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密度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科普视频,如《密度的奥秘》、《比热容的力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2.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了解比热容、硬度和透明度等物质的物理属性。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点,掌握密度计算和应用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实验和实际应用题较为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好奇心。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实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内容后,学生可能会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硬度和透明度等概念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存在困难,以及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够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属性。

2.根据物质的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物质物理属性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物质属性的广泛应用,体会其重要性。

指南针、磁性钢条、软木条、磁卡、锅铲、导线等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也是物质的属性,阐述属性的定义。

(属性:物质所具有的性质、特点。

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密度、弹性、延展性、透光性、吸音性。

)出示用纸包好相同形状的“磁性钢条”和“软木条”,让学生在不拆开包装纸的前提下利用物质的某些属性鉴别出哪个是磁性钢条,哪个是软木条。

学生分析,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物质的磁性根据学生判断,引入什么是磁性和磁体。

1.磁性与磁体:板书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性是一种物质的物理属性。

)2.磁体的指向性:演示:指南针,始终指向南北方向。

(实验册封面也有图示)3.指南针,就是利用磁体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引用我国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司南),让学生知道我国对磁性应用的从古至今的领先地位。

讨论: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方向呢?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4.举例分析磁性的应用:P125 生活常用的:磁带、移动硬盘、USB储存卡、磁卡(他们都可以储存大量的文字、声音、图片,等等信息。

)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科研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建筑时用的电磁起重机等等。

(二)物质的导电性展示导线,提问:导线用什么做成?(外层塑料和内心金属)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外层塑料防止触电,保证安全;内心金属拥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引出P126 并板书2(黑体字“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1.比较物质的导电性能:板书盐水、橡皮、玻璃棒、陶瓷管、塑料尺、铅笔、铜丝,提问两位学生按照导电性能进行分类。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探寻物质的化学性质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探寻物质的化学性质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探寻物质的化学性质探寻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是无处不在的,从我们吃的食物到呼吸的空气,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对于我们来说,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从而更深入地探寻物质的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基本属性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便是质量。

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它是物质中的微观粒子质量之和。

在物理上,质量是一个用来评价物质存在程度的物理量,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为物质的引力大小进行计算。

2.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中物质的重量,它是一个用来评价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差异很大,这是由于物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密排程度不同所致。

3.物质的温度物质温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温度是反映物体平均热运动程度和热能状态的物理量。

物质的温度是其分子热运动程度的平均值,高温意味着分子热运动剧烈,低温则意味着分子热运动不剧烈。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1.物质的颜色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颜色。

颜色是因为物质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导致的。

对于人类来说,颜色是很直观的,有助于我们进行物质的辨认和分类。

2.物质的透明度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物质对光的透过性,某些物质对光线的透过性很高,而另一些物质对光线的透过性很低。

3.物质的硬度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硬度。

硬度是指物质的抵抗受损程度的程度。

我们可以用钢质和木材作比较,钢质比木材更坚硬,因此更难微观受损。

4.物质的热导率和电导率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热导率和电导率。

热导率是指物质导热的能力,电导率是指物质导电的能力。

这些属性都在化学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物质的化学性质1.化学反应在物性上,我们描述的是物质的本质和性质,而在化性上,我们讨论的是物质和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当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这些发生的改变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各种特性来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第六章教案6.1 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

三个知识点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

其中三个知识点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与传统教法有明显区别。

本节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外界环境变化时,该物体质量不变,不同物体的质量一般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只反映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三、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和生活中的案秤、台秤、杆秤等。

四、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导课: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本节导图)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学会了“比较”的思维方式,同时采用了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围绕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多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归纳出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符号教师作介绍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先讲授,后练习)建立质量单位的大小的具体体验,一只苹果质量约0.15kg,一只大公鸡质量约2.5--3kg质量的测量工具(重点介绍托盘天平)结合实物讲授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使用注意点介绍日常生活中质量的其它测量工具(可利用实物或实物投影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6.1归纳分析探究结果小结布置作业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作回忆,接触过的有哪些?学生板演学生当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验室面对天平学习练习天平的调节方法、游码的读数方法分组讨论图6-2的问题利用托盘平天进行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及地理位置的变化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完成课本P4的填空部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放开了巩固已学过的单位换算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大小的具体体验更直观明了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反思: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方法。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中的物质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等概念。

