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1.(2010·广东文,10)在集合{a ,b ,c ,d }上定义两种运算、⊗如下: 那么d ⊗(ac )=( )A .aB .bC .cD .d [答案] A[解析] 根据运算、⊗的定义可知,a c =c ,d ⊗c =a ,故选A.2.(文)(2010·福建莆田质检)如果将1,2,3,…,n 重新排列后,得到一个新系列a 1,a 2,a 3,…,a n ,使得k +a k (k =1,2,…,n )都是完全平方数,则称n 为“好数”.若n 分别取4,5,6,则这三个数中,“好数”的个数是( )A .3B .2C .1D .0 [答案] C[解析] 5是好数,4和6都不是,∵取a 1=3,a 2=2,a 3=1,a 4=5,a 5=4,则1+a 1=4=22,2+a 2=4=22,3+a 3=4=22,4+a 4=32,5+a 5=32.(理)(2010·寿光现代中学)若定义在区间D 上的函数f (x ),对于D 上的任意n 个值x 1,x 2,…,x n ,总满足f (x 1)+f (x 2)+…+f (x n )≥nf ⎝⎛⎭⎫x 1+x 2+…+x n n ,则称f (x )为D 上的凹函数,现已知f (x )=tan x 在⎝⎛⎭⎫0,π2上是凹函数,则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tan A +tan B +tan C 的最小值是( ) A .3 B.23 C .3 3 D. 3 [答案] C[解析] 根据f (x )=tan x 在⎝⎛⎭⎫0,π2上是凹函数,再结合凹函数定义得,tan A +tan B +tan C ≥3tan ⎝⎛⎭⎫A +B +C 3=3tan π3=3 3.故所求的最小值为3 3.3.(文)定义某种新运算“⊗”:S =a ⊗b 的运算原理为如图的程序框图所示,则式子5⊗4-3⊗6=( )A .2B .1C .3D .4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5⊗4=5×(4+1)=25,3⊗6=6×(3+1)=24,所以5⊗4-3⊗6=1. (理)如图所示的算法中,令a =tan θ,b =sin θ,c =cos θ,若在集合{θ|0<θ<3π2}中任取θ的一个值,输出的结果是sin θ的概率是( )A.13B.12C.23D.34 [答案] A[解析] 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比较a ,b ,c 的大小并输出最大值,因此要使输出的结果是sin θ,需sin θ>tan θ,且sin θ>cos θ,∵当θ∈⎝⎛⎭⎫0,π2时,总有tan θ>sin θ,当θ∈⎝⎛⎭⎫π2,π时,sin θ>0,tan θ<0,cos θ<0,当θ∈⎝⎛⎭⎫π,3π2时,tan θ>0,sin θ<0,故输出的结果是sin θ时,θ的范围是⎝⎛⎭⎫π2,π,结合几何概型公式得,输出sin θ的概率为π-π232π-0=13,故选A. 4.(2010·曲师大附中)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ABC 的面积为S ,内切圆半径为r ,则r =2S a +b +c ;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S -ABC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内切球的半径为r ,四面体S -ABC 的体积为V ,则r =( )A.VS 1+S 2+S 3+S 4 B.2VS 1+S 2+S 3+S 4 C.3VS 1+S 2+S 3+S 4 D.4VS 1+S 2+S 3+S 4 [答案] C[解析] 设三棱锥的内切球球心为O ,那么由V S -ABC =V O -ABC +V O -SAB +V O -SAC +V O -SBC ,即V =13S 1r +13S 2r +13S 3r +13S 4r ,可得r =3V S 1+S 2+S 3+S 4.5.(2010·辽宁锦州)类比“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形式,对于给定的两个函数,S (x )=a x -a -x 2,C (x )=a x +a -x2,其中a >0,且a ≠1,下面正确的运算公式是( )①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②S (x -y )=S (x )C (y )-C (x )S (y ); ③C (x +y )=C (x )C (y )-S (x )S (y ); ④C (x -y )=C (x )C (y )+S (x )S (y ). A .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实际代入逐个验证即可.如S(x)C(y)+C(x)S(y)=a x-a-x2·a y+a-y2+a x+a-x2·a y-a-y2=14(ax+y-a y-x+a x-y-a-x-y+a x+y+a y-x-a x-y-a-x-y)=14(2ax+y-2a-x-y)=a x+y-a-(x+y)2=S(x+y),故①成立.同理可验证②③④均成立.6.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鼠、猴、兔、猫分别坐在1、2、3、4号位子上如图所示,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第二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2011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对应的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A.编号1 B.编号2 C.编号3 D.编号4[答案] D[解析]根据动物换座位的规则,可得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换座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据此可以归纳得到:四个小动物在换座后,每经过四次换座后与原来的座位一样,即以4为周期,因此在第2011次换座后,四个小动物的位置应该是和第3次换座后的位置一样,即小兔的座位号是4,故选D.[点评] 因为问题只求小兔座位号,故可只考虑小兔座位号的变化,用1→2表示小兔从1号位换到2号位,则小兔座位的变化规律是:3→1→2→4→3→1→2→4→3…,显见变化周期为4,又2011=4×502+3,故经过2011次换座后,小兔位于4号座.7.(2010·山东文)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f (-x )=( )A .f (x )B .-f (x )C .g (x )D .-g (x ) [答案] D[解析] 观察所给例子可看出偶函数求导后都变成了奇函数,∴g (-x )=-g (x ),选D. 8.甲、乙两位同学玩游戏,对于给定的实数a 1,按下列方法操作一次产生一个新的实数:由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出现两个正面朝上或两个反面朝上,则把a 1乘以2后再加上12;如果出现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则把a 1除以2后再加上12,这样就可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2.对实数a 2仍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操作,又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 3.当a 3>a 1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若甲获胜的概率为34,则a 1的取值范围是( )A .[-12,24]B .(-12,24)C .(-∞,-12)∪(24,+∞)D .(-∞,-12]∪[24,+∞) [答案] D[解析] 因为甲、乙同时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的可能情形有4种:(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以每次操作后,得到两种新数的概率是一样的.故由题意得即4a 1+36,a 1+18,a 1+36,14a 1+18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由于当a 3>a 1时,甲胜且甲胜的概率为34,故在上面四个表达式中,有3个大于a 1,∵a 1+18>a 1,a 1+36>a 1,故在其余二数中有且仅有一个大于a 1,由4a 1+36>a 1得a 1>-12,由14a 1+18>a 1得,a 1<24,故当-12<a 1<24时,四个数全大于a 1,当a 1≤-12或a 1≥24时,有且仅有3个大于a 1,故选D.9.(2010·广州市)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它们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第n 行有n 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1n (n ≥2),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如11=12+12,12=13+16,13=14+112,…,则第7行第4个数(从左往右数)为( )11 12 12 13 16 13 14 112 112 14 15 120 130 120 15 ………………………………A.1140B.1105C.160D.142 [答案] A[解析] 第6行从左到右各数依次为16,130,160,160,130,16,第7行从左到右各数依次为17,142,1105,1140,1105,142,17,故选A. 10.(2010·山东淄博一中)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DC ,AB =a ,CD =b (a >b ).若EF ∥AB ,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可推算出:EF =ma +nb m +n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AD 、BC 相交于O 点,设△OAB 、△OCD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EF ∥AB ,且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OEF 的面积S 0与S 1、S 2的关系是( )A .S 0=mS 1+nS 2m +nB .S 0=nS 1+mS 2m +nC.S 0=m S 1+n S 2m +nD.S 0=n S 1+m S 2m +n[答案] C[解析] 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 二、填空题11.(2010·盐城调研)请阅读下列材料:若两个正实数a 1,a 2满足a 12+a 22=1,那么a 1+a 2≤ 2.证明:构造函数f (x )=(x -a 1)2+(x -a 2)2=2x 2-2(a 1+a 2)x +1,因为对一切实数x ,恒有f (x )≥0,所以Δ≤0,从而得4(a 1+a 2)2-8≤0,所以a 1+a 2≤ 2.根据上述证明方法,若n 个正实数满足a 12+a 22+…+a n 2=1时,你能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不必证明)[答案] a 1+a 2+…+a n ≤n12.(文)如图甲,在△ABC 中,AB ⊥AC ,AD ⊥BC ,D 是垂足,则AB 2=BD ·BC ,该结论称为射影定理.如图乙,在三棱锥A -BCD 中,AD ⊥平面ABC ,AO ⊥平面BCD ,O 为垂足,且O 在△BCD 中,类比射影定理,探究S △ABC 、S △BCO 、S △BCD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答案] S △ABC 2=S △BCO ·S △BCD[解析] 根据类比推理,将线段的长推广为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得到答案.(理)(2010·湖南湘潭市)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所示,同一个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 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a 24,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均为a 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______.[答案] a 3813.(文)(2010·陕西理)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13+23+33+43+53+63=212 [解析] 观察所给等式可以发现: 13+23=32=(1+2)2 13+23+33=62=(1+2+3)2 13+23+33+43=102=(1+2+3+4)2 ……推想:13+23+33+…+n 3=(1+2+3+…+n )2∴第五个等式为:13+23+33+43+53+63=(1+2+…+6)2=212. (理)(2010·广东省佛山顺德区质检)已知一系列函数有如下性质: 函数y =x +1x 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函数y =x +2x 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函数y =x +3x 在(0,3]上是减函数,在[3,+∞)上是增函数;…………利用上述所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若函数y =x +3mx (x >0)的值域是[6,+∞),则实数m 的值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题目提供信息可知y =x +3mx (x >0)在(0,3m ]上是减函数,在[3m ,+∞)上是增函数,∴当x =3m 时,y min =6,∴m =2.14.(文)(2010·湖南衡阳八中)如图(1)有关系S △P A ′B ′S △P AB=P A ′·PB ′P A ·PB ,则如图(2)有关系V P -A ′B ′C ′V P -ABC=________.[答案]P A ′·PB ′·PC ′P A ·PB ·PC[解析] 根据类比推理,将平面上三角形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即V P -A ′B ′C ′V P -ABC=P A ′·PB ′·PC ′P A ·PB ·PC.简证如下:设B ′、B 到平面P AC 的距离分别为h 、H ,则h H =PB ′PB .又已知S △P A ′C ′S △P AC=P A ′·PC ′P A ·PC ,∴V P -A ′B ′C ′V P -ABC=13S △P A ′C ′·h13S △P AC·H =P A ′·PC ′·PB ′P A ·PC ·PB .