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

合集下载

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作者:熊战之刘伟中张凯赵桂东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5年第01期摘要以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其抗药性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白背飞虱;水稻;发生;为害;抗药性中图分类号:S435.1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1-009-03知网出版网址:http:///kcms/detail/50.1186.S.20150127.1345.00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7 13:45:38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是目前影响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白背飞虱逐渐上升为优势种群,对水稻造成了严重危害[1],是目前影响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目前,白背飞虱的防治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由于不合理用药,白背飞虱对多种药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影响了药剂的防治效果。

因此,以白背飞虱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其抗药性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防治白背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1 发生规律白背飞虱是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中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的北部,甚至在没有水稻的地区也有记载,如蒙古、西伯利亚等地[2]。

从我国的南方至北方,白背飞虱1年内发生的代数从11代到2代不等,南岭和西南稻区发生6~8代,江淮及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生5代,北方稻区为2~3代。

每年迁入的虫源由南至北依次推移:3月份长翅成虫随偏南或西南气流迁入云南以及珠江流域,成为早稻上的主要虫源;此后,随着气流的加强,4月至广东、广西北以及贵州、福建中部;5—6月下旬可至长江中下游以及江淮地区;6—7月初可迁至南岭、华北以及东北南部,8月下旬以后,随着东北气流的影响,白背飞虱开始向南回迁,对南方双季晚稻危害[3]。

水稻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研究

水稻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研究

水稻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面积广泛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水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了解水稻的养殖和生长过程,特别是水稻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水稻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

在水稻的光合作用中,太阳能光子促使叶绿素吸收光子能量,从而激发了传递电子和氧化还原反应。

水稻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光反应,水稻叶片在此阶段产生的NAPDH(还原型辅酶Ⅰ)和ATP(三磷酸腺苷)是下一个阶段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光独立反应,水稻叶片在此阶段会合成光反应物质中所需要的有机物来支持叶片的生长。

研究表明,光独立反应的发生需要ATP(三磷酸腺苷)的参与,而ATP能量的提供,取决于光反应过程中,通过C4循环产生的还原型NADPH。

这些过程中,多种重要的光合作用酶起着关键性作用。

例如,水稻中的RuBisCO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是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该酶可以将ATP和二氧化碳转换为三磷酸甘油。

而水稻中的NADP-脱氢酶和第一限制性酶则能够促进ATP的生成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化学反应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温度和水分等对于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水稻品种之间的差异。

例如,低温环境下会增加RuBP羟化酶反应活动,并影响水稻叶片的光响应,使得光合产物的转化难度增加。

还有,作物的各种病虫害,比如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干扰水稻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

因此,要研究水稻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必须先确定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和蛋白质,以及这些酶和蛋白质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还需要借助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例如,可以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节各种酶的表达和活性,以便探究其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研究水稻光合组件及其互作关系,以更好地解析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李再园;王福莲;田小海【摘要】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To make fnll utilization of rice resistance to rice plant hoppers,the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rice to rice plant hopper was reviewed.The physical mechanism in macroscopy includes the distance and breadth of the vein,density and length of glochid and the content of silicon,and in microscopy involved contents and variation of crude fibre,callose and chloroplast membrane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the moisture,soluble sugar,chlorophyll,free amino,enzymatic activity of rice.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in physiology aad biochemistry.【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6页(P769-774)【关键词】水稻;稻飞虱;抵御机制【作者】李再园;王福莲;田小海【作者单位】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昆虫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5;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昆虫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5;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昆虫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2doi10.3969/j.issn.1000-2561.2017.04.029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亚洲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白背飞虱的爆发原因和发生规律

白背飞虱的爆发原因和发生规律

白 背 飞 虱 !"#$%&’’$ ()*+,(&*$ ( , 属同翅目( ./01234) -". 、 飞虱科( 。白背飞虱广泛分布于南亚、 东 /"0%&*$) 1&’02$+,3$& ) 南亚、 太平洋岛屿及日本、 朝鲜和澳大利亚, 几乎遍及我国所 有的稻区, 包括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以及西南稻区, 西北稻 区可达新疆自治区的米泉等地。 白背飞虱主要危害水稻, 其成、 若虫直接刺吸稻株的韧皮 部汁液, 造成水稻生长缓慢, 分蘖延迟, 瘪粒增加; 为害严重时, 造成稻株枯死, 呈“ 虱烧” 状。该虫由南方虫源地迁飞而来,常 年在 5 月中、 下旬灯下始见。由于该虫体型小、 迁飞繁殖力强、 栖息荫蔽等特性, 如遇田间适宜生境, 易造成突发和爆发。是 目前影响我国水稻稳产、 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 ! !#! 发生因素 气候因素 白背飞虱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 6 "- 7 ,
"
河北、 西南部分省也严重受害,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 稻飞虱在我国主要稻区持续严重发生,部分稻区 ’((( 年, 特别是在晚稻、 单季稻上大发生,甚至爆发成灾; 其中 ’((& 年是 (# 年代以来稻飞虱第 " 个重发年。江淮及长江中游 稻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冒穿( 虱烧)。 "##% 年台风和降水偏 多等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迁移和繁殖为害, 大部稻区发生重于 "##$ 年同期。 !!# 影响白背飞虱爆发的原因 白背飞虱发生、 繁殖和为 害与水稻生育期吻合,这为飞虱定居繁殖提供了良好生态 环境和营养条件。迁入期早、 迟影响白背飞虱发生量。一 般认为,& 月 ’# 日前有明显迁入期的为早发生年,& 月 "# 日后才有主要迁入峰的为迟发生年,迁入早,发生量增加。 由于杂交稻一般于 % 月上中旬移栽,( 月底至 ’# 月初成 熟,生长期间的湿、 温等生态条件,都适宜飞虱的繁殖和为 害。所以,迁入越早,其为害期越长,虫量积累越多,积累 为害越重。迁入主峰期出现早迟与主害代发生程度呈显著 相关。 天敌数量和天气条件对白背飞虱发生量亦有影响。成 虫羽化至开始产卵的高温影响后代发生数量。在若虫孵化 盛期,暴雨增加低龄若虫死亡。天敌对飞虱 亦 有 控 制 作 用,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 未来发生趋势 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危害 过去 #% 年是近百年甚至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

