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合集下载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以问题为导向,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抽象、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和问题解决等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一、培养问题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计算思维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科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

二、开展编程实践编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编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可以学会将问题抽象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设计算法并将其转化为程序代码。

学生还可以通过测试和调试程序,培养解决问题和错误排查的能力。

编程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编程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跨学科融合计算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编写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教学资源是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网络资源、开源软件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编程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和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资源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思维在真实问题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二0一五年十月吕国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必须真正的从学科价值、学科思维方式的角度去规划设计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的。

然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学科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摒弃目前的以每个知识点为主线,按知识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模块的教学组织模式,摒弃目前盛行的段落式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的归纳、分析和查阅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1.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不太乐观,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地位低下。

由于高考、中考这种应试型教育制度的执行,从学校到家长、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考高分,并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

由此,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其并不被重视。

这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表现出对这门学科态度的散漫和积极性的降低。

近几年全国大国省市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高考、中考中,有很多成绩优异的高分学生,这些学生不可谓不品学兼优,但是在每年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中,却很少看见这些学生的名字。

这就说明,能考高分的学生不一定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不一定具有更好的操作技能。

因此,无论是要培养计算思维还是信息素养,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多的一个章节的内容了。

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策略与技巧不熟练,那么就不能够准确的获取信息;没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基本能力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开始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是指通过抽象化、自动化和分解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领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计算思维的含义、重要性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计算思维的含义计算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概念、技术以及方法来处理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计算思维,学生可以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更易解决的子问题,然后再将这些子问题组合起来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计算思维的核心在于抽象化和自动化,它与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其他思维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的综合思维能力。

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然后逐个解决,最终得到整体的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2.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计算思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推断的能力,从而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合理、清晰地思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计算思维的核心在于抽象化和自动化,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1. 注重基础知识的建立计算思维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首先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建立。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原理1. 系统化教学:通过对计算思维的系统化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计算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计算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思维实践活动,例如设计编程项目、参加程序设计竞赛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思维的原理,并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展编程思维培养1.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编程思维解决问题。

通过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分解问题、抽象问题、组合问题等编程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思维:通过启发式编程、故事编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让学生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学会设计程序的结构和流程,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信息素养培养1. 信息搜索和筛选: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筛选,培养他们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和信息搜索练习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进行可视化展示。

四、开展创新教学1. 项目制学习:通过项目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设计和开发小程序、网站等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2. 跨学科合作: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学习和合作,拓宽计算思维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新的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而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舞台,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入手,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计算思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是指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分解问题、辨识模式、抽象概念、建立算法、进行计算以及评估结果并调整问题求解过程的能力。

计算思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是指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运用计算机科学的相关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抽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思维的培养不仅在于学习计算机技术,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培养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1.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和运行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后续培养计算思维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编程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编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编程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步骤,解决具体的问题。

通过编程设计,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其中涉及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算思维。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思维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计算思维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培养方法等方面,对计算思维的培养进行浅谈。

一、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是指一种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主要包括问题分解、抽象建模、算法设计和评价等过程。

计算思维注重通过模型化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具有解决问题、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计算思维强调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它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计算思维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1.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注重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编程、制作网页等方式,将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抽象,然后通过算法设计和实践,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它需要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本质。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编程等方式,培养逻辑思维,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计算思维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编程、制作网页等方式,进行创新实践。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1.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生可以先将问题进行分解,然后进行抽象建模,并设计算法进行求解。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计算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计算思维能力是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培养措施:1. 引入编程教育:编程是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可以引入编程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编程语言解决问题。

通过编程,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评估解决方案、设计算法、调试程序等计算思维能力。

2. 设计项目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项目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3. 提供真实场景模拟: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可以模拟交通管理系统、商品销售系统、餐饮管理系统等,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分析、建模、算法设计、程序编写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等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和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进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5. 激发兴趣和动力:培养计算思维需要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可以设置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可以组织竞赛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动力;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动力。

培养高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引入编程教育、设计项目学习、提供真实场景模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等。

