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设置与质量控制
后浇带设置规范
后浇带设置规范后浇带设置规范一、引言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设置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后浇带的材料1. 混凝土:后浇带采用的混凝土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检验合格。
2. 基础处理:确保后浇带的基础牢固。
在施工前,应对基础进行充分的地基处理,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水处理。
三、后浇带的施工要求1. 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前,必须对工地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污染物;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标高、标线,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2. 模板搭设:后浇带的模板应采用优质材料制作,并进行适当的防水处理;模板的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3. 钢筋绑扎:钢筋的质量和布置是后浇带的关键。
在绑扎钢筋之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做好钢筋预埋件的安装,同时要保证钢筋的间距和间隔,确保后浇带的受力均匀。
4. 焊接作业:对于需要进行焊接的构件,必须使用合格的焊工进行作业,焊缝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焊接部位的可靠性。
5. 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拌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在浇筑前要进行试验检测。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连续地进行,并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度。
6. 后浇带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护工作。
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控制养护水的用量和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后浇带的验收标准1. 施工质量验收: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检验各项指标合格。
2. 外观验收:后浇带的外观应平整光滑,无裂缝、砂眼等缺陷。
3. 尺寸验收:后浇带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允许范围。
4. 焊接验收:对于需要进行焊接的构件,焊缝应无裂缝、气孔等缺陷,并符合设计要求。
5. 强度验收: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强度试验。
6. 养护验收:后浇带的养护工作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
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
首先,浇带设置的原则之一是保持养护湿度。
混凝土在养护期
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防止水分流失和混凝土过早干燥。
这可
以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或使用湿润的麻袋等方法来实现。
其次,浇带设置需要注意温度控制。
在养护期间,混凝土的温
度对其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避免混凝土过早或
过快的降温,可以采取覆盖保温或者加热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另外,浇带设置还需要注意养护时间。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
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来确定,需要
足够的时间让混凝土充分硬化和获得设计强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养护方式。
养护方式可以采用水养护、蒸汽
养护、覆盖养护等多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养护方式。
最后,浇带设置的原则还包括养护质量的控制。
在养护过程中
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护设施,确保养护效果和质量。
总之,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包括保持养护湿度、温度控制、养
护时间、养护方式和养护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只有严格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
搭接 焊未 满焊
未双 面焊 接
焊接 质量 差焊 渣未 清理
5.5、后浇带两侧封堵不严,混凝土流入后浇带采用双层钢丝网封堵或快易收缩网 5.6、后浇带部位必须进行独立支撑并做标识,禁止封闭前提前拆除、拆除后回顶;
未设置独立支撑
封堵不到位浇筑质量差
5.7后浇带浇筑前设置标高点控制后浇带标高,避免出现后浇带与 两侧现浇面出现偏差; 5.8、浇筑前彻底进行凿毛、清理,浇筑后及时养护并进行覆盖
3.3、后浇带施工缝凿毛不彻底 原因分析:后浇带止水钢板下不宜操作;凿毛后未清理干净;交底不清楚浇筑前的检查验收、工序交 接不到位 防治措施:在后浇带处底板在后浇带断开,凿毛时可以在板底进行凿毛;凿毛时,交底针对性要强,检查 验收要重点控制;梁凿毛在两侧侧模未支设前凿毛并冲洗千浄。板凿毛清理可在板底预留吹扫下料 口,方便清理;浇筑前的检验验收、工序验收进行重点控制。 3.4、后浇带浇筑完毕,表面不平整,施工缝接茬粗糙 原因分析:后浇带施工缝处凿毛不彻底,上边缘不顺直;混凝土浇筑完毕未收面;后浇带与两侧现浇面 标高出现偏差。 防治措施:后浇带施工缝应彻底凿毛,混凝土浇筑前应有技术人员验收;混凝土浇筑前,在后浇带上边 缘两侧最外范围处,钉15π厚的模板条,拉线调直混凝土浇筑完毕收面应同现浇面收面标准;后浇带 模板应独立自成体系,不得出现二次支设。
2、后浇带砼浇筑后的质量检查
◆砼的浇筑应密实,成型应精确,应特别注意新旧砼界面处的砼密实度 ◆后浇带浇筑完毕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当日平均气 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严禁后浇带处有渗漏现象
