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中学)第六章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1. 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 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3. 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规则和评价建议。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4.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四) 课程计划的构成
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08.07空):
1. 规定教学科目
2. 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
3. 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4. 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新课改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与(综合)的课程结构。
三、 课程标准
(一) 课程标准的概念。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四、 课程改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01年秋季)启动,
2002年秋季(高中)
在学校,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方式表现。
二、 课程计划
(一)课程计划的概念
※ 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给解释填名词 空/多)。
(二)课程计划制定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年龄特点)。
第六章 中学课程
2024年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24年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2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包括《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和《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两个科目。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包括《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等科目。
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和要求是评价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教师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基础,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具备教育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具体考试科目和内容可参考辽宁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相关机构发布的信息。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要点内容总结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3.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4.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有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以自己的哲学观点为基础综合着政治观和伦理观等来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总结概括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孔子:“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墨家“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乐正克所著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学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第。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还提出“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
(二)教育的独立形态阶段(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提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权利,教育是形成人的品德和智慧的最重要的工具,通过对人的教育可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夸美纽斯被公认为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2)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深入了解的需要,认识到这是有效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
填空选择: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
2.本质属性/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
6.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7.〔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8.〔德国〕设立教育学科最早的〔哥尼斯堡大学〕,所开的讲座名称就是“哲学与教育”。
〔康德〕9.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
〔补充: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10.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
11.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12.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3.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4.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
1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就集中表达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
16.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和考核,使高校新入职教师了解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拓宽教育视野,初步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观念,掌握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德育等工作的基本知识。
包括:1.掌握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高等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发展观等知识;2.掌握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情况;3.掌握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理论及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改革情况;4.掌握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5.掌握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高等教育观念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观与价值观;高等教育的质量观;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德育观及管理观;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等。
掌握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等。
了解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说;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掌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二)高等教育体制了解高等教育体制的含义;高等教育体制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掌握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含义及特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含义及特点;高等教育布局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等。
掌握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要求;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点;高等教育质量改进的策略;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等。
(三)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了解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含义及类型;我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改革。
掌握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多样化;通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国外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理念和方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1)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2)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2)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3)掌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4)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5)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6)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5.教学实施。
(1)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5)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6)掌握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的转变。
(5)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课外活动。
(1)了解课外活动的意义、特点、内容、组织形式。
(2)掌握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的要求。
7.教育研究。
(1)了解教育研究过程、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教学法。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掌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
(4)掌握我国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2024教资考纲
2024教资考纲一、教育知识与能力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的掌握以及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内容涵盖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
要求应试者能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学科知识与教学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所任教学科的掌握程度,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
要求应试者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分析教育案例,指出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应试者应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实践。
要求应试者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能够在教学中自觉遵守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应试者熟悉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能够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六、教育教学评价与反馈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应试者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本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要求应试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有效的班级活动和课外拓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同时,应试者应具备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招聘考试)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精编)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现代教育学》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蜜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以贯彻《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适应 21 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课程内容。
其内容包括: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工作;学校管理工作;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等十三个方面。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学或社会助学,使学员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的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和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中小学教育工作和教育改革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第二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了使考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进而提出具体要求。
一、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考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明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更有目的地自学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要求。
其中“应用”层次,还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层次。
三个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各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精选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优质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选择:绪论
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
2.本质属性/性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
6.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7.(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8.(德国)设立教育学科最早的(哥尼斯堡大学),所开的讲座名称就是“哲学与教育”。
(康德)
9.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致的。
(补充: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
10.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
11.现代教育学在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12.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3.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14.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
15.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
16.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17.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18.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19.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学记》。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教育专著,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记载孔孟思想)。
20.《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学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学
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还提出“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
(可能与其他章节合出大题,例如,第二章第二节。
)
21.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
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
22.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发明的问答法,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产婆述术问答法也是“启发式”教学思想。
)
2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24.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是工具,帮助统治者统治)。
25.但亚里士多德注意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的反映。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泛智教育”。
以上述思想为核心,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而夸美纽斯由于写了这部著作,成为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2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是又一位享誉全球的对教育思想的丰富、发展和教育学的形成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
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副标:论教育。
提出了自然教育观)。
树起了遵循人自身成长规律的自然主义教育的大旗。
卢梭认为,现存的人是坏的,但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
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体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深入了解、研究的需要,认识到这是有效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27.1776年,康德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讲座,他的学生林克将他的演讲的内容整理、编撰并予以发表,题为康德论教育。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主张家庭教育,教育万能论)。
28.将教育理论提高到学科水平并为后人所公认的是在19世纪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他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此外,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系统研究了教育和教育过程,提出了按教学过程中儿童心理活动变化而划分的著名四阶段说(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使原来难于把握的教学过程变得可操作起来。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他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
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赫尔巴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