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将继续提高。
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策略、课堂反馈、作业批改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无论是教育研究者,学校、还是我们一线的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一系列地尝试。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
何谓“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这里说明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而且这个“预期目的”必须是正确、明确、符合实际,能够实现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在预设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
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
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
小学朗读指导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朗读指导的有效教学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情感;注重方发的指导与评价激励相结合,进行有效地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朗读指导;氛围;兴趣;方法;评价;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70-01一、创设多种有趣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适时运用电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教学《烟台的海》一课中描写冬天的海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我让学生观看描写海浪的那段录像片段。
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内心的体会,读出烟台冬天海的凝重而壮观的景象。
2、精心创设语言意境,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准确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
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描写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卫大堤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同学们,捧起书来,让我们用感情的朗读再现他们的英勇行为吧!”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调动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和热情。
二、重视教师示范朗读,诱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示范的影响,其中范读就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的影响力。
老师如能经常地给学生以正确的、动情的范读,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读书的兴趣和朗读的能力。
教师范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的范读。
教师这时范读,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浓烈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论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摘要】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有效;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3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
要保证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弊端和原因分析以及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朗读的问题。
一.反思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弊端和原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和听课时我发现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一些弊病,比较常见的有:朗读时”多字、漏字”;朗读时”唱读”;读破句;”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轻重不分,过于平淡......针对朗读时存在的种种弊病,我试图进行了反思,发现我们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重讲轻读,重问轻读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问的太多,课堂上唯恐学生不懂。
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
课文分析完了课也上完了。
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
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于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此,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目的不明,要求不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老师已经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有的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所以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朗读只是随意性的”滥读”。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摘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朗读对于学生的识字量拓展、语感知识积累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学习体会入手,提出四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技巧与策略,旨在为更好的实现语文的朗读教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构建技巧一、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工作小学时期的学生其学习目的、学习意识还不强,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的引导工作,同时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知识积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程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久经考验的真理。
如三年级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这般优美的文字,可以提醒学生大声朗读,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美丽的大草原,感受作者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策略运用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加强情感方面的学习。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读来意会,从读的情况中最易看出读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文章。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
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实际、科学,教学内容量化。
只有量化,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化,才能使学生围绕着目标学习,教师围绕着目标活动、学习,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我就明确了以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课文;3、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让学生了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师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见的。
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式,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教师的引导似乎也有点“随意”、“苍白”,时效性并不高。
[案例]小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燕子》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看燕子有什么特点?待会我们进行交流。
于是学生围在一起讨论燕子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尾巴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翅膀又是怎样的……讨论得甚是热闹。
师:同学们,小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生:乌黑光亮的。
师:翅膀是怎样的?生:俊俏轻快的。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摘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值得教师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是传授语文知识的阵地,它肩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它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高宗旨。
因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最大限度提升公民文化素质的基础前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乃至全世界和平相处的重要保障。
一、实现有效教学要树立的几种意识1、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交往,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在“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
课堂上,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主体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内因。
2、对象意识强烈的对象意识是教师在课堂上甚至在上课前应首先具备的重要思想认识。
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接受状况,要努力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推心置腹的实事求是的教与学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其对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进而深切地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二、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
以往传统的观念认为小学语文课只需要简单的记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关系的要求.小学生文化观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
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层面,缺乏“运用”性质的训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率不高。
一、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率的主要表现1有的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时,总是问问答答,分析故事情节,整堂课都未顾及语言文字的训练。
还有老师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故事课等。
他们不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脱节;基本功的训练单调乏味,练习题陈旧。
2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难易程度,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知识一点一点地嚼烂,再喂给学生,一篇非常完美的课文,断章取义,按字、词、句、段、篇的结构逐一讲解,唯恐学生不会。
结果课文的美感,内在的联系全被破坏,到头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语文素养提高甚少。
3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教师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时,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4语文课变为“表演”课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小学语文课堂之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及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有效教学的功夫在课前——吃透文本课堂教学都向我们显示,课前准备越充分,预设越好,课堂效果就越好。
1.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前提。
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变换角度去深入感受领会文本,或者站在作者的角度;或者站在学生或教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其他读者的角度,当然重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要学什么,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怎么教学生,这样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2.课前预习有实效多年的实践研究让我们悟出了“师生共同带着教材走进课堂”是一条值得研究的教学思路。
