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意蕴

合集下载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近些年来,全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全球化”,目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狭义的全球化则特指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趋势。

考虑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这一事实,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用法。

这种用法有助于说明“全球化”在当代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渐进历史过程,是世界现代化的最新阶段,它为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人们作出审慎的选择和回答。

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概念今天的全球化并不是横空出世的。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就曾把他所处的时代概括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它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

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88、86、88-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这样,马克思就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国内对全球化的讨论正在深入。

这一讨论一直存在不少热点和分歧。

不同意见的讨论与商榷,对理论研究大有裨益。

应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来诠释全球化的内涵,考察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全球化的讨论。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点一般有两层含义:人类不断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的进程;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的进程与趋势。

国内有学者认为,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拓展了世界市场,揭开了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全球化进程应与资本主义进程“属于同一过程”,因为两者有着“时间上的契合性与历史的同步性”。

(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经济全球化进程究竟在何时启动,争论不少。

其实,这应依据客观的历史与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的出现而定。

如果我们从世界文明史的进展及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一层定义出发,那么很容易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不与资本主义进程同步。

因为在世界文明史的进程中,各民族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障碍,进行交往,并不是始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早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不同民族之间就采取各种方式相互交往。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既包括和平方式,例如,不同民族间的产品贸易、外交和文化交往;也包括战争方式,如掠夺、侵略和征服。

马克思曾指出,“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应“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

如果从以上经济全球化的第二层定义出发,以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启动标志,那么同样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与资本主义进程不同步的结论。

因为各国经济形成不可分割的全球有机整体,只有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才有可能。

而统一的商品、劳动力、资本的世界市场,直到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之时的19世纪中叶才形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观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最后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世界历史;全球化一、“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观点1.“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的发展,分工又引起商品交换的扩大和民族、国家交往的频繁,进而打破了民族、地域的界限。

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形成了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民族联为一体,历史也就愈来愈成为“世界历史”。

2.“世界历史”又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成的过程,标志着新的文明形态的创立。

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球化,一切古老固定的关系和观念都被瓦解了,文化打破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所以,“世界历史”不仅仅指经济的世界化,还包括精神的世界化,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标志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

3.“世界历史”更主要的是人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的人,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只有以生产力普遍发展为基础的普遍交往,才能使人们摆脱民族和地域局限,才能获得全球性的全面生产能力。

所以。

全球化的发展必定是人的发展过程。

4.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但是,要实现和完成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因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生产力获得迅速而巨大的发展,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使人类真正摆脱自然和社会的束缚,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在保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使交往更加密切和普遍,使历史真正成为“世界历史”。

二、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全球化不等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球 化 理 论 , 预 见 到 了 今 天 的全 球 化 趋 势 ; 一 种 是 “ 立 论 ” 就 另 对 ,
认 为 当 今 全 球 化 理 论 是 资 本 主 义 思 想 意 识 , 球 化 是 以 资 本 主 全 义 为 主 导 的 , 球 化 理 论 是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家 的 西 方 现 代 化 理 全21 0 2年 3月 【 政治 ・ 法律 】
从 马 克 思 世 界 历 史 理 论 看 全 球 化
宋彩 彩 柳 建枝 ,
( . 东 大 学 马克 思 主义 学 院 , 1山 山东 济 南 200 ; . 庆理 工 大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 庆 405 ) 5 10 2 重 重 00 4
“ 球 化 ” 个 概 念 最 早 是 由 T. 维 于 18 全 这 莱 95年 提 出 来 的 。 分工的精细化 、 往 的普遍 发展 反过来 促 进生 产力 的发 展 , 交 而 生 产 力 的 普 遍 发 展 和 与 此 相 关 的 世 界 交 往 的普 遍 发 展 , 共 产 是 主 义 存 在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此 , 生 产 力 、 工 和 交 往 充 分 发 展 因 在 分 的 作 用 下 , 球 化 的实 质 是 共 产 主 义 。 全 球 化 为 什 么 会 导 致 共 全 产主义?马克思主 要从 如下 方面来 解答 这 一 问题 的: 一 , 第 世 界 历 史 给 共 产 主 义 创 造 了物 质 基 础 。这 就 是 伴 随 世 界 贸 易 和 世界市场而产 生 的 巨大 生产 力 发 展。“ …… 如 果 没 有 这 种 发 展 , 就 只会 有 贫 穷 、 端 贫 困 的 普 遍 化 ; 极 端 贫 困 的 情 况 那 极 而 下 , 须 重 新 开始 争 取 必 需 品 的 斗 争 , 部 陈 腐 污 浊 的 东 西 又 必 全 要 死 灰 复 燃 。 在 这 样 的条 件 下 , 然 无 法 产 生 共 产 主 义 。第 ” 当 二 , 界 历 史 增 强 了普 遍 交 往 的 发 展 , 共 产 主 义 的 形 成 创 造 世 为 了社 会 条 件 。这 种 普 遍 交 往 对 共 产 主 义 之 所 以 是 必 要 的 , 方 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作者:张璇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年第07期[摘要] 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世界历史理论实质上已经涉及到全球化问题,它向人们展示了全球化的前景。

