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性,中国,方式]中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合集下载

最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

最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

《国际贸易》专题作业姓名:***学号:5号班级:国贸2班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摘要:从20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从欧美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了获取经济上自立,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一直在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对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内市场非常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无疑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20世纪70年代,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大力扶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及经济振兴,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将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考虑。

本文将在比较分析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实施过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战略进行评价,以寻求今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贸易政策;演变过程;一带一路Key words: Trade Policy;Evolution process;B&R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增长。

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到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43030.4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举世瞩目。

然而,这一模式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不得不有所调整。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和进出口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是各国从国民经济的总体结构和长远目标出发,在一个长时期实行的基本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各国或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对个别国家或地区所实行的贸易政策;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政策是各国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每个时期进出口商品的规模与国际市场状况,对主要进出口商品采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即宏观性、统一性、协调性、政治性、国际性。

我国加工贸易实施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我国加工贸易实施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对外 贸易
我 国加 工 贸易实 施 转 型 升 源自 问题 的思 考 洪 磊
( 沂师 范学院 商学 院 , 东 临 沂 260 ) 临 山 70 0 摘 要 : 文在 分析 我 国实现 由外 贸大 国向外 贸强 国转 变 、 决我 1 ̄ r贸 易 中存在 问题 和全球 分 工深 化 、 本 解 5 1 国际产 业 亟 待 转移 等需求 的基础 上 , 阐述 了我 国加工 贸 易实施转 型升 级 的 必然性 , 并就 如何 实现 转 型升 级 问题 提 出 了提 高对加 工 贸易发展 意 义的认 识 、 高 自主创 新能 力 、 提 力促 国产化 料件 替 代进 口料件 、 重培 养技 术工 人 、 长 产 业链 条 等 建 注 延

需 要
我 国加工 贸易 在其 发 展过 程 中存 在着 许 多 问 题 , 如 : 诸 对 加工 贸易 的战略地 位 重视不够 ; 国的加工 贸易 产业 基 本 我 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或分工体系的底端 , 而且国内的生产 链条短 ,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在我 国加工 贸易 中外 资企 业 占据 主导地 位 ; 工 贸易 的进 出 口国家 过 于集 中 ; 加 加 工 贸易增值 率缓 慢 , 们 获得 的利 益很 少 ; 国企 业 大 多 缺 我 我 乏 自主研发 能力 和 营销能 力 , 等等 。这些 充分 显示 出我 国加 工 贸易层 次和发 展水 平 都 很低 。我 们 只有 通 过 实施 加 工 贸 易转 型升 级 , 才能 最终 解决 加 工 贸 易 问题 , 使加 工 贸 易 健 促 康发展 。因此 , 转型 升级是 我 国加工 贸易发 展 的唯 一 出路 和
( ) 国产 品获取 国际市场 竞争优 势 的需要 三 我 我 国人 口众 多 , 劳动 力 资源 丰富 。但 同 时 , 国经济 发 我 展 、 学技 术 水 平 落 后 , 发 达 国家 存 在 着 相 当大 的差 距 。 科 与 目前 , 我国从事的加工贸易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 产环节 , 这基本 上顺 应 了我 国 的现 实 国情 , 挥 了 我 国在 劳 发 动力 资源方 面存 在 的优 势 , 应 了我 国经济 发展 和 科技 水 也适 平 。但 是 , 面对 发达 国 家资 本 对 劳 动 的替 代 , 我们 的产 品缺 乏竞争 优势 , 无法 实现 比较 利 益 。因 此 , 种 劳 动 密集 型 传 这 统加工 贸易 不能 长久地 坚持 下去 。为 了避 免 出现“ 比较利 益 陷阱” 使 比较优 势转化 为竞 争优 势 , 国应该 通 过采 用新 技 , 我 术, 对加 工贸 易进行 升级 , 以新技 术产 品进 入 国际 市场 , 而 从 在 国际市场 上获 得竞 争优 势 。 ( 我 国实 现工业 化 的需求 四) 我 国要 实现 工业 化必 须 突 破 供 给 和需 求 两 个 方 面 的约 束 。加 工 贸易 的发展 , 尤其 是 转 型 升 级 , 恰 可 以 从供 给 和 恰 需求 两个 方面 为我 国的 工业 化 提 供 条 件 : 供 给 方 面 , 在 开展 加工 贸易 可 以引进 国 内短 缺 的资金 和技术 , 与我 国过剩 的 劳 动力 资源 相结合 , 形成 大量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的制 造 能 力 ; 在 需求 方 面 , 国际 市 场 可 以 为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提 供 有 效 的需 求 。因此 , 工贸 易是推 进我 国工 业化 的一条 新道 路 。 加 再是 , 工贸 易创 造 的大量顺 差有 利 于促 进 国家 的工业 加 化进 程 。作 为一 个后起 工业 化 国家 , 国际 市场 引 进先 进设 从 备 与技术 , 我 国推进 工 业 化 的一 条 捷径 。 国际经 验 表 明 , 是 外汇短缺是制约发展 中国家推进工业化 的一个重要 因素。 我 国加 工贸 易的发 展 , 以 为 国家 创 造 大 量 的外 汇 , 进 口 可 为 先进设备推进工业化提供必备的条件。实践证明, 加工贸易 直是 我 国贸易顺 差 的主要来 源 , 见下 表 :

