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1古诗鉴赏原文: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古诗鉴赏题目:《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

题中“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诗歌通过意象表现简朴平淡的意味,另一层是某些诗句中还透出不平淡。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2古诗鉴赏原文:示秬、秸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古诗鉴赏题目: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解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d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检测含解析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检测含解析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解析:选C 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①用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来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代边将有怀刘长卿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解析:选C C项,错在“非直抒胸臆”。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青溪王维言①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③将已矣。

【注】①言:发语词,无义。

①趣:通“趋”。

①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山将万转”,写出了青溪山水无碍流淌的气势,这样的青溪水,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B.“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运用了对偶,“声”对“色”,“喧”对“静”,“乱石中”对“深松里”,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

C.“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一动一静,极为传神。

两个叠词的运用,使该句音韵和谐。

D.这首诗的风格自然、清淡、素雅,诗人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2.王维在诗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哪怕晚年生计艰难,也要盖上一间书斋,以此来打发无聊难捱的时光。

B.颔联中“古今”与“昏晓”相对,“永日”与“流年”相对,精炼准确地概括了作者终生与书为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

C.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书斋没有书童,请一个南村的跛脚童子也无所谓,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生计艰难,照应了开头的“萧然”。

D.老学庵是陆游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哪怕它十分简陋,他依然写诗作记,并题写在墙壁上。

4.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含解析

分点突破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①诗人登楼观览的轻松愉快。

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城门饱览山河风光,直到小市张灯才萌生归意,意兴盎然,轻松愉悦。

②政局变化、旧友回乡的欣慰喜悦。

颈联写元祐旧臣喜逢新政被召回,被流放贬谪的朋友终于能重回故乡,诗人为此感到喜悦。

③想要归隐江湖又不甘心退出仕途的矛盾心情。

尾联写明知自己与富贵无缘,却又不能忘怀功名,难以自由自在归隐江湖.【解析】本诗首联两句写登楼所见的美好景色,重楼高耸,山河壮丽。

颔联两句洒脱轻松,因看到小市上灯,诗人才萌动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

颈联两句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由来,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臣的趋势,所以庆幸,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

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的矛盾心情。

阅读下面的金诗,完成第2题。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②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③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人日:旧时称农历正月初七。

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

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

②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专项综合全练(一)古代诗歌赏析

专项综合全练(一)古代诗歌赏析

解析 “惜”是人特有的情态,用于春风,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柳
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将别;春风拂柳,犹如送行者送别。这些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专项综合全练(一)
栏目索引
三、(2017浙江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且住,且 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 ①汉:汉水。②霁(jì ):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 景(切忌简单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生机盎然 等)——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专项综合全练(一)
栏目索引
1.答案 (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解析 答题时,需要注意描绘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等同于翻译原句,需 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其画面感,创造优 美的意境。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 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修饰词+晚风”。 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 2.答案 思念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要确定分析角度,结合语境,理解该字在
诗句中的含义;再概括其作用(如突出景物特征、创设出别样的意境等)。
专项综合全练(一)
栏目索引
五、(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 行 [ 唐] 项 斯 青枥[注]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 枥:同“栎”,落叶乔木。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任务4鉴赏古诗的思想内容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任务4鉴赏古诗的思想内容教学课件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从登山发端,继而描述渲染途中景物和感受,至尾联方点扣题目,并表明心志。 B.首联在轧轧轿声和轿夫轻健的步伐上用笔,不着痕迹地传达出诗人山行时畅快的心情。 C.山风翻卷,落花如雨,烧田之处,青烟缕缕,春景的萧瑟难减诗人登临的盎然兴致。 D.本诗气脉通畅,用语斩截有力,清新明快,与诗人游途中明朗愉悦的心境恰相契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9分) 咏芭蕉
[清]郑 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唐]杜 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①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①上番:初番,头批。多指植物初生。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诗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长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从而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则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作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我坐在吱呀吱呀的轿子中上剑门关,此时正是春和景明的季节,轿夫们登山的速度比奔跑还快。风吹落红花 会迎来下一季花开,山上缭绕着农民烧田的缕缕青烟。领略如此美景,但没有写出好的诗句,能够解除客游他乡悲 凉情怀的只有美酒。隐居的高士喜欢风吹松树的感受,请不要让残破的梨花进入我梦境之中。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参考答案 3.B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错误,郑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在写景基础上抒情,即直抒胸臆。故选B。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3-1-4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作业

3-1-4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后作业

第3篇第1章第4节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柳丝柔,莎茵细。

数枝红杏,闹出墙围。

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晴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犁。

