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江陵二中2009届高三历史综合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1).doc
2009届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生2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部分
2009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2月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
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
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A.备、操B.备、孟德C.玄德、操D.玄德、孟德13.《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14.“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
”(《通典·漕运》)。
当时主持国家工程的部门应该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工部D.吏部15.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如下图)。
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6.明成祖即位后,命“督军、民、匠造砖瓦”,“征天下诸色匠”,“俱赴北京听役”。
此“役”的目的是()A.疏通运河B.修缮长城C.营建北京D.移民垦荒17.学者沈德潜曾被当朝皇帝称为“天子门生更故人”,死后却因《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两句遭剖棺戮尸。
他应生活在()A.秦朝时期B.元朝初年C.明朝永乐年间D.清朝乾隆年间18.鸦片战争后,中国有部书对英法历史、英俄和英印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这部书是()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康輏纪行》D.《瀛环志略》19.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思想和言论比较自由的环境下,又以维护和扩大这些自由为职志。
09届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09届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命题谭建平审题文木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烽火戏诸侯”、“楚王问鼎”的历史典故能够反映出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变迁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2.“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B.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4.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
”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A.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农民起义不断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5.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古代瓷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三彩是我国唐朝制瓷技术成熟的标志B.越窑生产的青瓷,邢窑生产的白瓷得到普遍使用C.唐朝时首创釉下彩绘技术,并能把绘画和诗文装饰在瓷器上D.清朝时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并逐步走向成熟6.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丞相的数目一般六七人,最多时达到17人。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7.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8.下图为唐代长安城,下列有关唐代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彻底打破B.出现了夜市C.草市盛行D.政府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9.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
200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二)
200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二)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2分。
第25题13分。
第26题14分.共计39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也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移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故阁臣无不惴惴俱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请回答:(l)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4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2分)(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6分)24.(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2分)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分)(2)明朝中期内阁大臣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上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2分)(3)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2分)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皇帝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作用;(2分)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君主在中央集权政治中心中的绝对权威。
江陵二中2009级高一历史寒假作业
江陵二中2009级高一历史寒假作业
本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了解和掌握了人类历史上的有关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动等历史知识,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调查走访等手段,完成下面的课题。
古往今来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先后出现过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你能分别说出每种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历史意义吗?通过比较这些政治制度,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艰难过程和现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的认识和体会。
自拟题目,表述成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请你把修改好的文章誊写在下面的稿纸中,注意文章的通用格式,做到书写认真、准确、规范;如果你有打字、上网的条件,也可以将文章用Word编辑后发到下面的电子邮箱:pcz@ ,最好以附件形式发送,也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邮件中,邮件主题注明:寒假作业,你的班级,你的姓名,你文章的主题。
下学期开学后我们进行交流评比。
祝你和你的家人新年快乐,相信你经过寒假的短暂放松后,来年会更加懂事和努力,我们期待着你的更加成熟与进步!
历史老师
2010年1月25日文章题目:姓名: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湖北省武汉二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
湖北武汉二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2008.09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军军费二亿两白银。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项。
”回答1—3题。
1.该条约是哪次战争后与日本签订的A.中日甲午战争B.日俄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出后山东后2.据右图,该条约中规定割让给日本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该条约对晚清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②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出现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④导致中国同盟会成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在中国萌发。
