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移多补少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知识点——《移多补少》。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章第二节《移多补少》。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如何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等式两边保持平衡。

具体内容包括移项的基本规则,如何找到需要移项的数字和符号,以及移多补少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移多补少的操作方法,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原理,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移多补少的原理,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相关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

例如,我会出示一个等式:3 + 4 = 7,然后提问学生们,如何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等式两边保持平衡。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等式两边平衡的解。

在学生们操作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的原理。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和相关的例题。

我会将操作步骤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并配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等式两边平衡的解。

具体的题目和答案如下:1. 2 + 5 = ?答案:3 + 4 = 72. 8 3 = ?答案:10 4 = 63. 7 + 2 = ?答案:9 + 1 = 1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移多补少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如果有必要,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移多补少》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移多补少”的过程。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实质,即通过移动元素,使得两个集合的元素数量相等。

2. 能够灵活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图片、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数学书、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集合的图片,一个集合有5个苹果,另一个集合有3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集合的苹果数量一样吗?哪个集合的苹果多,哪个集合的苹果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移动苹果,使得两个集合的苹果数量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新的例子,一个集合有6个糖果,另一个集合有4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移多补少”使得两个集合的糖果数量一样。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通过移动糖果,我们可以把一个集合的糖果移动到另一个集合,使得两个集合的糖果数量一样。

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完成。

2. 学生完成后,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移多补少是数学智慧广场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

这个“智慧广场”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这部分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移多补少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的方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从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两个小朋友礼物不一样多,怎样才能一样多?学生们大胆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解决问题。

学生初步体会移多补少的含义。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根据课本信息窗的图片,芳芳应该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题目提出之后,孩子能够猜出答案,但本节课的内容只要就是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数学思维的方法。

我根据暑期制作的微视频课程,引导学生画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画图方法画图探究移多补少的具体解题方法时,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练习实践,通过画图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正确的结果。

用自己喜欢的画图的方法探究用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微视频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清楚、直观、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清楚的体会画图的具体操作方法。

自己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理解移多补少的过程,直观体会移动的过程,学生理解的更深刻。

微视频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画图,展示各种不同的方法,整个过程直观展示了学生实践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抽象出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画图方法,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理解深刻,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移多补少评课稿

移多补少评课稿

移多补少评课稿《移多补少问题》的教学构想一、教材分析《移多补少问题》是2012一年级上册青岛版新教材中《智慧广场》新增设的一个内容。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实例,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是在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基本数量关系和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基础上学习的。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入学仅三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让学生把课本预习一遍,把不会的生字词标上拼音,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另一班试讲了一节课,根据试讲把教学设计做了调整和预设。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构想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对教材我大胆的进行再创重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构建方法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和探索。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从学生最熟悉的座位和排队二个小环节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此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

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

根据知识的呈现特点,先是胆猜想,然后是活动验证,最后是数学模型的建立。

整个过程是层层递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先从动态的实物模型,再到静态的半抽象画一画、再到数学算式的推导,从实物到符号化的数模过程是步步深入。

在这一步步的联想和计算中,突破了“重叠”问题的难点!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发散思维;让孩子通过读课本上的生活实例,了解“重叠问题”的生活意义和应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一等奖创新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一等奖创新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一等奖创新教案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够通过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建立符号意识;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地理解数学;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在拼摆和分类活动过程中自主尝试,独立思考。

自觉地提出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记得吗?上周我们进行了拔河比赛,想不想再去看看?仔细看,看谁听的最认真!(展示微课)提问:看明白了吗?谁能来说说比赛可以开始了吗?追问:为什么?预设:因为人数不一样多,不公平。

提问:那么拔河比赛怎样才能开始呢?(贴板书1:拔河比赛怎样才能开始?)预设1:增加或者去掉几人。

预设2:从右边往左边移几个人。

提问:两边人数同样多,拔河比赛就能开始了。

你们都想移吗?谈话:那你们想移几个?预设:我想从右边移2个,我想移4个...提问:那到底移几个,就同样多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吧!(贴板书2:移几个就同样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进行的拔河比赛情境引出移多补少问题,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要让学生明确这里两队人数同样多的前提是总人数不变,为后面移多补少问题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建立模型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谈话:那么想想,我们想研究到底移几个,可以怎么办?预设:可以动手摆一摆,试一试。