水稻稻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点一、稻飞虱分布3种稻飞虱在我国各省、自治区均有发生。

褐飞虱: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

白背飞虱: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

灰飞虱:为广跨偏北种类。

二、稻飞虱的习性1、群集性:稻飞虱有群集为害特性,田间为害常可见点块状集中为害中心,严重时出现黄塘、冒尖穿顶等明显特征。

2、趋荫蔽嫩绿性:飞虱喜湿润凉爽环境栖息,故而在田间荫蔽、经常有水、生长嫩绿的田块飞虱发生较重。

株形紧凑、香稻品种(美香占、早香一号等)较易招飞虱。

3、迁飞性:飞虱具有随风力随行远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尤其是褐飞虱、白背飞虱这种具有候鸟般远距离迁飞的,更是随周年气温的变化南北迁飞4、趋光性:飞虱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尤其在夏季傍晚夜幕临近时,飞虱活动很活跃,开过夜车的人深有体会,每当夜幕临近时,车灯总能吸引虫子过来。

三、稻飞虱为害特点1、稻飞虱主要以成虫、若虫在稻株基部吸吮汁液。

破坏稻株营养,进而阻塞水稻输导组织,出现黄塘、穿顶冒尖、枯槁倒伏、分泌蜜露而形成烟霉、空瘪粒增加,带毒的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病。

2、一般纹枯病发生重的田块更易诱发飞虱为害。

3、抱卵量大。

雌虫每只产卵150---300粒不等,有的可产500-800粒,短翅成虫多的产卵上千粒,所以短翅型成虫的大量出现预示飞虱将大暴发。

4、飞虱是累积暴发为害。

如果前期不做好防控,任其发展,当田间基数足够大,产卵量则呈几何数增长,成、若虫高峰易暴发成灾。

四、稻飞虱防控技术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预防用药:生产实践中根据田间稻飞虱优势种群类别和发生程度来选用高效对应农药防治用药,预防可以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烯啶虫胺等烟碱类药剂。

2、暴发用药:当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就应速效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才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如用毒死蜱+吡蚜酮、吡蚜酮和烟碱类复配剂,同时添加助剂提高杀虫效果。

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弓少龙侯茂林来源:《植物保护》2017年第01期摘要作物品种抗虫性是害虫综合治理中重要的技术措施。

筛选抗性材料和评价其抗性机制是作物育种和害虫综合治理的关键所在。

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并介绍了抗稻飞虱的基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可为水稻抗稻飞虱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以及稻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品种;抗性机制;抗性基因中图分类号:S 435.11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7.01.003AbstractPlant resistance is a key component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Screening resistant plant material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resistance mechanism have been a focus of plant breeding and IPM practioner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ice varietal resistance to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and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and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The rice genes offering resistance to the planthopp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ice breeding were also reviewed. This review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resistant rice variety and planthopper IPM.Key wordsSogatella furcifera;Nilaparvata lugens;rice variety;resistance mechanism;resistant gene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面积居世界第2位,产量居世界第1位。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水稻抗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中图 分 类 号 : ¥ 5 1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5 ) 0 9 — 1 6 2 8 — 0 8
’ Fr 一 o  ̄ r e s s 0 n r i ● c e r e s ‘ i s t a nc e t o 一 b r o wn ol 一 a n t 一 h o ooe r
南方农业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r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2 0 1 5 , 4 6 ( 9 ) : 1 6 2 8 — 1 6 3 5
I S S N 2 0 9 5 —1 1 9 1;C ODE N NNXAAB
t i o n s e c ur it y i n Ch i n a .The pr es e n t s t u dy wa s c o nd uc t e d t o r e v i e w s i mi l a it r i e s a n d di f f e r e n ce s 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s b e 3 9 6 9  ̄: i s s n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5 . 0 9 . 1 6 2 8
水稻抗褐飞虱与 白背飞虱研究进展
徐安 隆,陈 曙,贺文爱 ,张木清 ,邱永福
( 广西大学 农学院/ 亚热带农业 生物 资源保护与利用 国家重点 实验室 ,南宁 5 3 0 0 0 5 )
摘要: 稻飞虱 已成为水稻生产 中为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 , 对 我国粮食 生产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 。文章综 述 了水稻 与褐 飞虱 、 白背飞虱间相互作用的相 同和不同之处 , 包括蛋 白酶水平 、 氨基 酸种类 、 生理 抗性机制及抗性基 因鉴定方 面的差异 ; 并介绍 了抗稻飞虱主效基 因的图位克隆 、 抗性分 子机 理 、 稻褐飞 虱致 害基 因的定位 与克隆 、 基 因组测序等 方 面的研究进展 , 建议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抗稻 白背飞虱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为有效防控该害虫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水稻 ;白背飞虱 ;褐飞虱 ;抗性机理 ;研 究进展

稻株挥发物在调节褐飞虱、白背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稻株挥发物在调节褐飞虱、白背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 BPH ).an n i r a d it rs e ii ea in hi W d O nta n n e p cf r lto s ps c BPH n W BPH r t de u ig rc v re y TN 1 Re u t ad we e s u id sn ie a it . s [s s o dt a oa ie h at iea ta e h we h tv lt[s0 e lh rc t ctd BPH n BPH pp r n [ Vo aie mitd fo re u k dbyo a h — r a dW a a e ty L t[se te r m ie s c e nep[ntop p r s e is{ r 1 e p ce o h.a ta e heo h rp[n h p e p ce 2 t ctd t t e a t o p rs e is.b th d i infc m fe t( tr ct n a d d t re t r uti a r sg i a e c at a i n e e r n )0n o i o c n p cf a t o e . Bo h o het p ce 】 pa t o pes a od d s c d rc nd p eere o h at iewhe h o s e ii p[n h pp r c t ft wo s e is c ln h p r v ie u ke iea r f rd t e lh rc J n te
( lp m, alg n ) n htb c e ln h p e S g t l f ri ea Ni a a u es a dW i ak dPa to p r( o ae a M cf r a t e l )
L【 a g.L u Yo gg n. uFn o n e CHE GJaa (ntue N i n is tt i ,A pi no lg ,Z ela i p l dE tmooy hj gUnt e a v Iag hu 30 2 . h ̄ ) , tn  ̄o 10  ̄ C i

