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过程
如何 实现 收入 分 配公平 。
【 教 学 难点 】
保 证 居 民收 入在 国民收 入分 配 中 占合理 比重 、劳动 报酬 在初 次 分 配 中 占合 理 比重是 实 现社会 公平 的重 要举 措 。
【 学情分 析 】
该 如何 实现 收入 分配公 平 呢 ?
三 实现 收入分 配公 平的 ( 怎么做 )
高 一 学生 学 习与 现实 生 活密 切联 系 的收 人 问题 、社 会公 平 问题 设 问 :既 然绝 对平 均分 配 是不 公平 的 ,那 应该 采取 什么 样 的分 充满 好 奇与 兴趣 ,但 是 由于 学生 本身 生 活 阅历与 视角 的局 限性 ,对 配方式 呢? 我 国收 人分 配不 公平 的问题 了解 不全 面 也不 深刻 ,要 全 面正 确地 理 解 “ 收入 分 配如 何实 现 社会 公平 ”等 问题难 度很 大 。所 以如 何深 入 浅 出地创设 情 境 与问题 ,启 动 学生 的思 考与 探究 ,非 常重 要 。
知识 拓展 :国 民收入 初 次分 配 再 分 配
2 . 两个合 理 比重
1 . 理解 公 平及 收入 公平 的含义 ;注重 收 入分 配 公平 的意 义 ;实 现 公平 的收入 分配 的举 措 。 2 . 理解保证 “ 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的落实措施 。
二 、过程与方法 目标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培养公平意识 ,培养公平精神 。
【 教 学 重 点】
下降。 材料二 :近几年 ,大部分企业的产值平均增长 1 7 %左右,企业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堂小结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社会公平的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 与社会公平 处理好效率 与公平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课堂巩固
• 1、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D ) 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 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超过12万要自行作纳税申报
2008年3月1日我国的个税起征 点由1600上调至2000元 2011年9月1日个税起征点上调 至3500元
废止农业税
取缔非法收入
打老虎、苍蝇 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情境一:老李是某国企钢铁厂老员工。1978年进入钢铁厂, 正好20岁,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凭着吃苦耐劳,很快就成了 厂子里的劳动模范。80年代中期,钢厂效益一度下滑,老李发 现这是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 个样”,大家缺乏干劲。但是没人敢向这种 “公平”氛围挑 战。老李担心厂子的前途,悄悄地向厂里提交了一份“打破大 锅饭”的建议书。 问题一:你认为老李提的建议好吗?为什么?
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 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 平? a.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 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 持社会稳定.)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 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 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
高一政治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第一次分配,要在不断规范的市场机制中实现。
税收等政府调控下的第二次分配则以公平为主,从而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
第三次分配则是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人们对社会公平的判断一般存在两个标准:一个是劳动标准,一个是生存标准。
劳动标准主要是体现劳动对等原则,多劳多得,按照对社会的贡献取得对等收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生存标准体现的是人生存的基本权利,人作为社会存在应该享受基本生存条件,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目标。
一次分配主要体现劳动公平,二次分配兼顾劳动公平和生存公平,三次分配应更多体现生存公平。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存观念日益突出。
在收入差距扩大这一背景下人们提出强化三次收入分配作用弥补一次、二次收入分配不足,进一步体现劳动公平与生存公平的统一。
第三次分配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和责任原则。
也就是说第三次分配一方面是自发的,一方面是责任的体现。
从运行形式上来看,第三次分配可以分为"政府引导型",例如以政府为主导利用多方资源对自然灾害的救助,红十字会或慈善总会的救助、捐赠等;"市场形象主导型",例如公益广告、希望小学、企业捐赠等;"人缘情感纽带型",如以亲情、友谊为基础的"民间互助型",民间互助常见于一人下岗或失业亲友共同扶持,孩子升学、求学面临学费压力时亲友的帮助,以及体现海外华人对祖国感念的海外捐赠等。
从三次分配的主体动机来看,政府引导为主导的政策性捐赠是"责任引导型"的,影响力强,带动范围广泛,有利于实现国家职能;以市场形象为主导的公益事业、企业赞助等是"利益引导型"的,有利于企业在慈善捐赠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亲情、友谊为基础的民间互助、海外捐赠是"人缘情感纽带型"的,有利于公民树立有益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道德伦理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什么要分配制度改革?——高一政治教案
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新的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
比如,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严重瓶颈。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分配制度改革,旨在解决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那为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1.推动社会公平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往往与社会公平程度息息相关。
在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均、区域差异、教育医疗资源不均等问题。
而分配制度改革可以通过调整分配模式和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多元化和社会公平,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发展质量和社会稳定性。
2.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结构仍然偏重于生产要素,而相对缺乏对劳动和知识的价值评估。
这样的结构比较单一,限制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
分配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结构调整,优化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收入构成,从而更好地激励人们的创造性和开发潜能。
3.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前的经济增长靠着地力、物力、资本力笼统统一地驱动,普遍存在低价值、过度破坏环境、资源浪费等问题。
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高层次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需要更多理性和创新性的分配方式,以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4.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分配制度改革可以通过优化分配方式,落实共同富裕理念,调动社会积极性,加强社会的联动和协调,推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二、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优化收入构成当前,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可执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优化收入构成。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对劳动人口、教育学问人口收入的执行力度。
同时,应该适当限制非生产性收入,减少不合理的财富集中和资源流失。
2.扩大收入分配渠道收入分配渠道也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渠道比较窄,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公共部门。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为了实现收入公平,下图中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提高国家扶贫标准是在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公平,并不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故①不入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③入选;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可以减轻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力,但并不能缩小贫富差距,而对垄断行业高管人员限薪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故②不入选,④入选。
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公平和社会分配相关知识2.合理解决分配问题,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效率提高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④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因此,①②符合题意;效率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但是这句话并未描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没有描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
3.材料一: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各方切身利益,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10月21日,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国经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制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增长很快,然而长期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偏低、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和资本倾斜等问题仍较突出,因此而积蓄的社会矛盾与风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基尼系数从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