3、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3.1、后浇带模板支撑未独立自成体系、模板拆除过早 原因分析: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过程缺少检查验收;后浇带模板与周围支体系未断开; 防治措施:应严格按照集团总工办制定的《后浇带模板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术交底;后浇带模板支设过程应 进行跟踪检查,支设完毕应进行验收,对未按术交底进行施工的一律返工 3.2、后浇带两侧模板封堵不严,混凝土流入后浇带 原因分析:后浇带两侧封堵不严,方法不当;后浇带上口未封闭 防治措施::后浇带支设工艺严格按照集团后浇带模板安装工艺执行;梁头封堵方法:1)梁侧模在后浇带处断 开,宽度同后浇带宽度;2)梁头封堵采用钢丝网与模板条封堵,模板条两头定在梁侧模竖向方木上;板后浇带封 堵首先沿后浇带处内侧安装15m厚(同钢筋保护层)止浆板,板后浇带立面封堵当后浇带细部构造采用止水 钢板时,采用钢丝网片封堵。当后浇带处无止水钢板时,采用梳子形模板封堵;后浇带支设完成后上部用废旧 模板封盖,上标高同混凝土;筏板后浇带底部抹同筏板底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埂台封堵,立面采用双层钢丝 网封闭。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摘要:一、后浇带的概念与作用二、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三、后浇带设置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四、后浇带在我国的应用实例五、后浇带设置的意义与前景正文: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措施,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围绕后浇带的概念、作用、规范要求、具体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后浇带的概念与作用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高度和厚度的带状区域。
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抗裂性能,防止渗漏,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二、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后浇带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宽度、高度和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后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后浇带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三、后浇带设置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在实际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方法主要包括预留法、现浇法和装配法。
预留法是在模板上预留后浇带的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形成后浇带;现浇法是在混凝土结构完成后,再现场浇筑后浇带;装配法是将预制的后浇带组件安装到混凝土结构上。
在选择具体方法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成本和效果等因素。
四、后浇带在我国的应用实例后浇带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
例如,在某某高层建筑中,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五、后浇带设置的意义与前景后浇带设置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后浇带施工工法
后浇带施工工法一、引言后浇带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之一。
它位于楼板和楼板之间,是一层混凝土带,通常用来增强楼板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施工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后浇带施工工法。
二、后浇带施工的一般步骤1. 测量与定位:在实施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工作,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
这是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
2. 清理和准备:在施工区域清理完毕后,需要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杂物、打磨墙体等工作,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牢固附着于墙体表面。
3. 安装支撑模板:在施工区域设置适当的支撑模板,以确保后浇带的浇筑高度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4. 铺设钢筋和安装模板边框: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网铺设在支撑模板上,并安装模板边框,以便浇筑混凝土时保持后浇带的形状。
5. 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逐层浇注至支撑模板之上,同时使用振动器和敲打器将混凝土均匀铺实,并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质量。
6. 抹平和养护: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抹平和养护。
使用抹光机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并进行养护,以保证后浇带的平整度和强度。
7. 拆除模板和清理:在混凝土充分凝固后,拆除支撑模板和模板边框,并清理施工区域,以便后续施工工序的进行。
三、常见的后浇带施工工法1. 手工施工工法:手工施工工法是较常见的后浇带施工方法之一。
它主要依靠工人的操作,通过人工振捣混凝土、抹平混凝土表面等来完成后浇带的施工。
这种工法操作简单,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适合工程量较小的情况。
2. 机械施工工法:机械施工工法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后浇带的施工,相比于手工工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常见的机械设备包括混凝土泵车、抹光机等。
这种工法适合工程量较大、工期较紧的情况。
3. 预制施工工法:预制施工工法指的是将后浇带预先制作好,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这种工法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但需要提前进行制作,需要充分考虑尺寸和安装的准确性。
施工阶段监理对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
少表而裂缝产生。 2 5防渗 漏 措 施 .