林则徐、魏源编著《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A.服务于抗英斗争B.介绍西方军器制造C.主张改革内政D.探索民主救国之路5.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衔上《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
1903年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生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
这说明清政府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C.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D.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据所学知识解读下列图片,回答6—8题。
6.图一所示,反映了西方先进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
这种情形,最早在中国出现大致应该在什么时候A.19世纪四五十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三四十年代7.图二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所纪念的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结束了列强利用代理人统治中国的局面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促进了政治民主化D.证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中国行不通8.图三所示的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A.抗日根据处于极端困难B.解放战争即将胜利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右图为香港地区示意图。
09年高考历史模拟题2
宜昌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l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上诗句反映的精神是A.浪漫主义 B.英雄主义C.人文主义 D.批判现实主义2.20世纪90年代,陕西临潼许多农户的楹联上写道:“翻身不忘共产党,吃饭不忘秦始皇”。
对“吃饭不忘秦始皇”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在关中地区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秦始皇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D.秦修驰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军机处的设置C.“楚河汉界”源于楚汉战争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齐魏争霸4.白居易在《朱陈村》中写道:“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下列关于唐朝有些农村生产生活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有①自给自足②战乱、苛政较少③生活安定、人多高寿④商业活动少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D.②③④5.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方面,第三种在航海方面。
”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道家学说 B.儒家学说C.唐代诗歌 D.印刷术6.“(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上述材料反映的信息包括①上海棉纺织业兴盛②白银大量使用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④商业竞争激烈A.①②③8.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法国学者认为l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号C.爵号D.官号2.(3分)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3.(3分)如图所示战役是()战役示意图A.明朝与瓦刺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4.(3分)表1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5.(3分)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休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
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6.(3分)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7.(3分)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
”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8.(3分)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
江陵二中高三第二轮复习教学案汇总(共12个专题)
江陵二中2009届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时间特征措施和表现政治经济思想中央地方选官监察法制其他先秦分封制禅让制,王位世袭制战国萌芽县制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和法治理论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皇帝任命御史大夫秦律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巩固汉承秦制,刺史制度郡国并行,推恩令,附益之法,编户制度察举制刺史制度北击匈奴,西南地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教育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节度使科举制度府兵制,募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宋朝加强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调统分离(禁军统帅-枢密院)文臣制度,保甲制度科举制度通判司法控制集中军权,更戍法,蕃汉分治,猛安谋克制钱谷,转运使程朱理学元朝加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行中书省,土司制度御史台封建化明朝强化废丞相,分六部;调统分离(五军都督府-兵部)三司分权,僧官制度,土司制度八股取士按察司,厂卫特务机构大明律八股取士,思想专制;陆王心学清朝强化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理藩院省、将军、办事大臣八旗制度大兴文字狱规律认识机构设置不断健全;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边疆地区逐步纳入管理中央监控不断加强注意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思想专制,为政治服务总体认识概念和含义矛盾及演变形成原因作用及影响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专制主义:皇权至高无上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理论基础:韩非子理论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时间阶级派别核心内容民主政治的实践与探索结果及原因,经验教训1851-1964 农民阶级农民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天朝田亩制度》,天朝上国的大同社会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开明君主制,民主色彩落后性,空想性缺乏社会条件,无法实施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早期维新派:政治、经济、文化康梁维新变法运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启蒙,意义重大没有实践内容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失败1905-1911 地主阶级新政预备立宪“君主立宪”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维护封建专制的自救运动表明民主政治潮流不可阻挡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政治突飞猛进果实被窃取,北洋军阀专制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失败1905-1919 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批判封建思想“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增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民主思想深入发展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缺乏革命实践内容1921-1924 