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

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PHOTOSYNTHESIS CHANGES IN LEAVES OF RICE PLANTS INFESTED BY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AND ITS RESISTANCE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陈俊伟 吕仲贤 程家安 郑许松 徐红星 刘光杰
作者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杭州,3100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出版物刊名: 武夷科学
页码: 168-173页
主题词: 水稻品种,白背飞虱,光合作用能力,抗虫性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抗虫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株受害后:感虫品种(TN1和汕优6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N22)明显;汕优63和N2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TN1品种在为害5天时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而在为害10天时反而低于健康稻株;感虫品种受
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大量危害水稻的生长,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及时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科学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生活习性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一害虫。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由下列因素影响其发生:1. 气候条件:水稻稻飞虱较适应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

在这种条件下,水稻稻飞虱幼虫的孵化速度较快,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利于发生。

2. 植被环境: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的苗期和抽穗期为害最为严重。

水稻生长期环境适宜,水稻生长健康且茂盛,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也会增加。

3. 害虫天敌的多少与作用:害虫天敌对水稻稻飞虱的天敌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飞虱完全不能抵抗寄生性天敌的幼虫和成虫,因而这是天敌的重要作用。

但由于环境干旱适度,幼虫天敌的寄生率不高,因此这是天敌作用的消极方面。

1. 繁殖能力强:水稻稻飞虱成虫善于繁殖,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内共有9代,种群倍增迅速。

2. 草食性较强:水稻稻飞虱以水稻为主要食物,较多选择水稻幼苗、嫩叶为食,大量为害水稻,使水稻叶片变黄,减少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

3. 暗藏性强:水稻稻飞虱常常聚集在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之间,暗藏在水稻叶片下部,易被人们忽视。

三、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选择水稻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对抗水稻稻飞虱的生长极其重要,能减少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灌溉: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适宜,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3. 定期清除虫源:定期清除水稻田间的杂草,及时清理虫源,降低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针对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等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加强虫害监测:定期对水稻稻飞虱进行虫害监测,及时发现虫害情况并进行防治。

2024北京高三二模生物汇编:遗传与进化(非选择题)

2024北京高三二模生物汇编:遗传与进化(非选择题)

2024北京高三二模生物汇编遗传与进化(非选择题)一、非选择题1.(2024北京东城高三二模)铝毒害会限制植物生长,对农业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对植物如何感知铝进而启动抗铝响应开展研究。

(1)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形式存在,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些无机盐对细胞有毒害,具有抗性的植物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经过长期的,后代抗性不断增强。

(2)为研究ALR1与植物抗铝性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实验,测量根长并计算相对值,根长相对值=有金属离子处理的根长/无金属离子处理的根长×100%,结果如图1、图2。

综合图1、图2结果,推测。

(3)植物根分泌的有机酸阴离子能结合并限制铝离子进入根,这是植物抗铝性的核心作用。

ALMT1和MATE为有机酸盐外排转运蛋白,在条件下分别检测野生型、ALR1缺失突变体和ALR1过表达突变体植株根部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参与ALR1介导的抗铝性。

(4)ALMT1和MATE的表达由转录调控因子STOP1控制。

检测各组植株中STOP1的mRNA和蛋白含量,由此推测ALR1仅通过抑制STOP1蛋白水解调控植物的抗铝性。

请在图3中画出有铝条件下各组的实验结果。

(5)最终确定ALR1是铝离子受体。

除本题中提到的ALR1调控植物抗铝性的信号通路外,还需证明ALR1能,才能得出此结论。

2.(2024北京昌平高三二模)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两种为害水稻的稻飞虱,研究者对二者的种间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通过吸食水稻汁液和在稻株上产卵等方式为害水稻,二者之间存在关系。

(2)水稻自身可释放挥发物,会影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行为。

研究者使用下图所示的“H”型嗅觉仪进行实验。

注:“H”型透明封闭装置中,A区放置稻飞虱,B和C区放置不同的水稻苗或土壤①实验中水稻挥发物作为物质发挥作用。

①在“H”型装置的B和C区放置不同的水稻苗或土壤,A区放置稻飞虱,一段时间后统计两侧的稻飞虱数量,为避免稻飞虱迁飞的影响,可通过法进行计数。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摘要】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生长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吸食水稻叶片汁液,导致水稻叶片黄化、萎缩和凋落,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稻飞虱的生命周期、发生规律以及针对其的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措施包括喷洒杀虫剂,生物防治措施则主要利用天敌等自然天敌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减少水稻产量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型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水稻稻飞虱危害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为水稻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危害性、研究目的、生命周期、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防治意义、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性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主要危害表现在吸食水稻叶片汁液,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卷曲、褐斑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水稻稻飞虱还是多种水稻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会加剧水稻病害的发生程度。

虫口密集时,还会引起水稻的减产甚至绝收。

及时有效的防治水稻稻飞虱是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水稻稻飞虱的危害性及其对稻米产量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研究水稻稻飞虱的生命周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种害虫,从而有效地减少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不同的防治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为农民和相关部门提供多样化的防治选择。

通过本研究的进行,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更加科学、可行的防治策略,为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水稻稻飞虱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对这一害虫的认识,减少负面影响,促进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稻稻飞虱的生命周期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生命周期主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大力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对水稻产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稻飞虱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和对策。

