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四)+百丈山记+Word版含解析
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百丈山记(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四)百丈山记(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循:顺着C.阁据.其上流据:拥有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识:通“志”,记述解析:选C C项,据:占据,位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十余级乃.得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吾尝跂而.望矣解析:选C C项,焉:都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A项,乃:副词,表顺承,才;副词,表事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
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凭借,凭。
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3.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B.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C.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D.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解析:选D D项,为判断句,“乃为(就是)”为判断句标志。
A项,为倒装句,“出(于)其中”,“(于)其中”为状语后置;B项,为倒装句,“于其东”为状语后置;C项,为倒装句,“风来(于)两峡间”,“(于)两峡间”为状语后置。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止,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叙述踏石蹬、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C.第三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
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含解析
第4课 百丈山记1.通假字以纪.其胜 同“记”,记载。
2.一词多义(1)乃⎩⎪⎨⎪⎧ 十余级乃.得度:才,副词乃.为前所谓小涧者:是其沫乃.如散珠喷雾:就(2)其⎩⎪⎨⎪⎧ 阁据其.上流:它的,代小涧以纪其.胜:那而最其.可观者:句中语气词3.词类活用 (1)循磴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走。
(2)独其西阁为胜.:形容词作名词,美丽的风景。
(3)于林薄间东南..望: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日光烛.之:名词作动词,照,照耀。
(5)旦起下.视:名词作状语,向下。
4.文言句式(1)乃为前所谓小涧者:判断句。
(2)而作神祠于其东:状语后置句,于其东作神祠。
5.翻译下列句子(1)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译文:它的水花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阳光一照,璀璨夺目,不可正眼观看。
(2)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译文:太阳迫近西山,余光横照山上,紫色和绿色重重叠叠,不可胜数。
一、结构图解百丈山记⎩⎪⎨⎪⎧ 登山经过描绘山门前后景点→幽静美描绘石台、瀑布→壮美总括上文,点明作记目的二、中心主旨作者游览百丈山后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
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并点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作者于描绘之中赞美胜景,也体现出了高超的审美观察力。
1.第二段作者循水而上写了哪些景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水流为线索,写了以下景物:小涧→石梁→山门→石池→石梁→石梯→小庵→老屋→西阁。
2.课文是怎样把美丽的百丈山的美景一一呈现出来的?这样写对总体把握山水美景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第二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第三段采用了定点换景的手法将百丈山的美景逐步呈现出来。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百丈山记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百丈山记唐风宋韵观书有感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以此句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哲言睿语作家神笔镇流朱熹来到永春,走访一些书友,“昼则联车出游,夜则对榻论诗”,颇可相得。
一日来到蓬壶高丽的林氏祖宅,得山川钟毓之秀,堪称幽胜。
只见千峰凝翠,万木吐绿,山深菁密,树木葱茏,一时雅兴,即索纸笔,题字以赠。
山间竹纸算是现成,就是没有大笔。
俗话说“刀钝出利手”,朱熹即以茅草临时扎成,当场书写“居敬”二字赠之。
乡老争相传诵圣人留下金字,即以楠木作匾,镌之以作永远纪念。
当金匾悬挂祖宅厅堂之后,即将这根茅笔置于匾后,以示子孙,久之辄发毫光,初时颇感奇特,久之不以为意。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骆起明任永春知县之时,下乡劝农来到蓬壶,即有传闻朱熹茅笔题字之事,就乘车前往高丽谒见林氏祖宅,只见“居敬”微尘不染,索笔觇之,如获拱璧,时过四百余载,仍保护完好。
经乡人同意即收在身边赏玩,用香囊盛之,锦缎裹之,并作为传世之宝珍藏。
康熙十年骆起明任满晋省过乌龙江,一时风浪大作,翻江倒海,轻舟上颠下簸,真有覆舟之险。
同舟之人认为是妖邪作祟,争求宝物以压邪,骆起明行装内仅有书籍数筐,别无珍宝。
最后乃以朱熹茅笔掷之江中,说来也怪,立时风平浪静,众人誉之为“神笔”。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第4课 百丈山记1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 百丈山记1.通假字以纪.其胜 同“记”,记载。
2.一词多义(1)乃⎩⎪⎨⎪⎧ 十余级乃.得度:才,就,副词乃.为前所谓小涧者:是其沫乃.如散珠喷雾:这样,如此(2)其⎩⎪⎨⎪⎧ 阁据其.上流:代小涧以纪其.胜:那而最其.可观者:句中语气词3.词类活用(1)循磴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走。
(2)独其西阁为胜.:形容词作名词,美丽的风景。
(3)于林薄间东南..望: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日光烛.之:名词作动词,照,照耀。
(5)旦起下.视:名词作状语,向下。
4.文言句式(1)乃为前所谓小涧者:判断句。
(2)而作神祠于其东:状语后置句,于其东作神祠。
5.翻译下列句子(1)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译文:它的水花这样如同散珠喷露,阳光一照,璀璨夺目,不可正眼观看。
(2)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译文:太阳迫近西山,余光横照山上,紫翠重叠,不可胜数。
一、结构图解百丈山记⎩⎪⎨⎪⎧ 登山经过描绘山门前后景点→幽静美描绘石台、瀑布→壮美总括上文,点明作记目的二、中心主旨作者游览百丈山后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
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并点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作者于描绘之中赞美胜景,也体现出了高超的审美观察力。
1.第二段作者循水而上写了哪些景物?答:答案 以水流为线索,写了以下景物:小涧→石梁→山门→石池→石梁→石梯→小庵→老屋→西阁。
2.课文是怎样把美丽的百丈山的美景一一呈现出来的?这样写对总体把握山水美景有什么作用?答:答案 文章第二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第三段采用了定点换景的手法将百丈山的美景逐步呈现出来。
