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语
大学语文《论语》五则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论语》五则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 《论语》五则中部分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
二、阅读《论语》五则1. 让学生阅读《论语》五则,注意理解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含义。
2. 针对重点句式和词语进行讲解,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三、讨论与交流1. 让学生就《论语》五则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如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等。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论语》五则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1. 总结《论语》五则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强调学习《论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论语》五则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论语》五则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二、深入学习1. 针对上节课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探讨。
2.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引导学生理解其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案例分析1. 选取《论语》五则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儒家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论语》五则的主要内容,强调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五则的内容理解和翻译能力。
2. 学生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把握程度。
【五则】大学论语五则
【五则】大学论语五则1、满载而归抽出清晨的泉水,我收获了满载而归的黄昏,我舀了一瓢,水又重新住满了一池。
树梢想把月亮挂在枝头,月亮叹息一声,便落在大山的那一边。
当太阳降临大地,我听到了林的静谧,林中的鸟啊!你的清脆布满了山谷,我称你为自然的音乐家。
我把生命交给你,你带我在山野打猎,黄昏你满载而归而我却被你留在野外。
你哭泣着走进我的家,我安慰了你一个早晨,你笑了着离开了我的家,在黄昏时我却在我的堂厅大哭了起来。
我推门进来见你坐在我家的沙发上满脸笑意,没等我开口你的剑径直刺向我的喉,这之前我以为你是我的朋友。
我把希望播种在春天,秋天我满载而归了果实,还有我期望的秋雨,我把硕果带给冬天,冬天撒了我一缕阳光在我的床前。
2、母亲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故事,而我看到了母亲满头白发被岁月侵蚀,看到了她每一个深皱里生命的挣扎,生命的轨迹。
我看到了母亲满脸的笑意,那久违的笑让我明白了我生的价值,在母亲转身离去时我看到了母亲被岁月风蚀的背影。
夜晚倾听夜的声音,在田野的嘈杂声里有一股呼唤愈来愈清晰,那是母亲守在自家门口呼唤迟归的儿女。
我背了厚厚的行囊走出村口,你的一声叮咛一声呼唤一滴泪水让我时刻记忆犹深,你的叮咛让我在黑暗中不至于走错旅途。
啊!母亲,我深爱着的伟大的母亲。
3、猫头鹰以前我是最怕你的,现在我真的不怕你。
白天你在等待晚上你睁着铜铃般的圆眼。
你可知那夜归的行人盼望你的声音因为他们不愿听到这夜的死寂。
你的样子吓人但你从不会白天出来吓唬人。
你选择了黑暗其实你正视光明。
4、老师老师的教鞭是很长的,很吓人的,只是很少落在学生头上。
他用自己的瘪乳奶出了一茬茬后生。
比骡子累比蚂蚁忙,他不想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只想做荷叶只想做滋润万物的雨露两袖清风孤傲一生桃李满天下。
伟大的人总显得平凡。
5、结束说实在的我最不喜欢结束。
那就从头再来吧!【责任编辑:可儿】赞(散文编辑:可儿)。
出自论语的校训
出自论语的校训
出自《论语的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由罗家伦提出。
“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见于宋真宗写的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意思是既有公心又有能力,每天都能不断进步。
1。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先哲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
四书五经则是指儒家经典中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五部著作,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一. 《大学》1.1 内容概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主要阐述了人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该书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并相应地影响天下的重要性。
1.2 主要思想•始于明道:人们应该首先认识到"道"的存在,并从此追求真理。
•志道存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坚持正义与善良,并注重内心修养。
•务本达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为达到社会和谐所必须的道德要求。
二. 《中庸》2.1 内容概述《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讲述了中庸之道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
该书主张平衡、稳定和适度的生活态度。
•敬天爱人:凡事都应恭敬地顺应天命,并关心他人。
•思行合一:合理思考并将其转化为正确行动,以实现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
•克己复礼: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遵循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
三. 《论语》3.1 内容概述《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并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和才干的人。
3.2 主要思想•学而优则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温故而知新:重视对传统文化和知识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代问题。
•君子克己:君子应该修身齐家治国,树立榜样。
四. 《孟子》4.1 内容概述《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孟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该书主要围绕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展开。
•天人合一:人与天地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要遵循自然法则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
•性善不败:强调人性本善,并提倡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价值观。
•水火争讼:通过以柔克刚、善意沟通来解决矛盾和争议。
《大学语文》胡德才著,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yì)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拼音:,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赐:人名。
子贡姓端木,名赐。
子曰:“吾十有(yî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大学人文作业 论语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感悟:学习的方法、乐趣以及做人的态度好的话可以让自己更加愉快。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感悟: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修养,要反省自己的行为。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感悟:学习时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在温习旧的知识时就有新的发现。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感悟: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感悟: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感悟: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感悟: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可以给自己做老师的人。
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感悟: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必须胸怀宽广、意志坚强,这样才能接受重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感悟: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经受严峻的考验,不随俗流,保持节操,而不同于一些见利忘义、无骨气的小人。
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感悟:不要把自己不会做的,交给别人做,要为他人着想。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霍海桐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中庸1、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2、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4、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8、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论语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为正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子曰: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
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中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分别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此外,《周礼》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大学论语
一、大学部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大学语文第三版论语选读原文
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
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与有道的人
