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定型:文章四友与沈宋(文学的演变0504)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唐诗一、名词解释1.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合称。
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2. 沈宋“沈宋”是初唐武后及中宗朝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沈宋”的出现,标志着律诗的全面成熟和定型。
3.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指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讲求对仗的诗歌。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4.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雄壮浑厚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追求崇高,体现雄健刚劲的风骨美;注重兴象,体现高远浑成的意境美;崇尚自然,体现清水芙蓉的自然美。
具有既讲究声律,又兼有气骨;文质结合,元气淋漓,真力弥漫的诗歌美学品格。
5. 高岑“高岑”是指盛唐诗坛追求风骨之美的典型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
高适是盛唐由边功求进取的普遍风尚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从军边塞而终获成功的唯一盛唐诗人,诗歌雄浑悲壮。
岑参是边塞生活最长,涉足的边塞地域最远,边塞生活最为丰富的盛唐诗人。
他的边塞诗最多、最真实丰富,而且写得奇情壮采。
6. 盛唐边塞诗边塞诗,是指直接或间接描写我国古代边地风光、边塞生活的诗歌。
边塞诗与军旅诗、咏史诗、咏怀诗、爱国诗、赠别诗、闺怨诗等题材的诗歌关系密切,思想内容丰富,情感浓烈复杂。
是盛唐诗歌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是“盛唐之音”主要的标志之一,是盛唐诗歌的主旋律;盛唐边塞诗空前绝后的成功,被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7. 王孟“王孟”是指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典型代表王维和孟浩然。
唐宋文学史复习提纲
隋唐五代文学史练习题隋唐五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朝结束了中国四百年的分崩动乱和南北分裂,国家重新统一。
但隋朝立国时间很短就被唐朝取代。
在文学史上,它只是一个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为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方式,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唐代文学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各有其时代精神,弄清四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各自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就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唐代丰富的文学内容。
例如唐代之初,文学首先要破除齐梁诗风,初唐四杰是先行者,然后是陈子昂的诗文革新。
如此一来,初唐文学状况就较易理解了。
五代是词产生的时期。
这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灿若云霞、多若繁星的时代。
异彩纷呈,但各具个性特色。
基本知识1 隋代文学的作者,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2 卢思道采用“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
3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诗美理想,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史臣们总结历史经验时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共识。
4 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抄》、《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
5 上官仪的五言诗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体物写景颇有技巧。
他地位很高,诗以绮错婉媚为本,许多人模仿取法他的诗,时人称为“上官体”。
6 “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 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为有文才者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8 杜审言,字必简,他是杜甫的祖父。
与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9 杜审言五言律有较高水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写出了春的气息。
10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期最后完成的。
11 元稹的《唐故工部外郎杜君系铭序》是最早关于“律诗”定名的记载。
12 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沈宋名词解释
沈宋名词解释关于“沈宋”的名词解释:律诗的别称。
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沈宋是中国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
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
沈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故称沈宋。
“沈宋”的形成:宋之问与沈佺期都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沈佺期,两《唐书》本传均称其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旧唐书·宋之问传》称其为“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虢略镇)人”,《新唐书·宋之问传》称其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之问自称“西河宋某”。
据傅璇琮先生考证,实籍为虢州弘农,祖籍郡望为西河(今山西汾阳)。
他们主要活动在武周和中宗两朝。
由于诗歌创作上相近的风格、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文学史上被并称为“沈宋”。
二人不特年齿相当、阅历相仿,仕宦沉浮、人生遭际也有许多相近甚或相同之处。
一首先是他俩生年相同,都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
关于这个生年,史籍并无确载。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据二人弱冠(年二十)登进士第的有关记载逆推定为本年生。
今人多从其说。
其次,二人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同登进士第。
就二人登科年份问题,两《唐书》沈佺期本传都只言及沈佺期登进士第事,却未尝记其年份。
而宋之问,两《唐书》本传压根儿就没提登第之事。
然而,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沈佺期传》载:“上元二年郑益榜进士”。
同书同卷《宋之问传》载:“上元二年进士”。
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即据《唐才子传》系沈佺期为上元二年进士。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95道版本
1、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体。
3、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