采 用适 合 丁程 特 点 的 后 浇 带 接 缝 形 式 和 其 与 两侧 混 凝 土接缝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渗漏措施 的关键, 常应采取企 口 通 缝 或 阶 梯 缝 , 选 择 接 缝 中 部 设 置 止 水 条 或 止 水 带 的 组 合 做 并
中 产 生 细 小 裂 缝 ; 浇 带 需 超 前 止 水 时 . 浇 带 部 位 混 凝 土 后 后
应 局 部 加 厚 , 增 设 外 贴式 或 中 埋 式 止 水 带 : 浇 带 应 采 用 并 后 补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 . 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强
2. 成 品保 护 措 施 6半
为 了地下 室底 板后 浇带混 凝土 浇筑 之前 的清理 方便 . 后 浇带 的 沟 槽 向 两 侧 做 泛 水 , 在 后 浇 带 排 水 端 头 部 位 砌筑 并 集 水井 , 来 清 理 后 浇 带 中 的垃 圾 及 积 水 。两侧 集 水 井 应 及 用 时抽水 , 持后浇带 处于 无积水状 态 , 低钢筋 锈蚀 程度 ; 保 降
法 ; 采 用 钢 板 止 水 片 防 水 , 钢 板 止 水 片 接 头 必 须 为 搭 接 如 则
焊 接 , 接 长 度 应 ≥5 l , 接 必 须 四个 方 向 焊 接 , 接 中 搭 0In 焊 l I 焊 必 须 饱 满 , 夹 渣 、 肉 、 泡 ; 内 墙 、 棚 后 浇 带 接 缝 处 无 咬 气 在 顶 用 柔性 弹 性 腻 子 涂 刷 两 遍 , 避 免 在 结 构 的沉 降及 伸缩 过 程 可
持 湿 润 , 刷 水 泥 浆 ; 浇 带 混 凝 土 浇 筑 时 的 温 度 应 尽 量 低 并 后
程 师通知 单及 回复 单, 理 丁作联 系单 , T音像 资料 , 监 施 其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具体原则如下:
1. 浇注连续:浇筑连续的混凝土后浇带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不连续区域的弱点。
2. 同步浇注:同一层次或相邻层次的结构部位应当同时浇注,以确保整体结构有相当的强度和刚度。
3. 合理划分: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将结构分成合适的浇筑单元,便于施工管理和控制。
4. 分级浇筑:在大面积结构中,可以分级浇筑,先浇筑低部或侧部的混凝土,再进行上部或中部的浇筑,以减少浇筑高度和降低温度差。
5. 合理间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浇筑后浇带的间隔,以确保每一段浇筑后浇带的连接性和相互作用。
6. 补偿温差:根据混凝土在不同季节和温度下的收缩和膨胀特性,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柔性接缝,以减少温度应力和裂缝的产生。
7. 强度接头:在结构中合理设置强度接头,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传力机制的连续性。
8. 保护措施:在浇筑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后浇带的混凝土过早失水和干燥,避免产生裂缝和弱点。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
后浇带的一些规范要求后浇带是指混凝土构筑物浇筑后,在其四周设置的一定宽度的区域。
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增加构筑物的承受力和耐久性。
下面是一些后浇带的规范要求:1.后浇带的宽度:后浇带的宽度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或规范的规定,一般要求在混凝土构筑物的四周设置一个一定宽度的区域。
后浇带的宽度通常与主体结构的类型、尺寸和工程要求有关。
2.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主体结构一致,或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进行确定。
3.后浇带的混凝土配合比: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配合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后浇带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工艺要求等因素。
4.后浇带的钢筋布置:后浇带的钢筋布置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钢筋的直径、间距和数量等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确定。
5.后浇带的浇筑和养护:后浇带的浇筑和养护应按照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进行。
浇筑时应采取适当的浇注方法,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
养护期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进行养护,保证后浇带的强度和耐久性。
6.后浇带的防水处理:后浇带的防水处理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方式进行防水处理,以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性能。
7.后浇带的连接: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钢筋连接、膨胀螺栓连接等方式,确保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牢固连接。
总之,后浇带的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后浇带的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钢筋布置、浇筑和养护、防水处理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等方面。
这些规范要求的目的是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性能,提高构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过程中,抑制由于温度、收缩等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
并保存一段时间〔假设设计无要求那么至少保存28天〕后再浇筑,将构造连成整体。
后浇带的做法:后浇带是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局部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
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mm的缝宽取800mm;大于200mm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小于1500mm时,缝宽取1000mm,底板厚度大于1500mm时,缝宽取1200mm即可。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展处理。
一般对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mm(但不超过600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钢筋断开贯穿与否,在于后浇带(缝)的类型。
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穿,对伸缩缝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构造,板筋断开,梁筋应贯穿。
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板筋断开,梁筋应贯穿,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后出现在规定部位以外的裂缝,从而降低了构造抗拉承载的能力。