中国共产党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目标就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四大阶级联盟打倒列强除军阀人民民主政治工人、农民、民资、小资四大阶级联盟,掀起国民大革命军队胜利,工农运动胜利,反帝斗争胜利;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统一战线破裂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1927-1949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宪法大纲》,民主政治的伟大尝试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原则,民主的典范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和平和民主的斗争红军长征,结束割据扩大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195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民主政权建立,新型的民主政治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的确立,《共同纲领》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以上并称三大基本政治制度)随着反右斗争扩大化,中共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人民政权和民主政治制度遭到巨大破坏,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持续时间长达20年之久1978年以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1978年后,拨乱反正,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恢复1997年,依法治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07年,“十七大”坚持三大基本民主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体认识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理解与认识近代三次民主政治建设的机遇及其丧失中外民主政治的比较建立的原因(条件),发展历程,历史意义等推翻清朝后;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时;抗战胜利后相同点:不同点:阶段政治民主化进程民主思想法制建设17-18世纪19世纪初-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45年1945年后英国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1821年后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政治逐步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财产资格限制,工业资产阶级掌权,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了重要一步;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党政治,责任内阁制确立下来;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兴起和发展;1867年第二次选举改革,给城市小资和城市工人选举权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获得长足的进展,形成比较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918年议会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福利国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纵深发展人民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协调机制霍布斯洛克亚当·斯密权利法案法国1789-1794法国大革命,一步步改造法国社会,废除君主制建立第一共和国,初步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1804年第一帝国军事独裁,1815年灭亡,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1848年巴黎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2年被第二帝国取代;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规定为共和制国家;巴黎公社的尝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比较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940年法国沦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1946年二战胜利后建立起第四共和国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美国1775-1783独立战争,打败英国殖民者;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种族歧视严重1861-1865南北战争,维护美国联邦的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民主制度向西推进;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政治发展不断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长足发展,形成比较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三个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但是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罗斯福新政,有力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贡献巨大黑人民权运动高涨,60年代宪法修正案规定黑人享有各种平等权利富兰克林杰斐逊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俄国封建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沙皇专制最大限度保留下来1905年革命反对沙皇专制遭到镇压;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列宁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权;高度集中的体制,个人崇拜体制僵化,改革失败,苏联解体解放农奴的法令;苏联宪法德国国家分裂,帝国有名无实1864-1871三次王朝战争,德国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德皇专制和军国主义严重;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专制色彩浓厚;称霸欲望强烈,发动世界大战,挑战世界和平和民主遭到失败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法西斯政权建立,再度挑战世界失败法西斯主义审判和反思彻底,民主改革马克思主义德意志帝国宪法意大利内忧外患1859、1860、1866、1870意大利统一,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三国同盟成员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挑战世界和平日本幕府封建专制统治1868年明治维新大刀阔斧改革,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封建色彩浓厚天皇专制,侵略扩张,军国主义色彩军部政变,建立法西斯专政,挑战世界审判不力,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民主改革大日本帝国宪法总体认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少数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大多数国家还是封建专制统治;大资产阶级的民主;英国处于领跑地位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统一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形式呈现多样化;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作用巨大;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大发展,对外扩张成为一致的趋势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定型,明显呈现政治上的双重趋势,英法美民主色彩较多,其他国家专制色彩浓厚;工人运动的形式和内容悄然变化;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少国家开始了反专制的民主革命法西斯和反法西斯斗争激烈,最终民主战胜专制,历史启示无比深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纵深发展,福利国家,人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提高,但矛盾众多进步性:民主、法治、公民、权利,代议制、政党政治;局限性:狭隘、虚伪,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可能真正平等;其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还包括人民的斗争等因素江陵二中2009届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案(4)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时期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改革的原因改革性质改革的影响奴隶社会管仲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奴隶社会内部调整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为齐桓公称霸打下基础封建社会商鞅变法政治上废除特权,经济上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军事上建立军功,思想上明法令(魏国、楚国改革?)