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选择题练习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

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

政治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社会意识形态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所有上述选项3. 下列哪个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A.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B. 工人出卖劳动力C. 产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D. 追求利润最大化4. 经济基础是指?A. 社会的法律和政治制度B. 社会的思想和文化C.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 社会的教育和科技水平5. 社会上层建筑包括哪些内容?A. 政治法律制度B. 意识形态C. 社会风俗习惯D. 所有上述选项6. 什么是商品的两个因素?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物质和形式C. 质量和数量D. 功能和效益7.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因为?A. 工人拥有生产资料B. 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C. 工人拥有自己的产品D. 工人控制生产过程8.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A. 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B. 生产规模的扩大C.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D. 所有上述选项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消费不足C. 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 所有制结构B. 市场调节机制C. 国家干预程度D. 经济发展水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 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5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0分)2.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30分)四、案例分析题(50分)1. 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生产关系C. 经济危机D. 经济增长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D. 阶级斗争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政府干预不足D. 技术落后4. 以下哪项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A. 私有制B. 雇佣劳动C. 社会化大生产D. 平均利润率5.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 剩余价值/总资本C.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D. 总资本/剩余价值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7. 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何影响?8. 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10.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答案一、选择题1. B. 生产关系2. A. 劳动价值论3.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 D. 平均利润率5.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二、简答题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为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7.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根本原因。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三、论述题9.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家通过对工人的劳动进行剥削,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为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从中获取利润。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A) 研究社会财富分配和利用的学科B)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C) 探讨政权与金融体系的运作的学科D) 研究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学科答案:B)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B) 社会制度和社会福利C) 个体行为和企业行为D) 国际关系与全球市场答案:A) 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3. 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主要指的是:A) 扩大国内生产总值B) 提高劳动生产率C)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 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答案:A) 扩大国内生产总值4.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A) 由政府中央计划决定资源配置B) 由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决定资源配置C) 由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和资源配置D) 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决定资源配置答案:B) 由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决定资源配置5. 经济周期是指:A) 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B) 长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C) 金融市场的周期性变化D) 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变化答案:A) 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二、判断题1. 市场经济是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

答案:错误。

市场经济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还有一些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体制。

2.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调节机制。

答案:正确。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形成价格和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3. 经济增长可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不受环境限制。

答案:错误。

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可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答案:正确。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宏观调控。

5.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是通货膨胀加剧的时期。

答案:错误。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是经济活动降低,产出减少,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期。