根据标准对钢筋的接头容许断面百分率,要设置后浇带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断面上,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
同时,后浇带宜设置在构造内力较小的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灌实。
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的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一样或提高一级。
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选择不同的浇灌时间。
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
大型混凝土和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质量控制
大型混凝土和高层建筑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质量控制
关于“后浇带设置位...”的内容
本站搜索更多关于“后浇带设置位置”的内容
陈爱群
[摘要]本文针对后浇带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结合现行规范要求及实际工作经验,对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的后浇带设置与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①后浇带两侧应保留承重荷载支撑应不少于两排(包括梁、板支撑均应保留),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m,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部位的模板及支撑的及时拆除,以利正常周转。
②对后浇带部位保留第二次拆除的梁、板、模板及支撑,必须保证该部位的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强度的100%以上,和上一层结构梁、板单独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最下一层才能拆除,也就是通常所说高层建筑后浇带部位二次拆模最少应保持五层的支撑体系,如遇冬季施工,必须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报告来进行计算。立杆间距应经过计算来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部位悬挑梁、板自身所能承受的荷载,剩余荷载应由后拆支撑来承受,同时应支撑水平方向有可靠的拉结以防失稳。对于后浇带的支模和拆模,不管采用何种施工工艺,都应进行计算,编制专项方案来指导具体施工,以确保模板及支撑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3)由于后浇带的钢筋外露时间较长,所处环境又相当潮湿,容易使钢筋生锈,为此对后浇带的钢筋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污染锈蚀,影响结构质量。
3、止水材料的使用
后浇带所使用的中埋钢板止水带应确保止水带位置的准确,固定牢靠。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天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施工中应防止由于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使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膨胀,及时做好防止浸泡措施,并将止水条牢固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所用止水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及时做好隐检和检验批验收。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是指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将混凝土原材料直接倒入模板中,然后现场浇筑成构件的施工方法。
这种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下面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1. 后浇带的设置:后浇带是为了解决构件连接处的温度、收缩和混凝土施加荷载而设置的。
后浇带通常沿构件的水平方向设置,一般要求宽度不小于100mm。
在设置后浇带时,要考虑后浇带与原浇筑的混凝土的粘结性,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2. 后浇带的材料选择:后浇带的材料选择应与原浇筑混凝土的材料相同,以确保两者的粘结性。
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后浇带施工。
3. 后浇带的施工时机:后浇带的施工时机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来确定。
一般要求后浇带施工时,原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温度和收缩的变形已经趋于稳定。
4. 后浇带的露面处理:在施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后浇带的露面应进行适当的保湿处理,以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导致裂缝的产生。
保湿处理可以采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
5. 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密实性和露面质量等方面。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度满足要求。
浇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密实,避免空隙和缺陷的产生。
露面质量的控制需要保证后浇带的平整度、垂直度和表面光洁度符合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包括后浇带的设置、材料选择、施工时机、露面处理和质量控制等。
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请简述后浇带施工的工艺流程、质控要求或注意事项。
请简述后浇带施工的工艺流程、质控要求或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是指在混凝土主体结构(如柱、梁、板)浇筑完成后,通过设置模板和支架,再次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的浇筑层,起到增加结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的作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后浇带施工的工艺流程、质控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工艺流程1.准备工作(1)清理主体结构在后浇带施工前,需要将主体结构表面的浮灰、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保证浇筑面与后浇带之间的粘结。
(2)设置模板和支架根据后浇带厚度和施工要求,设置模板和支架,确保后浇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高度和平整度。
2.施工准备(1)混凝土配制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施工方案,在配合试验确定的设计配合比下,进行混凝土的配制。
