
五、离子的性质1. 溶解性离子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解性。
这是因为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带负电,氢原子带正电。
当离子进入水中时,水分子会与离子之间发生静电作用,将离子包围在水分子的周围,使离子溶解在水中。
例如:氯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会生成氯离子和钠离子。
2. 导电性离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由于离子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并携带电荷。
当两个电极连接一个电源时,水溶液中的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向两个电极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电解质。
离子归纳总结
离子归纳总结离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离子的形成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离子的概念、离子的形成和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离子的定义离子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获得或失去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化合物或物质。
离子根据电荷的正负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表示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涉及电子的转移和化学键的形成。
常见的离子形成方式包括:1. 正离子的形成正离子一般是由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这是因为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外层电子少,易于失去电子。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Na+)。
2. 阴离子的形成阴离子一般是由非金属元素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这是因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外层电子多,容易接受来自其他原子的电子。
例如,氯原子接受一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Cl-)。
三、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1. 物理性质离子具有电荷,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移动。
离子在溶液中具有导电性,因为它们可以在水溶液中离解成带电的离子,并能传导电流。
此外,离子还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使其相对原子或分子形式发生变化。
2. 化学性质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离子可以与其他离子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可以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离子晶体,如氯化钠。
离子还参与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离子的应用离子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制药工业离子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利用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实现药物主要成分的释放和吸收。
2. 环境监测离子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水质监测中对离子浓度的检测,能够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
3. 电力工业离子在电力工业中用于电解质溶液的制备和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如,锂离子电池就是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存储和释放能量。
离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离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指在溶液中的物质中,由于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上电荷的粒子。
离子通常以化学式表示,例如Na+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Cl-表示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
离子可以是阳离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或阴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通常发生在离子键化合物中,即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气(Cl2)与钠金属(Na)反应得到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形成氯化钠(NaCl)。
三、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在溶液中,离子具有很强的电解质性质,即能够导电。
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离子的电导性。
溶液中的离子也会参与化学反应,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离子的应用离子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盐,作为调味品在食品中使用;钙离子在骨骼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镁离子在生物体内调节神经和肌肉的活动等。
在工业中,离子还可以用于电镀、水处理、光学器件等领域。
五、离子的分析方法离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离子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化学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原理和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六、离子的环境影响离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例如,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酸雨中的氢离子和硫酸离子对植物和大气环境产生危害等。
因此,对离子的环境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离子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离子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对离子在环境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离子》 知识清单
《离子》知识清单一、离子的定义在化学世界中,离子是指原子或分子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当原子或分子得到电子时,会带上负电荷,形成阴离子;而失去电子时,则带上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钠原子(Na)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2、8、1,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这个电子容易失去,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后就变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
同样,氯原子(Cl)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2、8、7,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通常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一般来说,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 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 个时,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而当最外层电子数为 8 个(氦为 2 个)时,原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易得失电子。