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5.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6.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A.公平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7.下列项目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8.就某公共物品而言,该物品的(A)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9.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10.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11.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12.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13.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14.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15.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16.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趋势A.不变 B.增长C.减少 D.无法考察1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18.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20.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B)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2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C.投资范围不同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22.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A.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B.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D.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将产生调节效应23.政府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的相同点在于(D)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24.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理论研究B.政府财政负责应用技术研究C.政府财政负责开发技术研究D.政府财政既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又负责应用技术研究25.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C)A.放手由市场解决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26.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的作用A.缓和需求不足B.刺激需求C.降低需求D.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27.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A.保障的资金筹集B.保障的对象C.保障的范围D.保障的功能28.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数量上的长期规划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29.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A)A.收入退库B.预算支出C.即征即返D.先征后返3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D)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31.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B.名义负增长,实际增长C.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 D.名义负增长,实际负增长32.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B)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服务业33.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B)A.营业税B.消费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D.增值税34.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A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固定税率35.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A)A.课税对象B.纳税人C.计税依据D.税目36.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C)A.比例税率B.定额税率C.累进税率D.基准税率37.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 )A.增值税 B.消费税C.关税D.所得税38.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A)A.增值税B.消费税C.关税D.营业税39.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A)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40.从一般意义上讲,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D)行为A.生产B.分配C.被动D.主动41.纳税期限是税收(B)的重要体现A.强制性B.固定性C.无偿性 D.连续性42.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A)A.流转税类B.所得税类C.资源税类 D.财产税类43.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征收的一种税A.定时定额 B.从质定额 C.定量定额 D.从量定额44.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产品(A)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A.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B.销售数量C.自用数量D.销售数量或库存数量45.资源税实行(C),按照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规定有上下限幅度的单位税额A.定量幅度税率B.比例税率C.定额幅度税率D.累进税率46.耕地占用税实行(B)A.定额税率B.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C.地区差别基准税率D.地区差别幅度浮动税率47.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 B ),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A.国有土地使用权B.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C.地上建筑物D.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48.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的一种税A.从量定额征收B.从价定额征收C.从质定额征收D.定期征收49.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C)A.国有企业分立B.国有企业分并C.国有企业核算D.国有企业破产50.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B)A.社会公共权力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C.政府信誉D.企业的自愿捐助5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D)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52.公共定价的对象是(C)A.纯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准公共物品D.所有公共物品53.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D)A.增加政府收入B.增强行政执法力度C.弥补财政赤字D.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54.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A.国家体育总局B.民政部C.国务院D.财政部55.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B)的身份取得的收入A.债权人B.债务人C.所有者D.统治者56.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A.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B.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C.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57.公债负担率是指(C)A.(当年的财政支出额/当年GDP)×100%B.(当年公债收入额/当年公债余额)×100%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D.(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58.改革开放后,我国于(B)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A.1980 B.1981 C.1982 D.198359.隐性债务是指(A)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B.不会都变成政府现实债务的债务C.不会引发债务风险的债务D.政府刻意隐藏的债务60.债务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技术,它不包括(B)A.风险识别B.风险分类C.风险估计D.选择风险管理技术61.绩效预算主要是(A)在1949年提出并得到推广A.美国胡佛委员会B.美国农业部C.英国国防部D.英国农业部62.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A)A.英国B.美国C.瑞典D.德国63.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A.预算组织形式B.预算编制方法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D.预算作用的时间64.下列描述中不是基数预算缺陷的是(D)A.收支基数的科学性、合理性难以界定B.方法简单、粗糙C.主要依靠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判断,主观随意性较大D.每年对所有的收支都进行审核,是一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6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级政府预算A.三B.四C.五D.六66.经立法机关审查批准后,政府预算就具有(A)A.法律性B.准确性C.完整性D.年度性67.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A.按收入类别B.按支出功能C.按组织形式D.按部门分类68.部门预算下预算调整的审批权在(C)A.预算单位B.部门财务司局C.财政部D.部门业务司局69.在不突破预算支出总额的前提下,预算科目间进行经费调剂的情况是(A)A.经费流用B.动用预备费C.预算的追加和追减D.预算划转70.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A)A.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B.财政政策作用的对象C.政策目标的性质方面D.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71.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是(B)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D.放松对消费者信用的控制7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D)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C.产出增加,利率下降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73.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C)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C.产出变化不确定,利率下降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74.下列各个政策目标中,货币政策侧重的是(B)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75.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选择性政策工具的是(A)A.消费者信用控制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信用配额D.公开市场业务76.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B )A.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D.国家与集体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77.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 A )不是确定居民身份的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其重要利益中心设在哪国C.是否有习惯性住所 D.是哪个国家的国民78.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是( C ) A.财产税B.流转税C.所得税D.关税79.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是(D )A.明确所得概念 B.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C.保证收受无差别对待D.免除双重征税80.在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各项方法中,最彻底的方法是( D )A.扣除法 B.抵免法 C.低税法D.免税法81.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因是( B )A.跨国所得B.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C .税收竞争D.税法不统一82.我国于(B)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A.1995 B.1996 C.1997 D.1998二、不定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D.矛盾的分析方法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D.政府间转移支付3.