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灾情后的社会重建——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灾难是不可预测的,但它们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个社会的面貌。

灾后社会重建是恢复生活正常秩序的关键步骤,而社会学理论与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灾情后的社会重建,并探讨社会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首先,在灾情后的社会重建中,社会学理论可以提供对灾难的分析和理解。

灾难不仅仅是自然现象,还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相关。

社会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灾难对社会的影响,例如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瓦解,加剧社会不平等、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通过社会学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灾难的复杂性,并为社会重建提供指导。

其次,社会学理论可以为灾后社会重建提供指导原则。

例如,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灾后社会重建中,重建社会资本和重建社会网络是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

社会学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建立起支持和帮助受灾群体的社会网络,以促进灾后社区的重建和发展。

另外,社会学理论还可以提供对社会重建过程中的社会变革的理解。

灾难后社会重建往往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可能会发生改变。

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社会变革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灾后社会重建中的社会变革过程,并提供指导。

例如,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变革的机制和动力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灾后社会重建中可能出现的社会变革,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引导社会变革。

社会学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灾后社会重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结果应该被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灾后社会重建的进程。

例如,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可以指导相关部门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受灾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而实践经验和反馈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灾情后的社会重建需要社会学理论的指导和社会实践的支持。

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探讨暴雨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及援助机制

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探讨暴雨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及援助机制

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探讨暴雨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及援助机制引言•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与破坏•暴雨灾害后的重建意义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的步骤评估损失与需求•损失评估•需求评估制定恢复与重建计划•制定目标与优先事项•资金筹措与分配•时间表与监测机制基础设施修复与重建•道路与桥梁•水源与供应•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房屋恢复与重建•住房修复计划•新建住房项目•住房援助机制农田与农作物恢复与重建•土壤修复与改良•农业基础设施修复•农作物重建与支持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河流与湖泊清理与修复•森林恢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经济恢复与重建•就业机会与培训计划•企业与产业恢复•社会保障与福利计划再生能源推动与发展•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利用暴雨灾害后的援助机制国内援助机制•中央与地方政府援助•援助基金与资源调配国际援助机制•联合国援助•国际组织援助•国际友好国家援助结论•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必不可少•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步骤•援助机制的重要性和作用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探讨暴雨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及援助机制引言在自然灾害中,暴雨灾害是一种常见而又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暴雨灾害带来的大雨、洪水和泥石流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成为重要的任务,不仅要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和房屋,还需要恢复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灾后援助机制的建立与运作也至关重要,以确保灾区的快速恢复与重建。

暴雨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的步骤评估损失与需求在暴雨灾害发生后,首先需要对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灾区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

损失评估方面,包括房屋损毁、基础设施破坏、农田受损等的评估工作。

需求评估方面,包括人员安置、灾区供水供电等的需求评估工作。

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制定恢复与重建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恢复与重建的具体计划。

首先,明确目标与优先事项,确定重建的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11.doc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_11.doc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调查报告饲养量由1991年的58万头发展到1998年的129万头,水产品捕捞量由1991年的7820 吨发展到1998年的5.6万吨,林牧渔业比重达到49.3%。

二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991年以来,寿县先后推广10项农业新技术,并实行农业三师技术承包制度,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0%。

三抓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全县现已建成优质粮、油料、席草、林果、水产、棉花、蔬菜、生猪、白鹅、蚕桑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粮油棉、畜牧、水产、果菜、席草、茧丝绸等六大支柱产业。

建成安丰油脂、板桥草席等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得以增强。

灾后几年,我县的农业发展势头强劲,199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84亿元,是1991年的6倍;粮食总产年递增8.5%,到1998年已达95万吨,与油料、水产一起,均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畜牧生产、农机化生产等位居全省前列;林业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称号。

三是大力发展县乡工业。

农业大县的根本出路在于找准农业与工业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提高农业的工业化水平。

我县按照“主攻县乡工业,加快发展开发性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思路,实行县乡工业“一把手”工程。