奴隶社会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社会转型封建化废除了旧制度,秦国实力增强,为灭六国,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庆历新政政治上整顿吏治,缓和矛盾;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剥削摆脱危机,缓解财政危机封建社会内部调整触犯保守派利益;受阻失败王安石变法理财(青苗,募役,农田水利,方田均税,市易)军事(保甲,将兵);教育(科举,太学)缓和危机,解决财政,巩固统治封建社会内部调整一定成效,用人不当,遭到大地主反对失败张居正改革蒋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分摊到田亩上,征收银两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危机封建社会内部调整减轻负担,增加收入商品经济,松弛关系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海防;新式教育内忧外患,维护统治封建社会内部调整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抵制侵略迈出近代化第一步戊戌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变法改良爱国性;进步性主要是思想启蒙清末新政新政:奖励实业,编练新军,出国留学,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挽救封建统治危机,遏制革命发展应付历史发展潮流封建社会内部调整没有摆脱内外困境推动革命高涨现代中国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制度为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本变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开辟道路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为发展生产力奠定基础根本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内部调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近代现代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度,农奴身份解放有偿获得份地农奴制度成为落后的根源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根本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沙皇专制最大限度被保留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废除旧制度,发展新经济,建立新军队,倡导文明开化幕府统治成为发展的障碍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天皇重掌政权资产阶级根本改革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亚洲强国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公共工程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为了维护民主政治资产阶级内部调整缓和危机,维护民主,恢复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资本主义改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普遍推行国家福利制度;制度性协调机制恢复发展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内部调整20世纪50-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主义改革所有制形式,经济运行机制,国家管理方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阻碍社会主义内部调整东欧和苏联改革失败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认识含义原因性质和类型内容作用总体认识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生产关系整体或局部阻碍为实现政治经济目的顺应历史潮流挽救统治危机等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转型局部调整失败改革的必要性;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思想的正确性;改革者的素质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多样性改革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江陵二中2009届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案(5)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阶段北方南方历史意义或国家统一民族自身发展民族关系民族自身发展民族关系先秦华夏族蛮夷狄炎帝和黄帝部落构成华夏族主体,北方匈奴、东胡,南方越族、蛮,东方的夷等民族,华夏族与蛮夷狄戎等各族相互交融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奠基;战争和交往中融合,融合中走向统一秦汉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单于冒顿统一北方占领河套,形成奴隶制国家,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也有农耕生活秦北击匈奴,徙民充塞;高祖和亲,贸易往来;武帝击败匈奴,迁徙漠北;元帝昭君出塞,友好40多年;东汉初分裂,南匈奴臣服;北匈奴战败政权瓦解、西迁越族华南、华东地区越人总称百越,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南越、东越等秦南征越族,迁民开发,设置象郡、南海郡、桂林郡;武帝在西南夷设郡,有效管辖,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和初步发展“秦人”、“汉人”成中华民族代名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西域西域地处西北边疆,天山南北,今新疆一带张骞凿空,联系加强;西域都护,正式管辖,归属中央;班超经营西域,联系不断魏晋五胡北部、西北部塞北草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至陕甘宁一带甚至更南面内迁中原,通婚杂居,相互学习、影响孝文帝改革,北朝末年,胡汉差别消失西南西南少数民族民族融合,诸葛亮治蜀,吴国招降越族,中原人口南迁,江南开发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国家分裂状态,民族矛盾众多,封建化加快,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隋唐突厥西北阿尔泰一带,6世纪建国,统一西北,中原和中亚的桥梁,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太宗灭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太宗征服高昌,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北庭都护府南诏7世纪,云南洱海,六诏,彝族、白族祖先,南诏统一,建立政权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唐人”成为中华民族代名词“中华文化圈”形成回纥7世纪在色楞格河,受突厥奴役8世纪改名回鹘,9世纪瓦解,西迁新疆、甘肃、中亚突厥灭亡,南移归附,太宗任用瀚海都督,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协助平叛,肃宗册封吐蕃藏族祖先,青藏高原,松赞干布统一,定都逻些,仿唐制建立政治、军事、法律,创制文字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姻亲,“册命”赞普8世纪初,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穆宗时唐蕃会盟(长庆会盟)靺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渔牧生活7世纪中期,黑水、粟末两部强大8世纪前期黑水都督府纳入版图7世纪末,粟末大祚荣建立政权,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以渤海为号,纳入版图宋元契丹辽河上游,游牧渔猎,唐末内迁杂居,农耕生活916年耶律阿保机统宋辽争战,澶渊之盟,宋辽和议,榷场贸易,和平稳定吐蕃与宋政权并立,被蒙古政权招降元设宣政院,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国家分裂,民主政权并立,民族偏见一建国,文字,蕃汉分治 和民主隔阂较多,但是在融合中走向统一,少数民族基本实现封建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女真黑水靺鞨,松花江、黑龙江;完颜部阿骨打抗辽,1115年建立金朝,猛安谋克,封建化加速与北宋夹击辽,1125年辽灭;1127年灭宋;南宋抗金,绍兴和议,宋金对峙大理与宋政权并立,被蒙古所灭,云南行省,云贵川地区土司制度党项羌族一支,陕甘宁,游牧,1038元昊称帝,仿唐宋政治、科举,文字 宋夏战争不断,1044宋夏和议,边境贸易,和平稳定 台湾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蒙古 蒙古高原,铁木真统一,1206蒙古汗国,建立政权,农耕化,封建化,行省制度影响深远1234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灭掉南宋,1279统一全国,加强对边境地区有效管辖;民族融合加强,回族、汉人、南迁明 