五律的定型是由二人最后完成的。
同时又与李杜等人成功的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诗,完成了七言诗的定型,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唐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古文---王勃《野望》6、初唐诗人的核心旗手,盛唐诗坛的奠基人和揭幕人—-陈子昂7、唐代第一本当代诗歌集—-殷璠《河岳英灵集》8、南宗写意山水画的创始人---王维11、大历十才子: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诗多写应景献酬,流连光景。
13、郊岛:孟郊,贾岛的并称,“郊寒岛瘦”14、百代游记之祖---柳宗元15、张王乐府:张籍,王建的合称。
两人长于乐府诗。
16、韦柳: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皆善于山水田园诗。
17、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18、晚唐七律第一---李商隐19、唐传奇的开篇—-王度《古镜记》20、词---是合乐而歌的新体诗。
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1、小令---58字以下,中调---58~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
上阕最后一句---歇拍(过片),下片第一句---换头22、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词风。
23、词中之帝---李煜24、宋代初期词坛的领军人物---晏殊25、宋代以诗论诗的开山之作---欧阳修《六一诗话》26、总结江西诗派的创作---陈师道《后山诗话》27、诗话成就最高---严羽《沧浪诗话》28、词学理论的代表作---张炎《词源》29、开词创作的先河的作品---李清照《词论》30、北宋词史的三座历程碑---柳永,苏轼,周邦彦31、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32、周姜: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初盛唐诗坛
初唐诗坛和盛唐诗坛1、唐诗分期初唐:唐开国至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载(713-755)中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756-826)晚唐:文宗大和元年至唐亡(827-907)2、初唐诗坛(1)上官仪和上官体:约605~664年,唐诗人,字游韶。
其诗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时人称之“上官体”。
归纳六朝以来对仗之法,创“六对”和“八对”之说,于律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上官体: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
其特征为多应制奉和之作,以写宫廷生活为主,辞藻华美富艳,对仗精工匀称,然不脱齐梁余风,内容较空洞。
(2)王绩:字无功,隋名儒王通之弟,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故其诗多以嗜酒为题,盛赞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
诗风质朴自然,脱尽六朝以来浮靡浓艳之气,生活气息浓厚,开唐代诗风之先。
形成了唐代最早的近体律绝。
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五卷。
(3)王梵志、寒山、拾得:初唐民间通俗诗人,侧重于佛教思想的宣传。
(4)初唐四杰:王杨卢络。
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了王杨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四人的诗文虽未尽脱齐梁绮丽余风,但题材较广,风格也较清峻;其骈文亦与时有别,呈灵活飞动之态,对唐代文风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其风格虽未脱尽六朝藻饰余习,但流丽婉畅之中也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其诗颇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得意的不平之鸣,亦有不少其它方面的写景抒情篇章。
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采莲曲》、《滕王阁序》等。
原有集,已轶。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杨炯(650~692),华阴(今属陕西)人。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
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
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如意元年(692)迁盈川令,世称杨盈川。
沈宋与初唐文学
沈宋与初唐文学导语: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初唐文学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伊始,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唐时期的沈宋吧!唐初的时代是宫廷诗充斥诗坛的时代。
一方面,从创作思想上看,以唐太宗李世民为首的诗人对南北文风的差异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南朝齐梁文风有所批判,提出了融合南北文风,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但在创作上,仍承袭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
魏征《隋书·文学传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初唐承袭南朝绮靡诗风的原因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与这一时期作家队伍的构成有关。
和帝王的审美趣味有关。
宫廷诗与宫体诗的区别宫廷诗:多应制奉和、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辞藻华美,讲求对仗。
但更多地去掉了宫体的浮艳淫靡。
宫体诗:以艳丽华美的语言写艳情以及女子的容貌神态,风格浮艳轻薄。
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1、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
特点:(1)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2)典雅绮丽、雍容平和1、贞观诗坛1、贞观诗坛2、龙朔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也称“上官体”。
宫廷诗人主要有上官仪、李义府、许敬宗等上官仪上官仪(616?—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人。
贞观初年进士。
是继虞世南之后深受太宗、高宗宠信的文学侍臣。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是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
所谓上官体,就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
他的诗今存二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
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
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
近体格律诗是中国现代诗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形成于20世纪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近体诗的诞生与中国现代诗歌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一批反对律诗的积极分子开始试图摆脱古体诗的限制,追求自由的表达和个性的张扬。
近体格律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的浸染与后期的立型。