这可让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山水的美景,也可以从局部感知山水之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控:临 B .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 揖:正对着 C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 薄:迫近D .卑庳迫隘,无足.观 足:足够答案 D解析 足:值得,配。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4 百丈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x
4百丈山记课时训练4百丈山记一、夯基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左控.垂崖()(2)循.磴而东()(3)然前瞰.涧水()(4)当.水石,峻激相搏处()(5)深昧.险绝()(6)日光烛.之()(7)日薄西山()临(2)顺着(3)俯视(4)对着(5)幽暗不明(6)照耀(7)迫近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叠石为磴.磴:石台阶。
B.十余级乃.得度乃:副词,表顺承,才。
C.阁据.其上流据:拥有。
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识:记述。
项,据:占据,位居。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江陵府曲江楼记[宋]朱熹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①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
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导迎清旷。
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一日千里;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②,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
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④有出尘..之想。
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呜呼,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时予方守南康,疾病侵陵,求去不获。
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按楚汉以来成败兴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
顾乃千里相望,邈不可得,则又未尝不矫首西悲而喟然发叹也。
抑尝思之:张公远矣,其一时之事,虽唐之治乱所以分者,顾亦何预于后之人?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是以虽旷百世而相感,使人忧悲愉怢勃然于胸中,恍若亲见其人而真闻其语者,是岂有古今彼此之间,而亦孰使之然哉?《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粤教版】2019---2020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百丈山记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 百丈山记1、通假字以纪.其胜 同“记”,记载。
2、一词多义(1)乃⎩⎪⎨⎪⎧ 十余级乃.得度:才,副词乃.为前所谓小涧者:是其沫乃.如散珠喷雾:就(2)其⎩⎪⎨⎪⎧ 阁据其.上流:它的,代小涧以纪其.胜:那而最其.可观者:句中语气词3、词类活用 (1)循磴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走。
(2)独其西阁为胜.:形容词作名词,美丽的风景。
(3)于林薄间东南..望: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日光烛.之:名词作动词,照,照耀。
(5)旦起下.视:名词作状语,向下。
4、文言句式(1)乃为前所谓小涧者:判断句。
(2)而作神祠于其东:状语后置句,于其东作神祠。
5、翻译下列句子(1)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译文:它的水花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阳光一照,璀璨夺目,不可正眼观看。
(2)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译文:太阳迫近西山,余光横照山上,紫色和绿色重重叠叠,不可胜数。
一、结构图解百丈山记⎩⎪⎨⎪⎧ 登山经过描绘山门前后景点→幽静美描绘石台、瀑布→壮美总括上文,点明作记目的二、中心主旨 作者游览百丈山后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
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并点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作者于描绘之中赞美胜景,也体现出了高超的审美观察力。
1、第二段作者循水而上写了哪些景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水流为线索,写了以下景物:小涧→石梁→山门→石池→石梁→石梯→小庵→老屋→西阁。
2、课文是怎样把美丽的百丈山的美景一一呈现出来的?这样写对总体把握山水美景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第二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第三段采用了定点换景的手法将百丈山的美景逐步呈现出来。
【金版学案】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末散文选读》练习:4百丈山记 Word版含答案
“圭皋”何义《自由谈文学》(李国文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版)一书中有《诗人的感觉误区》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作品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光在那里不断地发表宣言,要大家奉之为圭皋,可又拿不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作品来佐证自己文学见解是不行的。
”这里的“圭皋”显然是“圭臬”之误。
“圭臬”即土圭和水臬。
土圭,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
水臬,古时测定水平面的器具。
因为二者都是古代重要的“标准”,故后来汉语中以“圭臬”比喻典范、准则。
“奉为圭臬”即把某事物当作典范、准则。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刘从军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宋代游记散文在内容上有所扩大,把唐代游记散文融情于景扩大到寓理于景,借山水景物进行说理议论,为游记散文发展又开辟了一条蹊径。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二)第一,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第二,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
识记字音绝壑.(hè)磴.(dènɡ)淙.(cónɡ)下瞰.(kàn) 蹑.(niè) 罅.(xià)峭.岸(qiào)璀璨..(cuǐ càn)不可殚.数(dā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石磴.(dènɡ)淙.淙(zōnɡ)鸟瞰.(kàn) 清澈.(cè)B.潺.潺(chán) 峭.壁(qiào)璀璨..(cuǐ càn) 殚.数(dān)C.博闻强识.(shí) 数.说(shǔ)瀵.涌(fèn) 庵.庙(ān)D.罅.隙(xià) 拾金不昧.(wèi)水声溅.溅(jiān) 沟壑.(hè)解析:A项,“淙”读cónɡ;“澈”读chè。
C项,“识”读zhì。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Word版含答案.doc
第4课百丈山记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
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珮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
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
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选自新浪博客我们在险峻的华山上艰难地“爬”着,一边“爬”一边观赏着著名的华山。
