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研教案
一课一研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会议室四、活动主题以《春》这篇课文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一课一研”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首先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春》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课堂观摩备课结束后,由教研组长选定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本次公开课由张老师主讲,课题为《春》。
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导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评课议课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议课。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自我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 总结与改进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同时,针对评课议课中提出的问题,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提出了改进措施。
六、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一课一研”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2. 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 通过评课议课,教师们发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4. 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反思1. 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提高备课质量。
2. 课堂观摩要注重实效,让教师们在观摩中学习、反思、提升。
一课一研
关于小学各学科“一课一研”实施方案为了全面推进“一课一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学科教学研究,落实“备课、研课、上课、评课、推课”等“一课一研”活动内容,打造我县“创新+模式”的高效课堂,打造“研备+研思”的实效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曲周县小学各学科“一课一研”实施方案。
一、“一课一研”的内容1、研究所授课的具体教案,主要包括所授内容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等。
2、研究、讨论课型特点、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练习设计、课件设计、课后作业等,最终形成课堂教学通案。
3、根据课堂反馈,再进行“一课一思”,对课堂教学教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一课一研”的实施办法1、研备阶段。
⑴加强教研组建设。
各单位学校要分年级成立以教研组长为带领下的学科教研组,并制定教研组长职责,确保各科教研活动开展有序、真实有效。
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明确教研内容,确定主备人选以及具体要求,即明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点,区分重难点,联系考点,重视练习、检测的反馈,突出小组合作学习。
⑵提前备课。
教研组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创新+模式”的高效课堂的要求提前备课。
主备教师写出详案,其他教师写出简案(平常手写教案),以便研讨时相互补充、借鉴。
2、研课阶段。
⑴“一课一研”时主备人提前将自己的详案打印出来,在教研小组里主备人要对所授内容的教学整体框架,教学实施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
在说明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练习检测的有效性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并将补充修改部分用红笔体现出来。
⑵其他参与研讨的同头课教师展开补充、讨论、完善备课内容。
在全面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集体教学通案,有经验的教师对授课的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等多指导,多建议。
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提问(每次提出1-2个教学问题)。
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的良好的教研氛围,注意对新教师的关注和培养和成绩较弱的教师的帮助和扶持,力争消灭组内成绩差距过大的现象。
一课一研实施细则
一课一研实施细则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课一研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
为了规范一课一研的实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定义与原则1. 一课一研: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求,选择一门具体课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反思、探索和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原则:自愿参预、因材施教、实践导向、反思提升。
三、实施步骤1. 选题与计划(1)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和兴趣,选择一门具体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2)制定一课一研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2. 资料采集与分析(1)采集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辅、教学设计等。
(2)分析资料,了解课程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难点。
3. 研究设计与实施(1)根据教学需求和分析结果,设计研究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实施教学,记录教学过程,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4. 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结束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根据反思结果,进行教学改进,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5. 教学分享与交流(1)教师将一课一研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学术交流会等形式进行。
(2)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
四、评价与奖励1. 评价方式(1)学校可以通过观课评课、教案评审、学生评价等方式对一课一研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成绩等方式对自己的一课一研进行评价。
2. 奖励措施(1)学校可以根据一课一研的教学效果和贡献,赋予教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2)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学术积分或者职称晋升等奖励。
五、实施保障1. 学校支持(1)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教学设备等。
(2)学校要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2. 教师培训(1)学校要组织一课一研的培训,包括选题与计划、研究设计与实施、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一课一报告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一课一报告”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反思、评课交流等环节,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教师根据教材、学情进行备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备课结束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教案。
2. 课堂教学观摩(1)教师按照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教师观摩。
(2)观摩教师认真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3. 课后反思(1)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其他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评课交流(1)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评课,分享课堂教学心得。
(2)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教学经验。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教师们根据教材、学情进行备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备课结束后,形成一份完整的教案。
2. 课堂教学观摩(1)教师按照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教师观摩。
(2)观摩教师认真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3. 课后反思(1)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其他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评课交流(1)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评课,分享课堂教学心得。
(2)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教学经验。
五、活动成果1.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六、活动总结“一课一报告”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深刻认识到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反思、评课交流等环节的重要性。
