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示范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1课时)-17页精选文档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知识结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细胞器相关视频及动画,结合教师讲授教材内容,能够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能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通过分析细胞内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能够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通过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能够说明生物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⑵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决方法]⑴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列表比较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⑵以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图解为例,探究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⑵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
[解决方法]⑴发挥图解的作用,利用已知,探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⑵教师利用演示镜指导学生观察。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六、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图片。
七、学生活动1、观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2、完成实验。
八、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44图示,回答讨论题。
1、一件优质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的部门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2、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3、细胞内有哪些“车间”?它们是如何分工的?投影教材P45——46的插图让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
教师归纳总结: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中已经理解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第二章的学习更进一步地认知了细胞内的化合物,对与细胞的物质组成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细胞的结构有所了解,有了细胞膜的知识储备,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细胞器内容多,识图难,老师更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了解分离各种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①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及其分工。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③合作实验、自主探究、讨论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应让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②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等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练习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讲授】细胞内的分工纵观本节内容,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第一节中所学内容,从系统边界入手,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把细胞学活。
本章引言,以自行车的拆装为例,用类比的手法揭示细胞作为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不是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
“细胞作为一个系统,细胞是有边界的。
”这在上节中已学习,“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构成”,有哪些组分构成?又怎样分工合作?在结构上它们有没有联系呢?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索求知,并通过一定量的能力训练题,使学生进一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活动】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思路。
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景,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分工,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开展“问题探讨”中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细胞内有那些‘车间’?它们之间是如何分工的?先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细胞器。
分组讨论说出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通过学生看书、讨论、总结,使学生对各种细胞器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解决疑惑,学生对微小细胞总有一种神秘感,对学生来说很有诱惑力,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由于线粒体很小观察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演示镜引导学生观察。
人教版必修1 生物: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教案1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为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奠定基础。
本节课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认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利用导学案使同学们提前预习,并应用指导读书法、讲述法、比较法、自主探究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指出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之前已学习过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细胞质。
2、学习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是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4、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通过学生展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和老师的指导补充的方式,一起来学习8种细胞器。
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5、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后,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来深入研究和比较各种细胞器,回答导学案的第四部分问题。
6、随堂检测练习,检测学生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内容细胞壁线粒体细胞膜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细胞细胞质内质网细胞器高尔基体细胞核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附:3.2 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第一课时)导学案3.2 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示范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1课时)8页word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从容说课本节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是怎样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由于该节知识微观、抽象,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认识细胞内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然后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教学。
本节课计划用三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了解细胞,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达到从理性上认识细胞器。
第二课时安排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为下一步学习其功能打下伏笔,同时巩固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所以,第三课时教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设计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引导学生思考,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同时,结构又决定功能,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因此必须以此为切入点,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哪些联系,在功能上又是如何分工协作的,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最后适当补充一些资料,使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发展的新动向,了解一些科研方法,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引题——展示目标——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互动学习—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练习巩固)—课堂总结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4.制作临时装片,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学重点:
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学难点:
1.几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2.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2020版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
教学内容白的合成与分泌体现细胞器间的协调合作,细胞膜系统的内容等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产生学习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检查
展示预习成果
理解学习情况
展示教学过程
观察、思考、领会、讨论、
交流、理解、练习
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小结(教师或学生)
聆听、补充
形成知识结构
六、教学板书
第2节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细胞器的分工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
