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合集下载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

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季羡林,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 学贯中西, 被誉为学界泰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的简介:季羡林, 字希逋, 又字齐奘.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散文家、翻译家、文学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9国语言, 即汉语、南斯拉夫语、梵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20xx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 祖父季老苔, 父季嗣廉, 母赵氏, 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 并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 1920xx年, 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 还是著名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 至今将过耄耋之年, 仍旧不能放下笔, 全出于董老师之赐, 我毕生难忘.1947年夏天, 季羡林回到第二故乡——济南. 季羡林在济南走亲访友, 应酬颇多, 惊动了王耀武. 他派人请季羡林去他的官邸赴宴, 表示欢迎他回山东工作. 王耀武还派人给季家送来了面粉、白糖等礼品, 他的车队惊动了二里长的佛山街,从此季家名声大振.作家卡片他的散文, 质朴而不失典雅, 率真而不乏睿智. 《夹竹桃》等文章便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 季羡林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贞的爱国者. 20xx年4月, 93岁的季羡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 孝顺父母, 尊重师长, 同伴和睦.季羡林的评价: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 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对此, 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 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 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 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 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 朋友中国学基分子历程的反映.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您写的作品, 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 传承精神, 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 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 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您在最困难的时候, 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 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 敢说真话, 直抒己见, 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的学术成就:季羡林的学术研究,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 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8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 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 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 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 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 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 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 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 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 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并且吐火罗文在世界上仅有不到30人会翻译的《校注前言》, 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 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4、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 2万余颂, 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 季羡林经过20xx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 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5、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 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 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作出了巨大贡献.6、东方文化研究从80年代后期开始, 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 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 约500余集, 800余册, 预计20xx年完成.7、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0年代, 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8、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 几十年笔耕不辍, 已有80余万字之多, 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 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 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 如同野老话家常.季羡林抄书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 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 一天, 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 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 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 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 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 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 便对他说:你过一个礼拜后再过来取, 行吗?学生欢欢喜喜地走了.一个礼拜后, 学生如约来到季羡林的办公室. 当他接过季羡林递过来的书时, 感到非常意外, 这根本不是一本书, 而是一叠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季羡林歉疚地笑道:很对不起!我没能将原本借给你, 是因为原本太珍贵了, 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 现在这本书我概不外借, 我怕万一被人损坏, 以后对国家就不好交代了, 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 今天给你的是我的手抄本, 尽管看起来有些麻烦, 但基本上一字不错、一字不落, 是可以一用的……学生一听, 异常震惊, 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 对于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 要将它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 要有多大的耐心、该有多大的工作量啊!整整一个星期, 季羡林日夜伏案,才完成了抄录任务.其实, 当初学生来借书的时候, 季羡林完全可以向他说清实情, 当场婉言拒绝, 学生也是一定能够理解的, 但季羡林却以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实在令人感动、感叹!季羡林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大师, 同样在做人处世方面也是令人崇敬的一世楷模.。

国学大师季羡林

国学大师季羡林

1.学术著作:《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传世藏书》、《东方文化集成》等 2.翻译作品:《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 《优哩婆娑》、《罗摩衍那》系列等 3.散文随笔:《清塘荷韵》、《留德十 年》、《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集》 等
小学六年级我们便 学习了他的《夹竹桃》。 初二我们还学习了 他的《幽径悲剧》。
中国国学大师

季羡林
高一(2)黄卓乙
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 仙逝于2009年,享年98岁, 山东省清平人,毕业于清华 大学西洋文学系,早年留学 德国,他不仅通晓英、法、 德三种外语,而且精通已经 作古的梵文和吐火罗文。世 界上仅有几位学者精于此语 言,季老是其中之一,他不 愧是我们的国学大师、学界 泰斗、国家的国宝。
每当我读起这篇 文章,眼前就浮现出 一位身着蓝色中山装 的长者。
慈祥的双目谦和地 微笑着,睿智博学的 头顶飘动着银发,这 便是季羡林先生在我 心中永恒的形象。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事真实, 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 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 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 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 得人们学习的。
~谢谢大家~
《清塘荷韵》片断: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 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 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天地萌生万物, 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 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 一下,就必 然会承认这一点。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 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 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整个池塘。。。。。。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 色 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 与众不同了。这 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 切。。。。。。。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 在塘边,坐在 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 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 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 肥、红肥。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 中的倒 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 似地漂 在那里。。。。。。”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大师是谁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大师是谁