初期的浸染,主要发生在上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一些诗人开始突破传统的韵脚格律,追求精确的语言表达和感情的自由流露。
他们在形式上进一步简化,使用不拘一格的自由韵律,例如俳谐体、唐诗体、五言绝句等。
同时,他们也提倡写作主体的真实性和个体性,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亲身感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后期的立型,大约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是诗人们开始修辞格律的技巧,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形式美。
其次是诗人们开始注重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出了新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最后是诗人们开始试图建立起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和批评标准,开展诗歌理论的研究和批评的实践。
总体上说,近体格律诗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既保留了传统诗歌的一些特点,又吸收了现代诗的一些元素。
它们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格律规则更加宽松;在内容上更加个性
化,注重表达主体的真实感受和内心的情感。
近体格律诗的定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创作方式,使得这种诗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
唐朝文学史名词解释1、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
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2、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
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
3、上官体初唐上官仪的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4、初唐四杰这是对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的“以文章文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并称。
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诗开创时期,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
(他们对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深感不满,决心革除积病,扭转时风,他们的诗歌创作,扩大了题材内容,抒写了真实感情,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对形式主义诗风起了扫荡作用。
)(创作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5、初唐体这是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它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吴中四士张若虚、张旭、包融、贺知章7、山水田园诗派(真题)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王孟等山水诗人政治上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钦慕贤相张九龄,由于仕途受阻或不满现象,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或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文苑★散文】说说为律诗定型之人
【文苑★散文】说说为律诗定型之人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很多人都很喜欢律诗,但是,律诗做起来,却也是很难的,因为,它对于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不管是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有严格的字数、声律、对偶方面的要求。
汉语虽然有平上去入四声,不过,在律诗之中,只要区分平仄就可以了,这看上去似乎是挺简单的,可是,要做起来,可还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说那广义的律诗,由于允许拗格,允许三仄尾等,相对来说,可能还稍许容易一些,可是,真正严格的狭义的律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那平平仄仄的词句,弄得诗人们搜肠刮肚,费尽思量,不仅要讲究平仄,还要压韵对仗,而且,还必须写得优美,写出感情,写出新意来,这自然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事情。
不过,虽然如此,律诗体现出来的韵律美,还是深深地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诸多诗人。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无数的苦吟诗人,为了能够写成一首优美的律诗而呕心沥血,伤透脑筋,但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沉醉其中。
那么,这律诗严格的音律之美,究竟是谁发明创造出来的呢?想当年,南朝齐永明年间,有沈约等文人,他们非常喜欢研究音律。
南朝时代,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人们自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佛经的翻译,对比梵文,再联系汉语,聪慧的古人们发现了,原来汉语是可以分成声母和韵母的,于是,很多研究古代声韵的著作便产生了,其中有魏李登的《声类》,也有梁沈约的《四声》。
沈约不仅只是研究语言学,而且,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诗歌创作上,创作出了一种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同时,沈约还提出了“四声八病说”,利用汉语音韵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诗歌的独特韵律。
到了唐朝之后,人们对于音律的研究,便越发仔细了,除了对于诗歌的声律进行探讨以外,人们还对于骈偶、对仗等内容也进行了研究,使得律诗的创作规则更加严谨了。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了,那便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在沈约、谢朓等人所创作的永明体的基础上,加以衍生,使得诗歌从原先的讲求四声,改变为只分辨平仄,又从原先的一句一联,演变到涉及整首诗歌的粘对,就这样,律诗便在他们两人的手中,真正地得以定型了。
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
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摘要:一、近体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二、近体格律诗的演变过程三、近体格律诗的定型及其特点四、近体格律诗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近体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近体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格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起源于先秦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熟。
近体格律诗在唐代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之一。
二、近体格律诗的演变过程1.先秦诗经、楚辞: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其中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则以七言诗为主,这两种诗歌形式对后世的近体格律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汉魏六朝:汉魏六朝时期,五言诗逐渐兴起,成为主流诗歌形式。