(理)(2010·江苏姜堰中学)如图①,数轴上A (x 1)、B (x 2),点P 分AB 成两段长度之比APPB =λ,则点P 的坐标x P =x 1+λx 21+λ成立;如图②,在梯形ABCD 中,EF ∥AD ∥BC ,且AEEB =λ,则EF =AD +λ·BC 1+λ. 根据以上结论作类比推理,如图③,在棱台A 1B 1C 1-ABC 中,平面DEF 与平面ABC 平行,且A 1DDA =λ,△A 1B 1C 1、△DEF 、△ABC 的面积依次是S 1,S ,S 2,则有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S =S 1+λS 21+λ[解析] 将三棱台补成棱锥P -ABC ,不妨令P A 1=m ,DA =n ,则A 1D =nλ,那么, 由S 1S =m m +nλ,得m =n S 1S -S 1, 又由S S 2=m +nλm +n (λ+1),得m +nλ=n SS 2-S, ∴nλS 1S -S 1+nλ=n SS 2-S,∴S λS -S 1=SS 2-S,由此得S =S 1+λS 21+λ.三、解答题15.(2010·瑞安中学)用分析法...证明:3-2>5- 4. [证明] 证法1:要证3-2>5-4成立, ∵3-2>0,5-4>0,∴只要证(3-2)2>(5-4)2成立. 即证5-26>9-220成立. 即证-26>4-220成立, 只须证6<-2+20成立.∵20-2>0,故只须证6<24-420成立. 即证9>220成立,即证81>80成立.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以上步步可逆,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2:要证3-2>5-4成立,只须证3+4>5+2成立,只须证7+212>7+210成立,即证12>10成立,即证12>10成立,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16.(文)设数列{a n }的首项a 1=a ≠14,且a n +1=⎩⎨⎧12a n,n 为偶数a n+14,n 为奇数.记b n =a 2n -1-14,n=1,2,3,….(1)求a 2,a 3;(2)判断{b n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a 2=a 1+14=a +14,a 3=12a 2=12a +18.(2)∵a 4=a 3+14=12a +38.∴a 5=12a 4=14a +316. ∴b 1=a 1-14=a -14≠0, b 2=a 3-14=12⎝⎛⎭⎫a -14, b 3=a 5-14=14⎝⎛⎭⎫a -14. 猜想{b n }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b n +1=a 2n +1-14=12a 2n -14=12⎝⎛⎭⎫a 2n -1+14-14 =12⎝⎛⎭⎫a 2n -1-14=12b n (n ∈N *). ∴{b n }是首项为a -14,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理)(2010·湖南文)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表1 表2 表3 …1 1 3 1 3 54 4 812其中表n (n =1,2,3,…)有n 行,第1行的n 个数是1,3,5,…,2n -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1)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 (n ≥3)(不要求证明);(2)每个数表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它们构成数列,1,4,12,…,记此数列为{b n }.求和:b 3b 1b 2+b 4b 2b 3+…+b n +2b n b n +1(n ∈N *). [解析] (1)表4为1 3 5 74 8 1212 2032它的第1,2,3,4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4,8,16,32,它们构成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将这一结论推广到表n (n ≥3),即表n (n ≥3)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简证如下(对考生不作要求)首先,表n (n ≥3)的第1行1,3,5,…,2n -1是等差数列,其平均数为1+3+…+(2n -1)n=n ;其次,若表n 的第k (1≤k ≤n -1)行a 1,a 2,…,a n -k +1是等差数列,则它的第k +1行a 1+a 2,a 2+a 3,…,a n -k +a n -k +1也是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表n 的第k 行中的数的平均数与第k +1行中的数的平均数分别是a 1+a n -k +12,a 1+a 2+a n -k +a n -k +12=a 1+a n -k +1.由此可知,表n (n ≥3)各行中的数都成等差数列,且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2)表n 的第1行是1,3,5,…,2n -1,其平均数是1+3+5+…+(2n -1)n=n . 由(1)知,它的各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首项为n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从而它的第k 行中的数的平均数是n ·2k -1),于是,表n 中最后一行的唯一一个数为b n =n ·2n -1.因此b k +2b k b k +1=(k +2)2k +1k ·2k -1·(k +1)·2k =k +2k (k +1)·2k -2=2(k +1)-k k (k +1)·2k -2=1k ·2k -3-1(k +1)·2k -2(k =1,2,3,…,n ) 故b 3b 1b 2+b 4b 2b 3+…+b n +2b n b n +1=⎝⎛⎭⎫11×2-2-12×2-1+⎝⎛⎭⎫12×2-1-13×20+…+⎣⎡⎦⎤1n ×2n -3-1(n +1)×2n -2 =11×2-2-1(n +1)×2n -2=4-1(n +1)×2n -2. 17.(文)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m ,a m +2,a m +1(m ∈N *)成等差数列,试判断S m ,S m +2,S m +1是否成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a 1≠0,q ≠0),若a m ,a m +2,a m +1成等差数列,则2a m +2=a m +a m +1.∴2a 1q m +1=a 1q m -1+a 1q m .∵a 1≠0,q ≠0,∴2q 2-q -1=0.解得q =1或q =-12. 当q =1时,∵S m =ma 1,S m +1=(m +1)a 1,S m +2=(m +2)a 1,∴2S m +2≠S m +S m +1.∴当q =1时,S m ,S m +2,S m +1不成等差数列.当q =-12时,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 证明如下:证法1:∵(S m +S m +1)-2S m +2=(S m +S m +a m +1)-2(S m +a m +1+a m +2)=-a m +1-2a m +2=-a m +1-2qa m +1=-a m +1-2a m +1⎝⎛⎭⎫-12=0, ∴2S m +2=S m +S m +1.∴当q =-12时,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 证法2:∵2S m +2=2a 1⎣⎡⎦⎤1-⎝⎛⎭⎫-12m +21+12=43a 1⎣⎡⎦⎤1-⎝⎛⎭⎫-12m +2, 又S m +S m +1=a 1⎣⎡⎦⎤1-⎝⎛⎭⎫-12m 1+12+a 1⎣⎡⎦⎤1-⎝⎛⎭⎫-12m +11+12=23a 1⎣⎡⎦⎤2-⎝⎛⎭⎫-12m -⎝⎛⎭⎫-12m +1 =23a 1⎣⎡⎦⎤2-4⎝⎛⎭⎫-12m +2+2⎝⎛⎭⎫-12m +2 =43a 1⎣⎡⎦⎤1-⎝⎛⎭⎫-12m +2, ∴2S m +2=S m +S m +1.∴当q =-12时,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 (理)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的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1,且当x >0时,f (x )>1.(1)求证: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2)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2-ax +5a )<2的解集为{x |-3<x <2},求f (2010)的值;(3)在(2)的条件下,设a n =|f (n )-14|(n ∈N *),若数列{a n }从第k 项开始的连续20项之和等于102,求k 的值.[解析] (1)证明:设x 1>x 2,则x 1-x 2>0,从而f (x 1-x 2)>1,即f (x 1-x 2)-1>0. f (x 1)=f [x 2+(x 1-x 2)]=f (x 2)+f (x 1-x 2)-1>f (x 2),故f (x )在R 上是增函数.(2)设f (b )=2,于是不等式化为f (x 2-ax +5a )<f (b ).则x 2-ax +5a <b ,即x 2-ax +5a -b <0.∵不等式f (x 2-ax +5a )<2的解集为{x |-3<x <2}.∴方程x 2-ax +5a -b =0的两根为-3和2,于是⎩⎪⎨⎪⎧ -3+2=a -3×2=5a -b ,解得⎩⎪⎨⎪⎧a =-1b =1,∴f (1)=2. 在已知等式中令x =n ,y =1得,f (n +1)-f (n )=1.所以{f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f (n )=2+(n -1)×1=n +1,故f (2010)=2011.(3)a k =|f (k )-14|=|(k +1)-14|=|k -13|.设从第k 项开始的连续20项之和为T k ,则T k =a k +a k +1+…+a k +19.当k ≥13时,a k =|k -13|=k -13,T k ≥T 13=0+1+2+3+…+19=190>102.当k <13时,a k =|k -13|=13-k .T k =(13-k )+(12-k )+…+1+0+1+…+(k +6)=k 2-7k +112.令k 2-7k +112=102,解得k =2或k =5.[点评] 当k ≥13时,a k =|k -13|=k -13,令T k =20(k -13)+20×192×1=102,无正整数解,故k ≥13时,T k 不可能取值为102.。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常用证明方法及实例解析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常用证明方法及实例解析在高中数学中,推理证明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已知的条件和基本的数学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方法来得出结论。
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证明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题目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通过逻辑推理和运用已知条件来得出结论。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即要证明的结论是什么。
2. 其次,我们要分析已知条件,找到与结论相关的条件和信息。
3. 然后,我们要根据已知条件和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4. 最后,我们要对证明过程进行总结,确保每一步的推理都是合理的,并且符合数学规律。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直接证明法的应用。
【例题】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B=90°,AB=BC。
证明:∠ABC=45°。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B=90°和AB=BC。
接下来,我们通过直接证明法来证明∠ABC=45°。
由于∠B=90°,所以∠ABC+∠BCA=9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因为AB=BC,所以∠BCA=∠A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将上述两个等式带入∠ABC+∠BCA=90°中,得到∠ABC+∠ABC=90°。
化简得到2∠ABC=90°,即∠ABC=45°。
因此,我们通过直接证明法证明了∠ABC=45°。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来证明结论的方法。
它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反驳了假设,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
具体步骤如下:1. 首先,我们要明确问题的要求,即要证明的结论是什么。
2. 其次,我们要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反面命题成立。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1
• 4.其他演绎推理形式 • (1)假言推理:“若p⇒q,p真,则q真”. • (2)关系推理:“若aRb,bRc,则aRc”R表示一种传递性关系
,如a∥b,b∥c⇒a∥c,a≥b,b≥c⇒a≥c等. • 注:假言推理、关系推理在新课标中未给定义,但这种推理
形式是经常见到的,为表述记忆方便,我们也一块给出,以 供学生扩展知识面.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2 演绎推理
目标导航
• 理解演绎推理的概念,掌握演绎推理的形式,并能用它们进行 一些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 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及演绎推理规则. • 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
新知导学
1.演绎推理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这样的推理形式:“所有金属都导 电,因为铁是金属,所以铁导电”,它是合情推理吗?这种 推理形式正确吗?
• (2)利用集合知识说明“三段论”: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 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 __S_中__所__有__元__素__也__都__具__有__性__质__P__.
