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 爱莲说

合集下载

2021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11篇:爱莲说

2021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11篇:爱莲说

2021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11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教材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第1段: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前两句为下文“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渗透着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

最后一句则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第2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写作特色】①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

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

中考语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第11篇 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文言文阅读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七年级下册第11篇 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文言文阅读梳理
②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指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
变式提问1: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022常德) 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变式提问2:文章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表达了作者对知己甚少的感慨,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和嘲讽,深化了主题。
诵读篇
三、课标文言文23篇阅读梳理
七年级下册
第11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阅读考情搜索】近13年未考【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原文
课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释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①。晋陶渊明独②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③,
⑩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⑪噫:叹词,表示感慨。⑫鲜:少。⑬宜:应当。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续表
【思维导图】_
续表
④濯:洗。⑤涟:水波。⑥妖:艳丽。⑦亭亭:耸立的样子。⑧植:竖立。⑨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爱莲说注释及译文

爱莲说注释及译文

爱莲说注释及译文《爱莲说》[1]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莲说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注释1.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3.甚:很,十分。

4.之:结构助词,的。

5.可:值得。

6.者:花。

7.蕃(fán):多。

8.独:只,唯独。

9.自:自从。

10.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1.甚爱:大多喜爱。

12.予(yú):代词,我。

13.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14.而:表转折,却。

[精编]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1篇 爱莲说

[精编]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11篇   爱莲说

1.独2.闻 4.益 第11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________ 今义:种植 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 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通.外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16D (6)香远益.清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陶后鲜有闻.[F]军中闻.将军令[F](《周亚夫军细柳》)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村中闻.有此人[F](《桃花源记》)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陶后鲜.有闻 无鲜.肥滋味之享[F](《送东阳马生序》) 香远益.清 有所广益.(《出师表》) 3.鲜2.闻5.直中通外直.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三、重点句子翻译1.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_周敦颐文言文_古诗文网展开全文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参考资料: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 :228-229 .文言知识生字写作风格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完整版)《爱莲说》全文

(完整版)《爱莲说》全文

《爱莲说》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3个生字(敦、濯、蔓),2个多音字(蕃,鲜)2个通假字(蕃、植),3个词类活用(蔓、枝、远),2个介词(之、而)。

2、朗读并理解文章,感悟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3、分析文章层次,探讨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4、品味荷花韵味,联系全文,拓展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作者表达方法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读顺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并试着翻译。

第一课时导入:师:现在越来越流行送花。

比日说,求婚的小伙子总要手捧一束红玫瑰;朋友之间分别的时候,喜欢送勿忘我;送亲人的时候选择康乃馨。

这是因为花不但漂亮,背后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

玫瑰代表?(甜蜜,爱情)勿忘我代表?(回忆,永恒的情谊)康乃馨代表?(亲情,期望)师:今天我们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莲花的寓意是什么呢?生:清高,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对,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文章,进一步了解莲花的习性,以及作者眼中的荷花。

一、初读文章,梳理基础知识。

1、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生字,多音字。

(板书题目及作者)很好,请看多媒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字词,大家一起再朗读一遍,加深印象。

生:(敦、濯、蔓、蕃、鲜、植)师:(点名翻译并讲解)2、师:首先,我们看题目。

这个“说”字,该怎么解释?我们在八年级下册学过韩愈的一篇文章,也是同样的文体。

生:《马说》。

师:我们可以得知,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一下喜爱荷花的道理。

)3、师:而“莲”呢,是荷花的别称,有没有同学知道,荷花的其他别称?生:芙蕖、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鞭蕖、菡萏(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水芝、水华、水芸、水旦等。

师:其次,我们来了解作者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之欧阳音创编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之欧阳音创编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 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 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 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 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 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 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 (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爱莲说学文言文翻译

爱莲说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边和陆地上的草木花卉,可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独自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干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生枝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解读:周敦颐在这篇《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以下是对文中几个关键句子的解读: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这句话指出,无论是水中的还是陆地上的草木花卉,可爱的种类非常多。

这里的“可爱”并非仅仅指外表的美丽,而是指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花卉。

2. “晋陶渊明独爱菊。

”这句话提到了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他独爱菊花,这表明他追求的是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在秋天开放,象征着坚韧和清高。

3.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这句话反映了唐代以来,世人普遍喜爱牡丹。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因其富贵、华丽的外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周敦颐通过对比莲花与其他花卉,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独特喜爱。

莲花生长在淤泥中,却能够保持自身的纯洁,这种品质令人敬佩。

5.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这句话描绘了莲花的形态和气质。

莲花的茎干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生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新,整株莲花笔直洁净地生长。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话强调了莲花的神圣和不可亵渎。

莲花虽然美丽,但人们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示尊重。

通过这篇《爱莲说》,周敦颐传达了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即在面对世俗的诱惑和污染时,仍能保持内心的纯洁和高尚。

