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绪论 《公共关系学》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公共关系学》PPT课件

1)实事求是
2)互惠互利
1.2.2 公共关系 的原则
3)全员公关 4)开拓创新 5)立足长远
6)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1.3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1.3.1 公共关系溯源 公共关系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社会人类文
明开始的地方——古埃及、巴比伦、波斯 和中国等国家。虽然“公共关系”这个名 词几千年前根本没有出现,但在当时,它 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却已有之。
❖ ●与新闻媒体保持畅通的真实的信息交流。
❖ ●他发表了著名的《原则宣言》,明确论述了公 共关系的职业目标:公众应该被告知。
❖ 但是艾维•李的公关咨询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
3)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
❖ 公关学科化的一面旗 手; 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 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 里程碑”的专著── 《公众舆论的形成》; 1928年,他写出了《舆 论》一书;1952年,他 又写出了《公共关系学》 教科书。
“说真话”的基本思想,提 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 的公共关系基本原则。
❖ 公关职业化的第一人,赢 得了“公共关系之父”的 美誉
❖ 艾维•李的主要贡献有:
❖ ●提出了关于工商组织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利 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
❖ ●公共关系人员要力争与组织最高决策层联系, 并赢得他们的支持。
4)卡特李普时期--“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卡特李普和森特在他们的代表作《有效公 共关系》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 系模式,成为当代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
❖所谓“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就是 在公关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 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 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1.1.3 公共关系的特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是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化 学发光过程与免疫反应过程结合的一种新技术。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 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如肿瘤标志物、激素、酶类、
抗原或抗 体、维生 素、细胞 因子和各 种代谢物 质等的测 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
•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 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物质的各组分得到分离,再对 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本章小结
• 在使用仪器以前必须先掌握仪器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 和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仪器的技术原理和工作原理,根 据仪器制造商发布的操作指南编写简易且便于执行的操 作规程,熟悉操作步骤。
• 分类:
电位分析技术、电导分析技术、电解分析技术、 电容量分析技术、伏安分析技术、电化学生物传 感器技术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 临床化学检验中电解质分析、血气与酸碱分析等 所用的仪器,,大多基于电化学分析技术。
ABL800 系列血气分析仪 测量pH值、血气、电解质、血氧源自代谢物。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VARIANT™ II TURBO 血红蛋白测试系统 基于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的仪器 专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四、质谱分析技术
• 质谱仪是一类能够使物质粒子离化成离子并通过适 当的电场或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 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经检测强度后对 物质进行分析的仪器。
• 通过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和中间连接软件(middleware),临床检验 实验室可达到智能化、自动化地控制样本检测的全 过程。
• 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缩短了检验 结果报告周期,进一步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1绪论

1绪论

量 大容 超
信息高速公路 光纤传输 相干光传输 量子光传输 光交换
新 功 能
多媒体 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广播、有线电势 光盘、CD 激光打印机
超高速
光传感 激光测量 电场、磁场测量 激光雷达 激光陀螺仪
SR应用测量 光谱测量 物理性质测量 表面、界面测量
性 干 相
度 亮 高
高能量密度 激光切割 激光核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新兴的技术。 在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上,光电子技术 算是后起之秀。 光波段的电子技术 光波段的器件及应用设计: 电光器件、光电器件等,特殊检测方法
功能器件 激光、发光器件 光接收器件 太阳能电池 光开关 光调制器 液晶器件 集成光路 量子效应器件
1
2
3.光信息 光信息
以光辐射作为传输载体,随时间或空间 变化的信息。 光辐射本身的信息 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的信息变化 特点: 信息量大 并行、多参量、高速 显示直观 传播介质?
光信息传播的载体
1.真空:无衰减,光发散问题 2.大气:吸收、散射 三个波长段——大气光学窗口 可见光及近红外 中波红外:3um—5um 长波红外:8um—14um 3.水:海洋 532nm 4.光纤:850nm 1310nm 1550nm
目的:
1.理解典型光电器件的原理,掌握其性能特 点及选用方法 2.掌握典型光电器件的应用电路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光电变换技巧,能设计简单光电 探测系统。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叶嘉雄 常大定 陈汝钧 光电系统与信号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江月松 光电技术与实验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庆有 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天津大学) 孙培懋 光电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