要注意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强度等指标。
(2)加固和处理接缝对主体结构的接缝进行处理和加固,确保主体结构与后浇带之间的连接牢固。
3.浇筑工艺(1)预埋件布置在模板上预先布置好连接钢筋、预埋件等,并设置好浇筑管道和渠道,保证混凝土的顺利浇筑。
(2)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浇筑均匀、顺畅,注意避免气泡和空隙产生。
(3)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并及时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
4.拆除与维护(1)模板拆除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和支架,并检查后浇带表面的平整度和质量情况。
(2)施工缺陷处理对于出现的浇筑缺陷和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确保后浇带的质量达到要求。
二、质控要求1.材料质量混凝土材料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要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确保其抗渗性能、强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施工过程要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进行,特别是混凝土的浇筑要均匀、密实,避免产生空隙和气泡。
3.质量检验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后浇带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其尺寸、平整度、厚度、强度等指标,确保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4.养护管理对浇筑完成的后浇带要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湿润保护、温度控制等措施,确保后浇带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强度和性能。
后浇带专项整改措施
后浇带专项整改措施一、背景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是指建筑物外墙自顶部向下延伸的宽度较小的部分,其作用是固定建筑物外墙石材、砖瓦等装饰材料,保证建筑物外墙的稳定和美观。
然而,近年来在后浇带施工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后浇带施工不平整、粗糙,影响建筑物外观;•后浇带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强度不足;•后浇带钢筋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增加了安全隐患。
为了进一步做好后浇带施工及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建筑物后浇带的质量和安全性,特制定此专项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后浇带施工的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2.重视施工质量:规范施工流程、材料检测、管理验收等环节,全程监控施工质量,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3.提高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技术的培训,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4.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配比,严禁将水泥配比过低或添加外来材料等行为;5.加强钢筋检验: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对钢筋进行检验,确保钢筋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和安装;6.强化施工安全:施工人员要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作业,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设备,确保施工安全。
三、预期效果1.后浇带施工质量得到提升,保证建筑外观美观和整体稳定;2.后浇带施工质量稳定,大幅降低后期维修及改造成本;3.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控制,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率。
四、推进方式本次整改措施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及施工团队共同参与推行,按照计划逐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要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施工质量监督跟踪系统,确保制定的整改计划能够有效地落实和执行。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还需在逐步推行整改措施的过程中,通过现场交流、技术分享、经验总结等方式,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1、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带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3、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4、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为宜。
5、除设计另有要求外,后浇带处的粱板受力钢筋宜尽量断开,钢筋接头按有关规定留设,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6、后浇带的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7、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约离支座1/3跨度处),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8、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粱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后浇带分类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设计结构后浇带分类及作用1、收缩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是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而设置。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m设置一道,缝宽一般为800㎜。
2、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是为解决联体结构高低差所产生的沉降不均,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而设置,通常设置在高低变化的低结构部位,沿高结构贯通设置,缝宽一般为800㎜。
3、加强带:当混凝土结构超长过多时,设置后浇带不能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可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二、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1、后浇带浇筑时间控制:一般设计主楼与地下车库(裙房)相连部位为沉降后浇带,其他部位为收缩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为主楼结构封顶后60天浇筑,或经沉降观测其两侧沉降稳定后浇筑。