为此,我们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自学四部曲”。
(1)我学会的生字——新教材到了四年级,课文后面不再列出统一的生字表,学生要学哪些生字,由学生自主决定。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自己确定的生字。
我设计这一步意在诱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重点地选择内容、选择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在理解词义上鼓励学生经常查阅字典,以督促他们不忘使用工具书,练就技能。
(2)我读懂了——意在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地想方设法去获取课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或课文大意,或与课文有关的人、物、事,或是一些相关知识。
由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在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我有疑问——这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好场所,意在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问,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向教师挑战,培养探究精神。
(4)我解决了第几个疑问——意在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在释放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并掌握知识,打开思维之门,在创造性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进行有效的备课,提升教学实效性、培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的结构,提升互动有效性、运用丰富的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等几方面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深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环节,就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应该表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出学习主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我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进行有效的备课,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深入解读研究教材,确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水平,来组织教学的内容、选择讲解的方式等。
语文是一门包罗了很多内容和文化的学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广泛的知识涉猎,在正确解读课文的同时,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样其备课的内容才具有丰富性、正确性,并通过教学的开展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在进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备课时,我在解读课文的同时,还阅读了关于“地球”“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在阅读中体会文章说明问题的方法,用词的准确等。
由此,结合教学大纲确立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一是掌握生字;其二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其三,让学生掌握文章说明的方法,由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了导入、对话、小练笔等教学方式。
由于对于每一教学环节都设计得比较到位,对于相关的知识也具备了充分的了解,这节课在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备课的有效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这样做的。
一、正确把握语文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语文,不仅仅要求教学生学会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给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
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力争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时,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空”。
能力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弄懂每个人都要做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不甘于弱小的人。
本课人文思想教育以“爱心”为核心,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世间伟大的母爱,对弱小者的同情与怜爱。
对世界充满爱心。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具备语文的特点,人文性能力的培养能促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崇高,人格变得健全。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用“学生成绩=兴趣+能力”来说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上课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引趣的方式很多,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如设疑,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谜语引趣等,还可以根据本地区风俗联系生活实际激趣引入。
我上《难忘的泼水节》这课的开端引趣是这样的:让学生自由说说春节的特色及热闹景象,慢慢引入傣族人民的泼水节。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但是课堂中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就语文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下面就依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
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一)谈谈听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老师范读等,来激发情感,培养兴趣。
如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配乐朗读给他们听,这样便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深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二小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自己的精神,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也得到深化。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0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0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共10篇)和生动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图片等,来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让教学更加精彩。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和时机,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积极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阅读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归纳、概括等。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惯,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
例如,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标题、插图等,帮助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注重阅读态度的培养阅读态度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整个社会对公民语文素养的要求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而要提高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语文素养意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视为一项艺术乃至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尽自己最大努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迷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众所周知,学生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度过的,因此毫无疑问地许多学科的教育目标与相关教学任务也都要落脚到课堂上完成。
作为这一时期为学生奠基的重要学科,语文亦概莫能外,可以说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育得以实施、语文素养得以培养提升的主阵地、主渠道。
然而纵观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地方都存在着低效甚或无效的教学现象,情形实在令人不敢乐观。
可以说,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现在——而今——眼目下”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极其原因分析首先,就教师层面而言,虽然新课改遍地开花,大有红旗漫卷西风之势,但实际上一些教师并未真正从实质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仍旧是外甥打灯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玩心跳:一方面他们顽固地注重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将学生死死置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们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而不管外界的春夏与秋冬,从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以致课堂上万马齐喑,最终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不少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课堂所提问题事先设定好并给予统一的标准答案,然后要求学生将答案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记忆下来,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便在教师的弹指一挥间被轻易地抹杀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无法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主要分析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及其实质,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上课的质量和效率,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来取得尽可能明显的效果,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不同的内涵。
首先,从构成有效课堂的要素来看,让学生收获多的课就是有效课,课堂是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求知、成长的阵地,语文课堂的效率高就是有效的语文教学。
从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指学生要学有所成,知识技能获得增长,教师要教有所进,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发展为优秀教师,最终达到教师、学生共同进步的结果。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预设、有效实践和有效评价等环节。
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和课程改革后的形式化教育模式带来了低效率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对教学有了极大的创新,但一些形式的活动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时会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针对两种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而做出的选择,有效课堂理念节约了大量教育资源。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了以往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新课程改革到现在,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仍然存在。
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益?下面本人将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方面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是根本新课程改革让许多教师开阔了视野,观念进行了更新。