1.绪论

1.绪论

第一章 绪论1. 根据碳是四价,氢是一价,氧是二价,把下列分子式写成任何一种可能的构造式:(1)C 3H 8 (2)C 3H 8O (3) C 4H 10 解:(1)(2)(3)H C H C C H H HH C H C C H H HH C H C C H H OHH C H C H H HO C H HHH C H C C H H H H C H H HHH CH C C H H HC H H2. 区别键的解离能和键能这两个概念。

解:键的解离能:使1摩尔A-B 双原子分子(气态)共价键解离为原子(气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键能:当A 和B 两个原子(气态)结合生成A-B 分子(气态)时放出的能量。

在双原子分子,键的解离能就是键能。

在多原子分子中键的解离能和键能是不相同的,有区别的。

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碳碳双键 卤素(氯) 羟基 羰基(醛基) 羰基(酮基) 羧基 氨基 碳碳三键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δ+和δ- 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解:(1)(2)(4)(3)(5)(7)(6)CH 3CH CHCH 3CH 3CH 2Cl CH 3CHCH 3OH CH 3CH 2C OH(8)CH 3CCH 3OCH 3CH 2COOH NH 2CH 3C CCH 3C O O H CH 3CH 2Br N H δδC O O H CH 3CH 2Br N H δδδδδδ5. 有机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解: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变化规律。

三项内容:分离、结构、反应和合成6. 下列各微粒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1) (2)(3)(4)(5)(6)Br 2CH 2Cl 2CHCl 3HICH 3OHCH 3OCH 3无有有有有有C ClHlCH OCH 3H 3C O HH 3C7. 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的碳和16%的氢,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1) (2)(3)(4)(5)CH 4O C 6H 14O 2C 14H 22C 7H 16C 6H 10。

一、绪论(一、二章)

一、绪论(一、二章)
家庭社会学
Sociology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amily
思 考:

家庭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婚姻是什么?人们在婚姻中有怎样的关系? 家庭和婚姻是怎样产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变迁?
课程内容

家庭社会学的理论和主要概念
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婚姻的概念与特征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结构
第二节、家庭社会学的内容和逻辑体系
一、不同学科关于家庭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涉及家庭领域的观点和看法很多,研究家庭及有关问题 有不同的路径。家庭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人类学、生物学、人 口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 宗教学等一系列学科。但是没有一个学科能独揽婚姻家庭领 域,各门学科在家庭领域中的研究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概念和 解释。由于没有一门学科能够综合全面地描述家庭,因而不 同学科总是对家庭研究的某一领域持别关注,在探寻中对同 样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二、家庭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1、家庭的性质 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生物属性和家庭的社会属性 的认识,并从中抽象出家庭的本质属性。 2、家庭结构 家庭社会学需要研究各种类型家庭的结构特点, 研究家庭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制约结构变动的各种 因素。 3、家庭功能 家庭社会学不仅要对家庭的多种功能进行分门别 类的研究,而且尤其要关注家庭功能的变迁。
第三节、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六、家庭研究方法的类型
美国的家庭社会学家希尔(Hill.R.)根据不同的研究 构想和侧重点,将家庭研究的方法归纳为五个类型:
1、制度法
2、构造—功能法 3、相互作用法 4、场所法 5、发展法
附: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第6篇《婚姻、生育力 和家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实 地 地 形 图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1绪论

1绪论

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


作用:为细胞代谢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种物理、 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各种离子浓度,PH,渗透压等在很小范围内变动 意义:维持细胞、器官、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 条件。 稳态的维持: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各个 器官系统的活动。


