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菱形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之后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为以后的几何知识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本节课是新授课,主要学习菱形概念及性质,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从而引出菱形概念.为了使学生便于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折叠、剪裁、猜想等活动,发现菱形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探究并掌握菱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美观、价值观。
四、重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五、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引入(1).复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菱形概念.AB C D AB CD 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菱形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3).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菱形图片。
2、新知探究(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2)、观察、猜想菱形的性质利用手中的菱形,通过折叠手中的图形探究菱形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从边、角、线及对称性方面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小结菱形的性质。
3、根据概念证明性质引导学生画图,写出性质2的已知、求证,并进行严格证明。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引言概述:《菱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属性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菱形的定义、性质、构造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菱形的相关知识。
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的基本概念菱形是一个具有四条边和四个顶点的平面图形,其特点是四条边都相等且相互平行,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2 菱形的特殊性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对角线的交点称为菱形的中心点,菱形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3 菱形的分类根据菱形的角度,可以将菱形分为直角菱形、锐角菱形和钝角菱形三种类型。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对称性菱形具有对称性,即以菱形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可以将菱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2 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菱形的对角线长度来计算,公式为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2.3 菱形的周长计算菱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菱形的边长来计算,公式为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
三、菱形的构造方法3.1 通过对角线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将对角线的中点作为菱形的中心点,然后以此点为圆心,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两个圆,再将两个圆的交点与中心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3.2 通过边长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边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以一条边为基准,将另一条边的两个端点分别连接到基准边的两个顶点,然后将两个连接线的交点与基准边的中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3.3 通过角度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一个角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以一条边为基准,将另一条边的一个端点连接到基准边的一个顶点,然后将两条边的夹角相等的另一个顶点连接到基准边的另一个顶点,再将两个连接线的交点与基准边的中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四、菱形的应用4.1 几何图形的构造菱形是几何图形构造中常用的基本形状之一,可以用于绘制菱形的图案、图标等。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是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的教材。
本课是该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学习菱形的性质和相关例题。
本课的学习对于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理解菱形的性质,如相邻边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菱形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思维导图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勇于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理解菱形的性质,如相邻边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等。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与热身活动•利用几何图形卡片,展示一个菱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性质和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正方形的性质,然后提问:正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2. 概念引入与知识讲解•定义菱形: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称为菱形。
•给出菱形的几个示例,并解释菱形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菱形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3. 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四边相等。
只要四边相等,就可以确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方法2:对角线相等。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是菱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示例图形,发现菱形的判定方法。
4. 菱形的性质•性质1:相邻边互相垂直。
•性质2:对角线相等。
•引导学生通过证明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来理解菱形的性质。
5. 例题解析与实践练习•分析并解答几个菱形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菱形说课稿
数学课菱形说课稿数学课菱形说课稿数学课菱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六章《菱形的性质》的第一课时。
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要学习和研究的是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同时感受菱形的对称性,获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
(三)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出示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等环节。
让学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首先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得出菱形的概念。
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裁等活动,得出菱形,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
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学生继续探索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八年级数学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一思考一归纳一总结”得到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一思考一归纳一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的条件、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是一种几何形状,由四个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四边形。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学习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是一种四边形,其四条边长度相等。
1.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相等。
1.3 菱形具有对称性,通过对角线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内角和为360度,每个内角为90度。
2.2 菱形的对边平行。
2.3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平分对方的内角。
三、菱形的计算方法3.1 计算菱形的周长: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3.2 计算菱形的面积: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3.3 计算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或正弦定理等几何定理进行计算。
四、菱形的应用4.1 菱形常用于设计和装饰中,具有美观和对称的特点。
4.2 菱形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如瓷砖的铺设、天花板的设计等。
4.3 菱形也是许多几何形状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等都可以看作是特殊的菱形。
五、菱形的教学方法5.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菱形的形状和性质,通过实物或图片等进行直观的展示。
5.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菱形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5.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菱形是一种具有对称性和特殊性质的几何形状。
通过学习和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以提高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说课稿(精选5篇)《菱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2、内容结构。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场景三:矩形的性质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菱形》说课稿 (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菱形的构造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出菱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菱形的构造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出菱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演示、白板、彩色笔。
•学生准备:几何工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一个菱形,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菱形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吗?菱形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菱形的兴趣。
2. 探究菱形的性质(10分钟)•教师介绍菱形的定义: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就是菱形。
然后出示一个菱形的示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性质,并总结出菱形的性质:①四条边长度相等;②相邻两边互相垂直;③对角线互相垂直。
3. 巩固菱形的性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答,巩固菱形的性质。
4. 菱形的构造方法(15分钟)•教师介绍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菱形的方法。
首先,通过给出菱形的一个顶点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度,利用尺规作图,依次作出菱形的其他顶点。
然后,通过给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利用尺规作图,构造出菱形。
5. 练习与拓展(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菱形的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有哪些其他的几何形状也具有菱形的性质。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菱形的实际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菱形,并简单解释它的性质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菱形的性质:- 四条边长度相等;- 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垂直。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八年级数学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到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的条件、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引言概述:《菱形》是一种几何图形,由四条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菱形。