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4、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论语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_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_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经典手机短信】导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基本经典;《大学》是儒家阐述“治国、平天下“的一篇政论文。
下面为你整理的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国古代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中国古代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中国古代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四本经典书籍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这四本书进行逐一阐述。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由孔子的学生曾子整理而成。
它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教育的最早著作之一。
《大学》主要强调的是个人修养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其中,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着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贤德之人,然后才能够管理好家庭,带领家族走向繁荣,最终参与国家政务,为国家作出贡献。
《大学》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士人修身的最基本经典之一。
《中庸》同样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整理而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庸》主要探讨中庸之道,即“中道而庸”、“节制和恢复”之道。
它主张遵循自然规律,摒弃任何过度或偏激的行为,追求平衡与和谐。
《中庸》认为,人的言行应该符合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对后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及早期儒者记录孔子言行而成。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论语》集中呈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论语》主张以“仁”的理念来对待人事物。
它提倡孝道、友爱和仁慈,认为只有通过修行仁爱之心,才能实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吾道哉”等,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箴言。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们编写的著作,总结了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人的天性具备良知和善的愿望。
它认为只有通过努力修行和教育,人才能发展自己的良知。
《孟子》也提出“君民同治”的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以仁爱治理国家,与民众平等对待。
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后世的君主们广泛采纳和应用。
大学语文论语六则笔记
大学语文论语六则笔记
第一则: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则: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第三则: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第四则: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第五则: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第六则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白话译文:
第一则: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第二则: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于此当老师了。
第三则:孔子说:“光学习不思考,就会(因为不思甚解而)迷惑不解;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因为思路狭窄而)危险。
”
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第五则: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第六则: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
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
大学论语十则读后感
大学论语十则读后感大学论语,又称《大学章句》或《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们记录和传承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其中包含了十则论语,分别是“学而时习之”、“由知至行”、“知止而后有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知与行合一”、“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学而能者”、“学而能乱”和“学而不思则罔”。
通过阅读大学论语十则,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每则论语的读后感总结:第一则:“学而时习之”- 这句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及时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
只有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第二则:“由知至行”- 这句论语告诉我们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将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则:“知止而后有定”- 这句论语教导我们要有适当的节制和克制力。
过度的追求和贪婪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忧虑。
只有懂得适度的放弃和舍弃,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这对于个人成长和幸福感都非常重要。
第四则:“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论语告诉我们应该在完成基本任务和工作之后,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提升自己。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在工作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五则:“知与行合一”- 这句论语强调了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只有将知识变为实践,将理论变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
知行合一是人格完善的标志,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第六则:“君子周而不比”- 这句论语告诉我们君子不与他人攀比,而是要以自己为标准。
与其与他人相争,不如与自己相比。
只有不断努力超越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
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基本经典;《大学》是儒家阐述“治国、平天下“的一篇政论文。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论语大学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论语孔子语录
论语孔子语录论语孔子语录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大学》的思想内涵《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作者为孔子。
它是儒家学派的基本精神,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大学》以“礼”为核心,论述了“礼”的重要性,以及“礼”的基本原则。
它认为,“礼”是遵守社会习俗的基本准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它强调,“礼”的基本原则是“仁”,“仁”是人们在社会中应该表现出来的善良、美德和责任。
它还认为,“仁”是人们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以维护社会的和谐。
2.《中庸》的思想内涵《中庸》是一部中国古代儒家典籍,由著名儒家学家孔子的弟子墨子所撰写。
它提出了“中”的思想,即“以中庸之道,行事要求中庸”。
“中”指的是“中庸”,也就是“以中庸之道,行事要求中庸”。
中庸之道,指的是“以智慧和慎重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它强调了“中庸”的核心思想,即“以智慧和慎重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并以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种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避免过度激烈的情绪,保持平衡,从而达到调节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3.《论语》的思想内涵《论语》是儒家经典,收录了孔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仁”的思想。
《论语》以“仁”为核心,把“仁”作为人生的准则,强调人应当以仁待人,以仁治国。
二是“礼”的思想。
《论语》以“礼”为准则,强调人们要遵循礼仪礼节,以礼让为原则,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是“智”的思想。
《论语》强调要不断提升智慧,发挥智慧的作用,以智慧治国,让智慧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四是“修身”的思想。
《论语》强调要以自律自强为原则,修身养性,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有智慧。
五是“忠”的思想。
《论语》强调要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以忠诚为原则,做一个忠诚的人。
4.《孟子》的思想内涵《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著,收录了孟子的思想论述,全书共七篇,分为《梁惠王》、《公孙丑》、《子罕》、《荀悦》、《离娄》、《泰伯》、《国恕》七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三)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于止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四)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五)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
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六)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鉴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
(七)
《秦誓》曰:“如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