比如金属元素,像钾(K)、钙(Ca)等,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而非金属元素,如氧(O)、硫(S)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三、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的表示通常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的电荷数和电荷的正负。
例如,钠离子写作 Na⁺,氯离子写作 Cl⁻。
电荷数在前,正负号在后,如果电荷数为 1 时,数字 1 通常省略不写。
四、离子的结构离子的结构与原子有所不同。
阳离子由于失去了电子,其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所以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通常比对应的原子少一层。
阴离子由于得到了电子,其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不变或增多一层。
以钠原子和钠离子为例,钠原子的结构是 2、8、1,而钠离子的结构变成了 2、8。
五、离子的性质1、离子具有一定的电荷,这使得它们在电场中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2、离子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与其他离子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3、离子的大小和半径也会影响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和反应活性。
六、常见的离子1、阳离子(1)氢离子(H⁺):在酸溶液中存在,是酸的主要特征离子之一。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离子知识总结离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物质的形成和反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们会学习离子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以及离子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离子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离子。
一、离子的基本概念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失去或获得而形成的带电的粒子。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时形成正离子,带正电荷;当原子或分子获得电子时形成负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的带电荷大小等于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目。
二、离子的命名规则在化学中,离子通常会通过名称来表示其化学成分和带电荷数。
正离子的命名通常与所对应的元素名称相同,而负离子则要在元素名称的末尾加上“-ide”。
例如,氧离子为O2-,氧化物离子的化学式为O2-。
另外,一些常见的正离子也有特定的命名法,如钠离子(Na+)通常被称为钠离子。
三、常见离子的性质及应用1. 正离子(1)氢离子(H+):是最小的正离子,常与非金属元素形成酸性溶液。
在化学反应中,氢离子经常参与酸碱反应。
(2)钠离子(Na+):在溶液中,钠离子呈现出强碱性,常与氯离子(Cl-)形成盐类,如食盐NaCl。
(3)铵离子(NH4+):常与阴离子形成氨基盐,如氨氯化铵(NH4Cl)。
2. 负离子(1)氯离子(Cl-):是一种常见的负离子,常与钠离子形成盐类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即食盐。
(2)氧离子(O2-):是一种常见的负离子,常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氧化物化合物,如氧化铁(Fe2O3)。
(3)氢氧根离子(OH-):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呈现出强碱性,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NaOH)。
四、离子的重要性和应用离子在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离子反应: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迅速反应,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比如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的形成反应。
2. 盐类的应用:离子形成的盐类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食盐、白矾等。
3. 电解质:溶解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导电,因此具有重要的电解质性质。
九年级离子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离子知识点归纳离子相关的知识在九年级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离子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部分内容。
一、离子的定义及特点离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一般分为两类:阳离子(正离子)和阴离子(负离子)。
阳离子是电子数目少于正常的原子或分子,具有正电荷,而阴离子则是电子数目多于正常的原子或分子,具有负电荷。
二、离子的命名与式写法离子通常由阴离子与阳离子组成,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命名与式写法。
1. 阳离子(金属离子)的命名与式写法a) 单原子阳离子:直接使用金属元素的名称作为阳离子的名称。
例如,钠离子的名称为银离子。
b) 多价阳离子:需要通过罗马数字指出离子的价态。
例如,铁离子的Fe2+和Fe3+分别称为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
c) 铵离子:由氨(NH3)分子与氢离子(H+)结合形成的阳离子。
例如,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其中氯化铵中的铵离子为NH4+。
2. 阴离子(非金属离子)的命名与式写法a) 单原子阴离子:使用负离子的名称,并在最后加上“-id e”。
例如,氧元素的阴离子为氧化物离子(O2-)。
b) 酸根离子:由酸分子中的氧化氢(H+)失去的一个或多个氢离子。
例如,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时,氯离子为Cl-。
三、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与命名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磁吸引力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在命名离子化合物时,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
1. 两类离子化合物的命名a) 金属与非金属的离子化合物:以阳离子的名称开头,然后紧跟着阴离子的名称,并在最后加上“-ide”。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
b) 两个非金属的离子化合物:将第一个元素的名称前面加上表示个数的前缀,然后加上第一个元素的名称,并在最后加上表示个数的前缀和第二个元素的名称,并在最后加上“-ide”。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离子知识点总结归纳离子是化学反应中不断转移电荷的粒子。
在化学学科中,理解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有关离子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中的离子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离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离子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离子可以是阳离子(正离子)或阴离(负离子)。
阳离子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带正电荷的离子,而阴离子是指原子或分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带负电荷的离子。
二、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中表示离子的方式。
阳离子命名时,通常是将原子名称后面加上“离子”二字,如氢离子(H+)。
阴离子则根据元素名称的特点加上“-ide”、“-ate”、“-ite”等后缀,如氧化物离子(O2-)、硝酸根离子(NO3-)、亚硝酸根离子(NO2-)等。
化学式则是表示离子的符号,以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的形式表示,如NaCl表示氯化钠。
三、离子的价态和化合价离子的价态是指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用+$n$或-$n$表示,其中$n$代表电荷数。
离子的化合价则指离子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价态,可以根据元素的周期性和元素的电子构型推导出来。
化合价反映了元素的活泼性和化合能力,有助于理解元素之间的反应机制和化学性质。