同时,七言诗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在这个阶段,诗歌的格律开始逐渐形成,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3.唐代:唐代是近体格律诗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诗歌的格律进行了更为严谨的规范,如五言诗的平仄、七言诗的押韵等。
同时,唐代诗人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近体格律诗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近体格律诗的定型及其特点近体格律诗在唐代达到了定型,其主要特点如下:1.字数固定:近体格律诗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每句的字数固定不变。
2.平仄相间:近体格律诗的每个字都有平仄之分,平仄相间是其基本特点。
平仄的搭配有助于诗歌的音韵美感。
3.押韵:近体格律诗的偶句(如五言诗的第二、四句,七言诗的第二、四、六句)需要押韵,即要求末尾字的韵部相同。
4.对仗:近体格律诗中的对仗是指诗句中字与字、义与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仗工整是近体格律诗的又一特点。
四、近体格律诗的影响与价值近体格律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的严谨的格律、优美的音韵、深刻的内涵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近体格律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结,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中国文学史唐代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
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沈佺期 《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萧衍《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东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3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
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杜审言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关于杜审言的评价
陈子昂曰:“有重名于天下,而独秀于朝端”
(《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 胡应麟指出他诗歌的历史地位云:“初唐无 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 为首倡,……少陵继起,百代楷模,有自来 矣。”(《诗薮· 内篇》卷四)
律诗的演变与定型
律诗的演变与定型
中国古代律诗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学形式,历史上曾有过更广泛的传播,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
律诗兴起于唐朝,这一时期,一些优秀的诗人结合方言文化,和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融合了宋代十一七古体诗的写作特点,形成了有节奏感的诗歌,这就是律诗。
律诗的定型与开展,几乎涉及到了整个中国的古代文学系统。
律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诗句、韵脚和修辞,其中,诗句就是采用规律性的语句,让诗歌弥漫着淡淡的节奏感;修辞则是处理和组织这些诗句,用精妙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的艺术技巧;当然,古律诗也不可缺少韵脚,在保持原有的节奏与诗性的同时,运用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更能烘托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许多杰出的律诗创作者催生出了唐宋诗歌的绚丽风情,使律诗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表达形式,也被视作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乐于在传统文化文学中去体验那令人陶醉的神奇美感。
沈宋与唐代格律诗的定型
沈宋与唐代格律诗的定型沈宋与唐代格律诗的定型导语:沈佺期、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初唐文学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伊始,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初唐时期的沈宋吧!初唐时期,诗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初诗人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题材,并在声韵和对偶等诗歌艺术技巧上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探索。
先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文章四友”热衷于诗艺的研练,文辞华美,五言律诗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随后的沈佺期、宋之问日臻完善,最终推动了五言、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诗歌艺术逐渐成熟,格律诗体正式形成。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是安阳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及第。
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
后迁给事中。
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
后召授起居郎,加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宴宫中。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上元二年进士及第。
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曾贬泷州参军。
召为鸿胪主簿,再转考功员外郎,又谄事太平公主。
以知贡举时贪贿,贬越州长史。
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沈宋在人生经历上有很多极其相似的地方。
二人同年进士及第,又先后入职馆阁,因为才华出众成为武则天的贴身顾问,出入侍从,礼遇尤宠。
后又都因谄媚张易之,中宗时被贬放岭南。
侍奉武则天时期是二人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由于武则天雅好文词乐章,沈宋巧思文华,深受宠幸。
有一次,武后游洛阳龙门,命群臣赋诗。
左史东方虬才思敏捷,援笔立成,武后看后大为称赏,赏赐锦袍。
随后宋之问写了《龙门应制》诗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后于是又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
沈、宋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内容与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贬谪之前,作为宫廷诗人,举凡宫廷宴饮、帝王出巡及宫廷沙龙的酬唱活动,都有他们参与,这一时期的创作内容也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
由于宫廷生活的局限、馆阁身份的约束,加上个性浮华,热衷利禄,他们早期的诗文不少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随着人生起伏,宦海浮沉,使他们接触社会,历练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开始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诗歌中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