因此,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利益失衡已成为社会共识。
高一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说课设计
高一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说课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一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收入分配的原理,认识社会公平的内涵,以及探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为今后深入学习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收入分配方式本部分将介绍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需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通过对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比较,学生将了解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社会公平的含义和意义社会公平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将详细阐述其含义、特点及意义。
学生将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如何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解:通过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理论基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和框架。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问,通过问答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教学资源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程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法,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面,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反馈机制: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导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Word版缺答案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习目标】1看懂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原因。
.2.背记并运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3.理解及背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如何促进社会公平难点: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预习案【知识梳理】(要求:精读教材、勾画标注、记忆思考;方法: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1. 收入分配公平(1)公平的含义:指公平。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要求保证人们的。
不同于主义,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2)原因:收入分配公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主要体现。
(3)措施:①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____________,提高,努力实现。
③再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④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⑤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效率,指经济活动中,表示资源的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
其次,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两大目标。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效率是公平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对立性:二者强调不同方面,存在着矛盾。
(2)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都要_____________,既要,又要。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也要防止。
既要落实,也要;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自学检测】★判断并改错1.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没有差距。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4.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小结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民生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个人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例如,可以设计一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城市白领和农村务工人员,通过模拟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收入分配方式带来的差异。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收入群体的现状,如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小明的家庭收入分配。小明父母是私营企业主,家里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同时还经营着自己的小店,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从哪里来?讲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同时,还会分析不同分配方式对个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可以提出“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8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7课 第2框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教材P60“探究问题” 提示:观点一认为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把公平与绝对平 均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干多干少一样,实际上 是最大的不公平。观点二正确,因为公平允许差别存在,只不过差别要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 2.教材P61“探究问题” 提示:(1)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 (2)该公司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着力提高职工收入,建立 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政治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
主干知识梳理
2
释疑解惑升华
3
重点难点突破
4
随堂达标验收
5
课后素养演练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导 学 线 索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主干知识梳理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重要性、举措 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_相__对__平__等_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 能__过__于__悬__殊___,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重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 __共__同__富__裕___的体现。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2.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同等程度富裕吗? 提示:“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更不是 “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程度的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3.你能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吗? 提示:
返回导航
分配制度与社会公正:高一政治教案
分配制度与社会公正:高一政治教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社会公正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实现社会公正是每个社会制度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本次政治教案将围绕分配制度与社会公正这一主题展开,为高一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思考和讨论。
一、分配制度的概念分配制度是指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对社会财富、收入、机会等资源实现合理分配的一种方式和体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配制度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按照收入性质分为市场分配和再分配、按照分配主体分为政府分配和市场分配。
二、分配制度的作用1、促进社会公正分配制度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社会公正。
通过适当的分配制度,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调节社会稳定分配制度的另一个作用是调节社会稳定。
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资源分配过于不公,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产生社会动荡局面。
因此,通过实现资源再分配,可以调整社会阶层分布,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长久稳定。
三、分配制度的优缺点1、市场分配制度市场分配制度是指按照劳动者的贡献和企业的效益水平进行收入分配。
优点在于能够激发企业创新和提升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缺点在于不能完全解决贫富差距,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2、政府再分配制度政府再分配制度是指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实现收入再分配。
优点在于能够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提高社会公正性,缓解贫富差距。
缺点在于政府干预力度过大可能导致市场失衡,削弱企业创新热情。
四、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1、实行灵活而恰当的分配制度。
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分配制度。