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BC)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D.个人计算机4.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5.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6.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消费的竞争性D.消费的排他性8.混合物品包括(ABC)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竞争性的物品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10.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A.兴修水利B.治理环境污染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D.安装路灯11.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A.罚款或收税B.财政补贴C.公共管制D.产权界定和保护12.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BCD)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13.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C.充足性D.使用受到限制14.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BC)A.政治性因素B.经济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D.国际性因素15.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A.基本建设支出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C.科技三项费用D.农业支出16.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A.经济活动的设计不同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D.支出的方式不同17.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BC)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D.机会成本18.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目的的非营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19.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盈利性原则20.公共投资范围包括(AB)A.基础产业投资B.农业投资C.职业教育投资D.科技开发投资21.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BCD)A.投资规模大 B.建设周期长 C.投资回报率较低D.成本较高22.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BC)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B.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C.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D.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单一性的特点23.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A.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金不足的问题B.能取得更好的收益和更高的效率C.实现了资金引进和技术、管理方式引进的结合D.减少了私营企业建设周期内的风险,降低了民营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的准入壁垒24.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ACD)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B.教育投资总量相对过剩C.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府D.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25.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A.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控制B.公共文化设施建设C.文化市场调节D.文化市场的管理26.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支出的重点应放在(ABCD)A.通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系统,加大群防群控的力度B.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C.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D.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27.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A.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B.收入再分配功能C.风险分担功能D.维护社会稳定功能28.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BC)A.兴办的主体不同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D.达到的目的不同29.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的影响A.经济发展水平B.政府财政收支状况C.社会保险政策 D.国内关于公平化的讨论30.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CD)A.两者的内容不同B.两者性质不同C.两者的效果不同 D.两者的目的不同31.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财政补贴可以划分为(ABC)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C.消费环节补贴D.分配环节补贴32.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A.解救功能B.辅助功能C.稳定功能D.激励功能33.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BC)A.用人单位缴纳B.劳动者个人交纳C.政府财政拨款D.国外援助34.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A.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B.利益兼顾的原则C.合理负担的原则D.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35.税收三性是指(ABC)A.无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D.自愿性36.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A.税收B.公共收费C.国有资产收益D.公债37.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B)A.税收B.公共收费C.国有资产收益D.公债38.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A.增加重税商品的消费量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D.减少低税商品的消费量39.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进税率分为(ABCD)A.全额累进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全率累进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40.下列属于直接税特点的是(BCD)A.税负隐蔽,征税阻力相对较小B.税负不易转嫁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D.税负较为公平41.下列属于价内税的有(ABC)A.消费税B.营业税C.关税D.增值税42.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A.前转B.后转C.散转D.消转43.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D)A.直接负担B.货币负担 C.间接负担D.真实负担44.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B.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按同一方向变化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D.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只可以采取一种税率45.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ABC )A.提供应税劳务B.转让无形资产C.销售不动产D.销售动产46.个人所得税是对(ABD)征收的一种税A.我国居民的境内所得B.我国居民的境外所得C.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外的个人所得D.非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4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ABCD)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D.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48.耕地占用税是对( ABCD ),按其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A.占用耕地建房的单位B.占用耕地建房的个人C.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D.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个人49.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ABC )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A.书立B.使用C.领受D.印制50.房产税征收的依据包括(AB)A.房产价格B.房产租金C.房产面积D.房产地段51.所得税的特征有(ABCD)A.税负相对公平,合乎量能原则B.所得税为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C.课税有弹性,能较好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税源增长与税收的关系D.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52.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ABC)A.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B.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C.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D.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5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A.产权清晰B.两权分离C.管理科学D.实行法人财产权54.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主要有(ABCD)A.股息、红利收入B.上缴利润C.租金收入D.其他收入形式55.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CD)A.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包括金融保险组织),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C.对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节税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56.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BC)的选择A.按边际成本定价B.按平均成本定价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D.低于平均成本定价57.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ABC)的好处A.增加市场有效供给B.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C.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D.稳定物价58.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AD)A.国内公债B.国外公债C.货币公债D.实物公债59.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BCD)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D.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挤出效应”60.公债市场的主要功能有(ABCD)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债权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61.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 ABCD )A.现货交易B.回购交易C.期货交易D.期权交易62.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BCD)A.买进偿还法B.直接偿还法C.一次偿还法D.抽签偿还法63.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D)A.当年预算直接拨款B.预算盈余C.偿债基金D.发行新债偿还旧债64.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AD)A.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B.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C.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D.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65.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C)A.有利于反映预算的整体性、统一性,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规模和基本结构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支的性质和特点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D.能完全反映政府预算赤字的真正原因66.政府预算具有(ABCD)的特征A.年度计划性B.法律性C.集中性D.公开性67.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ABCD)的优点A.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综合性B.克服了代编预算的方式,提高了准确性C.建立新预算管理机制,统一预算分配权。

