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
M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NP、NDP等经济活动总量。 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 指广义国民收入。
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所生产产品的价值, 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8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由一国永 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 ,比上
年增长10.7% 。
2019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6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4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 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0
国民收入帐户: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 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 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6.57%提高到6.84%;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
银行提高一年期存贷款利率
2019年8月22日起,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净增加值。
5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
(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8支出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9收入法: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10实际GDP:以过去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名义GDP(或货币GDP):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12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发生损耗而造成的价值减少。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X-M。
13 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
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关系,c=c(y)。
3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s(y)。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之比率,即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人们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二、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某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某4.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某+Kr)。
√7.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某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某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某11.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某12.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Hale Waihona Puke 二、国民收入帐户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 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然它 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 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 如何相互联系。因而,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 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 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 帐户知识。
GNP 所有常住公民创造的产值
GNP 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产值 外国公民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产值
GDP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GDP与GNP的区别之处: 例如,在美国,GDP剔除了美国公民因拥有
外国资产所获取的工资和利润,但包括在美国 境内的外国人的利润和工资收入。 以B代表本国国民在国外取得的要素收入,W 代表外国国民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则二者 关系式为: GNP=GDP+B-W 如果 B>W ,则GNP>GDP;如果 B<W,则 GNP<GDP。
请以下列数据测定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
年份 名义GDP 物价指数 实际GDP 增长率
1972 1975 1977 1979
1171 1529 1890 2369
100 127.2 141 165.5
通常把名义GDP折算成实际GNP所用的价格指数,称 为GDP的紧缩指数。
6、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 产的产品价值,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 关系。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GDP而不是GNP作 为衡量本国经济总量的指标? 在现行国民收入统计中,通常区分国民原则和国土 原则。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常住居民)所创造的收 入,不管是否在国内,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NP; 国土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 否本国国民,都计入国民收入,即GDP。 二者统计内容一致,差别就在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第12篇国民收入核算(SNA体系)
• 若不考虑厂商之间的交换,即其全部最终货品 和服务都卖给家庭,家庭的全部收入都用于购 买厂商的产出,家庭总收入等于家庭总支出。 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国民总支 出之间具有恒等关系。
• 注意:这种恒等关系是建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的基础,也是学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必须掌握 的关键。 在该模型中,国民收入≡国民总产值≡国民总支 出。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 需求,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总供给,上述恒等关系就意味着 AD≡AS。
2020/9/28
• CPI和GNP消胀指数存在着重要区别:
①两者所包含的货品和服务的范围不同 。GNP所包内容要广泛得多。
②包含的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不同。
③CPI包含了进口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 ,GNP只反映本国货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
2020/9/28
(3)PPI(producer price index):又被称为批 发物价指数。与CPI类似,它也是测量一组给定 商品的费用,差别在于它所包括的商品是如生铁 、棉花、硫酸等初级产品市场中有代表性的商品 。
2020/9/28
理解该规律要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 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 、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是根据经验统 计资料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时期并不完全相 同。
(3)它主要适应于没有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即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的失业率。充分就业 情况下,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 的反向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为1:0、76
2020/9/28
2、测算GNP的收入法
• NI等于要素的报酬。所以,通过加总各生 产要素的报酬得到国民收入,然后,通过 相应的项目增减计算出GNP,这就是计算 GNP的收入法。(教材第42页,表2.3说 明)。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GDP的意义及缺陷,与GDP有关的其它宏观经济学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GDP。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GDP,实际GDP,潜在GDP。
三、教学难点: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安排:本章安排4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从绪论中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首先要有定义和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就研究这套反方法。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下面加以论述。
(二)授课内容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GDP不包括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这把尺度加以衡量的。
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如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另外,大量的地下经济活动在GDP中也没有得到反映。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 NDP = GDP ― 折旧费
3、国民收入 NI 〔national income〕
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五个总量〕。 它是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应该得到 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NI = NDP ― 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 政府给企业的补贴
4、个人收入 PI〔personal income〕
❖ 指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 〔注意这里的“个人收入〞仍然是一个宏观总量
概念。〕
5、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3、两个恒等式
❖ 总产出〔GDP〕≡总收入
❖ 总产出〔GDP〕≡总支出
对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采用“增加价值〞法计算:
如一件衣服市场价值:
增加
棉花 棉纱 棉布 成衣 零售衣服
价值 〔投入〕15
5
10
15
5
要素收入
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 〔产出〕 总收入
15
5
10
15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 5 + 10 + 15 +
30
20
成衣
45
30
服装(销售
50
45
商)
合计
160
110
增加值 15 5 10 15 5
50
❖ 例题:以下各项能否计入今年的GDP?为什么? ❖ 〔1〕厨师在自己家中烧的饭菜; ❖ 〔2〕购置去年建造的住房; ❖ 〔3〕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 ❖ 〔4〕政府发放给失业人员的300元救济金; ❖ 〔5〕政府雇用原失业人员作为雇员,发300元工资;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 和自给性活动不计算入。
2021/2/18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16
课堂练习
说明下列各项能不能被计入到GDP (1)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烹制膳食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4)购买一把粉刷房屋的刷子 (5)重放一张2000年录制的刘德华的唱片
• GDP是在一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2021/2/18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10
一、GDP的含义
• 注意GDP与GNP的区别
1、定义的区别
GDP: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本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原则的区别
GDP: 属地原则
GNP:属人原则
宏观经济政策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
2021/2/18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4
逻辑框架
出现问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论基础 国民收入核算
核心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理论运用
宏观经济政策
目的
经济增长
IS—LM
收
入
支
出
模
模
型
型
2021/2/18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基本原理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2021/2/18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6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 一、GDP的含义 • 二、名义GDP和实际GDP • 三、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水平同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用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釆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课件
不属于投资的是: • A.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 B.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 • C.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 D.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1、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代5台报废旧机器,GDP怎么变 化?