制度本身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的发展,避免制度上的过度裁判和限制。
2、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法规。
政府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为劳动者提供保障。
在分配制度上,建立强有力有序的政策法规,有助于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平等。
7.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学案(梁山一中)
7.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学案)梁山一中高一政治组制作:毕彦东审核:国贤广【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公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自主探究】见同步学案第59页至60页。
【结构提纲】(一)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What?)①广义的公平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②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过于悬殊、不等于平均主义)③正确理解:公平≠没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2、意义(Why?)3、政策措施(How?)•①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2、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What? Why? )3、当前我国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How?)(1)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课堂练习】1.判断:(1)共同富裕就是要做到同步同时富裕。
()(2)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有差别,且差别合理是公平
的主要表现:
中低收 入者
高 收 入 者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 等,即要求社会成员 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 于悬殊,要求保证人 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000万一辆的汽车
100万一张的木床 300万的一块手表
我国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形势严峻 这幅漫画表明了一种 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古今对比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三是更加(再分配)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起点公平
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
两个比重(初次分配)
(1)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收入 居民收入 家庭经营性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等
知识拓展:
税收
国家 企业 劳动者
财政、 保障等
在全社会范 围内分配 其他生产者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含义:
(1)定义:
社会财富的增加 资源的节约
(2)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3)效率提高意义: 1)效率提高就是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结论一、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 须重视促进“公平”
结论二、经济要发展,效率必须提高
中等收入者
提高低收 入者的收 入水平
扩大中等 收入者的 比重
调节过 高收入
取缔非 法收入
收入 差距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过大
加强对个人 收入分配的 宏观调控
同步 同时
防止收入差距过 分扩大,尽可能 实现社会公平维 护社会 稳定
3-7-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效率 总体 怎 么 办 思想
公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 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
具体 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 策略 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 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效率
公平Leabharlann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 为 什 么 必要 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合理的范围内,使分 性角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 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 度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奋进,使社会具有生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机和活力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2框
收入与分配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学 海 导 航
典 题 导 析 方法警示探究
主干知识梳理
课堂巩固训练
疑 难 突 破
课后强化作业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学海导航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1.识记公平、效率的含义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社会公平的体现及实现社 知识与技能 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 系 4.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全面系统的综合能力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 必修1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政治必修一第三做题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附属小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这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税制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适当政策性,多种分配方式手法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方针。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与及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统购统销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粉碎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分配型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消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只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脚踏实地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转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国民平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使用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高一政治常考知识点福建必修一
高一政治常考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模块的知识点。
在福建省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下,以下是可能属于“经济生活”部分的部分常考知识点汇总(基于教材《经济生活》):
1. 商品与货币
-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起源、本质及其职能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 消费
-消费类型(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理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等
3. 收入分配与公平
-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4.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其优点
-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及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5. 财政与税收
-财政的作用、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
-经济活动中的诚信原则、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请注意,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考试重点可能会随着教育部门的调整而有所变化,建议参照最新版教材和教师授课内容进行复习。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课件: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⑶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作者的稿酬、设计方案的报酬等。
2.有一家庭,丈夫在国有企业月工资
收入2600元,妻子在外资企业月工资收
原 因
根本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 直接原因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分 配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制 度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 前提条件 为主体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物质基础
内 (公有制
直接原因
容 经济) 按劳分配的意义
多种分配方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
式并存
(1)根本原因: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
决定
(2) 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所 公有制为主体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有
分
制
配
结 构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制 度
(3)重要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有让生产 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才能充分利用各种社 会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试试身手吧!