我见识过怪石嶙峋的张家界,浏览过风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西安这一带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课内挖掘】朱熹劝学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
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吟完诗后,到学堂里将此诗写在书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时间的青少年看到诗后,能够珍惜光阴。
据传这些年轻人看到诗后,确实受到启发,又见是名人朱熹所作,争相传抄,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课外运用】渠清如许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
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
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炮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
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
作文近乎固执的坚持,近乎盲目的壅塞,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训的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
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四)+百丈山记+Word版含解析 (1)
课时跟踪检测(四)百丈山记(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循:顺着C.阁据.其上流据:拥有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识:通“志”,记述解析:选C C项,据:占据,位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十余级乃.得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吾尝跂而.望矣解析:选C C项,焉:都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A项,乃:副词,表顺承,才;副词,表事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
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凭借,凭。
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3.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B.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C.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D.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解析:选D D项,为判断句,“乃为(就是)”为判断句标志。
A项,为倒装句,“出(于)其中”,“(于)其中”为状语后置;B项,为倒装句,“于其东”为状语后置;C项,为倒装句,“风来(于)两峡间”,“(于)两峡间”为状语后置。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止,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叙述踏石蹬、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C.第三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
2019粤教版语文(唐宋散文选读)1-4《百丈山记》word练习题
2019粤教版语文(唐宋散文选读)1-4《百丈山记》word 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 .石磴.(dèn ɡ) 淙.淙(cōnɡ) 鸟瞰.(kàn) 清澈.(cè) B .潺.潺(chán) 峭.壁(qiào) 璀璨..(cuǐ càn) 殚.数(dān ) C .博闻强识.(shí) 数.说(shǔ) 瀵.涌(fèn) 庵.庙(ān ) D .罅.隙(xià) 拾金不昧.(wèi) 水声溅.溅(jiān ) 沟壑.(hè) 解析 A 项,“淙”读“cón ɡ ”;“澈”读“chè”。
C 项,“识”读“zhì”。
D 项,“昧”读“mèi ”。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 .左控.垂崖 控:临 B .然前瞰.涧水 瞰:俯视 C .水旱祷焉.焉:语气词 D .不可殚.数 殚:尽 解析 焉:兼词,在这里。
答案 C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5分)A .日光烛之B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 .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解析 A 项“烛”,名词作动词,照;B 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 项“云”“响”,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 C4.下面多义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至是则亦穷.觉宇宙之无穷.B.⎩⎪⎨⎪⎧ 终夕潺潺,久而益.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 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十余级乃得度.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解析 A 项,穷:尽头,穷尽。
B 项,益:更加。
C 项,临:面对/到达,动词。
D 项,度:通过。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百丈山记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石磴.(dèn ɡ) 淙.淙(cōnɡ) 鸟瞰.(kàn) 清澈.(cè) B .潺.潺(chán) 峭.壁(qiào) 璀璨..(cuǐ càn) 殚.数(dān) C .博闻强识.(shí) 数.说(shǔ) 瀵.涌(fèn) 庵.庙(ān) D .罅.隙(xià) 拾金不昧.(wèi) 水声溅.溅(jiān) 沟壑.(hè) 解析:选B 。
A 项,“淙”读“cón ɡ”;“澈”读“chè”。
C 项,“识”读“zhì”。
D 项,“昧”读“mèi ”。
2.下面各项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控.垂崖 控:临 B .然前瞰.涧水 瞰:俯视 C .水旱祷焉.焉:语气词 D .不可殚.数 殚:尽 解析:选C 。
焉:兼词,在这里。
3.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日光烛之B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 .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解析:选C 。
A 项,“烛”,名词作动词,照;B 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 项,“云”“响”,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面多义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是则亦穷.矣觉宇宙之无穷.B.⎩⎪⎨⎪⎧终夕潺潺,久而益.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十余级乃得度.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解析:选C 。
A 项,穷:尽头,穷尽。
B 项,益:更加。
C 项,临:面对;到达,动词。
D 项,度:通过。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宋散文选读》自我小测:4百丈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
自我小测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沟壑.(hè)石磴.(dènɡ)淙淙.(cónɡ)循.序渐进(xún)B.俯瞰.(kàn)蹑.足(niè)卑庳.(bì)枕.席之下(zhěn)C.峻.峭(jùn)潺潺.(chán)作揖.(yī)日薄.西山(báo)D.峰峦.(luán)祈祷.(dǎo)祠.堂(cí)不可殚.数(dā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左控.垂崖()(2)循.磴而东()(3)前瞰.涧水()(4)当.水石,峻激相搏处()(5)深昧.险绝()(6)日光烛.之()(7)日薄.西山()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以山门前后的景物和瀑布峰峦为重点,着重突出百丈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的安排上,以游踪为线索,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叙述方法。