谈话:对!我们需要动手摆摆试试,看,谁能来给大家读读?谈话:用什么摆?摆什么?预设:用圆片摆,代替小朋友谈话:第二步干什么?移。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移多补少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要平分这些苹果,应该怎么分?2. 新课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示例:将小明的3个苹果移给小红,使得他们都有4个苹果。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体验移多补少的方法。

提供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移多补少。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10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和步骤。

强调:移多补少的关键是找到多和少的物品,然后进行移动,使得数量相等。

6.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15个饼干,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是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关于加减法初步的内容。

本节课只要通过“移多补少”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移多补少”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维训练点,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移动使两个量变得同样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2.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移多补少”的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3.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正确书写加减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加减法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为什么移动的数量是相差数量的一半。

【教学难点】:1.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退位减法。

2.理解“移多补少”的本质,即相差数是移动数的 2 倍。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的事物和情境比较感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有过一些类似“平均分”的经验,但对于“移多补少”这种较为抽象的数学方法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来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过程。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本智慧广场呈现的是“剪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这个问题,学习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1.经历用移多补少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经历摆一摆到画一画的探究过程。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中,感受“移多补少”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法表示移多补少的结果【教学难点】总结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教具准备】题纸、课件,学具,学具操作版【教学过程】一、微课汇报学生交流学习反馈单,在介绍摆一摆的画一画的过程中,明确一一对应的方法和分出的两部分:相同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微课后,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反馈单,课上集体交流,思维碰撞,在生生问答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确本节课两个重点。

二、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出示信息窗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谈话: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为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借助经验,探索方法1.独立思考,初步解决(借助学具摆一摆)谈话: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解决?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谈话:摆好了的同学和你的同位说一说你的想法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说一说摆一摆的具体方法。

预设:先摆了14个,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了10个,然后再从多的这里拿出2个给黄的,他们就一样多了。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含义,会看懂“移多补少”的示意图。

2.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智慧广场《移多补少》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学会看懂示意图。

难点: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长方形大,哪个长方形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多。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长方形大,哪个长方形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多。

3. 深化理解(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4.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长方形大,哪个长方形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多。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移多补少”的含义,并学会看懂示意图。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含义,并学会看懂示意图。

最新202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移多补少教案

最新202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移多补少教案

最新202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移多补少教案课程类型与结构上:前者是职业性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课比重应较大,并要注重岗位实操技能训练;后者是学术性、系统化、纯理论,基础课比重大,强调基础扎实和理论的系统性。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1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移多补少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1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移多补少教案1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从哪里到哪里是3厘。

[评析:通过比划、找刻度等方法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进行新课1. 教学分米。

(1)出示一个文具盒(长2Ocm、宽l0cm)。

提问:猜一猜,文具盒的宽是多少厘米?长呢?(2)谈话:要准确地说出物体的长度,不能只靠眼睛看,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们的长。

让学生动手量。

(3)讲述: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板书:1分米=10厘米)(4)谈话: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1分米的长度?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互相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5)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米=10分米)(6)谈话: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评析:由学生熟悉的文具盒的宽和长引出分米的概念,再通过数一数、比划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加深对分米的认识,了解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起分米的表象。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4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4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

4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提示解决本课问题,关键是理解“平均分”,、“一样多”,然后围绕这个目标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直观活动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的动起来,在做和说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做纸花的现实情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提出“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同样多了”的问题,展开对“移多补少”问题的研究。

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数字直接相减,14-10=4(朵)。

方法二:,用学具摆一摆,如果芳芳给晶晶1朵,那么芳芳还剩13朵,晶晶有11朵:如果……方法三,画直观图的方法。

教材展示几种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方法,突出了画图解决问题策略的直观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巩固用画图或摆学具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平均数”的问题,初步渗透平均分的思想及简单的方程思想。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画一画、摆一摆,体会“平均分”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画图或摆学具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会用画图或摆学具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20以内的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导入: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相等的情况,如:我们班人数比二(1)班人数多,苹果的个数比梨的个数多,等等。

有时为了需要,就要把这些不相等的,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吗?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境图,找出有用的信息。

学生汇报:芳芳和晶晶做花,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10朵花。

3、引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芳芳比晶晶多做了几朵花?或者晶晶比芳芳少做了多少朵?设计意图:学生直接提出教材上的问题可能有困难,让学生提出减法问题,可顺带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移多补少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移多补少