在当今世界中,世界历史理论对于世界的发展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观察当代全球化,从而使我们合理的应对全球化。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全球化“世界历史”这个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的产物。

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1]可见,资本主义大工业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起点——资本主义(一)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马克思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这个原理是公认的。

然而,不仅一个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2]随着机器化大生产的使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3]由于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器,空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进入大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创造了神话般的传奇力量。

试问过去哪一个时代蕴含着如此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可见,生产力的世界化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分工进一步扩大,使得资本主义的工业和商业繁荣,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和扩大、日益普遍及深化,是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作者:曹胜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1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其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球经济联系与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世界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世界历史同时也是人的解放的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是:批判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方法与价值目标相统一的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生产力;人的解放;方法论[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lO)01-0111-05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虽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本性及其“两个必然”发展趋势以及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阐述,无不涵盖着当今人们所说的“全球化”思想的内涵。

正如美国学者卡西迪所指出的:“‘全球化’一词是世纪末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的时髦语词,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许多后果”。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及其语境的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使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

正如包心鉴研究员所指出的:“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最重要的文本依据。

”“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

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比较多地使用了“全球的”、“全面的”、“普遍的”、“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全面的依存关系”、“世界历史性的”、“世界历史意义’等概念,且用黑体字标明,以示强调。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首次得到系统的阐述,后来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内容,使之臻于完善。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影响及其全球化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影响及其全球化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影响及其全球化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过程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学说体系。

它表达了无数民众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成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旗帜,有着深厚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影响及其全球化意义展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的对外传播1. 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传播俄国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第三个阵地。

20世纪初期,俄罗斯具有极度激进和革命化的大环境,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列宁,通过建设社会民主工人党,在俄国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俄国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的极其重要阵地。

如布哈林的《帝国主义和世界局势》、托洛茨基的《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问题》等著作,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的重要起点之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首要源于清末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中国是在卢冠西与王正廷等人的努力下。

1921年建立的中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象征性事件。

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现代社会的阶级矛盾、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经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对世界范围的共产主义革命、反帝反资的斗争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影响了许多非欧美国家,如越南的胡志明,朝鲜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忠于马克思主义等国家,都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尽管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也逊色了,但“左转”、“左倾”,“巴黎公社”、“苏联模式”,“社会制度变革”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及其相关理论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对全球化的意义1. 指导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向世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走向,尤其是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在世界人民捍卫和平、反对战争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探索新的思想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思想体系,覆盖很多方面,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全球化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全球化

的传统 社会 是 自给 自足 的相对 封闭 的社会 。在 此 阶 段 , 产力 水平 落后 , 品经 济 不 发 达 , 地 是农 业 生 商 土 经济 的主要 生产 资 料 , 们 的 大 部分 时 间是 与 土地 人
度地追 逐 剩余价 值 的要 求 , 而 限制 了资 本 原 始积 进 累和 资本 成长 与扩 展 的时候 , 本 就必 然 突 破 一 国 资
收 稿 日期 :2 0 0 9—0 9—0 9
进而 把原 无任何 关联 的分 散 于世界 各地 的人 们关联
在一起 。世界 市场 的形 成 与 发 展使 “ 这些 工 业 所 加 工 的已经 不是本 地 的原 料 , 是 来 自极 其 遥 远 的地 而 区 的原 料 ; 它们 的产 品不仅 供 本 国消 费 , 而且 同 时供 世界 各地 消费 。 旧的 、 本 国产 品来 满 足 的需 要 , 靠 被
入挖 掘与 系统研 究 马 克 思 的世 界 历 史 理 论 , 于深 对 化理 解和 发展 马克 思 主 义 , 确 判 断 和对 待 当今 全 正 球化 的发 展趋 势 , 有重 要 的理论 与现 实意义 。 具