1992年以来寿县共投入资金3.5亿元,新上技改项目87个,扶优造舰,重工强工,县乡工业和乡镇企业快速扩张,先后建成寿春水泥、寿州代工、安丰油脂、皖西寿勇、棉麻工贸等5 家工业集团,有7家企业进入国有大中企业行列,拥有亿元企业4家。

199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6.4亿元,为1991年的近10倍,年递增37%;乡镇企业实现营销收入38.9亿元,是1991年的10倍,年递增43.5%。

四是大力推进村镇康居建设步伐。

寿县紧紧抓住灾后加大投入的机遇,把村镇建设放在农村奔小康的突出位置来抓,将14个重灾乡镇17个重点村列为村镇规划建设示范点。

在规划上,田、林、路、渠综合考虑,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土地管理相结合,与土地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庭院经济、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相结合,与新农村远景建设相结合。

大规模灾害情况下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策略

大规模灾害情况下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策略

大规模灾害情况下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策略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环。

当大规模灾害发生后,灾后恢复与重建策略是帮助受灾地区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策略,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社会方面大规模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社区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灾后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社会方面的策略至关重要。

1.社区建设:重建灾后社区需要注重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重建。

通过加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居民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使社区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和安全的地方。

2.心理疏导和恢复:灾后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较为脆弱,经历了创伤事件后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创伤需要得到关注和及时治疗。

政府和基层组织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为灾民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3.社会组织与参与:在灾后恢复与重建中,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参与至关重要。

政府应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并提供资源支持。

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形成灾后重建的合力。

二、经济方面灾害对经济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恢复与重建策略。

1.产业支持:灾后的重建中,应注重恢复和发展当地的产业。

通过提供贷款、减免税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2.基础设施重建:大规模灾害往往导致基础设施的严重损坏,需要进行重建和修复。

政府应优先考虑重建能够增强社会抗灾能力的基础设施,如通信、交通和能源等。

3.农村恢复与发展:在农村地区,大规模灾害往往导致农业生产的中断和损失。

在灾后恢复与重建中,应注重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农业种植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三、环境方面灾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应注重环境方面的策略。

1.自然灾害防范:在重建过程中,应考虑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对于地震、洪涝等高风险地区,应建立健全的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提升社会抗灾能力。

灾后农业恢复与重建的初步思考

灾后农业恢复与重建的初步思考

灾后农业恢复与重建的初步思考
重建灾后农业有许多复杂的挑战需要解决,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首先,要想解决灾后农业的恢复与重建,就要充分了解灾难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灾难对农业的直接影响是毁坏农业技术设备,比如大面积农田、
农作物及其土壤的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灾难也会对农
业产生间接影响,它会对农业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使农业物质、技术资源
短缺,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加重了生活压力。

此外,农民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重建灾后农业。

首先,资源恢复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灾害后,农户的经济条件通常很差,这就要求政
府积极开展对灾后农户的支持,比如减免农户的贷款利息,实施农业技术
改进项目,以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农业生
产和农民的收入。

其次,重建灾后农业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农业技术框架,以实现自然与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灾害的发生,原先的农业技术框架已经遭到破坏,需要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因此,重建灾后农业应当紧密结
合现有农业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引进,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5·12”汶川大地震使地处震中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遭受深重灾难。

全州13个县、215个乡镇受灾,受灾面积占四川省重灾区面积的26%,受灾人口达69.3万人,占全州人口的80%。

截止到6月29日,全州因地震死亡20277人,失踪8063人,受伤45100人,全州遇难人员占四川省遇难人员的30%。

汶川、理县、茂县农村90%以上民房被毁。

全州直接经济损失达1823亿元。

目前,次生灾害威胁严重,部分乡村仍然面临救援困难的问题。

关键时刻,全州党员干部迎难而上。

他们应急反应果断迅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从废墟中救出4万余人,成为群众危难时刻的主心骨,他们用生命和责任感实践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现在,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随着抗震救灾工作从前一阶段的抢救生命过渡到恢复重建,目前的重点是要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关心遭受创伤的受灾群众,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体现全社会的爱心与帮扶。