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1)有人说,“数枝红杏”不如“一枝红杏”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向往?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同意。

“数枝”与下文的“闹”相呼应,描绘了春天的热烈气氛。

(2)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了归隐的愿望。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数枝”在本曲的上阕,而分析上阕的意象——柔柔的柳丝、细细的莎茵、出墙的红杏,可看出所写景象是春深之景而非早春,特别是由其中的“闹”字,可看出上阕描绘的是春天的热烈气氛,“一枝”无法描绘出这种气氛。

(2)此题综合考查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分析作者在曲中描绘的意境,全曲描绘了一幅明媚喜人的田园春深图,其中透露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二要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曲末的“归去来兮”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情;三要把所写意境与所抒情感综合起来分析思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模拟训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模拟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诗(其二)〔东汉〕阮瑀①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咏史诗(其六)〔西晋〕左思②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注】①阮瑀,东汉末年文学家,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②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当时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律诗集粹》D.《诗余选集》2.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史与兴怀结合B.寓情于场景之中C.沉郁而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3.两首作品都吟咏荆轲刺秦的故事,但表达方式和用意有差异,请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1.B2.D3.阮诗咏史,重在记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描写荆轲的威武形象以及相送之人的赞叹,借此抒发对荆轲英雄之举的缅怀;左诗咏史,虽然描写了荆轲和高渐离酒酣高歌的片段,赞美荆轲的高傲气概,但重在议论,针对西晋社会现实发出不平之鸣,对贵者藐视,对贱者礼赞,批评门阀世族对下层人才的戕害。

同用一故事,但用意有别,阮籍在乱世中追慕英雄;左思在压抑社会中,礼赞低贱者,渴求施展抱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两首作品均为古体诗。

不符合ACD(“诗余”属于词)的体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两首诗均使用了对偶和比喻,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生动形象,但无铺陈(铺开来写,极尽渲染之能事)修辞,只是用五言句式精炼简洁质朴无华。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1)前两句“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写太子丹对待荆轲的态度是喜爱——善,可见荆轲性格是“骁勇善战”——勇,身份地位是尊重的——上宾;三、四句“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写荆轲勇于担当,去执行刺秦王的重任,制定了计策——图里藏着匕首,不远千里勇敢坚定义无反顾;五、六句“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写抱着必死之心意(视死如归),体现于“素车”(凶、丧事所用之车),交待了送行地点——在易水岸边。

2022语文专项对点练30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含解析

2022语文专项对点练30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含解析

专项对点练30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情感(时间:35分钟分值:33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1)从题目“中秋无月”上分析这首词流露出的情感。

中秋佳节,无月可赏,作者内心的情感:。

(2)从词中景物描写上分析作者的情感.“忆对"的美景与“今宵”的哀景作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3)从词中关键词语或作者的活动来分析情感。

欲“问化工”,却“路"“信”难通,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自主尝试:[答案]推导流程:(1)落寞、失望、孤寂等(2)落寞、失望、孤寂等(3)欲诉无门,壮志难酬举杯浇愁,自我宽慰自主尝试:①无月可赏的落寞。

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惟有“烛花红”。

②欲诉无门的郁愤。

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写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

③自我宽慰的洒脱。

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的心情.2.(2020·日照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临江仙·送钱穆父[注]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元祐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徙知瀛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时,苏轼以此词赠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语言的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语言的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语言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C.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解析】选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诗眼”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第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要首先找出来。

一般来说,诗眼是动词或形容词,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找出此联中的生动传神的字是“惊”,然后再具体分析,“冬节”到来,“忆岁时”,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仅回忆起去年春节时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来。

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答案】(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①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②琴音不合流俗;③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琴喻己,通过写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

(2)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分析】(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为个人的小境界。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人(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含答案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人(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 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含答案

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语文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田家元日①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春节,表达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感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显示时间的推移和节序的更替,暗点诗题中“元日”。

B.“无禄尚忧农”表达诗人不愿出仕,牵挂农事,想在乡间田野中淡然自在地生活。

C.颈联描绘出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烘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闲适。

D.这首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通俗平易,将田家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向往。

2.有人认为尾联中“年丰”具有双关义,请结合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9分)答望之①何景明念汝书难达,登楼望欲迷。

天寒一雁至,日暮万行啼。

饥馑饶②群盗,征求③及寡妻。

江湖④更摇落,何处可安栖?望之:孟洋,字望之,诗人妻弟。

②饶:多。

③征求:聚敛搜刮,指苛捐重税。

④江湖:宦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起笔突兀,诗题写“答”,这里却写书信难到,又写诗人求信心理急切难捺,“望”“迷”二字集中体现了这一心理。