使每个 文 明 国家 以及 这些 国家 中的每一个 人 的需要
的满 足都 依赖 于整 个 世 界 , 因为 它 消灭 了 以往 自然
恰正 是 由于资本 主 义工业 文 明与商 品经 济 的生成 与 发展 , 才使 得各 社会 共 同体 打破 了孤立封 闭 的状态 ,
人 们之 间 的主要 联 系 是 狭 隘 的共 同体 内部 的联 系 ,
人与人 相互 之 间确立 的是共 同体 内部 的人 与人 之 间 的依赖关 系 , 这种 依 赖 关 系本 身 确 保 了共 同体 内部 相 对稳定 的秩序 的形 成 。相 对 于 孤 立 分散 的血 缘 、 文化或 地缘 共 同体 而 言 , 为整 体 的社 会 的 政 治共 作

[其他论文文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发

[其他论文文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发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发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世界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强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指导对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一) 主要内容。

一是关于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经济社会形态是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取决于生产方式的变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类与社会及自然界的发展共存。

同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人化发展是相互统一的,自然与人类社会是和谐共存的,离开了自然,人类社会将不会存在,离开了人类社会自然界的改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世界历史的形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前提是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交往,15 世纪科学家的地理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发展前提。

同时,世界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关键。

但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扩张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 三是东方社会发展。

东方社会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而近代东方社会的发展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例如,中国就是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而被迫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

( 二) 基本特征。

一是实践视野。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采取实践的视野,要求理论知识要受到实践的检验。

无论是经济生产理论还是历史发展理论都要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二是人文关怀。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将人以及人的活动作为世界理论历史的中心,围绕人以及人的社会活动来探究世界历史的发展,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

试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全球化意蕴

试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全球化意蕴
的地 方 。
资本扩 张的 内在本 性决定 了资本主 义不满足 于在西方 徘徊 , 它要在世界范 围内播种 、 生根 、 发芽。随着全球化运动 由西方 向东方蔓延 , 马克思 晚年研究 视野发生了 自西 向东 的
趋势?又如何正确看待社会 主义 和资本 主义在 当代全球化 中 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晚年 在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的过程 中形成 的东 方社会理 论 , 对我们 正确 回答 这些问题具有重要
们 正确认识 当代全球化的 实质和未来发展 趋势以及 两种社会制度 的“ 全球共存” 现 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 马克 思 ; 东方 社会 理论 ; 全 球 化 意 蕴
中图分类号 : A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3 — 0 2 4 9 — 0 2
实质却始终无异 。 所以我们还是先 回到马 克思 的原意来分析
全球化 的实质 。 马克思是从不 同角度 、 不 同侧面来揭 示全球 化的实质 。 首先, 从全球 化的产生 和形成来看 , 全球化实 质上是 资本主 义 的全球化 。全球化 的最 初形 成 , 是西方 资产 阶级在世界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村公社在空间上的并存 , “ 跨越” 的可能性就消失殆尽。 第二,
义 自身无可克 服的矛盾 散播到世 界各地 。全 球化发展 到今 天, 尽管在表 现内容 和形式上与 产生之初有 很大差 别 , 但其 实质并未发 生根本性 改变。其次 , 从 全球 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来看 , 全球化实质上是趋 向于共产 主义 的。 这即是说 , 尽管资 本 主义在当代全球 化 中处 于主导地位 , 但是, 全球化发 展的 最终 目标只有一个 , 那就是 “ 世界大同” 的共产主义 。把世界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1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当本 国的 资源和 市场 满足 不 了的时候 ,阻 碍 资 产阶级 最 大限度 的追 求剩余 价值 时 , 资 本就 会冲破 国内 ,走 向世 界的任何 一 个
角 落 ,寻 找 新 的 投 资 场 所 和 开 拓 新 的 世 界
世界 历 史形成 过程 中 ,起 到 巨大的推 动作 用 ,但 其推 动 方式 却是 野蛮 的。 “ 本主 资 义来 到 世间 ,从 头 到脚 ,每 个毛 孔都 滴着
血 和 肮 脏 的 东 西 ”。 二 、马克 思 “ 界历 史” 的归 宿—— 世 共 产 主 义
新机 器 ,空 前提 高 了劳动 生产 率 ,资本主
义 进 入 大 工 业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时 代 ,创 造 了
市 场。 由于 资本 是天 生的 国际 派 ,促使 商
品 生 产 和 销 售 范 围 不 断 扩 大 , 由 国 内 到 国
凡是采 用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的民族和 地 区,
被 迫 脱 离 了 闭 关 自 守 的 状 态 , 资 产 阶 级 在
随着机 器 化大 生产 的使 用, “ 资产 阶级在 它 的不到一 百年 的 阶级统 治 中所 创造 的生 产 力 ,比过去 一切 世代 刨造 的全部 生 产力
还 要 多 , 要 大 ”。 由于 不 断 采 用 新 技 术 、 还
鎏 熬
专研 题 究
马克思 " 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全球化的启示