迅速稳定人心,妥善安置群众。

全州建立各类救助站35个,为受灾群众和过往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药品等必需物资,及时搭建彩条棚和帐篷,临时安置41万余人,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时将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及时兑现每人每天1斤粮食、10元钱和“三孤”人员每人每月600元补助等政策,保证每一个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受灾群众就地取材,搭建了能避寒防暑的简易过渡房。

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快速抢通生命线,震后3天打通了理县古尔沟至汶川县城的第一条生命通道,4天打通了汶川县城至绵池镇、小金夹金山至马尔康的道路,5天打通了黑水和松潘县至茂县的道路,8天打通了茂县至汶川的道路,一些通乡、通村公路也形成了简易便道。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_调研报告.doc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_调研报告.doc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6)_调研报告大气魄,实行田、林、路、渠、园、镇、宅、厂、校、嘲十位一体”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全面改造。

田、林、路、渠、园治理,是改造自然的需要;镇、宅、厂、校、场治理,是改造社会的需要。

三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大灾之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好时期。

这个时候,民心最齐,能够握紧拳头,集中力量,把各类资金捆起来使用,形成规模优势。

如寿县当年救济的1个亿资金,30%用来解决灾民吃饭问题,50%用来解决灾民住的问题,在解决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用了17%的资金投入到以前投入太小,而且今后政策上不可能短时间投入太多的公益事业上,如防洪、除涝工程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办一些过去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

四是灾后工作的落脚点要放在发展上。

受灾就是一次机遇,是灾区经济全面调整和大发展的机会。

重点要抓好结构调整和水平提高。

灾后也是科技推广的最好时期。

如寿县当年灾后秋种缺种子,由政府负责提供,全部实现了良种化;由于水灾,当年耕牛大量死亡,又为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

灾后,群众对党和政府更加信赖,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对面指导生产,农民容易接受。

总之,灾后重建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精心组织,不搞简单复制型恢复,真正把重建后的抗灾能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农民容易接受。

总之,灾后重建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精心组织,不搞简单复制型恢复,真正把重建后的抗灾能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ƒ五、灾后灾民生活得到了保证大水给寿县人民带来了来顶之灾,全县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几十万灾民严重缺粮。

面对困难以及将来临的雨雪关、春节关和春荒关,县委、县政府把安排灾民生活、确保灾民安全度过“三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到了“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灾民有饭吃。

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全县共发放救灾粮6833.94万公斤,保证灾民每人每天至少有1斤口粮;下拨救灾煤7010吨,安排钱煤配套款218万元,保证灾民不断炊。

水旱灾害后恢复重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

水旱灾害后恢复重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

水旱灾害后恢复重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旱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失。

如何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灾后恢复重建的背景和重要性水旱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不容忽视。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破坏。

因此,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不仅能够提高灾后恢复效果,减少损失,还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文明理念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融合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使其能够持续支持人类发展。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应采取生态优先原则,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例如,在重建农田时,可以选择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壤的损害,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

2. 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可借鉴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可以将灾后废弃物利用为再生资源,用于再次建设和恢复,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3. 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需要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筹,寻求二者的平衡点。

例如,在重建城市基础设施时,可以采用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等技术和措施,既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1. 政府引导政府在水旱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应起到引领作用。

需要加强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入。

例如,在规划重建区域时,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确保重建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2. 社会参与水旱灾害的恢复重建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版】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地处安徽省淮河中游南岸,东临淝水,西界淠河,南依江淮分水岭,北靠八公山。

国土面积2986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耕地184万亩,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

1991年,寿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受灾程度之深,在安徽省也属罕见。

灾后,寿县迅速恢复生产,加快建设,取得了抗灾史上的重大胜利。

一、1991年洪涝灾害损失惨重寿县由于位处江淮丘陵地区,是淮河的“洪水走廊”,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洪涝灾害频繁,被称为“水口袋”。