标签: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

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

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

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

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

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

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

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农作物病虫害的光合作用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光合作用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光合作用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全球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

而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之一,在病虫害防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病虫害的光合作用与防治的关系。

1.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这个过程产生的有机物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光合作用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植物生长,还能产生氧气释放到空气中。

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保持农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2. 病虫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病虫害常常会对农作物的叶片和叶绿素分子结构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例如,由于病菌攻击,植物叶片可能出现黄化、凋萎等现象,导致叶片受光面积减少,进而降低光吸收和利用效率。

某些病原菌还可能分泌物质破坏叶绿素的结构,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同样地,病虫害引起的伤害也可能导致植物光合酶活性下降,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

3. 防治病虫害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轻病虫害带来的光合作用损失。

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造成作物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害虫,从而防止叶片损害和破坏。

此外,采取合适的农事措施,如合理灌水、改善土壤质量等,可以提高作物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治理措施,如生物防治、轮作、病虫害监测等,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植物光合作用对病虫害的抗性影响一些研究还发现,光合作用对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正常的光合作用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使植物保持生理和生化平衡。

此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对一些病原菌和害虫有抑制作用,起到自然防御的作用。

因此,保持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农作物病虫害与光合作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光合作用是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而病虫害会对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籼稻恢复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论文

籼稻恢复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论文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籼稻恢复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分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指导教师:***20040501摘要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亚洲水稻产区的两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实践表明,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虫害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措施之~。

本文以3个籼稻恢复系和2个不育系及其杂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籼稻恢复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规律,为杂交水稻抗稻飞虱育种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为指标,研究了水稻植株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防御所产生的生理变化,从水稻抗性生理角度出发,为指导水稻抗虫育种工作做了初步的尝试。

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3个籼稻恢复系TE358、TE363、TE367和2个不育系II32A、协青早A的杂交组合Fl、F2群体、回交群体BClFI为材料,在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基础上,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进行遗传联合分析。

结果表明:供试籼稻恢复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均受l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褐飞虱的抗性均受l对隐性基因控制,且二者独立遗传,为杂交水稻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育种实践提供了优良种质和理论依据。

2.研究了水稻植株遭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要酶活性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受白背飞虱危害后,稻株体内出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在抗虫和感虫材料中有差异,酣者活性增加。

后者下降:受褐飞虱危害后,SOD活性增加,CAT和POD活性在抗虫和感虫材料中表现不同,前者活性下降,后者增加。

抗虫材料SOD活性增长率和CAT活性下降均比白背飞虱危害明显,这和褐飞虱的取食量明显高于白背飞虱的取食量趋势相似。

在同一供试材料上,褐飞虱取食量明显高于白背飞虱,晚明相同虫量下,褐飞虱比白背飞虱子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水稻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反应

水稻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反应

水稻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反应孙凯;钟乐荣;丁文兵;李有志【摘要】为探明水稻应对白背飞虱取食胁迫的生理基础,分析了3个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R9810-T和丰源优272)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不同时间(0、3、6、12、18、24、30和36 h)的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Rathu Heenati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小,R9810-T和丰源优272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3个水稻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随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Rathu Heenati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R9810-T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丰源优272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后稍回升;3个品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小.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下,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比R9810-T和丰源优272受到的氧化伤害少.【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0)005【总页数】5页(P501-505)【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取食胁迫;保护酶活性【作者】孙凯;钟乐荣;丁文兵;李有志【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1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刺吸取食水稻,引起水稻生长缓慢,分蘖延迟,千粒重下降,严重时造成“虱烧”[1]。

过度依赖杀虫剂防治该虫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突出[2],利用抗虫水稻品种防控白背飞虱的为害越来越受到重视。

白背飞虱的生长发育和取食与水稻的总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有关[3–5]。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被白背飞虱取食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在品种间有差异[6–7]。

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

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

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在农业科技的世界里,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就像是一位智慧的女巫,她拥有着神奇的魔法,能够将水稻品种的抗性传递给每一个人。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以期在这场农业科技的盛宴中,为农业工作者指明方向,引领他们驶向光明的未来。

首先,让我们将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比作一场音乐演奏。

在这场演奏中,水稻品种就像是一位神秘的乐器,它能够将水稻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个人。

然而,要想让这场演奏取得圆满成功,乐手们(农业工作者)必须精心挑选乐器、掌握演奏技巧、营造音乐氛围。

同样,在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中,我们也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乐器”的选择。

在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中,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品种的适用性、种植方法的多样性等。

这就如同在音乐演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是确保演奏顺利进行的基础。

因此,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法,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演奏技巧”的运用。

在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中,如何将这些品种和种植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农业工作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就如同在音乐演奏中,同样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技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要注重品种和种植方法的创新和应用,使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需求。

此外,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还要关注“音乐氛围”的营造。

在农业发展中,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提供细致的关心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如同在音乐演奏中,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是提升表演效果的关键。

因此,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要注重种植环境的营造,为农业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种植条件。

在南方双季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中,我们还要善于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水稻稻飞虱是稻田常见的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稻飞虱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水稻稻飞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其发生原因与环境条件有关。

一是气温和湿度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气温在20~35℃时为其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

二是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

例如单一水稻连作会造成稻田土壤中积累的稻飞虱量增加,增加了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是天敌的影响。

水稻稻飞虱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它们的数量和活动也会影响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1. 直接危害:水稻稻飞虱以水稻叶片汁液为食,通过叮咬植物叶片造成叶片发黄、枯黄、甚至死亡。

稻飞虱分泌的蜜露会诱发黑粉病和稻瘟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2. 间接危害:稻飞虱是稻谷黏虫的传播媒介之一,它可以将黏虫病毒传播至水稻中,造成水稻产量大幅下降。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叶片直接受害和病害传播两个方面。

对水稻稻飞虱做好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生态调控。

合理布置水稻连作制度,避免单一水稻连作,增加种植间作物,种植水稻与沼气作物、果树、蔬菜等进行轮作、套作,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2. 生物防治。