当代公认的十大国学大师是谁"国学大师",更是一个很有分量的称誉,是一顶很耀眼的桂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佩戴的。

我国当代的国学大师有哪些?以下是整理的当代十大国学大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NO.1 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

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NO.2 梁启超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NO.3 章太炎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

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

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NO.4 陈寅恪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

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

季羡林 素材

季羡林 素材

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 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 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 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 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 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 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 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 子历程的反映。”
“国学大师”——
季羡林
人物简介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 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 专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 通英、德、梵、巴利文,能 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 罗文。他博古通今,学贯中 西,翻译过多部作品。他的 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 真而不乏睿智。被誉为: “国学大师”、“学界泰 斗”、“国宝”。
优秀的品质
谦虚: 坚守自我:
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 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这是 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 季老说的。即使当时是“文革” 待人诚恳的态度 斗”、“国宝”。对此,季羡林 期间,即使承受着“四人帮” 在他的《病榻杂记》中三辞桂冠, 的压迫,即使面对权威的胁迫, 淡泊明利的精神… 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我 季羡林老爷爷依旧偷偷翻译了 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 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成了《牛棚杂忆》一书. 这在当时重名重利的社会中可谓 是泾渭分明。 季羡林因学识渊博,在大陆被 质朴的性格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家宝五次看望季羡林老先生: “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 成蹊。 “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苦困,但爱国家爱人 民始终不渝,始终坚持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 服务人民。” “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 学习的。”

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

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

现代诗人季羡林生平简介季羡林生平简介季羡林是中国乃至国际上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有许多的职业,但是比较著名的就是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还有作家,在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季羡林一直被称作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还有国宝,但他自己说过自己不是圣人,也就是这样的季羡林让我们觉得大师很可爱。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精通多国语言,比如英语、德语、梵语、巴利文、还能阅读俄文、法文,还有最神奇的是他精通吐火罗文,这是世界上很少有学者会的语言。

季羡林字希逋、齐奘,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长到6岁开始读书写字,1923年在山东小学毕业后,在中学期间,季羡林参加了古文学习班,晚上又学习英语。

1926年初中毕业进了山东大学的附属高中,开始学习德语。

1928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季羡林以希道的笔名创作了多篇小说在天津发表,此后进入济南高中,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封散文,均在山东和天津发表,高中毕业考进了清华专修德文,1934年毕业被母校邀请担任教员。

1935年清华与德国交换研究所,季羡林被录取去德国主修印度学,后来又学习了多种文字,在学校的汉学系做讲师,直到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在1946年回国,此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经常以学者身份访问出国,直到退休。

季羡林的妻子季羡林妻子名叫彭德华,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思想淳朴,勤劳肯干。

季羡林妻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和季羡林有一定的差距,但她在生活上对季羡林及家人的照顾真的是很细心。

虽然她和季羡林在结婚前没有进行过多的感情交流,彼此也不是很了解对方,结婚后还是有些冷淡,但彭德华凭借自己的踏实善良,让季羡林逐渐对她有了好感。

彭德华成为季羡林妻子后,将季羡林的生活打理的很到位,正是这种无形的支持,让季羡林可以踏实的研究文学。

季羡林妻子是通过季羡林的叔叔介绍的,她的文化水平仅仅是小学的初级水平,认识的字不多,和季羡林沟通困难,但在那个时代,他们还是过着平淡而和谐的生活。

季羡林的十个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季羡林的十个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季羡林的十个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敬仰寄语: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享年98岁),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今天分享给读者的是季羡林的十个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敬仰,希望大家喜欢。

季羡林的故事一、爱国好学,堪称师表。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

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

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

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

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

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

他为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

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后,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

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

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

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对许多领域都有卓越建树。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大师季羡林简介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同学中还有胡乔木。