【G】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如国防、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GDP计算举例:
生产阶段
棉花
产品价值
15
中间产品 价值 0
增加值
15
棉纱
棉布
20
30
15
20
5
10
售衣商
服装
45 50 (最终产品价
值)
30
45
15
5
合计
160
110
50(增值和)
思考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单选题)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 B.居民买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收入(厂商的支出) 单位:美元 产出(厂商的收入)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减:购买原料棉花
200,000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的支出法
二 、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关系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图如下: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消费者
厂
商
产品市场
消费者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支出,即总支出=总收入, 亦即总需求=总供给。即: Y = AD = AS 。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五、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种棉(假定投入为0 )属中间产品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纺纱(属中间产品)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织布属中间产品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制衣属中间产品45 15(45-30)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505(50-45)增值合计50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1、消费支出(C)。
2、投资(I)。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课件
自足生产)
5
例子:一个书柜的生产销售过程
编辑版pppt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GDP=?增加价值=?最终产品价格=?
6
编辑版pppt
产出、收入、支出之间的关系
结论:产出=收入
原因:增加价值由各要素投入共同创造,理 所应当分配给各生产要素。
23
编辑版pppt
作业
8 11 12 13 14
2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25
编辑版pppt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
(忽略了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国民收入
(忽略了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折旧 间接税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可支配 收入
企业转移支付 公司未分配利润
个人收入
13
编辑版pppt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4
编辑版pppt
二、三部门模型
主角:家户 厂商 政府 从支出的角度看 :Y=C+I+G 从收入的角度看 :Y=C+S+T 由于C+I+G=Y=C+S+T 即 :I+G=S+T 或:I=S+(T–G) 即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其中T=T0-Tr,即净税收=总税收-转移支付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 得的产值(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心理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卖者
生产
供给
客观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中对立的、变动的力量:
买者 消费 需求
主观心理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卖者
生产
供给
客观的劳动价值论
使革命者-边际主义和被革命者-古典经济学从对立、互斥
变成互补,把经济理论重新团结在“看不见的手”的旗帜下,西
方经济学从一种对立、互斥的状态又趋向融合。 西方经济学又出新了,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Neo – classical Economics)。
2、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之二 ——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 支付+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计算GDP的不同方法:
1、支出法:GDP = 本国最终产品总支出之和(来源)。
2、收入法:GDP = 参与本国生产的要素收入之和(去向)。
3、生产法:GDP = 生产各环节的增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用GDP 代表(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两者的相同之处
都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定时期: A、计算时期的问题,是流量不是存量,必须是一定时期。 B、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旧房子的交易额不计入 GDP,因为它们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被计入当年的GDP。) 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供使用者最后购买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在以后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区别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是为了:1、避免重复计算;2、可以避免 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同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3、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 的产品,还包括无形的劳务,例如教育、卫生、旅游、家政服务。
GNP:一个国家的全体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的总和。GN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无论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呆在
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 入GNP。 常住居民包括:常住本国的本国公民 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 常住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 = 本国要素在国内的收入 + 本国要素在国外的收入
萨缪尔森的综合和“新古典综合—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面对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萨缪尔森于1948年出版
了《经济学》——第三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科书,开始了经济
学上的第三次综合。 萨缪尔森阐明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革其命者凯恩斯理论的 逻辑联系,这是适用于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理论,因此两者可以并 存。整个凯恩斯的和新古典的理论可以结合在一起,并首创“新 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一词来概括这种理论体 系上的结合。
其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经济
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 亚当·斯密第一次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
富的源泉。
他一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来 源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又克服了重农主义者所持有的只有农业