教研活动一课一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形式,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进行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和课后研讨。
三、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主备人:张老师(2)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3)备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4)备课过程:① 主备人张老师首先对《秋天的雨》一课进行了深入解读,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② 全体教师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教学设想。
③ 教师们围绕教学设计,从导入、新课导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方面进行交流,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1)授课教师:李老师(2)观摩对象:全体语文教师(3)课堂观摩内容:《秋天的雨》一课(4)课堂观摩过程:① 李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在新课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景象,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③ 在新课讲解过程中,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 在巩固练习环节,李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研讨(1)研讨时间:课后30分钟(2)研讨地点:教师办公室(3)研讨内容:① 全体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② 针对教学设计,教师们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
③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一课一研”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以下是一份“一课一研”活动记录的范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活动主题:[课程名称]
二、活动时间:[具体时间]
三、参与人员:[教师姓名]
四、活动内容
1. 课程背景与目标:对课程的背景和教学目标进行了介绍,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教学方法与策略:分享了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引发了大家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讨论。
3. 学生表现与反馈:讨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包括他们的兴趣点、理解程度以及遇到的问题。
4. 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5. 问题与困惑:教师们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展望: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一课一研”活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积极参与。
五、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一课一研”活动,教师们对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记录人签名:[记录人姓名] 时间:[记录时间] )。
一课一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于2022年9月30日开展了“一课一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小学语文《夏夜多美》一课为例,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通过课堂观摩,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效果。
3. 通过评课议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提高学生对《夏夜多美》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夏夜多美》。
首先,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然后,针对《夏夜多美》这篇课文,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
2. 课堂观摩本次课堂观摩由青年教师王老师执教《夏夜多美》。
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夏夜的美丽世界。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 评课议课课后,全体语文教师对王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议课。
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评课意见:(1)王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王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3)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如多媒体、游戏等,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4)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夏夜的美丽。
4. 教学反思王老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活动总结本次“一课一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环节,教师们对《夏夜多美》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一课一研实施方案
一课一研实施方案一课一研是指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一次研究,通过研究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下面是实施一课一研的方案:一、确定研究课题1. 针对每门课程,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等因素,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例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等。
二、制定研究计划1.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目标,例如期望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2. 研究内容: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3. 研究方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例如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4. 研究时间表:制定详细的研究时间表,包括研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等。
5. 研究团队:确定研究团队,包括主持人、研究者等,明确各人的职责和任务。
三、开展研究工作1. 数据收集:根据研究方法的选择,收集相关数据,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反馈等。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3. 教学实践:根据研究结果,尝试并实施新的教学策略或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评估:根据实施的教学策略或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改进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四、总结与改进1. 数据分析与研究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和教学评估,对研究进行总结,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2. 改进措施:针对研究总结中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资源等。
3. 反思与反馈:组织研究团队进行反思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研究报告,并反馈给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供后续研究和改进参考。
五、持续改进1. 根据研究结果和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不断培养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一课一研的实施提供支持。
3. 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教师受益,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一课一研实施方案包括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总结与改进以及持续改进等环节,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来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邯郸市31中学一课一研同头备课方案
邯郸市三十一中学集体备课方案一、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它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根据我校校情,要求每周一研,一研一周。
每周要求统一基本进度和教学基本目标。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说明:每个同头备课小组要确定一名备课组长,组长分配备课任务,确定主备人,主备人确定后同组其他教师即为参备人。
1.备课:主备人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认真编写初备教案。
2.说课:主备人在备课小组内说课,说课内容包括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按照我校教学四环节说课。
3.研课:在备课小组内对主备人编写的初备教案进行讨论。
主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其他教师根据主发言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定课:备课组长根据教师们的议课,对主备人编写的教案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
5.上课:同头备课小组成员用修订后的同一份教案在各自班级上课。
可以根据各班学情适当调整。
三、主备人的任务1.主备人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编制的教案要重点突出。