4.(2007成都七中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撤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5.(2006~2007学年度苏州调研)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05年11月27日,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71人,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4 293.1万元。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时作业:第4课 百丈山记 Word版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4课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控.垂崖控:临B.然前瞰.涧水瞰:俯视C.不可殚.数殚:尽D.水旱祷焉.焉:语气词【答案】D【解析】焉:兼词,在这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是则亦穷.矣觉宇宙之无穷.B.终夕潺潺,久而益.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十余级乃得度.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答案】C【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尽头,穷尽。
B项,均为副词,更加。
C项,动词,面对/动词,到达。
D项,均为动词,通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日光烛之B.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C【解析】A项,“烛”,名词作动词,照。
B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D项,“云”“响”,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与“独夜卧其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风来两峡间B.微斯人,吾谁与归C.而作神祠于其东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答案】B【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
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习题 第4课百丈山记
第4课百丈山记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他是承前启后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接过周敦颐、程颐、程颢等儒学大家的接力棒,开拓了理学的新天地。
他发端于孔孟学说,但是并不拘泥于简单的仁爱道义说,从格物致知出发,他描绘了一种始终存在的“天理”,人只有遵循这种“天理”,才能达到真、善、美。
破坏真、善、美的,就是“人欲”。
他把二程的理学推向了一个最高峰。
(选自散文吧网)美字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美文五夫:朱熹故里贤人荟萃胡增官再次走进五夫镇这片僻处武夷山东隅的古老土地时,已是21世纪阳光照临的灿烂日子。
历史在这里凝结了一段相当漫长、厚重而辉煌的记忆,时空留下了诸多素富文化遗产价值的遗址、遗迹与独具武夷乡间特色的民居建筑,以至我每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都汹涌着景仰与神圣的情感。
“群英荟萃”之邦“邹鲁渊源”之地五夫镇,原名五夫里,距武夷山市区51公里。
它始于晋代中期,原隶属建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划归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管辖,迄今已历时1700余年。
“五夫里历代名人辈出,早在晋代就有一蒋姓官居五大夫,到中唐,五夫人池繁禧任江州刺史;后唐,金吾上将军刘翔看中这块地方,携家眷迁居于此。
”有武夷山市“活历史”之称的市志办退休老编辑方留章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宋代是五夫最为鼎盛时期,可谓“群英荟萃”,光照千秋,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昌盛繁荣。
宋抗金名将刘子羽、吴王介两兄弟在此降生,婉约派词宗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此诞生,一代大儒胡安国及其家族的胡氏五贤是五夫里人,理学大师、影响中国文化达七百余年的朱熹在此度过了四十个春秋……他们点缀着文化历史的天空,使五夫这处山高皇帝远的偏僻之所留名青史,遐迩闻名,自古被称为“邹鲁渊源”。
1997年8月18日,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的王良考察五夫时说,朱熹是一位影响极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要尽快将现有资源开发出来,同时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朱子文化旅游线路,形成与孔庙相媲美,北有曲阜、南有五夫,双峰鼎立的格局。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4课百丈山记 学案
◆4 百丈山记心泉丁冬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
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珮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
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
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
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月隐星现,露重风轻。
每逢这个时候,你才能正视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篱,在灵魂的高处,你终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动。
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阳,淡泊而宁静。
逆风逆旅的你,每当回望身后的坎坷与泥泞,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终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泪,失败也并不意味着扼杀成功!世上没什么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让你永久地痛不欲生?用心泉熄灭如火的嫉妒,用心泉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获得无限的轻松。
远离卑劣的倾轧,躲开世俗的纷争,走近丁冬的心泉,倾听心泉丁冬……倾听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赏读: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羞耻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赏读: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瀚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赏读: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赏读: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作者视窗一代大儒朱熹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
仕途生涯多艰,做官清正有为。
力主推行理学,竟遭落职罢祠。
倡办文化教育,重建书院学规。