• (3)为了方便,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或 小前提的表述方式.对于复杂的论证,总是采用一连串的三段 论,把前一个三段论的___结__论___作为下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互动探究
1.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三段论
• 例题1 用三段论的形式写出下列演绎推理. • (1)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
角线相互垂直. • (2)若两角是对顶角,则此两角相等,所以若两角不相等,则
此两角不是对顶角. • [分析] 即写出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可能
环小数,所以e是无理数. • [答案] (1)a=-8,(2)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高三理科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 推理与证明
第十四章推理与证明高考导航学归纳法的基知识网络14.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典例精析题型一运用归纳推理发现一般性结论【例1】通过观察下列等式,猜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并证明结论的真假.sin215°+sin275°+sin2135°=3 2;sin230°+sin290°+sin2150°=3 2;sin245°+sin2105°+sin2165°=3 2;sin260°+sin2120°+sin2180°=3 2.【解析】猜想:sin2(α-60°)+sin2α+sin2(α+60°)=3 2.左边=(sin αcos 60°-cos αsin 60°)2+sin2α+(sin αcos 60°+cos αsin 60°)2=32(sin2α+cos2α)=32=右边.【点拨】先猜后证是一种常见题型;归纳推理的一些常见形式:一是“具有共同特征型”,二是“递推型”,三是“循环型”(周期性).【变式训练1】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斜边上的高为h,则有a+b <c+h成立,某同学通过类比得到如下四个结论:①a2+b2>c2+h2;②a3+b3<c3+h3;③a4+b4<c4+h4;④a5+b5>c5+h5.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进一步类比得到的一般结论是.【解析】②③;a n+b n<c n+h n(n∈N*).题型二运用类比推理拓展新知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析】本题由已知的前两组类比可得到如下信息:①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三棱锥是类比对象;②三角形各边的边长与三棱锥各面的面积是类比对象;③三角形边上的高与三棱锥面上的高是类比对象;④三角形的面积与三棱锥的体积是类比对象;⑤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的“二分之一”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是类比对象.由以上分析可知:故第三行空格应填:三棱锥的体积等于其内切球半径与三棱锥表面积的乘积的三分之一.本题结论可以用等体积法,将三棱锥分割成四个小的三棱锥去证明,此处从略.【点拨】类比推理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结论等,可以类比到立体几何中,得到类似的结论.一般平面中的一些元素与空间中的一些元素的类比列表如下:【变式训练2】面积为S i ,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 到第i 条边的距离为h i (i =1,2,3,4),(1)若a 11=a 22=a 33=a 44=k ,则∑=41i i ih = ;(2)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V 的三棱锥的第i 个面的面积记为S i (i =1,2,3,4),此三棱锥内任一点Q 到第i 个面的距离记为H i (i =1,2,3,4),若S 11=S 22=S 33=S 44=K ,则∑=41i iiH = .【解析】2S k ;3VK.题型三 运用“三段论”进行演绎推理【例3】已知函数f (x )=ln ax -x -ax(a ≠0).(1)求此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最值;(2)求证:对于任意正整数n ,均有1+12+13+…+1n ≥ln e nn !.【解析】(1)由题意f ′(x )=x -ax 2.当a >0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此时函数在(0,a )上是减函数,在(a ,+∞)上是增函数, f min (x )=f (a )=ln a 2,无最大值.当a <0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此时函数在(-∞,a )上是减函数,在(a,0)上是增函数, f min (x )=f (a )=ln a 2,无最大值.(2)取a =1,由(1)知,f (x )=ln x -x -1x≥f (1)=0,故1x ≥1-ln x =ln e x, 取x =1,2,3,…,n ,则1+12+13+…+1n ≥ln e +ln e 2+…+ln e n =ln e nn !.【点拨】演绎推理是推理证明的主要途径,而“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在高考中以证明题出现的频率较大.【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 (x )=e g (x ),g (x )=kx -1x +1(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若对任意的x >0,都有f (x )<x +1,求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k 的值; (2)求证:ln(1+1×2)+ln(1+2×3)+…+ln[1+n (n +1)]>2n -3(n ∈N *). 【解析】(1)由条件得到f (1)<2⇒11-2e +x x <2⇒k <2ln 2+1<3,猜测最大整数k =2,现在证明11-2e +x x <x +1对任意x >0恒成立:11-2e +x x <x +1等价于2-3x +1<ln(x +1)⇔ln(x +1)+3x +1>2,设h (x )=ln(x +1)+3x +1,则h ′(x )=1x +1-3(x +1)2=x -2(x +1)2.故x ∈(0,2)时,h ′(x )<0,当x ∈(2,+∞)时,h ′(x )>0. 所以对任意的x >0都有h (x )≥h (2)=ln 3+1>2,即11-2e +x x <x +1对任意x >0恒成立,所以整数k 的最大值为2.(2)由(1)得到不等式2-3x +1<ln(x +1),所以ln[1+k (k +1)]>2-3k (k +1)+1>2-3k (k +1),ln(1+1×2)+ln(1+2×3)+…+ln[1+n (n +1)]>(2-31×2)+(2-32×3)+…+[2-3n (n +1)]=2n -3[11×2+12×3+…+1n (n +1)]=2n -3+3n +1>2n -3,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总结提高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两种基本的思维推理方式.尽管合情推理(归纳、类比)得到的结论未必正确,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具有猜想和发现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证明的新思路的重要作用,特别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由熟悉的、已知的知识领域运用归纳、类比思维获取发现和创造的灵感去探索陌生的、未知的知识领域.演绎推理是数学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担负着判断命题真假的重要使命.如果说合情推理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只需有感而发;那么演绎推理则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求言必有据.在近几年高考中一道合情推理的试题往往会成为一套高考试题的特色与亮点,以彰显数学思维的魅力.其中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的归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平面与空间、圆锥曲线与圆、杨辉三角等的类比的考查频率较大.而演绎推理的考查则可以渗透到每一道试题中.14.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典例精析题型一 运用综合法证明【例1】设a >0,b >0,a +b =1,求证:1a +1b +1ab≥8.【证明】因为a +b =1,所以1a +1b +1ab =a +b a +a +b b +a +b ab =1+b a +1+a b +a +b ab ≥2+baa b ∙+a +b (a +b 2)2=2+2+4=8,当且仅当a =b =12时等号成立.【点拨】在用综合法证明命题时,必须首先找到正确的出发点,也就是能想到从哪里起步,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广泛地联想已知条件所具备的各种性质,逐层推进,从已知逐渐引出结论.【变式训练1】设a ,b ,c >0,求证:a 2b +b 2c +c 2a≥a +b +c .【证明】因为a ,b ,c >0,根据基本不等式, 有a 2b +b ≥2a ,b 2c +c ≥2b ,c 2a+a ≥2c . 三式相加:a 2b +b 2c +c2a+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2a ≥a +b +c . 题型二 运用分析法证明【例2】设a 、b 、c 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I =a +b +c ,S =ab +bc +ca .求证:I 2<4S . 【证明】由I 2=(a +b +c )2=a 2+b 2+c 2+2(ab +bc +ac )=a 2+b 2+c 2+2S , 故要证I 2<4S ,只需证a 2+b 2+c 2+2S <4S ,即a 2+b 2+c 2<2S . 欲证上式,只需证a 2+b 2+c 2-2ab -2bc -2ca <0, 即证(a 2-ab -ac )+(b 2-bc -ba )+(c 2-ca -cb )<0, 只需证三括号中的式子均为负值即可, 即证a 2<ab +ac ,b 2<bc +ba ,c 2<ca +cb , 即a <b +c ,b <a +c ,c <a +b ,显然成立,因为三角形任意一边小于其他两边之和. 故I 2<4S .【点拨】(1)应用分析法易于找到思路的起始点,可探求解题途径.(2)应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要注意:严格按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变式训练2】已知a >0,求证:a 2+1a 2-2≥a +1a-2.【证明】要证a 2+1a 2-2≥a +1a -2,只要证a 2+1a 2+2≥a +1a+ 2.因为a >0,故只要证(a 2+1a 2+2)2≥(a +1a+2)2,即a 2+1a 2+4a 2+1a 2+4≥a 2+2+1a 2+22(a +1a)+2,从而只要证2a 2+1a 2≥2(a +1a ),只要证4(a 2+1a 2)≥2(a 2+2+1a 2),即a 2+1a2≥2,而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题型三 运用反证法证明【例3】 若x ,y 都是正实数,且x +y >2.求证:1+x y <2或1+yx<2中至少有一个成立.【证明】假设1+x y <2和1+y x <2都不成立.则1+x y ≥2,1+yx ≥2同时成立.因为x >0且y >0,所以1+x ≥2y 且1+y ≥2x ,两式相加得2+x +y ≥2x +2y ,所以x +y ≤2,这与已知条件x +y >2相矛盾.因此1+x y <2与1+y x<2中至少有一个成立.【点拨】一般以下题型用反证法:①当“结论”的反面比“结论”本身更简单、更具体、更明确;②否定命题,唯一性命题,存在性命题,“至多”“至少”型命题;③有的肯定形式命题,由于已知或结论涉及到无限个元素,用直接证明形式比较困难因而往往采用反证法.【变式训练3】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若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假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0.)2(4)(2<0,4)1(<0,)34(4)4(2222a a a a a a由(4a )2-4(-4a +3)<0,得4a 2+4a -3<0,即-32<a <12;由(a -1)2-4a 2<0,得(a +1)(3a -1)>0,即a <-1或a >13;由(2a )2-4(-2a )<0,得a (a +2)<0,即-2<a <0.以上三部分取交集得M ={a |-32<a <-1},则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R M ,即{a |a ≤-32或a ≥-1}.总结提高分析法与综合法各有其优缺点: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比较容易寻求解题思路,但叙述繁琐;综合法叙述简洁,但常常思路阻塞.因此在实际解题时,需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先用分析法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简洁地叙述解题过程.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原命题“p ⇒q ”与逆否命题“⌝q ⇒⌝p ”是等价的,而反证法是相当于由“⌝q ”推出“⌝p ”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正确.因此在运用反证法的证明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条件“⌝q ”的推理作用.综合法与分析法在新课标中第一次成为独立的显性的课题,预测可能有显性的相关考试命题.