3备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取的教法必须有效,学生的学法诸如小组学习法、探究法等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4.备教具及多媒体教学。
根据学校实际,寻找或自制教、学具;搜寻、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5.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诸如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体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使用,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设计,教具、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时机,对学生的评价等等,都必须考虑周全。
四、参备人(各科教师)任务参备人除认真履行好主备人的职责外,还必须做到:1.认真学习课标,通读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点及重点,做到宏观上把握本册、年级及学科教材,微观上重点吃透所领受的任务的部分。
数学一课一研优秀案例
数学一课一研优秀案例
嘿,大家快来看看啊!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们的数学一课一研优秀案例,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
就说那次研究“函数的奇偶性”这课吧,我们组的老师们那可真是下足了功夫啊!李老师就像是一个探险家,率先提出了很多新奇的教学思路,他说:“咱得让学生像发现宝藏一样去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奥秘呀!”张老师立马附和道:“对对对,可不能硬灌给他们,得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不,大家就开始热烈讨论起来了,每个人都积极贡献自己的想法。
我们设计了各种有趣的例子,比如用对称的图形来类比奇函数和偶函数,这难道不像生活中那些对称美吗?学生们看到这些例子,眼睛都亮了,哇,原来数学这么有趣呀!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就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充满了活力。
“老师,我懂啦!”“老师,这个我知道!”那种热情简直让人感动。
然后呢,我们还有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热火朝天地探讨,这哪里像是在上课,简直就是一场知识的狂欢呀!看着他们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又恍然大悟的样子,真的太有成就感了。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学效果吗?通过这样的一课一研,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爱上数学,不是吗?这就是数学一课一研的魅力所在啊!大家说是不是超级棒?。
体育一课一研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体育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篮球基本技能教学”为主题,由各年级备课组长主持。
首先,各年级备课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接着,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最后,各年级备课组长汇报本组备课情况,共同讨论,优化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为确保教研活动取得实效,我校邀请了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评委,对参赛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参赛教师精心准备,展示了精彩的课堂风采。
观摩过程中,评委们认真记录,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
3. 教学反思课堂观摩结束后,参赛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评委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各年级备课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教师们对体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素养。
3. 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在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中不断提升自己。
4.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一研教研活动步骤(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以下是“一课一研”教研活动的具体步骤。
二、活动步骤1.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结合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时的备课任务。
小组成员共同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3)编写教案: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编写详细的教案。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4)交流分享:各小组将教案提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听课(1)确定听课对象: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确定本次听课的对象,可以是同一教研组内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教研组的教师。
(2)组织听课:安排听课时间、地点和听课人员,确保听课活动顺利进行。
(3)做好听课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记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3. 评课(1)组织评课: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评课活动,邀请听课教师参加。
(2)交流讨论:听课教师结合听课记录,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总结反思:授课教师针对评课意见,进行自我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4. 反思(1)撰写教学反思:授课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和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分享交流: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分享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3)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教学反思中提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5. 活动总结(1)总结活动成果: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对本次“一课一研”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活动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
一课一研实施细则
一课一研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一课一研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教学课题,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详细阐述一课一研的实施细则,包括目标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评估等方面。
一、目标确定:1.1 确定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设定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优化教学方法等。
1.3 制定可衡量的研究指标,以便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评估和反馈。
二、研究方法:2.1 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以实现研究目标。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数据。
2.3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如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以验证研究假设和推断。
三、研究内容:3.1 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如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策略等。
3.2 分析和评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3.3 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四、研究成果:4.1 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4.2 发表研究成果,与教育界分享研究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4.3 建立研究成果的数据库,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
五、评估:5.1 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检验,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5.2 进行同行评议和专家评审,获得研究成果的客观评价和建议。
5.3 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改进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一课一研实施细则包括目标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评估等五个部分。
教师通过一课一研的实施,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研活动案例一课一研
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文以一次“一课一研”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后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合力;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4. 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选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选择一节课,确定研讨主题。