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默写与阅读 11.爱莲说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默写与阅读   11.爱莲说

拓展帮
类型一 课内外两个文言语段对比
2.语段(一)(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语段(一)运用衬托的手法,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用菊从正面衬托,讽刺了追名 逐利的世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 语段(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牡丹、芍药的“全仗天工,非由人力”与菊的 “全仗人力”进行对比,肯定了人力的价值,揭示了“饮水思源”的主题。
细梳理·教材全解 作家作品
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代理学奠基者之一,他的 学说对后世理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周敦颐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著名观点,著 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释义
①蕃(fán):多。 ②独:只。 ③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④染:沾染(污秽)。 ⑤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 波。妖,艳丽。 ⑥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通,贯通。直,笔直。
【参考译文】
(二)历来那些关于种植的书,其他的花都写得很简略,唯独讲到牡丹、 芍药与菊花的很详尽。人们都认为这三种奇花可以同等看待,只有我判定 它们截然两样。为什么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靠天工,不靠人力。种植这 两种花,不过是冬天施施肥,夏天浇浇水,如此而已。开花时,色彩烂漫,气 味芬芳,不会因为人力不勤,而稍稍减少(它们的)姿态和颜色。菊花的美, 就全靠人力,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闲暇。只有这样,菊花
拓展帮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语段群文对比
(一)《爱莲说》全文。 (二)斋中艺①菊数本,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②爱菊有癖,亦取其节 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 厌; 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 之畔,独殿③秋芳也。足下④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⑤,与此君一结 世外⑥交,何如?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9)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 (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 (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注释1. 简介《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兼诗人林则徐创作的一篇散文。

该作品以描写莲花的美丽和深刻的哲思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为您呈现《爱莲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作品。

2.《爱莲说》原文翻译我亲爱的朋友们,我非常喜欢莲花。

莲花是我最喜欢的花之一。

它在水中生长,却不被水所染。

它的花瓣洁白如雪,花蕊粉嫩似玛瑙。

莲花的美丽令我心驰神往,仿佛它具有一种超凡的力量。

莲花通常生长在清澈的池塘中。

它在水中生长,却能在污浊的环境中守身如玉。

这种品质使它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喜爱的主题。

它所散发的气质和精神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莲花以其特有的方式生长。

它从泥泞中的淤泥中伸出纤弱的莲茎,朝向水面。

当它到达水面时,它便开始展示它的美丽。

莲花的花瓣如同舞蹈者的轻纱一般,随风摇曳。

它的花蕊则似乎是一颗小小的宝石,闪烁着光芒。

莲花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清新而芬芳。

当晨光照射下来,莲花绽放出灿烂的色彩,整个池塘都被其美丽点缀。

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不禁产生了一种甘愿沉溺的念头。

3.注释3.1 词语注释•朋友们:指读者,对读者的称呼,用以增强亲切感。

•莲花:指作者喜欢的花卉,用以引出文章的主题。

•染:受到影响或污染。

•洁白如雪:形容莲花花瓣的颜色,表现其纯洁美丽。

•粉嫩似玛瑙:形容莲花花蕊的颜色,突出其娇嫩和珍贵。

•心驰神往:形容内心深深地向往和向慕。

•品质:品性和品德。

•文人墨客:指古代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气质:指莲花所散发出的独特氛围和精神。

•纤弱:细弱。

•轻纱:幼细和柔软的纱织品。

•闪烁着光芒:形容莲花花蕊的光彩和耀眼。

•甘愿沉溺: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不愿离开。

3.2 诗意叙述与意象描写该篇散文运用了诗意叙述的手法,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文中的意象描写形象鲜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莲花的美丽和作者对其的倾慕之情。

作者通过对莲花生长环境的描绘,展示了莲花在污浊环境中保持纯洁的品质和独特的气质。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亭亭:耸立的样子。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

周敦颐爱莲说课文原文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爱莲说》。

这篇文章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爱莲说》的课文原文:爱莲说余杭州人也,家在西湖之滨,家贫,无田产,父母且丧,贫不能自存,然犹有叔父,为余计日可图,盖亦无他法也。

每以乞丐形于市,余常蹴然而归,言家贫,乞食,人莫之与,独一人予余糟糠,余因得活。

叔父死,无所从归,亦无可如何之策,因自度西湖之滨,有荷花田甚佳,亦可卖钱,乃自以为得计,遂往花田中,以卖荷花为业。

余年十七,时值盛夏,荷花已开,花田中百花争艳,而荷花独秀,独异于众花。

余每日早起,身披蓑衣,手持篙船,往花田中摘荷花。

摘花之时,余常为花中之蜂所螫,虽痛,而余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因为蜂螫之痛,使我更加珍惜荷花的美丽和芬芳。