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1)贸易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2019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2)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过去,中国主要依赖低端产品的出口,但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升级,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逐渐增加。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中心。

(3)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对外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贸易伙伴如美国和欧盟,中国还积极发展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

例如,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6000亿美元,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调整(1)从出口导向到内外贸协调发展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内外贸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了对内需的重视,鼓励国内消费,促进内外贸良性互动。

(2)从数量追求到质量提升中国对外贸易已经从追求贸易规模的增长转向提升贸易质量。

中国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品质、创新和品牌建设,努力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同时,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含量,推动贸易结构升级。

(3)加强贸易伙伴多元化中国积极寻求与更多国家的贸易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此外,中国也加强与先进经济体的贸易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三、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的影响(1)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出口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支持了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了就业和产业升级。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日益发展,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和发展。

中国的外贸、外资和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货物进口国。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一、贸易领域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的外贸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轻工纺织品出口为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出口范围和贸易方式也逐步丰富起来。

目前,中国商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货物进口国。

据统计,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约为4.7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值为2.5万亿美元,进口值为2.25万亿美元。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出口产品也日趋高端化和多元化。

中国的高技术和中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逐步提升,各类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智能家电等均出现了出口增长的趋势。

同时,中国还在进一步优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自身的附加值,推动贸易结构的升级转型。

二、对外投资领域的变化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投资也不断增加。

从2002年至2019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2.1万亿美元。

这些对外投资主要涉及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领域。

除了企业,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计划,并在逐步向海外扩张。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将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有利于加强国际社会间的经济联系。

三、外汇储备领域的变化与发展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基础。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之一,截至2019年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1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需求持续增加。

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中国央行推出多项支持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文件,并试图改变外汇储备的单一性,增加外汇资产组合的多元性。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09电子商务本科1班朱文 07号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一、遇到的问题:1、人才资源的流失,中国高等教育在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一批人才的流失,在人才资源方面对我国的贸易发展方面不利。

2、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我国之所以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依靠的不是自身技术,而是本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成本。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贸易就是以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贸易顺差,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永远跟着别人的后边走,被别人牵着走。

3、贸易发展中国情和体制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国有性质企业对国家的依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缺乏。

二、解决对策:1、全方位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开放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因此,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是我国创建良好的外部贸易环境,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

我国要借助WTO的有利框架,树立“共赢”的理念,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体制构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大力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

我国应加快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实施,为我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

2、推行创新战略。

为推动我国创新战略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完善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进一步增加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的科技投入。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

扩大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机制,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技术进出口政策等。

第二,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

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法律、政策环境。

开放企业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

第三,推动知识产权战略。

要普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建设应用服务系统和专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解决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模式演变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模式演变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模式演变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不断拓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家。

中国的贸易模式经过了多个阶段的演变,这些演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阶段:对外贸易的起步阶段(1978-1992年)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外贸易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特殊商品和技术装备的贸易。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例如,“税收退还,免征,减免,返还”制度,这些政策鼓励了出口企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放松了对外贸易管制,改善了外商投资环境,吸引了外资资金和技术的流入。

第二阶段:对外贸易大发展阶段(1992-2001年)这一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完整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中国开放程度加强。

中国进入GATT,参加WTO,这意味着中国将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同时,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将自己的贸易活动与国际市场的标准和规则相对应。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和管制,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范围,加大了对外贸易的投入。