促进水稻生态系统平衡,增加水稻田间天敌的数量和多样性,利用瓢虫、蚜虫寄生性天敌等进行稻飞虱的生物防治。

3. 土壤管理。

合理调整土壤养分,增加水稻抗病性,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采用沿水利等农具机械化耕作,提高土壤管理水平。

4. 化学防治。

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采用科学施药方法,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水稻杀虫剂的残留。

5. 投入防治。

根据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做好预防性喷药,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发生。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

专论与综述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3刘光杰 陈爱辉 沈君辉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杭州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系 南京ΕφφεχτσοφδαµαγεβψΣογατελλαφυρχιφεραονριχεψιελδανδεχονοµιχτηρεσηολδσ ∏ 2≤ ∞ 2 ∏≥ ∞ ∏ 2 ∏ΝατιοναλφορΧεντερΡιχεΙµπροϖεµεντατΧηιναΝατιοναλΡιχεΡεσεαρχηΙνστιτυτε ∏ ≤ ∆επαρτµεντοφΕντοµολογψ ΝανϕινγΑγριχυλτυραλΥνιϖερσιτψ ≤ Αβστραχτ × Σογατελλαφυρχιφερα ≤ × ∏ Σ φυρχιφερα ∏ 2 ∏ √ ∏ √ ≤ ⁄ 2 ∏Κεψωορδσ Σογατελλαφυρχιφερα 摘 要 白背飞虱近年来已逐步上升为我国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背飞虱以不同虫口密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与其他病虫害复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及允许产量损失率和各地制定的防治指标 并建议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关键词 白背飞虱 防治指标 产量 水稻3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收稿日期 2 2 修回日期 2 2白背飞虱Σογατελλαφυρχιφερα √e 是我国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近年来 由于耕作制度的不断改革水稻品种的不断更换 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 使白背飞虱在各稻区的发生日趋严重≈ 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过去 由于褐飞虱Νιλαπαρϖαταλυγενσ≥ … 为害较重白背飞虱为害较轻国内有关 种稻飞虱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的研究多侧重于褐飞虱≈ ∗ ∀近 年来 特别是进入 世纪 年代 随着白背飞虱发生频次和为害程度的大幅度提高 对白背飞虱在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南方的大部分省区都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为当地水稻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此项研究会因地区!水稻品种!生育期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给不同地区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参考 现将相关研究结果及进展综述如下∀1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许多研究者≈ ∗ 的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虫口密度!虫龄!水稻品种类型!水稻生育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各因素与产量损失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为害损失研究的关键和重点所在∀111 不同虫口密度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虫口密度是决定白背飞虱对水稻为害程度大小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各地区的气候!肥!水等条件各不相同 但已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 白背飞虱的虫口密度与水稻的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 ∗ ∗ ∀目前 国内评估水稻产量损失都是通过对水稻经济产量结构 如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 变化的分析而得来∀利用虫口密度!产量结构的变化与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 白背飞虱为害造成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低是导致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但对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影响不明显≈ ∀秦厚国等进一步运用通径分析法得出 结实率下降对产量损失的影响比千粒重的降低更大≈ ∗ ∀梁家荣等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并据此认为千粒重降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结实率的下降而实现≈ ∀另外 也有少部分研究发现白背飞虱虫口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或略有影响 而与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 的负相关性较显著∀水稻被白背飞虱为害之后 一般都会造成大小不一的产量损失∀然而 在虫口密度非常低的情况下 产量结构各因素所受的影响就没有上述的规律性∀李飞等≈ 在用低虫口密度 百丛水稻虫口密度在 头左右 处理拔节期水稻品种时发现 受试水稻的千粒重较对照 头Π 稻丛 有所增加 瘪谷率也有一定的下降∀分析认为 水稻营养生长期对虫害有较大的忍耐力和补偿能力 少量白背飞虱为害反而会减少无效分蘖和徒长 从而使稻株营养分配更趋合理 产量结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优化∀鉴于此 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强指导本地农民按科学制定的防治指标进行害虫防治 以便减少农药及劳务费用 降低生产成本∀112水稻不同生育期受害对产量的影响白背飞虱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是以吸食叶鞘!稻茎汁液和雌成虫产卵的方式为害∀但不同生育期为害所造成的稻株机械伤害 光合生产力和其它生理生化过程受抑制程度有所不同 再加上稻株不同生育期的补偿能力!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 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受害 其产量损失会有较大的差异∀纵观国内近十几年有关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研究报告 大多数研究讨论的只是单一水稻生育期的受害损失特点≈ ∗ ∗ 而在同一受试条件下对不同生育期为害损失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113危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其产量的影响由于杂交稻与常规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所以受白背飞虱为害后造成的产量损失也会有较明显的差异∀在几种最主要的水稻类型中 杂交稻最适合白背飞虱发育与繁殖∀汤金仪等≈ 在 ∗ 年的研究表明 相同虫口密度下 杂交稻受害轻于常规稻 为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也较常规稻低 有的甚至低 倍以上 而且产量结构各因素所受的负面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 杂交稻虽然较其它稻型更适合白背飞虱在其上生存和繁殖 但杂交稻普遍具有很强的分蘖和耐害能力 从而表现出比其它稻型更加突出的综合补偿能力 降低损失程度∀杂交稻的这种耐虫性在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时 往往会对整个稻区的虫量增加起很大的作用 这也是近年来白背飞虱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14与褐飞虱及其它水稻病虫害复合为害对产量的影响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都是刺吸式害虫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种飞虱常年混合发生 因此研究混合种群为害更具有生产实践意义∀汤金仪等≈ 的研究表明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合种群为害时 产量损失比白背飞虱单一种群为害时有加重趋势 这种趋势随褐飞虱的比例增加而更加突出∀采用开放式农药控制试虫时 大田混有部分褐飞虱种群的情况下的损失 明显大于笼罩严格控制褐飞虱介入时的白背飞虱损失∀关于混合为害导致的产量结构因素变化 秦厚国等≈ 报道 晚稻穗期受 种飞虱混合为害后 产量损失主要由结实率减少和千粒重下降引起∀其中 结实率减少对产量的影响比千粒重下降更大∀ 种飞虱在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和连续为害条件下对产量损失影响的研究 目前国内尚未见正式报道∀白背飞虱与其它病虫害的复合为害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互作 多种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不等于单一病虫造成损失的累加∀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侧重于水稻上的三类主要害虫 稻螟虫!