阐义理之奥秘,集理学之大成。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测试1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百丈山记1.文学知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南宋_________家、________家,是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和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要牢固记诵,这也是语文积累的重点内容。
答案:朱熹元晦晦庵理学文学程朱理学《朱子全书》2.理解填空。
本文写景,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重点,着力表现百丈山的优美风景。
文章开门见山,从“________________”写起,到“_______________”结束,首尾呼应,一气贯穿。
解析:学习文言文,应在理解词句大意的基础之上,注重从整体结构等方面来把握文章。
答案:瀑布远眺山之胜盖自此始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左控.垂崖()(2)循.磴面东()(3)前瞰.涧水()(4)蹑.石梯数级入庵()(5)卑庳近隘.()(6)循石罅.奔射出阁下()解析:学习文言文,要重点掌握那些文言实词的含义。
答案:(1)临(2)顺着(3)俯视(4)踏(5)狭小(6)缝隙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近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
(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解析:翻译文言文,在准确的前提之下,要力求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且要自然、生动。
答案:(1)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
(2)惟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一、阅读理解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检测: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
第4课百丈山记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
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珮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阑人静||,天籁无声||。
每逢这个时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真实地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深处||,你终于倾听到一丝悠然的脆鸣||。
这是一首真善美的诗||,像甘霖||,像春风||,柔慢而隽永||。
(选自新浪博客)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
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吟完诗后||,到学堂里将此诗写在书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时间的青少年看到诗后||,能够珍惜光阴||。
据传这些年轻人看到诗后||,确实受到启发||,又见是名人朱熹所作||,争相传抄||,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选自《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渠清如许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
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
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炮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
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
作文近乎固执的坚持||,近乎盲目的壅塞||,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汲取教训的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
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粤教版《唐宋散文》课时作业 4 百丈山记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四) 百丈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石磴.(dèn ɡ) 淙.淙(cōnɡ) 鸟瞰.(kàn) 清澈.(cè) B .潺.潺(chán) 峭.壁(qiào) 璀璨..(cuǐ càn) 殚.数(dān) C .博闻强识.(shí) 数.说(shǔ) 瀵.涌(fèn) 庵.庙(ān) D .罅.隙(xià) 拾金不昧.(wèi) 水声溅.溅(jiān) 沟壑.(hè) B [A 项,“淙”读“cón ɡ”;“澈”读“chè”。
C 项,“识”读“zhì”。
D 项,“昧”读“mèi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是则亦穷.矣觉宇宙之无穷.B.⎩⎨⎧终夕潺潺,久而益.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十余级乃得度.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C [A 项,穷:尽头,穷尽。
B 项,益:更加。
C 项,临:靠近/到达,动词。
D 项,度:通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日光烛之B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 .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 [A 项,“烛”,名词作动词,照;B 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 项,“云”、“响”,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与“独夜卧其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风来两峡间B .而作神祠于其东C .微斯人,吾谁与归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 [C 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百丈山记(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循:顺着C.阁据.其上流据:拥有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识:通“志”,记述解析:选C C项,据:占据,位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十余级乃.得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吾尝跂而.望矣解析:选C C项,焉:都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A项,乃:副词,表顺承,才;副词,表事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
B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凭借,凭。
D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3.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B.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C.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D.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解析:选D D项,为判断句,“乃为(就是)”为判断句标志。
A项,为倒装句,“出(于)其中”,“(于)其中”为状语后置;B项,为倒装句,“于其东”为状语后置;C项,为倒装句,“风来(于)两峡间”,“(于)两峡间”为状语后置。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止,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叙述踏石蹬、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C.第三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