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贸易成为重点,通过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增加了出口种类和规模。

在出口农产品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

第三阶段:贸易模式多元化阶段(2002年至今)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内外生产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中国对外贸易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减弱,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逐渐增强。

中国对外贸易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商品贸易,开始涉足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等新领域。

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已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发展了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贸易。

在跨境电商领域,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已居全球第一。

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国际贸易伙伴的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精选文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精选文档】

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前言30余年高速增长波澜起伏,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的代价,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便是其中最显著者。

如此等等,使得中国百姓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大打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难得到与GDP增长率同步的提升。

因此,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是刻不容缓。

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转变的必要性就产业结构而言,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趋饱和,劳动力和资源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

然而,据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

基于这样的差异,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由之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下滑。

就生产要素而言,从劳动力来看,在过去30余年中,每年高达1000万人的劳动投入增长,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转移人口日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将趋下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也将长期并存。

从资本投入来看,过去30余年,中国的资本投入增长率是逐年提高的,然而,近年来,无通货膨胀的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

技术进步的动态仍然令我们失望。

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痼疾,至今没有显著变化。

总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技术进步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趋于下降。

就投入产出而言,效率较低:从投入看,以GDP来衡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为巨大。

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资以及净出口支撑着的。

如果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的成本更高—---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产出看,我国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传统产业的产能大面积过剩,就是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增长势头也令人担忧。

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平均已低于80%,有些产业甚至低至70%。

中国国际贸易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的变迁与发展中国是全球经济大国,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然而,如今的中国国际贸易与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变迁与发展。

一、贸易体制改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早期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由国家贸易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组织。

1984年,中国设立了自由贸易区,开始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

1992年,外贸经济体制改革和优化升级方案正式出台。

此后,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逐渐摆脱了行政指导和管理,并且享有了福利。

改革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逐渐崛起,成为外贸中的主要力量。

二、开放政策的放宽中国的国际贸易一直受到外国贸易壁垒的限制。

20世纪末,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

中国开始实施“入世承诺”,降低海关关税,扩大了市场准入,改善了外商投资的环境。

此外,中国自贸区也在不断扩大,提高投资吸引力和产业合作水平。

三、出口驱动战略的调整中国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驱动型的制造业。

然而,近年来,政策框架和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出口驱动战略已经不能继续支撑经济的发展。

政府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进口的战略,希望通过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实现从出口驱动到“双向平衡”的转变。

四、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

数字贸易包括电子商务、数字支付、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

与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的边界更加模糊,透明度更高,经济效益更大。

中国政府推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

五、地缘政治风险的挑战中国国际贸易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例如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问题等。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也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构成挑战。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日益明显,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六、结语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涉及国际贸易体制的改革,市场开放的放宽,政策的调整以及数字化经济的推进。

中国贸易方式的变迁

中国贸易方式的变迁

中国贸易方式的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贸易方式也经历了重大变革。

从封闭自守到开放合作,中国的贸易方式不断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并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采取的是封闭自守的贸易方式。

这是由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外贸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中国的贸易主要以国家贸易公司为主导,与外国企业进行直接的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实行了一系列贸易壁垒,包括严格的进出口许可证制度、高额的关税税率以及限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等。

这种贸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产业,但也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员。

中国逐步取消了大部分的进出口许可证制度,降低了关税税率,并鼓励外商投资。

这使得中国的贸易更加自由化,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重心也发生了转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口商品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利用自身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的贸易重心逐渐向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转移。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并开始向发达国家输出高端技术产品。

中国的贸易方式还出现了新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巨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中国的产品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全球市场。

总结起来,中国贸易方式的变迁可以概括为封闭自守到开放合作的转变,以及出口导向到多元化的转变。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的体现。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的贸易方式还将继续发生新的变革。