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的复合为害损失≈ ∗ ∀张文庆等≈ 的试验表明 水稻产量损失率与 种害虫密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虫量混合为害下 它们的产量损失率的作用大小依次为 飞虱 龄若虫 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 三化螟初孵幼虫∀有关飞虱与水稻病害之间的复合为害损失 彭洪江等≈ ∗ 报道 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稻有明显交互作用 两者混合发生存在复合为害关系∀当混合轻发生时 复合为害加重损失不明显 其损失率小于两者单独为害之和 而混合中等发生时 复合为害加重损失明显 损失率大于单独为害之和∀2水稻损失率与白背飞虱的防治指标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 各地地理环境!生产水平!品种!耕作制度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 各地产量水平!粮价!防治效果及费用的不同 害虫防治指标也应该不同∀防治指标的制定包括允许损失率的计算和合理防治指标的确定 个相关内容∀211允许损失率允许损失率又可称经济允许水平或经济阈值∀目前大多数研究者≈ 计算白背飞虱允许损失率所采用的方法是根据≥ 提出的防治费用等于价格和产量损失乘积的理论 再结合防治效果和收益必须大于支出的原则得出∀其为害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 × ≤≅ƒ Π °≅≠≅∞≤ ≅ƒ≅ ∀式中× 为允许损失率 ≤为防治成本 °为稻谷价格 ≠为单位面积产量 ∞≤为防治效果 ƒ为效益校正系数 一般认为收入是支出的 倍为宜∀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中就可以得出允许损失率∀当前我国水稻产量在稻区间和品种间差异大 产量允许损失率一般因不同产量水平的田块而分别制定∀按照不同类型田允许稻谷损失 相等的原则 产量高 允许损失率低 产量低 允许损失率高∀综合各地≈ ∗ ∗ 数据表明 近年我国水稻每 产 ∗ 的允许损失率在 1 ∗ 1 范围内∀对于这种传统的计算方法 秦厚国等≈ 提出以允许损失 替代允许损失率来确定防治指标 并认为经济允许损失以稻谷重量 表示 可以不考虑产量因素 也避免了高低产田在相同虫量为害下产量损失相差不大带来的不正常现象∀使单种群只有一个指标 复合种群防治指标也可变得简化 而且制定出的防治指标更容易被群众掌握∀212防治指标目前国内白背飞虱防治指标普遍采用以虫口密度!为害量和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为基准而制定∀在自然为害损失测定和经济允许损失计算的基础上 将经济允许损失代入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 就能得出防治指标的理论数值∀进入/八五0以后 我国开始采用水稻被害形态来研究稻飞虱的防治指标∀该方法根据害虫量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以及害虫量与水稻受害形态变化的研究结果 将虫口密度防治指标转换成水稻受害的形态防治指标∀目前有关这项研究的报道比较少≈ 其在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价值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关于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复合防治指标的制定 目前国内的研究方法基本和白背飞虱单一种群一样 在得出产量损失与混合种群数量的回归方程的基础上 依据混合允许损失 算出复合防治指标值∀这种复合防治指标一般由 个种群的各自数值组成 但也有研究者≈ ∗ 以损失率为基准 计算出 种飞虱相互换算虫量指标 从而将复合防治指标折算成单种群数量的防治指标∀白背飞虱与 种以上其它水稻病虫害复合为害的防治指标制定也和上述 种情况相同 只是所有达到了给定允许损失的各害虫数量 密度 的组合都是该混合种群的复合防治指标 因此其复合防治指标具有不惟一性≈ ∀制定害虫防治指标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指标将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对优化农田生态系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白背飞虱防治指标的最后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天敌自然控制!灾害性气候!害虫种群间的抑制与消长等多方面的因素 充分体现当地防治与收益的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 现在我国各地区都制定了适合当地生产水平!品种和耕作制度的白背飞虱经济防治指标∀为了加速防治指标的推广应用 达到安全!经济!有效防治白背飞虱的目的 现将近年来部分地区制定的防治指标值汇总于表∀表1白背飞虱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及防治指标制定时间地区水稻类型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防治指标 头Π百丛 或允许损失率引用文献湖南早稻ψ 1 1 ξ 以上≈ 上海单季晚稻ψ 1 1 ξ ≈ 江西早稻ψ 1 1 ξ? 1 ∗ ≈ 福建再生稻)))前季稻 ∗ ≈后季稻 ∗浙江浙辐 ψΚγ 1 Π 1 1 ξ 1 ∗ 1 ≈ 湖北汕优 ψ 1 1 ξ 孕穗期 ∗ ≈齐穗期 左右江淮稻区混合品种ψ 1 1 ξ ≈ 太湖稻区≥ ψΚγ 1 ξ 拔节期 ∗ ≈幼穗期 ∗注 ψ 为损失率 ψΚγ为为害损失 Κγ ξ 为每百丛虫量 ξ为每丛虫量∀3结束语多年来 我国在白背飞虱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白背飞虱为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害虫综合防治的开展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鉴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认为今后还有必要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311为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加强在不同水稻类型上的白背飞虱增殖力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研究 注重害虫连续的为害动态过程中水稻产量损失的特点研究 进一步探索白背飞虱与多种害虫及不同虫龄同时为害的复合为害损失∀研究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受害对产量损失影响方面 侧重 受害生育期早晚与产量的关系 不同生育期为害与产量结构各因素受影响的变动规律 各生育期互作及连续受害时 产量损失的反应特点∀312允许损失率与防治指标综合不同水稻品种的期望收益 比较常规稻与杂交稻上允许损失率的异同 开展白背飞虱多维 种群发展!水稻品种!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耕作制度等 经济阈值的计算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治指标制定技术的基础上 各地区应积极探索防治指标的简化技术和白背飞虱的动态防治指标研究 深入探讨害虫综合治理中白背飞虱与其它水稻病虫害的复合防治指标∀在白背飞虱相关研究进行较少的地区 应参考周边地区已经推广应用的防治指标 加以借鉴和修改 尽快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白背飞虱综合防治指标∀参考文献邹寿发 黄建民 植保技术与推广 17 ∗ 唐启义 胡国文 唐健 胡阳 程家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 ∗丁宗泽 陈茂林 李沛元 昆虫学报 24 ∗洪银山 魏希保 吴有为 何望海 湖北农业科学 ∗黄仁星 福建农业科学 ∗黄方能 程遐年 中国水稻科学 4 ∗首章北 龚慧青 昆虫知识 22 ∗梁家荣 陈学礼 江苏农业科学 ∗汤金仪 马桂椿 胡国文 植物保护学报 19 ∗秦厚国 叶正襄 黄荣华 李华 中国农业科学 26 ∗叶正襄 秦厚国 黄荣华 李华 中国水稻科学 7 ∗赵士熙 吴中孚 王良威 植物保护学报 22∗张夕林 张治 张谷丰 张建明 朱明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 ∗蒋学辉 冯炳灿 黄次伟 浙江农业科学 ∗钱汉良 柯愈祥 陈其志 温劲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 ∗肖英方 顾正远 张存政 陈海新 王善璞 王林贵 陈明亮 曲小波 胡正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 ∗张夕林 张谷丰 张治 张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25 ∗李飞 李沛元 丁宗泽 杨代凤 过永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2 ∗ 张夕林 张谷丰 孙雪梅 丁宗泽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5 ∗王兆民 樊坪生 朱友根 江苏农业科学 ∗郝树广 程遐年 植物保护学报 24 ∗ 黄次伟 冯炳灿 王焕弟 姚静 宋丽君 浙江农业科学 ∗石键波 雷惠质 植物保护学报 19 ∗ 张文庆 古德祥 蒲蛰龙 昆虫知识 31 ∗韦永保 陈显文 赵厚印 昆虫知识 34 ∗彭洪江 张杰 植物保护学报 20 ∗彭洪江 张杰 昆虫知识 30 ∗。