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其具备信息化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思维活动,如抽象、分解、建模和算法设计等。

计算思维的核心特征包括:
1. 抽象思维: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更简单、易于处理的抽象表达形式,以便于分析和解决。

2. 分解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小的子问题,分别解决,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3. 算法设计:通过设计有效的算法,将解决方案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实现问题的自动化解决。

4. 评估与优化: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核心素养。

总之,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计算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是指通过分解问题、抽象问题、模式识别和算法设计等方式,将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解决的形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算法设计和问题求解等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成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分解问题能力。

分解问题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子问题,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编程项目或者问题让学生分解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程序,要求学生实现控制机器人在迷宫中找到出口。

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分解为多个步骤,例如如何前进一步,如何判断是否到达出口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解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问题能力。

抽象问题即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特征提取出来,形成一个更为简化和一般化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抽象问题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抽象问题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定游戏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元素和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问题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模式识别是指发现或构建问题中的规律和模式,通过对规律进行抽象和推广,来解决与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模式识别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给定的一些示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从而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

算法设计是指基于问题要求和约束条件,设计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操作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算法设计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程序,能够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思维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科学中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从计算思维的概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是一种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建模和求解的方法。

它要求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使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借助计算机的能力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编程的思维,它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科学中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通过抽象化、分解、模式识别、算法应用等方法来进行思考。

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组织编程培训编程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编程培训,让他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的编程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编程培训可以分为基础编程培训和应用编程培训两个阶段,分别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的编程活动来锻炼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2. 进行数据分析实践数据分析是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带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组织竞赛活动组织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通过参加各种编程、数据分析等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计算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是指一种通过计算机科学和计算工具的引导,运用逻辑思维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计算思维培养的目标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些目标:1. 培养信息收集、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二、计算思维的基本元素计算思维的基本元素是算法、数据和逻辑思维。

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涉及到采用什么方法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数据是指人们处理的信息和知识,它往往是建立在算法的基础上。

逻辑思维是指将事物中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采用逻辑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

1. 编程思维2. 问题解决在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通过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比如怎样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何编写程序实现某个功能等,来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发现。

3. 做项目实践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参加项目实践的方式来培养计算思维。

让学生参加项目实践,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原理和概念,并且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发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强调算法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算法的讲解和强调。

通过问题解决、编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如何运用算法解决问题。

2. 增强编程能力编程能力是培养计算思维的重点,通过多种编程任务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指掌握编程语言和算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是指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用计算机语言来实现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编程语言和算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计算思维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来实现任务。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编程中的各种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计算思维教育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编程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用更加简洁、高效的方法来实现解决方案。

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而且,计算思维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注重创新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计算思维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和算法设计的基本原理。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计算思维的训练和实践。

老师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计算思维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培养。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编程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一、引言计算思维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等方面思考的过程。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面向计算机科学的专业人士,它更是一种普遍的知识与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计算思维进行探讨。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指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络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计算思维的培养(一)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利用编程软件自主制作游戏规则、操作界面等。

通过制作游戏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培养创新能力计算思维强调创新与创造。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编程比赛、设计项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设计一个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应用软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创新的功能。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注重抽象与模型。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编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编程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通过学习编程,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抽象的概念及其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编写代码,实现数学运算、图形绘制等功能,通过这样的实践,他们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的编程知识,还能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四)培养问题分解能力计算思维注重问题分解与模块化。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问题分解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计算思维是指通过计算机编程或模拟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类工作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计算思维则是使用计算机工具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计算思维的培养应该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了解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1. 软件工具的使用计算思维的培养必须离不开软件工具的支持。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软件工具,如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Flash动画制作软件等,可以逐渐学习编写程序,例如C语言、Python等编程语言。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软件和编程语言来解决问题,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2. 实践项目的设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项目,如网站设计、游戏开发、模拟实验等。

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并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实践项目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问题解析与解决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算法模拟处理,从中掌握计算思维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了解到研究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和模拟问题的方法。