2024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修饰、包装和运输的场所,其结构特点是扁平的囊泡状。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内质网和细胞膜相连,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包装和分泌过程。
5.请简要描述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物质分解和消化。溶酶体呈泡状,膜上有许多糖,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能够分解细胞内的废旧物质、病原体等,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原料。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细胞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从系统论角度看待细胞内部结构,认识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
2.请简要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盘状,外有双层膜,内部含有类囊体和叶绿素等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3.请简要描述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其结构特点是膜结构复杂,分为粗糙内质网和光滑内质网。粗糙内质网表面附着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光滑内质网则参与脂质合成和运输等过程。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细胞器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细胞器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示范教案
示范教案作者:黄新,江苏省通州市石港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高中生物骨干教师,本文获江苏省南通市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整体设计课标要求学习生物学方面的最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具体内容标准: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细胞中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部分和整体的统一性。
4.关注科学史料的分析及科学实验方法的描述及STS思想教育。
5.养成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设计思路1.本节知识微观、抽象。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类比,认识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然后采用识图—感知—实验—解决问题的流程,让学生对细胞器达到理性上的认识。
2.发挥图解和多媒体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建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3.补充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STS的思想内涵。
专家点评教学活动设计细腻,有创意,贯彻了新课程教育教学思想,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
问题引路、故事诱导、多媒体手段展示引入新课,学生即景生情,思维联动;在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理念指导下,采用分组实验,汇报交流,既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又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学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①掌握几种主要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分析细胞内相对独立的结构,概述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理性思维:①构建并使用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的分工。
②能识别并绘制各种细胞器的简图。
3.科学探究: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细胞器的识别。
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导入教师展示C919飞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讨”中的相关问题,引入本节的学习。
思考问题用C919飞机作为类比,引出细胞中的分工合作。
新课讲授展示植物细胞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并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介绍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从已知到未知,帮助理解细胞器的概念。
(一)差速离心法1.细胞质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介绍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分布在基质中。
2.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分离出细胞器?介绍差速离心法,并补充讲解细胞器分离的内容。
阅读课本倾听了解引导学生构建本节的整体框架。
锻炼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
(二)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1.学生自助阅读课本P48-49。
2.图片展示,依次介绍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
给出问题串。
3.从叶绿体的分布引出,依次介绍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对比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结构,贯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阅读回答问题观察、聆听思考记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构建结构功能观。
(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1.依次展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图片;讲解他们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2.展示结构简图,提出问题:谁是内质网谁是高尔基体?3.PPT展示液泡、溶酶体;讲解他们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等。
4.理论联系实际,补充“硅肺”的形成原理。
聆听、记录思考回答聆听培养学生理论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用课堂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观察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课时教学设计年级:高一学科:生物设计时间:2011 年 10 月 5 日设计人:陈丽课题: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指: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等)课程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的第一节课,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细胞器之间分工的角度,阐述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的,为第二节课细胞之间的合作、协调配合以及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细胞器的种类较多,设计表格帮助学生比较记忆。
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器学生没有实际的观察体验。
特别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又是重点,因此,尽量提供较清楚的照片和模型。
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同时在课前布置好学生做真核细胞三维立体模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细胞器中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学习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认真阅读整体把握,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知识,整体把握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
小组讨论展示模型这环节建立在学生动手制作的模型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细胞器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把握细胞器各部分结构特点。
发展学生动手做、动口说等。
归纳总结能力提升通过展示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总结细胞器的特点,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识别各种细胞器3、理解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教学流程一、认真阅读整体把握认真阅读P44—47页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结合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图,和自己所做的细胞模型,独立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举手发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①布局:是由膜相连而成的网状布局,根占有无核糖体附着,分粗面型和滑面型内质网。
②效用:内质网是细胞内卵白质合成和加工(粗面型内质网),以及脂质合成(滑面型内质网)的“车间”。
4.高尔基体(单层膜)
①布局:单层膜围成的平行排列的扁平囊及巨细囊泡。
②效用: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卵白质举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同时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和动物细胞细胞排泄物的形成有关。
传授手段
黑板帮助传授
传授准备
传授设计、课件、配套资料--《新课程》
传授历程
传授环节
传授
内容
西席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告竣
标题探究
引入新课
一件优质的产品是怎样议决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密切互助生产出来的呢?细胞中存在类似的部门和车间吗?它们是怎样互助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胞内的车间——细胞器。
指导学生开展课本P44“标题探究”中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发起标题:
学生细听,并到场交流。
①创设标题情形,引出新课;
②议决类比,学生能更形象地明白细胞内的各个“车间”──细胞器
新课传授
分散各种细胞器的要领
设问:细胞器这么小,一个细胞中又有多种细胞器,那么,怎样对单唯一种细胞器举行剖析研究呢?大众关联之前细胞膜的制备,思考一下,细胞器分散可以用分散细胞膜的要领吗?
先容:美国科学家克劳德摸索一种定性定量分散细胞组分的经典要领,这种要领一直沿用至今,称为差速离心法。
课本剖析
内容要求
明白光合作用的发觉及研究汗青,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响、暗反响历程及相互干系。
传授目标
知识目标
1.会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协商效用。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名师教案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细胞中有膜的结构有哪些?
展示生物膜系统的图片,带领学生体会: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你能够总结出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吗?