人体各部份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mmol/L)
离子 Na+ K+ Ca2+ Mg2+ ClHCO3HPO42-/H2PO4蛋白质 其他 血浆 130_152 3.6_5.3 4.2_5.7 1.4_2.4 97_108 24_30 2.2_4.2 14 5.9 组织液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6.2 细胞内液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53.6
生理学
湖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熊顺华 教授 xiongshunhua@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
了解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 2.
3.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 物机体及其各组成部份正常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 生命活动现象 发生机制 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体内控制系统
•负反馈:受控部份发出信息调整控制部
份的活动,使受控部份的活动与它原先活
动的方向相反.
•意义:维持机体机能稳态
•机体机能活动多为负反馈

1 绪论 习题 答案

1 绪论 习题 答案

绪论章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是稀缺的。

2.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将稀缺资源分配于多种欲望以取得最大福利的一门学科。

3.微观经济学:以家庭、企业(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基本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理论,微观理论的核心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以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整体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国(经济体)的整体经济运行和政府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而进行调节问题的经济学理论。

5.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怎么样”问题的经济学。

6.规范经济学:是回答“应该是什么”或“应该如何”问题的经济学。

7.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在做出一种选择(最佳选择)后放弃的其他选择的价格。

如果用价值来衡量就是,选择一种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其他备选项中价值最大的事项。

8.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最有效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得到的曲线。

二、判断对错题。

正确的在()内打“√”,错误打“×”。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然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绪论1

绪论1

分析题
1. 在图中线路AB上装有电流保护1,试指出它作为主保护和后 备保护的保护范围。
2. 在图(a)、(b)、(c)中,各断路器处均装有继电保护装置, 当K点发生故障时,保护动作使哪些断路器跳闸才称有选择性动作?
3. 在图中,K1点短路时,线路保护3动作跳开断路器3,是 否可称有选择性动作?它又如何起到远后备作用?
五、几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 继电保护与防止故障:继电保护并不能防止故障的发生, 继电保护的功能,只有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才能表现出 来,它并不能预测与防止事故。 • 继电保护与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并不单指继电保护装 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一次系统的需求,脱离继电 保护的电流、电压输入量,脱离继电保护对断路器的控制 以及断路器本身的动作行为(如动作速度)来讨论继电保 护的动作行为。 • 保护的用法: 继电保护装置本身不能直接用于高电压及大 电流设备上。 • 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属于自动动作的装置,属于自动 控制设备的一类。
2. 反应两端电气量的保护
A
E1
B
I f ( A B )
4 3 (a)正常运行情况
.
C
I f ( B C )
2 1 E2
.
A
I
E1 4
B
. ' d1
' Id 1
.
d1
'' Id 2
.
3
2
1
E2
(b) d1点短路时的9; d2
d2
'' Id 2
.
B
'' Id 2 .
4
3
2
1
E2
问答题:何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什么叫近后备和远后备、 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采用断路器失灵保护? • 主保护是反应被保护元件自身的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符合 要求)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 后备保护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故障元件保护装置或断路器 拒绝动作时,由相邻元件的保护或故障元件的另一套保护 动作。 • 近后备是指某一元件同时装设两套保护,当该元件故障时, 一套保护万一不动作,则另一套保护动作于跳闸。 • 远后备是指故障元件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的上一 级元件的保护动作于跳闸来实现后备作用。与之不同的近 后备是同属一地的故障元件的另一套保护来动作,此时要 求断路器不能拒动。 • 当采用近后备时,若断路器拒动,则必须通过装设在断路 器上的失灵保护,切除该线路连接母线上的所有电源线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9
1.2.2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性质的分类: 几何性质:体积、面积 力学性质:压力、表面张力、密度 电磁性质:电流、磁场强度 化学性质:摩尔数、摩尔分数
热力学性质:温度、熵、内能、焓、亥姆霍兹自由 能、吉布斯自由能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简单可压缩系) 来说,两个独立的变量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
3
1.1.2热力学的发展史
1.1.2 热力学的发展史
科学予以知识,而历史予以智慧!一门科学的历史,
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
热力学发展史,约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此时期累积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并制造出 蒸气机,对于“热”的本质展开研究与争论。在19世纪 前半叶,首先出现了卡诺理论,热机理论(第二定律的 前身)和功热互换的原理(第一定律的基础)。
概括出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热力学能、
焓、熵、亥姆赫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加上P、V、T等可
直接测定的宏观量作为系统的宏观性质,经过归纳与演绎 推理,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公式、结论,用来解决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平衡、相平衡和反应平衡等问题。
8
1.1.3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热力学的特点:不涉及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结 构,只涉及物质系统前后状态的宏观性质。
33
1.2.4过程与途径 非静态过程不能用状态图上的一条实曲线来表示,为了
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条虚线来表示它,但是该曲线没
有其他的任何意义。
P
A
非静态过程
B
o
V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的极限,但作为热力学的基础,我 们要着重研究它。
34
1.2.4过程与途径
典型的几种过程:

结构稳定-1

结构稳定-1
A cos nl + B sin nl = 0
P

l
EI
k = 0 tan nl = 0 sin nl = 0 nl = π π 2 EI Pcr = 2 l k = ∞ tan nl = nl
P Q
P Q
M
l
A y
EI
y
x
P 若
k k
0 n k / P (k / Pl + 1) = 0 0
经试算
nl = 4.493 tan nl = 4.485
Pcr = n 2 EI 4.493 2 =( ) EI = 20.19 EI / l 2 l
nl cos nl + sin nl = 0
tan nl = nl
§3. 具有弹性支座压杆的稳定
P P
EI
k
EI
3EI k = l
l
k
1
练习: 练习:简化成具有弹簧支座的压杆 P P
(以2自由度体系为例) 自由度体系为例)
P
k kB
y1
l l
A
ky1 ky2
∑ M B = 0 ky1 l + P( y2 y1 ) = 0 ∑ M A = 0 ky2 l + ky1 2l Py1 = 0
(kl P) y1 + Py2 = 0 (2lk P) y1 + kly2 = 0
nl tan nl = EI 1+ (nl ) 2 k l nl = 1 + (nl ) 2 / 4
Pcr = n 2 EI = 14.67 EI / l 2
nl = 3.83
例:求图示刚的临界荷载. 求图示刚的临界荷载.

绪论1

绪论1
理学与生活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 普· 津巴多 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部分:
• • • • •
科学 个体 行为 心理 心理现象
16
科学性
• • • • •
心理学是“科学” 系统的观察;自我校正。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 法、心理测量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 据科学方法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学会辨 别伪科学。
振奋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 就是这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感知敏锐,记忆清 晰,思维活跃,情绪开朗,做事果断等等 表现为心理上的振奋状态。
56
1.3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
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 有的人马马虎虎、粗枝大叶 有的人记得快、记得牢 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 有的人思维灵活 有的人思维迟钝 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 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 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 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等等。
- 还可以分为 - 心理 - 行为
- 能否被觉知到
意识 无意识
1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 .1 心理过程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恨一个人也是一个过程;克 服困难也是一个过程
认识(认知)活动
心理过程 情绪活动 意志活动
1.11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
参考书录
1 2 3 4 黄希庭 梁宁建 彭聃龄 张春兴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大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006 2003 1994
第一章 绪 论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品营销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以及与营销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清楚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相关理论奠定基础。

2.知识要求掌握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药品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3.能力要求学会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第一节药品营销心理学概述药品营销心理学就是分析和研究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营销对象——药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药品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药品的营销策略的学科。

药品营销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消费心理都不相同。

这就要求药品的经营者兼顾各方面的因素,尽量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要求。

不仅要知道药品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要了解从业人员的心理,还要把营销的方法、策略以及广告宣传等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

总之,就是研究各种和自己所经营的药品这一特殊商品有关的一切对象的心理活动。

一、药品营销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药品营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派生于心理学、营销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

这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处在探索中有待发展的学科。

(一)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药品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和特定的市场,但其经营和消费与所有商品一样,符合商品经营的规律。

在人类历史上,商品和市场关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人类与自然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经历了蒙昧时代,进入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中后期逐步产生了以家庭为中心的财产私有制,并相继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也就是物物交换。