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

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

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

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

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

国学大师季羡林名言警句经典语录励志句子

国学大师季羡林名言警句经典语录励志句子

国学大师季羡林名言警句|经典语录|励志句子季羡林先生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先生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今天yinbaban小编为大家推荐国学大师季羡林名言警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励志句子吧。

国学大师季羡林名言警句【季羡林名言1】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的一点小聪明……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季羡林名言2】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与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辈子,倒不如品尝一点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是甜。

【季羡林名言3】如果她还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

而今我已垂垂老矣。

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

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季羡林名言4】人是百代的过客,总是要走过去的,这决不会影响地球的转动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季羡林名言5】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而一个平凡的人,如果美欧金光闪闪的博士头衔,则在抢夺饭碗的搏斗中必然是个失败者。

【季羡林名言6】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

【季羡林名言7】我相信,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决不能做任何的事情。

我也相信,一个曾经沧海又把笑找回来的人,却能胜任任何的艰巨。

【季羡林名言8】我这样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不愿说谎话,讲些为国为民的大道理。

我只能说,这样做能使自己心里平静。

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

习惯成自然,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痼疾,想要改正,只有等待来生了。

【季羡林名言9】英国人常以英文自傲,他们认为,口叼雪茄烟而能运用自如的语言,大千世界中只有英文。

因此,在西方国家中,最不肯学外国语言的人,就是英国人。

【季羡林名言10】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季羡林名言11】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

我的童年-季羡林

我的童年-季羡林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
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 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
宠辱不惊。
走近作家

季羡林(1911—— 2009)中国山东省聊 城市临清人,字希逋, 又字齐奘。国际著名 东方学大师、语言学 家、文学家、国学家、 佛学家、史学家、教 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不矛盾。因为作者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母亲
的怀抱,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吃喝匮乏的 痛苦。“宁愿”表现了“我”离开母亲后, 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物质上的贫乏并不可怕, 精神上的贫乏才可怕!
童年已成回忆,明 日尤可追求,努力 吧,同学!
怎样说的?文中哪句话有揭示?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
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作用:倒叙,开篇点题,总括童年的特点, 总领下文, 为下文奠定灰色的感情基调。 • 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课后练 习一)
因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艰难。首先,当时的社会 动乱;其次,他的家庭困难,缺衣少食;最后, 他在6岁时就离开家乡到济南去求学,思念母亲。
国宝季羡林
感动中国
季羡林
温家宝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随秋千高低摇晃
童年是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童年是和伙伴一起玩捉迷藏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无 比幸福、充满快乐、 自由自在的。那么季 羡林先生的童年又是 怎样的呢?

读完课文后,你能 用一个字概括季羡 林的童年生活吗?
纲领句 季羡林老先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是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 个标题下的内容:

淡泊求真 成就无数---读季羡林

淡泊求真  成就无数---读季羡林

淡泊求真成就无数--读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有感季羡林,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从老家的田间地头到享誉海外的学术大家,他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但之所以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辉煌的学术成就,还因为他清醒、谦逊、勇于自省的品格。

一、淡泊一生,成就无数。

季羡林先生从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穷孩子,走到了学术界的巅峰,被誉为是学界泰斗。

季羡林先生走过的近百年人生跌宕起伏,但他一直保持淡泊、淡定的心态,专注于学术研究,铸成了非凡成就。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研习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等西洋文学名家,四年后赴德国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二战期间取得博士学位。

季羡林精通12门语言,但因为年年少时的经历,唯独坚持不学日语。

1946年季羡林先生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科学院社会哲学科学部委员,后以文学使者身份出使印度、缅甸、前苏联和叙利亚等国,1978年季羡林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南亚研究所所长,之后还担任中南亚研究会外语教学研究会等十多个学会的会长、副会长或理事,此外更是中国翻译会的创始人之一。

季羡林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他的研究成果,并因此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佛学、梵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言论研究齐飞。

几十年来,季羡林不断从事德文、英文和梵文作品的翻译研究,发表出版的译作近400万字,此外,他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等文化书目,其著作已编汇成多大24卷的季羡林文集。

晚年在病榻上,季羡林仍坚持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写作,在出版的《病榻杂记》中,他却作以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三节内容,希望将外界赐予的桂冠全部摘下。