积极响应“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号召,为了和新课程接轨,教师唯恐被教材束缚,纷纷费尽心机,在教学形式与手段方面不断创新。
于是课堂花样百出,异彩纷呈。
但是由于忽略了深入钻研文本,课堂中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躁,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
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教师过分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追求面面俱到,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着眼于对单个词、句段的品悟、品读,使文本支离破碎而无视文本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中忽视教材,过早、过多地补充拓展内容,过多地进行非本学科活动,导致学科本位缺失。
针对这种弊端,所以我们仍要提出:“钻研教材”。
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更需要潜心研究文本,这是有效教学最基本的要点。
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目前,虽说强调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大多数为“秧田式”,学生面对教师依次而坐,教学仍主要是“师——生”的交流方式。
这种组织形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分散的个体,又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在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积极响应老师号召”的少数优等生,而大多数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得不到老师的激励,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
针对这个弊端及教学现状,我们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灵活选择了双马蹄形、同心圆形、w型和双矩形等座位安排方式。
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几点思考论文
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历来备受教育界的专家和教师们关注。
崔峦先生说过:“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的课堂就是讲求两个字“有效”,而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就是一堂扎实、朴实的课堂,学生在这一堂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所收获。
一、充分阅读,务实求真“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
”这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但现在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上公开课必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然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能使学生更加形象、直接地获得信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目的不明确,安排的环节不恰当,完全在一种“不落伍”的思想的怂恿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果一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却占了学生不少的读书时间,把学生应通过文本获得的阅读感悟变成借助图画获得的表象理解。
我想还不如把这个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内在体验。
有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抛开文本,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来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或用于表演、作画等,而对文本却花很短的时间草草而过。
试想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尤其是一些语言文字优美的文章,更多的是意会,不可言传。
这样的课文,就应少一点讲解,多一点韵咏,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在意会的诵读中进入文本,进入作者笔下的美妙情景中,最终达到“不知是人之言,还是吾之言”的阅读境界。
这样,学生不断触摸文本语言的时候,也触摸到景物、事物的美,这样的美才是“文我同一”的意境的美,诗意的美,才是学生真正的习得。
俗话说:“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少一些“花拳绣腿”,让阅读成为语文课堂存在的根基,这才是课堂美丽的极致。
二、解读文本,恰当取舍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因此对于篇幅长的课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讲解,于是便有了“长文短教”的说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从主体出发,提高兴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
”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
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第一,找准疑难点、空白点。
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
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
比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时,课文中有一处这样写道:小鸟看见了驯鹿,好奇地问:“你能让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吗?”教师就可以抓住一个“爬”字,打开学生的思路。
因为在此之前,“小鸟会飞”已经成为学生的思维定势即固有知识,但小鸟的“爬”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
小鸟为什么不说“飞”而说“爬”?教师以此为教学线索,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的特点和心理,想象驯鹿天天不厌其烦让小鸟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从而体会到驯鹿美好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意,并以此唤醒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89-0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定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课文是规范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范文。
读课文是基本的语言实践,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自然涌上笔端,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课堂教学更要以朗读为主,学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以读为本的观念。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着“量少、面窄、质劣”的问题: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课堂上问得多、分析多、议得多,这“三多”排挤了读的时间。
学生没有明确的读书要求和方法,机械重复地读,也不知道自己读得好还是差,读书质量差,读书的面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初读,就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文字表达,来解题,审题,学习字词和粗知大意,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
的。
它是课文局部性学习的基础。
初读课文,一方要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初读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中自由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所以在学文前,我们要扎扎实实的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为此,可以不惜时间一段一段的“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试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
“读通、读准、读顺”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
一般来说,短课文读4-6遍,长课文读3-4遍。
当然,读的形式要有选择,要多种多样,但在试读中教师要主要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
如我在教《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时,初读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文中哪些地方最使你受感动?你能给大家示范朗读一下吗?
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互读、评点,教师及时巡回指导。
二、精读,欣赏品味课文
精读,又叫细读,就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择其精要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进行圈点批划地读,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咬文嚼字地读出感情来,培养学生抠词抠句,精读深思,悉心揣摩的良好习惯,训练咬文嚼字、比较、推敲的自学基本功。
被选进教材的大部分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常有精确传神,恰到好处的
神来之笔。
朗读时,教师往往可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味其好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
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中,护士见作者竟然不知到母亲有多重,以至于抱母亲时,差点摔倒,便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教学时教师抓住“责怪”一词引导学生细品揣摩。
先让学生了解其大概意思,再问学生为什么不用“责备”,也不用“埋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责怪”一词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护士对母亲的那一份关爱,最后,教师发动学生把“责怪”意思准确地读出来。
再如我在教《麻雀》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细读比较一组语句。
(1)老麻雀在树上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
(2)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通过朗读比较,第(1)句与第(2)句有什么区别,第(2)句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评点,使其领悟老麻雀爱子心切,奋不顾身的精神。
引导学生精读,联系上下文进行品评,凭借课文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从而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的确,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一些词句的品读,就能为朗读指导打开一扇至美至情的窗,由此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
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三、诵读,共鸣融入课文
果戈里曾经说:“像样朗读一篇作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满心灵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
”只有声情并茂的“读”,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引起情感的共鸣,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感情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心灵,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读起来荡气回肠,进入“角色”,使自己活跃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中,教者要准确掌握朗读技巧,在重音、语气、声调、停顿、速度等方面相机指导,以增强朗读效果。
教者还要适时地通过范读,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给学生一个静听欣赏的机会,得到美的熏陶。
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果说文中“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时,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曾经有人这样问:语文教学真正的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作答:语文教学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
上。
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
是呀,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充分地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必将会真正地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这喧嚣的世界,独自绽放其本色美,犹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个学生纯净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于永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