( 北师 范大 学 河

河北 石家 庄 0 00 ) 50 0
【 摘要 】 9世 纪 4 年代 中期 ,马克 思提 出了世 界 历 史理论 ,这 一理 论是 唯物 史观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马克 思世 界历 史理 论 的形成 和 资本 主义 生产 1 ( )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全球化视域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引言自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以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全球化视域下,人们更加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马克思的历史观也因此得到了重新审视。

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和影响。

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互动日益加深,整个世界呈现出一个大杂糅的局面。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变得更加密切,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日益显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和总结。

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这种矛盾运动会引发社会的变革和演化。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呈现出新的意义和影响。

二、全球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影响1. 让全球化助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加密切,世界历史的发展也更加快速。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时代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更加贴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2. 强调了全球化中的剥削和阶级斗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和竞争时,常常面临着经济和文化上的剥削。

这种剥削也引发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对于历史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3. 关注了全球化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交流和融合,但也引发了一些文化冲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更加关注了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演变和冲突。

他强调了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和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他的观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阶级斗争和文化冲突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出现。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探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探析

进 程 中越 是 扩大 , 民族 的原 始封 闭状态 由于 日益 各
预 见
1 9世纪 4 0年代 , 马克思 在 批判 地 继 承黑 格 尔 “ 世界 历史 ” 思想 的基 础 上 , 从现 实 的 、 质 的 前 提 物
完善 的生产 方式 、 交往 以及 因交往 而 自然 形成 的不
同 民族 之 间的分工 消灭 得越 是彻底 , 历史 也就 越是 成 为世界 历史 。 J 是 由于生 产 力 的发 展 , 生 ” 正 产
社 会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和 实 践 价 值 。 关 键 词 : 克 思 ; 界 历 史 理 论 ; 球 化 马 世 全
中图分类号 :61 1 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4 2 2 1 )40 1-4 10 .3 X(0 0 0 —0 10


马 克 思 “ 界 历 史 ” 论 对 全 球 化 的 世 理
强 调 指 出 :各 个 相 互 影 响 的 活 动 范 围 在 这 个 发 展 “
收 稿 日期 :0 90 6 2 0 .3 1
马克思 在《 产党 宣言》 共 中指 出 , 产阶级 是 民 资
族 历史 向世界 历史 转变 的开创 者 , 主要 根源 于资 这
作者 简 介 : 月 红 (9 5 , , 孙 16 )女 副教 授 , 士 , 要 从 事 马克 思 主 义 理 论 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 硕 主
历史 的进 程 ,揭 示 了融 人 世 界 历 史进 程 之后 各 民
族 国家之 间 的相互 联 系和相互 影 响 , 并最 终实 现全
球共 产主 义 的客观 规 律 。 马克 思 的 “ 界 历史 ” 世 理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改革 与探讨 lI Il
姜 莉