在数学中,学习菱形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菱形。
正文内容: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的基本概念:菱形是由四条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特点: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且每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对角线性质: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
2.2 菱形的边角性质:菱形的四个角相等,每一个角为90度。
2.3 菱形的边长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三、菱形的应用3.1 菱形在建造中的应用:许多建造物的外墙或者窗户的形状是菱形,给人以美观和稳定的感觉。
3.2 菱形在设计中的应用:菱形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图案和图形,如钻石的形状等。
3.3 菱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菱形的道路标志、交通标志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四、菱形的计算4.1 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4.2 菱形的周长计算:菱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五、菱形的拓展5.1 菱形的变形:通过改变菱形的边长、角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菱形。
5.2 菱形的推广:菱形的概念可以推广到更高维度的几何图形中,如三维空间中的菱锥等。
总结:综上所述,菱形作为一种几何图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菱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设计中。
同时,菱形的概念也可以拓展到更高维度的几何图形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菱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八年级数学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三节第一课时。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它也为本章后面几节课的学习和探索做了铺垫。
所以,虽然本节内容所占章节不多,但是在整章中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到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基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动手能力差,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在欢快愉悦的环境中使知识点得以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为他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我校的条件、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1、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
以课件为载体,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代劳,以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课前,我将利用“超级画板”制作精巧、灵活的课件,并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菱形的说课稿
菱形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菱形是初中数学中四边形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中,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对菱形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对于菱形的独特性质和判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在学习能力方面,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菱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对菱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菱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菱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单元《菱形》的说课稿。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认识和了解菱形,并能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描述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辨认菱形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菱形。
-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菱形。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投影设备- 学生练册- 菱形模型和图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菱形的存在及其特点。
2. 新知呈现:通过教学课件和菱形模型,详细介绍菱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3. 深化理解:通过让学生用练册上的题目进行练,加深学生对菱形的理解。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菱形,充分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
6. 巩固扩展:布置相应的作业和扩展练,以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 菱形的定义-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和游戏,以及提供更多生活中的菱形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
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2、内容结构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学生活动:各自测量]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动画演示: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动画演示:场景三:矩形的性质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动画演示:场景四:菱形的性质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二、说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三、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四、说学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复习引入一、说课流程1、教材分析2、教法选择3、学法指导4、说教学过程5、说应用二、教学内容、地位《平行线的判定(一)》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六课时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学会了用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此之前又学习了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些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平行线的判定(一)》是本章的重点在处理同位角概念及三线八角上也是本章的难点,而且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及平行四边形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简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情感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四、重、难点分析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在我七、八年的几何教学中学生对“三线八角”很头疼有的学生到了八年级还区分不清因此我把同位角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菱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菱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难点:经历“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菱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b、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激趣——探究——运用——归纳”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法,以课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创设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一)激发兴趣,得出概念(时间5分钟)菱形被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首先我将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衣帽架模型,不难发现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缩变化,其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再次感受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让学生任取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其四条边的长度,并交流所得数据,会发现图中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从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上节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引入创设了情境。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
2024《菱形》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菱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类和比较能力,在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形状的把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菱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绘制菱形。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菱形的概念。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菱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正确辨认和绘制菱形。
难点是:判断和证明菱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基于学生对图形认知的特点,我采用了一些适合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是:引导发现法、解释法。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辅助工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知识。
教具包括:菱形的卡片、图形拼图。
辅助工具包括: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图,上面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
我会问学生,你们能找出哪些是菱形吗?让他们先进行观察,然后提醒他们菱形有什么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辨认出菱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图形的观察,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环节二、学习新知,提出定义和特征。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引导学生提出菱形的定义和特征。
然后,我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菱形的概念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主动掌握菱形的定义和特征,从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菱形》教案(精选4篇)
《菱形》教案(精选4篇)《菱形》教案篇1教学建议学问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连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敏捷应用。