二、求真一生,品格谦逊。

从季先生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位坦率的、博学的、博爱的、慈悲的、诙谐的、智慧的、幽默的季先生。

他人犯错,常有己过

他人犯错,常有己过

他人犯错,常有己过
季羡林先生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读了他的故事,你
会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一次,国学大师季羡林受当地
文联邀请,要去参加一个会议。

临走
前,他突然想起还没有给自己的君子
兰浇水,于是便匆忙交代给了阿姨。

可是,当他外出归来时,却发现自己
的君子兰已经枯萎死了。

原来,阿姨浇完水后,看着天气晴好,便把君子兰搬到了太阳下。

可她不知道,君子兰最怕高温。

看着季老难过的样子,阿姨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满脸羞愧和尴尬。

恰好季老的儿子季承前来探望,见此便准备开口说阿姨几句。

没想到季老摆摆手,笑着说:“没事,没事,不怪阿姨的。

”说完还好生安慰了阿姨一番,直到她放下芥蒂才放心地跟儿子进了屋。

进屋后,季老跟儿子说:“我说这件事,其实确实不怪她,责任在我。

”看着儿子疑惑的表情,季老接着说,“我明明知道阿姨不懂得怎样照顾君子兰,可还是把这件事交给。

关于季羡林的八个故事

关于季羡林的八个故事

季羡林的八个故事关于季羡林的八个故事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曾五次看望季羡林。

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样人物肯定有故事的,小编为大家整理几个关于季羡林的故事,欢迎浏览。

季羡林的故事1、一字不改的真性情“妈的,这些混蛋教授,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看了这几句话,大家会想,这又是哪个不成器的顽皮学生被考试所逼发出的愤怒呼声吧。

错了,事实上,这段话来自己故国学大师季羡林。

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日记中的一部分。

200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决定把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的日记出版,当时,针对这段话,编辑曾向季羡林提出“做适当删减”,季羡蕴林坚决不同意,他的意见是:一字不改。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

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

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就因为这样,我们大家才有幸目睹了季羡林在清华园学习时的“原生态”的青春记录。

点评:只要是大学毕业的人,在漫长的十几年求学生涯中,谁又没有过对某一学科老师或者学校类似的抱怨和苦脑呢,我们只能说这是“人之常情”。

在季羡林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家后,他也丝毫没有脱离“人味”,去刻意把自己的青春粉饰得多么高大脱俗,多么完美无瑕,而是毫不遮掩地把自己的“低级”本色主动暴露在众人面前,可谓真性情也。

不得不说,季羡林在学术上的造诣,必定和他做人的境界大有关系。

也许季羡林的学问我们难以企及,可是季羡林的“真性情”是否会让我们愧对自己呢?季羡林的故事2、用最便宜饭菜充饥这一年,德国的冬天格外的冷。

柏林一所大学食堂的厨师们却发现最近出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绝大多数学生每到吃饭的时候都迫不及待地赶到食堂的窗口打饭,以免来晚了吃不到热菜热饭,可是有一个瘦弱的中国男孩却总是最后一个到食堂,然后买最便宜的饭菜,独自坐读、一边咀嚼。

关于季羡林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季羡林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季羡林的议论文作文我眼中的季羡林是平易近人的。

他虽然是精英中的精英,但他自己却从不这样认为,他甚至一直想去掉自己头上的“三顶帽子”——国宝、国学大师与学界泰斗。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季羡林的议论文作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季羡林的议论文作文篇1季羡林人物点击“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感动中国”送给一位九旬老人的颁奖词,这位老人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有人评价季羡林:“他就是大海,站在他面前远望看不到边,向下看不到底。

”他用一生浓缩的品与格、学与识证明,他乃当代圣贤。

经典素材朴实“提包者”某年秋季,北大开学,燕园一片繁忙。

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找不到地方。

再说,带着这么多的行李,也不方便寻找。

正在这时,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人,显得比他家乡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

新生暗想:莫不是——老校工?他壮着胆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提点行李吗?我一人拿不动。

”老人愉快地答应了。

他先帮新生找到报到处,又帮他把行李送到宿舍,这才挥手作别。

数天后,在全校迎新大会上,这名新生却傻了眼。

他发现那天帮自己提行李的老人,不是什么工友,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分析有人评价季羡林,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