1、下列哪位是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朱彝尊??2、入清且入仕的着名诗人? ?、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3、清人沈德潜说? ?的诗格“高古罕匹”(《明诗别裁集》)。
他的名作《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刻画出诗人誓死复国而不甘屈服的坚毅志向。
夏完淳??4、《? ? ? 》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
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春江花月夜》6、《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陈子昂??7、“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李煜??8、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闲情偶寄》??9、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植??12、“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指的是关汉卿??13、曾自许为“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14、有“七绝圣手”之称的诗人是王昌龄??15、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作品《孔雀东南飞》??16、着名的咏蝉之作《在狱咏蝉》的作者骆宾王??1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
”一语出自()之口。
孟子??1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者王勃??19、“不为五斗米折腰”源自田园诗人陶渊明??20、《稼轩长短句》是哪位词人的词集名辛弃疾??2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白居易《长恨歌》??22、《论贵粟书》的作者是晁错??2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晏殊??24、着名文学批评着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25、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________。
?《古诗十九首》??26、着名散文《师说》的作者是韩愈??27、《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产生的年代是南宋??28、“花重锦官城”里的锦官城现在指哪个城市?成都??29、? ??与散曲作家甜斋徐再思,并称“酸甜乐府”,今人任讷将二人散曲辑为《酸甜乐府》。
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
近体格律诗的演变和定型(最新版)目录一、近体格律诗的起源和发展二、近体格律诗的演变过程三、近体格律诗的定型及特点四、近体格律诗的影响和价值正文一、近体格律诗的起源和发展近体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格律诗,起源于我国唐代,是中华诗词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以严谨的格律规则、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近体格律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初创到成熟,再到定型的过程。
初创时期,受到了南朝乐府诗和齐梁体诗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简单的格律规则。
唐代是近体格律诗的成熟时期,众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近体格律诗作品,使得这一诗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宋代以后,近体格律诗进入了定型阶段,格律规则更加严谨,形式更加多样。
二、近体格律诗的演变过程近体格律诗的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初创、成熟和定型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近体格律诗的最初形式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主要受到了南朝乐府诗和齐梁体诗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格律规则较为简单,诗人们在创作中逐渐摸索和完善。
2.成熟阶段:唐代是近体格律诗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的近体格律诗作品,无论在形式、技巧还是内容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众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近体格律诗作品,使得这一诗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3.定型阶段:宋代以后,近体格律诗进入了定型阶段。
这一阶段的近体格律诗,格律规则更加严谨,形式更加多样。
除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外,还出现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形式,丰富了近体格律诗的体系。
三、近体格律诗的定型及特点近体格律诗的定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数固定:近体格律诗的字数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每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
五言诗每句五个字,七言诗每句七个字。
2.句数固定:近体格律诗的句数也是固定的。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各四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各八句。
3.平仄相对:近体格律诗的每个字都有平仄之分,平仄相间,上下句之间要求平仄相对。
律诗由他奠基,后来孙子发扬光大了
律诗由他奠基,后来孙子发扬光大了本文导读:说起唐诗,我们都会想到律诗和绝句。
其实,这两种诗体都是格律诗,是唐诗宝库中最为鲜艳的花。
然而,律诗的发展,却是一个突然爆发式的过程,它由一种相对严格,甚至有些死板的诗体,在众多诗人齐心协力之下,终于展现出最为耀眼的一面。
在这些诗人中,都为它添砖加瓦,但其中有两爷孙,却是让律诗大放异彩。
这两人,一个是“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一个则是“诗圣”杜甫。
早在唐朝之前,很多人就曾经产生过疑问。
为什么同样是几个字,有的读起来铿锵有力,有的读起来哀怨低沉,有的却毫无美感?直到南朝齐时,沈约等人发现了这个秘密。
原来,字的平仄音韵结合,形成了变化多端的音律之美。
就是这种声韵上的美学,才让诗歌变化万千,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感情。
于是,经过漫长的探索,在唐朝刚刚建立之时,由初唐四杰等人继续发展,直到“文章四友”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才逐步定型。
杜审言便是为其做出了巨大贡献之人,更是被誉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比如这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原本是一首和诗,抒发了作者宦游江南的感受和自己思念家乡之情。
从写作手法来看,它细腻别致,清新自然,略带伤感之余,似乎又心事重重。
从体例来看,此诗的韵脚分明,平仄、对仗已经非常工整,完全已经构成了成熟律诗的一切要素。
所以,明朝的胡应麟也高度赞扬此诗,认定它是初唐五律第一。
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七律又在五律稍晚出现,杜审言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和同代人沈佺期、宋之问、李峤的手中,才开始出现了比较成型的七律。