反证法证明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公式事实矛盾等.14.3 数学归纳法典例精析题型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例1】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等式12+22+32+…+n 2+(n -1)2+…+22+12=an (bn 2+c )对于一切n ∈N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 、b 、c 并证明;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析】 假设存在a 、b 、c 使12+22+32+…+n 2+(n -1)2+…+22+12=an (bn 2+c )对于一切n ∈N *都成立.当n =1时,a (b +c )=1; 当n =2时,2a (4b +c )=6; 当n =3时,3a (9b +c )=19. 解方程组⎪⎩⎪⎨⎧=+=+=+,19)9(3,3)4(,1)(c b a c b b c b a 解得⎪⎪⎩⎪⎪⎨⎧===.1,2,31c b a证明如下:当n =1时,显然成立;假设n =k (k ∈N *,k ≥1)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 2+(k -1)2+…+22+12=13k (2k 2+1);则当n =k +1时,12+22+32+…+k 2+(k +1)2+k 2+(k -1)2+…+22+12=13k (2k 2+1)+(k +1)2+k 2=13k (2k 2+3k +1)+(k +1)2=13k (2k +1)(k +1)+(k +1)2=13(k +1)(2k 2+4k +3)=13(k +1)[2(k +1)2+1]. 因此存在a =13,b =2,c =1,使等式对一切n ∈N *都成立.【点拨】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恒等式时要弄清等式两边的项的构成规律:由n =k 到n =k +1时等式左右各如何增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式训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N *时,11×3+13×5+…+1(2n -1)(2n +1)=n2n +1.【证明】(1)当n =1时,左边=11×3=13,右边=12×1+1=13,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有11×3+13×5+…+1(2k -1)(2k +1)=k2k +1,则当n =k +1时, 11×3+13×5+…+1(2k -1)(2k +1)+1(2k +1)(2k +3)=k 2k +1+1(2k +1)(2k +3)=k (2k +3)+1(2k +1)(2k +3)=2k 2+3k +1(2k +1)(2k +3)=k +12k +3=k +12(k +1)+1, 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n ∈N *等式都成立. 题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例2】 已知f (n )=(2n +7)·3n +9,是否存在自然数m 使得任意的n ∈N *,都有m 整除f (n )?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 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由f (1)=36,f (2)=108,f (3)=360,猜想:f (n )能被36整除,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 =1时,结论显然成立;(2)假设当n =k (k ≥1,k ∈N *)时结论成立,即f (k )=(2k +7)·3k +9能被36整除. 则当n =k +1时,f (k +1)=(2k +9)·3k +1+9=3[(2k +7)·3k +9]+18(3k -1-1),由假设知3[(2k +7)·3k +9]能被36 整除,又3k -1-1是偶数,故18(3k -1-1)也能被36 整除.即n =k +1时结论也成立.故由(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f (n )能被36整除. 由f (1)=36知36是整除f (n )的最大值.【点拨】 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整除性问题也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在证明n =k +1结论也成立时,要注意“凑形”,即凑出归纳假设的形式,以便于充分利用归纳假设的条件.【变式训练2】求证:当n 为正整数时,f (n )=32n +2-8n -9能被64整除.【证明】方法一:①当n =1时,f (1)=34-8-9=64,命题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结论成立,即f (k )=32k +2-8k -9能被64整除.由于32(k+1)+2-8(k +1)-9=9(32k +2-8k -9)+9·8k +9·9-8(k +1)-9=9(32k +2-8k -9)+64(k +1),即f (k +1)=9f (k )+64(k +1),所以n =k +1时命题也成立.根据①②可知,对任意的n ∈N *,命题都成立.方法二:①当n =1时,f (1)=34-8-9=64,命题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f (k )=32k +2-8k -9能被64整除.由归纳假设,设32k +2-8k -9=64m (m为大于1的自然数),将32k +2=64m +8k +9代入到f (k +1)中得f (k +1)=9(64m +8k +9)-8(k +1)-9=64(9m +k +1),所以n =k +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①②可知,对任意的n ∈N *,命题都成立.题型三 数学归纳法在函数、数列、不等式证明中的运用【例3】(2009山东)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 +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1)求r 的值;(2)当b =2时,记b n =2(log 2a n +1)(n ∈N *),求证: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b 1+1b 1· b 2+1b 2·…·b n +1b n>n +1成立. 【解析】(1)因为点(n ,S n )均在函数y =b x +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 所以S n =b n +r (b >0且b ≠1,b ,r 均为常数).当n =1时,a 1=S 1=b +r ;当n ≥2时,a n =S n -S n -1=b n +r -b n -1-r =(b -1)b n -1.又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故r =-1且公比为b . (2)当b =2时,a n =2n -1,所以b n =2(log 2a n +1)=2(log 22n -1+1)=2n (n ∈N *),所以b n +1b n =2n +12n,于是要证明的不等式为32·54·…·2n +12n>n +1对任意的n ∈N *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1时,32>2显然成立.假设当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32·54·…·2k +12k >k +1.则当n =k +1时,32·54·…·2k +12k ·2k +32k +2>k +1·2k +32k +2=k +1·(2k +32k +2)2=(2k +3)24(k +1)=[2(k +1)+1]24(k +1)=4(k +1)2+4(k +1)+14(k +1)=(k +1)+1+14(k +1)>(k +1)+1,即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所以原不等式对任意n ∈N *成立.【点拨】 运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进行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必须要利用归纳假设的条件,并且灵活运用放缩法、基本不等式等数学方法.【变式训练3】设函数f (x )=e x -1+a x(a ∈R ).(1)若函数f (x )在x =1处有极值,且函数g (x )=f (x )+b 在(0,+∞)上有零点,求b 的最大值; (2)若f (x )在(1,2)上为单调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在(1)的条件下,数列{a n }中a 1=1,a n +1=f (a n )-f ′(a n ),求|a n +1-a n |的最小值.【解析】(1)f ′(x )=e x -1-a x2,又函数f (x )在x =1处有极值,所以f ′(1)=0,即a =1,经检验符合题意.g ′(x )=e x -1-1x2,当x ∈(0,1)时,g ′(x )<0,g (x )为减函数,当x =1时,g ′(x )=0,当x ∈(1,+∞)时g ′(x )>0,g (x )为增函数.所以g (x )在x =1时取得极小值g (1)=2+b ,依题意g (1)≤0,所以b ≤-2, 所以b 的最大值为-2.(2)f ′(x )=e x -1-a x2,当f (x )在(1,2)上单调递增时,e x -1-a x2≥0在[1,2]上恒成立,所以a ≤x 2e x -1,令h (x )=x 21e x ,则h ′(x )=e x -1(x 2+2x )>0在[1,2]上恒成立,即h (x )在[1,2]上单调递增,所以h (x )在[1,2]上的最小值为h (1)=1,所以a ≤1; 当f (x )在[1,2]上单调递减时,同理a ≥x 2e x -1,h (x )=x 2e x-1在[1,2]上的最大值为h (2)=4e ,所以a ≥4e.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1或a ≥4e.(3)由(1)得a =1,所以f (x )-f ′(x )=1x +1x 2,因此a n +1=1a n +1a 2n,a 1=1,所以a 2=2,可得0<a 2n +1<1,a 2n +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当n =1时,a 3=34,a 4=289,结论成立;②设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0<a 2k +1<1,a 2k +2>2,则n =k +1时,a 2k +3=1a 2k +2+1a 22k +2<12+12=1,所以0<a 2k +3<1,a 2k +4=1a 2k +3+1a 22k +3>1+1=2.所以n =k +1时结论也成立,根据①②可得0<a 2n +1<1,a 2n +2>2恒成立,所以|a n +1-a n |≥a 2-a 1=2-1=1,即|a n +1-a n |的最小值为1.总结提高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常用方法,它是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绎推理,其大前提是皮亚诺公理(即归纳公理):设M 是正整数集合的子集,且具有如下性质: ①1∈M ;②若k ∈M ,则k +1∈M ,那么必有M =N *成立.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两个步骤体现了递推的数学思想,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通过对两个命题的证明替代了无限多次的验证,实现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比较注重于对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本质的考查,如“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而涉及的知识内容也是很广泛的,可覆盖代数命题、三角恒等式、不等式、数列、几何命题、整除性命题等.其难点往往在第二步,关键是“凑形”以便运用归纳假设的条件.。
推理证明
4.(2012·陕西)观察下列不等式 1+212<32, 1+212+312<53, 1+212+312+412<74, …… 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
解析:由前几个不等式可知
1
+
1 22
+
1 32
+
1 42
+
…
+
1 n2
2n-1 <n.
【答案】 962
变式迁移
对于集合 N={1,2,3,…,n}及其他的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 一个“交替和”如下:按照递减的次序重新排列该子集,然后从
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减、加后边的数.例如:集合{1,2,4,6,9}的交替 和是 9-6+4-2+1=6,集合{5}的交替和为 5;当集合 N 中的 n =2 时,集合 N={1,2}的所有非空子集为{1},{2},{1,2},则它的 “交替和”的总和 T2=1+2+2-1=4,请你尝试对 n=3,n=4 的情况,计算它的“交替和”的总和 T3,T4,并根据其结果猜测 集合 N={1,2,3,…,n}的每一个非空子集的“交替和”的总和 Tn =________.(不必给出证明)
【解析】 E 在 AC 上, OE 的方程为:1b-1cx+1p-1ay=0. F 在 AB 上,它们的区别在于 B,C 互换. 因而 OF 的方程应为: 1c-1bx+1p-1ay=0.∴括号内应填:1c-1b.
【答案】 1c-1b
【探究提高】 “观察、类比”是解决本题的基本思路, 由于直线 OE,OF 在图形上的“对称性”在其方程上也必然 有某种“对称性”,观察直线 OE 的方程和题目中给出的直 线 OF 的部分信息,它们的共性是 y 的系数一样,那就只有 x 的系数具备“对称性”,这样就可大胆、合理地进行解答 了.
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第七模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第三十一讲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
1
2 n.
n1 n
[措施与技巧] 作商法需要注意商式分母必须为正,一般 地,比较指数式旳大小用作商法较简朴(如a,b>0时,比较 aa•bb与ba•ab旳大小).本题用作差法也比较简朴,同学们不 妨一试.
B.等于0
C.不不小于0
D.符号不能拟定
答案:A
4.已知a,b,c满足c<b<a,且ac<0.那么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旳 是( )
A.ab>ac
B.c(b-a)<0
C.cb2<ab2
D.ac(a-c)>0
答案:A
5.设a 0, b 0,已知m b, a 且m 0,则 1 的取值范围是( )
m
2.a≤b旳含义是指“或者a<b,或者a=b”,等价于“a不不小 于b”;a≥b旳含义是指“或者a>b,或者a=b”,等价于“a 不不不小于b”.