从马克思“ 世界历史, , 理论看全球化
( 黑龙江科技 学院 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 0 0
摘 要: 全球化是今年 来引起 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讨论 的热点 问题 , 也是 当 时代 的重大现实问题。人们 已经普遍认识 , 今 我们这个时代作 重要 的特征就是全球化 , 全球化在今 天的现实情 况与发展 趋势, 充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的 巨大的科 学性与 高超 的预见性 。全球化就是“ 世界历
史” 今 天 的展 开 形 式 。 在
关键词: 世界历史 ; 全球化 ; 发展
何谓全球化 ,这是各 国政府尤其是学术界 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化特征 , 要求人们注意俄国的 然会扩大各个国家 、 和地区之问的交往。在 民族 争论 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迄今为止人们对全 农村公社同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是处于“ 同时代 资本主义社 会条件下 , 在资本 的驱动下 , 既具备 也具备世 球化并未有—个确切的定义。 这是因为: 面, 的东西” 一方 。马克思认 为, 在资本主义时代 , 由于生 建立在普遍分工基础上 的大工业生产, 世界各 民族都被卷入到 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 ,历史 因而转变为世界历 就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一言 , 它 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 不仅涉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而且涉及到经济 、 体化” 的洪流之中, 这就打破了前资本主义时 史。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起步是历史向世 政治、 文化等各个领域, 由于每个 民族、 国家及社 代的地方局限性 ,随着这种发展 , “ 人们的世界历 界历史转变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今天 , 世界历史已经如火如荼 。 全球化就是 会不 同领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 所受到的震动和 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 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 获得的收益是不 同的, 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学科 存在了” 在《 。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敏锐地 世界历史在今天 的展开形式。正如美 国学者约 中, 看到的全球化存在一定差异 , 甚至较大的差异 ; 察觉到人类文明史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过去 翰 ・ 卡西迪所说 : ‘ “全球化’是 2 世纪末每—个 0 地区、 族为单位的, 民 在每个单位 人 都在谈论 的时髦语词 , 10 但 5 年前马克恩就预 另一方面, 就每个个体和团体在全球化进程 中所 的以单个国家 、 处的背景而言 , 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 , 受冲击 内部 “ 固步 自 地进行着的历史前进过程, 封” 正在 见到它的许多后果 。”0 0 9 9日墨西哥 20 年 月 的程度 以及各 自的传统 、价值观和认知背景不 被国家 、 区、 地 民族之间的普遍联系、 普遍交往所 《 永久》 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 , 在引证马克思恩格 取代 ,单个的历史正在被统一 的历史洪流所吞 斯合著的《 共产党宣言》 中相关言论后写道, 正如 同, 所以对全球化所作的解释会有不同。 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 的开辟无疑对世界历 人们所看到的 , 2 世纪末的今天所出现 的全 在 0 曾经担任联邦 德国总理的施密特认 为 , 全 噬。 但是 , 照马 球化并不是新生事物 , 按 只不过反映了一种很久以 球化是—个实践政治命题, 也是—个社会经济命 史的开创起了催化和促成 的作用 , 题, 还是一个思想文化命题。著名的哲学家哈贝 克思的观点 , 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就在于物质生 前就已经 出现并被 ^ 认 昕 识的现象的加速变化。 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 日 本学者伊藤诚非常明确地指出 , 《 共产党宣言》 马斯则明确地把全球化界定为 “ 世界经济体系的 产实践 , 结构转变” 。集中研究全球化 问题的里斯本小组 的发展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交往的普遍发展。 马克 中预见到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 的扩大和深化 则认为 , “ 全球化涉及了国家与社会 之间多种多 思认为 , 一个民族 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最明显地 带来了生产、消费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世界化, 样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 从这些联系中产生了今天 表现于该 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 , 而分工的进一 在 当今资本 主义全球化经营 中令人再次想起这 虽然 ,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 的世界体系全球化 由两种不 同的现象组成 : 作用 步发展 , 必然引起世界性 的交往与联系, 从而形 预见适用于现代。 分工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 在交往的深 广程度上 , 全球化都不是早期 的“ 世 范 围( 或者横 向扩展 ) 与作 用强度 ( 或者纵 向深 成世界历史。 