这种交换十分简单,交换的发生也是偶然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不断增多,交换也越来越频繁,于是在部分群体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交换场所——市场。

市场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1章绪论中国行政制度史是以中国历代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以现代政治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变化为主线,分专题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中央行政、地方行政、行政监察、官吏选拔、官吏管理、胥吏、公文,以及教科文卫等各方面的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史着重分析历代行政制度对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从中国行政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革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1.1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每一独立存在的学科,都有其研究对象,或者说矛盾的特殊性。

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

”①中国行政制度史研究的对象从广义来说,举凡中国历史上与行政制度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等的有关部分,都必然要纳入其内容之中。

只有将行政制度的研究置放于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总体之内进行,才可能动态地、全面地理解行政制度,这是深入理解中国行政制度史的必由之路。

上述内容覆盖的时间,为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时期与秦汉至明清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

封建制国家的行政制度,有些虽然渊源于奴隶制国家,但由于奴隶制及其以前的社会,年代久远,文献也不足为征,所以本书便把重点放在秦汉至明清这段封建制时代。

至于秦以前的奴隶制时期行政制度,只做简要介绍。

众所周知,中国的文明史与巴比伦、埃及、印度等文明古国不同,这些国家曾多次被异族征服,都遭受过外来文明的侵略,因此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古老文化都未能完整、独立地保存下来。

只有在华夏大地上孕育生长的中华文化,一直连绵未断,持续发展。

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开始,直到现在,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