【典例1】 某汽车企业因为发展旳需要需购进一批汽车,计 划使用不超出1000万元旳奖金购置单价分别为40万元、90 万元旳A型汽车和B型汽车.根据需要,A型汽车至少买5辆 ,B型汽车至少买6辆,写出满足上述全部不等关系旳不等式.
类型三
比较大小
解题准备:作差法比较大小旳环节是:
作差→变形→判断差旳符号→下结论.
作商法比较大小旳环节是:
作商→变形→判断商与1旳大小→下结论.
其中变形是关键,变形措施主要是通分、因式分解和配方等, 变形要彻底,要有利于与0或1比较大小.
【典例3】设a、b是不相等的正数, A a b ,G ab, 2
性质3:加法法则 假如a>b,那么a+c>b+c. 推论1:移项法则 假如a+b>c,那么a>c-b. 推论2:同向可加性 假如a>b,且c>d,那么a+c>b+d.
2020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 数学归纳法讲义 2-2
2.3 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的内容如下:一个错误!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1)错误!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n0=2等)时结论正确,(2)错误!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能够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那么可以断定错误!这个命题对n∈N*且n≥n0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错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的作用是错误!递推的依据.3.数学归纳法实质上是错误!演绎推理法的一种,它是一种错误!严格的证明方法,它只能错误!证明结论,不能发现结论,并且只能证明错误!与正整数相关的命题.4.常把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结合起来,形成错误!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既可以错误!发现结论,又能错误!给出严格的证明,组成一套完整的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两步错误!缺一不可,并且在第二步的推理证明中必须用错误!归纳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对数学归纳法本质的理解数学归纳法可能与同学们以前所接触的证明方法差别很大,为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可对比以下问题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1)有n个骨牌排成如图所示的一排,现推倒第一张骨牌,会有什么现象?(2)要使骨牌全部倒下,骨牌的摆放有什么要求?(骨牌的间距不大于骨牌的高度)(3)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摆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前一张骨牌倒下,适当的间距导致后一张骨牌也倒下)(4)如果推倒的不是第一张骨牌,而是其他位置上的某一张骨牌,能使所有的骨牌倒下吗?(5)能够成功地推倒排成一排的骨牌的条件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①第一张骨牌被推倒;②若某一张骨牌倒下,则其后面的一张骨牌必定倒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运用类比的方法,我们不难将推倒骨牌的原理进行迁移、升华,进而得到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1)当n=1时,结论成立;(2)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证明n=k+1时结论也必定成立.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一定为1.()(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f(n)=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则f(n)共有________项,f(2)=________。
高三数学复习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演 练 知 能 检 测
第一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归纳· 知识整合]
回 扣 主 干 知 识
突 破 热 点 题 型
1.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法则 设a,b∈R,则 a-b>0 (1)a>b⇔ ; a-b=0 (2)a=b⇔ ; a-b<0 (3)a<b⇔ .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对称性 传递性 可加性 性质内容 a>b⇔_____ b<a a>b,b>c⇒______ a>c 注意 ⇔ ⇒ ⇔
[例3] 个结论: (1)(2012· 湖南高考)设a>b>1,c<0,给出下列三
提 升 学 科 素 养
突 破 热 点 题 型
c c ①a>b;②ac<bc;③logb(a-c)>loga(b-c).
其中所有的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
演 练 知 能 检 测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数学(6省专版)
=(x-1)2+1>0, ∴3x2-x+1>2x2+x-1.
演 练 知 能 检 测
数学(6省专版)
第一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回 扣 主 干 知 识
aa-b aabb a-b b-a a-b 1 a-b (2)abba=a b =a b =b . aa-b a ∵当a>b,即a-b>0,b>1时,b >1,
第一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c d (2)已知三个不等式:ab>0,bc-ad>0, a - b >0(其中a,
回 扣 主 干 知 识
b,c,d均为实数),用其中两个不等式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 不等式作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可组成的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推理与证明》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数学】数学《推理与证明》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2a b c ++=,则ab bc ca ++的值( )A .大于2B .小于2C .不小于2D .不大于2【答案】B 【解析】 【分析】把已知变形得到a b c +=-,a c b +=-,b c a +=-,把2()ab bc ac ++拆开后提取公因式代入a b c +=-,a c b +=-,b c a +=-,则可判断2()ab bc ac ++的符号,从而得到ab bc ac ++的值的符号. 【详解】解:2a b c ++=Q ,2a b c ∴+=-,2a c b +=-,2b c a +=-.则2()ab bc ac ++222ab ac bc =++ ab ac bc ac ab bc =+++++()()()a b c c b a b a c =+++++ (2)(2)(2)b b a a c c =-+-+- 222222b b a a c c =-+-+-()()2222a b c a b c =-+++++ ()2224a b c =-+++,2a b c ++=Q ,()2220a b c ∴++>,即()2220a b c -++<,2()4ab bc ac ++<Q ,()2ab bc ac ∴++<即ab bc ac ++的值小于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我国南宋数学家杨家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一个由正整数构成的三角形数表,我们通常称之为杨辉三角.以下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来源于杨辉三角.( )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a ,则a 的值为( )A .100820182⨯B .100920182⨯C .100820202⨯D .100920202⨯【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每一行的第一个数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第一行第一个数为:0112=⨯; 第二行第一个数为:1422=⨯; 第三行第一个数为:21232=⨯; 第四行第一个数为:33242=⨯;L L ,第n 行第一个数为:1n 2n n a -=⨯;一共有1010行,∴第1010行仅有一个数:10091008a 101022020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数表探究数列规律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已知点(10,3)P 在椭圆222:199x y C a +=上.若点()00,N x y 在圆222:M x y r +=上,则圆M 过点N 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由此类比得椭圆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 )A .13311x y +=B .111099x y += C .11133x y += D .199110x y += 【答案】C【解析】 【分析】先根据点在椭圆上,求得2a ,再类比可得切线方程. 【详解】因为点(10,3)P 在椭圆222:199x y C a +=上,故可得21009199a +=,解得2110a =; 由类比可得椭圆C 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为:103111099x y +=,整理可得11133x y+=.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由椭圆上一点的坐标求椭圆方程,以及类比法的应用,属综合基础题.4.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记()()1f x f x '=,()()21f x f x '=,…,()()1n n f x f x +'=(n ∈N *). 若()sin f x x x =,则()()20192021f x f x += ( )A .2cos x -B .2sin x -C .2cos xD .2sin x【答案】D 【解析】 【分析】通过计算()()()()()12345,,,,f x f x f x f x f x ,可得()()()()4342414,,,k k k k f x f x f x f x ---,最后计算可得结果.【详解】由题可知:()sin f x x x =所以()()12sin cos ,2cos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343sin cos ,4cos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55sin cos ,f x x x x =+⋅⋅⋅所以猜想可知:()()4343sin cos k f x k x x x -=-+()()4242cos sin k f x k x x x -=-- ()()4141sin cos k f x k x x x -=--- ()44cos sin k f x k x x x =-+由201945051,202145063=⨯-=⨯- 所以()20192019sin cos f x x x x =--()20212021sin cos f x x x x =+所以()()201920212sin f x f x x +=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计算以及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可以使用取特殊值,归纳猜想等方法的使用,属中档题.5.观察2'()2x x =,4'3()4x x =,'(cos )sin x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A .()f x B .()f x -C .()g xD .()g x -【答案】D 【解析】由归纳推理可知偶函数的导数是奇函数,因为()f x 是偶函数,则()()g x f x '=是奇函数,所以()()g x g x -=-,应选答案D .6.平面上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区域,有(1)2f =,(2)4f =,(3)8f =,则() f n =( ).A .2nB .22n n -+C .2(1)(2)(3)n n n n ----D .325104n n n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可得平面内有n 个圆时, 它们将平面分成()f n 块,再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再求和即可. 【详解】由题, 添加第1n +个圆时,因为每两个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都无公共点,故会增加2n 个圆. 又(1)2f =,故()()12f n f n n +-=.即()()()()()()212,32 4...122f f f f f n f n n -=-=--=-. 累加可得()()()21222224 (2222)2n n n n f n n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需要画图分析进行理解.或直接计算(4),(5) f f 等利用排除法判断.属于中档题.7.在《中华好诗词大学季》的决赛赛场上,由南京师范大学郦波老师、中南大学杨雨老师、著名历史学者纪连海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四位大学士分别带领的四支大学生团队进行了角逐.将这四支大学生团队分别记作甲、乙、丙、丁,且比赛结果只有一支队伍获得冠军,现有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四位同学对这四支参赛团队的获奖结果预测如下:小张说:“甲或乙团队获得冠军”;小王说:“丁团队获得冠军”;小李说“乙、丙两个团队均未获得冠军”;小赵说:“甲团队获得冠军”.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预测结果是对的,则获得冠军的团队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甲、乙、丙、丁分别获得冠军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四人的说法进行推理,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若甲获得冠军,则小张、小李、小赵的预测都正确,与题意不符; 若乙获得冠军,则小王、小李、小赵的预测不正确,与题意不符; 若丙获得冠军,则四个人的预测都不正确,与题意不符;若丁获得冠军,则小王、小李的预测都正确,小张和小赵预测的都不正确,与题意相符.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8.甲、乙、丙、丁四人通过抓阄的方式选出一人周末值班(抓到“值”字的人值班).抓完阄后,甲说:“我没抓到.”乙说:“丙抓到了.”丙说:“丁抓到了”丁说:“我没抓到."已知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他们的说法,可以断定值班的人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答案】A 【解析】 【分析】可采用假设法进行讨论推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由题意,假设甲:我没有抓到是真的,乙:丙抓到了,则丙:丁抓到了是假的, 丁:我没有抓到就是真的,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抓到是矛盾的; 假设甲:我没有抓到是假的,那么丁:我没有抓到就是真的, 乙:丙抓到了,丙:丁抓到了是假的,成立, 所以可以断定值班人是甲.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情推理及其应用,其中解答中合理采用假设法进行讨论推理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分析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9.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2lr π=,二维测度(面积)2S r π=;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24S r π=,三维测度(体积)343V r π=.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猜想其四维测度W =( )A .42r πB .43r πC .44r πD .46r π【答案】A 【解析】分析: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性质进行类比推理即可确定四维测度W .详解:结合所给的测度定义可得:在同维空间中,1n +维测度关于r 求导可得n 维测度, 结合“超球”的三维测度38V r π=,可得其四维测度42W r π=. 本题选择A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导数的简单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0n b >,公比1q ≠,则关于5b ,7b ,4b ,8b 的一个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5748b b b b > B .7845b b b b > C .5748b b b b +<+ D .7845b b b b ++<【答案】C 【解析】 【分析】类比等差数列{}n a 与等比数列{}n b 各项均为正数,等差数列中的“和”运算类比到等比数列变为“积”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在等差数列{}n a 中,由4637+=+时,有4637a a a a >, 类比到等比数列{}n b 中,由5748+=+时,有4857b b b b +>+,因为4334857444444()(1)(1)b b b b b b q b q b q b q b q q +-+=+--=-+-32244(1)(1)(1)(1)0b q q b q q q =--=-++>,所以4857b b b b +>+成立.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类比推理,同时考查观察、分析、类比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属于中档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l+2+3+…+n 3=632n n+,n ∈N*”,则当n=k+1时,应当在n=k 时对应的等式左边加上( ) A .k 3+1B .(k 3+1)+(k 3+2)+…+(k+1)3C .(k+1)3D .63(1)(1)2k k +++【答案】B 【解析】分析:当项数从n k =到1n k =+时,等式左边变化的项可利用两个式子相减得到。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3基本不等式课件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3节 基本不等式
课堂探究 考点突破
真题模拟演练
课堂探究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角度 1 利用配凑法求最值
9 (1)设 0<x<32,则函数 y=4x(3-2x)的最大值为 2 .