解放前1450年至1949年的500年间,共发生水灾122次。

解放后的50年间,全县发生较大型洪涝灾害18次,几乎两、三年就有一次。

全县50%耕地、60%的人口和 70%以上的工农业总产值,长期处在洪患威胁之下。

1954年大水,在7月份的22天中,累计降雨量700毫米,正阳关水位达26.55米,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全县淹没耕地114万亩,被水围困25.8万人;1991年夏,淮河地区普降暴雨,从5月18日到7月10日,寿县降雨达到968.7 毫米,是历史同期的5倍,其中6月12日至14日三天降雨424毫米,为全省同期降水量最大值,超过200年一遇。

与此同时,淮河上游及大别山区洪峰迭起,寿县内湖外河水位暴涨,正阳关最高水位达26.51米,超保证水位0.51米。

外洪内涝夹击,寿县古城被水围困达3个月之久。

全县32 个乡镇有27个乡镇受灾,成灾人口85.2万人,特重灾民41.4万人,11.5万户43.9万间房屋被毁坏,46万灾民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9.8亿元,其中灾民固定资产损失达2.2亿元。

农业受灾最重,损失达5.5亿元,全县复种面积315.6万亩,受灾266.1万亩,绝收110 万亩,受灾面积占复种面积的84%,因灾减产占预计产量的58%。

全县314 个乡以上工业企业有254个受灾停产或半停产,经济损失8153万元。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研究摘要:近年来,暴雨引发的洪水成为了世界各地的一大问题。

这些洪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各个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研究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的意义、挑战以及解决方法,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 引言1.1 背景信息1.2 研究目的2. 暴雨引发的洪水的影响2.1 对经济的影响2.2 对环境的影响2.3 对人民生活的影响3.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的意义3.1 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3.2 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福祉3.3 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的挑战4.1 资金短缺4.2 社会支持的不足4.3 技术和专业人才的需求5.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的解决方法5.1 加强预防措施5.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5.3 制定应急响应计划5.4 加强社区意识和参与5.5 提升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6. 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的应对策略6.1 多方合作6.2 科技创新6.3 紧急援助与救助计划6.4 提供社会保障6.5 恢复城市功能的重建7. 结论7.1 总结7.2 展望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研究暴雨引发的洪水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的一大问题。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暴雨所造成的洪水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研究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是至关重要的。

1. 引言1.1 背景信息暴雨引发的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近年来洪水频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每年暴雨所引发的洪水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暴雨后的恢复与重建的意义、挑战以及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城市在暴雨后能够更加迅速地恢复和重建。

2. 暴雨引发的洪水的影响2.1 对经济的影响洪水对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洪水会破坏农田、农作物和畜牧业,导致粮食短缺和农产品价格上涨。

此外,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和企业,导致生产中断和资产损失。

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研究

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研究

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研究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所产生的灾难。

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某些地区,自然灾害破坏性非常大,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恢复和重建。

为了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开展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与重建研究势在必行。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目前,自然灾害的分类通常按照其来源来进行划分。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等。

三、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概念灾后恢复和重建是指在自然灾害过后进行的各种措施和手段,旨在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防止灾区再次受到灾难的侵袭,为灾区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灾后恢复和重建需要参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设计。

四、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必要性1.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后恢复和重建是有效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手段。

如果在自然灾害过后不及时采取灾后恢复和重建措施,灾区人民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灾难和风险。

2.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自然灾害不仅仅给灾区人民带来了身体和财产上的巨大损失,更大的影响则是对当地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

在不及时采取灾后恢复和重建措施的情况下,当地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将会停滞,带来更大的损失和影响。

3.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灾后恢复和重建可以促进灾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可以优化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五、灾后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1. 灾后恢复与救援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要及时组织救援行动,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救援等服务。

同时,要清理灾区残留物和恢复基础设施,确保被灾居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灾后恢复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灾后恢复和重建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地修建和重建,以恢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和更新等。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其中,水灾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无数人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对于灾后水灾的恢复和发展情况,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以了解和改善当前的状况。

一、水灾的影响水灾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它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担忧。

水灾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安全的威胁,还造成了财产损失。

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都曾经经历过水灾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至2019年,全球各地发生了多次严重的水灾事件,其中包括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等。