中国将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深化与各国的经贸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浅谈浙江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浅谈浙江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 键 词】 外 贸 易 增 长 方 式 必 要 性 关 对
2 当今 社 会 , 济 效 益 的 提 高 和 国 民福 利 的增 加 己成 为 世 界 各 国 . 经 外 贸 发 展 的 目标 。 浙 江 省 经 济 增 长 要 求 其 转 变 外 贸增 长 方 式 , 浙 江 而 省 作 为 我 国 的 贸 易 大 省 , 外 贸 方 式 的 转 变 不 仅 对 浙 江 省 具 有 重 要 意 其 义 . 我 国 外 贸发 展 也有 重 要 作 用 。 对 3转 变 增 长 方 式 对 外 贸 的 可持 续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果 一 种 增 . 如 长 方 式 不 进 整 和 转 变 , 仅 使 增 长 停 滞 , 会 带 来 许 多 社 会 和 环 境 问 不 还 题 . 江 外 贸 发 展 由增 加 到 质 的 突 变 , 浙 由传 统 的 数 量 扩 张 型 的 粗 放 式 经 营 方 式 转 变 为 质 量 效 益 型 的 式 经 营 方 式 , 实 现 浙 江外 贸 可 持 续 发 是 展 的 主 要 途 径 之 一 : 是 浙 江 由 贸 易 “ ” 转 变 为 贸 易 “ ” 的 正 确 也 大 省 强 省 选 择 。 管 转变 外 贸增 长 方 式 是 一个 长 期 的动 程 , 现 阶段 , 江 省 粗 尽 在 浙 放型的外 贸增长可能还 会持续 , 是根据相应 的外贸规律 , 但 积极 转 变 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 开 放 的 力 度 较 大 。 观 诸 多 贸 易 强 国 的发 展 史, 外 贸依 存 度 均是 逐 步攀 升 , 而 回 落 并保 持 在 某 一合 理 范 围 内波动 。 此 , 纵 其 继 据
浙 江对 外 贸 易的 发 展 符 合 对 外 贸 易发 展 的 内在 的规 律 性 或 必 然性 的要 求 , 浙 江对 外 贸 易依 存 度 应将 趋 于合 理 。 即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原因分析1980年至2009年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在不断波动中呈现长期恶化的趋势。

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行业分布、加工贸易比例较大以及出口商品结构有关。

关键词:贸易条件加工贸易贸易依存度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外贸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加入WTO后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获得了巨大的贸易利益,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

在现实中贸易利益的分配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在众多的因素中间,一国的贸易条件是衡量该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来专门研究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概念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某段时间内贸易利益变化的重要指标,它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根据国际经济学理论,国家间贸易利益的分割与贸易条件密切相关,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国家间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关系。

在实际研究时一般用贸易条件指数来量化一国的贸易条件,常用的贸易条件指数有价格贸易条件(NBTT)、收入贸易条件(ITT)和要素贸易条件(FTT)。

价格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NBTT=100*(IPx/IPm)其中IPx为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IPm为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

价格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单位商品可以换回的进口商品数量,因此它是一个质的指标,一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其对口的贸易伙伴国该指标的恶化。

价格贸易条件的缺点是它无法说明一国参与贸易获利的总量情况,也无法反映由于生产率提高或者商品质量改进所产生的福利效应。

本文仅仅专注研究价格贸易条件,它能够较好地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获利变化情况,并且它是其他两类贸易条件指标的基础。

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一)经济增长方式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根据技术进步的不同类型可以分别分析其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假设一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使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增加,因此该国增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会导致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商品的价格下降,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取得了巨大发展,已是公认的贸易大国。

但是贸易大国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我国在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之后,开始向贸易强国迈进。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贸易水平的建议。

标签:贸易强国比较优势贸易增长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成功完成了从传统的封闭、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经济的转变,充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中国的国际贸易也迎来崭新的篇章。

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大国地位已逐步确立。

2007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1738亿美元,稳稳占据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足以证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强大的实力,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制造国,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是贸易强国。

要想成为贸易强国,应具有一下四方面特征:1.贸易强国应该是经济强国。

尽管我国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人均GDP上,仍达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贸易强国应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虽然对于很多商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或出口国,但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尚无足够的发言权,处于被动的境地,缺乏定价权,且贸易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3.贸易强国的贸易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分工微笑曲线中处于两端位置。