解析:y=4x(3-2x)=2[2x(3-2x)]≤22x+32-2x2=92,当 且仅当“2x=3-2x,即 x=34”时,等号成立.
(m
+p)
=165+mp +4pm
≥16
5+2
mp ·4pm=32,当且仅当 m=2,p=4 时等号成立,故选 C.
(2)若正数 x,y 满足 x2+6xy-1=0,则 x+2y 的最小值是( A )
22 A. 3
2 B. 3
3 C. 3
23 D. 3
解析:因为正数 x,y 满足 x2+6xy-1=0, 所以 y=1-6xx2.
解析:因为函数 g(x)=logax+1(a>0 且 a≠1)的定点为(1,1) 在直线 mx+ny-2=0 上,所以 m+n-2=0,即m2 +n2=1,
所以m1 +1n=m1 +1nm2 +n2=12+12+2nm+2mn≥1+2 =2,
当且仅当2nm=2mn,即 m2=n2 时取等号, 所以m1 +1n的最小值为 2.
(2)要使公园所占面积最小,则休闲区 A1B1C1D1 的长和宽该如何设 计?
解:(1)设休闲区的宽为 a 米,则长为 ax 米,
由 a2x=4 000,得 a=20
10 .
x
则 S(x)=(a+8)(ax+20)
=a2x+(8x+20)a+160
=4 000+(8x+20)·20 10+160 x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第十六章推理与证明
1 (n N ) , f (n) (1 a1 )(1 a 2 ) (1 a n ) , (n 1) 2
试通过计算 f (1), f (2), f (3) 的值,推测出 f (n) 的值。 (2)类比推理 由两类对象具有的某些类似的属性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 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是有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简称为类比推理。 例 3.在平面上,设 ha,hb,hc 是三角形 ABC 三条边上的高.P 为三角形内任一点,P 到相应三边的距 离分别为 pa,pb,pc,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试通过类比,写出在空间中的类似结论. (3)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做演绎推理,简言之, 演绎推理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在;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题----------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三段论”可以表示为: 大前提:M 是 P;小前提:S 是 M;结论:S 是 P。 2、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
*
am a bm b
72 5
1 4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例如: 在数列{ a n }中, a1 =1, a n 1 再推测通项 a n 的公式, 最后证明你的结论. 又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 n .
2
an * (n∈ N ), 先计算 a 2 , a 3 , a 4 的值, 1 an
pa pb pc 1 ha hb hc
项 目
内容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推理形式 部分到整体,个别到 一般 推理所得结论
类比推理 特殊到特殊 一般到特殊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高考中的类比推理拓展资料素材 北师大版选修1-2
高考中的类比推理大数学家波利亚说过:“类比是某种类型的相似性,是一种更确定的和更概念性的相似。
”应用类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关于对象在某些方面一致性说清楚。
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作出新发现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信息迁移。
例1、(2006湖北)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2)(r r S ⋅=π,周长r r C ⋅=π2)(,若将r 看作),0(+∞上的变量,则r r ⋅=⋅ππ2)'(2, ①,①式可用语言叙述为:圆的面积函数的导数等于圆的周长函数。
对于半径为R 的球,若将R 看作看作),0(+∞上的变量,请你写出类似于①的式子:_________________,②,②式可用语言叙述为___________.解:由提供的形式找出球的两个常用量体积、表面积公式,类似写出恰好成立,,34)(3R R V π=24)(R r S π=. 答案:①)'34(3R π.42R π= ②球的体积函数的导数等于球的表面积函数。
点评:主要考查类比意识考查学生分散思维,注意将圆的面积与周长与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进行类比例2.(2000年上海高考第12题)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0=0,则有等式a 1+a 2+……+a n =a 1+a 2+……+a 19-n (n <19,n ∈N *)成立。
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9=1,则有等式 成立。
分析:这是由一类事物(等差数列)到与其相似的一类事物(等比数列)间的类比。
在等差数列{a n }前19项中,其中间一项a 10=0,则a 1+a 19= a 2+a 18=……= a n +a 20-n = a n +1+a 19-n =2a 10=0,所以a 1+a 2+……+a n +……+a 19=0,即a 1+a 2+……+a n =-a 19-a 18-…-a n +1,又∵a 1=-a 19, a 2=-a 18,…,a 19-n =-a n +1,∴ a 1+a 2+……+a n =-a 19-a 18-…-a n +1= a 1+a 2+…+a 19-n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数学推理与证明题经典题目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数学推理与证明题经典题目数学推理与证明题是高考数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高考中,这类题目常常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高考数学推理与证明题,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一题型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一、数列推导与证明题数列是高考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其推导与证明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归纳法和推理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数列推导与证明题。
例题1: 已知数列{an}满足a1=2,an+1=an+1/n,证明该数列单调递增。
解析: 首先我们将证明该数列是递增的,即an+1≥an。
当n=1时,根据题目条件有a2=a1+1/1=3/1=3,显然3≥2,满足条件。
假设当n=k时,an+1≥an成立,即ak+1≥ak。
当n=k+1时,根据题目条件有a(k+1)+1=a(k+1)+1/(k+1)=ak+1+1/(k+1)。
由假设条件可得a(k+1)+1≥ak+1+1/(k+1)≥ak+1。
综上所述,根据数学归纳法,可证明该数列是递增的。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在数列推导与证明题中的重要性。
在解这类题目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归纳法的思想,合理运用数学推理的方法。
二、平面几何推理与证明题平面几何推理与证明题是高考数学中的又一个重要考点,其解题过程需要注意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几何图形的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平面几何推理与证明题。
例题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a,0),B(b,0)与C(0,c)所构成的三角形ABC为正三角形,证明ab=3c²。
解析: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三角形ABC为正三角形,则其三个内角均为60°。
利用点A、B和C的坐标可以得到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a-b)²+c²),|a-b|和√(a²+b²)。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学科,而在高中数学中,推理和证明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推理与证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在数学中经常使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分为两步:先列出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再根据这些条件和定理推导出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几何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两边相等。
”首先,我们列出已知条件: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然后,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推导出结论:∠ABC=∠ACB,即底角的两边相等。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反证法,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论定理:“如果一个整数的平方是奇数,则这个整数本身也是奇数。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整数n,使得n^2是奇数,但n本身是偶数。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存在整数k,使得n=2k。
然而,根据等式n^2=(2k)^2=4k^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n^2是偶数,与已知条件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列、等式和不等式等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当n为某个特定值时结论成立,再证明当n=k时结论成立时,可以推导出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列的等差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首先,我们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a1=a1+(1-1)d,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ak=a1+(k-1)d。
我们再来验证当n=k+1时结论是否成立:ak+1=a1+(k-1)d+d=a1+kd。
由此可见,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高中数学高考42第七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7 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跟踪训练 2 已知 a>0,证明: a2+a12- 2≥a+1a-2.
师生共研
题型三 反证法的应用
例 3 设 a>0,b>0,且 a+b=1a+1b.证明: (1)a+b≥2;
证明 由 a+b=1a+1b=aa+bb,a>0,b>0,得 ab=1.
由基本不等式及ab=1,
有 a+b≥2 ab=2,即 a+b≥2,当且仅当 a=b=1 时,等号成立.
7.如果 a a+b b>a b+b a成立,则 a,b 应满足的条件是_a_≥__0_,__b_≥__0_且__a_≠__b_. 解析 ∵a a+b b-(a b+b a) = a(a-b)+ b(b-a) =( a- b)(a-b) =( a- b)2( a+ b). ∴当 a≥0,b≥0 且 a≠b 时,( a- b)2( a+ b)>0. ∴a a+b b>a b+b a成立的条件是 a≥0,b≥0 且 a≠b.