劳动才创造财富的偏见,从而明确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3)政府购买支出 G。
(4)净出口NX, 国外消费者购买我国产品所花的钱,NX=X-M 。
私人国内总投资 I:
(含住宅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G =政府支出-转移支付-公债利息
TR(Transfer Payment)
从支出来源的角度看,用支出法计算GDP为:
AE ≡C + I + G + NX ≡Y(GDP)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
从而使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真正意义的经济
学是从古典经济学开始的。 • 古典经济学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劳动价值论的建立。
3、约翰·穆勒的综合——经济史上的第一次综合
约翰 ·穆勒在 1848 年出版的第一本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
学教科书《 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把斯密的生产费用说、詹 姆士 ·穆勒等人的工资基金说 、西尼尔的节欲说、李嘉
GDP:一个国家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
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GDP以领土作为统计指标,强调无论劳动力和其它生
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 计入GDP。
GDP = 本国要素在国内收入 + 外国要素在国内收入
GDP的各种各样的名称: GNP计算的时候有所差别,但在均衡分析的时 候,内涵等价。在后面几章的均衡分析中,几个概念可以混用:
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和凯恩斯革命
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正统地位、起着
支配影响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坚信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上自
由竞争总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境地,因此不可能发生 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简称《通论》,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三圣经之 三),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micro
小
个体
宏观
macro
大
总体
西方经济学发展鸟瞰图
经济学的危机、革命、综合
如果研究一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776年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至今,西方经济学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在
“危机
革命
综合
新的危机
新的革命
新的综合”的
交替中向前发展的。
危机
革命
综合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的危机和边际革命
例:
A国
农民生产小麦 1000
B国
1000
面粉厂生产面粉
面包厂生产面包 零售商出售面包 GDP总计 工农业生产总值
1200
1500 1800 1800 5500
1200
1800
1800 4000
两个国家经济结构不同:A国零售商业发达,B国工业生产发达, 没有销售环节。
市场价值: 表明最终产品要经过市场交换。
革命出“圣经”、综合出教材
经济学中的第一部 “圣经 ” —— 1776年,斯密的《国富论》,是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济自由主义的开山之作,说明了市场机制的运作十分完美,无须政府干预,
是市场万能论的圣经。 经济学中的第二部“圣经”——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是国家干 预主义的开山之作,说明了市场机制的运作有缺陷,必须政府干预才能弥补 缺陷,是政府干预万能论的圣经。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为目标。 经济学中的第三部“圣经”——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 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为目标,从理论上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道 德本质,应该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引导了20世纪世界上1/3 的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社会主义者的圣经。
第一次综合:古典经济学综合的产物,是1848 年穆勒的《政治经济学
原理》——第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 。
第二次综合——对古典经济学和边际主义综合的产物,是1890年马歇尔 的《经济学原理》——第二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奠定了微观 经济学的框架,现代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格局,在100年以前就奠定了。 第三次综合——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产物,是1948年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三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奠定了 宏微观并存的格局,但以宏观为主、微观为辅。
• 理论上的综合
萨缪尔森首先研究了两种理论的适用条件,“如果现代经济学能
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使得自由社会大体上能够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那 么它的重要性将会减退,而传统经济学(它关心的是有效率地配置充分 就业的资源),则将第一次真正获得成功 ”。
• 形式上的综合
从形式上看 “随着凯恩斯的理论命名为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 学 则以微观经济学的新名称而出现”。“综合 ”体现在萨缪尔森的《经 济 学》教科书中,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顺次安排在一起的那种 “结 合 ” ,并且,一反常规,第一次以凯恩斯理论为主体,把新古典微观
1、经济学史前——价值论的萌芽
经济学是发财致富的学问经济学起源于对价值来源问题的
探讨。 2、经济学的创世纪
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前为止。
著名经济学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大卫· 李嘉图、西尼尔、约翰·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
特·萨伊等人。
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
Y = 总收入= 国民收入
GNP = GDP = AS = Y = 总收入= 国民收入
图的地租论等等来了一个混合综合。
从生产的不同方面说明了生产要素价值的决定与价格的形成: • 劳动的报酬 —— 工资
(詹姆士· 穆勒等人的工资基金说)
•
•
资本的报酬
——
——
利润
(西尼尔的节欲说) 土地的报酬 地租
(李嘉图的地租论)
4、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源于新、旧葡萄酒问题的争论,显然有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因
优点:在流通环节,统计便利,操作计量方便。 缺点:有漏损,不经过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计入GDP, 如自给自足的劳动、地下经济都不计算在内。
总和:
总和= ∑Pi*Qi (i = 1……n) 就是每种产品产量乘以价格的加总。
所生产的:
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
A、 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即不全经过交换的。 B、 所生产的还表明: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 市场交换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GNP的计算之外。如:出售股票债 券的收益,是金融所有权的转让,本质上是收入转移。
主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学导论
1、为什么研究宏观经济学——学习要求
2、经济学发展演化史——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 3、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二、国民收入核算 1、核心指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