从而使生产者可以拥有较多的剩余 界历史 ” 所能比拟的 , , 但是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化 ) 综合以上几种对全球化的不同界定 , 水平的提高 , 。” 可以 看到 , 全球化大体上是一个跨越了时间与空间领 产品 , 另一方面也造成生产者的产品的单一化 , 的主要 内容 , 对于今天的全球化仍然是适用的。 参 考 文献 域的 、 以经济现象为基础 和主导 的、 经济 、 政治 、 从而使生产者之间通过交往以交换产 品成为必 1马克 第 卷) q北京: ^ 人民出版 文化现象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走 向同一 要的活动。但是 , 程度不高的分工以及在狭小范 【】 思恩格斯选集( 1 【 . 马克思认 杜.9 5 19 . 的过程。当前 ,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否认 的 围内进行的交往并不会造就世界历史 。 为世界历史肇始于大工业发展阶段, 也就是资本 【 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 4 卷上册) 北京: 2 1 第 6 人 客观事实, 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 。 1 8 9 全球化浪潮在造成世界面貌 巨变的 同时 , 主义社会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自 把 然 民 出版 社 . 7 . 的 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最广泛 『1 3任平. 当代视 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f 】 M. 苏州: 再次凸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的当代价值。 早在 力用于工业 目 , 。 个半世纪前 , 马克思就 自觉地立足于现实, 从 的分工” 由于实行广泛的分工和采用机器生产 , 苏州 大学 出版 社 . 4 1 马克思世界历 史理论与全球化嗍 . 北 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 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 因而大大提高了大工业的实力。“ 大工业创造了 『 丰子义. 控制 把所 京 : 民 出版 社 ,0 2 人 20. 来审视 ^ 、 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 深刻地揭示了世界 交通 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 , 了商业 , 5齐格 鲍曼. 全球化——人类的后果【 北 . 从而使流通加速( 货 f1 蒙特・ 历史 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科学地预测了人类社 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 资本 , 商务 印 书馆 ,0 1 20. 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创立了科学 的世界历史理 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 中” 正是这个大工业 , 京 : 、 。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 论, 从而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 “ 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 的方法论 以及这些 国家 中的每一个人 的需要的满足都依 武器 , 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马克思虽然没 赖于整个世界 , 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 自 然形成 上接 3 7页) 是多方面的, 7 对建筑物沉降控 有使用“ 全球化” 一词, 但是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实 的闭关 自 守的状态” 。交往的高度发达是世界历 ( 史形成 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以及世界历史进程 的 制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局限在工程的某—个阶段, 际上是最早的全球化理论 。 使商品交换 而应对各阶段沉降进行综合控制, 并在不断的工 全球化在今天 的现实情况与发展 趋势 , 充 重要 内容。分工使生产力水平提高 , 推动理论发展 , 不断提高建筑 分印证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的巨大的科学性 和交往范 围扩大 , 商业 贸易 日 使 益繁荣 , 品交 程实践中积累经验, 商 世 物沉降控制的标准和可靠性。 与高超的预见性 。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散见于 换也突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而走 向世界市场。 使得分工在世界 的范围内进行 , 参 考文献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 等著作中。在 界市场的出现 , 曾浩. 工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分析 对施 这些作品里 , 马克思从不同侧 面、 不同的角度 、 不 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卷入既互相竞 争又互相 川黄玲 , 同的语境对同一种新的现象进行 了揭示和描述。 合作 、 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依赖的状态, 由此产生 及处理 有 色冶金设计与研 究,04 1 20 ( ) . 在《 德意志意��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一、阐释世界历史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一生探讨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晚年探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所形成的诸多著作和论述中更得到了集中表现。