4. 独立思考与合作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独立思考和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小组竞赛,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交流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实践、强调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计算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涯发展做出具有积极意义的贡献。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
计算思维是指通过解决问题和思考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的一种思
维方式。

计算思维可以被培养和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编程教育
编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编程,学生可以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和优化解决方案。

编程教育可以从基础的图形编程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和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

2.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

让学生面对一种现实或虚拟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或方法来实现解决方案。

这样的实践能够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教学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计算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进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计算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跨学科的整合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它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提
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可以与数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学科
进行整合,通过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问题
的能力。

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计算思维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计算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案例或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

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来实现游戏的功能。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来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而且还能够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在培养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算法或者程序,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示范与引导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引导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自己的解答过程,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思维方式。

并且在学生实际操作中,老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开展项目式教学开展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信息技术项目,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可以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站的设计和维护,或者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程序等,都是很好的项目式教学方式。

五、注重综合应用计算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综合应用。

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在科学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模拟实验来理解科学原理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我们需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实践。

一、计算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计算思维是指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计算思维的核心在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问题,并利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和创新。

计算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编程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取问题的解决思路。

3、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式,使其能够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通过计算思维的方式,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支持。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具体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教学实践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基础知识的讲解。

计算思维的实现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要任务是通过讲解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前置知识支持,为后续的计算思维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2、课堂案例的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只是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很难理清计算思维的核心实现方式。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的思路支持。

这些案例可以来源于课本、网络等各种教学资源。

在案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者改进的方式,理解计算思维的实际应用。

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计算思维不仅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拓展计算思维的课程内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通过拓展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通过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网络安全知识等,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例如Scratch、Python等,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并掌握编程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利用微软Offi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制作PPT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可以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

可以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编程比赛或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比赛的方式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计算思维,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关键。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技术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技术。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培养计算思维。

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善于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计算思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21世纪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计算思维是一种面向问题的解决方式,它包括分解问题、抽象问题、寻找模式和设计算法等多个方面。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既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需要注重实际操作的培养,同时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一、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还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可以介绍一些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功案例,如谷歌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了解计算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计算思维的兴趣。

二、实际操作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思维,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和提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验等方式,进行实际的操作,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编写程序完成一些简单的算法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等。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信息技术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导向的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提高。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完成一些项目,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工合作、沟通协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一、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将问题转化为可计算的形式,并通过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

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找到、评估、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而计算思维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计算思维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更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需要。

二、培养计算思维的教育策略1. 强化基础知识的培养。

计算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数学和计算机知识的支撑,在中小学阶段,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逻辑思维、算法思维、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

只有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计算思维的训练。

2.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是一种动手能力,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问题的分解、模式的设计、算法的编写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联系实际问题的培养。

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需要将计算思维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计算思维的训练,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工程问题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强调团队合作的培养。

计算思维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观点、协调矛盾、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
培养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二0一五年十月吕国庆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必须真正的从学科价值、学科思维方式的角度去规划设计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的。

然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学科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摒弃目前的以每个知识点为主线,按知识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模块的教学组织模式,摒弃目前盛行的段落式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的归纳、分析和查阅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1.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不太乐观,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地位低下。

由于高考、中考这种应试型教育制度的执行,从学校到家长、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考高分,并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

由此,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其并不被重视。

这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表现出对这门学科态度的散漫和积极性的降低。

近几年全国大国省市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高考、中考中,有很多成绩优异的高分学生,这些学生不可谓不品学兼优,但是在每年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中,却很少看见这些学生的名字。

这就说明,能考高分的学生不一定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不一定具有更好的操作技能。

因此,无论是要培养计算思维还是信息素养,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多的一个章节的内容了。

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策略与技巧不熟练,那么就不能够准确的获取信息;没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基本能力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加工,更没有必要表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最基本的要求。

2.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更轻松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摒弃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是培养计算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从学科特征与深层价值角度出发,按照课程知识的内在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使每个完全孤立的知识成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

系统性的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再以项目的方式为每个模块设计课堂作业,每个模块完成一个项目任务。

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是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依赖关系。