清东北元朝辽阳行省的基础上,明朝设奴儿干都司有效管辖东北地区,清设三个将军辖区西藏明朝乌思藏,卫所、僧官制度,清朝顺治册封,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定金瓶掣签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辽阔的疆域内生活着50多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认同感不断加强,“华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满族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八旗制度,建立政权,不断发展平定天下,统治全国云贵 川明朝沿用土司制度,部分改土归流,设贵州布政司;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大规模改土归流蒙古明朝瓦剌、鞑靼明末清初的漠南、漠北、漠西鞑靼与明修好,瓦剌与明战争后互市;乾隆粉碎噶尔丹叛乱,设将军和参赞;乾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西北新疆一带)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设置台湾府,1885置台湾省近 代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孙中山民族思想近代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既有政府组织,也有民间自发,特别是抗日战争等,维护民族尊严,增强民族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反对外来侵略中涌现出很多来自少数民族的英雄,诸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的陈年升、裕谦、海龄、左宝贵、周保中、马本斋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孙中山旧三民主义认为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新三民主义发展为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经历了多次分裂(政权并立,军阀割据,澳门、香港、台湾、东北等与祖国分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统一的新中国现 代新中国民族政策 一国两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主改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5个自治区 针对台湾提出(1979、1981、80年代初、1982、1984),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运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中华民族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聚合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综合认识:1、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过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的过程?二者的关系?2、民族关系的形式和途径?民族融合的含义和实质?边疆区域与中原关系及其影响?如何理解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形式:战争、和亲、互市、会盟、册封、通贡、臣服、机构管辖;含义: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影响、渗透,后进民族接受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而形成的自然同化;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农业化、汉化);贡献:既能贡献,又好吸取江陵二中2009届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案(6)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外交特征原因和条件影响和意义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人物城市两汉朝鲜:政治避难,使节交往;日本:遣使来汉,光武帝接见,“汉倭奴国王金印”;亚欧:甘英出使大秦未果,已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安敦王朝遣使通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朝鲜:檀弓、果下马等特产输入,铜镜、漆器、铁制工具输出;日本:铁器、铜器、丝帛输出;越南:象牙、犀牛、珍珠传入,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输出;西亚、欧洲: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井渠输出在语言、文字、风俗等对日韩影响很大;西汉末,印度佛教传到我国,东汉时白马寺是吸收佛教的典范建筑张骞甘英长安积极交往,范围广,形式多,地位高汉朝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的对外政策,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印度半岛南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具有单向性的特征隋唐朝鲜:留学生、唐制立国;日本:使臣往来,大化改新;印度:使节交往;亚欧:各国遣使入唐,与波斯互派使节,大食通使,东罗马通使;与非洲的往来朝鲜:茶叶、雕版印刷、制瓷、制铜技术,新罗店;日本:贸易往来,货币为证;印度:郁金香、菩提树;波斯:波斯店;东罗马:贸易往来,医术、杂技传入,丝绸、瓷器传出;非洲:陶瓷残片,杜环行踪朝鲜:唐诗、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日本:建筑风格,儒学教育,吉倍真备,鉴真;印度:佛教为纽带,玄奘、义净,十进位计数法,《道德经》;大食:造纸术8世纪传入吉倍真备鉴真玄奘义净杜环长安洛阳广州泉州扬州空前繁盛,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政策更开明,地位更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海路并举(海路到达波斯湾),政策开明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制度对周边国家革命性的影响;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唐朝兼收并蓄,双向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宋元亚洲、东欧和非洲海岸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派使者到大都访问;专门的外交机构:市舶司北宋,越南占城稻传人我国南方;宋朝:贸易频繁,丝、瓷、茶远销东南亚,香料、珠宝大量输入;元朝对外贸易超过前代,棉纺织技术传到高丽,日本印刷术在中国招工,马可波罗宋朝:活字印刷术12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南宋:指南针13世纪传到阿拉伯、欧洲等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后由阿传入欧洲马可·波罗列班·扫马大都泉州广州科技领先世界,海外贸易大规模发展实用科技发明;经济重心南移;开明的外交政策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对外交往中新的民族的形成;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明清郑和七次下西洋;清朝:闭关政策;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明朝: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烟草等传人我国;丝绸、瓷器深受西洋各国欢迎;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传入南洋;引进了欧洲水利方法。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doc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2010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命题:考试时间:2009年11月15日上午10:00~11:30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服饰有实用功能、标志功能、装饰功能等,在电影《建国大业》中蒋介石和毛泽东重庆谈判出席记者招待会时都穿着中山装。
以下古语与中山装类似,同属标志功能的是A.衣,衣也B.衣,隐也C.衣服,所以表贵贱也D.衣,身之章也2.近代中国最早对来自海洋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是A. 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目前全国共有翼王纪念亭台五座,分布于广西、四川、江西、重庆等省市。
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4.“伦敦12月27日讯: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仿效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
”(引自《帝国的回忆》)这则消息应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二次革命时期5.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D.创办近代民用工业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7.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有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
