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二

合集下载

人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关于任何事物的学问都有五个层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称、定义、形象,有关事物的智识或者学问,以及事物本身——这才是学问的真正目标。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八年级下册历史其次单元学问,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八年级下册历史其次单元学问1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实立一、第一个五年打算1.缘由: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打算地进展社会主义建立。

4.根本任务:集中主要力气开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根底;相应地开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造就建立人才。

5.成就:以苏联协助兴建的156个工程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工程。

(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夏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意义:我国起先变更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实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1954年9月。

(2)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选举主要领导人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实立(1)确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根底。

八年级下册历史其次单元学问2第5课三大改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缘由:我国的农业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农产品满意不了国家工业化建立的须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完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华复习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完美


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划 基本任务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
治到法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点知识回扣
【易混易错】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2)中苏两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影响
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 二次会议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 总路线
总路线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三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八下P27—32)
【课标要求】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考点知识回扣
主题
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1956年、北京
艰 中共八大 辛 (良好开端)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性质: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和国家,各民族人民带来 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给党和国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 影 家,各民族 1、领导者的错误发动 响 人民带来 建国以后 最严重的 具体原因 2、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挫折和损 3、存在个人崇拜现象 失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
成为了世界上第 术的国家。

个掌握卫星回收 技
导弹部队
别名
构成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第二炮兵” 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空军战略轰炸部队

2028长城娱乐 2028长城娱乐官网
vid27wlw
才找到蛰伏在她心脏边缘处的弑神蛊,弑神蛊的隐蔽能力不可小嘘,连她这个神尊境的强者找到它也是几乎用尽了全力,实在不敢想象如果 如今的她真的只是一个神之境的话,是不是真的就如秋无痕所说会被弑神蛊给吞噬的渣都不剩呢?夜北冥一阵庆幸,还好她早就突破到了神 尊境,比神之境高了两个大境界,不然依靠神之境或神人境还真的是在劫难逃了,夜北冥吸了口气不再多想集中精力用自己最后的一丝精神 力和神力设了一道屏障将弑神蛊围困在她心脏的边缘,希望这样能困住弑神蛊一短时间吧。困住弑神蛊后,已经汗流浃背的夜北冥长吁了一 口气,随之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被捆绑的跟毛毛虫似的秋无痕,邪气的笑了一下,慢慢的站起身整理自己衣服,秋无痕看着自己认 为必死的夜北冥又跟没事人一样的站了起来,而且竟然真的将弑神蛊给困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那人不是说中了弑神蛊的人不到一个时辰 就会被弑神蛊给吞噬殆尽吗?难以置信的瞪大眼睛说道:“你竟然真的将弑神蛊给困了起来,你怎么做到的?”正在整理衣服的夜北冥两手 拍了拍双臂,悠闲的说道:“有时间想这些,不如想想等会师傅来了你怎么跟她解释吧!”秋无痕听到夜北冥说师傅来了,立刻又恢复到之 前疯狂的模样,大笑道:“哈哈哈~就算师傅来了又如何,反正弑神蛊是无药可解的,哪怕你如今将它困了起来,你以为你能困住它一辈子 吗?你等着吧,等弑神蛊冲破了你的围困,到时候,你照样还是要被弑神蛊给吞噬了,哈哈呃„„”就在这时整个大殿传来一阵恐怖的威压, 打断了秋无痕的笑声。第002章 中毒失明秋无痕立刻被这道凭空传来的恐怖威压给震的说不出话来,只得跟个死狗似的躺在地上一动也不敢 动,而反观夜北冥,跟个没事人一样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悠闲的吹气,然后轻抿一口再放下,她这风淡云轻的一幕秋无痕看不到,可是看到 的某人不淡定了,只见一道黑色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夜北冥身前,来人是一个体态婀娜的中年女子,只听她声如洪钟的说道:“你中了弑神蛊? 你中了弑神蛊竟然还能悠闲的坐在这里喝茶?谁给你下的?是不是秋无痕这个白眼狼?”感应到爱徒夜北冥的气息一瞬间微弱下来,急匆匆 赶来的幽冥城城主花弦月指着地上努力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秋无痕说着。夜北冥靠在椅背上手捏着眉心说道:“师傅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大 啊,你看我这不是没事么?既然你来了,这里就交给你处理了,我先回去休息一会。”说完刚站起来,心脏处一阵绞痛,眼前一黑就不省人 事了。隐约听到一丝哭声,夜北冥烦忧的睁开眼睛想看看是谁打扰她休息?刚睁开一点点空隙,就看到紫色的帐顶,还有紫色的帐帘被束缚 在帐顶两边,这是她的房间,而此时的哭声从她床边坐着的一道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南方讲话(1992年) 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
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工作结束 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 援助 经过: 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五战五捷,将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结束
黄继光 战斗英雄:
(10月25日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发展,农民受尽剥削,