水稻稻飞虱的为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为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的为害与防治方法稻飞虱是为害水稻最为主要的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和气温、降水、二氧化碳、环境因子的变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影响的因素不同,所以在为害的防治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不做好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就会给水稻的收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水稻是世界上大约一半人口的主食,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7.5亿的人民都是以稻米为生的,而且稻米的消费者还在以每年约五百万的人口数递增。

除此之外,对于亚洲国家来说水稻耕作还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习惯,稻米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能解决粮食问题之外,还包含着更多的精神文化。

由此可见水稻生产的安全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近几年来水稻稻飞虱却对水稻的生产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威胁,这是我们都不愿意见到的问题,但是既然已经有这样的问题存在了,我们也应该尽量的去解决它。

因此本文主要会着重于对水稻稻飞虱的为害与防治方法的研究,希望可以尽早的解决水稻稻飞虱问题,让水稻产量得到提高。

标签:水稻;稻飞虱;为害;防治稻飞虱为害水稻的种类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为害轻者,稻株下部叶片发黄,影响千粒重;为害重时,受害组织坏死,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苗死、秆烂而倒伏。

水稻严重被害后,成片枯死,群众称为“黄塘”、“火烧”、“通火”等。

一、为害特点稻飞虱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液,造成水稻植株碳氮失调,干扰光合作用产物的正常分配,导致输送到根系的光合作用产物减少扰乱根系的生理活动,加速稻叶衰老。

稻飞虱是群居性的,一旦发生危害数量都特别多。

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直接刺吸危害;产卵危害;间接危害。

1.直接刺吸危害稻飞虱的成虫及若虫都群集在稻丛的基部,通过口器刺吸茎叶的汁液,消耗植株储备的养分。

使得营养累积不足,谷粒不饱满,空瘪谷率增加。

同时,害虫分泌的凝固性唾液还能形成口针鞘,阻碍稻株体内的输导组织活动。

引起稻叶失水发黄,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落塘枯死,称为“冒穿”“穿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3)062423204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陈建明 俞晓平1 陈俊伟2 吕仲贤1 程家安3陶林勇1 郑许松1 徐红星1(1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2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1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9)摘 要:稻株受白背飞虱为害后,感虫品种(T N1和汕优6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N22)明显;汕优63和N2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RuBP )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T N1品种在为害5d 时RuBP 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而在为害10d 时显著下降;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关键词:水稻品种;白背飞虱;光合作用能力;抗虫性RE LATION SHIP BETWEEN PH OTOSYNTHESIS CH ANGES IN LEAVES OF RICE P LANTS INFESTE DB Y WHITEBACKE D P LANTH OPPER,Sogatella furcifera H ORVATH AN D ITS RESISTANCECHE N Jian 2ming 1 Y U X iao 2ping 1 CHE N Jun 2wei 2 LU Zhong 2xian 1 CHE NGJia 2an3T AO Ling 2y on 1 ZHE NG Xu 2s ong 1 X U H ong 2xing1(1.Institute o f Plant Protection and Microbe ,Zhejiang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2.Institute o f Hortculture ,Zhejiang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Huangzhou ,Zhejiang 310021;3.Institute o f Applied Entomology ,Zhejiang Univer 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9)Abstra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rice plants were in fested by whitebacked plant hopper (W BPH ),photosynthe 2sis rat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leaves of susceptible rice varieties (T N1and Shany ou 63)declined obviouslycom pared to those of resistant rice variety (N22).The contents and activities of ribulose 21,52biphosphate (RuBP )carboxylaze increased in Shany ou 63and N22,but in T N1it increased after W BPH feeding for 5days ,and then ,de 2clined significantly after feeding for 10days.T ranslocation of assimilates in leaves of susceptible variety T N1was less than that of resistant variety N22after W BPH feeding for 24hours.K ey w ords :rice varieties ;Sogatella f urcifera ;photosynthesis ;resistance收稿日期:2002209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630200)和中国水稻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70006)作者简介:陈建明(196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