水灾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道路和桥梁破损等。

二、灾后救援水灾来袭后,灾后救援是必不可少的。

水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生命和财产。

各国纷纷建立救援机构和人员,以便及时获得信息,开展有效的救援。

一般来说,灾后救援包括开展灾区巡查、组织安置避难营、提供救援物资、搜救受困人员等。

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发挥压倒一切的优先策略,以挽救失去的生命和财产。

当然,在预防水灾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灾后恢复和发展在水灾来袭之后,灾后的恢复和发展对于受灾地区和整个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

此时,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协调资源共享,最大化地减少灾后恢复和重建的时间和成本。

灾后恢复和发展包括基础设施重建、房屋重建、农业生产重建等。

在恢复和重建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灾后恢复的成本,以便为受灾地区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四、思考面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预防水灾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其次,灾后救援需要改善。

各国政府应加强国内救援机构的建设和培训,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中发生的应对措施。

第三,灾后重建需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政府应考虑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同时帮助灾区恢复经济和生产。

水旱灾害后恢复重建生产生活秩序

水旱灾害后恢复重建生产生活秩序

水旱灾害后恢复重建生产生活秩序自然灾害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其中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和重建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

本文将讨论水旱灾害后如何恢复和重建生产生活秩序,从灾后应急措施到长期恢复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灾后应急措施在灾后的紧急阶段,我们首先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包括提供饮用水、食物、药品等基本物资,搭建临时住所,确保受灾人民的基本安全。

同时,需要组织人力资源,组织抢险救援行动,尽快恢复通信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后续的重建工作做好准备。

二、重建农业生产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显著的。

灾后,我们需要重建农业生产体系,以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的供应。

首先,需要对受灾的农田进行修复和土壤治理,确保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技能。

在重建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包括修复灌溉设施、旱井和水库等,并且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恢复农业市场和供应链,确保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三、重建城市基础设施水旱灾害不仅对农村地区造成破坏,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在重建阶段,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

这包括修复供水和排水系统,修复道路和桥梁,恢复电力供应等。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提高灾害管理和预警能力灾后恢复和重建的同时,我们需要对灾害管理和预警能力进行提升。

这包括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准确性。

同时,加强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此外,加强灾后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支持,帮助灾民尽快走出心理创伤,重建生活信心。

五、社会合作与国际援助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社会合作和国际援助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水灾情况及影响
•灾后恢复情况

发展情况及挑战
•调查方法和发现
•思考与建议
01
水灾情况及影响
•请输入您的内容
水灾定义和背景
水灾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请输入您的内容
•请输入您的内容
水灾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02
灾后恢复情况
恢复工作的组织和资源调配
•请输入您的内容
•请输入您的内容
基础设施重建和房屋修复
灾后心理辅导和社会重建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发展情况及挑战
•请输入您的内容
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防洪设施建设和维护
•请输入您的内容
•请输入您的内容
提高社区防洪意识和能力
04
调查方法和发现
调查目的、方法和过程
•请输入您的内容
•请输入您的内容
主要发现和结论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思考与建议
•请输入您的内容如何减少水灾造成的损失?
如何提高灾后恢复和发展的效率?
•请输入您的内容
•请输入您的内容
如何发挥社区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水旱灾害后重建应综合防灾减灾理念

水旱灾害后重建应综合防灾减灾理念

水旱灾害后重建应综合防灾减灾理念水旱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水旱灾害后,重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未来的水旱灾害,综合防灾减灾理念应被应用到重建工作中。

本文将从防灾减灾的意义、综合防灾减灾的理念和实践,以及重建中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探讨水旱灾害后重建应综合防灾减灾理念的必要性。

一、防灾减灾的意义防灾减灾是指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水旱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因此,重建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防灾减灾的意义。

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灾害的发生,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综合防灾减灾的理念和实践综合防灾减灾是指将多种手段和资源综合运用,以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在水旱灾害后的重建中,综合防灾减灾的理念应被充分采纳和应用。

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综合防灾减灾的理念:1.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旱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灾害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3.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

在重建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易受水旱灾害影响的区域进行重要建设,减少灾害带来的风险。

4. 构建灾害风险分担机制。

建立起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合理分担灾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灾害应对措施,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