解析:选A A项,“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错,本文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的是直线式的叙述思路。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是向前可以俯瞰涧水,后面靠近水池,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终日不断。
(2)夜里独自卧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通宵潺潺之声不绝,听久了就更加感到悲凉,这也是一种可爱的境界。
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
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
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
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或至游舫冶尊①,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②,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③,西面凿牖,仅容两躯。
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
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④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注]①冶尊:饮酒。
②外感中攻:外来刺激、内心煎熬。
③辟:同“壁”。
④婴:碰、触。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官.斯土者……亦往往寓庖于此官:做官B.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病:怨恨C.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却:消除D.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名:说法解析:选D D项,名:命名。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隍”,是神话中守卫城池的保护神。
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有水的称池,没水的称隍。
B.“堂”,正房,高大的房子;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被称作堂;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如“济生堂”。
C.“雉堞”,指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古代城墙的外侧叫宇墙或是女墙,而内侧则叫垛墙或雉堞。
D.“尺”,是中国古代度量长度单位,“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解析:选C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墙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B.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C.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D.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解析:选B首先,通读,大致了解语段的意思;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本句陈述对象是“客”,故“背”“起”“还”均为其发出。
“而”根据上下文判断表转折,故放于句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卧龙山堂位置优越,堂前景色优美,风光无限。
可是原先建造极不合理,把人与景隔绝起来,让人坐斥旷明,自取晦塞,难以领略大好美景。
B.改建后的卧龙山堂,克服了旧堂之弊,让人面向湖山,尽收美景。
真可谓“却晦而即明”,豁然开朗。
故而称作“豁然堂”。
C.本文通过旧堂与新堂孰优孰劣的鲜明对比,引申出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即人心也要“却晦而即明”,不为一己之私所障蔽,眼界开阔,胸怀高远。
D.作者强烈抨击了为私利所障蔽的狭隘人心,告诫人们要去除晦暗闭塞之心,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选D D项,“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错,文中只说“豁”与“不豁”相距不远。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2)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参考译文: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
至于湖,则总称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绕汇合的地方。
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
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
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或隐或现,有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分布于高地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蒙,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
在方圆近百里之内,无论是巨大的壮伟场面还是细微的美好景物,无不显现在人们的眼前。
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诗人龟龄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一样,也时时点缀其间。
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有因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浏览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
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
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墙壁遮蔽住,仅西面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
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那么他就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
这是因为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昏暗闭塞。
我非常不满于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客人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景色)也不会消失。
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趋于开阔,摆脱了昏暗而接近于明亮。
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
当它被私利所遮蔽时,人们只知道自己有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的疾苦就发生在自己眼前,他们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遮蔽人心的东西除去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疾苦不一定发生在自己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没有一件不萦绕在自己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
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
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原因啊。
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用这一含义命名这座堂,是把它准备公之于众(与大家共享)的,然后写下了这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