小亮
给 2 支,他们两人就一样多了。
三、自主练习
2.
小猴 小象
小猴给小象 5 个,它们的桃子就一样多了。
三、自主练习
3.
妈妈
宝宝
妈妈给宝宝 3 个,它们的玉米就一样多了。
你知道吗?
移多补少就是把多的那组多出来 的数目分成相同的两份,然后把其中 的一份补给少的那一组,这样两组的 的个数就会同样多。
四、说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
情境导入 你说我讲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我做了14 朵花。
我做了10 朵花。
芳芳
晶晶
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两人就一样多了。
二、你说我讲
芳芳
晶晶
三、自主练习
1.
小刚 小刚 小亮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2《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2《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做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同样多了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而我导入部分重新设计,以西游记人物来进入今天课堂。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情分析:1、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图形学具为切入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做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给品品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的问题,而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信息导入,自己设计了更符合一年级孩子特点的动画人物导入此课,来进行移多补少的新授。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电脑播放音乐以及展示图片(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神奇的孙悟空变出来一堆桃子,分享给了沙师弟和猪八戒。

他分给沙和尚14个,分给猪八戒10个,让同学们观察图片发现看到了什么。

(灵活设计此环节)这时候猪八戒就大吵起来,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两人的桃子数一样多吗?二、新授1.摆一摆课前老师发下去了小卡片,一种颜色代表沙师弟桃子的数量,一种颜色代表猪八戒桃子的数量,那让我们在小组内一起来寻找答案,一会找小代表来发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移多补少问题-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移多补少问题-青岛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5页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师:期中数学考试明明和聪聪都得了100分,老师奖给他们一些小明明8朵小花,聪聪4朵小花。

如果你是聪聪,你想说什么? 学生会说出奖励不公平。

怎样才能让聪聪和明明的小花一样多呢?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

学生自主活动。

师:谁愿意演示个大家看一下?(教师提供直观学具让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为下一环节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体会移多补少问题的特点)二、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的方法。

A、师: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

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让学生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师: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完成。

展示学生想法。

○○○○○○○○○○○○○○○○○○○○○○○○师: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 (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 (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

教案:《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年级:一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问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移多补少问题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移多补少问题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移多补少问题的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移多补少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2.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探究1. 让学生自主探究移多补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三、实践1. 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四、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移多补少问题的概念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移多补少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移多补少问题的练习题。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移多补少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移多补少问题的概念,并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在课后作业中,要让学生完成一些移多补少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移多补少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在《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探究环节是非常关键的。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移多补少问题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来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移多补少》。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数的比较”中的“移多补少”。

具体内容包括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从而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的数字。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有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

2. 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从而进行比较。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比如比较7和8的大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一个篮子里有8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得两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相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9<10,12<13。

答案:将一个橘子从第一个篮子移到第二个篮子,使得两个篮子里的橘子数量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使用移多补少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1.移多补少的策略;2.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1.将移多补少的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一年级数学青岛版》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多加少减问题》。

2. 教学重点1.移多补少的策略;2.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3. 教学难点1.将移多补少的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问答交互式教学法2.群体讨论法3.游戏教学法六、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问答、故事讲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讲解移多补少通过实物、数字等形式,呈现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移多补少的策略。

3.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列式、图表等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加减法问题,并从中选取优秀的答案进行展示。

5.游戏活动教师设计游戏活动,将加减法问题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6.归纳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

七、教学评价1.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策略;2.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

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还是比较被动,需要加强引导。

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更加灵活。

另外,需要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移多补少》的教学教案,这是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三章《认识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第四节《移多补少》。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一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糖果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提问学生:“如果有一些水果,但是每个人分到的数量不一样,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的物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移多补少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移多补少”四个字,并在旁边画出一些实际的操作图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有5个苹果,小明分到了2个,小红分到了1个,请问如何通过移动苹果,使得小明和小红分到的苹果数量一样?2. 有7个糖果,小华分到了3个,小丽分到了2个,请问如何通过移动糖果,使得小华和小丽分到的糖果数量一样?答案:1. 将小明手中的2个苹果移动1个给小红,这样小明和小红都分到了2个苹果。

2. 将小华手中的2个糖果移动1个给小丽,这样小华和小丽都分到了3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移多补少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并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移多补少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多补少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设了在操作、交流、探究发现等自主学习方法。

使学生通过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尝试如何移多补少。

在研讨交流、聆听、评价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摆、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2、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实现合作互动: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不足之处:
例如: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手中拿着学具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移补,在展示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

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