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胜,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4.贸易强国中服务贸易占据比例较高。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在贸易方式、主体和产品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劣势,一再遭受质疑的“中国制造”以及频频出现的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起诉,都说明我国迫切需要转变贸易方式,调整贸易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制定新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已经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 。
但是从 另外 一个 角度 来看 ,07年 中国对 外贸 20
易额 人均 为 1 1 元 , 据 WT 的统 计 , 国是 3美 5 而 O 美
际市场的风险和 国际经济贸易波动对 中国经济的 负传递效应 日益增大 , 从而使 中国的经济安全 隐患
不 断 加大 。
比较 脆弱 , 国离 贸 易强 国和科 学发 展 观 的要求 还 中
( ) 贸条件持 续 恶化 , 困化 增 长风 险初 显 二 外 贫 据 世 界 银 行 等 国 际 组 织 分 析 ,如 果 以 19 95
年 的 贸 易 条 件 为 10,9 7 2 0 0 1 9 — 0 3年 中 国 贸 易 条
界排 名 第 3位 ;0 7为 年 2 3 20 1 8亿 美 元 ,世 界 排 7 名 第 3位 。在 贸易 规模 迅 速扩 大 的 同时 , 中国外 贸 依存 度 也 从 17 9 8年 的 98 .%迅 速 攀 升 到 20 07年 的 6 .%, 68 明显 高 于 同期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67 %) 中 4 .5 ,
究方 向为 国际 贸 易理论 与金 融投 资 。

9 -
经济与管理( 刊) 月
20 09年第 5 期
( ) 贸速度 与效 益 相 悖 ( 贸摩 擦 , 源环 三 外 外 资
对不大 。 W I 据 ' O提供 的数据 显示 :0 7 中 国货 物 20 年 贸 易 出 口额为 1 1 . 8万 亿 美 元 , 占世 界 份 额 的 2
82 47美元 , 日本是 716 3 美元 , 国是 7 2 韩 90美元 。 可 见 , 贸易数量 与贸 易金额来 看 , 从 中国 已经成 为名 副 其 实 的贸易大 国 , 但从外 贸增 长方式上 来看 , 中国对 外 贸 易 的快 速增 长 主要 是依 靠 劳 动力 、 资金 、 土地 、 资 源等要素粗放投 入来实现的 , 而缺乏 自主知识产权 、 核心技术 、 营销网络 , 国 际价值链 中仍属 于低 端 的 在 粗放式外 贸 , 增长 的效率 和质 量不高 , 长 的基。2 0 58 05年 下 半 年 、06年 、 20 20 0 7年 中 国 贸 易 条 件 分 别 为 112 9 .、90 贸 0 .、92 9 ., 易 条 件 呈 现 恶 化 态 势 。 中 国面 临 “ 啥 啥 贵 , 买 卖 啥 啥 贱 ” 窘 境 , 正 是 由 于 贸 易 条 件 持 续 恶 化 的 这

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发达经济的国家。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和贸易活动就已经很活跃了。

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逐渐建立了完整的贸易体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一、最早的贸易形式发展早期,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以物物交换为主,这种形式称为“货币”货易。

货物本身就充当货币的作用。

这种交换方式最初可能是因为中国货币尚未普及,大量物品充当了交换的中介。

例如,战国时期的齐国,就用盐代替货币,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物物交换。

二、中国的贸易路线和贸易港口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已经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与西亚、中亚进行大量的贸易往来。

在丝绸之路贸易中,著名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此外,中国南方的河流、湾港也成为了中国贸易拓展的重点区域。

这些河流和湾港直接与南中国海相连,在那个时期,南中国海的贸易也非常繁盛。

三、中国古代贸易的产品除了盐、人口和许多日用品之外,中国的陶瓷、珠宝和丝绸等产品也是贸易活动的重要产品。

其中,丝绸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丝绸之路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丝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出口商品很著名,就是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不仅如此,在汉朝时期,绿松石也在丝绸之路上不断被中国传向世界各地。

四、中国贸易的发展瓶颈在唐朝时期,中国贸易迎来了顶峰。

但是,在唐朝之后,中国贸易便遇到了瓶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政治的不稳定。

唐、宋、元三朝的政治动荡,使中国的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寇乱、战乱不断,贸易中断,商业活动减缓。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国家积极参与贸易,中国的贸易优势逐渐丧失。

五、中国贸易的现代发展在中国古代的贸易中,中国贸易受到政治不稳定性的影响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的贸易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和重要贸易大国,始终保持着对贸易的强大需求,加快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步伐,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商业和外交关系、政府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商业和外交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大国,中国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贸易网络传遍世界各地。

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中国逐步进入了新时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