政治经济选择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选择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必然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进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派C.互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需具有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增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够增进生产力发展.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二、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案(第一章)一、综合选择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进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通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丛林、地下矿藏等;二是通过劳动加工的原材料。

2.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进程顶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2、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是()。

A由单独个人孤立地进行的B由国家机构领导所进行的C结成一定社会关系进行的D由劳动者互助合作进行的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价值的大小B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的大小C使用价值与价值互相决定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A货币生来就由金银充当B金银生来就充当货币C金银天然地最适宜充当货币D货币天然地最适宜充当金银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

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7、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

A价值B生产价格C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D生产成本加利润8、产业资本循环作为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

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商品资本的统一B购、产、销的统一C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D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的统一9、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称为()。

A跨国公司B股份公司C企业集团D混合联合企业10、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构成()。

A货币地租B级差地租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D占有殖民地12、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A行政手段实现的B技术手段实现的C对外扩张实现的D垄断价格实现的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任何国家要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起始阶段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1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题库(选择题)一、单选题1.商品价值的源泉是(C)。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抽象劳动 D.具体劳动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D)。

A.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 B.资本的性质不同C.资本的形态不同 D.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3.在等式“1只羊=2把斧头”中,处于等式右边的斧头,我们称之为(C)。

A.相对价值形式 B.价值形式 C.等价形式 D.货币4、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现象,一般来说,年物价上涨率在5%~10%之间为(A)。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奔腾式的通货 C.恶性通货膨胀 D.爆炸式通货膨胀4.劳动力的特殊性在于劳动力(D)。

A.可以劳动 B.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C)。

A.延长工作日 B.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强度6.表示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能够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的工资称之为(D)。

A.相对工资 B.名义工资 C.绝对工资 D.实际工资7.在城市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用的那种过剩人口,即(C)。

A.潜在过剩人口B.相对过剩人口C.流动过剩人口D.停滞过剩人口8.在资本循环中,由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那部分时间是(A)。

A. 购买时间B.流通时间C. 生产时间D.销售时间9.下面关于商业资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商业资本就是商人资本B.商业资本就是商品资本C.商业资本的循环要经历购买和销售两个阶段D.商业资本是职能资本的一部分1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D.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1.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关于它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政治经济学试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
A.商品资本
B.商业资本
C.生产资本
D.货币资本
4、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20万,100%
B.40万,200%
C.80万,400%
D.100万,500%
5、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到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所获得的利润会分割成两个部分,它们是()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8、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
A. v
B. v+m
C. m
D. c+v
9、关于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化情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物价不变时,名义工资提高,实际工资也相应提高
B.当物价不变时,名义工资降低,实际工资也相应降低
C.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变
D.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会下降
1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的结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市场机制的含义、作用及形式。
2、简述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是()
A.生产、运输、交换、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生产、运输、分配、消费
D.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试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A. 政府与政治体系B. 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C. 社会阶级与阶层D.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2. 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管理B.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完全否定C. 自愿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分散决策D. 公共财政支出的主导地位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供给与需求理论B.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C. 均衡价值理论D. 劳动生产率理论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区别,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答: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制度强调市场的自由运作和资源配置的分散决策,而计划经济制度则强调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市场经济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供需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能够鼓励个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激发创新和竞争,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市场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失灵和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还容易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计划经济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计划的方式对经济进行全面管理和调控,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

计划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和战略产业倾斜,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计划经济往往由中央政府决策,容易出现信息收集和决策的问题,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还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经济僵化等问题。

2. 请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论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剥削现象,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创造出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体现,也是导致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A.色诺芬B.蒙克莱田C.亚当.斯密D.马歇尔2.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A.色诺芬B.蒙克莱田C.亚当.斯密D.马歇尔3.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的标志是()的出版。

A.《经济论》B.《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资本论》4.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是在()时期A.重商主义B.古典政治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是()的出版。

A.《经济论》B.《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资本论》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6.生产资料包括()A.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B.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9.汽车修理厂中工人正在检修的汽车是()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固定资产10.政治经济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边缘经济学C.应用经济学D.理论经济学11.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古典政治经济学B.重商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庸俗政治经济学E.西方经济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产生于19世纪中期B.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是在批判地继承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D.创建人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E.是一门理论经济学3、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是()A、生产工具B、技术与信息C、人的劳动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4.生产资料包括()A.人的劳动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第二章一、单选题1.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是()A.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B.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C.劳动产品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D.两者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过程中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5.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A.越大,越大 B. 越大,越小C.不变,越小D. 不变,越大6.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部门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正比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B.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C.货币产生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私有制D.公有制9.商品二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商品的()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0.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价值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作为计量标准的A.具体劳动B.简单劳动C.复杂劳动D.个别劳动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生产率等于部门劳动生产率B.个别劳动生产率低于部门劳动生产率C.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劳动生产率D.个别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部门劳动生产率14.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通过( )A.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B.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C.抽象劳动表现出来D.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表现出来1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一般等价物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特殊等价物16.金银等贵金属之所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是因为( )A.它们天然是货币B.它们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C.人们协商的D.聪明人的发明创造1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18.人们不能从大米的滋味中分辨出它是在何种生产关系下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 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 选择题

1: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4.能否带来剩余价值14: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取决于()。

2:在社会主与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1.全民所有制经济3:金融资本是由()。

3.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4: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1.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5:社会主义工资差别应该有反应()。

1.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差别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

4.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

3.经济稳定发展3: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3.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7:资本主义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3.劣等地的生产条件7: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则()。

2.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8: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于()。

4.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9: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

3.经济稳定发展1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4.金融资本1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3.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的理论1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13: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作为领导力量的是()。

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14:垄断利润是()。

2.通过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垄断价格获得的15: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2.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7: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3.居民的收入水平1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2.生产资料公有制19:战后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特点是()。

2.产业资本国际化20: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是()。

3.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21:资本的总公式为()。

4.W?G?W'22:资本垄断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目(全

政治经济学选择题目(全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 (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
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3.7.相对过剩人口(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库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库