三、重建中应采取的措施在水旱灾害后的重建工作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综合防灾减灾理念为指导。

以下是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修复和加固水利工程、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灾害抵抗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 提高抗灾物资储备能力。

建立完善的抗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灾区所需的物资。

3. 建立灾后重建的规划体系。

洪水过后环境恢复与重建

洪水过后环境恢复与重建

洪水过后环境恢复与重建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我们的家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房屋被淹,农田被毁,树木被冲倒,我们的家园变得一片狼藉。

然而,灾难虽然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却摧毁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里,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洪水过后的环境恢复与重建。

我们要做好清淤工作。

洪水退去后,留下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这些杂物不仅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因此,组织人员对受灾地区进行彻底的清淤,是环境恢复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保护受灾群众的财产。

我们要对受灾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进行修复。

洪水冲毁了许多房屋和基础设施,如桥梁、道路、供水供电设施等。

对这些设施进行修复,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受灾群众的实际需求,尽快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

再次,我们要对受灾农田进行恢复和重建。

洪水冲走了大量的泥土,使农田变得贫瘠,作物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使农民能够尽快恢复生产,我们要采取措施,如调配化肥、农药等农资,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整理,恢复农田的生产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合洪水灾害地区的农作物,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我们还要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洪水过后,许多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绿化工作,恢复植被,提高土地的保持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

洪水灾害给受灾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建信心。

洪水过后的环境恢复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我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努力重建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洪水过后,我们的家园虽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能够重建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震灾后的灾害恢复与重建

震灾后的灾害恢复与重建

震灾后的灾害恢复与重建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力量,它们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

然而,面对灾难,人们总是会挺身而出,积极投入到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震灾后的灾害恢复与重建,探讨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灾后的灾害恢复与重建工作需要有一个明确而全面的规划。

在震灾发生后,政府应该迅速成立专业的工作组,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全面的规划。

该规划应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救援、安置、重建以及灾后的经济复苏等。

只有通过规划,才能有效地组织各项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救援工作是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

救援工作的及时和有效性对于挽救人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军队、警察等机构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志愿者力量。

同时,应提前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然后,安置灾民是灾后重建中的重要一环。

灾民的安置需要有合适的场所和设施。

政府可以考虑建立临时避难所,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以及医疗、教育等服务。

同时,也需要关注灾民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接下来,重建被毁的基础设施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础设施的恢复与重建,涉及到交通、水电、通信等多个领域。

政府应该及早评估受损情况,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处理。

此外,政府可以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加快灾后基础设施的恢复进程。

最后,灾后的经济复苏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灾害往往严重冲击当地的经济,对于灾民的就业和生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政府应主动推动经济恢复,采取措施支持当地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并鼓励投资经济建设。

此外,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和金融支持等方式帮助受灾地区的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灾后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震灾后的灾害恢复与重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它要求政府、专业机构和广大民众的紧密合作与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全面规划、救援工作、灾民安置、基础设施修复和经济复苏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才能使受灾地区逐步摆脱困境,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灾后救援行动重建受灾地区

灾后救援行动重建受灾地区

灾后救援行动重建受灾地区灾害造成的破坏和灾民的苦难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和重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灾后救援行动中如何重建受灾地区。

一、灾后救援行动的紧急性和重要性灾后救援行动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破坏,甚至有些人会丧生。

此时,及时的救援行动就显得至关重要。

救援人员应当迅速到达灾区,营救受困民众,尽力减少人员伤亡。

二、重建受灾地区的目标和措施重建受灾地区是灾后救援行动的重要一环。

重建的目标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活基础设施,为受灾民众提供居住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具体的措施包括:1.修复基础设施:受灾地区通常会有电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被破坏。

因此,重建工作应该首先修复这些设施,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2.重建住宅:灾害造成的最直接影响之一就是房屋的倒塌或严重损坏。

重建受灾地区的住宅是重中之重。

政府可以出资提供临时安置点,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鼓励居民自主重建。

3.恢复经济:灾害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重建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经济的恢复。

政府可以给予企业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重建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复苏。