请分析赵老焉一家人的 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赵老焉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 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 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 先进技术,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 不错,年收入3万多元。
老焉的收入属于?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标要求:1、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材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教学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学情分析: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第七课 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③应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④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据此回答 5-6 题。
5、从孔子的话正确的一面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必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必需高度重视生活资料的安排问题
C.必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
都要留意效率和公正原则,1、下面关于效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省和社会财宝的增加
C.投入越多,产出越多,这就是效率
D.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2、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敬重劳动、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敬重制造等重大方针的必定要
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安排的激励作用
②敬重和爱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舞学问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宽敞科技人员创新的乐观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④
D.①③④
3、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将更加留意社会公正。下列能体现安排问题上坚持维护公正的是
的公正问题就解决了。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只有合理的规章才能实现公正。对整个社会来讲,要妥当解决关系不同群体、
涉及千家万户的错综简单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正正义,更要靠合理的规章和制度来保障。 (二)进行新课 一.关于公正问题(板书) 1.公正的含义 老师活动:引导同学参看教材 60 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争辩。 同学活动:乐观争辩,踊跃发言。 老师总结:公正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安排的公正。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安排的相对公平,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坚持收入公正安排的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收入安排是如何实现社会公正的? (1)坚持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证。 留意课本上的第一段其次句话,合理的收入安排制度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 看视频《十七大报告的相关内容》 通过十七大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收入安排可以分过初次安排和再次安排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一、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招聘启示1:
现在电脑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招聘要求和报酬。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
A店:30元/天
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对比招聘启示1和2,发现同样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却是不同的,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
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学生回答
阐述理由:
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B店老板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能刺激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作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推销出更多的学习软件。
教师抓住学生所说的“工作效率”,进行设问:
什么是效率?
板书:
(一)效率与公平
学生回答:
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我们讲提高效率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思考第二个问题:
1、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为什么?
学生回答
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相挂钩时,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不挂钩时,就会挫伤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材料展示
你选择在B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了解了以下情况:
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300元,而从3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你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
但是B店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200元,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19倍。
你认为这公平吗?你还愿意干下去吗?
那么什么是公平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异的存在。
这个差异是怎样的?
2、从公平含义看B店老板和你的收入差异公平吗?(不公平)还愿意干下去吗?(不愿意)因此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引导:
在我国收入分配中既要讲效率又要求公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
板书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们看图片。
(大锅饭的图片)
这是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大锅饭的图片,它告诉我们当时我们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平均主义)的特点是什么?他把中国带进富裕了吗?学生(略)
师:那么这样的平均主义,这样的没有效率的公平有意义吗?学生(略)那么我们要怎样的公平?学生(略)要提高效率就要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如果只讲效率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学生(略)师:好,请个同学总结效率和公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板书: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矛盾。
那么我们国家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如何作出选择的?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板书: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为什么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什么是兼顾公平?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率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同时还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社会得到和谐稳定发展。
师导:
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效率优先,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裕了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播放《走进新时代》。
这些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与我们前面短片《灰色震撼》反映的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请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如何才能做到既坚持效率又兼顾公平?(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
学生讨论
板书: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
注意课本上的第一段第二句话,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看视频《十七大报告的相关内容
通过十七大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可以分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方面。
(2),初次分配是如何注重公平的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也有利于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生活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
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措施:加强政府对收入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税收调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通过这两科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那么国家收入又是怎么分配的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
九、板书设计
(一)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2、公平的含义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