收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为相应楼层顶板浇筑完成后60天浇筑。
所有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前,严禁拆除和松动其两侧的支撑体系。
2、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底板、地梁、墙体、顶梁、顶板后浇带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强度要比原设计强度提高一级。
3、后浇带处理:由于后浇带搁置时间较长,为了防止外露的钢筋锈蚀影响受力性能,应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将后浇带内清理干净,并在外露的钢筋上刷上水泥浆或钢筋专业保护剂,用竹胶板封盖好,底板后浇带上面两侧要砌挡水墙抹灰,防止雨水、垃圾和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内。
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易在低温时浇筑。
在浇筑墙体后浇带混凝土之前,必须清除后浇带内的积水和垃圾、剔除墙侧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及浮浆,并将钢筋和止水钢板清理干净,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不少于24小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随处可见的百尺高楼建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典型产物。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之一,它能强化总体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创造条件。
接下来本文将重点阐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前言: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可以调整因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差、时间差、标高差而造成的沉降差。
还可以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自如收缩,减少收缩应力,强化总体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创造条件。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1.1后浇带施工前准备要点首先在施工前应合理设置后浇带的宽度、间距、位置,有效抵御混凝土浇筑后变形带来的影响。
通常后浇带宽度应设置在80厘米至100厘米之间,后浇带间距应设置在30米至40米之间。
如果后浇带宽度和间距不符合规定,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导致后浇带出现收缩、变形、开裂等情况。
重点检查后浇带施工预留缝是否准确,并对建筑主体受力状况加以计算,在保证主体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划分。
1.2后浇带防水与养护要点建议使用双层钢丝网对钢筋头进行绑扎,及时排出后浇带的积水并安装钢筋止水带,对钢板处焊接箍筋进行相应的分离处理,再将短钢筋头焊接在剪力墙竖筋止水带之间。
建议将防水带的宽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防水带的高度需要在5至10厘米。
后浇带混凝土时需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密实并加强养护,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1.3支撑体系与模板预设施工要点首先为了不影响平台施工模板的布设与拆除作业,后浇带支撑多采用独立支撑体系,同时为防止后浇带两侧悬臂发生开裂,一般会在后浇带边缘20厘米且长度不超过2m处,采用钢管将支撑体系连成整体,每隔2m距离布置一道钢管,构成后浇带支撑体系。
后浇带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后浇带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补浇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和常用的技术措施。
1. 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有许多种,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后浇带施工方法包括:1.1 侧模板法:将后浇带的侧面设置模板,通过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形成后浇带。
这种方法适用于墙体、柱子等需要增加强度的部位。
1.2 打孔法:在混凝土构件上打孔,然后再通过孔洞进行后浇带施工。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补浇混凝土的较大空间。
1.3 板式冲刷法:根据需要,在构件表面铺设钢板或木板,然后通过冲刷的方式补浇混凝土。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情况。
2. 后浇带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措施:2.1 后浇带的拆模时间: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和混凝土构件的负荷情况,合理确定拆模时间。
通常情况下,拆模时间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以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2 后浇带的浇筑方式: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适当的浇筑方式来保证后浇带的质量和一致性。
可以采用液压振捣、机械振捣等方式进行浇筑,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无空隙。
2.3 后浇带的养护措施:对于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构件,需要做好养护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保持湿润等方式进行养护,同时要注意避免外力的冲击和侵蚀。
2.4 后浇带的检测与验收:在后浇带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合格性和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内容包括后浇带的强度、尺寸、平整度等方面,验收结果作为质量验收的依据。
总结:后浇带施工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后浇带的设置变得越来越重要。
后浇带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建设完工后,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在其周围设置一段与建筑物有一定间隔的浇筑混凝土带。
后浇带的设置规范要求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将从后浇带的尺寸、材料、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等方面分析后浇带的设置规范要求。
首先是后浇带的尺寸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200mm,长度要与建筑物的高度相对应,一般要求是建筑物高度的1/6,但是不得小于3000mm。