200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试卷历史(一)新人教版2009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模拟试卷历史(一)
2009届黄冈中学高考模拟试卷历史(一)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2、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举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这段话主要是()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C.主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D.为新兴地主阶级制造舆论3、商鞅变法时,制作了图1所示的一“标准器”,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目的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为秦统一六国作准备4、某地区出土一批古钱币,据考古学家推测至少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不久发行的,你认为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A.半两钱B.开元通宝C.五铢钱D.交子5、汉武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A.彻底解决了汉匈民族矛盾B.使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辖D.首次在今广东地区设置管辖机构6、图2所示的古代文物主要反映了秦汉时期的()A.建筑艺术B.陶塑艺术C.说唱艺术D.绘画艺术7、我国古代部分赋税货币化征收开始于()A.西汉更赋B.隋唐租庸调制C.北宋募役法D.清朝地丁银制8、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发生的变化是()A.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C.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D.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9、公元初年,匈奴族因内部纷争分裂为南北两部。
其中南匈奴南下入居塞内,而北匈奴则退居漠北,最后走上西迁道路。
导致北匈奴最终西迁的直接原因是()A.突厥族的兴起B.班超的武力征讨C.为东汉所击败D.罗马帝国的邀请10、范缜的《神灭论》主要是批判()A.梁武帝“君权神授”的主张B.董仲舒“天人感应”的观点C.佛教“转生来世”的观点D.道教“无为”的思想11、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业中新发明的技术是()A.铸铁柔化技术B.金银错工艺C.百炼钢技术D.灌钢法12、江南开发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200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开卷一答案历史
200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①都江堰 ②丝绸之路 ③贞观之治④求同存异12. ①联合国 ②世界贸易组织③欧洲联盟13. ①《权利法案》②《人权宣言》③《独立宣言》14. ①宣纸②姚莹 ③王茂荫④“大包干”或“包产到户”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3分) 15. (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2)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分) 3)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 2分)(4) 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 于中央政府;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 ,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中央 政府。
(2分)(5) 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一国两 制”政策的实行,祖国必将统一。
(2分)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两岸人员 往来等。
(2分)16. ( 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萧条。
(2分)(2) 我失业已经三个月了,我只想要一份工作 ;C ( 4分)(3)“新政”是一次创新。
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 制与管理。
(观点正确,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2分)(4)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战争问题;恐怖主义;爱滋病问题,毒品问题; (2分)推 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
(2分)改变:如林肯面对战争初期失利而颁布的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面对1929〜 1933年经济危机时实行的罗斯福新政;二战时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改变初期中立政策加 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改变敌视新中国政策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 11分) 17 ( 1)五四运动 (1分)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2分)(3) 新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2009届湖北武汉高三四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部分
2009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四月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能力试卷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反复出现“悲观”、“割爱”、“浩劫”、“慧眼”、“解脱”、“觉悟”、“无缘”、“庄严”、“宗旨”等词语。
这本书最早可能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1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菜肴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②民族融合的加深③士族在饮食享受上的追求④丝绸之路的开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14.图为唐代《宫乐图·会茗图》。
图中表达的信息说明唐代()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科举考试的繁荣C.女子社会地位上升D.饮茶之风盛行15.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
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司法事务16.日本“以小克大,以亚挫欧,赫然违历史之公例,非以立宪不立宪之义解释之,殆为无因之果”这段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日俄战争B.明治维新C.甲午中日战争D.英日结盟17.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
2009年高考湖北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中大网校
2009年高考湖北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估分) 总分:300分及格:18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根据下列条件,回答{TSE}题:(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①B. ②C. ③D. ④(3)根据下列条件,回答{TSE}题:(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地B. N地C. P地D. Q地(5)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6)根据下列条件,回答{TSE}题:(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①为直线B. 道路②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C. 道路③最长D. 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③B. 道路①C. 道路①和②D. 道路②和③(9)根据下列条件,回答{TSE}题:(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 保护高山灌丛B. 防治水土流失C. 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 扩大梯田面积(11)该水源地位于()。
A. 长江三峡谷地B. 青藏高原C. 汉江谷地D. 江南丘陵(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 官名B. 爵名C. 谥号D. 行业(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 南方经济的影响B. 统治集团的更替C. 北方文化的衰落D. 民族融合的结果(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初唐书法B. 秦王破阵曲C. 飞天壁画D. 唐三彩(15)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009高考历史模拟题(人教)