(2)分工:根据教师特长,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
(3)研读教材: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
(4)设计教学方案:教师根据教材和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5)集体讨论:教研组全体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2. 教学研讨(1)模拟课堂: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模拟课堂,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
(2)评课:观摩教师对模拟课堂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交流心得:教师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
3. 课后反思(1)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模拟课堂和评课意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撰写教学反思报告:教师将教学反思整理成文,撰写教学反思报告。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选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选择了一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
(2)分工:教研组将备课任务分配给五位教师,分别负责以下环节:教材研读、教学方案设计、模拟课堂、评课、教学反思。
(3)研读教材:五位教师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
(4)设计教学方案:五位教师根据教材和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5)集体讨论:教研组全体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2. 教学研讨(1)模拟课堂: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模拟课堂,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
一课一研优秀案例
一课一研优秀案例
《一课一研优秀案例》
嘿,你知道吗?咱学校的一课一研那可真是太绝啦!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法,把老师们都变成了智慧的魔法师!
有一次,在研究语文课文《背影》那一课的时候,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啥父亲去买橘子那个背影能让作者这么多年都忘不了呢?”大家一听,立马就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李老师说:“那肯定是因为这个背影里饱含了父亲深深的爱呀!”张老师也附和道:“对呀对呀,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学生一样,那种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不就像是大家一起破解一个神秘的密码嘛!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想法,真的超棒!然后呢,大家总结出了好多教学的点子,比如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再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理解。
哇,这要是实施起来,学生们肯定能把这篇课文吃得透透的!
还有一次是数学课,研究怎么教解方程。
赵老师就像个大侠一样,提出了一个超级厉害的方法,他说:“咱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呀,比如说
把方程看成是一个天平,两边要保持平衡。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恍然大悟,纷纷点赞。
这难道不像是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盏明灯吗?
这样的一课一研过程,真的让我们老师都成长了好多呀!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研讨,而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灵感的激发。
一课一研,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
它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趣!真的,我太喜欢这种感觉啦!就是要这样,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呀!。
一课一研五上通案
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内容: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的自然清新的画面。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 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或者动手画一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定向1、播放与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
(课件展示)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在雨过天晴了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渡: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在头脑中感知雨后天晴的清新。
联系生活体验或自己的直觉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阅读的欲望。
二、自主互动,探究新知。
1、初读初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
(展示课件)2、合作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
同学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
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既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又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3、品读默读课文,思考: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学习提示)4、交流班内交流,把关键的词语划出来。
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默读的方式并划出关键词语。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学校:太安小学版本:人教版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江小庆时间:2016年3月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江小庆课题:1、燕子研讨修改一、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学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
四、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课件: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燕子……体会春天的美丽。
2.说说你了解的春天。
小朋友有没有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嗅到春的气息?有没有找寻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学习生字1.读准字音。
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不要错读成fó。
2.自主识字,找规律。
3.交流。
4.巩固运用。
5.同桌抽读。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六)写字1.读准字音。
2.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燕、聚、演、倦、漾。
3.观察字形结构。
4.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一)播放燕子翻飞的课件(二)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1.第一自然段:由近处看燕子。
2.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飞行姿态。
3.第四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4.小结:我们要学习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三)朗读感悟1.自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2.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
3.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1)外形特点读第一自然段,再读,说说燕子外形的特点(活泼机灵)。
一课一研
第一单元美丽的自然风光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四十五个生字。
2、书写二十三个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在书写中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四十五个生字。
2、书写二十三个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在书写在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儿童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儿童的生活十多彩的。
在孩子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充满灵性的,他们总是以他们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1 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田字格里十个字,做到笔顺正确。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竖弯、横折弯钩、竖、点、竖弯钩、撇(丿)、捺”十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
(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