余每摘一朵荷花,便将其插于篙船之上,篙船上的荷花越来越多,而余的心情也越来越愉悦。

每当篙船上的荷花已满,余便将其摆放在船头,然后继续摘花。

篙船上的荷花,有红的、白的、粉的,有大的、小的、娇的,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每当夕阳西下,余便将篙船上的荷花摆放在家门前,让人们欣赏。

人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荷花,都赞叹不已,纷纷称赞余的荷花摆得好。

而我则默默地欣赏着这些荷花,心中充满了对荷花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激。

荷花,它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不染一丝尘埃;它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却不因风雨而凋谢。

荷花的美丽和坚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人生如同荷花,我们也要在逆境中坚强不屈,要在困难中追求美丽。

正如周敦颐所说:“吾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荷花的美丽和纯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摘荷花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我们的出身和境遇,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去追求美丽,我们就能够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爱莲说文言文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爱莲说文言文注释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爱莲说文言文注释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写作背景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

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

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

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

”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

”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值得。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第11篇 爱莲说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第11篇 爱莲说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第11篇爱莲说一、默写。

1.[2015河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文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4.文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5~8题。

(共10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二)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

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

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日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

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①乎?”物生有候,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

后③系人主,可强鸡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

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

处以南面即生,俾④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李渔《牡丹》,有删改) 【注】①八千之辱:韩愈诗“夕贬潮州路八千”。

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③后:指武则天。

④俾:使。

⑤肮脏(kǎng zǎng):高亢刚直的样子,意为不屈不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可爱者甚蕃.蕃:多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C.濯清涟而不妖.妖:过分怪异D.宜.乎众矣宜:应当【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

宋周敦颐文言文爱莲说拼音版朗读原文全文及带注音版翻译

宋周敦颐文言文爱莲说拼音版朗读原文全文及带注音版翻译

爱ài 莲lián 说shuō宋sòng · 周zhōu 敦dūn 颐yí水shuǐ 陆lù 草cǎo 木mù 之zhī 花huā , 可kě 爱ài 者zhě 甚shèn蕃fān。

晋jìn 陶táo 渊yuān 明míng 独dú 爱ài 菊jú 。

自zì 李lǐ 唐táng 来lái , 世shì 人rén 甚shèn 爱ài 牡mǔ 丹dān 。

予yǔ 独dú 爱ài 莲lián 之zhī 出chū 淤yū 泥ní 而ér 不bù 染rǎn, 濯zhuó 清qīng 涟lián 而ér 不bù 妖yāo , 中zhōng 通tōng 外wài 直zhí, 不bù 蔓màn 不bù 枝zhī , 香xiāng 远yuǎn 益yì 清qīng , 亭tíng 亭tíng 净jìng 植zhí , 可kě 远yuǎn 观guān 而ér 不bù 可kě 亵xiè 玩wán 焉yān。

予yǔ 谓wèi 菊jú, 花huā 之zhī 隐yǐn 逸yì 者zhě 也yě ; 牡mǔ 丹dān , 花huā 之zhī 富fù 贵guì 者zhě 也yě; 莲lián , 花huā 之zhī 君jūn 子zǐ 者zhě 也yě。

噫yī ! 菊jú 之zhī 爱ài , 陶táo 后hòu 鲜xiān 有yǒu 闻wén。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蔓:原意为:枝蔓,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

枝:原意为:枝节,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清⎩⎪⎨⎪⎧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2)远⎩⎪⎨⎪⎧香远.益清 可远.
【F 】观而不可亵玩焉 3.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 (2)晋陶渊明独.
爱菊 独:________________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____ (4)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___ 涟:________________
妖:________________
(5)香远益.
清 益:________________ (6)亭亭..净植.
亭亭:______________ 植:________________
(7)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亵:________________ (8)陶后鲜.
有闻 鲜:________________ (9)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宜:________________ 4.文言虚词
(1)者⎩⎪⎨⎪⎧可爱者.甚蕃 花之隐逸者.
也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 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省略句)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2018贵州遵义)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句,2017山东滨州)
三、内容理解
1.周敦颐文章中说“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他为什么“独爱莲”?世上还有人爱竹,爱梅,爱松柏。

这些植物没有意识,可是人们为什么会称颂它们具有“隐逸”“清高”“正直”“高贵”“坚强”等人类才具有的品格呢?
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2018贵州遵义)
参考答案
第11篇爱莲说
知识梳理
一、1. 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2. (1)清澈;清芬(2)远播;在远处
3. (1)多(2)只(3)沾染(污秽)(4)洗;水波;过分艳丽(5)更加(6)耸立的样子;竖立(7)亲近而不庄重(8)少(9)应当
4. (1)代词,……的花;助词,表判断(2)连词,表转折,却
二、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4.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1. 莲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着一种追求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与作者摒弃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一致,故他“独爱莲”。

人们称颂植物,是因植物本身的生长环境、他们特点等正好契合了有志之士、高洁之士的人生境遇与人生理想,将其主观意志投射在了植物身上。

因此,原本毫无意识的植物就具有了人的品格。

2. 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