B.颔联“天寒”句点出望之来信的时间为秋末冬初,“日暮”句对应上句,也为下句起了过渡作用,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寒的氛围。

C.尾联诗人感叹自身飘零,“江湖”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动荡骚乱,诗人为百姓找不到一块平安的栖身之处而感慨。

D.这是一首酬寄友人的诗作,其中却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忧患。

政乱民困,零落漂泊,诗人为之感叹。

全诗气韵流畅,深沉含蓄。

4.这首诗既有诗人儒家仁治思想的表现,也有对社会贫困认识的局限性,请简要分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 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 我老世欲疏,一拙万事妨。 我老世欲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释】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 注释】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指棋盘。 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三、反馈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 【注释】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问题: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 对国事的忧虑和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 渴望。 渴望。
作 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问题: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 坚信必胜的信心。 扬、坚信必胜的信心。
方法指导:要注意诗歌的标题, 方法指导:要注意诗歌的标题,并根 据注释了解作者的生平和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这些对了解作 者的感情起提示作用。 者的感情起提示作用。 答题思路:总结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 心情、志向。 心情、志向。
(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06全国卷) 06全国卷) 全国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观点鉴赏类(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日光。

②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

(4分答案:“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表现了作者由终南山的独特感受。

作者用“塞”这一动词,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众南山巍峨高耸、顶天立地的气势。

作者深处山中,仰望山峰,看到日月都从高处出现,冉冉升起,想从“实”上“生”出来的,作者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出终南山峥嵘向。

上与天比肩的气势。

这两句诗中的“塞天地”“石上生”可谓“奇语横出”。

(二)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登多景楼①【南宋】刘过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②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

南宋名将韩世忠等曾在这一带击败金兵。

②诸公:指投降派。

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②尾联“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②(4分)答出对比手法、设问手法均可。

(如答借事抒情、联想,言之成理也算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出诗人的悲愤、无奈的感情。

(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思想感情直接提问式(四)写景诗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2)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

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

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五)水村闲望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桡:船桨,指代船。

赊:语助词。

翡翠:翠鸟。

别业: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绷:布幅。

(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前三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六)前调·阊门夜泊陈所闻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

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

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

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1)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1)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

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七)咏物诗官舍竹[北宋]王禹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1)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1)托物言志。

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暴风雨将至,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九)怀古诗游赏心亭王硅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

在“下水门之城上,下监秦淮,尽观览之胜”。

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怅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前四句是写作者登高远眺,感慨江山依旧,物是人非。

后四句感慨史事,听到玉树歌,人们不禁想起陈朝覆灭的历史悲剧,是说如今的王者不能吸取前朝教训,使作者忧虑而“怅然”。

备考三部曲之二:合作探究一、鉴赏诗歌形象专练1.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精卫(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诗中塑造的“精卫”形象有哪些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外形特点:一寸身,娇小。

内在特点:锲而不舍、虽死不改、信念坚定、矢志不移。

抒发了作者对精卫鸟以渺小的一寸之身而填海不止的崇高精神的礼赞和讴歌。

2.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写作此词时其妻子卢氏已早逝。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上阕是如何刻画出思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纳兰词上阕刻画思人形象,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

以凄凉的“西风”、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等悲伤的景物,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渲染(烘托)怀念之苦。

3.景物形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

二、鉴赏诗歌语言4.关注“诗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此诗以长于炼字为后人称道,第三联中的“催”“向”二字更见推敲之功,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案:“催”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平常景物人格化,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

“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向”:将近、临近之意。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诗人不描绘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只突出“向晚”砧声,把内心离别的酸楚和怅惘形象表达出来。

“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5.关注句子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艺术。

答案:重章叠句。

第二、三章“采葛”改为“采萧”、“采艾”,“三月”改为“三秋”、“三岁”。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更好地表达了相思之情,使人读之余味无穷。

6.关注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

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

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案: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

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7.修辞手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道后期(张说①)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拟人,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烦恼。

8.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1)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

(2)杪秋,即深秋。

(3)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答案: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

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

9.表现手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急遣烹②。

注:①长年:是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诗人在诗中写了生活中的哪个细节?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作赏析。

答案:(1)诗中描写的细节,船工捕得一条鲤鱼,作者就诊断它是从家乡游来的,立即烹着鲤鱼,从鱼肚中取出家人的来信。

表达了作者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传递出作者一番思乡的心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