2.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密度计、温度计等。

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比热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密度计、温度计、烧杯、水、不同密度的固体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2. 演示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密度的固体。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已知物质的密度。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解比热容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用公式表示为 c =Q/(mΔt),其中c为比热容,Q为吸收的热量,m为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2. 演示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比热容公式计算未知物质的比热容?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比热容公式计算已知物质的比热容。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拓展思考:密度和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上?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3)学会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2)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2)比热容、热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讲解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2)介绍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物理属性,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含义;(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物理属性变化规律;(2)提问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

2. 某物质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试求它在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

3. 一辆汽车的热值为2.4×10^7 J/kg,行驶100km消耗20kg汽油,计算汽车行驶100km所释放的热量。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现象的实际应用。

2.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1透镜的基本概念,5.2凸透镜成像,5.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5.4眼睛与视光学。

3.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6.1密度,6.2硬度,6.3比热容,6.4电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现象的基本知识,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及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密度、硬度、比热容、电阻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练习册、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镜子、透镜等,引导学生进入本学期的物理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光现象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6. 知识拓展:介绍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 物质的物理属性:密度、硬度、比热容、电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简述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简述密度、硬度、比热容、电阻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苏科版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苏科版

铁佛中学活页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型班级课题§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过程与方法: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教学难点集体备课个人修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并出示:(1)铜块与铝块(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密度、比热、状态、颜色、气味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五、物质的物理属性二、预习设计、成果展示三、小组合作、师生探究【提出问题】除密度、比热、状态、颜色、气味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活动:(1)墙上挂飞镖盘,请一位同学用飞镖射中飞镖盘,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2)老师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图片,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痕迹。

感受活动:学生用铅笔尖在泡沫板上刻一幅最拿手的图画。

提出问题: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板书: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比较物质的硬度[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1)(2)(3)(4)(5)【设计验证实验】(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6.1 密度;6.2 弹性;6.3 磁铁的性质;6.4 电阻和导体。

2. 第七章《机械运动与力》:7.1 力的概念;7.2 力的合成与分解;7.3 牛顿第一定律;7.4 摩擦力;7.5 压力与压强。

3. 第八章《能量及其转化》:8.1 动能和势能;8.2 机械能守恒定律;8.3 热能;8.4 能量转化与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物理属性、机械运动与力、能量及其转化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密度、弹性和磁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和压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板书工具。

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例题分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针对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 例题解析:对典型例题进行板书,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

3. 关键概念: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密度、弹性、磁铁的性质相关问题。

(2)实验题: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论述题: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书籍,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常见的物理属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及其分类2. 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3. 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

2. 教学难点: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物理属性的实际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特性。

2. 新课: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讲解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属性应用实例,如为什么石头比水重、为什么夏天大地发热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操作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定义及特点;能运用物理属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深入研究。

2. 其他物理属性的学习,如导电性、磁性等。

3. 物理属性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新材料研发、能源利用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具(如各种物质样品、测量工具等)。

2. 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

3. 生活实例,如日常用品、建筑物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理属性的重要性。

幼儿园物理教案探索各种物体的基本属性

幼儿园物理教案探索各种物体的基本属性

幼儿园物理教案探索各种物体的基本属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材质等;2.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基本属性;3.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质量和大小的变化;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材质的物体;2.天平、尺子等测量工具;3.图片或实物模型;4.黑板、彩色粉笔、画纸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物体,如橡皮、玩具、水果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属性。

2.观察颜色(15分钟)教师将同一形状的物体,如纸条、小球等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部分进行展示。

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颜色属性,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给予肯定和指导。

3.观察形状(1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属性。

通过比较和对比,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观察大小(15分钟)教师展示相同形状的不同大小的物体,如大球、小球等,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大小属性。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有大、小之分,可使用图片或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和说明。

5.观察质量(15分钟)教师使用天平向幼儿展示相同大小但质量不同的物体,如玻璃珠、铁块等。

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质量属性。

通过让幼儿亲身感受物体的质量变化,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6.观察材质(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头、金属、布料等,请幼儿观察并描述物体的材质属性。