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等环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 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课题: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师特长,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课题。
(2)分析学情:教师针对课题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3)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4)设计教学方案:教师集体讨论,设计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等环节。
(5)编写教案:教师根据教学方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
2. 课堂教学展示(1)教师根据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过程。
(2)其他教师观摩课堂,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3. 课后反思(1)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阶段(1)确定课题:本次教研活动的课题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花钟》》。
(2)分析学情:教师针对《花钟》一文,分析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发现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有限,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3)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花钟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设计教学方案:教师们共同设计了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等环节。
(5)编写教案:教师们根据教学方案,编写了详细的教学教案。
2. 课堂教学展示阶段(1)教师A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花钟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晖中学教学设计2014年10 月14 日星期一备课人:彭晓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分析: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一、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二、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三、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并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教学难点: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教学方法:史实回顾法、讲授法、示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逻辑导入,明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预习展示:学生回答预设问题知识精讲: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讲述利用课本事例及说明,辉煌历程,并加以明确各自的地位。
利用课件,学生填图表,并辅之以相关的练习。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源远流长。
(利用例题加以解释)(2)中华文化的见证:①文字:明确文字的发展历程,加深对文字的意义及作用的理解作用:使文明得以传承,书写中华文明学生利用相关联接的内容,加以明确意义: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利用课件,加以明确一些经典的史书典籍,让学生了解。
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并设有史官特点:规模大、存留丰富、为世界所仅有。
利用材料,让学生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即:导出下一个问题,并利用材料让学生讨论说明包容性——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含义及意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①含义:和谐相处,吸收和借鉴②意义: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明确基本的历程即: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原因(了解),再创辉煌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崭新一页。
课堂小结:明确本课主要问题及相应的重难点。
课后作业:学生撰写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起草。
【巩固练习】巩固作业:《一线精练》非选择题【小结课堂】明确本课主要问题及相应的重难点。
【作业布置】巩固作业:《一线精练》非选择题预习作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春晖中学教学设计2014年10 月15 日星期三备课人:彭晓课题: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主要内容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华文化表现为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各地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
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
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一、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感受,领悟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
二、通过比较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导读谈话法、讨论比较法、阅读指导法、实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阳光卫视》的文化频道介绍并结合P66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评价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预习展示:学生回答问题知识精讲:(1)博大精深-----为什么①瓷器艺术②园林艺术③文学艺术:以其、、的风格,展现了,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具有和的特点,是的生动体现。
(2)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⑴为什么⑵是什么(3)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又有。
它们,,共同。
各族人民对 的 和 ,显示了 和 。
2、谈话认识中华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列举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结合P68活动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选择一项谈谈自己的认识。
1、通过对比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文化差异,认识我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2、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石窟;(2)民族文学;(3)音乐舞蹈;板书设计:【巩固练习】巩固作业:《一线精练》非选择题【小结课堂】齐读P70最后一段作小结;明确本课主要问题 及相应的重难点。
【作业布置】巩固作业:《一线精练》非选择题预习作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独特 领先 地域性 民族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相融而各有特色) (异彩纷呈) 石窟 民族文学 音乐舞蹈春晖中学教学设计2014年10 月16 日星期三备课人:彭晓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一课时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学情分析: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教学目标:一、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二、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古今知识,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认识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的;三、激发同学们对我们民族的热爱,使学生能对照自身和当代社会实际思考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指导学生自读---归纳;列举材料分析谈话法;学生活动方式:参与式、探究式、谈话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探究: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二、学习新课:预习展示:学生回答预设问题知识精讲:1、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从历史回顾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材料:“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
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英国哲学家罗素思考:你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什么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民族精神的作用(3)特征:爱国主义是具体的a.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b.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总结: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思考与拓展:你在周围还看到过哪些事情能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吗?【巩固练习】巩固作业:《一线精练》非选择题【小结课堂】明确本课主要问题及相应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