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理论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D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B、消费C、生产D、分配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8、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9、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0、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这句话是说明( C )。

A、使用是不同质的,可以满足不同的物质需要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但它并不反映任何生产关系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1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1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资料是指()A. 非物质资料B. 劳动和劳动对象C. 劳动对象和劳动结果D. 劳动对象答案:C. 劳动对象和劳动结果2.碰到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会怎么做?A. 加大资本投入B. 减少生产规模C. 提高劳动生产率D. 保持不变答案:B. 减少生产规模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基本矛盾是()A. 市场矛盾、商品矛盾、价值矛盾B. 资本矛盾、劳动矛盾、利润矛盾C. 资本主义剥削的矛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垄断的矛盾D. 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与劳动关系的矛盾答案:C. 资本主义剥削的矛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垄断的矛盾4.利润率下降趋势是指()A. 长期趋势B. 短期趋势C. 中期趋势D. 不确定答案:A. 长期趋势二、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答案:经济活动2.价值规律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价值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答案: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4.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公司。

答案:两个三、问答题1.解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两个方面。

价值创造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价值分配则是指这些创造的价值在社会中如何分配。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使得价值得以体现和实现。

2.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基本矛盾。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矛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和资本主义垄断的矛盾。

资本主义剥削的矛盾是指资本家通过压榨工人劳动力获取剩余价值,导致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是指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不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导致供不应求的矛盾。