时间:1951年

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抗美援朝
美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严重 威胁了我国安全(美军越过“三八线”,把 参战原因: 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江边,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
境城镇,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造成严重经济困难(1958-1960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开始全 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三、建设成就
1、石油工业: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的时代 2、新兴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口诀:一桥二铁三公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时间:1954年9月2、召开地点:北京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的方式: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公私合营即公私双方共同经营。

2、赎买政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三)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完成时间:1956年底。

人教部遍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

人教部遍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它是我国第一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原因
时间、事件 性质变化 变化原因
西方国家的侵略、 清政府的腐败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新中国 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 1840年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949年新中国成立 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 1956年社会主义 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改造完成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 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三大改造
内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大 改造
方式 目的 实质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赎买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内容 方式 三大 改造 目的 实质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评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的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三大改造
时间:1953~ 1956 年底。 对象: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 。 方式:(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建立 生产合作社 。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 公私合营 , 赎买 实行 政策。 意义: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 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 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真题在线
9.[2019•武威中考]“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 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 C )
A
B
C
D
真题在线
10.[2019•菏泽中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 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 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D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真题在线
4.[2019•宿迁中考]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 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题干图片所示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 化的初步基础,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
真题在线
2.[2019•河南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
战通后过经一济的五恢计复划,,转我而国进行改大变规了模工的业经分济建布设偏。于但资本和资源的严重
农民土地所有制
体公有制
在当时形势下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真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C 2B 3B 4B
5C 6B 7D 8D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 9、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 家面临 的危险,要“以阶级斗争 为纲”。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 人士遭到批斗、迫害 • 10.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是 。 • 11、在“文革”中形成两个反革命集团是 ___ 和 。“九一三”事件标志 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标志是 集 团被粉碎。
1、 计划的超额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的面貌,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 开始的。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3、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对 3 1953 、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实行 政策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
•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它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 是 是 。 • 中共“八大”后十年(1956-1966)石油工业发 中共“八大”后十年( ) 展迅速, 全部自给。 展迅速,实现了 和 全部自给。涌现大 批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批先进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两弹 元勋传某人民公社小 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 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这种宣传出现于_______ 时期。 • 8.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 重推广失误是 。发动原因 是 。 “左”的错误主要标志 是 、 、 和 。 • 从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 是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培优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培优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345678
8.[五育·劳育][福建三模]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
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
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成功制服了油田
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
“他”的事迹体现出的精神是( D )
生产力
项目
背景
正 1959—
确 “八字 1961年
的 方针” 的经济
探 困难

内容
影响
经验教训
调整、巩 固、充 实、提高
工农业生 生产关系要 产得到恢 适应生产力 复和发展 发展的要求
项目
背景 内容
影响
经验教训
追求工 失 “大跃 总路线 农业生 误 进” 的提出 产的高
指标
导致国民经 济混乱;破 坏了自然环 境
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C )
A.民族实现独立
B.经济急需发展
C.人民当家做主
D.政权亟待巩固
12345678
3.[厦门期末]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 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 训,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 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 C)
长近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在工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一五”计划期
间( D )
A.预定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B.工农业比例协调发展
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12345678
2. [立德树人]1954年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人民进行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
纳总结
本文档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课程概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大动荡
-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法制建设和对外战争
- 秦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 知识点总结
2.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大动荡
- 卫、卞、郑、楚、赵、魏、秦等诸侯国的兴起和分裂- 齐国的崛起和兼并中原的尝试
- 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关系
2.2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六国一统
-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中央政权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2.3 秦朝的法制建设和对外战争
-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法律体系
- 秦朝的统一律令和刑法规定
- 秦朝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战争
2.4 秦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 秦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 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产品的改进
- 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宫廷艺术
3. 总结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大动荡中,经历了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朝的法制建设、对外战争、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

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单元大事年表: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3―1957年一五计划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年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阶段划分: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文革时期基础知识: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的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4、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武汉长江大桥;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国家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选举领导人: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易错易混:1、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武汉长江大桥2、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拓展延伸: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1)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2)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3)苏联的大力援助第5课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年—1956年2、三大改造的含义:是指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三大改造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末复习课件——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毛泽东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 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 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该画充分说明人民的劳动热情决定 了农业的产量
知识点5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1976 两大反革命集团 林彪、江青(四人帮) 最大一起冤案 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结束的标志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 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 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
A 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 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B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 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过渡时期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 后,经过三 年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 到根本好转。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新藏公路

八历史下册部编第二单元复习课

八历史下册部编第二单元复习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第二单元复习课一、文化本单元主要内容涉及了宋、元、明三代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成就。