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落入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

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

适用话题朴实、境界、爱心、平凡与伟大礼貌待人中央电视台编导周兵在回忆拍摄《东方之子》一些铭刻在心的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季羡林。

周兵见过老人三次,第一次是和白岩松在20关于季羡林的议论文作文年做《学者访谈录》时。

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了较长时间,季羡林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大家平时会关注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吗?关于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钱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当今国学大师有哪些:饶宗颐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大学语文散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大学语文散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季羡林
一、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 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 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 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 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四、写作背景
季羡林做学问扎实,也得到了胡适的赏识,二人经常就学 术问题相互探讨。季羡林最后一次见到胡适是在1948年12月 ,北大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仪式完毕后,胡适和大家辞别, 登上飞机,飞赴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他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为胡适之说几句话》体现了他 的学术勇气与人格良知。到了新世纪,季羡林更是多次提到胡 适对他的帮助,他还担任了《胡适全集》的主编,并为此写了一 万七千字的总序。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 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 《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 等书。
二、胡适简介
胡适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 雄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十二部小说的研 究皆卓然有成,著述六十万言,结集为《中国旧小说考证》 出版。胡适是新红学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 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
四、写作背景
民国时期,作为学生的季羡林,同大多数青年学生 一样,非常崇拜胡适。季羡林第一次见到胡适,是 1932年10月13日。那是听胡适关于“文化冲突” 的演讲。两人真正认识,源于陈寅恪的推荐。陈寅 恪将季羡林推荐给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胡适欣 然接受了这个三十岁出头、籍籍无名的留学生。

小学学过季羡林的文章精选

小学学过季羡林的文章精选

小学学过季羡林的文章小学学过季羡林的文章精选季羡林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他的很多作品都收录入语文课本中,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小学学过季羡林的文章精选,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夹竹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小苗与大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以上这些都是在小学文章中出现的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儿一笑,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怀念母亲》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季羡林《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季羡林《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

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

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季羡林自摘桂冠》原创赏析

《季羡林自摘桂冠》原创赏析

季羡林自摘桂冠河北省沙河市教师进修学校高江海054100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请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

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下面看看这位老人是如何对待罩在自己头顶的灿烂光环的。

一辞“国学大师”。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老生!”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

“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

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

“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

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多维品读】氛围里,季羡林先生就是“大师”,就是“国宝”,就是“人瑞”。

这原本没什么奇怪的,像季老这样学问如此好、名气如此大、性格如此温和,也比较配合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寿老人,他受到怎样的礼遇都是正常的。

季老先生的“请辞”大有深意,这样的“请辞”是对贪慕虚荣社会的一种无声的抗议。

论才学也好,论人品也好,季老先生都当之无愧,可他老人家却并没有如此地“看重”自己,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这样的胸怀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一种精神资源。

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对于当前的浮夸学风而言,季羡林的“三辞”就是三贴“清凉剂”:一贴治“功利综合症”;二贴治“盛名所累病”;三贴治“大师培养风”。

其实,季先生这话也表达出一个学术长者深深的渴望:一个季羡林失去了三顶桂冠,但千千万万个自由自在的“季羡林”能由此站起来。

“摘帽子”的目的,一是“自己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要骗人;二是“谁觉得自己是大师,他就自己承认好了”;三是“装模装样,只能痛快一时,每个人都戴着假面具不叫和谐社会,要把假面具都去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 国宝
季羡林
人物简介
•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 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 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 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 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 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 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 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 的终身教授。[1] •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 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 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 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 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 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 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 师、学界泰斗、国宝。[1]
作品展示
人物评价
季羡林在陆被许多人 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 中国大陆的“国学大 师”、“学界泰斗”、 “国宝”。
•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 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 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 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 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 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 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 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 的。”
文学著作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 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 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 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著作书目: 《中 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人民 《初探》 (理论)1979,外国文学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 百花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 究社 《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 《季羡 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学出版社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阅尽沧桑,大彻大悟。 •国学大师,布衣平凡,件件小事,还其本真。
永远的大师,向您致敬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