其中,中国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贸易特别活跃。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放宽,中国国际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政府政策政府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早期阶段,国家主要实行了进口代销制度和出口退税政策,这种政策使得出口公司得到了出口退税的优惠。

此外,中国还进行了经济特区、经纪公司和海外投资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国际贸易规则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间出现了许多贸易规则和法规。

其中,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它由大部分世界国家组成。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这使得中国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WTO 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在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中,不符合WTO规定的做法会影响机构和公司的信誉和利益。

总结总的来说,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最初的经济建设时期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贸易在政策、法规和业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未来,中国国际贸易继续保持其快速、健康地发展,将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政策的转变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政策的转变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政策的转变【学习目的】通过本讲学习,了解后危机背景下我国现行外贸政策引发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掌握影响一国外贸政策选择的相关因素;明确外贸政策转变的基础、趋势以及必然性,尽快适应我国对外贸政策的转变,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教学安排】8学时【主要内容】中国现行外贸政策虽然推动了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但也给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矛盾和风险。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这些矛盾和风险的表现日益明显。

中国现行外贸政策究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中国外贸政策应怎样转变才能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怎样才能制定科学的外贸政策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一、金融危机对现行外贸政策的挑战虽然中国入世后大力削减贸易壁垒使得其保护贸易的色彩有所减弱,但追求巨额贸易顺差的冲动使得贸易政策的性质仍未根本改变。

客观地说,现行外贸正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开拓国际市场、扭转贸易逆差及扩大就业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

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现行外贸政策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中国现行外贸政策引发的主要问题中国现行外贸政策虽然使中国在短期内扭转了贸易逆差并迅速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也给国内外经济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1.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现行外贸政策使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快速增加,有些产品甚至短期内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市场份额急剧增长,导致中国与许多国家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

国际上通常以顺差或逆差占本国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

依据这一标准衡量,2006年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度为10.1%,2007年12.06%,已进入贸易不平衡阶段。

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贸易顺差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贸易顺差为1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775亿美元,2007年又跃升至2622亿美元,2008年贸易顺差再次攀升到2964.6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贸易政策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开始迈向国际市场。

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积极吸引外资,推动出口贸易增长。

为了吸引外资,中国设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提供了税收优惠和特殊待遇,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制造业基地。

2. 吸引外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发展。

3. 增加外汇储备:外贸顺差使中国大量积累外汇储备,提升了国际金融实力。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外贸易政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在加入WTO后,逐步实现了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和开放化,取消或降低了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和开放化使得外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 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国商品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出口。

3.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外资企业的引入促使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调整。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进口:为了平衡贸易关系,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减少关税限制,开展贸易投资自由化试验区等举措,鼓励更多的进口。

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试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4年我国外贸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进入世界外贸前三甲的外贸大国地位。

但是在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继续按照现有模式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适合了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么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则己成为必然。

本文主要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第三章主要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patter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Abstract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has a fas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In 2004 the amount of import and export ranked three in the world. But the present growth-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s an extensive one and hasn't changed much along with its increasing scale. If foreign trade develops on the basis of present grow-pattern without any change,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won't increase fast. The above-mentioned growth-pattern of foreign trade is suitable to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in the past, and it is inevitable to change into an intensive on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This essay especially analyzes the relevant problem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pattern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es reasonable measures. The whole essay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rowth-pattern of ourcountry's foreign trad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referring to the growth-pattern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The third chapter gives the measures from the views of government and corporation.Keywords:foreign trade;growth-pattern;transformation目录0 引言.................................................. ... ... ... ... .. (1)1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3)1.1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划分 (3)1.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 (4)1.2.1我国出口贸易的粗放型增长 (4)1.2.2出口贸易摩擦不断 (5)1.2.3国内企业不重视开拓名牌产品,假冒伪劣严重 (6)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7 2.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 ... ... ... ... ..7 2.1.1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 .. (7)2.1.2 是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8)2.1.3 是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 .. .... ..9 2.1.4 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 ... ... ... ... ... ..10 2.2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 ... ... ... ... . (11)2.2.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 ... ... ... ... ... ..11 2.2.2 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引导................. ... .. ................. ... ..122.2.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 ... ... ... ... ..133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 ... ... ... ..14 3.1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 ... ... ... ... ... ..14 3.2 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 ... ... ... ... ..14 3.3 加强政府各项职能................. ... .. ................. ... ... .. (15)参考文献................. ... .. ................. ... .. ............... ... ..16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2004年外贸规模达到11547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进口5613.8亿美元,贸易顺差近320亿美元。