师: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是紧密相连的,在功能上有怎样的联系呢?以分泌蛋白为例探究生物膜系统的中各细胞器的配合。
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措施:
通过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分析总结等方式加深学生队细胞器协调合作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一条探究的主线,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涉及的膜的变化、生物膜系统等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切实理解整个过程,并能应用于实践
教学方法
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优教提示:打开素材视频演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观看生物膜系统的图片,观察细胞中膜成分在结构上的联系,总结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教学环境及用具
多媒体录播教室、电子白板课件、PPT课件、导学学生为主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复习细胞核和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通过观看细胞结构模式图动画引入本节内容。
师:曾经有人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工厂,而细胞器就是其中的各个车间。对于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部分内容,我们通过预习了解到需要学习哪些重点知识呢?以学生提出的。
2、各种细胞器在真核原核细胞、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师:有一位同学在绘制细胞结构的时候制作了这样的三幅图,你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吗?请比较动物植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器分布,你有什么发现?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主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题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着重介绍系统内怎样进行分工合作,这与各种细胞器有关,因此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及各自的功能及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是这一节的重点,是后面将要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有丝分裂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只有切实明确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分工合作。
本部分内容让学生从新的视角---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为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
“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再让学生将细胞与工厂类比,讨论细胞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部门和车间。
这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学生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部分内容属微观水平,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初中虽然已经观察过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的形态,但无法用已有知识解决在高中深入学习细胞器时遇到问题:认识各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并将其与功能相联系,以及在各细胞器之间建立联系。
但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2)说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等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4)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能力目标(1)自主学习: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结构图的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提高分析、类比归纳学习的能力。
(2)思维训练:利用大量图片、影像、文字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3章第2节的一部分,内容为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细胞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已经研究了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认识不全,也没有接触过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对不同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也不了解。
三、教学设计思路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设计。
本课程内容相对平淡,结构较多,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本课一共需讲述8种细胞器,直接介绍结构和功能,课程会比较散,没有条理,学生也不容易掌握。
因此,我主要通过建构细胞模型让学生认识细胞器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
教师演示使用差速离心分离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并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填表和贴纸活动,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学生分组建构细胞模型,体会和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进行分工合作,逐步掌握部分细胞器的功能。
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连连看,巩固对细胞器功能的掌握。
教师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的概念,树立细胞的立体结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各种细胞器,了解其亚显微结构,并能说出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细胞模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并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树立系统性、统一性的观点。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细胞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2)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法导引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其分工。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多种多样细胞的观察,学生应该能够开展“问题探讨”中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细胞内有哪些‘车间’?它们之间是如何分工的?”之后的教学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利用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美国科学家克劳德和比利时科学家德迪夫的工作,强调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种细胞器是如何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它们之间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学法建议通过识图、实验观察及多媒体手段来增加直观认识,有利于对各种细胞器形态和结构的认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是对细胞器进行直观认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本节课的重点。
利用“问题探讨”创设的问题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的各个“车间”及其分工,从而理解不同细胞器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和媒体演示,探究细胞内具有膜的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的联系,借助内质网与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膜的联系图解,建构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部分教材分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本部分内容分为2 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本节是后面学习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由于细胞器知识微观、抽象且种类多,因此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也是本节的难点。
另外,由于后面第五章还会继续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因此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不宜挖掘
太多、太深。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也学习了机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呼吸作用,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都是从知识层面知道叶绿体结构的存在性,
而本节是从微观即亚显微结构来学习几种细胞器,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
举例说明各种细胞器执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
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细胞器的结构来推测其功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自述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细胞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在建立细胞器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从容说课本节教材的编写不仅仅是介绍有关细胞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的知识,而是把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生物体的各个细胞是怎样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由于该节知识微观、抽象,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认识细胞内各个细胞器及其分工,然后采用: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流程进行教学。
本节课计划用三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识图,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了解细胞,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达到从理性上认识细胞器。