这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需要回顾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成就,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

二、宋朝1.宋朝的建立:了解南宋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赵匡胤的起义和其成为皇帝的。

2.文化成就:介绍宋代的科技发展、绘画、诗词等文化成就,如柳宗元的《江雪》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宋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诗人李清照和画家郎世宁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宋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宋史》和《宋词三百首》等。

三、元朝1.元朝的建立:了解蒙古族建立元朝的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成吉思汗的征服过程。

2.文化成就:介绍元代的文化成就,如《元曲十六首》和元代的戏剧形式。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元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诗人杨万里和文学家关汉卿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元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元史》和《元曲选》等。

四、明朝1.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重点介绍朱元璋的起义和其成为皇帝的。

2.文化成就:介绍明代的科技发展、文学和文化成就,如郑和下西洋和明代的小说发展等。

3.重要人物:回顾一些在明朝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郑和和文学家冯梦龙等。

4.荐书:介绍一些关于明朝历史和文化的好书,如《明史》和《红楼梦》等。

五、历史知识点1.梳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回顾宋、元、明三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于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念非常重要。

2.分析历史文化成就: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成就,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

3.学会阅读历史文献:介绍一些经典的历史文献,如《宋史》、《元史》和《明史》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六、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和进度。

2.多种复习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刷题、做笔记等多种方式巩固知识。

3.重点复习:将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帮助记忆和理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回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回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回顾第5课:艰难曲折的探索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答:1956年9月,北京。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八大”的作用(意义)是什么?答:(1)内容:正确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2)作用(意义):从此,中国进入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

3、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中共八大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答:(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2)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确定了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答:(1)时间:1958年。

(2)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为什么会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

6、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个严重失误?答:明确:大跃进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是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农民积极性下降,农业发展停滞。

再加上后来1959-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民不聊生。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1)大跃进:工业上以钢为纲,大炼钢铁。

农业上浮夸冒进,谎报粮食产量。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如大肆兴建公共食堂。

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

答: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4-7课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1953年---1957年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㈠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

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不含世界史)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资料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一五”计划:(1)时间:1953年-1957年;(2)背景: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

交通运输业: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了内地边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共同纲领》功成身退。

(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宪法颁布的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创举——赎买政策。

(4)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单元复习二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2018.6.5 编制:刘少亮 编号:0823 课题: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复习目标】
1、记忆背诵重要知识点。

2、理清线索,理解事件的内在因素和事件之间的联系。

【单元时间轴】
【单元知识概括】(加粗划线部分必须背来,没有加粗划线的读熟)
第4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实施
(1)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主体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 实施“一五”计划:1953年,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 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一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二铁: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三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3.历史意义: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西国为以后的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主要形式:通过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引导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 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改造完成:到 1956 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 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国家的的主体经济成分,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中业基本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954 年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决定,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 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这一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影响:它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还巩固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同时,它也促进了少数民自油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 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1) 外交政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与苏联、印度等17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三国倡导:1954 年,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2)历史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此基础上,中国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 步入国际舞台
(1) 日内瓦会议:1954 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国际会议。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亮相,并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 万隆会议:1955 年4 月,亚非29 个独立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意义:这一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

【写作题型】(期末考试必有一道论述题,注意格式,掌握技巧)
材料一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对于保护农业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护社会稳定,都曾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这项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材料二
1950 年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安徽、四川农民率先实行的这项改革,在党中央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到全国农村。

2017 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农业政策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适当的农业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①古代中国以农立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试点,在党中央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到全国农村,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2017 年中央出台了改革意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综上所述,适当的农业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典型习题】(掌握材料题的答题技巧,避免易得分数的丢失)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

但是,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状态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产品是城乡人民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有利于手工业本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加强工农联盟。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相似,到1956 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前夕,当不少资本家纷纷外迁之际,荣毅仁选择留下来,接手管理荣氏家族企业。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人民政府对荣氏企业给予大力扶持,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1954 年,荣毅仁积极响应号召,将所属全部企业公私合营。

他的经历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缩影。

(1) 材料一反映了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最大的困难是什么?(2 分)
(2) 材料二反映的对手工业进行改造有何重要性?(1 分)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党和国家是如何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2 分)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荣毅仁为何选择留下来并带领荣氏企业接受政府改造?(4 分)国家是怎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2 分)
(4)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 分)这一任务的完成有何意义?(2 分)
做材料题先大致浏览材料,然后认真审题,题目是材料几有几问有几分,再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材料,划横线标序号,没找全再阅读一遍,这样一分都不会丢!
看清楚题目有几问,分开作答,不要都写在一起且没有任何标识。

看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还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