重要: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必考】

重要: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必考】

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d)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3.商品是( b )A.劳动产品B. 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4.生产力构成中最主要的因素是(c)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D.劳动资料5.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c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资本积累C.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D.垄断资本主义竞争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d )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7.生产关系是( a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B.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的关系C.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D.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8.资本家投入预付资本100万,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1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 b )A.50%B.100%C.150%D.200%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d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一时间内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一时间内价值量增加C.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在同一时间内价值量不变D.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在同一时间内价值量降低11.“看不见的手”是指( c )A.行政手段B.计划机制C.市场机制D.计划与市场的结合1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B)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13.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d )A. 商品价值B. 劳动力自身价值C. 剩余价值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14.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b)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15.商业信用是( c )A.职能资本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B.借贷资本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C.商业资本家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D.职能资本家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16.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b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17.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c )A. 成正比例的B. 成反比例的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D. 无关的18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出来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 c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1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的竞争结果形成( d )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个别价值C. 商品的垄断价格D. 商品的社会价值20. 资本的总公式是( b )A. W-G-W’B. G-W-G’C. G-G’D. G-W…P…W’-G’21. 产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 d )A. W-G-W’B. G-W-G’C. G-G’D. G-W…P…W’-G’22.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d )A. 商品价值B. 劳动力自身价值C. 剩余价值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2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c)A. 简单劳动B. 复杂劳动C. 剩余劳动D. 必要劳动24.资本集中( a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25.产业资本循环顺序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A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B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26.资本周转速度的标志是( a )A.周转时间B.周转次数C.流通时间D.生产时间27.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b )A.第Ⅰ部类有资本积累第Ⅱ部类可以没有B.两大部类都要有资本积累C.第Ⅱ部类有资本积累,第Ⅰ部类可以没有D.两大部类都不必有资本积累28.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29.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是依据社会总产品的( d )A.价值形式划分的B.交换形式划分的C.补偿形式划分的D.实物形式划分的30.资本周转速度与( c )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31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出来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 c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32、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就可实现的是( d )A、ⅠvB、Ⅰm/xC、ⅡΔcD、ⅡΔv3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c )A. I(v+m)=ⅡcB. Ⅱ(v+m)=IcC. I(v+m)>ⅡcD. Ⅱ(v+m)>Ic34.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运用的是( b )A. 资本总公式B.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C. 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D. 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35.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Ⅰ(v+m)=ⅡcB.Ⅰ(c+v+m)=Ⅰc+ⅡcC.Ⅱ(c+v+m)=Ⅰ(v+m)+Ⅱ(v+m)D.Ⅰ(v+Δv+m/x)=Ⅱ(c+Δc) 3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的竞争结果形成( d )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个别价值C. 商品的垄断价格D. 商品的社会价值37.有一张票面额为 1O0 元的股票,当股息为 20 元时,价格为 40O 元,如果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不变,股息为 4O 元时,则该股票价格应为( c )A .400 元 B.600 元C.800 元D.1000 元38.股票是( c )A. 可以随时收回股本的凭证B. 一般贷款从而获得利息的凭证C.投资入股并按期取得股息的凭证D. 没有任何价值和价格的无价证券39.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c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资本积累C.土地经营权的垄断D.垄断资本主义竞争40.股票价格( b)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D.不是股票的票面额4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D )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42.垄断价格是( C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43.垄断利润( D )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B.是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C.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44.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D )A. 商品价值B. 劳动力自身价值C. 剩余价值D.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4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C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46.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47.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48.按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B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49.假定资本家投入1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1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 B ) A.50% B.100%C.150%D.200%50..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51..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 B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个别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52.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D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 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3.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C )A. c+mB. v+mC. c+vD. c+v+m5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B )A.两种劳动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C.两次劳动D.二者毫无关系55.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C )A.剩余价值率的形成B.利润率的形成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超额利润的形成56.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式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 D )A.工人转移所消费的生产资料旧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B.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工人创造商品全部新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D.工人劳动转移所耗费的生产资料旧价值并补偿工人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5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指( D )A.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是由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组成B.社会总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C.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问题58.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是( B )A.资本的技术构成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C.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的比例D.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59.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A.Ⅰ(v+m)=ⅡcB.Ⅰ(c+v+m)=Ⅰc+ⅡcC.Ⅱ(c+v+m)=Ⅰ(v+m)+Ⅱ(v+m)D.Ⅰ(v+Δv+m/x)=Ⅱ(c+Δc)6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b)的危机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相对过剩C.生产相对不足D.生产绝对不足二、多项选择题1.一定社会形态中的经济规律体系,包括( bcd )A.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B.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D.几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2.货币的职能包括(ABCDE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世界货币D.流通手段E.贮藏手段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e )A.生产资料B.劳动力C.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 E.生产方式4. 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三者的关系是( A B C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使用价值存在以价值为前提5.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三者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使用价值存在以价值为前提6.造成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CD )A.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B.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磨损C.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D.同类机器设备成本降低E.机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损失7.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是(ace )A货币价值 B劳动生产率C商品价值 D交换价值E商品供求8.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A DE)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C.银行资本D.生产资本E.商品资本9.货币的职能包括()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世界货币D.流通手段E.贮藏手段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bcde )A.社会生产的产品总量B.流通中待售商品总量C.商品的价格水平D.商品的价值大小E.同一单位的货币流通速度11. 信用按主体不同可以分为(ABCDE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国家信用E.消费信用12. 资本流通公式和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是( ABCD )A.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B. 流通的中介物不同C. 买与卖阶段先后顺序不同D. 流通的内容不同E.从事流通的目的不同13. 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三者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使用价值存在以价值为前提14.资本集中是(BCD )A 资本家把本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B 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C 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实现的D 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实现的E 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15.造成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A.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B.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磨损C.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D.同类机器设备成本降低E.机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损失16.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de)A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银行资本 D生产资本 E商品资本17.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de )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C.银行资本D.生产资本E.商品资本18.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AD )A.计时工资B.名义工资C.实际工作D.计件工资E.相对工资1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 de )A .Ⅰ (c 十 v 十 m ) =Ⅰ( c 十△ c )十Ⅱ (c 十△ c)B.Ⅱ (c 十 v 十 m ) =Ⅰ (v 十△ v 十 m∕x) 十Ⅱ (v 十△ v 十 m∕x)C.Ⅰ (v 十△ v 十 m∕x) =Ⅱ (c 十△ c)D.Ⅰ (c 十 v 十 m ) =Ⅰ c 十Ⅱ cE.Ⅱ (c + v + m)= I v+ Ⅱ v2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bc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项选择题⒈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① 分配关系② 消费关系③ 生产关系④ 交换关系⒉ 生产资料是指()①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③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④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⒊ 社会生产方式是()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② 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④ 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⒋ 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①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②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③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④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⒌ 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① 价值规律②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③ 剩余价值规律④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⒍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①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三、多项选择题1.物质资料生产① 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②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 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④ 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⑤ 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①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 劳动资料的革新③ 自然资源的开发④ 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⑤ 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 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②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③ 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④ 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⑤ 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① 认识它② 利用它③ 限制它④ 发现它⑤创造它⒌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是① 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②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③ 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④ 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⑤ 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① 辨证统一关系② 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质③ 前者的变革必然导致后者的相应变革④ 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⑤ 后者适应前者,则对前者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则对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二单项选择题⒈ ③;⒉ ②;⒊ ③;⒋ ④;⒌ ④;⒍ ①。