2009高考历史模拟题(人教)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是( )A、绝对的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方国联盟的基础2、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监督”,其主要措施是()A、派文官为郡守B、节制诸侯子弟为人质C、推行察举制D、划分监察区,并在每一监察区设一刺史3、太平天国时期,曾在一些地区向农民发放田凭(土地使用证),现在这种历史文物在下列哪一地区最容易见到()A、陕西B、上海C、广州D、南京4、1922年6月,中共发表声明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联络资产阶级民主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的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
”这表明当时中共已经()A、决定同国民党合作B、受到右倾投降思想的影响C、决定放弃发动工人运动D、初步明确了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策略5、抗日战争时期,假如你是一名在沦陷区读书的青少年,你应该见不到下面哪一现象()A、读小学的年限增加B、教科书宣扬灭亡中国论C、日语课特别重要D、教室里不挂中国地图6、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
二者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均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均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均实行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政策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减轻了地主的剥削B、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C、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8、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
09届高考历史复习综合试题
09届高考历史复习综合试题(1)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2.(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10)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
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3.(广东六校联考二6)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4.(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上期中13)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5.(安师附中高三上期中1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6.(盐城中学高三上期中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09年普通高中会考模拟历史试卷
09年普通高中会考模拟历史试卷(二)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每小题1分)1.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掌管律令、图籍③管理军事④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汉武帝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不包括()A.派兵平叛B.建立中朝C.设置刺史D.酹金夺爵3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在()A.战国、清朝B.秦朝、明朝C.隋朝、明清D.汉朝、清朝5.明朝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专制的强化6.雅典的民主机构中具有司法职能的包括()①公民大会②氏族贵族会议③民众法庭④五百人议事会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7.雅典民生权利的享有者,只有()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C.广大奴隶D.外邦人8.《查士丁尼民法大权》的组成有()①《十二铜表法》②《查士丁尼法学总论》③《查士丁尼学说汇纂》④《查士丁尼新敕》⑤《法国民法典》⑥《查士丁尼法典》A.①②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9.有关英国内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由多数党组阁②实行集体负责制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0.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①联邦制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消灭奴隶制度④人权至上原则A.①②B.②⑧C.③④D.①④11.《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首相由()A.皇帝担任B.皇帝任命C.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D.议会选举产生A.天赋人权的原则B.三权分立的原则C.主权在民的原则D.依法治国的原则13.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
2009-2010学年湖北八校高三年级联考文综历史部分
2009-2010学年度湖北省八校高三年级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战国时邹衍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始终说,按他的说法,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剧文_十是火德。
秦始皇采用此说,把秦朝定为()A.土德B.金德C.水德D.木德13.《左传》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卿大夫赵鞅在某次战前宣布的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赵鞅的这一政策()A.遭到了人民普遍反对B.导致了战役的失利C.开创了郡县制度D.加速了封建制形成14.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
”张居正当时不得不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不包括()A.商品经济发展受阻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破产逃亡D.政府财政匮乏15.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函英国外交大臣说:“运动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
”函中“运动”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16.史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庚予.辛丑以后,国家危机日益暴露,而满洲部族之意识日益鲜明。
”这主要表现为清政府()A.实行“新政”B.实行“预备立宪”C.罢黜袁世凯D.镇压革命派17.1912年12月孙中山把“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铁路国有”和“教育普及”列为民生主义的四大纲。
他认为,八要实行这四大纲,“我中华民国之国家就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孙中山的这种认识()A.说明了他已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B.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富强的迫切愿望C.反映了他对中国当时的政局心灰意冷D.印证了当时中国实行民生主义的良好内外环境18.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在下列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高三试卷】高三2009历史试卷及答案
长郡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原始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度,是一种以武力为后盾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被启破坏,但后世仍然能见到这种制度的遗风。
试判断以下哪种制度与禅让制有类似之处?()A、猛安谋克制B、八旗制度C、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D、D、民主共和制度2、夏商周时期我国农作物品种繁多。
《诗经》有关西周农作物的记载:“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
”以上记载中的农作物不属于“五谷”的是()①黍②稷③枣④葵⑤菽A、①③B、②④C、③④D、③⑤3、成语“周彝商鼎”中的彝、鼎应属于青铜器具中的()A、礼器B、盛器C、兵器D、工具4、用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纪年方式,这种方式延续至今。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时为干支纪年的()A、甲午B、戊戌C、辛丑D、辛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乃至社会风俗等都发生了变化。