提高出口产品价格 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提高出口产品价格  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这与我 国的贸易大 国地位是不相称的。 经过 3 O年改革开放和技术积 累,中国
已经 具 有 提 高 出 口商 品 价 格 和提 升 利 润 空 间 的 基 础 和 能 力 ,提 高 中 国 出 口 产品价格成为必 然。 2 中 国 出 口贸 易成 本 不 断 增 加 要 . 求 提 高 出 口产 品 价格 近 年来 ,原材 料价 格不 断 上涨 、工
中 国 出 口 产 品 提 价 的 若 干 心 理 和 条 件 分 析
1 中 国企 业 具有 提 价 的强 烈 愿 望 .
品 ,总共 卖 出 10 产 品 , 成本 是 9 0个 总 O 元 ,总销 售 额 是 10 , 润 l 元 。 0元 利 0 如 果企业提价3%, 个产 品1 3 , 0 一 元 角 有
上 升 、 润 空 间压 缩 等 窘 迫境 地 ,中 国 利 企 业 提 价 的愿 望 已 是 非 常 强 烈 , 因 为 如 果 不 提 价 经 营 难 以为 继 。 可 是 如 果 提 价 又 担 心 国 际 订 单 的减 少 。 这 种 矛
虽然 整个销售 总额暂时有所下 降 ,但 企业却赢利了。至于暂 时丢失的客户 , 只要企业经营得好 , 产品质量好 , 那些 丢失 的客户慢慢地还 会 回来 的。因此 企业不要过于担心客户的流失问题 。 2 .中国企业不敢承接定单 ,害怕
符 合 中 国经 济 贸 易发 展 的 实 际 。 是 随 但
盾 的心理使得 我们 的企业 在生产领域
的 困境 中苦 苦 挣 扎 。 虽 然 政 府 一 再 号
召转变贸易发展 方式 和贸易增长方式 , 但 国内企 业却是 心有余 而力 不足 ,不
知 道 突 向何 方 。 际 上 ,由于 长期 的低 实 价 贸 易模 式 固定 了 人 们 的思 维 , 同 时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早在古代就有着较为发达的外贸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连接了中国、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际贸易以丝绸和其他奢侈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进口商品。

此时期的贸易以随机性为主,没有明确的贸易规则和机构。

经过长期的封闭状态和社会动荡,中国在19世纪中叶重新开放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外商投资和殖民地开发为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大量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

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节点。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十分不平衡,以进口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农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外资主导,市场不自由、制度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贸易才开始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

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农产品和轻工业品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向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进口则主要是机械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度高、贸易规模大。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仍然受制于外部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贸易受阻于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较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较高,进口仍然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为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增长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进行了探讨。

部分学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继续利用自身丰裕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东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经给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本文笔者就想通过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市场,采用中国和东盟四国历年出口至美国市场的数据,尝试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对中国和东盟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做一个对比,进而分析得出中国所拥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出现减退,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越来越大的竞争,依赖于劳动力优势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贸易增长方式必须转变。

本文是以中国和东盟四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的相关比较来进行分析的。

笔者选择的四国是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以下简称东盟四国)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们在整个东盟的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四国产品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与中国类似的出口贸易结构。

二、中国与东盟四国出口相似度分析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与中国的相似度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对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将面临来自东盟四国更加强有力的挑战。

这也说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竞争。

中国按照传统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碰到了更大的阻碍。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将在下节中,再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行细分,并按照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中份额最大的SITC8类产品数据作为样本,单独与东盟四国出口美国市场的SITC8类产品进行一个比较。

三、中国与东盟四国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笔者根据美国统计局统计的中国与东盟四国进口至美国市场的历年数据,计算了SITC8类产品的RCA指数演变情况。

分析得出,尽管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SITC8类的RC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还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却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而尽管东盟四国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SITC8类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同期都小于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但是其显性指数却稳中有升。

其指数的增长也就意味着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在美国市场上面临来自东盟国家越来越多的竞争与挑战。

长远来看,SITC8类产品的竞争力将很有可能被东盟国家反超。

因而,继续坚持按照传统贸易增长方式的发展道路,继续通过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