杜审言毕生自负,曾经吹嘘自己的才华,可以屈原、宋玉、王羲之也甘拜下风,同代文人中他更是一个都看不上。
杜甫之后,继续为他爷爷吹嘘:“吾祖诗冠古。
”杜审言对于律诗的贡献虽大,却远远不如自己的孙子杜甫,杜甫才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律诗创作的集大成者。
先从五律上来说,他的这首《春望》,不仅脍炙人口,更是被宋人方回定为“此第一等好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2文章四友、沈宋
海春 上江 明潮 月水 共连 潮海 生平 。,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皎江 皎天 空一 中色 孤无 月纤 轮尘 。,
作品赏析
江滟 流滟 宛随 转波 绕千 芳万 甸里 ,, 月何 照处 花春 林江 皆无 似月 霰明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李泽厚《美的历程》
艺术特色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 柔情似水,淡愁如烟 构思缜密,情景交融 节律清新,流美婉转 用词复叠,回环往复
陈子昂
“丁文林府君忧……子昻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 。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 害之。子昻慌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数舆 曳就吏。子昻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 度气力恐不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 佑,吾其死矣!’于是遂绝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
《感遇》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唐]卢藏用《陈氏别传》
子昂有天下大名,而不以矜人;刚果强毅,而未 尝忤物;好施轻财,而不求报。性不饮酒,至于 契情会理,兀然而醉。工为文,而不好作,其立 言措意,在王霸大略而已,时人不知之也。尤重 交友之分,意气一合,虽白刃不可夺也。”
——[唐]卢藏用《陈氏别传》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 昻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 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子昂所论 著,当世以为法。”
春江花月夜
相关介绍
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 声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 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四友与沈宋
唐高宗、武后时期,以主文词为特点的进士科的勃兴,为一般士人中有文才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与“四杰”同时或稍后的一批初唐著名诗人,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等,都是由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
他们入朝做官时写的那些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之类的“台阁体”诗,虽在内容上与以前的宫廷诗人的作品无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却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他们在五言律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他也是“诗圣”杜甫引以为傲的祖父。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杜审言现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外,已完全符合唐代“近体诗”的粘式律。
他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从所未有的艺术水准。
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掠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写得极为真切,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全融入明秀的诗境中,显得极为高华雄浑。
尤其是颈联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地写出了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
五律的定型,是由“沈宋”——宋之问(约656 —约712)和
沈佺期(约656 —约715)最后完成的。
他们的生年晚于李峤和杜审言,因文才受到赏识而选入朝中做官,是武则天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置身宫苑,优游馆阁,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无外乎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词藻富美而内容贫乏之病。
但另一方面,不断地琢磨词章技艺也使他们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渐渐找出了“最美”的声韵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诗句的平仄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具体作法是,一联的上下两句的平仄相对(押韵的字可以例外),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穿全篇,从而使一首诗的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疏,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这是最早有关“律诗”定名的记载,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意义。
它不仅完成了由南朝沈约引领的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粘对律的过渡,而且因其易于识记便于运用,很自然地可以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
所以,在五言律定型后,杜、李、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尽管沈、宋等人在任职馆阁期间所写的应制五律和七律鲜有可观者,但磨练出了一套律诗的声律和词章技巧,一旦他们因政治变故而遭谪贬,有了不吐不快的真情实感之后,就容易写出情韵俱佳的优秀
之作。
杜审言写得最好的五律,是在中宗复位时,他因曾依附武后男宠二张(张昌宗、张易之)而被流放峰州后创作的。
与此同时,宋之问和沈佺期也因相同的缘由而被流放岭南,他们同样也写出了较好的作品。
如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未到贬所而先想归期,一种含泪吞声的感怆情思表现得真切细腻,见不到任何着意文饰的痕迹,而诗律和对仗却十分的工整。
他的《渡汉江》亦复如此: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精彩的五绝,具有声情并茂、意在言外的艺术感染力,与后来盛唐诗人的作品已相去不远了。
在当时,七言律写得较好的是沈佺期。
如他于流贬途中写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疣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与他流放岭南所作的五言律相同,此诗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心境,无意修饰,却写得有情有景,声律调谐流畅而蕴含深厚,是早期七言律的成熟之作,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总之,经过杜、李、宋、沈等人的不懈努力,从武后至中宗景龙
年间,唐代近体诗的各种声律体式已定型,并出现了极为成功的实践,有了一批佳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