四、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包括溶液中的离子溶解、离子的沉淀反应、酸碱中的离子反应等。
离子方程式则是表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用离子形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离子方程式直观地展示了离子的转化和反应过程,对于理解离子反应有很大的帮助。
五、离子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离子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程度。
离子溶解度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溶解度限制了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反应的进行。
另外,离子的溶解度也涉及到溶液的浓度问题,溶液浓度通常用溶质的摩尔浓度表示。
九年级化学的离子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的离子知识点离子是指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化学中,离子是物质起到重要作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对于九年级化学学生来说,了解离子的性质和组成是十分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中的离子知识,包括离子的定义、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命名以及离子的化学性质等。
一、离子的定义离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化学粒子。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为正离子,称之为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后变为负离子,称之为阴离子。
离子的生成是由电离过程引起的。
电离过程是指物质在溶剂或高温等条件下,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正负电荷的现象。
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是通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来完成的。
当一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将变为正离子。
以钠原子(Na)为例,它有一个外层电子,当它失去这个电子后,就成为单价阳离子Na+。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将变为负离子。
以氯原子(Cl)为例,它缺少一个外层电子,当它获得一个电子后,就成为氯离子Cl-。
三、离子的命名离子的命名依据元素周期表和离子的绝对电荷来确定。
正离子的命名为:元素名称+ion(如钠离子为Na+),而负离子的命名为:元素名称+ide+ion(如氯离子为Cl-)。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的离子命名会有特殊规定,如氢离子(H+)称为氢离子,氧离子(O2-)称为氧化物离子等。
四、离子的化学性质离子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离子能够在溶剂中产生电解质的作用,使得溶液具有导电性。
离子的电荷主要决定了其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反应性质。
比如,溶于水中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会形成盐类晶体纳盐,而这种纳盐能够在水中完全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此外,离子还参与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反应、还原反应以及络合反应等。
离子的性质和活动性能够通过溶液中的pH值、电导率以及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结论九年级化学中的离子知识点包括离子的定义、形成、命名和化学性质等。
初中物质离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质离子知识点总结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电的化学粒子。
当一个原子失去或得到了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就会变成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当一个原子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就会变成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离子产生的原因是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发生改变,使得原子或原子团带上了电荷。
二、离子的形成1. 离子的形成方式(1) 离子的形成主要通过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来实现。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2) 离子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如酸和碱反应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相应的盐。
2. 离子的命名(1) 阳离子的命名阳离子的名称与所对应的元素的名称一样,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氢离子H+等。
(2) 阴离子的命名一、阴离子的命名规律阴离子的名称一般是在元素名称后面加上-ide,如氯元素形成的离子就是氯化物离子Cl-。
二、特殊情况氧元素的阴离子通常以-ate结尾,如果氧元素的阴离子的氧原子数比较少,就以-ite结尾,比如硫酸盐离子SO42-和亚硫酸盐离子SO32-。
三、常见的离子1. 阳离子(1) 氢离子原子编号为1,化学符号H+。
是最简单的阳离子,由于它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性的电子,所以是一个质子。
(2) 钠离子原子编号为11,化学符号Na+。
由于钠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形成Na+离子,成为阳离子。
(3) 铁离子铁元素可以形成两种离子,分别是Fe2+和Fe3+,分别对应原子编号为26的铁原子失去2个或3个电子后形成的。
(4) 铜离子铜元素可以形成两种离子,分别是Cu+和Cu2+,分别对应原子编号为29的铜原子失去一个或两个电子后形成的。
2. 阴离子(1) 氧化物离子是氧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化学符号为O2-,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中都有氧化物离子。
(2) 氢氧根离子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化学符号为OH-,这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离子。
初中化学《离子》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离子》的知识点
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在化学中,离子是化学反应的重要参与者。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离子的知识点:
1. 阳离子和阴离子
-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的离子。
它们通常是由金属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例如钠离子(Na+)和铝离子(Al3+)。
- 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的离子。
它们通常是由非金属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例如氯离子(Cl-)和氧离子(O2-)。
2. 离子的电荷
- 阳离子的电荷总是正数,代表其失去的电子数目。
例如,钠离子的电荷为+1,铝离子的电荷为+3。
- 阴离子的电荷总是负数,代表其获得的电子数目。
例如,氯离子的电荷为-1,氧离子的电荷为-2。
3. 离子的命名
- 阳离子通常以其原子元素名称作为离子名称,例如钠离子和
铝离子。
- 阴离子通常以其原子元素名称的后缀改为“-ide”作为离子名称,例如氯离子和氧离子。
4. 离子化合物
- 离子可以和其他离子或原子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
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
子和氯离子组成的。
以上是初中化学《离子》的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离子是化学中
重要的概念,了解离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