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的最重要文本依据。

(对全球化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最早探讨,后来的探讨均没有脱离这个框架,因此,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1、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定。

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缘由。

世界历史的现实基础在于物质生产实践,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世界历史起先形成。

大工业首次创建了世界历史。

2、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首先是指向资本主义历史时代的转变。

就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而言,资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形成世界历史。

这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而是资产阶级奔跑全球各地,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结果。

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新纪元源于资本的本性,资本追逐增殖的冲动和扩张不自觉充当了世界历史的推动力气。

3、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干脆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

历史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与地域交往到普遍交往的演化进程是一样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下的分工不断发展,增加了现实的个人相互依靠的程度,即人与人的联系具有了普遍性。

从而民族或国家的层次,这种普遍性的联系就是世界性或全球性的联系,这是世界历史的表现形式。

在生产力推动下,人类交往渐渐由最初的个人彼此间关系发展为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人类正是在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踏上世界历史征程。

4、各民族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呈不同等发展格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各民族各国家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洪流,自觉不自觉的成为一体化世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起点不同,导致卷入世界历史洪流后所处的坐标存在巨大差异。

马克思指出,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夫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

“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

“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化有何启发姓名:丁琪专业:2011级刑事诉讼法1班学号:1101040569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象之一,也是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之一。

Globalization一词由Theodre Levitt在1985年提出,但关于全球化的思想最早由马克思提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资产阶级大工业建立了世界体系,使人们的交往普遍化,各民族的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多方面启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资本主义大工业使人们的交往形式由以往‘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发展为跨越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世界交往。

地域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由此,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包括:1、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客观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社会历史水平;2、世界历史诞生的标志是世界市场的形成;3、历史是否为世界历史的判定标准在于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4、世界历史分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必然趋势是从前者走向后者;5、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交往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6、世界历史的分析单元是世界而非民族和国家;7、世界历史的价值取向是无产阶级;8、世界历史概念是时间、空间、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特定水平、社会历史性质、阶级倾向性、线性历史观和普世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作者:王晶晶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9期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而且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二重性影响也做了前瞻性的预见,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有着本质的相同,其对于我们观察当今全球化现象 ,解读全球化问题 ,认识全球化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75-02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使用到“世界历史”这一特定历史概念,他讲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

”随后便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发和论述了这一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首先是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思想。

在马克思著作中讲到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个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这便是世界市场的形成。

马克思也有前瞻性的看到了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实质,这主要是资本的本性—资本必须增值决定的。

“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国各地。

他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

最后还论述了世界历史的最终结果:那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其次是马克思关于“统一的政治”的思想。

马克思不仅认识到当时的全球化结果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政治的全球化,他写到:“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

[马克思,意蕴,思想]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本真意蕴之诊解

[马克思,意蕴,思想]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本真意蕴之诊解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本真意蕴之诊解一、批判意蕴17世纪维柯,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黑格尔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世界历史做了开拓性研究,但囿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最终没能脱离唯心主义的立场,没能摆脱各自的民族观念的束缚。

马克思在批判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的、物质生产的前提出发,指出生产力和人们之间普遍交往的发展促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并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前人世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前提,指出物质生产活动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维柯、圣西门、黑格尔等人虽然认识到历史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他们把历史发展建立在永恒理性基础上,同时将理性看作是先验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支配世界的绝对力量。

如黑格尔认为因为世界历史是精神在各种最高形态里的、神圣的、绝对的过程的表现精神经过了这种发展的行程,才取得它的真理和自觉。

黑格尔以精神为基础来论证世界历史如何在精神中从空间发展到时间,从根本上脱离了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马克思克服了前人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通过对劳动、交往关系、市民社会、国家及世界市场等之间相互关系的潜心探究,确立了物质生产活动在从民族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的基础地位,将唯物主义与世界历史观统一起来。

马克思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并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活动。

因此,世界历史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各民族相互交往形成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将世界历史置于现实的人及其客观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有了正确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批判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论,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不断扩大是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球化意蕴作者:刘洋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是实质性的。

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过程中对于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全球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依托于全球化历史发展的整体布局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本国和本民族的特色。

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全球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29-02一、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和论述,马克思始终站在资本主义内在发展的矛盾上来分析世界历史本质的。

工业革命的不断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过程也在客观上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

世界历史是各民族和各国家通过普遍交往来实现的。

它是伴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不断由地域历史走向世界历史。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世界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生产力的不发达和社会分工的不完善。

世界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后,大工业革命使得自然科学受到资本的影响和控制导致世界历史的逐步形成。

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出一种过度的扩张并且不断发展和不断强大的生产方式,资本内部的吸引和驱动也促使资本主义内部的生产方式快速更新。

由此,地区历史必然随着经济的扩张而变成为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带来的全球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就其本质来讲是人类普遍交往的结果。

而真正决定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因素是人类社会下的生产力。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逐渐形成社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也就在客观上影响着世界历史和整体社会的前进走向,“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统一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1]86这种普遍的交往使得世界各地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开始被瓦解,区域间的相互交往开始转变为了世界性的交往,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交往方式影响着落后地区的交往观念和思维观念。

所以,交往的发展使得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和追随性。

而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全球化交往也保证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为“只有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1]108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同全球化下的普遍交往程度之间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有机关联性。

马克思所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观点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旨在解决人类解放这个共产主义目标上。

因此,共产主义的实现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生存的人就其本质来看并不是人的本质状态,并且在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内在的矛盾性以及存在的不合理性也会慢慢地突显出来。