通过触摸和感知,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有不同的触感和使用特性。

7.小结(10分钟)四、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并进行描述和比较。

2.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游戏,让幼儿在接触和观察中加深对物体基本属性的了解。

3.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让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基本属性,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幼儿参与的情况,收集幼儿对物体基本属性的描述和观察记录。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质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的分类和定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性质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特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等特征。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3. 解释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4.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如冰融化、水蒸发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本质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如铁的生锈、醋的酸味等,引导学生分析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材料的性质教案

初中物理材料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

2. 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 环保意识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实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注重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的物品(如塑料、铁、棉花等),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多样性。

2. 新课:介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等。

举例说明不同性质的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的导电性用于制造电线,塑料的绝缘性用于制造电器外壳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电线要用导电性好的材料,水壶要用热传导性好的材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款适合沙漠地区使用的保温水壶,需要考虑哪些物理性质。

5. 环保意识教育:介绍材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制品对土壤的污染,金属资源的开采等。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倡环保生活方式。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强调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实例。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化学课堂教案: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小学化学课堂教案: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小学化学课堂教案: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引言在小学化学课程中,认识和了解物质的性质是基础知识之一。

而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什么是物理性质1. 物理性质的定义与特点物理性质是描述物体自身属性或状态特征的特点。

它与物体内部结构无关,是可以通过观察或测量得出来的。

2. 物理性质的示例(1)颜色:不同物体具有不同颜色,例如铁为黑色、金为金黄色等。

(2)形状:各种材料都具有不同的形状,如球形、方形等。

(3)密度:不同材料具有不同密度,如铅的密度较大,木头的密度较小。

(4)硬度: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硬度,如钢铁比木材更坚固。

(5)熔点和沸点:各种物体在加热或降温时会发生熔化或沸腾,其熔点和沸点也是物理性质的表现。

三、什么是化学性质1.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特点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它是描述物体内部构成、组成及物质转变的特征。

2. 化学性质的示例(1)燃烧:许多物质在遇到氧气时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

(2)酸碱反应:当酸与碱混合产生盐和水时,这就是酸碱反应。

(3)腐蚀:一些金属材料在与氧气或水接触时能够发生腐蚀现象。

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1. 属性不同物理性质主要描述本身属性和状态特征,而化学性质涉及到了物体内部构成和组成。

2. 变化不同对于物理性质而言,当我们改变一个物体的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它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本身属性;而对于化学性质而言,当两种或多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混合时,可能会发生物质的转化或变化。

3. 检测方法不同通过观察和测量即可得出物理性质,而化学性质往往需要进行实验室的相关实验和检测方法。

五、小学化学教学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举例说明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3)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物体的特征。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

分层教学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2.掌握物质的硬度、脆性、延展性等性质的测量方法。

3.熟悉物质的密度。

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性质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发出提问:什么是物质?有哪些类型的物质?为什么需要研究物质的性质?三、知识讲解1.物质的性质分类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人造物品和自然物品中物质的种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和一些常见的物质类型。

2.硬度、脆性、延展性等性质的测量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硬度、脆性、延展性等的概念,并展示他们的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硬度、脆性、延展性等物质的性质,并帮助他们学习了解物质属性的变化原因。

3.物质的密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学习不同物质的密度值对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从而了解物质密度的作用。

四、知识扩展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研究,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了解关于物质性质的扩展性和应用,并即时分享他们的发现。

五、课堂小结教师梳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指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实现了解这些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以及了解物质性质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继续深化他们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教师要求在每一个学生在家自己发现关于物质性质的应用,并在下次课上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实验和学习来让学生了解物质属性的变化原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通过实现了解不同固体物质性质之间的作用,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在上传教学内容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更加完整地展示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学生:时间:时段:课题物质的物理属性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密度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学方法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解决疑难问题、密度的计算与实验应用2.知识点讲解1、纯水的密度是,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义2、有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乙的体积是甲的1/3,则密度之比为()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是()、3、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时,以下实际操作步骤及顺序是()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②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到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⑤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A ②③④B ④②①⑤C ④②③D ②①⑤4、校从市场上买来一批铁球,测出了铁球的体积为1000cm3 ,质量为5kg,试判断这个铁球是否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的体积是多少?(ρ铁 =8g/ cm3 )5、一个空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的质量为800g,求瓶子的容积和最多能装多少水银?(ρ水银=16.3g/cm3 )6、有一金属块的质量为81g,体积是30cm3 ,试判断是何金属?并说出你的理由。