化合物的形成至关重要。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离子》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离子》的知识点离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离子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应用。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离子》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离子的概念离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化学粒子。
离子根据带电荷的正负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正电荷;阴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负电荷。
2.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表示法一般采用元素符号和电荷数目的组合。
例如,氧离子的符号为O2-,其中O表示氧元素,2-表示氧离子带有2个负电荷。
3.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金属元素失去电子会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称为金属离子。
非金属元素获得电子会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称为非金属离子。
4.离子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分为金属离子命名和非金属离子命名两部分。
金属离子命名时直接使用金属元素的名称,非金属离子命名则在元素名称之后加上-ide。
例如,NaCl为氯化钠,CaO为氧化钙。
5.离子的相对稳定性离子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电子层数、电荷数、电离能和电子亲和力等。
一般来说,具有更多电子层数和较小电荷数的离子更加稳定。
6.离子的同位素离子的同位素是指带电中子数目相同而质子数(即元素序数)不同的离子。
例如,氧的同位素有氧-16、氧-17和氧-18等。
7.离子的电化学性质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电解性质,可以被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分解成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8.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催化剂中的离子可以加速反应速率,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可以进行电解反应,离子可以形成盐。
9.离子的溶解度规律离子在溶液中溶解时受到溶解度规律的限制。
溶解度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溶解度最大的是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离子,而溶解度相对较小的是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分子。
10.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离子的数目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能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
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原子核较近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要点诠释】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
电子)。
2.把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如氖、氩等,它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4个)较多(一般4~7个)8个(氦是2个)
得失电子倾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易得到电子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不稳定稳定
要点二、离子
1.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
OH、-24
SO等。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1)阳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原子带上正电荷,变成了阳离子。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多,原子带上负电荷,变成了阴离子。
(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要点诠释】
1.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都不变。
2.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举例
联系
要点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为例)
【要点诠释】
分子、原子、离子三者的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1.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的多
D.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思路点拨】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D
【解析】
A.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则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后变为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选项说法错误;D.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质子数、中子数不变,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故D选项说法正确。
【总结升华】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分析图示知:A为氧原子;B为镁离子,是阳离子;C为氖原子;D 为氟离子,是阴离子。
【总结升华】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是原子、阳离子还是阴离子。
3.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D图所示是一种原子,则X=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答案】(1)19.00 20(2) 8(3) B C(4) B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格中给出了一种元素的以下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根据2+8+X=18,可知X=8。
(3)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决定微粒的化学性质,B与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电子,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总结升华】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粒子的化学性质;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举一反三:
【变式1】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1)镁离子;(2)2个氧原子;
(3)两个氢离子;(4)2个亚铁离子。
【答案】(1)Mg2+ (2) 2O (3)2 H+(4)2 Fe2+
【变式2】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类型二、考查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
C.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的缘故
【答案】C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总结升华】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
举一反三:
【变式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氯化钠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变式2】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请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铁是由构成的;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是由构成的;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答案】(1)原子(2)分子(3)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