后浇带的厚度一般为100mm。
这样的尺寸要求可以保证后浇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是后浇带的材料要求。
后浇带一般选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配置,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再次是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要求。
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施工平整和整洁。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保证后浇带与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不得与建筑物结构产生危险接触。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工具,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在养护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是后浇带的验收标准要求。
在施工完成后,要对后浇带进行验收。
验收要求包括外观质量、尺寸规格、强度等方面。
外观质量要求后浇带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施工缺陷和痕迹。
尺寸规格要求后浇带的宽度、长度、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强度要求后浇带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经过相应的试验和检测。
总之,后浇带的设置规范要求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要求后浇带的尺寸、材料、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设置和施工,才能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效果。
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
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为使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规范,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做法。
一、技术要求1、后浇带砼施工的时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要求。
若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为施工后40—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
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砼14天后进行。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4、后浇带砼浇筑应留置砼强度检验试块及抗渗强度检验试块(设计有抗渗要求),后浇带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其两侧砼,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同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5、后浇带处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若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并应按设计要求设附加钢筋。
6、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处模板支撑架必须独立搭设,在后浇带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前,不得将模板支撑拆除,以免梁板因悬臂而变形。
7、后浇带砼未浇筑前宜有保护钢筋的措施,可用模板盖住钢筋;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以免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处的钢筋被污染、堆积垃圾。
为防止地下室大梁和设备基础后浇带处有积水锈蚀钢筋,应将后浇带位置垫层标高下降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
二、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后浇带砼浇筑前的质量控制1)后浇带两侧砼面上的浮浆、松散砼应予凿除,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时不得有积水。
后浇带施工缝两测的混凝土应提前24h浇水湿润2)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进行除锈,弯曲变形的钢筋调整平直,位置正确,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浇带的设置与质量控制
1后浇带的设置
1.1后浇带按使用功能的两种分类
用于解决地基不均匀差异沉降者称为沉降后浇带,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为解决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用于解决结构由于温差而引起收缩变形者称为收缩后浇带,主要应用于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
后浇带不能随意设置,其位置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事前确定,根据不同的地基承载力、不同结构构造来决定采用何种处理方法。
1.2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条,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条,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条。
1.3后浇带的形式(状)
有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凹形缝四种。
常用的有平直缝、凹形缝。
如设计无要求时,采用何种形式(状)应视现场情况确定,其中地下室外剪力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止水带(条)。
2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
2.1支模及拆模
基础(地下室)后浇带垫层施工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做加强处理和防水特殊处理。
一般在后浇带底部设置250毫米×250毫米的排水沟,两端设置集水坑,为清理垃圾进行冲洗和排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泌水提供方便。
如遇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在后浇带的两端设置集水坑,并做0.5%的垫层泛水处理,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避免钢筋锈蚀。
后浇带施工缝处宜用钢筋网或木模板作堵头侧模,对地下室较厚的底板、大梁等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两侧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设置专用模板及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造成后浇带底部剥离不开。