⒈ ①②③⑤;⒉ ①②③④⑤;⒊ ①②③⑤;⒋ ①②③④;⒌ ①②③④⑤;⒍ ①②③④⑤。

第一章二、单项选择题:⒈ 商品是()①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③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⒉ 商品的二因素是()① 价值与价值量② 使用价值与效用③ 价值与交换价值④ 使用价值与价值⒊ 商品的价值量是()①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 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 生产技术决定的;④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⒋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① 成正比② 成反比③ 反方向变动④ 同方向变动⒌ 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① 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②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③ 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④ 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⒍ 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①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③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⒎ 劳动的二重性是()① 两次劳动;② 两种劳动;③ 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 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⒏ 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③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⒐ 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① 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②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④ 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⒑ 货币的本质是()①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③ 金银等贵金属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⒒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①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②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③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④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⒓ 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① 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② 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③ 纸币发行量④ 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⒔ 通货膨胀是()① 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② 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③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④ 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⒕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①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②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③ 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④ 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⒖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①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②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③ 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④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三、多项选择题⒈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① 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② 由交换决定的③ 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 价值的决定因素⑤ 商品的社会属性⒉ 商品的价值是①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② 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③ 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④ 商品的自然属性⑤ 商品的社会属性⒊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① 抽象劳动的结果② 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③ 具体劳动的结果④ 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⑤ 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⒋ 商品的价值是① 抽象劳动的结果② 具体劳动的结果③ 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④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⑤ 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⒌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② 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③ 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④ 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⑤ 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⒍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① 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② 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③ 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④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⑤ 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⒎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① 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② 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③ 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④ 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⑤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⒏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① 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② 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③ 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④ 使社会购买力增加⑤ 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⒐ 商品的价格是①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②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③ 由价值决定的④ 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⑤ 受供求关系影响的⒑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①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②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③ 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④ 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⑤ 自然条件等⒒ 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① 价值尺度② 流通手段③ 贮藏手段④ 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⒓ 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①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 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③ 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④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⑤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⒔ 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① 商品价值的变动② 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③纸币发行量的变动④ 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⑤ 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⒕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②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③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④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⑤ 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⒖ 等价交换原则是① 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② 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③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⑤ 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二、单项选择题⒈ ① ⒉④ ⒊ ④ ⒋ ② ⒌ ③ ⒍ ② ⒎ ④ ⒏ ② ⒐ ④ ⒑ ① ⒒ ③ ⒓ ① ⒔ ④ ⒕ ④ ⒖ ②⒈ ①③ ⒉ ①③⑤ ⒊ ②③⑤ ⒋ ①④⑤ ⒌ ①②④⑤ ⒍ ①③⑤ ⒎ ①②③④⑤ ⒏ ①③⑤ ⒐ ①②③④⑤ ⒑ ①②③④⑤⒒ ②④⒓ ①②④⑤⒔①②③④ ⒕ ①②③④ ⒖ ②③④⑤四、简答题㈦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这种背离又是如何产生的?㈠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如何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为价值?㈦答:⒈ 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是指货币虽然只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但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这是价格形式本身所包含的一个质的矛盾。

⒉ 这种背离的发生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但却在形式上具有了价格,取得了商品形式。

这些东西可分为两类:① 一类是不具有明显可让渡性的非实在物,如良心、名誉、人格等,由于商品拜物教观念作祟,它们具有了价格,取得了可以买卖的商品形式,但它们的价格纯粹是虚幻的,根本不存在的。