由于菱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很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当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很多同学手足无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赐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依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1.菱形的学问,同学在学校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学校学过的学问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老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同学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同学的参加感又巩固了所学的学问.3. 假如条件答应,老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同学根据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加了同学的动手力量和参加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同学对学问的把握更轻松些.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老师可将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同学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洁,老师可引导同学分析思路,由同学来进行详细的证明.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老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支配。
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把握菱形的性质.3.通过运用菱形学问解决详细问题,提高分析力量和观看力量.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5.依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同学渗透集合思想.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二、教法设计观看分析争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学问综合应用.3.疑点:菱形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分.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观看争论;同学分析论证方法,老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 ,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 ,求矩形的周长.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非凡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转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菱形概念.讲解新课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2.菱形的性质:老师强调,菱形既然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非凡性质.下面讨论菱形的性质:师:同学们依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同学们争论,并引导同学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生:由于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依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依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可以得到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引导同学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师:观看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生:全等.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师:假如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生:老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例2 已知:如右图, 是△ 的角平分线, 交于 , 交于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引导同学用菱形定义来判定.)例3 已知菱形的边长为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如右图,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2)还可以引导同学求出△ 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总结、扩展1.小结:(打出投影)(图4)(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2)菱形性质:图5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全部性质.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八、布置作业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九、板书设计标题菱形定义……菱形性质例2……小结:性质定理1:…… 例3…………性质定理2:……十、随堂练习教材p151中1、2、3补充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菱形》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的判定.2.通过运用菱形学问解决详细问题,提高分析力量和观看力量.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4.依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同学渗透集合思想.二、教法设计观看分析争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观看争论;同学分析论证方法,老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引入新课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答:定义法.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讲解新课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分析判定2: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生答:两个.师问:哪两个?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由同学口述证明)证明时让同学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师问: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可画出图,明显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同学争论归纳后,由老师板书):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动身,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例4 已知: 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 ,如图.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总结、扩展1.小结:(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分与联系.2.思索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八、布置作业教材p159中9、10、11、13(2)九、板书设计十、随堂练习教材p153中1、2、3《菱形》教案篇3各位评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班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究'第三节第一课时《菱形》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八班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究'第三节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教学评价
一、分析教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它的用途和作用 举足轻重。而各种四边形因各种因素,在外形、本质 上也各具特点,因此它是平面几何中研究较多的一类, 教材把对菱形的研究也列为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内容 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平行 四边形概念及性质之后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也是为以后的几何知识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储 备,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新授课,主要学习菱形概念及性 质,为了使学生便于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 产生和由来,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 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 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动手度量、 折叠、旋转、剪裁等活动,引导出菱形的概念, 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 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 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 创设环环相扣的活动过程的探究,即符合 新课程标准理念又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模型, 更能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A B
练习P38 :随堂练习 第1、2题
C
学习小结 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培养表达能力,理解学习 的重点和难点,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作业布置
1. 课本 习题9.5第1、2题(作业本) 2.《同步学习》P45-47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对作业 作了分层要求,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2)能力目标 认识菱形的本质特征,能用菱形的性质解 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 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 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 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感受到数 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 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导学案 为载体展开教与学,提高学习兴趣,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平行四边形一组练习,温故互查 观察图片 与同伴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你能从平行四边形中得到菱 形吗?试一试。
动手实验,探究新知
活动:把下面的图形折一折、转一转, 你有什么发现?请总结出来。
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双基训练,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作评价。 2、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对学生在整节课中的 动手操作热情的表现作评价。 3、对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作评价。 教学效果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标准,教学不仅 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 的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D
A
C
B
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并且每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 直线.
活动:你能说清得到菱形面积 的道理吗?
1 S= AC × BD 2
D
A
C
B
运用与拓展
例题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 长度分别为4cm,3cm ,求菱形ABCD 的面积和 D 周长。
3)、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 为基础,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知识 储备,对于菱形的性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活 动,沿菱形的对角线折叠、旋转中发现到,但 对于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还需通过多种方式辨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菱形与平行四边 形的关系,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 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了解菱形即是中心对称图 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鲁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说课稿
9.3菱形(1)
南张中学 胡衍伟
一、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2)教材内容与教材处理 3)学情分析
四、教法分析与学 法指导 五、教学手段 六、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三、重难点
1)温故互查 2)引入新课 3)设问导读 4)自学检测 5)巩固提升 6)小结与作业
三、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 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平形四边形的性质的 区别的理解及菱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 节课以小组合作、学案导学为主。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 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而 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学法:学案导学 主动探求、合作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又能培养小组协作精神,拓宽了学生的思考角 度和知识面,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