这就决定了中国行政制度史的时间跨度大,地域辽阔,对象广博,内容丰富完整,对它的研究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及其效果,包括行政体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权力运行、行政环境、行政文化、行政思想,以及因此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综述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今后发展趋势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多年来,世界上最高的高层建筑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直到80年代末, 北美洲一直是世界高层建筑的中心。现在却集中到了亚洲。 世界高楼前十位名单
01. 828m 迪拜哈利法塔 02. 508 m 台北101, 台北 (台湾) 03. 492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04. 452 m 佩特纳斯大厦, 吉隆坡 (马来西亚) 05. 442 m 西尔斯大厦, 芝加哥 (美国) 06. 421 m 金茂大厦, 上海 (中国) 07. 415 m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 (中国) 08. 391 m 中信广场, 广州 (中国) 09. 384 m 深圳顺兴广场大楼, 深圳 (中国) 10. 381 m 帝国大厦., 纽约 (美国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11层,高55m,建于18841886年,采用铸铁框架 承重结构,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传统砌筑结构的新结构体 系的诞生。 从1884年到19世纪,高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采用钢 结构,建筑物的高度越过了100m大关。 1898年建成的纽约Park Row大厦(30层,118m) 是19世纪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上海金茂大厦:
高420.5米,88 层。1994年开工, 1998年建成
上海环球金 融中心:
楼高492米,地 上101层。2008 年竣工。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上海中心
地上121层主楼、 5层裙房和5层地 下室组成,总高 度达632米,将 于2014年竣工。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是1903 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建造的因格尔斯大楼,16层,高64m。
1931年美国纽约曼哈顿建造了102层、高381m的著名
的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它保持世界最高建筑 达41年之久。 第二阶段虽然高层建筑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受到设计 理论和建筑材料的限制,结构材料用量较多、自重较大,且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开始
(1)高层建筑兴建速度加快 1990—1994年间,每年建成10层以上建筑在1000万平 方米以上,占全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40%。
(2)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层数和高度增长更快,建成了多座
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上海明天广场:
60层,238m,最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98年建成。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我国近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 初步发展,20层以下的框架结构 1959年建成的北京民族饭店(12层,高47.4m)
1964年建成了北京民航大楼,(15层,高60.8m)
1966年建成了广州人民大厦(18层,高63m)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阿联酋“哈利 法塔”:
有160层,高度 828米。2004年9 月21日开始动工, 2010年1月4日竣 工启用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国外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主要建筑材料 是砖石和木材,以及设计手段和施工技术的限制,欧美 国家一般只能建造6层及以下的建筑。 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中期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初 1855年发明了电梯系统,使人们建造更高的建筑成 为可能。
1.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看书P11.
第二阶段为70年代
20—30层,主要用于住宅、旅馆、办公楼
1)1974年建成的北京饭店新楼(20层,高87.4m,是当
时北京最高的建筑)
2) 1976年建成的广州白云宾馆(33层、高114.05m)
上海漕溪路20幢1216层剪力墙住宅楼;
3) 北京前三门40幢916层大模板施工的剪力墙住宅楼)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仅限于框架结构,建于非抗震区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第三阶段从20世界50年代开始
由于在轻质高强材料、抗风抗震结构体系、施工技 术及施工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以及计算机在设 计中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飞速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
1.界定
1)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1972年建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
第一类:916层,高度不超过50m;
第二类:1725层,高度不超过75m; 第三类: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m; 第四类:40层以上,高度100m以上。 2)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规定:
10 层及 10 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和总高度超过 24m 的公共 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
例:荷载效应的最大值可用下列 式子表达: 轴力: N=WH=f(H)
弯距:M=qH2/2=f(H2) 挠度: =qH4/8EI=f(H4)
1.3 高层建筑今后发展趋势
(1)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高强混凝土、新型耐火材料的出现 (2)高层建筑的高度将出现突破 (3)组合结构的高层建筑将增多 (4)新型结构形式的应用将增多 巨型框架、巨型桁架等结构 (5)耗能减震技术的应用将得到发展 阻尼器、阻尼球等装置的应用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1.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
(1)我国古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公元524年在河南建造了嵩岳寺塔(15层简筒结构,高
50m) 公元704年在西安建造了大雁塔(7层砖木结构,总高 64m) 公元1055年在河北定县建造了料敌塔(11层筒体结构,
高82m)
公元1056年山西建造了应县木塔(9层,高67m),堪称世 界木结构的奇迹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1.2 高层建筑的特点
(2) 高层建筑的特点(受力与施工)
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对结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动力反应不可低估; 结构轴向变形、剪切变形以及温度、沉降的影响加剧; 材料用量、工程造价呈抛物线关系增长。
1.2 高层建筑的特点
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 震作用对结构设计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第三阶段为80年代
仅19801983年所建的高层建筑就相当于1949年以 来30多年中所建高层建筑的总和。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43层,高165.3m,加上天线的高度共185.3m,是我 国第一座大型高层钢结构建筑。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广州国际大厦:63层,高200m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上海金茂大厦:
钢结构,88层,高420m,是我国大陆地区最高的建筑。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厦(101大楼):
楼层共101层,总高508m(实际高度448m ),型钢混凝
土结构“芯筒-翼柱”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高层建筑。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北京京广中心大厦:57层,高208m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上海新锦江宾馆:是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宾馆,总建
筑面积66060m2,共43层,总高153.52m;
静安希尔顿饭店:建筑面积69224m2,包括塔楼43层,
总高143.62m。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北京饭店新楼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广州白云宾馆
33层,112.45米,剪力墙结构,1976年建成,国内首 栋百米高层。
7850
2300
7850
3600
4000
8000
8000
66000
3000
36000
3000
66000
8000
8000
4000
3600
70000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朝鲜平壤市的柳京饭店,地面以上101层,高305.4m, 钢筋混凝土结构。
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塔高层建筑,85层,高450m,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期21世纪,亚洲将成为新的高层建筑中心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马来西亚双塔楼:
88层,450米,框—筒结构,1996年建成。
1.2 高层建筑的特点
1972年在纽约建造了 ,110层,高402m,钢结构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西尔斯大厦:
1974年在芝加哥建成了 当时世界最高的,110层, 高443m,钢结构。
1.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第四阶段:进入90年代,亚洲成为世界上新建的最高
建筑的地区。如:日本、朝鲜、韩国、中国大陆、台湾、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建成了超过200m、 300m的高层建筑。 一般高度的高层建筑(80—150米)更是大量兴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