(特别要注意基础下反梁必须及时清除漏浆,初凝后及时排除支撑和堵头模板),对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设置止水带或其它止水材料,以防后浇带处渗水。
作为伸缩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浇灌的间隔时间宜在两个月以上;沉降后浇带一般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结顶后再进行浇灌,其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
后浇带部位的支模应采用二次拆模施工工艺。
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后浇带部位下挠等质量事故。
后浇带两侧应保留承重荷载支模应不少于两排(包括
梁、板支撑均应保留),立杆间距不应大于1米,该部分模板支撑系统要相对独立,以便于其他部位的模板及支撑的及时拆除,以利正常周转。
对后浇带部位保留第二次拆除的梁、板、模板及支撑,必须保证该部位的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强度的100%以上,和上一层结构梁、板单独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最下一层才能拆除,也就是通常所说高层建筑后浇带部位二次拆模最少应保持五层的支撑体系,如遇冬季施工,必须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报告来进行计算。
立杆间距应经过计算来确定,计算时可考虑扣除该部位悬挑梁、板自身所能承受的荷载,剩余荷载应由后拆支撑来承受,同时应支撑水平方向有可靠的拉结以防失稳。
对于后浇带的支模和拆模,不管采用何种施工工艺,都应进行计算,确保模板及支撑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2.2钢筋的处理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主要有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具体施工中应区分后浇带的性质和功能,分别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措施对钢筋进行处理。
伸缩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
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
采用上述断离法,如采用绑扎则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满足大于主筋45倍的搭接长度,
并按规范要求错开钢筋接头位置,一般做法通常按正常配筋穿过后浇带,待完成该层混凝土浇筑后3天内用气割将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割断,断隙一般控制在50毫米左右。
在后浇带施工前采用电弧焊工艺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焊接质量和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质量的检验。
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和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
在这个区段内,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映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大,不至影响结构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一般不采用断离法处理。
但为了便于基础施工中的清理等工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断开开口,在浇筑前将断开部位钢筋按断离法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进行焊接。
由于后浇带的钢筋外露时间较长,所处环境又相当潮湿,容易使钢筋生锈,为此对后浇带的钢筋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污染锈蚀,影响结构质量。
2.3止水材料的使用
后浇带所使用的中埋钢板止水带确保止水带位置的准确,固定牢靠。
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天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施工中应防止由于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使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膨胀,及时做好防止浸泡措施,并将止水条牢固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
内。
所用止水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4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处理措施
后浇带两侧有两条施工缝,为确保其浇筑质量,在主体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编制专项施工
方案,确保接槎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后期的后浇带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用钢丝网作侧模的竖向施工缝,在主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可靠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防止向压力过大而使钢丝网向外凸出,造成水泥浆严重流失,为此,应控制分层浇筑的高度和振捣棒与钢丝网侧模的距离。
根据施工实践经验证明,振动棒位置距离钢丝网间距控制在500毫米为宜,为确保该部位混凝土的密实和防止泥浆流失,垂直施工缝处宜采用钢钎捣实。
对采用模板的竖向施工缝,在主体混凝土尚未达到终凝时,应及时将施工缝处的木模板拆除,拆除时要避免该部位的混凝土受到损伤,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拆模后使用人工将混凝土竖向表面凿毛,并露出骨料;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竖向施工缝,当主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指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高压水枪进行表面冲洗,清楚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并将冲洗清理下来的浮浆及垃圾及时清楚干净。
在地下室底板水平后浇带的两端头和外墙壁竖向后浇
带应砌240毫米或360毫米砖墙封堵,砌筑砂浆强度不应小于M5.0,内外用防水砂浆进行粉刷,并根据设计要求做防水处理。
其作用:一可防止雨水和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二可作为挡土墙,不影响基坑及时回填土,有利加快施工进度;三可作为后浇带外膜使用,减少施工环节。
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拆除后浇带部位侧模,拆模后使用人工将混凝土竖向表面凿毛,并露出骨料;清除杂物,并再两侧混凝土楼面砌上宽120毫米高100~180毫米的砖护墙,外侧进行粉刷,上面用18毫米厚胶合模板进行封闭。
3结束语
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
可以分块施工。
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
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