(1)证明:数列T1n是等差数列; 证明 ∵an+1=TTn+n 1=11--aan+n 1 ⇒ an+1 = 1 ⇒ 1 - 1 =1,
1-an+1 1-an 1-an+1 1-an
∴Tn1+1-T1n=1,
又∵T1=1-a1=a1, ∴a1=12,∴T11=1-1 a1=2, ∴数列T1n是以 2 为首项,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师生共研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已知a,b,c>0,a+b+c=1.求证: (1) a+ b+ c≤ 3; 证明 ∵( a+ b+ c)2=(a+b+c)+2 ab+2 bc+2 ca≤(a+b+c)+(a+b)
+(b+c)+(c+a)=3,
∴ a+ b+ c≤ 3(当且仅当 a=b=c 时取等号).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推理与证明(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推理与证明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19春•上饶期末)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13+23+33+43+53+63=()A.192B.202C.212D.2222.(2016春•遵义期末)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1)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2)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3)某次考试张军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成绩都是100分;(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n﹣2)•180°.A.(1)(2)B.(1)(3)C.(1)(2)(4)D.(2)(4)3.(2015•呼和浩特二模)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S﹣ABC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内切球半径为R,四面体S﹣ABC的体积为V,则R=()A.B.C.D.4.(2019•新课标Ⅱ)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甲:我的成绩比乙高.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5.(2016•北京)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C.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D.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6.(2019春•慈溪市期中)用反证法证明“已知x,y∈R,x2+y2=0,求证:x=y=0.”时,应假设()A.x≠y≠0B.x=y≠0C.x≠0且y≠0D.x≠0或y≠0 7.(2021春•辽源期末)证明不等式的最适合的方法是()A.综合法B.分析法C.间接证法D.合情推理法8.(2015•上海二模)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如果ab可被5整除,那么a、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A.a、b都能被5整除B.a、b都不能被5整除C.a、b不都能被5整除D.a不能被5整除二.填空题(共4小题)9.(2014•新课标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10.(2016•潍坊一模)观察式子,…,则可归纳出.11.(2021•凉州区校级模拟)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B,C,D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甲说:“A作品获得一等奖”;乙说:“C作品获得一等奖”丙说:“B,D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丁说:“是A或D作品获得一等奖”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12.(2019春•常州期中)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用反证法研究该猜想,应假设的内容是.三.解答题(共4小题)13.(2017春•驻马店期末)设非等腰△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用分析法证明:=.14.(2019春•宁德期中)已知函数,(Ⅰ)分别求f(0)+f(1),f(﹣1)+f(2),f(﹣2)+f(3)的值;(Ⅱ)由上题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15.(2020秋•义乌市期末)观察下列各等式:tan10°tan20°+tan20°tan60°+tan60°tan10°=1tan20°tan30°+tan30°tan40°+tan40°tan20°=1tan33°tan44°+tan44°tan13°+tan33°tan13°=1(1)尝试再写出一个相同规律的式子;(2)写出能反映以上式子一般规律的恒等式;(3)并对你写出的(2)恒等式进行证明.16.(2020秋•泉山区校级期末)在平面几何中,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2+AC2=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P﹣ABC中的三个侧面P AB,PBC,P AC两两相互垂直,则____.”请将上述结论补充完整,并给出证明.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推理与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19春•上饶期末)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13+23+33+43+53+63=()A.192B.202C.212D.222【考点】归纳推理.【专题】计算题;逻辑推理.【分析】解答此类的方法是从特殊的前几个式子进行分析找出规律.观察前几个式子的变化规律,发现每一个等式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且左边的底数在增加,右边的底数也在增加.从中找规律性即可.【解答】解:∵所给等式左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1,2;1,2,3;1,2,3,4;右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3,6,10,(注意:这里3+3=6,6+4=10),∴由底数内在规律可知:第五个等式左边的底数为1,2,3,4,5,6,右边的底数为10+5+6=21.又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故有13+23+33+43+53+63=2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它与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不同.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不是从个别到一般,是一个必然地得出的思维进程.属于基础题.2.(2016春•遵义期末)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1)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2)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3)某次考试张军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成绩都是100分;(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n﹣2)•180°.A.(1)(2)B.(1)(3)C.(1)(2)(4)D.(2)(4)【考点】合情推理的含义与作用.【专题】阅读型;逻辑推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定义,判断一个推理过程是否是类比推理关键是看他是否符合类比推理的定义,即是否是由特殊到与它类似的另一个特殊的推理过程,类比推理的是看是否符合类比推理的定义.【解答】解:(1)为类比推理,在推理过程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2)为归纳推理,关键是看他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推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符合归纳推理的定义,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3)不是合情推理,是由个别到全体的推理过程.(4)为归纳推理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推理过程是否是归纳推理关键是看他是否符合归纳推理的定义,即是否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判断一个推理过程是否是类比推理关键是看他是否符合类比推理的定义,即是否是由特殊到与它类似的另一个特殊的推理过程.判断一个推理过程是否是演绎推理关键是看他是否符合演绎推理的定义,能否从推理过程中找出“三段论”的三个组成部分.3.(2015•呼和浩特二模)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S﹣ABC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内切球半径为R,四面体S﹣ABC的体积为V,则R=()A.B.C.D.【考点】类比推理.【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平面与空间之间的类比推理,由点类比点或直线,由直线类比直线或平面,由内切圆类比内切球,由平面图形面积类比立体图形的体积,结合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类比求四面体的体积即可.【解答】解: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则球心O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所以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体积的和.则四面体的体积为∴R=故选:C.【点评】类比推理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类比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者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或猜想).4.(2019•新课标Ⅱ)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甲:我的成绩比乙高.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专题】综合题;分析法;推理和证明;逻辑推理.【分析】本题可从三人预测中互相关联的乙、丙两人的预测入手,因为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而乙对则丙必对,丙对乙很有可能对,假设丙对乙错则会引起矛盾故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甲预测正确乙、丙错误,从而得出结果.【解答】解:由题意,可把三人的预测简写如下:甲:甲>乙.乙:丙>乙且丙>甲.丙:丙>乙.∵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分析三人的预测,可知:乙、丙的预测不正确.如果乙预测正确,则丙预测正确,不符合题意.如果丙预测正确,假设甲、乙预测不正确,则有丙>乙,乙>甲,∵乙预测不正确,而丙>乙正确,∴只有丙>甲不正确,∴甲>丙,这与丙>乙,乙>甲矛盾.不符合题意.∴只有甲预测正确,乙、丙预测不正确,甲>乙,乙>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情推理,因为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所以本题关键是要找到互相关联的两个预测入手就可找出矛盾.从而得出正确结果.本题属基础题.5.(2016•北京)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甲、乙、丙是三个空盒.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C.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D.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考点】演绎推理.【专题】推理和证明.【分析】分析理解题意:乙中放红球,则甲中也肯定是放红球;往丙中放球的前提是放入甲中的不是红球,据此可以从乙中的红球个数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取两个球共有4种情况:①红+红,则乙盒中红球数加1个;②黑+黑,则丙盒中黑球数加1个;③红+黑(红球放入甲盒中),则乙盒中黑球数加1个;④黑+红(黑球放入甲盒中),则丙盒中红球数加1个.设一共有球2a个,则a个红球,a个黑球,甲中球的总个数为a,其中红球x个,黑球y 个,x+y=a.则乙中有x个球,其中k个红球,j个黑球,k+j=x;丙中有y个球,其中1个红球,i个黑球,i+l=y;黑球总数a=y+i+j,又x+y=a,故x=i+j由于x=k+j,所以可得i=k,即乙中的红球等于丙中的黑球.故选:B.法二:若袋中有两个球,则红球、黑球各一个,若红球放在甲盒,则黑球放在乙盒,丙盒中没有球,此时乙盒中黑球多于丙盒中黑球,乙盒中黑球比丙盒中红球多,故可排除A,D;若袋中有四个球,则红球、黑球各两个,若取出两个红球,则红球一个放在甲盒,余下一个放在乙盒,再取出余下的两个黑球,一个放在甲盒,则余下一个放在丙盒,所以甲盒中一红一黑,乙盒中一个红球,丙盒中一个黑球,此时乙盒中红球比丙盒中红球多,排除C.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推理与证明,重点是找到切入点逐步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中档题6.(2019春•慈溪市期中)用反证法证明“已知x,y∈R,x2+y2=0,求证:x=y=0.”时,应假设()A.x≠y≠0B.x=y≠0C.x≠0且y≠0D.x≠0或y≠0【考点】分析法和综合法;反证法.【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简易逻辑.【分析】熟记反证法的步骤,直接填空即可.反面有多种情况,需一一否定.【解答】解:用反证法证明“已知x,y∈R,x2+y2=0,求证:x=y=0.”时,应先假设x≠0或y≠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的第一步,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7.(2021春•辽源期末)证明不等式的最适合的方法是()A.综合法B.分析法C.间接证法D.合情推理法【考点】分析法和综合法.【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逻辑推理.【分析】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要证<,即证9+2<9+2,故只要证<,即证14<18,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解答】解:要证明不等式,只要证<,即证9+2<9+2,故只要证<,即证14<18.以上证明不等式所用的最适合的方法是分析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比较大小的方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由果索因”,逆向逐步找这个不等式成立需要具备的充分条件,分析法──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属于中档题.8.(2015•上海二模)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如果ab可被5整除,那么a、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A.a、b都能被5整除B.a、b都不能被5整除C.a、b不都能被5整除D.a不能被5整除【考点】反证法.【专题】推理和证明.【分析】反设是一种对立性假设,即想证明一个命题成立时,可以证明其否定不成立,由此得出此命题是成立的.【解答】解:由于反证法是命题的否定的一个运用,故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可以设其否定成立进行推证.命题“a,b∈N,如果ab可被5整除,那么a,b至少有1个能被5整除.”的否定是“a,b都不能被5整除”.故选:B.【点评】反证法是命题的否定的一个重要运用,用反证法证明问题大大拓展了解决证明问题的技巧.二.填空题(共4小题)9.(2014•新课标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A.【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专题】推理和证明.【分析】可先由乙推出,可能去过A城市或B城市,再由甲推出只能是A,B中的一个,再由丙即可推出结论.【解答】解:由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则乙可能去过A城市或B城市,但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则乙只能是去过A,B中的任一个,再由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则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合情推理,要抓住关键,逐步推断,是一道基础题.10.(2016•潍坊一模)观察式子,…,则可归纳出(n≥1).【考点】归纳推理.【专题】阅读型.【分析】根据已知中,分析左边式子中的数与右边式子中的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写出结果.【解答】解:根据题意,每个不等式的右边的分母是n+1.不等号右边的分子是2n+1,∴1+…+<(n≥1).故答案为:(n≥1).【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11.