三、国际援助的重要性在灾后救援行动中,国际援助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灾地区往往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来重建。

国际援助可以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并为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时,国际援助也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提高对灾害的应对能力。

四、灾后救援行动中的挑战灾后救援行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灾害发生后需要迅速行动,但是受灾地区常常面临交通不畅、通讯中断等问题,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其次,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金,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是个挑战。

此外,重建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土地使用、环境保护等。

总之,灾后救援行动重建受灾地区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但只要政府、国际社会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重建受灾地区,恢复社会秩序,为受灾民众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中国洪水灾后恢复重建行动与理论探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in China ,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framework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 then based on the framework , discusses some theories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lso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and preparing and pre2 venting disaster. In addition , the new framework and process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 1)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mainly include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life2line and production2line ; 2) all actions taken after the floods in Anhui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show that the key work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i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whole plan and ensure funds in proper place , as well a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king use of resources ; 3) the important work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aster is to meet needs for food , shelter , re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affected communities immediately , recover and re2 build the flood2destroyed irrigation works , transportation ,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infrastructure ; 4) according to eco2 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disastrous area and evaluation of the future flood risk , combination of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of disastrous area and the whole plan of preventing certain flood risk , can not only remarkably im2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king use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resources , but 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flood ; 5) study on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is still an important work. As the basic work of improving the disaster management in China , study on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should be the emphasi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research , and it should be given precedence consid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从抗灾到共建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从抗灾到共建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从抗灾到共建灾害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考验,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面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社会的重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社会重建既需要抗灾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共建的意识和努力。

本文将探讨灾情后的社会重建过程,从抗灾到共建的转变。

一、抗灾阶段灾害发生后,抗灾是当务之急。

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救援机构和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紧急救援、灾后恢复等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灾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抗灾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无论是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还是企业的捐款捐物,都在抗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抗灾阶段的目标是尽快恢复基础设施、提供救助援助,重建社会秩序,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灾后重建的理念转变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上的恢复,更是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重塑。

传统的重建思路通常仅以抗灾为中心,忽视了灾后社会的全面建设。

然而,灾后重建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复原和发展,需要从抗灾到共建的理念转变。

共建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供资源和支持;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社会组织需要发挥专业优势,为灾区提供支持;个人则需要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重建活动。

三、共建社会的具体措施1. 建设健全的基础设施在灾后重建中,建设健全的基础设施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包括修复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保障供水和供电等。