② 另一类是具有可让渡性的实在物,如未开垦的处女地、原始森林和矿山等。

它们的虚幻的价格形式,却掩盖着实在的价值关系或由此派生出来的关系,如土地价格实际上是资本化的地租,从而被人们误认为土地本身具有价值。

㈠答:⒈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⒉ 这一矛盾的形成及要求。

⒊ 这一矛盾是产品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价值的原因。

⒋ 这一矛盾如何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表现为价值。

⒌ 矛盾的解决或激化。

二、单项选择题⒈ 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① G—W阶段的的货币上② 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③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④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⒉ 资本是()① 货币② 生产资料③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④ 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⒊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① 货币的积累② 劳动力成为商品③ 财产所有权④ 贷放⒋ 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① 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② 一种社会所有制③ 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④ 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⒌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① 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② 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③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④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⒍ 超额剩余价值是()①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② 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③ 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④ 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⒎ 不变资本是指()①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② 资本家的货币资本③ 资本家的商品资本④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⒏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① 能转移自身价值② 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③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④ 能保持自身的价值⒐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 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② 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③ 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④ 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⒑ 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①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②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③ 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④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⒒ 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① 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② 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③ 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④ 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⒓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① 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② 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③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④ 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三、多项选择题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①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②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③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④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⑤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① 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 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③ 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 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⑤ 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3.剩余价值量等于① 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② 剩余价值率与不变资本的乘积③ 剩余价值率与预付总资本乘积④ 利润率与可变资本的乘积⑤ 利润率与预付资本的乘积4. 资本流通公式的特点是① 运动的顺序是先买后卖② 运动的媒介是商品③ 运动的主体是使用价值④ 运动的目的的价值增殖⑤ 运动是无止境的5.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①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②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③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④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⑤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① 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属于可变资本②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固定资本③ 按其周转的方式属于流动资本④ 从其价值形成方面看,与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的作用相同⑤ 从其流通的方式看,它和流动资本没有区别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① 商品价值下降② 劳动力价值上升③ 劳动力价值下降④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⑤ 相对剩余价值增加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 增加雇佣劳动的数量② 压低工人工资③ 延长工作日④ 提高劳动生产率⑤ 增加劳动强度9. 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① 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② 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不同的③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④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在形式上是矛盾的⑤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10. 下列关于资本的划分正确的是( )① 按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② 按资本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③ 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④按资本在流通的不同作用,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⑤按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职能形式,资本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1.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① 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② 是采用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中③ 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经济条件的历史过程④ 以剥削广大农民生产资料为其全部过程的基础⑤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12. 劳动力成为商品()①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② 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③ 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④ 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⑤ 劳动者必须以出卖劳动力为生13. 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 )①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②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③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④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⑤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二、单项选择题⒈ ④ ⒉ ③ ⒊ ② ⒋ ④ ⒌ ④ ⒍ ① ⒎ ④ ⒏ ③ ⒐ ② ⒑ ① ⒒ ④ ⒓ ③1.①④ 2.①③ 3.①⑤⒋①②④⑤ ⒌①④⑤ ⒍①③⑤ ⒎①③④⑤ ⒏ ①②③④⑤⒐ ①③④⑤⒑ ①②⑤⒒①②③④⒓①③④⑤⒔①②③二、单项选择题:⒈ 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① 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②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③ 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 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⒉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①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②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③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④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⒊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是()① 资本积累过多②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③ 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④ 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增长速度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① 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②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③ 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④ 经济增长的规律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① 生产社会化②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③ 资本家剥削工人④ 劳动力成为商品⒍ 资本集中()①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② 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③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④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⒎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① 资本积聚② 资本原始积累③ 资本集中④ 资本垄断⒏ 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① 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② 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③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④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⒐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① 社会总资本大小② 可变资本的大小③ 剩余价值的大小④ 人口总量的多少⒑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c:v中()① c的比重不断增大② v的比重不断增大③ c的比重不断减小④ v的比重不变三、多项选择题⒈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① 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② 反映生产和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③ 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④ 能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⑤ 由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决定的资本构成⒉ 资本集中是① 资本家把企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② 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③ 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实现的④ 通过信用、特别是组织股份公司来实现⑤ 增加社会资本总额的主要手段⒊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的企业① 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小② 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大③ 使用是劳动力就越多④ 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少⑤ 利润率就越高⒋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① 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② 对劳动力剥削程度③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水平④ 所用资本和消费资之间的差额⑤ 预付资本总量的大小⒌ 资本的有机构成就是① 资本的技术构成② 资本的价值构成③ 资本的物质构成④ 可用公式c:v表示⑤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⒍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① 资本积聚不受资本额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② 资本积聚手社会能否提供追加生产资料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③ 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是④ 资本积聚比资本集中更快地扩大资本规模⑤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使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⒎ 从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① 可变资本不是工人劳动创造的② 可变资本是工人劳动创造的③ 不变资本的工人劳动创造的④ 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⑤ 雇佣工人是资本的附属物⒏ 通过资本主义简单自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① 其实质是为了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② 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③ 从属于整个资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④ 完全是工人自己的事情,与资本主义再生产无关⑤ 从属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⒐ 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被再生产出来②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全部是由工人无偿劳动创造的③ 追加资本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的手段④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加⑤ 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物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⒑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① 单个资本增大② 土地价格有上升趋势③ 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④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⑤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⒒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① 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② 产品的社会化③ 生产过程社会化④ 管理社会化⑤ 资本社会化二、单项选择题⒈ ① ⒉ ④ ⒊ ② ⒋ ③ ⒌ ② ⒍ ① ⒎ ③ ⒏ ④⒐ ② ⒑ ①⒈ ①②③ ⒉ ②③④ ⒊ ②③⑤ ⒋ ①②③④⑤ ⒌ ④⑤ ⒍ ②③⑤ ⒎ ②③④⑤ ⒏ ①②③⑤⒐ ①②③④⑤ ⒑ ①②③④⑤ ⒒ ①②③④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是什么关系?答:⑴ 经济增长是国民财富的增长,体现在价值上是国民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体现在物质方面是总产品的增长,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