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中的人由于被社会分工所限制而无法体现出人的全面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作为被剥削阶级的无产阶级更是处在被支配和被控制的地位上而无法反抗。

这样,代表着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状态的共产主义就无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对其进行超越。

所以,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实现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扬弃的基础上。

而要做到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首先就要将历史发展到世界历史阶段,因为资本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这种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促使人的意识得到反思和解放。

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异化对于人的片面约束,进而扬弃异化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的现实生产力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这就表明,全球化的进程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

“全球化一方面反映了新的科技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知识经济的飞跃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产生着积极影响,它把生产的社会化扩展到全球化范围,把阻碍人们相互发展、相互合作的各种界限,包括民主国家的法律条文的限制都在逐步打通。

另一方面,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化范围,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

”[2]112所以,现今时代发展下的全球化世界是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下的全球化世界。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主导的全球化只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环节,它不可能促使世界历史开创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并不等同于世界历史。

只有当私有制被消灭,资本主义主体地位消失,全球化才能够真正地过渡到世界历史。

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性环节,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这些新的特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战后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延缓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它们剥削的步伐。

资本主义社会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这种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和剥削落后民族国家,这种剥削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使落后国家成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在大批殖民地形成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也越发地激烈起来,一旦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激化的时候就会伴随着民族独立斗争及独立国家的产生。

这就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像以往那样赤裸裸地剥削它们的殖民地。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促使资产阶级利用新科技革命的产物来调和矛盾。

自资产阶级形成全球化并发展到今天,其内部的基本矛盾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过剩同人们消费能力低下间的危机。

“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市场。

”[1]278按照这样的方法,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扩展自己的领土以此开拓新的商品销售市场。

但是,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同以往,独立国家的纷纷崛起让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统治地位,由此导致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萎缩。

这样,资本主义内部的利益争斗就越发地变得激烈,这种激烈争斗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变得激化。

在这种状态下,产品销售也就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

所以,夺取新市场的方式就由以掠夺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的暴力战争方式转变为以竞争高科技产品为目的。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创新性的方法。

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通过自我改良而进行克服和超越。

所以,它必须要通过吸收和借鉴方法来完善自身生产方式的致命不足。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其解决自身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宏观调控和微观发展的统一等。

而这些方式和方法就为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依托于全球化历史发展的整体布局基础上要充分地发挥本国和本民族的特色。

中国如何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找到自我的发展方向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当生产力依然处在落后程度上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够并不会为打破各个国家自我封闭性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则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前进,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历史发展上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这种发展态势的分析,邓小平同志一直在强调要“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种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

”[3]250“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重了。

”[3]250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着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目标,大力寻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在走向世界历史进程。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始终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来看待自身的发展。

国家间的交往就其内在本质来说是以促进世界有机联系为目的的。

国与国之间的普遍交往实践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要想融入到世界的普遍交往中就需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开放。

在开放的过程中来融合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条件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目的是要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只有按照这样的发展理念来践行我们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地赶上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进而走向共产主义的时代。

第三,西方发展理论在强调以物质中心为发展理念的同时忽视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进而造成了人的精神丧失。

对于人的精神丧失这一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它的理解是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在资本主义时期,人与人的依赖关系被打破,随之取代人与人的依赖关系就成为人对物的依赖。

而只有到了世界历史的完成时期,人们才真正地实现了全面自由的个性。

这些发展趋势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去寻找方法对市场进行有效地调控,特别是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过程中要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异化现象的出现,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四,在坚持全球化开放的进程中要时刻提防狭隘的民族主义。

任何一个主权政治国家都要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去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的经济与文化。

在这个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经济文化的过程中依然要求各民族国家要高扬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但是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高扬是要以防止狭隘民族主义作为前提基础的。

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仅阻碍我们吸收和利用先进的科技理念和科学技术,还会阻碍我们国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历史责任感。

所以,我们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全球化下的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有机结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理念是全球的整体化发展。

这种发展理念同我国的和而不同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也能最好地体现这种整体性。

由此,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互补也就成为了全球化整体发展的必然要素。

在全球的整体化发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始终坚持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并在这个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创造出一整套制度以保障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能够维持活力。

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够在全球化下真正地开拓出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张世鹏.二十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