据此回答5~10题。
5、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A、传说中的神农氏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隋唐时期6、武则天的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诗中的石榴裙是指古代妇女穿着的绣有石榴的裙子,取石榴多子的寓意。
这种裙子在中原地区的出现不早于()A、秦朝B、西汉C、魏晋D、唐朝7、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中的床其实并非今天的卧具而是今天的椅子的前身,它的出现是中国人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变化。
这种变化A、是民族融合的结果B、说明隋唐时期我国人民的起居方式已经定型C、是人民的思想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D、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有关8、苏东坡的诗“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诗中“木棉裘”是棉布做成的衣服,这种衣服在大江南北盛行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9、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陵二中2009届高三历史综合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补差训练)2009年4月16日1、(宿迁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统测模拟)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总统大选资料时,查到一段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词:“…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请你判断该总统可能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布什2、(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3、(广东省四校联合体2007-2008学年度高三联合考试)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4、(山东临沂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里的“模仿”主要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5、(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特点是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度6、(山东潍坊2007年高考模拟试题)罗斯福总统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于1945年4月14日发表评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①新政曾因触犯了垄断资产阶级的眼前利益而受到反对②新政成功地缓和了社会危机,稳定了社会制度③中美合作抗日,关系友好④中国共产党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7、(07广东梅州)央视《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体制的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①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②由美国国情决定的③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民主传统④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⑤罗斯福个人的素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8、(临清09年高考模拟试题)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
”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9、(广东省实验中学水平测试题)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A.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D.探索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苏联模式10、(临清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
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令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11、(临清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调整③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12、(临清09年高考模拟试题)自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
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
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13、(海南中学09届高三第3次月考历史试题)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缩小了福利的规模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龙岩一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段高三历史考试)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
该政策最有可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15、(龙岩一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段高三历史(模块)考试)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16、(福州八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查)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17、(海南中学09届高三第3次月考试题)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8、(临清09年高考模拟试题)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A. 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19、(临清09年高考模拟试题)“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就是……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的上述言论,实际上是主张A.必须对农民采取实事求是的手段B.要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C. 必须完全符合农民的利益D.应该实行农业机械化20、(临清09年高考模拟试题)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这“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主要指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全面实行工业化措施D.集体农庄化经营21、(福建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检测)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而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22、(山东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在一部苏联电影中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两个农民受全村委托,外出买了一批粮食,运回村子途中被红军查获,他们开了一张收条给农民,然后把粮食全部没收。
这部电影应是A.《莫斯科保卫战》 B.《攻克柏林》C.《列宁在1918》 D.《战争与和平》23、(南安一中高一年历史(必修Ⅱ)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人说:1918 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用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
以下对此事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A .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 .当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卖D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24、(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D.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25、(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