7、学校现需要密度为1.1 g/cm3 的浓盐水,某同学已经配制了20立方厘米,30克的盐水,试判断这种盐水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格应加水还是加盐,需加多少克?8、用一油罐车运一批油,这批油共重480t,而每节油罐车的容积为50 m3 ,则共需多少节油罐?(油的密度为0.8 g/cm3 )9、某容器盛满水后总质量为65g,将30g的石块同投入水中,容器的总质量为85g,求石块的密度?10、某塑料瓶的质量为100克,装满水的质量为400克,将水倒出后往里面装入某金属后质量为800克,在往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900克,求:(1)瓶子的容积(2)该金属的密度。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二、能力目标: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教学器材:铁钉、刚锯条、玻璃、塑料尺、粉笔、钥匙、铅笔芯、磁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如何区别:铜块与铝、酒精与煤油、酒精与玻璃生:根据它们的颜色、味道、状态、密度、比热容等属性。

师:了解了这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生产、生活以及认识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这些物理属性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属性,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认识。

(板书)五物质的物理性质二、新课进行师:(出示)蜡烛铁钉用铁钉在蜡烛上刻画,可以看到铁钉在蜡烛上留下了刻痕。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说明铁钉比较硬。

师:物质的软硬程度不同。

该特性称之为硬度。

硬度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几种材料,玻璃,刚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芯,铜钥匙。

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的硬度谁大谁小。

将自己的猜想进行排序,并按顺序摆放在讲台上。

生:(活动)师:如何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呢生:用铁钉分别在上述材料上用力刻画一条直线痕迹。

师:如何判断他们的硬度关系呢生:通过观察上述材料的痕迹的深浅来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师:很好!能具体地解释一下吗生:硬度大的材料在硬度小的材料上刻画时会留下刻痕;但用硬度小的材料在硬度大的材料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刻痕。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来判别硬度相近的硬度大小。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6.4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6.4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苏科版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四、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一些常见物质比热容的大小,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感知科学归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和增强联系实际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设计思路]
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又一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全面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探究活动的过程要求。

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探究者。

2、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知识,本节创设的情境是“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这
一情境来源于生活。

在解决问题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解决“三峡水库建成对小气候的影响”和“海陆风的成因”,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学生的生活体验(类似于“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的许多事例)。

2、实验探究的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温度计、搅棒、计时器等。

3、互联网上有关“三峡库区的气候受到影响”等资料。

4、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以及配套用书。

5、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道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
(2)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
1物质的物理属性、、、、、
、等。

2、木筷、不锈钢筷、塑料筷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

【学习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具有哪些物理属性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里有6件物品:铁块、水银、橡皮、牛奶、巧克力、酒精,你会把它们分成二类吗?
一类:;另一类:。

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为什么物体的分类标准有这么多, 因为物质有
2.活动探究:物质的硬度。

(1)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
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大小。

(2)设计“比较这七种物质硬度”的实验方案。

比较技巧:用硬度小的材料在硬度大的材料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痕迹,根据这一规律可判别硬度相近的材料的硬度大小。

3.讨论课本17页物质的其它物理属性,完成表格。

4.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的“航天飞行器的特殊外衣”。

5.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刚之王”的称号属于哪种物质吗?
__ 。

例1 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的。

为适应绘画,写字、作图等需要,它有17种硬度,其从软到硬的排列顺序是6B—B、HB、F、H—9H,你经常使用的铅笔有哪些类型?请比较一下,他们的硬度是否相同?
例2从物质的物理属性角度加以分析为什么教室窗户要用玻璃?
例3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

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

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让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例4把铁棒、纸、大理石、铅笔这四种物质分类,其中
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

二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例5为什么羽绒服会是天然纤维中最为保暖的材料呢?由于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数以万计的细小气孔,隔绝了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中空纤维(俗称太空棉),它利用了空气的的属性。