白背飞虱(Sogatella f urcifera H orvath )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稻区的一种主要迁飞性害虫。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杂交稻和迟熟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施肥水平提高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其为害还可能进一步加剧。

该虫暴发频率高,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时导致稻株枯死,呈“虱烧”症状,严重威胁着我国水稻生产的稳产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抗虫品种的应用被认为是防治白背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1],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已经把抗虫性引入品种列为国家育种重要项目。

但白背飞虱生理适应型的出现,使得一些抗虫品种丧失抗性。

有关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2~3]、324 核农学报 2003,17(6):423~426Acta Agriculturae Nucleatae Sinica品种抗性筛选及抗虫机理研究[4~8]等已有大量报道,明确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不同抗虫品种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水稻抗虫品种的筛选和实现白背飞虱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1 供试虫源和水稻品种供试白背飞虱虫源采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场水稻田,经室内饲养2代后取3~4龄若虫试验;饲料苗为45d 左右苗龄的感虫品种T N1。

供试品种为T N1、汕优63(感虫品种)和N22(抗虫品种)。

112 试验方法11211 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采用塑料盆钵,在盆钵中移栽2株苗,用透明尼龙网罩罩住,肥水管理按常规措施进行,至50d 苗龄时每盆钵只留2株主茎,按40头Π株接入3~4龄若虫,以不接虫的作为对照。

当感虫品种T N1植株倒2叶片开始变黄时,测定各品种的倒2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

光合作用速率用美国CI D 公司生产的CI 2301PS 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

叶绿素含量参照陈福明等[9]的混合液方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取倒2叶的中部叶片(打孔器取样)放入15ml 混合液(无水丙酮∶无水乙醇∶蒸馏水=415∶415∶1)中,黑暗中提取直至组织完全变白,再用75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645λm 和663λm 处的光密度值,并根据Arnon 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11212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含量和活力的测定 稻苗的准备和接虫处理同11211的方法。

在白背飞虱取食为害5和10d 时分别剪取稻株的倒2叶叶片迅速放入液态N 2中用于测定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含量和活力。

取鲜叶011g 加液态N 2固定并迅速磨成粉状,加1%不溶性PVP 和1~2ml Rubisco 抽提液,磨成匀浆,在15000xg 离心力作用下高速离心15min ,上清夜即为酶液,整个过程应在0~4℃下进行。

然后按照蒋德安等[10]的Rubisco 免疫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酶的含量和活力。

图1 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Fig.1 Change of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chlorophyllcontents of rice plant in fected by W BPH11213 光合产物转移的测定 按11211的方法移栽稻苗,当水稻生长到50~60d 的苗龄时留一主茎,用14C 标记水稻植株完全展开的倒2叶叶片的中部30min ,然后接入白背飞虱3~4龄若虫,密度为50头Π株,24h 后参照谢学民等[11]方法取样。

取样部位:A 为标记部位,B 为标记叶以上叶片及鞘(包括幼嫩部份),C 为标记部位以下叶片及鞘,D 为标记叶以下叶片及鞘,E 为根(包括分蘖根),F 为分蘖。

各部位样品先在110℃烘箱中烘30min ,再在8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并磨成粉状。

取60mg 样品→80%乙醇(10ml 左右)抽提(放在80℃水浴抽提1h )→过滤→取上清液保存。

再取沉淀物抽提,重复3次,将3次的上清液混匀→定容。

从定容后的容量瓶中取1ml 溶液加到含吸收液的闪烁液(PPO 4g +POPOP 012g +乙二醇20ml +甲醇100ml +1,4二氧六环配制成1000ml )中,用LK B1217Rakebeta 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其反射性活度,并折算成每mg 的dpm 值。

2 结果211 稻株受害后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图1),白背飞虱为害后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均下降,不同品种下降的程度不同。

中抗品种N22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分别下降8147%和10168%,感虫品种T N1、汕优63分别下降22197%~29170%和33119%~39138%。

说明抗虫品种受害后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较少。

212 稻株受害后叶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含量的变化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叶片的光合作用关键酶-二磷酸核酮糖(RuBP )羧化酶的含量在不同品种和不同为害时424核 农 学 报17卷间有明显差异。

为害5d时N22、T N1和汕优63品种的RuBP羧化酶含量均增加,尤其是T N1品种,增加23%左右。

为害10d时T N1品种的RuBP羧化酶含量反而低于对照,而汕优63和N22品种仍分别高于对照20%和30%左右(表1)。

表1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叶片RuBP羧化酶含量的影响T able1 RuBP carboxylaze content in leaves of rice plant infected by W BPH(mgΠg FW)水稻品种rice variety接虫后天数days after in fection对照control处理treatment变化率change percent(%)T N1513111±017116109±1122+22173 1014129±013213190±1163-2173汕优63515138±015417163±0189+14163 Shany ou631017183±017221126±0199+19124N22515181±111417149±1156+10163 1019194±012825197±1148+30124图2 白背飞虱为害后水稻叶片RuBP羧化酶活力(μm olC O2ΠgFW・min)的变化Fig.2 Change of RuBP carboxylaze activity(μm olC O2ΠgFW・min)of rice plantin fected by W BPH213 稻株受害后叶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力的变化如图2所示,不同品种稻株受白背飞虱为害后叶片RuBP羧化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该酶的含量变化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