第二课时安排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为下一步学习其功能打下伏笔,同时巩固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所以,第三课时教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设计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引导学生思考,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同时,结构又决定功能,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分工、协作,才能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因此必须以此为切入点,明确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哪些联系,在功能上又是如何分工协作的,才能深入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最后适当补充一些资料,使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发展的新动向,了解一些科研方法,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藓类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
(6)实验原理①叶绿体是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之一,数量多,呈绿色,用高倍显微镜在活细胞状态下,不需要染色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②线粒体在动植物代谢比较旺盛的细胞中数量较多,健那绿染液是针对线粒体的专一性很强的活细胞染料,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后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并用显微镜观察。
(7)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
(8)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9)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10)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
通过资料的阅读和设计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2)思维训练: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合作实验、自主探究、讨论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2)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3)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4)通过生物膜的研究成果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对生命科学知识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同时渗透STS思想。
(5)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如何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3.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4.实验材料的选择。
5.生物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1.教师课件、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
2.各种实验仪器、试剂。
3.教师准备观察材料:新鲜的藓类叶片、菠菜叶。
4.课前10分钟制作藓叶的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在“探究细胞的微观世界”方面的科学家及研究成果。
[情境创设]利用课本“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出示本节课题: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师生互动]教师:工厂一般都由若干个车间和部位组成,那么一件优质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
细胞内部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
同学们可能会感到很疑惑:细胞器这么小,科学家是怎样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来,分别去研究它们的生理功能的呢?课前我曾请几位同学去做了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工作,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如何。
学生1:汇报科学家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分法。
学生2:汇报科学家对不同细胞器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教师:这几位同学收集到的资料都非常珍贵。
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本P44和P51介绍的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并归纳。
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科学探究离不开探究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教师: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在功能上如何分工?它们又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呢?课本中展示了各种细胞器的图,以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仔细观察图、文和老师展示的资料,说出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态结构,并推测它们的功能。
线粒体:屏幕显示资料一:学生:观察资料以及课本P45图3-3和P46图3-7,讨论回答:1.解析: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解释。
答案:(1)心肌细胞运动量大,因不停地收缩舒张,需能量多(2)冬眠时,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靠肝脏,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3)细胞新陈代谢的强弱2.答案: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提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鸟类飞翔、运动员运动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运动员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多。
同样道理,新生细胞的生命活动比衰老细胞、病变细胞旺盛,所以线粒体多。
教师:线粒体大多是颗粒状、短线状,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移动,往往在细胞内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所以,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95%来自线粒体。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构成,外膜使线粒体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加大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
叶绿体:屏幕显示资料二: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因此,有人把它比喻为“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可以看到它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外面有双层膜,使叶绿体内部与外界隔开,叶绿体的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
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
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是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堆叠而成的,在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这些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
学生:观察资料以及课本P45图3-4和P46图3-7,讨论。
教师:叶绿体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有两层膜,膜光滑透明,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每个基粒是圆柱形,由一个个囊状的结构垛叠而成,囊状结构的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屏幕显示资料三: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
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
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和内质网。
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图3-2-1所示。
请回答:图3-2-1(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积累,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
(2)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________。
学生:观察资料以及课本P45图3-5和P46图3-7讨论回答。
解析: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解。
首先知识归类: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
分析:在细胞内,游离的氨基酸应先进入核糖体,在核糖体内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被内质网运输。
与图中曲线对照(读图),看是否符合曲线变化态势。
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质基质,内含蛋白质合成等生化反应所需的一系列酶及必要条件。
答案:(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3)细胞质基质教师: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有光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很多种酶,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糖类、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屏幕显示资料四:高尔基体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它的形状一般呈网状。
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可以转变为颗粒状、杆状或其他形状。
在电镜下,高尔基体是一些紧密地重叠在一起的囊状结构。
有些膜紧密地折叠成片层状的扁平囊,有些扁平囊的末端扩大成大小不等的泡状或囊泡状结构。
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有三方面。
一是与分泌有关。
早期根据光镜的观察,已有人提出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
近年来,运用电镜、细胞化学及放射自显影技术更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了这个观点。
放射自显影技术证明,高尔基体自身还能合成某些物质,如多糖类。
它还能使蛋白质与糖或脂结合成糖蛋白和脂蛋白的形式。
在某些细胞(如肝细胞),高尔基体还与脂蛋白的合成、分泌有关。
二是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三是高尔基体还有其他功能,如在某些原生动物中,高尔基体与调节细胞的液体平衡有关系。
学生:观察资料以及课本P图3-6和图3-7,讨论。
46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由一些紧密地重叠在一起、排列比较整齐的扁平囊状结构和囊状小泡组成。
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分泌,所以它是蛋白质的“加工车间”和“发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