(2021•凉州区校级模拟)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A,B,C,D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甲说:“A作品获得一等奖”;乙说:“C作品获得一等奖”丙说:“B,D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丁说:“是A或D作品获得一等奖”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C.【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专题】对应思想;转化法;推理和证明.【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假设参赛的作品为A、B、C、D,判断甲、乙、丙、丁的说法的正确性,即可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A,B,C,D作品进行评奖,只评一项一等奖,假设参赛的作品A为一等奖,则甲、丙,丁的说法都正确,乙错误,不符合题意;假设参赛的作品B为一等奖,则甲、乙、丙、丁的说法都错误,不符合题意;假设参赛的作品C为一等奖,则乙,丙的说法正确,甲、丁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假设参赛的作品D为一等奖,则甲、乙,丙的说法都错误,丁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获得参赛的作品C为一等奖;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问题,注意“这四位同学中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的这一条件.验证法的应用.12.(2019春•常州期中)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用反证法研究该猜想,应假设的内容是存在一个大于2的偶数不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考点】反证法.【专题】对应思想;反证法;推理和证明.【分析】根据反证法的定义对结论进行假设即可.【解答】解:由反证法的定义得假设的内容为存在一个大于2的偶数不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故答案为:存在一个大于2的偶数不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证法的应用,结合反证法的定义和步骤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三.解答题(共4小题)13.(2017春•驻马店期末)设非等腰△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用分析法证明:=.【考点】分析法和综合法.【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分析法;推理和证明.【分析】用分析法证明,结合余弦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证明:要证明:=,只要证明=,只要证明(a+c﹣2b)(a﹣b+c)=3(a﹣b)(c﹣b),只要证明(a+c﹣b)2﹣b(a+c﹣b)=3(ac+b2﹣bc﹣ab),只要证明b2=a2+c2﹣ac,只要证明,只要证明B=60°,只要证明A、B、C成等差数列,故结论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关系、余弦定理的应用和解三角形问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基本的运算能力.14.(2019春•宁德期中)已知函数,(Ⅰ)分别求f(0)+f(1),f(﹣1)+f(2),f(﹣2)+f(3)的值;(Ⅱ)由上题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并给出证明.【考点】归纳推理.【专题】计算题;对应思想;转化法;推理和证明.【分析】(Ⅰ)利用条件,求f(0)+f(1),f(﹣1)+f(2),f(﹣2)+f(3),(Ⅱ)归纳猜想一般性结论,利用指数的性质给出证明.【解答】解:(Ⅰ);同理;.(Ⅱ)由此猜想:当x1+x2=1时,.证明:设x1+x2=1,则,故猜想成立.【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归纳猜想是关键.15.(2020秋•义乌市期末)观察下列各等式:tan10°tan20°+tan20°tan60°+tan60°tan10°=1tan20°tan30°+tan30°tan40°+tan40°tan20°=1tan33°tan44°+tan44°tan13°+tan33°tan13°=1(1)尝试再写出一个相同规律的式子;(2)写出能反映以上式子一般规律的恒等式;(3)并对你写出的(2)恒等式进行证明.【考点】归纳推理.【专题】证明题;综合题;综合法;三角函数的求值;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分析】(1)根据所给的三个等式,可猜想并证明tan30°tan45°+tan45°tan15°+tan30°tan15°=1;(2)若,则tanαtanβ+tanβtanγ+tanβtanγ=1.(3)利用诱导公式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证明(2)的猜想是正确的.【解答】解:(1)∵tan30°tan45°+tan45°tan15°+tan30°tan15°=+1×tan(45°﹣30°)+×tan(45°﹣30°)=++×=+()+()=1,故tan30°tan45°+tan45°tan15°+tan30°tan15°=1.(2)若,则tanαtanβ+tanβtanγ+tanβtanγ=1.(3)∵tan(﹣γ)===,又,∴tan(α+β)×tanγ==1,整理得tanαtanβ+tanβtanγ+tanβtanγ=1.【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和角公式,涉及的公式较多,熟练掌握双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及运算能力.16.(2020秋•泉山区校级期末)在平面几何中,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2+AC2=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P﹣ABC中的三个侧面P AB,PBC,P AC两两相互垂直,则____.”请将上述结论补充完整,并给出证明.【考点】类比推理.【专题】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法;综合法;简易逻辑;逻辑推理.【分析】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可类比到空间就是斜面面积的平方等于三个直角面的面积的平方和,边对应着面.【解答】解:线的关系类比到面的关系,猜测:S△BCD2=S△ABC2+S△ACD2+S△ADB2.证明如下:如图作AE⊥CD连BE,则BE⊥CD.S△BCD2=CD2•BE2=CD2(AB2+AE2)=(AC2+AD2)(AB2+AE2)=(AC2AB2+AD2AB2+AC2AE2+AD2AE2)=(AC2AB2+AD2AB2+CD2AE2)=S△ABC2+S△ACD2+S△ADB2,故答案为:S△BCD2=S△ABC2+S△ACD2+S△ADB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量和知识的迁移类比等基本能力,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推理与证明是高中数学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中生往往拥有非常有限的数学基础,因此学习推理与证明往往可能会比较困难。
学习推理与证明时,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几何空间概念,理解如何正确地绘制几何图形,进而学习如何确定几何对象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如何使用几何图形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其次,要学习如何从给定的数学定义或公式中发现与几何推理和证明相关的定理。
学习上述概念并不容易,但一旦熟练掌握之后,学习者就可以以正确的方式证明和推理几何数学定理。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学会如何构建论证,通过比较分析几何关系来推导证明结果。
另外,学习者还需要学习利用经典几何定理和性质(如三角形不等式)这些定理,从而推导出结论并证明这一结论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学习推理与证明要求学习者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需要学习者对几何空间概念有深入理解,并学习构建论证的基本方式,还需要学习者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逻辑推理步骤与答题技巧
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逻辑推理步骤与答题技巧高中数学中,推理证明题是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逻辑推理步骤和答题技巧。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介绍高中数学推理证明题的逻辑推理步骤与答题技巧。
一、题目分析假设有一道题目如下: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和点B(-1,4)在直线y=kx+b上,且点C(5,1)在直线y=kx+b的下方。
要求:证明直线y=kx+b的斜率k大于0。
二、解题步骤1. 理清题意和要求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
已知点A和点B在直线y=kx+b上,点C在直线y=kx+b的下方。
要求证明直线y=kx+b的斜率k大于0。
2. 利用已知条件推导结论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由于点A(2,3)和点B(-1,4)在直线y=kx+b上,可以得到两个方程:3=2k+b (1)4=-k+b (2)由于点C(5,1)在直线y=kx+b的下方,可以得到以下不等式:1>5k+b (3)3. 进行逻辑推理为了证明直线y=kx+b的斜率k大于0,我们需要进行逻辑推理。
根据已知条件和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方程(1)和方程(2)相减,消去b,得到:k=-1将k的值代入方程(1)或方程(2)中,可以求得b的值:b=5将k和b的值代入不等式(3)中,可以得到:1>5*(-1)+51>0由此可见,1大于0,即直线y=kx+b的斜率k大于0。
三、解题技巧在解答推理证明题时,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解题技巧:1. 理解题意和要求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和要求。
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需要证明的结论,对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要有清晰的认识。
2. 利用已知条件推导结论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数学知识和推理能力,进行逻辑推导,得出中间结论。
这些中间结论是证明最终结论的基础,要仔细推敲和验证。
3. 进行逻辑推理在推理过程中,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推理与证明
一、选择题
1.设1250a a a ,,,是从101-,,
这三个整数中取值的数列,若12509a a a +++=,
且2221250(1)(1)(1)107a a a ++++
++=,则1250a a a ,
,,中为0的个数为( )
A .10
B .11
C .12
D .13
2.平面内有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n f 个区域,则()f n 的表达式为( ) A . 1+n B . n 2
C . 12++n n
3.某人进行了如下的“三段论”推理:如果0)('0=x f ,则0x x =是函数)(x f 的极值点,因为函数3
)(x x f =在0=x 处的导数值0)0('=f ,所以0=x 是函数3
)(x x f =的极值点。
你认为以上推理的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结论正确
4.观察(x 2)′=2x ,(x 4)′=4x 3,()′=-,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 ) A .f(x) B .-f(x) C .g(x) D .-g(x) 5.已知2()
(1),(1)1()2
f x f x f f x +=
=+ *x N ∈()
,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 A.4()22x
f x =
+ B.2
()1f x x =+ C.1()1f x x =+ D.2
()21
f x x =+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时 ,应先假设( )
A. 没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B. 有两个内角是钝角
C. 有三个内角是钝角
D. 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钝角 7.设
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sin )('1'12'010 ,则
=
)(2
007
x f ( )
A. x sin
B. x sin -
C. x cos
D. x cos -
8.已知整数对按如下规律排成一列:(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60个数对是( ) A (10,2) B.(2,10) C. (5,7) D .(7,5)
9.设数列
{}
n a 的前n 项和为
n
S ,n
S +
+称
n
T 为数列
1a ,2
a ,……,
n
a 的“理想数”,已知数列1
a ,
2
a ,……,
500
a 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2,
1
a ,
2a ,……,
500
a 的“理想数”为( )
A 、2008
B 、 2004
C 、 2002
D 、2000
10.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a b c d =,当且仅当,a c b d ==;运算“⊗”为:(,)(,)(,)a b c d ac bd bc ad ⊗=-+;运算“⊕”为:(,)(,)(,)a b c d a c b d ⊕=++,设,p q R ∈,若(1,2)(,)(5,0)p q ⊗=,则(1,2)(,)p q ⊕=………( ) A .(4,0) B .(2,0) C .(0,2) D .(0,4)-
二、填空题
1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是 12.观察下列等式:1121233⨯=
⨯⨯⨯,1
12232343
⨯+⨯=⨯⨯⨯, 1
1223343453
⨯+⨯+⨯=⨯⨯⨯ ,…, 照此规律,计算1223(1)n n ⨯+⨯+
++=
(n ∈N*
).
13.在平面几何里,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角C 为90 ,,运用类比方法探求空间中三棱锥的有关结论:有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给出空间中三棱锥的有关结论:
若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给出空间中三棱锥的有关结论:
14.将全体正奇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n 行(n ≥3)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
15.如图所示,从中间阴影算起,图1表示蜂巢有1层只有一个室,图2表示蜂巢有2层共有7个室,图3表示蜂巢有3层共有19个室,图4表示蜂巢有4层共有37个室. 观察蜂巢的室的规律,指出蜂巢有n 层时共有个室.
三、解答题
16
17.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
一个大于0.
18.已知3
2
a ≤-
,求证:关于x 的三个方程24340x ax a ++-=,()2210x a x a +-+=,241540x ax a +-+=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
19.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c
c
b a b b
c a a a c b 。
20.已知a>0>0,且1,
21.已知数列{}中,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1=42(1,2,…),a1=1.
(1)设1-2(1,2,…),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3)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2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猜想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设,且,证明:.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B 6.D 7.D 8.C 9.C 10.B 11.三角形的内角都大于60度 12.1(1)(2)3
n n n ++
13.在三棱锥中,若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则2222
OAB OAC OBC ABC S S S S ∆∆∆∆++=;在三棱锥中,
若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且三条侧棱长分别为,则其外接球的半径为2
r =
14.2
5n n -+ 15.2331n n -+
16.首先,我们知道
,
则有
,
所以,
同理,得,
,
则有
.
17.证明略18.见解析19.证明见解析20.证明略 21.(1)证明略(2)证明略(3){}的前n 项和公式为(34)·21+2 22. (1)由
,得
,两式作差得,
即
∵ ∴
,即
∴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要证,
只要证
代入
,即证
即证
∵,且∴即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