【当堂训练】
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密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玻璃店刻画玻璃时都用金刚石刀,这是因为金刚石的__________大;用塑料皮包裹在老虎钳的手柄上,是因为塑料的__________ ;选用钨做灯丝的原因是钨的__________的缘故。

3.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穿的救生背心,里面填充的是泡沫塑料块,这是利用
它的的属性。

4.剪刀刀口、菜刀刀口都是很锋利,可以用来剪衣服、切食品,它们一般都是用钢制作而不用木头制作,这是利用了钢的大
的属性。

5.下列哪种性质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 )
(A)磁性(B)弹性(C)透明度(D)质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吊车都用很粗的钢丝绳来起吊很重的物体,是因为钢的密度大
(B)以前的窗户纸都被现在各种玻璃取代,是因为玻璃的透明度好,硬度大
(C)用橡胶制作汽车轮胎的原因是橡胶的导电性能差,不易造成触电事故
(D)用橡胶制作汽车轮胎的原因是橡胶的耐磨性能好,不易磨损7.将一铁块截去三分之一,则下列哪个物理量会发生变化()(A)密度(B)状态(C)硬度(D)质量
8.生活中铁比棉花重是指( )
(A)铁的质量比棉花(B)铁的体积比棉花

(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铁的体积比棉花

【课后巩固】
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是()
(A)状态(B)密度(C)导热性(D)体积
2.年久的铅球不发生变化物理量()
(A)体积(B)质量(C)密度(D)重量
3.南京长江二桥的环氧沥青桥面经历了1200次高温、低温、常温疲劳实验,结果证明环氧沥青具有较好的()
(A)抗压性(B)硬度(C)耐温性能(D)弹性
4.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指的是()(A)瓷器的硬度大(B)瓷器的密度大
(C)瓷器的价格不菲(D)对瓷器加工的技术要求高
5.“百折不挠”这一成语是指物质的()
(A)硬度强(B)韧性好(C)密度大(D)粘滞性强
6.下列那个过程中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
(A)将铁块熔化成铁水(B)砂皮砂去铁
块上的铁锈
(C)将铁块砸扁(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那组物质的硬度都很大()
(A)钢棒、木块(B)铁钉、塑料尺(C)钢锯条、玻璃
(D)铜块、铅块
8.有下列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请根据它们的物理属性分成两类:
第一类:_________________,其分类属性;
第二类:________________ ,其分类属性。

9.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液体,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酱油的密度比水小(B)食油的密度比水大
(C)烧酒的密度比水小(D)热水的密度比冷水大
10.影视中常见一些房屋道具倒塌或重物落下,不会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A.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的B.硬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的
C.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D.硬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11.将铁钉放在某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该矿石具有().
A.磁性B.导电性C.弹性D.绝
缘性
12.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较小B.导热性好C.隔热性好D.导电性好
13.1954年,我国地质探矿队伍发现,在山东某地一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地区的地磁场十分异常.据此,勘探人员推测该地区地下可能蕴藏着().
A.铜矿B.铁矿C.煤矿D.石油
14.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铁丝B.橡胶棒C.人体D.盐水
15.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尺B.铅笔芯C.玻璃棒D.橡胶棒
16.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选择钢材料制作锯条,主要是因为钢的弹性好
B.电线的芯线外包了一层塑料,主要是为了芯线不受腐蚀
C.就餐磁卡不能与磁铁放在一起,是防止它被磁铁磁化
D.炊具的把手都包裹一层胶木,主要是增加炊具的绝缘性17.用同一把刻刀在一木头上雕刻花纹,比在大理石上雕刻同样的花
纹省力,这是由于木头和大理石().
A.密度不同B.状态不同C.形状不同D.硬度不同
18.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
A.具有更强的安全性B.具有更强的拉伸性
C.具有更强的透光性D.具有更优良的保温、隔音性
19. (2012•江苏苏州)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B.用塑料泡沫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C.用水给发动机冷却D.用铜丝做导线
20.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改变的是()A.质量B.温度C.内能D.密度
【中考连接】
1. (成都市二0一三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导电性与外界条件无关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及位置有关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有关
【反思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