在《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如: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等章节,通常情况下,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都会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授课时依次按各个章节进行。

先讲完信息的获取,再讲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最后讲信息资源管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学习完信息的获取章节之后,再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章节时可能学生对前一章节学习的内容还有点记忆,但是当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章节时就很少有人记得第一章节的内容了。

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策略与技巧不熟练,那么就不能够准确的获取信息;没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加工,更没有必要表达;一个没有价值的文件资源也就无需进行存储管理。

因此,教材中各章节内容之间那种相互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切断,而且还要使它们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就要采用系统性教学、整体性教学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

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利用计算机完成方案,得出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譬如活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分层教学等等。

当学生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中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其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地建立并强化起来。

再次,改变信息技术课堂结构和课时安排。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一周只安排一节课(45分钟),尤其以初中和小学最为常见。

这样的课时安排是非常不合理的,信息技术课程课堂相比其他课程课堂耗时更多,计算机开机、关机都会浪费一定的课堂时间,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其特殊的学科特
点,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

根据目前的教学制度,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之外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在课堂之内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练习,是完成教学要求的最佳选择。

如果还像以前的小课堂教学,学生可能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必须安排更多的课堂时间,比如两节课连排。

唯有如此,学生才可能在每节课后都能感受到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3.设计与标准一致性的教学内容
通常,教师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施教的。

课程标准改变了,则相应的教材及教学内容也应相对的做出改变。

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教学内容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主要反映在“认识程度的一致性和知识要点的一致性”两个层面。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同样他们对知识组织方式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例如,低年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图形、实物等组成的形象性学习内容,高年级学生则对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算法等抽象性学习内容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

因此,计算思维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符合,这便是认识程度的一致性。

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课程目标其知识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标准对知识要点的要求由原来的具体化转变为抽象化。

它不再一味的要求学生掌握某一种固定的操作方式,而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思维,解决一系列问题。

而且,要求学生学到的是非抽象的、系统的知识,既要能灵活的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又要能适当的将知识内分解,分散运用。

因此,计算思维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的设计上必须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4.组织实践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期望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合理地迁移至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组织实践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这在大多数学校实现的可能性极小,因为这需要学校的硬件设备的先进和齐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例如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发现并培养一些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

然而,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最终能培养
学生怎样的思维能力呢?通过2010年普及的一道测试题我们能够看出联赛的综合程度的高低。

针对初中的学生要求是:理解题干、剖析问题、设计程序流程、编写程序并运行得出最终结果。

这正是考察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由此可以得出计算思维能力与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

可以这样讲,所有学科的学习都会有计算思维的存在,它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再如“乐高机器人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设计,领悟信息技术学科的思维方式。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的发展是一种富情境化的过程,脱离了真实情境的“说教式”教学就很难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诞生,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首次创立,其代表人物还有苛勒、考夫卡等人。

)的研究成果就表明“在认识迁移过程中,学习情景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为学习内容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也表现为学生对这一关系的领悟与理解”。

显然,为了促进计算思维的学习迁移,教学活动就不应只停留于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操练上,同样还需要创设隐含计算方法的、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类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其中发现计算问题,应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将计算思维迁移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并逐步完善这种思维方式。

例如,高中“人行横道红绿灯时间转换模型”项目活动就“描述了人行横道中红绿灯的现实情境,将计算方法的问题隐含于其中。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找出影响红绿灯时间变化的变量,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设计相关的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实现这种模型,检验模型实施的效果,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

”可见,在计算思维教学实施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思维方式,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落实于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与实践,促进计算思维的有效迁移。

综上所述,计算思维就是把一个看起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的问题,同时它跟人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

计算思维应当跟3R(阅读、写作和算术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3R)能力一样,成为一种基础的、普遍的、适用的基本能力。

将计算思维这一基本理念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育与传播格外重要,通过计算思维的教育,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够“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

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责任和义务。

Reading, wRiting, and aRithmetic ['riːdɪŋ] ['raɪtɪŋ] [ə'rɪθmətɪ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