优质的基础设施不仅为人民提供便利,也为灾害预防和抗灾提供了保障。

2. 完善的救灾和防灾机制灾后重建需要建立完善的救灾和防灾机制。

政府应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3. 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在灾后重建中,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优惠政策等措施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帮助灾区居民重建新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2 - 01 - 16 ; 修订日期 : 2002 - 03 - 20 基金项目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资助 (1998) 和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邹铭 (1964 - ) ,男 ,上海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灾害救助与应急管理研究.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1 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原则与重点工作
1. 1 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方针 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方针有 3 条 :一是从全局出发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二是迅速优先恢复生命线与生 产线工程 ;三是有利于充分调动政府 、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力量 ,投入灾后恢复重建 。 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尤其是 1998 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大洪水后 ,为了尽快解决灾 民过冬和灾后重建工作 ,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了“封山植树 、停耕还林 ;退田还湖 、平垸行洪 ;以工代赈 、移民建 镇 ;加固干堤 、疏浚河道”的有关恢复重建的 32 字方针 ,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相继提 出了关于灾后重建的若干意见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恢复生产 、重建家园 、防治水患的方针和原则 ,用 以指导大灾过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的重点工作是解决群众生活的问题 ,特别是越冬住房 。同时 按照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的原则 ,把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同流域整治 、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对 山 、水 、田 、林 、路进行统筹规划 ,作出了分期实施的计划 ,并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 1. 2 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工作 1. 2. 1 抢建过冬用房 9 省 、区 、市因灾倒塌房屋 600 多万间 ,涉及到 100 多万户 。鉴于这些地区灾情较重和地方财政困难 ,中 央财政和社会捐助等解决了一部分建房材料费用 ,灾区越冬所需的棉衣、棉被主要通过社会捐助得到了解决。 1. 2. 2 恢复中小学校和卫生院的正常运行 为保证中小学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开展医疗 、防疫工作 ,各地区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 ,首先修缮 、重建 了因水灾被毁的学校和卫生院 ,使其开始正常运行 。 1. 2. 3 水毁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被水毁的城乡电网 、交通 、通信线路等的恢复重建 ,结合扩大基础设施建设 ,给予优先安排 。
· 2 6 ·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1 卷
Key words :flood disaster ;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 framework ; China 作为灾害管理周期的重要阶段[1] ,灾后恢复重建主要是指灾区在各方面援助下恢复其原有生命线与生 产线系统的全过程 ,有时还包括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对加强防御未来灾害能力的过程 ,它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 要措施之一 。灾后恢复重建主要包括灾后灾情评估 (特别是生产线与生命线破坏状况的诊断与评定) 、恢复 与重建规划和行动计划 、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 、组织管理与国际援助等方面的工作 。
2 灾后恢复重建的典型案例分析
2. 1 1991 年淮河流域水灾后安徽恢复重建行动 2. 1. 1 生命线设施的恢复 首先恢复了合肥到南京的公路 ,以确保大批物资通过这条公路流向安徽 ;此外 ,灾区地面交通和内河航 运也相继得到了快速恢复 。经过艰苦努力 ,在冬天到来之前 ,建成了 120 万间临时住所 ,确保了灾民过冬用 房 。住房恢复由省各级政府协调管理 ,主要原则是 :自力更生 ,互帮互助 ,政府基金援助 ,综合长期和短期效 益 ,结合地方情况实施各阶段计划 。供水方面利用手压管道井 (某些地方日常的供水系统) ,是非常有效的恢 复灾区供水方法 ;在没有这种井的地方 ,用漂白粉 、净水药片或将水烧开等方法对水进行消毒 。短期供电是 靠没有被毁的发电站或移动式发电机恢复的 。 2. 1. 2 社会基础设施的恢复与重建 优先安排教育设施 (教室 、教员工资 、教科书 、学费和文具) 的恢复 ,采取了以下措施 :通过修缮 ,解决了能 容纳 183 万名小学生的教室 ,安排其余 10300 学生在借来的空地和临时建筑里上课 ;民办教师的工资由政府 和村民共同承担 ;由教育出版社和灾区书店为灾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1991 年采用了免学费政策 ;国家教 委协调了其他省份 ,给灾区学生提供文具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9 月 1 日 ,所有学校按时进行开学 典礼 ,98 %的学龄儿童入了学 。 高度重视社会基础设施的重建 ,截止 1992 年底 ,绝大多数的校舍得到了修复 ,即 :重建了 138 万 m2 的教 室 ,修复了 287 万 m2 教室 ;修缮了 493 万 m2 教室 ,重建教室的资金总计 7. 9 亿元 。修建经费主要来自 :中央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in China ,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framework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 then based on the framework , discusses some theories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lso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and preparing and pre2 venting disaster. In addition , the new framework and process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 1)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mainly include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of life2line and production2line ; 2) all actions taken after the floods in Anhui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 show that the key work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i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whole plan and ensure funds in proper place , as well a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king use of resources ; 3) the important work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aster is to meet needs for food , shelter , re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affected communities immediately , recover and re2 build the flood2destroyed irrigation works , transportation ,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infrastructure ; 4) according to eco2 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disastrous area and evaluation of the future flood risk , combination of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of disastrous area and the whole plan of preventing certain flood risk , can not only remarkably im2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king use of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resources , but als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flood ; 5) study on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is still an important work. As the basic work of improving the disaster management in China , study on the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should be the emphasi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research , and it should be given precedence consid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Research on practice and theory of recovery , reconstruction after flood in China
ZOU Ming1 ,SHI Pei2jun1 ,2 , ZHOU Wu2guang3 , ZHOU J un2hua1
(1.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 , China ; 2. Institute of Resources Science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 , China ; 3. Institu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5 ,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